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气象学中,大气压力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帕斯卡(Pa)B. 百帕(hPa)C. 千帕(kPa)D. 标准大气压(atm)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D3. 热带气旋在哪个气压带形成?A. 赤道低压带B. 副热带高压带C. 极地低压带D. 极地高压带答案:A4. 以下哪种云属于低云族?A. 高积云B. 层积云C. 卷云D. 雨层云答案:B5.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太阳辐射增强B. 大气污染C.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D. 地球轨道变化答案:C6. 气象学中,风向是指什么?A. 风的起点B. 风的去向C. 风的来向D. 风的速度答案:C7.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天气现象?A. 霜冻B. 龙卷风C. 火山爆发D. 雷暴答案:C8. 世界上最长的纬向气候分类带是什么?A. 热带B. 亚热带C. 温带D. 寒带答案:C9.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气候系统?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答案:C10. 气象学中,相对湿度是指什么?A.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饱和水蒸气含量的比值B.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总气体含量的比值C.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露点温度的比值D.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气温的比值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气象学中,一天中气温最低值通常出现在________。
答案:日出前后12. 根据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北半球的风向会向右偏,南半球的风向会________。
答案:向左偏13. 气象学中,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________的深度。
答案:无渗漏条件下,水平地面上降水的14. 气象观测站通常将一天分为四个主要观测时段,分别是02时、08时、14时和________。
答案:20时15. 气候类型中,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干夏。
气象学与气候学作业题答案

第一次作业家庭作业一1、大气组成2、大气分层(结构)家庭作业二一、以下描述哪些是指“天气”?哪些是指“气候”?1. 今天的足球比赛因下雨停赛。
2. 北京的1月最冷。
3. 今天下午最高气温15℃。
4. 昨晚台风从广东省登陆。
5. 昆明是个旅游胜地,因为那四季如春。
6. 昨晚最低气温-20℃,是这个地方记录到的最低气温。
7. 今天多云。
答: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
气候是指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天气”:1、3、4、7“气候”:2、5、6、昨晚最低气温-20℃,是这个地方记录到的最低气温:前半句是天气,后半句是气候。
二、某地区海平面气温23℃,估计其2km上空大气温度多少?解:已知气温直减率为0.65℃/100m2km上空大气温度T=23-0.65×2000/100=10℃答:其2km上空大气温度约为10℃。
三、某地区春季海平面气温10℃,假设气温直减率为0.65℃/100m,对流层顶温度为-55℃,求该地对流层顶高度,并说明该地区所在纬度是:高、中、低纬哪个纬度?解:该地对流层顶高度h=[10-(-55)]÷0.65×100=10000m=10km因为对流层在中纬度地区的厚度平均为10~12km,所以该地区为中纬度地区。
(对流层低纬平均高度17-18Km,中纬10-12km,极地8-9km)答:该地对流层顶高度为10km,是中纬度。
四、位于赤道某地区海平面气温25℃,假设气温直减率为0.65℃,其对流层顶高度为16km,求该地对流层顶温度?解:该地对流层顶温度T=25-0.65×16000/100=-79℃答:该地对流层顶温度是-79℃第二次作业家庭作业一一、设到达大气顶界的太阳辐射为100个单位,根据下图,描述地-气系统辐射平衡过程。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后作业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答案答:一:1.e=6.832(hPa)a=0.00098799d=10.248q=0.00425(g/g)Γ=0.00427872.早晨山脚山顶背面温度高一些,中午温度升高,下午时段温度会较高,北坡也是。
黄昏时段温度会下降。
由于是北纬30度处于中低纬,该山地坡麓在上午与山顶相比温度要低,压强要大,实际水汽压要小,相对湿度大,露点大,而山顶下午与山地坡麓相比温度高压强小实际水汽压小,饱和水汽压要大相对湿度小,露点低,山南与山北相比温度高露点低相对湿度小压强大,水汽压小饱和水汽压大,相对湿度小,露点低。
3.氧是一切生命必须的.氮冲淡氧臭氧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大气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的作用是引起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形成及其变化。
如增温、冷却、蒸发、凝结等。
氧气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使臭氧层增加,影响大气的垂直分布。
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但却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
4.二氧化碳:减少燃料植树限车。
臭氧:减少氟利昂的排放5.(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2)垂直对流运动。
地面的不均匀受热(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受地表的影响较大。
6.对流层的厚度与气温正相关:对流层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约下降6℃.从顶部气温与近地面相比下降的幅度看,低纬度近地面气温不可能比高纬度高出那么多的度数。
7.状态方程用密度ρ,体积V,压强P,温度T表示。
P、V、T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其余一个量或两个量的变化,就说空气状态也发生了变化。
8.只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有关(℃)大气的压强(hpa)水汽所产生的压力(hpa)。
