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实录 捞铁牛 1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10捞铁牛_语文s版-学习文档
1.引导学生学会“捞、拴、陷”等8个会认字,“府、尚、性、料”等15个会写字。
掌握“熟悉、结实、使劲”等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
3.从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让学生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引导学生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出来的,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并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
深入理解怀丙做准备工作的意义。
浮力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2课时一、质疑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读明白了什么。
三、认读生字词语,对个别字形复杂的字加以强调四、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点拨明确: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么一定要捞铁牛?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2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
”“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3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五、小结怀丙和尚能不能把铁牛捞上来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六、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知道了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浮桥,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冲到河里去了。
正当人们想办法要捞起铁牛重修浮桥时,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他究竟用什办法把八只铁牛捞回来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最新《捞铁牛》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精品)
《捞铁牛》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教育其养成遇事善于思索的习惯。
2、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文章记叙的顺序。
3、认识生字11个,会写生字11;理解潜水、划浆、议论纷纷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第二、三段。
了解怀丙为捞起铁牛所做的准备工作及捞起铁牛的过程。
2、让学生了解怀丙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试画出捞铁牛的流程图教具:录音机、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检查预习师:同学们都爱看动画片吧?今天我们也来看一段动画片。
〔多媒体〕动画(大水冲断浮桥、铁牛沉入水底)师:哎呀,大铁牛沉到水底了,这可怎么办呢?〔多媒体〕课题(板书捞铁牛)师:谁来捞?怀丙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捞铁牛?(提问)(板书原因拴住浮桥)师:好,我们了解了捞铁牛的时间(宋朝)、地点(黄河边)、人物(怀丙)和原因(拴住浮桥),接下来,我们就准备捞吧!(板书:准备――捞)二、学习、理解课文师:刚才检查预习的效果很不错,看得出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相当的了解。
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板书,再结合你对课文的了解,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板书?(板书的目的在于说明要先有准备才能捞,这是两部分内容,以帮助学习之后正确分段)(一)学习准备部分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先来看看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1、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
师:课文中哪一段介绍了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第三自然段)2、自学、讨论:师:现在自己轻声地再把这一节好好读一读,然后和周围的同学讨论讨论捞铁牛前究竟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注意:将所做的准备分成几个步骤!)3、提问、交流师:好,我们来看看准备工作的第一步是什么。
〔多媒体〕课文第三自然段准备部分(并将各步骤用不同色注出)4、归纳板书师:我们能不能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把这几句话概括一下呢?准备:摸清位置备船装沙并船搭架拴牛绑架5、用自己的话说说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捞铁牛》三年级语文教案
《捞铁牛》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捞铁牛》。
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捞、铁、牛、激流、勇进、迎难而上等。
2. 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3. 阅读理解: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精神风貌,培养勇敢、坚强、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勇敢、坚强、自信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寓意。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激流勇进、迎难而上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解析生字词,进行例句讲解。
b. 分析课文,讲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c.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
4.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捞铁牛》2. 内容:a. 生字词:捞、铁、牛、激流、勇进、迎难而上等。
b. 课文主要内容:捞铁牛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故事寓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c. 选取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描述其形象特点,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a. 抄写略。
c. 示例: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捞铁牛的男孩。
他勇敢、坚强、自信,面对困难,毫不退缩。
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勇敢面对困难,自信迎接挑战的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勇敢、坚强、自信的品质。
语文三年级《捞铁牛》教学片断实录
师:谁再来说说?
生:把船上的沙铲到黄河里去才能捞上铁牛。
师:行。为什么怀丙要让人摸清八只铁牛沉在哪儿?
生:不摸清铁牛沉在哪儿你的绳子往哪儿拴哪?
〔听到这儿,有的老师发出了轻轻的笑声,学生的回答是多么的直白,没有一点转弯的意思,从反面表达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是多么的不恰当。〕
师:你觉得他的预备工作怎么样?
生;特别充分。
师:不但充分而且是那样的周密细致。谁来读读这一段?
