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国家信息化进程与启示.
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及成效
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及成效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个时期正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
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开始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推动创新的重要性。
在90年代初,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开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他们通过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建设了一系列的信息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等。
这些系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更加推动了信息化建设。
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开始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不仅在信息传递和沟通方面,还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
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和工具,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等,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 降低成本:信息化建设可以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投入,以及减少人为错误和重复工作带来的成本。
通过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减少人工操作和错误。
3. 推动创新: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创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通过与其他企业或组织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可以促进创新的产生。
例如,通过互联网技术,企业可以与客户、供应商等实时交流,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和商机。
4. 提升竞争力: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精细化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定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忠诚度。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和成效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还将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企业和组织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论改革开放30年历史重大意义及总结与反思
论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及总结与反思【摘要】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届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本文系统的论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重大历史意义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现在的发展指出指导性的意义。
关键字: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巨大成就启示严复在《天演论》中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定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社会制度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才会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否则只会为历史所淘汰。
在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处于历史转折关头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而正是这一伟大的抉择,使得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持续发展,中国人民渐步入小康水平。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以为当前我国的发展作出指导,这是本篇论文最主要的目的。
正如唐李世民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总结历史,吸取经验教训为当代发展作出指导,避免再犯以前的错误,可极大的促进社会发展效率。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1、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非正常状况是实行改革开放的国内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邓小平同志曾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
“【1】从1957年下半年到1978年的这21年中,我们执行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由此导致了一些左的错误和严重后果。
电信发展启示录——写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
程中,中国电信市场的开放成为谈判的一个焦 点。还有 ,随着事业的发展,越来 越多的电信行业优秀干部职工成为全国或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模先 进人物等。这些情况从不 同侧面体现了电信业在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而这一切 ,从根本上讲 ,都是源 自于多年来的发展,源 自于服务全
矛盾 基 本 缓解 ,装 电话 难 、打 电话难 的 问题 不 复存 在 ;之 后 不 久 ,到 2 0世 纪初 ,
电信 业 为 经济 社 会全 方 位 、多层 次提 供 服 务 的能 力进 一 步 增 强 , 实现 了 由初步 适 应 向基 本 满足 的转 变 。各 个 行业 情 况不 同 ,不 能 一概 而 论 ,但 行 业存 在 于社会 之
中,通过横 向比较 ,更能看 出一个行业发展的特点 。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应是
电信 业 的真 实 写照 。
电信 业 的 发展 ,使 其在 改 革 开放 与现 代化 建 设 中 的地 位 不 断 提高 。在 国家 经
济结构调整和整体发展战略中,电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 ,受到 国家 的高
显增强,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光通信等领域取得 了突破性进展 ,许多新业务在世 界上是原创性的; 以电信运营为龙头的产业链 已经形成并不断延伸 ,电信业成为 推进信息化的骨干力量 ;电信资费整体水平 明显下 降,服务质量 明显改善 ,人 民
群众 从 电信 发展 中得 到 了越 来越 多 的实 。
度 重视 ;在信 息化 建 设 中 , 电信 行 业 以其 为各 行 各 业提 供 网络 、 技术 、业务 、系 统集 成 等 综合 服 务 的 能力 ,成 为不 可或 缺 的重 要 基础 与 骨 干 ;在 网络 与信 息 安全 管 理 中 , 电信 监 管 部 门和 运 营 企业 成 为 国家 可 以信赖 的一 支 基 本 力量 ;在社 会主 义 新农 村 建 设 中 ,农村 通 信 、农村 信 息化 建 设被 列 为 重要 领 域 而大 力推进 。此 外 , 在 国家 经 济体 制 改革 中 , 电信 改革 多年 来一 直 是 重 点之 一 ;在 我 国加 入 W O的过 T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通讯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通讯变化说起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的变化,我认为以通讯工具的变化最大,用日新月异、天翻地覆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想想从前,看看现在,真是有天渊之别!听爸爸说,三十年前,人们的通讯方式最便捷的就是写信了,除了写信外,如果有重要、紧急的事情需要联络时,是发电报。
