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科学会议: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题目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最新进展姓名胡家刚班级地质0901摘要: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一大公害,放射性污染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有严重的威胁,所以特别为人们所关注。
和平利用原子能,为人类造福不浅,但是核废物处置不好,又将对人类是一大危害。
放射性废物如何处置为好,必须进行科学论证。
所以处理放射性废物的发展特别引起我们的关注,新方法新技术的引入将更好的处理这些废物所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放射性废物,新方法,处理1.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为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活度大于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计不再利用的物质。
1.1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大致可分为四类:1.1.1核燃料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铀矿开采、冶炼和燃料元件加工等。
1.1.2反应堆运行过程:反应堆中生成的大量裂变产物,一般情况下保留在燃料元件包壳内,当发生元件包壳破损事故时,会有少量裂变产物泄漏到冷却循环水中。
1.1.3核燃料后处理过程:大量裂变产物是核燃料后处理过程的主要废物。
1.1.4 其他来源核工业部门退役的核设施,核武器生产和试验以及其他使用放射性物质的部门如医院、学校、科研单位、工厂等产生的各种废物。
1.2放射性废物的分类1.2. 1 放射性废物radioactive waste为审管的目的,放射性废物为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活度大于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计不再利用的物质1.2.2 放射性气载废物 radioactive gaseous waste含有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其放射性浓度超过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排放限值的气态废弃物。
1.2.3 放射性液体废物 radioactive liquid waste含有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浓度超过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排放限值的液态废弃物。
1.2.4 放射性固体废物 radioactive solid waste含有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比活度或污染水平超过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的固态废弃物。
高放废物的处理处置

区与废物贮存区向位于地下贮存库远端的排气竖并排泄。
(2)常规凿眼爆破掘进用无轨柴油机动力设备,这是机械性能和灵活性都很理想的设备。
(3)贮存区的规模由岩石最佳运输距离及通风系统的要求确定。
(4)据计算,在地下贮存库使用期限内,距贮存室200m外的岩石保持正常的环境温度。
因此,竖井位置应在贮存区外200m 以上。
(5)所有主巷道在掘进时都要为贮存库区涉及的环境岩石进行现场调查工作提供通行条件。
此外,后退式开挖系统可把实验贮存区的位置设在贮存库的排气端。
图1.废物处置中心配置示意图2.2.2层状盐岩处置基岩区处置废物的一些困难可采用层盐矿层贮存法来解决。
以天然盐层作放射性废物存放库的优点是:盐矿易开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塑性形变将密封整个的废物罐。
由于盐的可塑性,因而盐层基本上是不透水的,稳定的厚盐层的存在,本身就证明没有来自地下水的侵蚀。
盐的分布很广、储量丰富,美国大约有1.3×106km2,储量达6×1013t以上;与其它岩型比较,其工程成本较低、导热性良好;世界各地的岩盐层多位于低地震活动区;盐的耐压强度与混凝土相似,即大约为20MPa。
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盐岩作为γ射线的吸收剂大致与混凝土相同;厚约1.5m 的固体盐层或2.25m的碎盐层(假定含1/3空隙)将有足够的放射性屏蔽作用。
因此,把废物罐放置在底板下孔穴中并用盐回填,可使得工作人员进入盐矿库房不受辐射伤致裂变(γ,f)反应进行嬗变。
3.2.3 用加速器驱动次临界装置(ADS)嬗变ADS是中能强流质子加速器与次临界反应堆耦合的装置。
所以,ADS是利用反应堆和加速器合作来完成嬗变。
ADS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图2)。
(1)驱动器。
可用作驱动器的加速器有两类:①直线型中能强流质子加速器,体积庞大(要几百米长),投资高;②回旋型中能强流质子加速器,体积小,投资较低,但质子能量和束流强度受限制多。
(2)散裂中子源。
散裂中子源是中子产生器,可选用铅、钨、铋、钽、铀等重金属作为靶材料。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_进展与挑战

[收稿日期] 2007-08-18[作者简介] 王 驹(1964-),男,江西遂川县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E -mail:radwaste@public .bta .net .cn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进展与挑战王 驹(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摘要] 随着我国核能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即将成为一个重大的安全和环保问题。
在介绍国内外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面临的挑战:处置库场址地质演化的精确预测、深部地质环境特征、多场耦合条件下(中(高)温、应力作用、水力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辐射作用等)深部岩体、地下水和工程材料的行为、低浓度超铀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随地下水迁移行为及处置系统的安全评价。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科学挑战[中图分类号] T L94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742(2008)03-0058-081 前言随着我国核能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简称高放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即将成为一个重大的安全和环保问题。