生:——————————
〔由于理解的不到位,学生读的.也不到位〕
赏析:
学习本文应有两个目的:一是理解中心思想,二是学习按顺序的写作方法,在讲解课文中应以这两点为中心,万变不利其宗。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在理解课文时,应当从设计的周到奇妙细致来表达怀丙的杰出聪慧,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最终归结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聪慧智慧的民族。教学思路设计不当,往往事与愿违,不带背离了理解的方向,而且是越走越远。教学思路为谁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他是由文章的中心来确定的。
语文三年级《捞铁牛》教学片断实录
师: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大屏幕,体会捞铁牛的预备过程。你想对它的预备过程说些什么呢?
生:他预备的东西许多。
师:谁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什么理解?
生:他预备的过程很有顺序。
〔此时的学生没有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细致周密。老师想从反面带着学生来理解,就是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但结果如何呢?〕
师:你对预备工作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没有举手的,好像都理解〕
〔此时老师很尴尬,只有自己来提出问题〕
师:为什么要并船搭架?
生:不并在一起船简单歪。
师:不要从反面想。谁再来说说。
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七单元《捞铁牛》。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理解、生词学习、句子分析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写作中。
3.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中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文章内容的理解、生词的学习和运用、句子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劳动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 生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用生词造句。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文章内容,分析句子结构、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捞铁牛》2. 生字词:捞、铁、牛、勤劳、智慧等。
3. 主要句子: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突出劳动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劳动的短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劳动的成语、故事,进一步了解劳动的伟大。
组织一次“劳动最光荣”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文章中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的分析。
2. 生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用生词造句。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作业设计: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劳动的短文。
一、教学难点解析:文章中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的分析1. 句子结构分析:本课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包括并列句、复合句等。
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2.2 生字词铁、牛、捞、努力、勤劳、智慧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和掌握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铁牛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4 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4.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道理。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生字词,制作生字词卡片。
5.2 作业要求作业要整洁、规范,字迹清楚。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6.2 评估内容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等。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课文道理的理解和感悟。
6.3 评估方法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捞铁牛》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捞铁牛》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捞铁牛》1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录像、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四、课堂练习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二、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一)学习第二大段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2、学习第一节: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2024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
2024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五单元《捞铁牛》。
详细内容为第一章节“捞铁牛的故事”,通过讲述一个有关智慧和勤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致富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捞铁牛》故事的背景,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勤劳、智慧的品质。
2. 学会本节课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生词的学习,故事的道理。
难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有关捞铁牛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故事的道理。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故事内容的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生字、生词造句,提高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捞铁牛》2. 主要内容:故事背景生字、生词故事道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自己的话复述《捞铁牛》的故事。
答案示例:从前,有一个叫孟姜女的女子,她为了寻找丈夫的遗骨,决定捞铁牛。
经过努力,她终于捞到了铁牛,换回了丈夫的遗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和智慧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2.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有关勤劳、智慧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捞铁牛》让学生了解勤劳、智慧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鼓励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勤劳、智慧的故事,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勤劳、智慧的品质”。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捞铁牛》教案
《捞铁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字12个,写字8个。
2.理解“笨重、议论纷纷、沉没、出色”等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拴、浮、绷、拔、拖”等动词。
3.默读、朗读课文,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读懂并复述怀丙捞铁牛的办法,体会生产和生活中都需要智慧。
教学重难点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