发电报对方很快就能接到,但是价格比较贵,好像是一块钱一个字。
所以大家发电报的时候字斟句酌,尽量以最少的字说清楚要说的事情。
80年代中期,电话开始出现在农村,大队里有了电话,不过还是文革时期使用的那种摇把电话,可以通过总机转到各村,要找谁也是通过大队的喇叭里吆喝,才能去接,不过杂音大,还时常掉线,但比起写信便捷了一些。
到了90年代初期,一些有钱人家用起了砖头型的“大哥大”几万元一个,谁家有个“大哥大”就会阔摆、炫耀,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
90年代中期,,装了电话,座机。
那时候,初装费还是很高的但通话质量有了很大改变,无论多么遥远的地方都能与对方通话,话音清晰,已不再需要大声喊叫。
后来时兴买BB机,价格也不便宜,一个传呼一个传呼的打,这样联系就方便多了。
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如今,手机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不再是难看的大哥大,手机越来越漂亮,功能也越来越全面。
到了今天,从农村到城市,手机无处不在,移动到联通,信号塔遍地。
我们家的手机换了总有一箩筐,如今又都是双卡双待。
座机、手机、小灵通一起使用,要想找个人,要想说个事,几下搞定。
就在手机风暴还没有减弱之时,网络聊天、发电子邮件、QQ、博客、视频工具就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席卷而来,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与快捷。
不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面对面的说话。
网络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
,为人们的生活、交往带来了更大的便利(结尾帮我想想老爸)。
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及启示
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及启示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经济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国民经济上了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经济结构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工业结构的发展格局转变,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重大转变。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实现了共同发展。
分配结构向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面对特大洪水,面对非典疫情,面对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科技文化事业稳步发展。
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也开始出现变化,人民观点逐渐多元化。
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是人民文化生活提高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建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队伍,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也开始得到重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事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明显增强。
中国信息化30年若干方面回顾与思考
利益集 团对竞 争和创新 的阻遏 、国 陶醉于 信息化奇 迹的喜悦 中 ,或者 展所 面 临的 问题 和挑 战 。
上篇 :中国信息化的若干奇迹
这 一部分 主要用数 据和 图形 来 浓缩于G P D 连续三十年的高复合增长 数、网络准备度指数等,既缺乏科学 展示中 国信息化三 个方 面 的奇 迹。 率 中,但信息化则无法构造 出这样一 的方法论基 础 ,也缺 乏基本的可信
业的统计相对而言既完整也可信 ,但 了然 。l 9 年 ,每千人 中只有3 5 9 人 产量方面 异乎寻 常的增长 。彩 电和 有关信息技术应 用的统计 则既不完 能享受移动 电话 服务 ,是一种典型 微机是消 费类和 投资类两大类信息
整、也缺乏可信度。因此 ,这里主要 的贵族化服务 。到 了2 0 年 ,每千 制造 品的代表性 产品 ,其产量可以 07
依据的是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产 人 中有41 人能 享受这一服务 ,短 反映一个 国家在 信息产品制造方面 4 业的数据 ,在关注中国发展状况的同 短的 1 余年 间,移动 电话服务变成 的基本能力。 ̄2 0 年 ,中国彩电 0 07 时也兼及横 向的国际比较 ,有关的数 据主要来 自中国官方统计资料和世界
银行的全球统计资料 。 了完 全大 众化 的服务 。
产量接近8 百万台 ,微机产量接 千5 近 1 千万 台,均居世界首位。同 亿3 时彩 电和 微机的 出口量约 占到产量
的6 -7 %,也位居世界之首。手 0 0
( 互联网和计算机普及 二)
( ) 信 基 础 设 施 一 电
图3反映 了中国互联 网用 户的 机 、程控 交换机 、显示器 、数字视 普 及 状 况 以 及 与 国 际的 比 较 。在 音频 产品等多个产 品的产量和 出 口
电信发展启示录——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
上 世 纪 8 年 代 初 ,改 革 开放 的 总 设 计 师 邓 小 平 同 志 提 出 要 优 先 发 展通 信 等 基 础 设 0 施 , 中央 书 记 处 和 国 务 院 作 出 两 个 “ 条 指 示 ” ,从 中 央 到地 方 ,各 级政 府 制 定 六
了一 系 列 扶 持 通 信 发展 的政 策 ,为 电信 的起 步 、腾 飞进 而实 现 大 发展 创造 了 一 个
理 中 , 电 信 监 管 部 门和 运 营 企 业 成 为
国 家 可 以 信 赖 的 一 支 基 本 力 量 ;在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中 ,农 村 通 信 、 农 村 信 息 化 建 设 被 列 为 重 要 领 域 而 大 力
推 进 。 此 外 ,在 国 家 经 济 体 制 改革
在 不 断 下 降 。2 0 年 与 2 0 年 相 比 , 07 02 全 国 电信 业 务 总 量 增 长 2 6 倍 , 电 信 .7 资 费 整 体 水 平 下 降 5 % ;移 动 通 信 人 3 均通话 时长增 长18 o %,资 费 支 出 减 少
2 %。 这 表 明 , 用 户 用 相 对 少 的 通 信 8
中 , 电信 改 革 多 年 来 一 直 是 重 点之
一
;
在 我 国 加 入 W To的 过 程 中 , 电
信 市 场 的 开 放 成 为 谈 判 的一 个 焦 点 。 还 有 ,随 着 事 业 的 发 展 ,越 来 越 多 的 电信 行 业 优 秀 干 部 职 工 成 为 全 国 或 地 方 各 级 人 大 代 表 、政 协 委 员 和 劳 模 先 进 人 物 ,等 等 。 这 些 情 况 从 不 同侧 面 中 信业 200 总第 7 国电 083 8期 2 1
新中国信息化的进程和成就
中国信息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① ② ③ ④
“ 艰苦中创业 ” 阶段 , 从 1956 年至 1966 年文 艰苦中创业” 阶段, 1956年至 1966年文 年至1966 化大革命前夕; 化大革命前夕; “ 文革中曲折发展 ” 阶段 , 从 1966 年至 1978 文革中曲折发展” 阶段, 1966年至 年至1978 年改革开放前夕; 年改革开放前夕; “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 ” 阶段 , 从 1978 年十一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 阶段, 1978年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99年新世纪的前夜; 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99年新世纪的前夜; 1999年新世纪的前夜 “ 全方位高效益推进 ” 阶段 , 由 2000 年至今 。 全方位高效益推进” 阶段, 2000年至今 年至今。
9
电子计算机产业的雏形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计算机事业起步晚于美国、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计算机事业起步晚于美国、苏 英国,而与日本、法国、德国相差不多。 联、英国,而与日本、法国、德国相差不多。中国 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不多的资金, 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不多的资金,成功地研制了 当时技术指标比较先进的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当时技术指标比较先进的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从无到有地开创了中国计算机事业。 从无到有地开创了中国计算机事业。 中国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04机共生产了7 中国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04 机共生产了 7 台 , 103 104机共生产了 机共生产了36 机共生产了36台。 36台 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中国已经试制成功5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 , 中国已经试制成功 5 种型号的 世纪60年代中期, 晶体管计算机,并投入小批量生产, 晶体管计算机,并投入小批量生产,标志着中国的 计算机工业进入了第二代。 计算机工业进入了第二代。
