民间木刻版画

合集下载

木刻版画在生活中的应用

木刻版画在生活中的应用

木刻版画在生活中的应用
木刻版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雕刻木板,再将木板印刷到纸上或布上,制作出美丽的图案或文字。

它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以下是几个例子:
1. 装饰品:木刻版画可以用于制作各种装饰品,如画框、木板画、木刻印章等。

这些装饰品不仅美观,还具有良好的收藏价值。

2. 广告宣传:木刻版画可以用于制作广告海报、宣传画等。

在传统文化保护的背景下,用木刻版画为产品或活动做宣传更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认同。

3. 艺术作品:木刻版画可以用于制作艺术作品,如印刷画、手账等。

它们不仅可以表达艺术家的创意和才华,还可以为社会文化丰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教育教学:木刻版画可以用于教育教学,如制作绘本、拼音卡片等。

由于木刻版画色彩鲜艳,图案简洁明了,因此对儿童的视觉刺激非常有效。

总的来说,木刻版画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既能装饰房间,又能传达信息,同时还可以为人们带来美感和文化滋润。

梁平木版年画

梁平木版年画

秦琼、敬德门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印刷技术以其精美的质量取代了传统的木版印刷技术。传统的年画 在梁平城乡已基本没有市场,没有了经济回报,自然也没人再去创作,当地很多民间艺人和美术工作者不得不改 行另谋生路,市场的萎缩、创作人员的流失,已使梁平年画陷于“休克”境况。梁平年画没有走进市场,而是走 进了博物馆。
梁平木版年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独具文化功能。
艺术价值
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年画产地,梁平木版年画以其特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蜚声海 内外。作品具有节令性、地域性、集体性、民族性、传承性、变异性,不少传统年画与神话、戏曲故事有着密切 的,大多数品种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融会了正统(官方)的和外来的文化影响,逐渐成为观 赏性很强的艺术商品。
梁平木版年画发达于清代康熙(1661年—1722年)、雍正(1722年—1735年)时期,鼎盛于清末民初。
清嘉庆元年(1796年),徐伟臣创办“信立号”,其年画的制作,由单纯进入复杂。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以 套色印刷为主,一色一版,少则套印五、六次,多则十二三次。人物面部略施彩绘,大多在腮部涂抹两小块椭圆 形桃红色,妙趣横生,为其它年画所少见。
在技法上,梁平木版年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 的雕版套色技术,还运用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巧施阴阳(明暗画法),远近分明,层次清楚,具有强烈的视 觉冲击力。
梁平木版年画有别于四川绵竹木版年画以彩绘为主的艺术处理手法,而是采用以木版套印为主,局部略施彩 绘的表现方法。比如画师在给人物开像时,五官的造型就别具一格:将两个黑眼珠的距离拉得很近,似“对眼”, 但两目对视却炯炯有神,使人物形象格外威武;再者,在人物的五官,如眉或眼的上缘,鬓发的内侧部位,均以手 绘大笔触墨黑色块,同时又在二者的下缘或外侧,勾出数根平行墨线。这种粗细、疏密错落有致的线、面组合, 形成了一种具有立体感的中间色调,对比强烈,富有鲜明的节奏韵律。通常,民间艺人在面部套印肉色或白粉后, 于将干未干之际,用笔涂抹两道红色,或干脆以指代笔,蘸以煮红再蘸少许白酒,迅速抹之。这样,脸部的整个 画面色彩在强烈对比中仍然能鲜明的跳出来。

木版年画介绍

木版年画介绍

木版年画介绍木版年画,又叫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

它主要以绘制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常见的有神仙、花鸟、动物、人物、器物、山水、结婚、出嫁等丰富多彩的图案。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木版年画。

一、历史渊源木版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末期。

它最初是作为庆祝新年和婚礼时宴请亲友或送给朋友的礼品。

它源于民间,因为而得到广泛传播。

到了清代,木版年画士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并在这个历史时期的鼎盛时期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二、制作工艺木版年画的制作需要经历选图、制版、修图、印刷、上色等多道工序。

首先,需要选择吉祥寓意的图案作为创作对象,然后进行手绘稿件,再将图案转移到木板上进行雕刻,接着上色、修饰后进行印刷。

最后,还需要在色彩上精益求精,以便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木版年画。

三、地域特色不同地方的木版年画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

例如,山东泰安的木版年画通过明快的色彩表现、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紧紧抓住人物肖像的特点,展现了独具泰山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景观; 江南的木版年画则更注重传统绘画技法,清新细腻,具有独特的韵味。

四、文化内涵木版年画除了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外,也蕴含着民间情感、价值理念和审美理念。