2.读懂并复述怀丙捞铁牛的办法,体会生产和生活中都需要智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录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由《曹冲称象》引出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语“出色”,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课件出示: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2.齐读这一句话。
3. 自由读文。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怀丙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工程家?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一)从怀丙说的话体会他的出色。
课件出示: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
1.女生读怀丙说的话。
交流:(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送回的想法的?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用笔勾画出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加批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那么其他人为什么会议论纷纷?议论纷纷又是什么意思呢?2. 指名生读怀丙在当时情况下说出的这句话?怀丙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说明他已经有办法了。
我们可以用哪个词语来说?3.齐读怀丙的话,体会怀丙的出色。
(二)从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中体会怀丙的出色。
过渡语:可是,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1.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用笔勾画出怀丙所作的准备工作。
2.指名交流四项准备工作?并用四个字概述。
(摸清地点,备船装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你觉得准备工作做得怎样?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二)从捞铁牛的过程中体会怀丙的出色。
过渡语:既然准备工作做得这样好,让我们一起看看怀丙是怎样捞铁牛的?这一自然段我们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捞铁牛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捞铁牛I.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捞铁牛》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能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意图。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II.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掌握关键词和句子,并通过细节描写理解作者的意图。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读作者的意图,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
III. 教学准备1.学生课本:《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
2.教师课件:包含课文的教学素材、PPT 和活动设计。
IV.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 (15分钟)1.展示课件上的标题《捞铁牛》,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个标题的意思。
2.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捞铁牛》这个故事,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
第二步:讲解课文 (20分钟)1.基本介绍: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标题和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逐段讲解:逐段阅读课文,重点解释生字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核心内容。
3.引导问题:在讲解过程中,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和理解课文的细节和主题。
第三步:训练阅读理解 (25分钟)1.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出题,考察学生对细节理解的能力。
2.判断正误:提供几个关于课文内容的陈述,学生判断陈述的正确与否,并解释原因。
3.配对题:提供几个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并简要说明原因。
4.提问辨析:教师提问学生几个关于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四步:课文操练 (20分钟)1.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地方。
2.小组讨论: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故事的教训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学生是否有相似的经历等。
3.个人写作:学生结合自己思考的问题,自由发挥,写一个小故事或心得体会。
第五步:课堂总结 (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点和发现的问题。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捞铁牛》优秀教学设计
2.制作一份关于《捞铁牛》的手抄报。学生可以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场景,通过绘画、剪贴等形式,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同时,在手抄报上用文字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锻炼自己的审美观和表达能力。
5.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作业评价:
1.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质量、创意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对于手抄报,教师要从审美、创意、文字表达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3.家庭作业和深度思考题,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和指导。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三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生字词的学习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捞铁牛》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在以下方面遇到困难:
过程: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愚公身上体现的正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然后,教师展示《捞铁牛》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进行讲解。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文章的结构与学困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与教学设计
“ 语文(S )教学设计教 课 板材:语文(S )三年级下册 文:10 捞铁牛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捞铁牛》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 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捞”是其题眼, 因此,本设计围绕“捞”字质疑问难、展开教学。
师生共同梳理出“为什么捞铁 牛?”“怎样捞铁牛?”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还原“捞”的物理场景, 进入人物的心灵场景,在活生生的场景中自悟、自得,经过思考、钻研、探索, 解决疑难困惑,认识、思考一步一步走向深入。