实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气压之差(hpa)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g/g)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g/g)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温度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mm)空气的水平运动(m/s)9.水蒸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所以空气中水蒸气越多密度越小。
气象学与气候学练习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
(30分)1.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2.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f):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即f=e/E ×100%,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3.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1min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I。
= 1370W/m24.位势不稳定。
位势不稳定:在实际大气中,有时整层空气会被同时抬升,在上升过程中,气层的稳定情况也会发生变化,这样造成的气层不稳定,称位势不稳定。
5.冰晶效应。
“冰晶效应”: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如果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饱和水汽压之间,会产生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即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6.平流冷却。
平流冷却: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气流本身温度降低。
若暖空气与冷地面温度相差较大,暖空气降温较多,也可能产生凝结。
7.高压脊。
高压脊:简称脊,是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在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脊附近空间等压面类似地形中狭长山脊。
8.东风波。
东风波:是副高南侧(北半球)深厚东风气流受扰动而产生的波动。
槽前吹东北风,为辐散下沉气流区,湿层较薄,只生成一些小块积云或晴朗无云;槽后吹东南风,为辐合上升气流区,有大量水汽向上输送,湿层较厚,形成云雨。
9.切断低压。
切断低压:是温压场结构比较对称的冷性气压系统。
切断低压是西风带长波槽不断加深、南伸,直至槽南端冷空气被暖空气包围并与北方冷空气主体脱离而形成的闭合低压。
10. 山谷风。
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地面风常从谷底吹向山坡,晚上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即山谷风。
二.计算题。
(20分)1、温度为12℃的未饱和气块在气温直减率r = 0.8 ℃/100m 的气层中作向上运动,其温度按干绝热直减率变化,问气块上升300m 后的温度是多少,这时它周围空气的温度呢,并说明此气块的运动趋势,这时的气层的稳定情况如何?参考答案:气块温度12-1*3 =9°c ;周围空气温度12-0.8*3 =9.6°c ;气块将有返回原来位置(向下)的运动趋势,气层是稳定的。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

18 气象学习题 ( 有答案 )-35.在气温为℃时,测得水汽压为; 7. 简述水汽压、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特色和原; 9. 土壤中的水分是经过哪些方式蒸发的试针对这些;10. 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形成露和霜为何;11. 某日晨最低气温tm=10℃,露点 td = 9℃; 12. 降水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在云中,冰水共存或;14.降水变率的意义是什么为何降水变率大的地; 15. 一团温度为5.在气温为℃时,测得水汽压为,气压为 hPa,试求比湿、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温度。
6. 开水杯上和夏季冰块四周均可出现水汽凝固成的水雾,试剖析这两种现象形成的原由并比较其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7. 简述水汽压、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特色和原由。
8.某日气温为℃,水温为℃,相对湿度为70%,水面蒸发速率为日,假如第二天水温升为℃,其余条件不变,则水面蒸发速率变为多少9.土壤中的水分是经过哪些方式蒸发的试针对这些方式提出保墒举措。
10.在什么条件下简单形成露和霜为何11.某日晨最低气温 tm = 10℃,露点 td = 9℃,据预告第二天晨 tm = 8℃,td 不变,试预计第二天晨能否有雾若有的话可能是什么雾为何12.降水是怎样形成的为何在云中,冰水共存或大小水滴共存时有益于降水的形成 13.简述人工降水的原理和方法。
14.降水变率的意义是什么为何降水变率大的地域易发生旱涝15.一团温度为 15℃,相对湿度为 80%的空气块,从海平面处开始翻越一座 20 00 米高的山脉,忽视饱和前水汽压的变化,求迎风坡的云高和山顶处的水汽压。
16.解说名词:水汽压、比湿、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农田蒸散、平流雾、降水量、降水距平、降水相对变率、干燥度、水分利用率、蒸腾系数。
第五章一、名词解说题:低气压:又称气旋,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闭合气压系统。
高气压:又称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闭合气压系统。
地转风:当地转倾向力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达到均衡时,空气沿等压线作直线运动所形成的风。
气象学与气候学作业

⽓象学与⽓候学作业1.为什么可以把90km以下的⼲洁空⽓看成为有固定分⼦量的单⼀⽓体成分? 答:由于⼤⽓中存在着空⽓的垂直运动、⽔平运动、湍流运动和分⼦扩散,使不同⾼度、不同地区的空⽓得以进⾏交换和混合。
2.⼤⽓的上界有多⾼?在此⾼度内分为哪⼏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的物理上界为1200km,着眼于⼤⽓密度的⼤⽓上界为2000-3000km。
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①⽓温随⾼度增加⽽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③⽓象要素⽔平分布不均。
3.⾼⼭常年积雪、云峰⾼耸,反映了哪⼀层的特点?为什么?答:反映了对流层的特点,因为⾼⼭处于⼤⽓的对流层,对流层具有⽓温随⾼度增加⽽降低。