从信到网络——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从信到网络——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听爷爷奶奶们说啊,三十多年前,是没有超市、没有运动场,更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机动车、没有私家车、没有高速公路、没有……总而言之,现在应有的那时都没有,如果当今的人们回到那个时待该怎么活?“嗨!今天玩得开心吧!生日会上请了很多小朋友吧!让我看看……”“病好了吗?我们一家都很担心你啊……”唉!忘了告诉你,我正和我远在海南岛的表妹聊天了。
我们感情可好了,每到星期六星期天总是一起上qq,打开qq视频,互相聊聊天,见见面,谈谈趣事,这事可是风雨不改的,这是无论多忙都要做的一件事呢!有一天,我和表妹聊天时,外公看见了我和表妹聊得这么有趣,也加入到其中。
在聊完的时候啊,外公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由衷的感叹:“唉!现在可是资讯发达啊,想当年啊,如果有了这个系统该是多好啊!我的儿子就是你的舅舅,到了外省读书,当时我们家也不是很富有,可不能让他一两个月就回来一次,见见面。
要不有空就通通信,要不就是到邻居家借个电话,偶尔听听对方的声音。
有一次我收到儿子从远方寄来的信,他祝愿我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还告诉我一些关于他的成绩。
后来,我给他回了一封信,告诉他我的生日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了,给我送上祝福也不要过了时间嘛!做人不要这么没‘心肝’吧!过了大概一个月,我又收到儿子的回信,他说那封信大概是两三个月前寄回来的,他算过应该是这我的生日前寄到的,怎么会迟过你的生日呢?原来那时候寄出外省的信要20多天,舅舅以为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寄到,所以不就迟了嘛!还让我错怪了他了……”是呀!现在的科技的确是飞速发展,无论是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天边,只要打开某个相关的系统,想看到对方和蔼的笑脸还是想听到对方清脆的声音,都能近在咫尺地展现这你的面前,而且快速、便捷。
比起以前独一的寄信方式,可是这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急速进步的脚步。
过了这传统的书信时代,紧接着的是打电报。
电报曾经是最为快捷便利的无线通讯手段。
20年以前,以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即使在大城市,绝大多数家庭也都没有电话,外地亲友遇有急事要事,电话打不了,写信邮寄时间又太慢,只有通过电报传递信息。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改革开放是中国在20世纪末启动的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变革。
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更好地认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首先,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了,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通过市场化改革,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实施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和外国技术,中国成功地融入国际社会,迎来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改革开放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
其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市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引导与规范。
然而,在不同阶段的改革中,政府的作用也要不断调整和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公平与公正,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市场秩序和规则的顺利运行。
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引导,防止市场失灵和滥用。
再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提醒我们,要注重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加大等问题。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注重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每一个人。
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投入,努力解决好老百姓的实际困难。
最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呼唤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迎接全球化挑战。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走上了与世界接轨的道路,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然而,当前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以及积极迎接全球化挑战。
潜心开创三十载信息化成就斐然_我国金融信息化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11FINANCIAL COMPUTER OF CHINA 2008·11我国金融业信息化进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到综合业务,不仅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带动了现代金融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一、金融业信息化的意义长期以来,金融业一直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但在建设方便、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而且对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银监会主席助理王兆星曾总结了信息化对金融业发展的四大意义。
第一,信息科技是提高金融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日益激烈。
在这种环境下,依靠金融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来提升金融机构的控制风险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对于提高金融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信息科技与金融业务高度融合,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实现经营战略和业务运营的重要平台,一个能够充分满足金融机构发展创新需要的信息科技体系,是金融机构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金融业的绝大部分创新业务都依靠信息科技的支撑,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信息化,加强信息化建设将是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化竞争格局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第二,完善信息科技建设,是防范金融风险和保障金融安全的重中之重。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健运行,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金融业的安全变得更为关键。
信息科技风险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和系统性,具体表现为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一系列的金融风险。