这体现在最终如何安全处置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物、核武器研制和生产过程中业已产生的高放废物,以及我国存在的某些现阶段不准备后处理的乏燃料。
对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我国核能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与核安全同等重要的问题。
在技术层面,高放废物处置的研究和开发还存在一系列难题,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社会层面,则存在一些需要认真解决的重大社会学难题。
西方国家的核能开发情况表明,安全处置核废物,尤其是高放废物,已成为制约核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起步于1985年,当时只开展了跟踪性的研究。
近年来,在国防科工委的支持下,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场址评价和核素迁移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实验室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实验室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实验室内从事的试验种类多,范围广,因此实验室产生的污染物品种多,成分复杂,需要分类处理。
不同机构依据任务设有生物学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和放射性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实验活动。
然而,在一些生物学研究活动中,有时会用到少量的放射性物质或能量很低的射线照射装置,产生放射性废物,常用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及其废物的特点可参考《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要求》(WS 457—2014)的附录A。
针对生物学实验室的实验活动特点,在实验活动中如何处置放射性废物应遵循《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4500)、《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 133—2009)、《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 11930—2010)的相关规定,同时也应结合生物学研究的特点,考虑放射性危害因素和生物危害因素共同存在的情况,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要求》(WS 457—2014)附录B提供了医学、生物学放射性废物管理主要阶段流程图。
一、放射性废物定义和分类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活度浓度大于国家确定的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为了收集和处置的方便,可将放射性废物分类管理。
按放射性废物的放射性活度水平,可分为低水平放射性废物、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和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三类。
按放射性废物的物理性状,可分为放射性气载废物、放射性液体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三类。
按放射性废物中所含核素的半衰期,可分为长半衰期放射性废物(T1/2>5 年)、中等半衰期放射性废物(60d<T1/2≤5 年)和短半衰期废物(T1/2≤60d)三类。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或分级比较复杂,要根据废物放射性水平和所含核素的半衰期进行区分,2018 年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发布新制定的《放射性废物分类》,将放射性废物分为极短寿命放射性废物、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低水平放射性废物、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和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五类,其中极短寿命放射性废物和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属于低水平放射性废物范畴。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核安全重要的法律法规-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核安全重要的法律法规-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单选题]1.《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由()发布。
A.国家主席令B.国务院C.环境保护部D.国家核安(江南博哥)全局正确答案:B[单选题]3.《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所称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放射性核素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A.安全B.豁免值C.安全标准D.清洁解控正确答案:D[单选题]4.《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所称贮存,是报将废旧放射源和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放置于专门建造的设施内进行保管的活动。
A.安全B.受控C.长期D.临时正确答案:D[单选题]5.《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所称处置,是指将废旧放射源和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放置于专门建造的设施内并不再回取的活动。