以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为基础,以吉祥、美好、幸福为主题,描绘俗世中的人们的幸福生活、美好愿景和文化信仰,传递着抒情、讴歌、喜庆、祝福等情感。

五、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木版年画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近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木版年画已经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同时,许多文化机构和艺术家逐渐开始重视和保护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为其现代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总之,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不仅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是传递着民间的文化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表达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序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序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序
木版年画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制作工序相对复杂,包
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制作木版年画的第一步是设计。

艺术家通常会根据传
统题材或者当代社会题材创作设计稿,确定要表现的内容和构图。

2. 木版制作,选用优质的木材,如楠木或梧桐木,制成平整的
木版。

然后艺术家根据设计稿,用刻刀在木版上雕刻出线条和图案。

3. 印刷准备,准备颜料和工具,将颜料调配成所需的颜色,然
后在印刷之前,需要将木版涂上一层薄薄的水或油,以便沾取颜料。

4. 印刷,将准备好的木版放在平整的印刷台上,然后用刷子沾
取颜料,轻轻地涂抹在木版上,确保颜料均匀地附着在木版上。


着用压力均匀的印刷工具,如瓦楞纸或者布料,将颜料印在纸张上。

5. 上色,印刷完成后,一些木版年画可能需要手工上色,以增
加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6. 完成,最后,木版年画经过上述工序后,经过晾晒和整理,就完成了。

总的来说,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序需要经过设计、木版制作、印刷准备、印刷、上色和整理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艺术家以及精湛的技艺。

这些工序保留了古老的传统工艺,也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探析云南民间木刻版画“甲马”的源流及其艺术风格

探析云南民间木刻版画“甲马”的源流及其艺术风格

探析云南民间木刻版画“甲马”的源流及其艺术风格摘要:云南纸马又称“甲马”或“甲马纸”,云南有关民间美术研究的人士多称其为“甲马纸”,这是根据最初收集这种民间版画的保山、腾冲、大理等部分滇西地区的民间称呼而来,于是沿袭成俗。

但据所调查的云南其它地区,如滇南、滇中、滇东北,甚至已近滇西的楚雄却都各有别称,相比之下,总体上都称称其为”纸马”。

关键词:甲马;源流;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70-02“甲马,纸马,不可混称”。

楚雄某地农村的一位“乡通”(即巫师)这样跟笔者解释。

据当时调查记录,那儿流行的纸马为六种一套,由灶君、山神、土主、门神、桥神、水火二神组成,称作“叫魂马”;而称作“甲马”约有二种;“顺甲马”和“倒甲马”。

即:画面所绘的人在马之后者称“顺甲马”,其作用是“迎神”;马在人之后者则称“倒甲马”。

用时,还必须同时将五张顺甲马来表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倒甲马”厉害无比,专用于驱鬼除祟。

另一位“乡通”道:“甲马”是指专用于“追魂捉命”的“纸符”,其余都称“纸马”。

可见,纸马应与甲马有所区别。

昆明郊区农村则将印有“甲马”宇样的称作“封门纸”,其它的各有各的称呼,“天地纸”、“月神纸”,“财神纸”,等等,无统称。

红河一带你“纸马”或“利市纸”,“领魂纸”,有36张一套,其中不包含印有“甲马”字样的纸马,互不重复。

其它的则各有称呼,诸如“关圣纸”,“喜神纸”等等。

大理某些地方以前制作这类行当的“行话”称纸马是“纸马板板”,而不称“甲马”。

滇东北七月十五日祭祖烧的纸称“纸马”。

《水浒》第三十九回中描写神行太保戴宗在脚上绑的“甲马”,用完之后将数陌金纸烧送,这无疑是纸马中用于施行这种法术的专门纸符。

《水游》并未指明宋代时此类纸符的统称。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凡书“甲马”字样的纸符,都必有马的形象,其中有喻其快的意思。

熟悉纸马的人都知道,纸马在应用时,针对性较强,某种纸马在什么情况下烧送,有一定的规矩。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中的民族艺术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中的民族艺术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中的民族艺术4200摘要:民间木刻版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领域中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木刻版画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更是包含了精彩的美学理论及形式魄力。

民间木刻版画的奇特背景、精美造型、斑斓色彩以及其蕴含的民族艺术特色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立足我国民间木刻版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其中体现出的民族特色进行了分析融合,希望对中国民间木刻版画的继承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关键词:木刻版画,民族艺术1.木刻版画相关内容探究1.1定义木刻画属于我国绘画种类之一。

一般而言,版画是以“版”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绘画形式。

艺术家用刀、笔等工具在木板、石板、金属纸板、塑料板等不同材质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环节,最终印制而成的。