目前,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就是从技术防范为主的被动信息安全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主动IT风险防范,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社会提供安全、持续的金融服务。
第三,信息科技是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对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思考及启示
对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思考无庸置疑,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正确之路。
但冷静思考,确实也存在不少尚待改进的问题。
第一,全面性不够。
没有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将政治、社会和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推进。
尽管我们所采取的“渐进式增量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但由于考虑欠周到,确实带来了一些“后遗症”。
如贫富差距拉大、腐败严重、社会不公、经济发方式粗放等。
第二,协调性不够。
我们没有很好地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和文化改革协调推进。
由此而带来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不协调。
第三,公平性不够。
没有将公平与效率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很长时期过多地强调了效率,忽视了社会公平,以致形成了较严重的社会不公现象。
第四,前瞻性不够。
某些改革举措过多考虑了眼前的、局部的形势,相对忽视了长远的、全局的形势,过多考虑了既得利益阶层和社会强势群体的权益,相对忽视了新兴阶层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因而较少考虑改革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和改革的可持续性。
三十年改革开放留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应当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改革与发展既统一又矛盾,有时改革能促进发展,有时改革可能损害发展。
若改革能在正确的时机和稳定的秩序下,调动多数人积极性,为多数人带来利益,则能促进发展;反之则很可能损害发展。
改革本身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目的,一定在发展中推进改革,努力实现在改革中发展。
第二,应当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我国的改革在很长时期内遵循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其初衷是为了打破改革初期“平均主义”的束缚,但由于这个原则实行时间过长,以致形成了当今比较严重的社会不公问题,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了人对改革的评价。
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在当前,尤其应该把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谈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及其启示
浅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启示1978 年12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仅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而且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的成就1.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平均以9.7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 年的600 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 年的24.66 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8 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了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的GDP 仍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的人均GDP 也由1978 年不足100 美元上升到2007 年的2 200 美元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2]。
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2008 年奥运的成功举办,都显示了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发展模式也越来越有吸引力。
2.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
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2006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脱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 2.5 亿下降到2 148 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 年占农村总人口的30.7%下降到2007 年的1.6%。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摘要】中国信息化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我国在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从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基本思路以及科技创新推动信息化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未来,中国信息化发展仍然面临着挑战,需要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只有持续推动信息化建设,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前景才能更加广阔。
中国信息化的发展,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中国信息化发展、基本思路、科技创新、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前景、挑战、推动建设。
1. 引言1.1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析。
信息化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信息化还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信息化还可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信息化能够带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和发展方向。
1.2 信息化对国家发展的作用信息化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信息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
信息化可以促进创新和升级。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为各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三十年信息技术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年信息技术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从报纸、电视到互联网,这30年里中国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这种变化让中国人从文化和精神上走向开放。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给青少年生活理念的改变是中国改革开放最直观的表现之一。
社会信息技术的多元、快速发展构筑起了现代青少年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扩宽了其生存的空间和领域。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由全面封闭到逐步开放,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方式由报纸杂志过渡到电视电影,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手段由垂直灌输到横向交流。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逐步转变,当时的人们,急需打破的是各种思想上的禁锢,而破除禁锢的急先锋就是信息渠道畅通并能自由的传播。