A.安全B.受控C.永久D.最终正确答案:D[单选题]6.《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负责全国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A.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全面C.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统一D.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全面正确答案:A[单选题]7.《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宝和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放射性废物的有关管理工作。
A.乡镇B.县C.地市D.省正确答案:B[单选题]8.《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放射性废物实行()管理。
A.统一B.集中C.分类D.分级正确答案:C[单选题]9.《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根椐放射性废物的(),将放射性废物分为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和低水平放射性废物。
A.特性B.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程度C.对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D.以上三者均包含正确答案:D[单选题]10.《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贮存和处置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和()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释义:第四十三条

第四⼗三条低、中⽔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区域实⾏近地表处置。
⾼⽔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实⾏集中的深地质处置。
α放射性固体废物依照前款规定处置。
禁⽌在内河⽔域和海洋上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
【释义】本条是对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式的规定。
⼀、制订本条的⽬的是确⽴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所选址指导⽅针。
放射性固体废物是采⽤区域处置还是全国集中处置主要取决于放射性⽔平,它对环境和⼈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废物的数量和接受废物的环境。
在核能开发和核技术应⽤中,低、中⽔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体积约占整个放射性固体废物总体积的90%,⽽其放射性活度约只占总量的1%。
从安全考虑,它的隔离期需300年或更多⼀点的时间。
所以,只要采取适当的⼯程措施,是⽐较容易和⼈类活动环境相隔离的。
⽽⾼⽔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和。
放射性固体废物,其体积虽然不到放射性废物总体积的10%,可是其所含的放射性活度却约占总量的99%。
我国从事放射性废物管理的专家经多年研究认为,我国是⼀个幅员辽阔、地质环境多样的国家,为了减少由于⼤量废物长途运输带来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运输费⽤,同时考虑到低、中⽔平放射性固体废物产⽣单位分布⾯⼴,需要与⼈类环境隔离的时间相对较短,隔离要求相对较低,所以早在上世纪⼋⼗年代初就建议,我国低、中⽔平放射性固体废物采取区域处置的⽅针。
⽽⾼⽔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其放射性活度⾼、体积⼩,α废物的毒性⼤、寿命长,这些废物⼀旦释⼊环境其危害极其严重,所以从安全上考虑,需要与⼈类社会环境永久隔离,其处置场所应尽可能地远离⼈群,宜采取全国集中处置。
在这种背景下,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我国中、低⽔平放射性废物的环境政策》(国发[1992]45号),正式确⽴了低、中⽔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区域处置的⽅针,政策规定“在中、低⽔平放射性废物相对集中的地区陆续建设国家中、低⽔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分别处置该区域内或临近区域内的中、低⽔平放射性物”。
1993年制订的,2002年⼜进⾏了修订的《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4500)⼜⼀次重申了低、中⽔平放射性固体废物采取区域处置的⽅针,并明确了⾼⽔平放射性固体废物采取全国集中处置的⽅针。
放射性废物的储存和处置法规与标准

各地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等,确保放 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和处置。
XX
PART 03
储存设施与要求
REPORTING
储存设施类型
01
02
03
中低放废物储存库
用于存放中低放射性废物 ,通常设计为地下或半地 下结构,以确保安全。
高放废物储存库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放射性废物管理领域的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国际 通用的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01
技术挑战
放射性废物管理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新方法。
应对策略包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等。
02 03
法规政策挑战
随着法规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应 对策略包括加强法规政策学习,积极参与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 。
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放射性 废物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法规政策调整趋势分析
强化法规标准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法规政策将更加注重放射性废物管理 的严格性和规范性,加强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推动技术创新