最后启发学生设想:假如你生活 在一千多年前,你会用什么办法捞起笨重的铁牛?以此浓厚学生探索精神和科学 兴趣,点燃其创新火花,激发其创新精神,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特有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 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3.会认“捞、拴、陷、丙、潜、绳、绑、铲”短等字;会写“底、拴、陷、修、 笨、尚、性、舱、划、稳、料、跨、绳、绑、拖”等生字 ;掌握“笨重、水性、 重修”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具体了解怀丙和尚打捞铁牛的方法和道理,感知怀丙这个人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怀丙为打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学习其思维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怀丙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1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一)同学们,谁能说说在我国历史上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的名字和他的主要事迹?(交流)(二)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工程家,他就是一千多年前宋代的和尚怀丙。
(三)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怀丙的资料。
(四)据题质疑。
1.围绕“捞”,能提出哪些问题?2.师生梳理:(1)为什么捞铁牛?(2)怎样捞铁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捞铁牛》优秀优秀教学案例
3.学生通过课堂交流和分享,培养互相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态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学生通过教师的鼓励和认可,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捞铁牛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捞铁牛》优秀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捞铁牛》是一篇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知识的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捞铁牛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同时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设置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2.学生通过总结归纳,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培养总结和归纳的习惯。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应的汉字书写和词语运用。
2.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语言,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提升写作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3.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0捞铁牛语文S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0捞铁牛语文S版师: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和尚做了哪些预备工作,待会儿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读,并试着说)师:你们对自己说的情形中意吗?生:不中意。
我觉得说了前面的就忘了后面的,说到了后面又想起了前面的忘了说。
生:不中意。
我觉得自己说得不清晰。
师:要把和尚做的预备工作说好,必须认真读课文,弄清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生:这一小节共有4句话。
第一句讲和尚请人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
师:不错。
假如能简洁明了些就更好。
老师教同学们一个概括句意的方法,确实是抓关键字词。
这一句能够概括为:“潜水摸牛”(板书)。
请同学们读第二句,把关键的字词画出来。
生:大船装沙。
生:备船装沙。
师:同学们概括得专门好,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概括3、4两句的意思。
生:第三句可概括为“跨船搭架”。
生:我觉得用“拴船搭架”更好。
生:第四句可概括为“粗绳拴牛”。
生:潜水拴牛。
师:现在我们把每句话的意思,也确实是所做的预备工作都弄明白了,再来看看课文是如何样把这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的。
生:课文用“先、然后、再、又”这几个词把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
师:现在请同桌间互相把和尚所作的预备工作有序地说一说,待会儿,请两位同学说。
(学生练说,再请原先试说的那两位学生说,学生评判)师:两位同学比起先说得清晰多了,也有条理多了。
只是,还能够说得更具体、更准确些。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表现出和尚对预备工作考虑得专门周到。
生:因为铁牛专门笨重,因此和尚用了“专门大的船、结实的木料、专门粗的绳子”,从这儿可看出和尚考虑得专门周到。
生:还有“紧紧、牢牢”两个词也能够看出他想得专门周到。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字词基础和阅读能力,他们对于故事性的课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捞铁牛》的教学,学生对于课文中涉及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等品质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引导。此外,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可能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4.课后阅读:推荐同学们阅读与《捞铁牛》类似的历史故事,如《愚公移山》、《司马光砸缸》等,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阅读后,与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感悟。
5.拓展作业:鼓励同学们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如四大发明、水利工程等,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发明或创造,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设想:采用问题驱动法,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意,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能力提升之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捞铁牛教案实践
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识字、阅读和写作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其中,《捞铁牛教案》这一课程更是深入人心,让我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了很多的收获。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铁牛工作的场景,学会体悟铁牛敬业、执着、坚强、乐观、团结的优秀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本课采用“问答式授课法”、“讲解式授课法”、“课外阅读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使用。
三、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启发学生阅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体悟铁牛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介绍铁牛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铁牛的故事,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铁牛的品质,如敬业、执着、坚强、乐观、团结等。
2、课文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发放文本、课外阅读、句子解析等方式,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文本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认读新词、了解词语搭配等技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
4、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写作、朗诵、配乐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铁牛的各种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效果通过这次《捞铁牛教案》的实践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方法相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此次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实践活动。
