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综合主题作文-第十六课:我爱北京 全国通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北京
技法展示
今天我们要用自己的笔写一写我们的首都——北京,怎样才能写好一个地方呢?关键要抓住以下两点。
一、抓住特色: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写文章、介绍一个事物,一定要有表现力。作为写作对象的事物往往是涵盖许多方面的,可能是它的外形特征,如它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也可能是它背后的内涵,比如它的历史、传说、小故事,它的影响力,与它相关的伟人等。那么在这方方面面中,我们该如何选择其中一点或几点来表现呢?
答案非常简单,就是要抓住特色。
抓住特色,就是在写作对象的方方面面中,抓住最有表现力,或给人画面感最强,或联想最丰富,或情感最震撼、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来重点描写,从而突出你想表现的事物和主题。
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们的首都,也是历史名城,北京有许多建筑、习俗等,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传达着十分动人的文化。那么写北京城,我们应抓住北京的历史、文化特点。如下面这段汪曾祺先生对国子监两棵古树的描写:
元代的遗迹,已经难于查考。给这段时间作证的,有两棵老树:一棵槐树,
一棵柏树。一在彝伦堂前,一在大成殿阶下。据说,这都是元朝的第一任国立大学校长——国子监祭酒许衡手植的。柏树至今仍颇顽健,老干横枝,婆娑弄碧,看样子还能再活个几百年。那棵槐树,约有北方常用二号洗衣绿盆粗细,稀稀疏疏地披着几根细瘦的枝条,干枯僵直,全无一点生气,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很难断定它是否还活着。传说它老早就已经死过一次,死了几十年,有一年不知道怎么又活了。这是乾隆年间的事,这年正赶上是慈宁太后的六十“万寿”,嗬,这是大喜事!于是皇上、大臣赋诗作记,还给老槐树画了像,全都刻在石头上,着实热闹了一通。
这些石碑,至今犹在。
——汪曾祺《国子监》作者写这两棵老树,并没有局限于写它的形貌,而是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槐树和柏树都位于国子监,槐树是元代第一位国子监祭酒手植的,而柏树经历了“死而复生”,还是在慈宁太后的大寿时!这些是这两棵古树背后蕴涵的历史文化意义,是其它的大树所不具备的,是这两棵树的独特之处。作者抓住这两点写,既将这两棵树写得端凝而传奇,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抓住特点的写法,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为了加深印象,我们还可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学学怎么抓住历史文化特点
写事物:
一个城市即便尚未臻于完美,人们也依旧会喜欢它,还要留恋其旁的山峦、
河流。即使人们很少去游览,有关那些胜地的古老故事也会使整个城市生活充满活力。北京城距西山十至十五里,西山越向远处越显高峻,上有数百年的古庙,从汩汩山泉中流出的清澈溪水,一直流淌进城中的太液池。香山狩猎公园占地面积广大,以其白塔、古树和岩石而著名,据说是乾隆皇帝的猎鹿场所,其中还建有许多富家别墅,如今要到此处,从西直门乘车只需半小时。玉泉山上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白塔,在阳光下灿烂夺目。颐和园中的万寿山也总是遥遥相对,依稀可见。北京城内的小溪都源于西边山中,其中有一些虽污浊滞缓,但玉泉山的泉水却清得令人难以置信,凉得让人无法入浴,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玉石般翠绿晶莹,因而其山得名为玉泉山。
——林语堂《老北京的精神》在这一段中,作者写北京的山峦、河流,抓住“那些胜地的古老故事”的特点来写,写西山有古庙,香山狩猎公园曾是乾隆的猎鹿场所,写玉泉山的得名,无不令人印象深刻,心向往之。
二、以小见大:小事物见大气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可以从一个很小的事件或很小的细节中感知到事物深刻的内涵,或是从一个事物的局部情形,察知它的整体。比如,有一天,在上学的路上,你突然看见一片黄叶悠然飘下,从这一片叶子中,你会感知到,秋天来了;又比如,在暴雨天气里,一个城市的交通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走在马路上,
你的鞋子不会从里到外都湿透,那么从它应对暴雨的排水系统的效率,你就能够
感知到这个城市的先进与文明。这些都是以小见大。
生活中如此,写作中也如此。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抓住写作对象的一个很小
的点,进行恰如其分地描写、阐释,使这个小点能够传达出极丰富的内涵,或从这
个局部中能推想整体,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例如:
在古老的时代,迷信的人们曾经以为天上的某一颗星,就是地上的某一个人生
命的象征,这个人一死,那颗星也就陨落了。这种想法自然荒唐愚昧。后来,又有
人觉得以星星象征人的生命,未免太迷离惝恍,虚无缥渺了,就转而想到以地面上的灯光来象征人的生命。那时,有些人家生了个男婴,就到祠堂去挂上一盏灯,表示一
个生命降临到地面上来了;封建社会歧视妇女,女婴可没有这个权利。不少妇女从
小到大,对此愤愤不平,在她们扬眉吐气的时候,也就总是要把自己譬喻为能够发
出光芒的一盏灯。义和团运动中,天津的许多妇女战士,就各各按其身分,以“灯”
来作为自己一群的绰号,这也就是“红灯照”、“黄灯照”、“蓝灯照”这些名称的由来了。
——秦牧《长街灯语》在这个文段中,作者通过写在祠堂中挂灯这样一个细小的传统行为,表现过
去男婴女婴遭遇的不同,传达出从前的社会男女不平等这一普遍性的存在,便是以
小见大的写法。例如:
我曾住过这么一条胡同,门口一排高大的槐树,当家里海棠花开放得最繁盛
的日子,胡同里的槐树,绿叶子也铺满了。太阳正当顶的时候,在槐树下,发出叮
当叮当的响音,那是卖食物的小贩,在手上敲着两个小铜碟子,两种叮当的声音,
一种卖凉食的表示。你听到这种声音,你就会知道北国春暖了,穿着软绸的夹衫,
走出了大门,便看到满天空的柳花,飘着絮影。不但是胡同里,就是走上大街,这
柳花也满空飘飘地追逐着你,这给予人的印象是多么深刻。苏州城是山明水媚之乡,当春来时,你能在街上遇着柳花吗?
——张恨水《北平的春天》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海棠花开得繁盛、小贩敲起了表示卖凉食的小铜碟子,天空飘满柳花这些极细微的事情来表现发生在北平的一件大事——春暖了,
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同学们,你们领略到这种写法的魅力了吗?
范文赏析
胡同是北京的特色建筑样式,你一定去过胡同吧,你印象中的胡同是怎样的呢?胡同会让你想到些什么呢?你有把这些想法写下来过吗?今天的范文赏析,我们
一起品读一段当代著名散文家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看看他眼中的胡同与我
们眼中的有何不同。
胡同文化(节选)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