4.试分析对流层、中间层温度随⾼度降低的不同原因;平流层和暖层温度随⾼度迅速升⾼⼜是为什么?答:①对流层主要从地⾯获得热量,因此⽓温随⾼度增加⽽降低;②中间层由于⼏乎没有臭氧,⽽氮和氧等⽓体所能直接吸收的那些波长更短太阳辐射⼜⼤部分被上层⼤⽓吸收掉了,因此⽓温随⾼度增加⽽降低;③平流层由于紫外线辐射很强烈,因此⽓温随⾼度增加⽽升⾼;④暖层由于波长⼩于0.175微⽶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物质所吸收,因此⽓温随⾼度增加⽽升⾼。
5.试从微观的分⼦运动论⾓度说明温度的实质。
答:在⼀定的容积内,⼀定质量的空⽓,其温度的⾼低只与⽓体分⼦运动的平均动能有关。
当空⽓获得热量时,其分⼦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平均动能增加,⽓温也就升⾼。
6.已知10oC时,E为12.3hpa;18oC时,E为20.6hpa。
某地上午8时⽓温为23oC,e为12.3hpa;次⽇8时⽓温为23oC,e为20.6hpa。
求两天8时的Td ,⽤此说明Td的⾼低直接与什么因⼦有关。
答:第⼀天上午8时e为12.3hpa,⽽10时E为12.3hpa,所以第⼀天8时的Td 为10℃。
第⼆天上午8时e为20.6hpa,⽽18时E为20.6hpa,所以次⽇8时的Td为18℃。
气象与气候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1题,每题1分,共41分)1.南半球赤道信风的方向是()A、NWB、NEC、SED、SW正确答案:C2.土壤、植被、人工铺彻的道路等等都能借辐射作用吸热和放热,从而调节空气层和下垫面表层的温度,这种表面称为( )A、活动面B、调节面C、辐射面D、吸热面正确答案:A3.我国南海附近海面,冬季盛行。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正确答案:B4.南半球海冰面积以9月为最大,___月最小。
A、3B、2C、4D、1正确答案:B5.北半球夏季副高的强度比冬季( ).A、一样B、大C、不一定D、小正确答案:B6.当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时,副高脊线位于( )°NA、20-25B、25C、20D、30正确答案:A7.在气流辐合区中气压(),气流辐散区中气压()A、降低、升高B、降低、降低C、升高、升高D、升高、降低正确答案:A8.北半球冷气团南下变性时,不仅使所经之地降温,同时冷气团逐步升温,气温直减率,气层趋于。
A、减小、稳定B、减小、不稳定C、增大、不稳定D、增大、稳定正确答案:C9.通过大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为()%A、55B、45C、50D、40正确答案:C10.对太阳辐射平均反射率最大的圈层物质是( )A、海洋B、岩石C、森林D、冰雪正确答案:D1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正确答案:D12.我国太阳辐射年总量最高地区是()A、黄河流域B、青海C、新疆D、西藏正确答案:D13.地面温度的升或降主要决定于()A、太阳高度B、太阳辐射C、有效辐射D、辐射差额正确答案:D14.()槽位于140°E附近,强度最大。
A、北美大槽B、贝加尔浅槽C、东亚大槽D、欧洲浅槽正确答案:C15.由于海陆分布等影响,实际大气环流模式中常形成所谓的大气活动中心,其中夏季活跃于北半球大洋上的活动A、极地高压B、冷高压C、热低压D、副热带高压正确答案:B16.我国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成因是( )A、迎风坡降水多的缘故B、植被对气候的影响C、洋流对气候的影响D、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正确答案:D17.中央气象台规定,寒潮来临时,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 )℃.A、9B、11C、10D、8正确答案:C18.平均而言,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地区是A、热带B、极地附近C、副极地D、温带正确答案:A19.辐射逆温常形成于()A、大风多云的傍晚B、晴朗、微风的夜间C、晴朗的早晨D、晴朗、大风的夜晚正确答案:B20.当天空出现青蓝色时,说明大气中的粒子直径()A、小于λB、>λC、=λD、与λ无关正确答案:A21.印度的乞拉朋齐降水类型是()A、锋面雨B、对流雨C、台风雨D、地形雨正确答案:D22.反厄尔尼诺现象又叫( )A、拉尼娜现象B、沃克环流C、哈德莱环流D、南方涛动正确答案:A23.对流层中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是()。
气象与气候学练习题库(含答案)

气象与气候学练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1题,每题1分,共41分)1.公式中Q+q表示的总辐射包含( )A、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B、地面长波辐射C、到达地表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D、发向宇宙的长波辐射正确答案:C2.土壤、植被、人工铺彻的道路等等都能借辐射作用吸热和放热,从而调节空气层和下垫面表层的温度,这种表面称为( )A、活动面B、吸热面C、辐射面D、调节面正确答案:A3.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不变条件下,摩擦层中从地面向上,地转风A、风速加大、风向左偏B、风速加大、风向右偏C、风速减小、风向右偏D、风速减小、风向左偏正确答案:B4.北半球摩擦层中,低压中心周围的梯度风。
A、顺时针吹并向中心辐合B、逆时针吹并由中心向外辐散C、逆时针吹并向中心辐合D、顺时针吹并由中心向外辐散正确答案:C5.海洋是巨大的( )贮存库。
A、CO2B、SO2C、O2D、NO2正确答案:C6.海上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时间是()A、2和8B、1和8C、1和7D、8和2正确答案:D7.冰雪覆盖是大气的冷源,它不仅使冰雪覆盖地区的气温___,而且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可使远方的气温___。
A、升高降低B、升高升高C、降低升高D、降低降低正确答案:D8.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主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A、半湿润和半干旱的界线B、年平均气温0°C等值线C、800mm等降水量线D、暖湿带与中温带界线正确答案:C9.北半球台风发生最多的季节是( )月.A、7-10B、7-8C、5-8D、6-8正确答案:A10.北半球和南半球各自的月平均气温与冰雪覆盖面积呈___关系A、正相关B、反相关正确答案:B11.能造成雷暴阵性降水的云是。
A、积雨云(Cb)B、雨层云(Ns)C、卷积云(Cc)D、高层云正确答案:A12.()地点气温日变化大A、高原边缘B、山顶C、盆地中部D、平原正确答案:B13.辐射逆温常形成于()A、大风多云的傍晚B、晴朗、微风的夜间C、晴朗的早晨D、晴朗、大风的夜晚正确答案:B14.在气流辐合区中气压(),气流辐散区中气压()A、降低、升高B、降低、降低C、升高、升高D、升高、降低正确答案:A15.某气层气温直减率为1.2 C/100m,则该气层稳定度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天气: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2、干洁大气: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个系统,以及系统内各子系统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统称为气候系统。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7、深厚系统:温压场对称的天气系统,如暖高压和冷低压。