《捞铁牛教案》这一课程,让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了很多的帮助,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语文综合素质,还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铁牛的优秀品质。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更加积极进取,勇往直前,将自己的优秀品质发挥到极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捞铁牛》教学实录一、教学设计说明(一)制定目标湖南师大余同生教授曾经明确指出,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而不含糊,要准确而不随心所欲,要具体而不笼统,要重点突出而不面面俱到,要以语言训练为重点,而不以理解内容为重点. ”在制定《捞铁牛》一课教学目标时,本着这个原则,尽量做到明确、集中.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归纳段落大意”. “读写例话”《归纳段落大意》就是以本课为例进行阐述的.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本课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2.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3.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二)落实目标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而不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教学《捞铁牛》时,就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首先让学生在熟读进而记住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帮助学生总结出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 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这一目标,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先……然后……再……又……)接着通过覆盖式投影片按顺序分步演示这四项准备工作,并体会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进而总结出:写文章应做到“言之有序”. 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2.落实目标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语文课应该以读为本,已经成为小语界的共识. 这节课为了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注重了学生读的训练. 在读的形式上,有指名读、齐读、自由读、默读等;在读的时机上,有初步感知内容时的“初读”,有理解分析时的“细读”,有体会领悟时的“品读”. 例如在教学第三段时,先通过指名读来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中三个自然段所写内容的不同. (前两个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和方法,后一自然段写打捞另外七只铁牛的内容)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的条理性(第4自然段后三句话),反复地读,反复地体会,便落实了“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这一目标. 接着再让学生通过“读”来概括这一段的段意……总之,教学中始终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 教学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让学生们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深读课文. 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立学习的机会,如在第二段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多读,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来理解内容,进而达成目标. 在教学第三段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反馈目标目标反馈,是目标教学的特征之一,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反馈环节:1.让学生想出比怀丙更好的办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读懂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想.2.回家做一个小实验,并按一定的顺序把实验过程写成一段话.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检测学生对“言之有序”的掌握情况,看一看学生是否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二、教学实录与评析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捞铁牛》(板书课题). 注意“捞”字读一声. 大家一起读课题.生:(齐读)捞铁牛.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分为了四段,老师请四名同学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指名)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讲到的铁牛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捞它们呢师:好,这几个同学读得都非常认真,谁先来说一说铁牛是做什么用的生:铁牛是拴浮桥用的.师:那为什么要捞铁牛呢生: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铁牛陷在了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需要重修,所以人们要捞铁牛. (板书:陷进淤泥)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知道了铁牛是做什么用的,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 下面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呢生甲: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生乙:是用什么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的生丙:为什么不把铁牛放在船上拉回来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师:刚才我们学懂了第一段,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生:(大声读这一段)师:现在先请同位的同学互相说一遍,看谁说得最好.生:(同位同学练习)师:谁愿意给同学们说一说生:和尚先请一个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底,看一看铁牛沉在哪儿,然后准备两只大木船,船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紧,搭个架子. 最后请一个水手用很粗的绳子拴住铁牛.师:这段写捞铁牛了吗生:(齐答)没有.师: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生甲:写了和尚做准备工作.生乙:这一段主要写了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板书:准备工作)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我们通过认真读书,知道这一段中的四句话都是写“和尚做的准备工作”,所以同学们把段意概括为“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由此可见,认真读书,了解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概括段意的方法.师:还有一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概括这一段段意. 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可以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来概括第二段段意生:我们可以结合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准备工作做好了”来概括第二段段意. 师:对,谁来试着概括一下.生:和尚做好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师:真好!