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和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获取外来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式因其通俗性、直观性、生动性、大众性也被广大的青少年所青睐。
从此,大量的西方文化随着国门的逐步开放涌进了中国,糟粕和精华直接影响了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且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他们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人类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
在信息社会,从“眼睛”看报纸、纸质书籍到“耳朵”听广播、收单机,再到“眼睛”看电视、电影,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方法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已经把青少年带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世纪80年代,电视作为青少年的休闲工具,毋庸置疑对那时的青少年产生过重大影响。
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者、社会学者都强调过电视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电视信息在青少年探索主观真实的阶段,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青少年们从电视中摹仿喇叭裤、紧身花衬衫、蛤蟆眼镜、交谊舞、迷踪拳等,成了“反传统”、“新儒学”在青少年生活现实中的载体,与文革期间满街“军便装”和“清一色”的服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青少年领风气之先河,推进着爱美求新、五彩缤纷的时尚潮流。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程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程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是中国近几十年来的重要成就之一。
信息化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和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革和进步。
中国信息化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推出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建立了一些计算机研究机构,并引进了一些国外的信息技术。
然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
然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198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放开了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加大了对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力度。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中国迅速跟上了信息化的步伐,并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信息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和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中国的电子商务、在线娱乐、社交媒体等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程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也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
信息化的发展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然而,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数字鸿沟仍然存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总体而言,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
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信息化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叙述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程。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接着,会详细描述文章的结构,阐明每个章节包含的要点和主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感受通讯的巨大变迁
改革开放三十年:感受通讯的巨大变迁三十年风雨变迁,数十载风云变幻。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华夏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回望改革开放的艰苦历程,留在我们记忆里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岁月。
让人们亲身感受变化最大的,涵盖在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这里,我仅就自身感觉的通讯带来的变化进行一下回顾!三十年前,我家居住在市区比较偏远的一个小镇,一直以来,那里的信息都比较闭塞。
记得那时的父辈们和老家的亲属交流时,都采用书信这种形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参加公安工作,就在家乡的小城。
而且一干就是九年,小城的交通不便,通讯更是落后。
一万余人口的小城,矿台电话少得可怜,我们派出所的一部电话还时常不通。
记得有一次,一户居民家失火,到派出所报警,由于当时派出所电话出故障不通,找了几处电话,才与远在20华里外的区消防队联系上。
等消防车赶到时,蔓延的大火几乎殃及到一趟房的七家。
通过这次教训,分局特地给派出所配备了一部对讲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刚刚开始出现BP机和大哥大手机。
一万余元的手机和高额的话费,只有高收入的大款阶层才用得。
即使是BP 机,用的人也很少。
过有七、八年,手机和电话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记得我的第一部手机,是花了数百元购得的二手机。
用了没到一年就换了一部新手机。
以后,市场上手机的款式不断更新。
如今,我们全家和父亲都用上了手机,即使出差在外地,自己就象是一只风筝,飞得再高再远,也能够随时和父母家人牵在一起。
改革开放前,有名片的人很少,即便有名片,上面的联系方式也非常单一,究其原因是我们的通讯手段太落后了。
当时,大多数人只能靠写信、发电报与他人联系。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家中能有一部电话,真正是高消费,若要打电话,特别是长途只有到离家二十华里远的邮局去打,打的时候还得排队,更主要的是影响工作和学习。
电话,那个时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望尘莫及的,一般的情况下,就只有靠写信联络。
如今,在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名片成了必不可少的联系工具。
信息化深化改革后的成果 意义
信息化深化改革后的成果意义信息化深化改革后的成果与意义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深化改革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动力。
信息化深化改革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全面评估信息化深化改革的成果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分析信息化深化改革对中国的影响,并共享我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信息化深化改革的成果1. 提升了生产效率信息化深化改革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比如在制造业中,智能制造、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生产过程更加智能、灵活,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精准农业,提升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 优化了资源配置信息化深化改革实现了信息的透明化和共享化,使各行各业的资源得到了更合理的配置。