8、大气窗:大气中对地面长波辐射在8-12微米的吸收几乎为零,地面辐射直接透过大气层进入宇宙中。
9、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氧化亚氮、氯氟烃等温室气体成分的存在,使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亦称花房效应。
10、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
11、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2、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13、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4、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的那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16、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17、大气稳定度:处在静力平衡状态中的空气块因受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称之为大气稳定度。
18、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垂直升降运动时,既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又没有发生水相变化的过程。
19、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20、逆温: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的反常现象。
2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的逆温。
22、阳伞效应:大气中云和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强烈散射和反射作用,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23、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
24、气温年较差:一年中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与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之差。
25、虚温: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温度。
26、露点:湿空气在水汽含量不变条件下,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7、位温:气块循着干绝热过程移动到同一个标准高度1000hPa 处,所具有的温度。
28、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29、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从水面或冰面进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空气中进入水面或冰面的水分子数相等时的水汽压。
30、位势高度: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抬升到某一高度克服重力所作的功。
3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32、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33、白贝罗风压定律:地转风的方向平行于等压线,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相反。
34、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惯性离心力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
35、地转风:自由大气中,平直等压线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36、大气环流: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范围达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2天以上的大规模空气平均运动。
37、急流:强而窄的气流带,其中心最大风速在对流层上部必须≥30m/s。
38、季风:大范围地区近地面层冬、夏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乎相反且气侯特征明显不同的现象。
39、海陆风:在沿海地区及邻近的海域或岛屿上,由于海陆表面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白天由海面吹向陆面,夜间从陆面吹向海面的风。
40、山谷风:在山区,由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夜间从山坡吹向谷地的风。
41、焚风: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
42、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43、云: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的小水滴、冰晶微粒或二者混合物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不接触地面(如接触地面则为雾),且具有一定的厚度。
44、雾: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冰晶)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接触地面。
45、降水:从空中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
46、降水量:从大气降落到地面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厚度。
47、露: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有水汽的凝结物,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度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48、冰晶效应:在冰水混合云中,实际水汽压(e)常大于冰面上的饱和水汽压(E i),而又小于过冷却水面的饱和水汽压(E),即E i<e<E。