政府将加大对放射性废物管理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研发 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废物管理水平。
社会认知挑战
公众对放射性废物的认知程度有限,需要加强相关宣传和教育。应对策 略包括开展公众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放射性废物的认知和理解 。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XX
放射性废物的储存和 处置法规与标准
汇报人:XX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分析

第41卷㊀第6期2021年㊀11月㊀辐㊀射㊀防㊀护Radiation㊀ProtectionVol.41㊀No.6㊀㊀Nov.2021㊃辐射防护标准与规定㊃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分析刘立坡,李筱珍,靳立强,刘富贵(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北京100037)㊀摘㊀要: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的重要性,对国内外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针对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体系㊁高水平放射性废液成份分析㊁高放废液固化体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㊁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经济及深地质处置等方面的标准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开展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㊂关键词: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分析中图分类号:TL94文献标识码:A㊀㊀收稿日期:2021-04-28作者简介:刘立坡(1982 ),男,2008年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㊂E -mail:lipoliu@㊀㊀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 高放废物 )指活度浓度高于4ˑ1011Bq /kg,或释热率大于2kW /m 3,需要更高程度的包容和隔离,应采取深地质处置方式处置的废物[1]㊂高放废物主要包括高水平放射性废液(以下简称 高放废液 )和高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固体废物)㊂高放废液主要指处理乏燃料的去污分离循环产生的含大部分裂变产物和少量锕系元素的废液㊂高放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乏燃料处理设施运行㊁退役产生的废结构料㊁废包壳等[2]㊂高放废液目前可采用三级蒸发等方式进行处理,蒸残液经暂存后最终进行玻璃固化㊂高放固体废物经解体㊁干燥㊁装桶㊁焊封后转运至暂存库暂存,将来进行深地质处置[3]㊂有关这两种高放废物的处理处置标准是国际国内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要内容㊂1㊀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的重要性高放废物中含有镎㊁钚㊁镅㊁锝等放射性核素和大量裂变产物,具有放射性强㊁毒性大㊁半衰期长㊁酸性强和腐蚀性大等特点,一旦进入人类生存环境,危害极大且难以消除,可持续到上万年甚至百万年,涉及代际公平和长期安全,与核事故并列为影响核能发展的两大主要安全问题㊂高放废物的处理处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利用系统思维建立以高放废物处置为目的的全寿期管理机制,进而规范化管理高放废物的处理处置工作㊂标准作为高放废物全寿期管理的有力抓手,是科研生产经验的凝练和结晶,代表着最新科学技术水平,是开展高放废物处理㊁整备㊁贮存㊁处置等工作的技术依据㊂按照标准开展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工作,是实现人员防护㊁环境保护以及良好经济性的重要保障,可以避免 一事一议 ㊁ 走弯路 等情况,可有效的促进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工作科学化㊁规范化开展㊂例如,高放废液分析方法标准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实验室间比对形成的,是进行废液中镎㊁钚等核素分析工作的技术依据㊂按照标准的方法开展取样和分析工作,获得的源项数据才是准确的㊁可靠的,才能满足贮存和处理的要求㊂否则源项数据将不可信,为贮存及后续的处理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㊂2㊀国外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现状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制定放射性废物安全标准的主要国际组织,其制定的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纳㊂IAEA 专门成立了废物安全标准顾问委员会,组织编制和审评废物安全标准㊂目前IAEA 已经制定和正在制定的废物安全标准和相关文件有上百项,其中与高放废物处理处置相关的主要标准和技术文件涉及处置前管理基本要求㊁高放废液固化㊁固化体性能要求及相关㊃694㊃刘立坡等: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分析㊀检验方法㊁固体废物接收㊁回取㊁贮存以及深地质处置等㊂美国也制定了比较全面的放射性废物管理标准及大量文件㊂其中美国能源部(DOE)是美国制定放射性废物管理法规和标准最多的政府机构,制定的与高放废物处置前管理相关的主要标准涉及高放废物处置前管理㊁处置容器设计㊁处置场所适宜性评价等要求㊂另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制定了2项高放废液固化相关标准㊂高放废物处置前管理相关标准清单列于表1,处置相关标准清单列于表2㊂表1㊀国外涉及高放废物处置前管理相关标准Tab.1㊀Foreign standards related to predisposal management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㊀㊀国际上先进标准的体系性和延续性一直保持较好状态,通过技术委员会或专门的机构对标准进行分类㊁分级管理,并通过有效的相互引用机制,进一步加强了标准的执行力㊂我国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工作起步较晚,在科研生产中积极参考使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特别是IAEA安全标准,在我国采用率非常高㊂随着我国核领域相关标准化委员会㊁专业标准化机构的成立,我国陆续将部分国际/国外标准转化为我国的核安全导则和标准,以达到与国际接轨和适应国内情况的双重目标㊂如编制HAD401/06 