以互联网金融为例,通过信息化改革,实现了金融资源的广泛和高效利用,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城市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推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3. 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信息化深化改革为人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
比如互联网+,让人们能够足不出户就能满足各种生活需求,包括购物、医疗、教育等方面。
在医疗领域,信息化深化改革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教育领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拓宽了教育资源的渠道,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和优质化,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深化改革的意义信息化深化改革的成果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信息化深化改革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培育了新兴产业,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改革开放30年国家信息化进程与启示.
改革开放30年国家信息化进程与启示南京市信息中心陈铭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回眸30年,中国社会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中国信息化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事业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变。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0年信息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才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
1984年9月,邓小平同志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信息化建设的深谋远虑;1991年,江泽民同志从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
”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次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相提并论,充分体现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推进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新认识: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发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号召;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国家信息化进程与启示南京市信息中心陈铭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回眸30年,中国社会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中国信息化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事业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变。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0年信息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才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
1984年9月,邓小平同志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信息化建设的深谋远虑;1991年,江泽民同志从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
”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次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相提并论,充分体现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推进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新认识: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发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号召;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要求。
从这些纲领性文件,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信息化前进步伐的韵律。
回眸信息化30年伟大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酝酿阶段(1993年以前)1984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经济参考报》亲笔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
”题词指明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这个题词连同他提出的其他有关我国信息化的论断和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对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986年2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1986)25号文”正式批复,“七五”期间投资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1987年1月24日,国家信息中心正式成立,邓小平同志为国家信息中心亲笔题名,各省、市、县相继成立信息中心。
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9月14日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 ”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992年2月:为了推进在政府机关普及推广计算机的使用,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1992)25号文”发出《关于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
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不仅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领导提供了科学决策工具,而且有助于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在该文件的指导下,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二)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1993年9月:美国率先提出让世界为之振奋的全球信息基础机构计划(GII),引得当时的日本、西欧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迅速跟进并纷纷提出了各自的信息化战略。
随后全球信息基础结构的构想以及美洲、欧洲、亚太等区域信息化合作方案也陆续付诸实施;1993年12月:国务院成立以邹家华副总理为主席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确定了“推进信息化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启动金卡、金桥、金关等一系列重大信息化工程,“联席会议”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信息化开始改变部门各自为政,正式拉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
1993年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信息化历程中标志性的年份。
1994年4月20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个成员,这是我国信息化进程中的历史事件,从此国际社会承认中国已拥有全功能Internet。
1994年5月:第一台CN域名服务器落户中国。
这是继全功能联入Internet 后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又一件大事。