那末,对过冷却水来说,由于e<E,过冷却水滴会不断蒸发而逐渐变小;对冰面来说,e>E i,冰晶体上会因凝华而逐渐增大,水分子不断向冰晶转移。
49、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0、锋: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51、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52、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时的过渡区域。
53、深厚系统:温压场对称的天气系统,如暖高压和冷低压。
54、浅薄系统:在温压场对称的系统中,如冷高压和暖低压。
55、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56、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57、切变线:对流层中层风向风速不连续的区域,两侧温差较小。
58、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又称锋面气旋。
59、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60、龙卷风:龙卷是自积雨云底部伸出来的漏斗状的涡旋云柱。
龙卷伸到地面时引起的强烈旋风,称为龙卷风。
61、寒潮:当冷性反气旋南移时就造成一次冷空气袭击,(一般地,冷空气袭击时,使当地气温在24小时内降温10度。
)如果冷空气十分强大,如同寒冷潮流滚滚而来,给所流经地区造成剧烈降温、霜冻、大风等等灾害性天气,,这种大范的强烈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
62、梅雨:每年初夏,我国湖北宜昌以东,26~34°N之间的江淮流域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
63、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64、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上,经过城市化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局地气候。
城市气候的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即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
65、积温——指高于某个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期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也称活动积温。
66、干燥度——指一定时期内农田水分消耗量与水分供应之比。
67、地中海式气候:也叫副热带夏干气候,具有夏天干热,冬天雨水较多的特点。
68、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温经常比其四周郊区为高,傍晚时分最明显。
二、填空题1、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2、水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变的成分。
3、大气分层的原则是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水汽的含量-、扰动的程度、电离现象等特征来划分的。
4、大气垂直方向分为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5、飞机起飞拔高后一般都要进入平流层,因为这个高度空气能见度好。
6、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7、在 20-30 公里的层次中臭氧最多,这是因为那里既有充足的氧分子,也有充足的氧原子。
8、大气的垂直结构中,-对流层,水汽、尘埃含量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9、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并对人类的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10、由太阳喷焰中发射的高能粒子与高层大气中的空气分子相撞,使之电离,并在地球磁场作下偏于两极上空形成,这种现象称为极光-。
11、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光谱。
12、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圈时,要受到吸收和散射及反射三种减弱作用。
13、有关辐射的基本定律有基尔霍夫定律、位恩位移定律、波尔兹曼定律。
14、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
15、太阳辐射中(99%)的能量在0.15um~4um范围,其中0.4um~0.76um范围为可见光区,>0.76um的范围为红外区。
16、大气投向地面的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它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它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
到达大气顶的太阳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日地距离,日照时间。
17、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光谱。
18、大气投向地面的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它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它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
19、地面通过长波辐射的交换而实际损失的热量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20、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
21、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尉蓝色。
22、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减小。
23、地面对入射太阳辐射的反射取决于地面的反射率(r),而r又取决于地面的性质。
24、在一定时期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值,称为地面净辐射。
25、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E气之差值,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26、地面有效辐射的大小随地面辐射强度和大气中的水汽、云层等因素而改变。
27、地面有效辐射的多少说明了地面净损失能量的多少。
长波辐射是地面与大气之间交换热量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