木刻画就是用刻刀在木板上刻出图像相反的图画,再印到纸上进行欣赏的一种传统版画艺术形式。

木刻画的产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美术领域,成为我国美术领域内一个最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

古代的木刻版画其实不仅仅包括木刻,也有一些是铜版刻、套色漏印等.1.2木刻版画的分类中国传统民间木刻版画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木刻版画就是唐朝时期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部作品无论从技术、雕刻工艺,还是从美观度都达到较高水平,可谓是我国一部传统木刻版画的精品。

最早期的木刻版画又称复制版画,它是画、刻、印三者分工进行,负责刻的只是根据画者提供的稿进行刻板;20世纪30年代,木刻版画的画刻印三个环节全部由画家一人承担,这样画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刻画进行自主创新,尽可能地发挥画家的创造性,这就是后来的创作版画。

木刻版画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色相的多少,可以分为黑白木刻、套色木刻等;根据制作的原材料与制作方法,可以分为水印木刻、油印木刻等;根据使用的不同材料,可以分成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根据画的颜色的不同,还可以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根据地版画不同的制作方法,又可分成凹版、凸版、平版、孔版以及综合版等。

木刻版画

木刻版画

木刻版画木刻版画是一种古老而精妙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是指将图案刻在木板上,再印到纸上或其他材料上的一种印刷技术。

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繁琐,但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木刻版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早在唐代,我国的艺术家们就开始使用木板印刷技术创作作品。

木刻版画在宋代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尤以北宋的刘仁甫最为著名。

他的作品被广泛流传,并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刻版画不仅在中国流传,还传入了其他国家。

大约在公元七世纪至十世纪的唐宋时期,木刻版画传到了日本。

在日本,木刻版画被称为“木版画”或“浮世绘”,成为了当时艺术家们表达想法、记录风俗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

著名的浮世绘家葛饰北斋的作品被誉为日本浮世绘的巅峰之作。

木刻版画在中国的明清时代达到了高峰。

明代的大书画家董其昌将木刻版画技术应用于绘画作品的颜色分层,创造出了独特的效果。

清代的木刻版画家如任伯年、石鲁、齐白石等人,都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作风格闻名于世。

除了中国和日本,木刻版画还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木刻版画也备受赞誉。

十五世纪德国版画家艾尔布雷希特·杜勒成为了木刻版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不仅技术娴熟,而且内容丰富多样,深受欢迎。

木刻版画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

首先,艺术家需要选择一块质地较好的木板,然后用刀子将图案逐个雕刻在木板上。

这需要艺术家有扎实的刀法,以及对图案的掌控能力。

雕刻完成后,木板上的图案可以被印在纸上,或者通过其他方法传输到其他材料上,如绸缎和陶瓷。

木刻版画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线条和纹理。

由于版画的特殊性,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木刻版画的线条流畅而有力,通过刀法的巧妙运用,艺术家可以刻画出更加细腻的纹理和表情。

与绘画相比,木刻版画更具有装饰、细致和立体感的特点。

木刻版画所展现的主题也是多样的。

【文化遗产】平阳木版画

【文化遗产】平阳木版画

财神是民间供奉的第二大神,这位面带笑容,富态可亲的形象,手执如意和批财大印,一到年底年初就笑咪咪地被虔诚的人们请进千家万户,满足了人们对富裕生活向往的需求。藉人们多方面的生活需求,天地神、马王神、土地神、水草神、厕神、福禄寿三星、山神、水神、喜神等等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接受着人们虔诚的供奉。这些神众个个造型饱满富贵,设色优雅热烈,充满了人情味。
晋南木版画作为黄河流域民族文化的一枝,长期受历史文化、戏曲艺术、民俗风情的影响,形成了自己极有特色的造型体系风格。黄河文化的粗犷豪放、地方戏曲的凝炼刚健,历史壁画的流畅舒雅,集中凝聚和形成了它在线条处理、造型格调、设色技巧以及题材选择上的艺术特征。
首先它在运用传统白描手法双勾铁线概括地进行形体组合,再经雕刻制作,使刀味木味与线条的刚健相统一,形成了别具韵味的艺术形象。人物造型尺度与表现方法尺度相统一,不以形似为能,注重绘画意识的体现,真正以绘画语言传达情感。在造型方法上,民间艺术随意洒脱的自由尺度结合戏曲艺术程式化脸谱,典型化动态,再经雕刻工艺的制约,使各个艺术形象充满了干练、典型、幽默的韵味,神态动态的极度夸张使不合比例的造型充满了艺术的合理性。在构图方法上,严谨饱满简约的概括,充分吸收戏曲表演中舞台造型和调度的艺术感染力,并常常以全景式、半景式、特写式、连环式的方法随心所欲地表现对象,安排构图。设色方法以分版套印和手绘晕染相结合,巧妙地利用黑色主版的主导地位,以透明度极高的品色红、绿、青、紫实施大强度对比和重叠,呈现出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同时民间艺术家们还注意到不同题材内容的作品又有不同的施色方法:神祗类的作品用色狞厉、强烈;戏曲类色彩设置活泼丰满;仕女类的乎缓曲雅、晕染较多,其它童戏、传说类的显得概括、单纯、轻松,没有大起大落的强烈对比。
三、丰富多彩的戏曲版画