CN域名是我国在Internet上的国家标识,域名服务器的管理权则意味着域名的管理权。
目前,我国CN域名从几个发展到1200多万个,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域名。
1995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建议》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战略任务。
1996年1月,国务院成立由副总理邹家华任组长,20多个部委领导组成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全国的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原则;制订了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一系列促进信息化进程的政策;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联席会议”转变为“领导小组”,意味着我国信息化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推进阶段,表明中央政府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决心和力度。
1997年4月18日至2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深圳召开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提出要处理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明确指出,由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工业化不能再走西方的老路,必须发挥“后发优势”,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支持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进,使我国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会议全面部署了国家信息化工作;通过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初步形成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全国的信息化工作逐步走上了既有组织、有计划,又遵循市场规律的发展轨道。
(三)推进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重大机构改革方案,撤消邮电部、电子部和广电部,组建信息产业部,主管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信息产业部成立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作为非常设机构也不复存在,其下设的办公室并入信息产业部。
此次机构改革给我国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带来的巨大变化。
它使中央政府履行信息化管理职能的机构减少了,而专业管理部门权力更加集中。
同时,国家努力推动电信体制改革,进行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电信重组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
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多家电信运营公司,初步形成了市场竞争的格局。
1999年12月23日:鉴于现有利益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信息产业部内设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很难履行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职能,根据国务院“关于恢复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批复,国务院再次成立了由副总理吴邦国任组长的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更名为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继续顺利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2000年8月21日: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在北京举行。
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大会题词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000年10月11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制定十五计划建议》中就信息化建设做出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建议》还强调,要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发展和完善国家宽带传输网络,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
(四)加速阶段(2000年10月至今)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1】25号文”颁布实施《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1-2005年)》。
提出了政府系统信息化总体目标:用三至五年时间建立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我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的枢纽架,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国务院办公厅与各地区、各部门联接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源。
大力推进网络应用水平,使我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2001年7月29日:为了科学评价国家及地区信息化水平,正确指导各地信息化发展,信息产业部会同有关部委,历时八年,共同研究提出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作为进行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量化分析和管理的依据和手段,同时逐步建立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信息资源、政府信息化等分指标体系。
信息产业部明确要求,今后凡是全国性信息化水平比较,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的统一规定进行。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信息化指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推进我国信息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1年9月7日: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并实施《信息产业“十五”规划纲要》,这是国家确立信息化重大战略后出台并实施的第一个产业规划。
2001年8月:中央重新组建高规格的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任组长,政治局常委胡锦涛、李岚清以及三位政治局委员任副组长,同时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1年12月25日,朱镕基主持召开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提出推进国家信息化必须遵循的五条方针:一是坚持面向市场,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信息化;二是政府信息化建设要从中央政府抓起,进一步加快和完善“金关”、“金税”、“金卡”、“金盾”等工程的建设;三是信息化建设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四是杜绝各种网络和系统的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起;五是集中力量抓住关系国家安全和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推进产业发展。
会议强调,中国的信息化正处在起步阶段,务必防止走弯路,要十分注意打好基础。
一是要加强法制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二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信息技术知识普及。
会议决定成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要就政策规划、推广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2002年7月3日:朱镕基主持召开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