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小气候实习资料报告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气候实习报告

1实习目的、意义

1.1 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

1.2 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方法

1.3 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揭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境。

2实习区域概况与方法

2.1 测点的概况及描述:

地理位置:本次测点设置在林业大学气象站部,40N,116E;

地形:地形比较平坦,较开阔;

附近水体:附近没有河流水体;

周围建筑物:在测点北侧约20米处有北林气象站的实验楼,其余周边有住宅楼以及正在建设的楼房,比较密集,据测点约100米;

下垫面:本组测量下垫面为湿裸地;

土壤植被状况:土壤较湿润,周围有稀疏植被,有低矮草丛和树木。

天气:天气状况较好,太阳不错,有少量云。

2.2 观测项目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反射率,20cm、1.5m空气温、湿度,1m风向、风速,0~20cm土壤温度,0cm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气压

2.3 观测仪器及时间

各个小气候要素均为正点每小时观测一次;

利用天空辐射表和直接辐射表观测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

通风干湿表观测0.20m和1.5m高度处的气温和空气湿度;

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观测1m高度的风向、风速;

地面、地面最低、最高温度表及曲管地温表观测地面和土壤温度。

3结果与分析

3.1 太阳辐射的时间、空间变化

(1)

分析:图1-1所示为本测点水平面上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的变

化图,由图可知,太阳总辐射从早上到中午一直上升,但变化趋势渐小,从中午到傍晚开始不断减小,且在16时到17时减小速率很快,主要被太阳高度角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影响;太阳直接辐射总趋势与总辐射趋势几乎相同,只是辐射量小于总辐射量。另外,散射辐射也是从早上到中午略有提升,中午到傍晚略有降低,但是总趋势几乎趋于较平稳状态;还有,反射辐射也是类似于散射辐射,从早上到中午略有提升,中午到傍晚略有降低,但是总趋势几乎趋于较平稳状态,不如总辐射变化剧烈,所以反射率中午较低,早晚较高。

图1-2 本测点水平面上反射率日变化

0%

5%10%15%20%25%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

时间

反射率

折线图 1

分析: 图1-2为本测点湿裸地水平面上反射率日变化图,由图可以看出,反射率忽上忽下,但一直围绕某一数值波动,变化不大 ,这与反射的变化有较大关系 ,因为反射也变化不大。

(2) 图-2 水泥地、湿裸地、干裸地、草地反射率对比图

分析:由图2反射率的对比可以看出,不同时间段各种不同下垫面的反射率不断变化,

且各不相同。不难看出,草地的平均反射率最高,且变化幅度最大,可能是早上草从上有水分露珠且草叶的表面较光滑所以反射率较高。其次,湿裸地的反射率比较低,但是其变化幅度很小,可能是湿裸地较粗糙,且全天其特性几乎不变。干裸地与水泥地的反射率都较低,且变化较大这可能与其表面水分的蒸发有关,所以晚上的反射率急剧下降。

3.2 地面和土壤温度时间、空间变化 (1)

图-3 本测点O㎝~20㎝土温日变化图

10203040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

时间

土壤温度

05101520

分析: 图3为本测点湿裸地0cm-20cm 土温日变化图,由图可以看出地表即0cm 处的

温度是上午先不断增大,然后下午不断减小,这是由于从早上由于地面不断吸收太阳短波辐射,所以不断升温,下午太阳辐射减小,所以温度也不断减小,所以地表温度几乎与太阳直接辐射的变化相吻合。其次,地下的温度几乎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大,中午变化幅度最大,早上和傍晚的变化幅度很小,这可能是因为地下土壤的导热率较小,所以变化不大,到了傍晚,地面土壤温度主要受地表辐射,地表从表层开始辐射,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的影响逐渐减小,所以离地表近的温度先降低;土壤厚度越深,土温变化越小。 (2)

图-4 本测点4个时刻0㎝~20㎝土温随深度变化曲线

51015202530350

5

10

15

20

深度〔㎝〕

温度

09:0013:0017:0019:00

分析:如图—4为本测点湿裸地09时,13时,17时,19时的0cm~20cm 土温随深度变

化曲线。由图可以看出13时随土层的加深,温度的变化最明显,且越向下温度越小,而且减低的速度很快,这是因为在上午地面获得大量太阳辐射热,温度急剧上升,热量由上向下传递,这是日射型。9时从上到下先上升后降低,5cm 最低,这是因为日出后地面升温,上层土温迅速变成日射型分布,但下层仍保持辐射性,所以中间温度最低,这是早上过度型。17时温度几乎不变,但还是中间10cm 处最高,这是因为傍晚地面因辐射冷却温度下降,土壤上层出现辐射性,下层仍保持日射型,这是傍晚过度型。19时夜间地面辐射冷却温度降低,热量由下向上传递,土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增,这种铅层分布叫辐射性。 (3) 图-5 水泥地、湿裸地、干裸地、草地地面温度日变化对比

分析:如图-5为水泥地,湿裸地,干裸地,草地地面温度日变化对比图,由图可以看出干裸地的第一个数据为错误数据(忽略)。由图可知整体所有的下垫面都是先升高后降低,而且除了水泥地,其余三个的变化幅度也近乎相同。这主要是因为所有的下垫面都是主要受太阳的直接辐射的影响,而水泥地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最低,所以温度相对其余三个都较低。

3.3 气温、相对湿度时间、空间变化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