兴宁版画

兴宁版画
(概述图来源: )
历史渊源
兴宁版画,又称木刻,主要以木质板材、专用刀具创作刻印而成,是兴宁的传统美术。兴宁版画活动,从20 世纪20年代开始,在1931年春,兴宁籍学生陈卓坤、陈铁耕等5人,在国立杭州艺院成立了“一八艺社”木刻部。 1931年8月,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木刻讲习会,参加学习的13个青年中,兴宁就有陈铁耕、 陈卓坤、邓启凡、黄山定、钟步卿5人。在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影响下,兴宁的版画创作活动逐步开展, 涌现出罗清桢、张慧、罗映球、王立、荒烟、吴渤等一批颇有成就的版画家,罗清桢成为兴宁版画界的代表人物。 期间,兴宁籍版画家创作了一大批版画作品在各个报刊发表和参加展览。
新中国建立后,兴宁的版画事业不断发展。文化、教育等部门重视版画艺术,经常组织版画作者开展创作活 动,举办版画展览,在中小学开设版画教学课。1957年,罗映球、曾均华、张缘波、陈焕强等美术教师分别在宁 中中学、兴民中学、龙田中学、城镇中学成立美术组,促进学校版画活动的开展。20世纪50至60年代,兴宁又涌 现出张运辉、罗超群、曾道宗、潘晋拔、陈伟巨、罗幼新、曾均华、钟钢城等一批颇有成就的版画家,罗映球成 为兴宁版画界的领军人物。兴宁版画作者的不少作品参加了各级展览并获奖。其中罗映球的版画《古松荫下》 《边地鲜花》分别送墨西哥、澳大利亚展出,版画《歇晌》《学校红砖厂》参加全国第二、四届版画展。20世纪 70年代,兴宁又涌现出一批崭露头角的版画家张治平、陈庆雄、罗昌明、罗冠桓、陈诚谋、肖希正、刘卫星等。 兴宁作者的版画作品《煤山》等作品参加全国、省、梅县地区展览并获奖,兴宁的版画创作队伍进一步壮大。
兴宁版画
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录
01 历史渊源
02 保护措施
兴宁版画,梅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兴宁版画既是中国民间传统木刻版画,又是中国左翼新兴木刻 版画,已有近百年历史。兴宁版画是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是中国革命 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作者的画、刻、印及刀味、木味、拓印味等艺术特点。2022年05月,木刻版画 (兴宁版画)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兴宁版画对研究 客家人文历史和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研究美术艺术创作、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 值和学术价值。

桃花坞木板年画1

桃花坞木板年画1


主要制作和出售店铺有张星聚、张文聚、 魏鸿泰、陆福顺、张友王、季永吉、墨香 斋、鸣云阁、王荣兴、吴锦增等。
制作工艺

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画、刻、 印分为三大谱系,在长期的创作、生产实践中,身怀绝 技的老艺人各自摸索出了独特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特 殊的工艺制作程序。 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一般分为画稿、刻版、印刷、装裱 和开相五道工序,其中刻版工序又分上样、刻版、敲底 和修改四部分,其主要工具为"拳刀",同时以弯凿(剔 空)、扁凿、韭菜边、针凿、修根凿、扦凿、水钵、铁 尺、小棕帚等工具配合使用。套色印刷亦有一套程序, 主要包括看版、冲色配胶、选纸上料(夹纸)、摸版、 扦纸、印刷、夹水等步骤。
题材内容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题材主要有如下几类: 1、祈福迎祥,如《一团和气》、《天官赐 福》、《万宝祥瑞》、《花开富贵》、 《福寿双全》、《八仙庆寿》、《金鸡报 晓》等;
《 福 》


2、驱凶避邪,如《门神》、《灶君》、 《关公》、《钟馗》、《姜太公》等;
苏州传统桃花坞木刻年画 《门神(左右)》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 主义侵入我国,胶版、 铜版和石印等印刷技 术有了发展,所谓 “月份牌”派的年画 倾销城乡,桃花坞年 画大受威胁,盛况开 始衰落。