我们读书时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师:谁再来把第二段内容读一遍,我们看一看课文中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着眼于言之有序,紧扣教学目标,训练重点明确,指导具有可操作性. ]生:课文中运用了“先……然后……再……又……”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师:你说的完全正确. 下面请同学们看投影屏幕,我们来体会一下准备工作. (师用覆盖式投影片分步演示四项准备工作)师:和尚先做了什么准备工作生:请一个水手潜到河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里.师:然后做了什么准备工作生:准备两只大船,把船里装满泥沙.师:第三项准备工作是什么生:把两只船并排拴在一起,搭上一个结实的架子.师:又做了什么生:请一名水手用绳子把铁牛拴住.生:(兴趣盎然地看着演示过程)师:刚才我们演示了四项准备工作,都看清楚了吗那如果换一换顺序可以吗比如说先写把两只船拴在一起,再写划过去行吗为什么生:不行,因为船很大,单独划比较好划.生:我同意孙明的意见. 先把两只船挂在一起,划起来就非常吃力.师:由此看出,课文是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能颠倒吗这样写很有条理,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言之有序. (投影出示:言之有序)生:(齐读)言之有序.师:谁再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这一段是怎样做到言之有序的. [这里强调训练“言之有序”这个重点,目的不在于反复讲,而在于让学生多体会. ]生:(读第二段)师:刚上课时,同学们就提出了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 现在我们通过学习第三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师:这一段一共三个自然段,老师请三名同学读,谁愿意读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哪两个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生:第4.5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师:好,这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是认真读书,思考两个问题. (出示投影)思考题:1.第4自然段中后三句话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生:(读两道思考题)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 在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讨论. 老师看哪些同学学得认真. 开始吧!生:(自由学习,讨论. )[讨论法应该大力提倡,这样的教学安排,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并适当指导. )师:好,我们先自学到这,谁先来说一说后三句话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先说1.2句的关系,再说2、3句的关系. )生:我认为这几句话是因果关系. 因为水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了,所以船里的泥沙减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 因为船里的泥沙减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所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拔了上来.师:这位同学理解得非常好,那和尚是利用什么把铁牛拔出来的生:利用水的浮力. (板书:利用水的浮力)师:谁还记得刚才老师提的第2个思考题生:刚才老师提的第2个思考题是: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师:好,谁来回答.生甲:因为铁牛太沉了,水手们根本没有办法把它拉上船.生乙:即使拉上了船,也会因为太沉,不容易划到岸边.生丙:对!我同意赵刚的意见. 书上已经写到“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 这说明把铁牛放在水中拖回来,已经很费力了.师:你能抓住课文中的词语分析,这种方法非常好,值得同学们学习.生:因为和尚还在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一些力气.师:这几位同学分析得特别好. 和尚这时还在利用水的浮力,你们看和尚是多么聪明啊!师:谁来读一读第6自然段. 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办法是怎样的办法生:(读第6自然段)师:谁来回答生:我认为还是把沙子铲入黄河,利用水的浮力拔出铁牛,然后拖到岸边捞起来的办法. 师: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来概括一下第三段段意[练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和增强语感. ]生甲: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大铁牛捞了起来.生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大铁牛一只一只地捞了起来.生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师: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八只铁牛捞上来的生:(齐答)利用水的浮力.师:你们真聪明.师:(小结)现在同学们了解到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上来的,解决了同学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 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师:同学们,第三段写打捞过程,(板书:打捞过程)虽然没有使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但表达得也很清楚,也做到了言之有序.师: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生:想.师:在看时,请同学们注意打捞过程的顺序. 一会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师;(放录像)[使学生对捞铁牛的过程加深印象,这里恰当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媒体,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生:(自己小声说打捞过程)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生:(齐读)师:这一段告诉我们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边说边板书:怀丙出色)“出色”是什么意思呢生:就是格外好,超出一般的意思.师:我们通过学习第2.3段,从怀丙和尚所做的细致有序的准备工作和巧妙地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了他的“出色”. 那么我们再读一读第一段中怀丙和尚说的话. 你们想一想,还能从哪句话看出他的确很出色生甲: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生乙:我从怀丙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这句话看出他的确很出色.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他这时已经想好借助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办法.生:我觉得他这时已经胸有成竹了.师:你这个成语用的十分恰当.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上得非常好,你们通过认认真真地读书,知道了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概括段意的方法,体会到课文“言之有序”的写法.师:你们都觉得怀丙和尚很出色,打捞铁牛的办法好. 那你有没有比怀丙更好的办法(学生愕然)[问得好!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步骤,值得提倡. ]师: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就需要十六船. 那么多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多不好呀!这样做会阻塞航道,还会污染河水. 如果老师给你四只大木船,你能不能只用两船泥沙把铁牛捞回来小组讨论讨论.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纷纷举手.生:我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沉铁牛的地方,架好架子,拴住铁牛. 然后让另外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那两只船的两边,让水手们不要把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而是铲到空舱里. 这样装泥沙的船慢慢浮起,铁牛也被拔离河底,再把铁牛拖到岸边. 接着,用装满泥沙的后两只船挂铁牛,等前两只船把铁牛运到岸边划回来,再分别靠在这两只船的边上,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 用这样的办法来回七次就可以把八只铁牛全捞上来. ……(其他同学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此处不止是让学生动脑筋想,还是口语表达训练的好机会. ]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师: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做了一个“水中放入盐使鸡蛋浮起来”的实验,课后请同学们自己也亲手做一做,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成一段话.