2013‘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选址“参考了IAEA.SSR-5(2011);编制HAD 401/10 2020‘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参考了IAEA.SSG-14(2011);编制NNSA-HAJ-0001 2020‘放射性废物处置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参考了IAEA.SSG-23(2012);编制EJ/T20012 2012‘高放废物处置前管理技术规定“参考了WS-G-2.6(现已并入GSR Part5)㊁DOE M435.1-1㊁DOE G 435.1-1等文件;编制我国现行的废物分类办法参考了IAEA.GSG-1(2009)等㊂㊃794㊃㊀辐射防护第41卷㊀第6期表2㊀国外涉及高放废物处置相关标准Tab.2㊀Foreign standards related to disposal management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3㊀我国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现状3.1㊀标准体系结构图㊀㊀标准体系是现有㊁应有和预计制/修订标准的蓝图,是开展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要依据㊂我国现有的放射性废物管理标准体系是2000年由原国防科工委组织编制的,标准体系层级划分比较简单,远不能适应当前情况㊂近年来核工业标准化机构对放射性废物管理标准体系开展了顶层设计研究,初步提出了标准体系结构图㊂对于高放废物处理处置而言,标准体系结构按照序列结构划分,即废物的产生㊁分类㊁收集㊁处理㊁贮存㊁运输㊁处置等全寿命周期,示于图1㊂图1㊀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体系框架图Fig.1㊀Framework of standard system for high level radioactive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㊃894㊃刘立坡等: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分析㊀3.2㊀现有标准情况㊀㊀作为高放废物全寿期管理的有力抓手,加强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的建设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㊂我国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㊁‘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高放废物的处理㊁整备㊁运输㊁贮存㊁处置在内的所有行政和技术活动都要符合严格的标准㊂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废物处理处置标准是针对低中放废物编制的,仅存在部分较为通用的标准和极少数针对性较强的标准适用于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具体情况列于表3㊂表3㊀我国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现状Tab.3㊀Standards situation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n China3.3㊀标准现状分析3.3.1㊀标准缺项严重㊀㊀从表3中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只是针对高放废物处置前管理㊁α废物处置前管理㊁高放废液贮存等方面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标准,其他都是适用于高放废物处理处置的通用标准,远不能满足实践工作的需求㊂由于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尚未建成,加强高放废物处置前管理(成份分析㊁整备㊁贮存等)以及高放废物处置概念设计㊁场址调查与特性评价和地下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建设已成当务之急㊂当前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体系中,缺少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经济㊁高放废液成份分析㊁高放废液固化体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㊁高放废液固化体包装贮存㊁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等方面的标准,不利于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工作安全㊁经济地开展㊂3.3.2㊀部分标准内容陈旧㊀㊀随着新废物分类办法的颁布和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水平的提升,部分标准的内容已不能完全适用,需要进行修订㊂如GB/T4960.8 2008‘核科学技术术语第8部分:放射性废物管理“,需要按照新的放射性废物分类办法以及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最新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修订,增加玻璃固化㊁深地质处置等方面的术语;EJ/T20012 2012‘高放㊃994㊃㊀辐射防护第41卷㊀第6期废物处置前管理技术规定“㊁GB11929 2011‘高水平放射性废液贮存厂房设计规定“,需要补充贮罐内设置冷却蛇管㊁空气搅拌,防止高放废液自沸和沉淀,采取防临界措施,方便检查大罐腐蚀程度的措施等要求;GB14500 2002‘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需要按照GB11806 