咸丰十年(1860年),山塘街的年画铺大 多毁于兵火,以后年画的店铺已集中在桃 花坞大街、北寺塔一带,“桃花坞年画” 从此而得名。

太平天国革命军兵临苏州城下,清朝地方 政府仓皇逃走,在战事中,苏州遭受到烧 杀抢劫,枫桥、山塘一带毁于一炬,年画 铺俱遭焚毁。虽有几家迁入阊门内和桃花 坞一带继续营业,但已无法振兴。
桃花坞木版年画

论中国民间木刻版画的视觉语言特点及意义

论中国民间木刻版画的视觉语言特点及意义
美作 品扩 大到一切能够反映 一定含义 的视 觉对象 , 非技 术” 反技术 ” “ 和“ 的作 品也被包 容其 中。此 时对这 些作 品 所呈现 出来 的独特视 觉语 言及 由此形成 的独特绘 画表述 方式进行 重新 审视 , 就有 了一定的意义。
民间木刻版 画的实 际功能 多样 而且确定 , 比如年 节庆典 装饰、 神佛祈 福避祸 、 经验常识传播 、 娱乐消遣 等。但
袭 锹1 开 i 充
论 中 国 民 间 木 刻 版 画 的
视 觉 语 言 特 点 及 意 义
口程 培 才

要: 中国民间木刻版 画历史悠久, 但是由于其存在于民间而创作水平始终有限, 人们往往只对其一般 艺术特征和价值有所
认识 。笔者从视 觉语言的角度对 中国民间木刻版画, 尤其是“ 庶民刀笔” 体现 出来的特点进行探讨和发掘 , 将其特点概括为: 对现实 的镜像式“ 复述”儿童化倾 向、 、 程式化之下的丰富性 , 并且与中国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一些艺术现象相联 系, 阐释其所具有的意义。
是不论什 么样 的应用 , 其创作 的主体观念 是相对朴 素的 , 创作条件 、 承载媒介是相对确定 的, 以其表 现 出的视觉 所 语言特点具有一致性 , 以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统一论述。其视觉语言 的特点可 以概述为 以下几个方面。 可


民 间木刻版 画视 觉语 言对 现实 的镜像 式 “ 复述 ”
趣 的现 象: 我党 的文艺工作 者创作 了一幅政 治宣传 年 画, 当问及一位老 乡的意见时 , 直接指 出不是 审美上的问 他 题或宣传 的内容 问题 , 而是 马的某个 部位 画得太细瘦 , 为这样 的马不能干农活 , 中用 。0 比如对于 门神的表 认 不 再 现, 无论其身 上的法器 、 甲还是坐骑 的笼头 、 铠 鞍镫 , 往往都被创作者 一一画 出, 除了对神 明的敬畏 , 这也是 出于对 再现现实对应物 的实际功能的追求而进行 的语言组织。这 一视 觉语 言特 点直接造就 了画面的真 挚感和 丰富性。

版画分类之木刻版画

版画分类之木刻版画

版画分类之木刻版画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

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

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

早期版画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

在西方,16世纪的丢勒以铜版画和木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伦勃朗则把铜版画从镂刻法发展到腐蚀方法,并进入到创作版画阶段。

木刻版画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是在19世纪。

来自北欧人历史上16世纪的木刻,奥劳斯·玛格弩斯制作,描绘的是在乌普萨拉大教堂里的天文钟,后来毁于火灾。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它由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印刷即是最初的木刻版画。

印刷术的成型一般认为在于唐代。

宋人朱翌的《猗觉寮杂记》(下卷)便说:“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

”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木板印刷品,卷中含有不少制作精美的木刻扉页。

中国的雕板印刷始于佛教传播的契机,但很快便漫布世俗生活。

及至宋代,书籍及其插图的印刷工艺已经相当娴熟,在民间流传最广的纸币和纸牌就是一些小型的木版画。

尤其是纸币,因有防止伪造的要求,刻工更为细密繁复。

这些深入民间、流传范围极广的小版画,正是印刷术西传的先锋。

欧洲出现印刷术,较中国约晚700年。

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西方印刷术直接得自东方,但欧洲最初印刷品的技术特征和构图方式与中国先前的印刷品蔚为相似,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木刻版画

木刻版画

木刻版画木刻版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通过雕刻在木版上,再用墨水印刷出来的方式,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和传达丰富的思想内涵。

本文将介绍木刻版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艺术价值,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木刻版画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始于唐代,发展至宋代达到了巅峰。

那个时候,木刻版画主要用于书籍的印刷,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书籍印刷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