师:这节课就学到这里. 大家学得很好,谢谢同学们.总评:《捞铁牛》这一课,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即“突出有序,注重自得”. 下面我们对这一节课做一简要评析.一、强调有序《捞铁牛》是一篇叙事记叙文. 这篇课文在语言形式方面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段落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 这也是叙事记叙文中最值得学生学习的语言表述形式. 因此,刘军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紧紧抓住这一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侧重在宏观处引导学生看“序”),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2.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侧重在中观处指导学生抓“序”).3.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侧重在微观处辅导学生“序”).围绕既定具体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紧凑、有序的教学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有了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导学达标才能井然有序. 刘军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建立在“以读为本”和“读书有序”的基础上的. 他是怎样引导学生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去读书的呢我们认为,首先抓住三个“读”的环节有条不紊地指导学生“自能读书”,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1.初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基本内容“是什么”.刘军引导学生进行“初读”,主要体现在第一课时. 这从第二课时的导入环节可以看得很清楚. 第一课时的任务当然少不了扫除文字障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了解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即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2.细读,分步细想需思考的课文要点“有什么”.“细读”可安排在第一课时,也可安排在第二课时. 刘军把“细读”环节安排在第二课时,先请四位学生按结构段朗读课文,然后重点阅读怀丙和尚为捞钱牛做准备工作一段,接着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两个重点问题. 想好了两个问题之后,第三个问题就是怎样概括段意,老师让学生在熟读进而记住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至此也初步落实了第二个教学目标,即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3.深读,抓住重点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为什么”.在这一步,教师一边用覆盖式投影片分步演示怀丙和尚所做的那四项准备工作,一边提出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 接着,又提出了新的问题;“由此看出,课文是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能颠倒吗为什么”然后强调:“按照事情的本来样子写就能写得有条理,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言之有序. ”这样,老师又揭示并明确了第三个教学目标: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导学“突出有序”的设计思想就这样一步一步体现出来了.二、注重自得如果说《捞铁牛》一课教学的前三个“读”的环节教师主导作用比较明显的话,那么,下面的教学更多的则是意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前者在读的形式上,无论是指名读、齐读,还是自由读、默读等,主要考虑的是怎样将学生“导入”到了解和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情境中. 而后者无论是要求学生再读,还是组织小组讨论和在全班重点发言,则重点是为了“导出”,是使已经进入状态的学生能做到“自学自得”.教师放手让学生多读,尽可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来理解内容和表述自己对内容的独到理解,进而达成目标. 这就是我们天津教研员常说的“读书有序”中的最后一“读”——“评读”.“评读”的关注点主要不在关于“是什么”、“有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方面,而主要侧重思考这样做“好不好”和“怎样做更好”上. 这就是所谓“评读”和“创新”层面的知识. 这一课“评读”环节处理得非常好,旨在让学生做三件事.1.比较自得,即深挖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点,进而学习和总结那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第三段时,刘老师先通过指名读来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中三个自然段所写内容的不同.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并通过自读和讨论,使同学之间得以交流思想认识,进一步理解课文中语言的有序性,扎扎实实地落实“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这一目标. 再如,刘老师引导学生继续练习概括段意时问道:“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来概括一下第三段段意”当时学生有三种说法:(1)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大铁牛捞了起来.(2)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大铁牛一只一只地捞了起来.(3)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通过比较,学生发现这三句话的前半部分是相同的,即都认为是利用水的浮力,这一点已成共识,而后半部分第三句语言最简洁,只有8个字,而且表意也非常明确,所以用第三种说法比较适合. 这就在比较中学习了语言.2.解释自得,这样做既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读懂了课文重点内容,又能练习言语表达.例如,老师问:“谁先来说一说第4自然段后三句话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一个学生说:“我认为这几句话是因果关系. 因为水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了,所以船里的泥沙减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 因为船里的泥沙减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所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拔了出来. ”学生说出这一段话,就不止是个理解问题,还有围绕一个中心训练言语表达问题. 而这一点对于任何一节课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3.创新,这是最重要的“自得”表现. 为了目标的达成,刘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刘老师在教学将到尾声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就需要十六船泥沙. 那么多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多不好呀!这样做会阻塞航道,还会污染河水. 如果老师给你四只大木船,你能不能只用两船泥沙把铁牛捞回来小组讨论讨论. ”以此来引导学生想出比怀丙更好的办法,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想. 这是在“评读”中让学生认真思考“怎样做更好”的根本用意所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终于提出具有创造性的建议: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铁牛的上方,架好架子,拴住铁牛. 然后让另外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那两只船的两边,让水手们不要把泥沙铲到河里去,而是铲到空船里. 这样,装泥沙的船会慢慢浮起,铁牛也被拔离河底,再把铁牛拖到岸边. 接着,用装满泥沙的后两只船拴住铁牛,等前两只船把铁牛运到岸边划回来,再分别靠在这两只船的边上,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 用这样的办法来回七次就可把八只铁牛全捞上来.由于刘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使得这节课的教学又一次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