2019‘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修改废物转运㊁人员资质㊁应急措施等相关要求,增加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要求(如玻璃固化技术),调整固体废物包贮存期和贮存环境要求,增加深地质处置库废物接收基本原则等内容㊂4㊀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需求分析㊀㊀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化的核心是规定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各阶段各步骤的安全要求和具体的操作要求,规范高放废物成份分析㊁处理㊁整备㊁贮存㊁运输以及处置等活动,使相关活动在标准的要求下安全经济地进行㊂至于高放废物处理处置的责任㊁总体规划㊁经费筹措和资金支持机制等法规建设问题,在相关文献[4-5]中已分析过,本文重点分析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需求,主要包括高放废液成份分析㊁高放废液固化体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㊁高放固体废物包装贮存㊁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经济标准㊁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标准㊂4.1㊀高放废液成份分析标准㊀㊀高放废液具有强放射性㊁毒性高㊁含盐量高㊁化学成分复杂等特点,产生的高放废液暂存在高放废液暂存设施内,此类设施属于一级安全风险点,除了对储存罐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安全监护外,还需对高放废液中放射性核素进行分析,以确保设施的安全以及为玻璃固化提供准确的源项数据㊂高放废液中的化学组成及放射性核素组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玻璃固化体的配比,是影响玻璃固化配方的一项重要指标㊂高放废液分析方法原理简单,但操作难度太大,应在试验验证所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难易程度分阶段开展高放废液中硝酸根㊁铁㊁磷㊁99Tc㊁总U㊁137Cs㊁90Sr㊁总α㊁总β㊁237Np㊁Pu同位素㊁241Am等核素分析方法系列标准的编制工作㊂4.2㊀高放废液固化体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标准㊀㊀高放废液固化工艺包括玻璃㊁岩石㊁陶瓷等,目前比较成熟并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固化工艺为玻璃固化㊂玻璃固化体在漫长的地质处置过程中,如果与地下水接触而发生反应,将导致玻璃固化体中核素浸出,污染地下水㊂要使玻璃固化体能够长期包容和隔离高放废物,要求玻璃固化体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㊁机械稳定性㊁热稳定性和辐照稳定性[6]㊂法国㊁日本等国都采用玻璃固化技术处理高放废液㊂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从事高放废液玻璃固化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开展了玻璃固化配方㊁工艺㊁设备㊁过程控制和固化体性能测试等方面的技术研究㊂2009年我国同德国正式签订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工程技术引进合同,开始高放废液玻璃固化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目前正准备开展热试㊂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工作迫在眉睫,但与之相对应的标准相对匮乏,尤其是缺少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性能要求标准,缺少玻璃固化体的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依据,给如何判断玻璃固化体是否合格,如何检验带来难题㊂4.3㊀高放固体废物包装贮存标准㊀㊀我国针对低中放废物,制定了‘低㊁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容器钢桶“(EJ1042 2014)等近10项容器方面的标准,低中放废物容器标准基本健全㊂而在高放废物盛装容器方面,我国尚未制订任何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核集团制订了企业标准),特别是在高放废物尚无处置出路的情况下,废物的贮存㊁运输的安全性暂无保障,亟需制订高放固体废物容器标准㊁高放废液玻璃固化体的包装容器标准,提升高放固体废物㊁玻璃固化体的贮存和运输的安全性㊂另外高放玻璃固化体在送往深地质处置场之前要进行暂存和充分冷却,这是一个必要的工艺过程,未来玻璃固化体暂存将有显著的需求㊂目前我国只有GB11929 2011一项标准,国外有关玻璃固化体中间暂存的标准也不完整,需要加强暂存库相关标准研制工作㊂4.4㊀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经济标准㊀㊀上世纪90年代初,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组织建立起来的核工业费用标准体系(包括‘核工程专业预算定额(1990年)“(共四册)㊁‘核工业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1993年)“(共六册)㊁‘核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共二册)㊁‘核工业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1995年)“和‘核工程建设概算编制暂行规定(1995年)“),在当时对于核工程的工程造价及费用控制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7]㊂近年来随着㊃005㊃刘立坡等: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分析㊀工程建设的发展㊁国家相关政策及管理要求的变化,具体建设费用的组成及测算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㊂原有的核工业费用标准体系,无论预算定额㊁概算定额㊁估算指标㊁其他费的划分取费等,均已不适应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建设项目的发展现状,尤其是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工作㊂高放废物处理处置难度大,危险性高,投资规模大,费用的组成与一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应提前开展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建设项目费用相关标准的预先研究㊂4.5㊀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标准㊀㊀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目前处于选址阶段,概念设计㊁场址调查与特性评价㊁地下实验室建设是重点工作㊂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标准目前只发布了少数几项企业标准,在深度㊁广度上都还无法满足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对标准的需求,该领域标准 基本空白 