在当时,木刻版画主要用于宗教题材的表现,如佛教和道教的插图,同时也用于民间书籍和民间艺术作品的印刷。

木刻版画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对比鲜明的黑白构图。

由于雕刻的木块只能表现黑白,因此艺术家们必须通过线条、阴影和纹理来表现形象的层次和细节。

这种简约而精细的表现方式,使得木刻版画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视觉效果。

与其他绘画形式相比,木刻版画更加注重形与神的表达,追求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和传达。

木刻版画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独特的表现方式上,还体现在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表达。

通过创作和欣赏木刻版画,可以深入了解和感受到一段历史的风貌和文化的精神。

无论是描绘古代生活、民俗风情还是表达对时代和社会问题的关注,木刻版画都能通过独特的形式和叙事手法来传递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在当代社会中,尽管木刻版画已经不再是主流的艺术形式,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木刻版画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它代表了一种特定时期和地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通过传承和发展,可以让后人了解和学习到这段历史和文化。

其次,木刻版画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无论是古代的名家作品还是当代的创作,木刻版画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叙事手法,给人以视觉冲击和思考的空间。

它能够唤起观众内心深处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引发共鸣和情感共振。

最后,木刻版画还能够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和创新,产生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民间木版年画造型和设色的审美特征

民间木版年画造型和设色的审美特征

钩金红莲
(一):强烈对比的色彩关系
1:同类色对比。为了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渲染气氛,用同类色 组成画面使之色调在统一中求变化。 2:明度对比。在一幅作品中将大部分色彩的明度提高,以增 强画面的明亮感。例如娃娃、鲜花、美人题材的年画需要 造成画面活泼、轻松亮丽的气氛,艺人们就要将画中部分 颜色的明度提高,一是采用加白粉办法,二是采用轻盈透 明的水色套印法,以此来减弱色彩的“刺目感”和“沉重 感”,进而增加画面的透明感。
3:门神佛像类。
门神是较早流行的一种年画,它的主 要功能是驱鬼。它的色彩不像吉庆类 年画在同种(同类)色中求变化,而 是采用纯度较高的两组对比色作画, 如红—绿;蓝—黄;紫—黄。这两组 纯度较高且面积又基本相等的两色对 比后便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风俗时事类。
描绘农家生息劳作,生活情趣之类的 题材都属于风俗时事类。民间艺人们 把这些优美的场面记录下来再创造出 优美的意境,利用写实的手法为后人 留下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和欣赏价值 的画面。此类题材的设色与上述几类 题材的设色手法大同小异。只不过根 据不同时令、节气、地点和场面气氛 设色手法更趋自由化,但在主体色彩 的运用上还是倾向于热烈的暖色调, 即使是冷色调的画面也多加白色、粉 脂、嫩黄等明度较高的颜色,使画面 显得鲜艳亮丽。
“满”是民间木版年画构成
(三)线条造型特征
民间木版年画以线作为造型基础、以色填形。因此线条在民间木版年画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间木版年画的艺人非常善于采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 同题材和不同对象。具体而言,描绘娃娃、美女、花卉题材的画面大都采 用细腻流畅的线条,便于更好地表现娃娃稚嫩的肌肤和美女婀娜多姿的形 态。 与此相反,表现门神武将和劳动场面的一些题材多采用刚劲有力的粗线。 例如门神、钟馗等神像,为了表现门神威严可怖的神态,把身披铠甲、手 持立锤的武将形象的用线表现得坚硬而扎实、线条粗犷简练、造型粗壮朴 实。在某些符画题材的年画中,还有将粗壮的线条和大块黑色相配合的手 法,线面穿插运用,能使形象产生出一种凶猛和威严感来,便是利用的线 面结合的表现手法。

民间木版画ppt

民间木版画ppt

《钟馗》
民间木版画图形题材
• 秦叔宝、尉迟恭是门神中的武 门神,大约元代以后,才祀之 为门神.
民间木版画图形题材
• 明清至民国期间的武将门神在全国各地 各有不同,和北京民居中的门神在人物 上是有区别的。
• 河北人供奉的门神是马超,马岱哥俩, 冀西北则供奉唐朝时期的薛仁贵和盖苏 文。陕西人供奉孙膑和庞涓。
• 八仙、二十四孝等 •
• “分格故事画”,是指以整张纸或对开纸,用分格的形式,每 格一副画,整张画面表现具有连环性的戏曲故事或民间传说故 事的年画,实际上是年画中的连环画。
《劝孝歌》 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 一日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 儿落地时娘落泪,好似钢刀刺心肝; 白昼为儿受苦难,夜晚怕儿遭风寒; 枕头就是娘手腕,抱儿难以把身翻; 半夜睡醒儿哭唤,屎污被褥尿温毯; 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 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 学走恐怕上岩边,行走步步用手牵; 八岁九岁送学馆,教儿发愤读圣贤; 倘若逃学不发愤,先生打儿娘心酸; 父母恩情有千万,万分难报一二三。
民间木版画的风格
•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 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 色彩鲜明。
民间木版画的历史