的状况是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研发工作的瓶颈,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工作的安全性㊁经济性缺少法规标准的支撑㊂作为国家重大核环保工程项目,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发工作已经进入地下实验室工程建设准备的关键阶段,因此,形成一系列方法成熟㊁技术先进㊁成果数据可靠㊁操作性强的技术标准,支撑和指导后续科技研发工作的开展,从而为后续场址比选㊁特性评价和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提供依据已经迫在眉睫㊂5㊀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化工作的建议5.1㊀率先完善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体系表㊀㊀对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体系结构图(初稿)进行细化,编制标准明细表㊂一是系统分析高放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政策和技术路线,明确该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的愿景㊁近期拟达到的目标㊂二是根据GB/T13016 2018‘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等标准的要求,基于高放废物处理处置科研生产实践,细化该领域标准体系框架结构㊂三是开展标准需求分析,研究提出高放废物处理处置科研生产亟需㊁配套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技术标准,将与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相配套的技术标准纳入标准明细表㊂四是开展适用性分析,分析核工业标准㊁国内通用工业标准㊁以及ISO㊁IAEA㊁IEC㊁美国㊁法国㊁英国㊁日本等技术较为先进的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研究其对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的适用性,适用标准纳入标准明细表㊂5.2㊀及时修订不适用标准㊀㊀梳理分析与高放废物处理处置相关的政策法规变化以及新技术发展,分析提出技术内容落后或不适用的现有标准(如GB/T4960.8 2008㊁EJ/T20012 2012㊁GB11929 2011㊁GB14500 2002等),研究确定待修订(或需增加)的核心技术指标,分析这些核心指标涉及的标准以及标准之间的关系,尽快研究提出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修订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相关标准修订工作㊂5.3㊀优先编制高放废液成份分析标准㊀㊀开展高放废液中硝酸根㊁铁㊁磷㊁99Tc㊁总U㊁总β㊁137Cs㊁90Sr㊁总α㊁237Np㊁Pu㊁241Am等核素分析方法系列标准的编制工作,规定各类分析方法的试剂和材料㊁仪器和设备㊁取样规则㊁试验步骤㊁试验数据处理㊁精密度等要求,为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标准支撑㊂5.4㊀加快编制高放废液固化体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标准㊀㊀开展高放废液固化体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标准编制工作,规范玻璃固化体的物理性能㊁抗浸出性能㊁热性能㊁耐辐照性能㊁高温粘度㊁高温电阻率及相应的检验方法,确保产生的高放废液玻璃固化体满足贮存㊁运输㊁处置安全目标㊂5.5㊀提前布局高放废液固化体包装贮存标准㊀㊀开展高放固体废物容器标准㊁高放废液玻璃固化体的包装容器标准的编制工作,提升高放固体废物㊁玻璃固化体的贮存和运输的安全性㊂开展高放玻璃固化体中间贮存库设计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以便指导设计,明确设施选址㊁安全准则㊁安全分析和设计方法[7]㊂5.6㊀关注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经济标准的预先研究㊀㊀开展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建设项目‘预算编制方法“㊁‘费用性质及项目划分规定“㊁‘其他费用编制规定“㊁‘预算定额“㊁‘概算定额“㊁‘估算指标“等真实地反映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建设项目费用需求的标准预先研究,为具体的标准制定工作奠定基础,以利于在建设期间更好地进行费用控制㊂㊃105㊃㊀辐射防护第41卷㊀第6期5.7㊀探索性开展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标准预先研究与编制㊀㊀为规范深地质处置活动,配套实施‘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及相应的法规导则,现阶段主要聚焦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安全要求㊁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场址特性评价㊁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安全㊁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设计以及地下实验室水文地质特征㊁地质处置缓冲材料㊁抗震设计等标准的研制工作㊂参考文献:[1]㊀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第65号公告.放射性废物分类[Z].2017.[2]㊀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高放废物处置前管理技术规定:EJ /T 20012 2012[S].北京: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2013-01-04.[3]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S].2011.[4]㊀魏方欣.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法规建设探讨[C]//第四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279-284.[5]㊀徐健,熊先祥,雷奇峰,等.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法规体系的若干问题探讨[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4,31(4):601 606.[6]㊀罗上庚.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27-152.[7]㊀刘立坡,李国青,靳立强,等.