宋朝叫“纸画”.宋代雕版技术的出现,为
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制作条件,促使年画不断
发展,其内容和功能也不断丰富。

在最初辟邪驱鬼的符录之外,渐渐增
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等题材,表达在新一
•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生病时,听 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 得安宁。大将秦叔宝、尉 迟恭知道后,自告奋勇, 全身披挂,一人持锏,一 人执鞭,在宫中站岗。这 一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 其后,唐太宗遂把这两位 将军的威武形象画下来贴 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从 此,贴门神的习俗开始在 民间广为流传,白面凤眼 执锏的秦叔宝、黑面环睛 持鞭的尉迟恭,通常作捻 须状,不怒而威。

苏州桃花坞木版画PPT课件

苏州桃花坞木版画PPT课件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PRESENTED BY OfficePLUS
1
PPT模板:
PPT素材:
PPT背景:
PPT图表:
PPT下载: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年画的销售主要集中于农历腊月,摊贩们或在集市上设摊销售,铺上油纸,摊上年画,边 唱边卖;或游走农村,边走边卖,并通过说唱来吸引群众,讲述相关年画的内容,说唱的 曲调和唱词也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说唱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促进了 年画的销售,人们围集、挑选,到处是一派喜庆祥和的热闹景象。
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盛期,称为“姑苏版”。当时 与天津杨柳青,成为全国木版年画的南北中心。[1]
4
桃花坞木版年画 - 表现形式
门画、中堂和屏条是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几种主要形式。年画内容分布神像、戏文、 吉祥喜庆、民间故事、风俗世事等类型。
桃花坞木版年画起源于明珠,盛行于清化雍正、乾隆年间。由于接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 又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 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
从传世的文物来看,木刻书籍和木版画差不多是同时产生的。起初,木版画主要用作书籍的 插图,即绣象画。木版画单独印行成为年画,大约是到宋代才出现的。苏州年画在明末已有 完整的独特风格,当时被称为“姑苏版”年画。最早的年画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唐伯虎作的《风流绝畅 图》。

《中国民间美术》——木版年画

《中国民间美术》——木版年画
题材——大量的节日风俗,像新年春节、元宵节、 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庆祝活动。
特点——多用来张贴以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 文化意向——画中大都表现合家欢乐、人丁兴旺、
生活富裕等内容。表现时事和谐趣内容,以民间寓 言、笑话、历史故事等讽喻社会时事的 ,表现了周 围的生活和风情 。
三状元拜寿
有历史传说、戏曲故事。 艺术特色——武强年画以红、黄、绿为主色、线条劲
健,风格质朴粗犷,简洁明快。 文化意向——反映世代兴衰,褒忠贬奸、扬善惩恶,
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培养道德情操;新闻时事、里 巷传闻也是武强年画的一大宗,表现社会事态、风土 人情,不仅可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资料,同时广见 闻、长知识;兰竹博古,翎毛花卉都有喜庆色彩,别 有情趣,陶冶性情,装饰性强。
文化意向——表达了民众驱邪禳灾、迎福纳祥的观 念,它们或以象征寓意的形式,或以皆音、隐喻的 手法来表示吉庆祥瑞的意义。
二、根据年画的地区分布来分
(一)陕西凤翔年画 (二)天津杨柳青年画 (三)河北武强年画 (四)山西晋南年画 (五)山东杨家埠年画(六)河南朱仙镇年画 (七)江苏桃花坞年画(八)湖南滩头年画 (九)福建泉州年画 (十)广东佛山年画 (十一)四川绵竹年画(十二)云南贵州年画 (十三)山东高密扑灰年画
下详述☺
民间年画的分布在全国较为普遍, 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融合。同时, 各地区年画又有着较为集中的产地、 较大的产量和各自的特色。不同的 区域,年画的风格及印制技艺也各 不相同,地域特色十分明显。
(一)陕西凤翔年画 分布地——以汉中、凤翔、神木、莆城、长
安为中心。以凤翔年画为例。 发展历程—— 艺术风格——它保留了青铜器,汉画像石的
三、印刷
1、裁纸 将纸裁成印画所需要的相应尺寸;

非遗刻板画的介绍

非遗刻板画的介绍

非遗刻板画的介绍刻板画,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刻板画源于古代,流传至今,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仍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一、刻板画的历史渊源刻板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印刷术。

最早的印刷术是将文字和图案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这种方法被称为木板印刷。

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刻板画逐渐从单纯的印刷手段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宋、元、明、清等朝代,刻板画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刻板画的制作工艺刻板画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刻板、上墨、印刷三个步骤。

首先,艺人需要选用质地细密、不易变形的木板作为刻板材料,如梨木、枣木等。

然后,在木板上精细地刻画出图案或文字的轮廓,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绘画功底和雕刻技巧。

刻画完成后,将墨水均匀地涂抹在刻板上,再将纸张覆盖在刻板上进行印刷。

这样,一幅精美的刻板画作品就诞生了。

三、刻板画的艺术特点线条流畅:刻板画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精细的刻画展现出流畅的线条美感。

这些线条或粗或细,或曲或直,相互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色彩鲜明:刻板画在色彩运用上独具匠心,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使得画面更加鲜明夺目。

同时,艺人还巧妙地运用色彩的变化来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题材广泛:刻板画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风俗、戏曲人物等。

这些题材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审美观念,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的珍贵资料。

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刻板画在风格上各有特色。

例如,南方地区的刻板画风格细腻婉约,注重表现生活的细节;而北方地区的刻板画则显得粗犷豪放,更强调画面的整体气势。

四、刻板画的传承与保护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刻板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正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 荼 与 郁 垒
台湾 神荼郁垒造型 夸张有度,动 态典型,线条 简洁,色彩厚 重
神 荼 与 郁 垒
陕西凤翔
猛虎雄威下山岗 咆哮如雷镇工仓 在世专捉妖精怪 普天称为兽中王

钟 馗 门 神
驱邪逐魔 镇宅灵府 招财进宝 四季平安
• 武士门神
• 到了宋代,民间除了画神荼和郁垒、钟馗之外, 也常有画武士为门神的。在当时所画的武士门 神中,并非专门指定,姓名还尚未确定,但作 用与门神相当,作避邪驱鬼之用。在流传的过 程中逐步形成了指定姓名的门神。
一、民间艺术与民俗
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劳动者 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而创作的,往往 劳动者既是艺术的创作者,也是艺术的享 用者。
民间艺术是来自于民俗生活的,虽然 其间有一些作品带有阶级的,封建观念的 影响,但更能直接表达劳动者自己及群体 的感情。
• 民俗应用
一、岁时节庆:年画、窗花、灯画、挂帘、桌围裙 二、神灵佛道、巫术信仰: 甲马、神像画、家堂
门神
• 神荼、郁垒和钟馗
• 门神是民间年画中最早的形式之一,每逢新春佳 节,按照民间的习俗张贴在门户上的年画,是一 种通俗性的、出于画匠之手的艺术表现形式。
• 它包含着祈福辟邪的意愿,也是对神明和祖先的 敬意。运用了人与神混杂的表现方式 。民间艺 术与原始的图腾崇拜是一脉相承的,对神的信仰 和崇拜是其本源,从而产生了人可以变成神,神 可以与人混,交替的思维方式。

加 官 进 禄
其他木版画欣赏
张 仙 射 天 狗
一 团 和 气
龙 王

四 季 平 安
•这是张贴在 书房的年画, 已表示四季 平安
•老鼠娶亲
• 木版年画反映了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和 平生活的向往。由于时代的局限,封建意识的 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可能不受到制约,但 究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创造方面来看, 是一种民族心性的完美展现,它的民间的、地 域的文化内涵还有很多可以供我们今天的艺术 创作所借鉴。
画、冥票、咒符 三、知识传导、标志图解:插图、地形图、农事节气
图、度量制造图、花样 四、赌博娱乐、消遣游戏:纸牌、棋类、风筝 五、其他
中国民间木刻版画
基本概念和特征 文人手笔 传承样式 庶民刀笔 一、符合劳动阶层精神生活及其文化传播 的需要 二、民众创作或传承的符合自己创造本色 的作品 三、在民间大众中普遍应用和流传
• ,
永 为 门 神 。
怒 发 一 如 平 时
手 持 玉 斧 , 腰
后带
世鞭
沿练
袭弓
,箭


秦 琼 尉 迟 恭
祈福门神
祈福门神是在武士门神的基础上附加上 吉祥之物之后形成的,它的含义从避邪
同时转化成为祈福的含义 。
•鹿为[荣禄]蝙蝠为[景福]喜鹊为[喜庆]马为[驿马]元宝为[驰报]瓶鞍为[平安]之意。 绘上这“八物”,是取[爵禄福喜],[马报平安]的意思。撷取美名来求取吉利
味王炸酱面 民俗古化篇
• 汉声杂志
• 作业:
• 1、关于“神荼与郁垒”、“秦琼与尉迟 恭” 收集一份文字资料和图形
• 2、临摹一张木版年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