我国核设施退役治理标准化现状及建议[J].辐射防护,2016,36(5):326-334.LIU Lipo,LI Guoqing,JIN Liqiang,et al.Standardization status and suggestions for decommissioning of nuclear facilitiesin China[J].Radiation Protection,2016,36(5):326-334.Analysis on standards for high level radioactive wastetreatment and disposalLIU Lipo,LI Xiaozhen,JIN Liqiang,LIU Fugui(Institute for Standardization of Nuclear Industry,Beijing 100037)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standards for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n China wasdescribed 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andards for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at home and abroad was described and analyzed.The standardization problem regarding high-level radioactive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standard system,high-level radioactive liquid waste source term analysis,high-level radioactive liquid waste vitrified body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engineering economy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deep geological disposal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etc.,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standardization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treatment and disposal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high level radioactive waste;treatment;disposal;standard analysis㊃205㊃。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 (2)可修改文字

四、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选址要求
(4)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环境的物理-化学特征 和地球化学特征应有助于限制放射性核素由处置 设施向周围环境的释放; (5)场址及其附近的现有的和未来的人类活动会 影响处置系统隔离能力和导致不可接受的严重后 果,这种活动的可能性应该减少到最低程度。
五、地下实验室建设
地下研究实验室是开发最终处置库必不可少的关 键设施,在开发过程中起到下列作用: a. 了解深部地质环境和地应力状况,获取深部岩石 和水样品,为其他研究提供数据和试验样品; b. 开展1∶1工程尺度验证试验,在真实的深部地质环 境中考验工程屏障的长期性能; c. 开发处置库施工、建造、回填和封闭技术,完善概 念设计,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全面掌握处置技术,并估 算建库的各种费用; d. 开发特定的场址评价技术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并验 证其可靠性;
3、废物处置系统应能提供足够长的安全隔离期。中、 低放废物的隔离期不应少于 300年;高放废物和超铀 废物的隔离期不应少于 10 000年。
高水平废物处置方案
• 地表或近地表工程贮存 • 地质处置场 • 深井处置 • 海床底层处理 • 冰盖处置 • 宇宙处置 • 废物分离
–将经济上有用的核素回收再生 –对长寿命核素进行分离与嬗变
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 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全国一年产生的中低放 废物将达到4000立方米,高放废物将达1000吨。
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原则
1、废物处置设施的设计应贯彻多重屏障原则(由两 道或两道以上独立屏障组成的系统,将废物与人类环 境相隔离。它包括废物体、容器、其他工程屏障、安 放介质及其环境。)
法国处置库概念设计图
比利时处置库概念设计图
七、我国处置库研究进展
核废物的地质处置

废物贮存室如右图所示。
处置的基本原理
有两种基本方法可用来处置任何类型的废物。一种方法是在所要 求的时间内尽量将废物保存在同一个地方;另一种方法则是让废物通 过自然过程无害地迁移和扩散。前者统称为“包容”(或浓集和约束 ),显然长时期的包容是十分困难的;后者通常称为稀释和扩散。对 于那些毒性能保留极长时间的废物来说,第二种方法有明显的可取之 处,它能使这些废物通过自然过程以多种扩散形式达到稀释的目的, 而且稀释后的浓度不存在不可接受的危害。 目前,一个越来越普遍的倾向是在单个废物处置系统中采用两种 处置方案。一般将短寿命的废物隔离贮存足够多的半衰期,以使废物 中的放射性浓度达到非常低的水平。对于极长寿命的废物来说,究竟 隔离贮存多少个半衰期合适很难论证清楚。因此这类系统也允许这些 长寿命的核素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贮存之后进行缓慢地迁移和扩散。 究竟贮存多长时间,完全取决于废物的种类和处置环境的预期行为。 因此,处置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处置环境和确定处置废物的工程系 统。该系统提供了所要求的包容和(或)扩散。废物处置的一般要求 是保证处置点远离人类环境。
在长寿命废物的地质处置研究中,深部钻孔处置与矿山式库 (mined repository)处置时两个重要的竞争方案。国际上大部分研究 成果与矿山式库处置有关,然而近年来深部钻孔引起了极大的重 视。 任何类型的长寿命废物处置库,都应使废物包装物贮存在地 下一个可以控制并可重复运行的设施中。该设施最终应能够退出、 回填、密封和抛弃。库的设计应使废物的贮存活动在库的整个运 行期间内能常规运行;并在确保安全运行和可靠质量的前提下, 运行应尽可能简单。另一方面,库的设计应从根本上保证废物的 长期隔离。 因此,贮存库要包括天然屏障和工程屏障以防止或控制废物 从包装物中泄露出来,以及随后放射性核素想生物圈迁移。所设 计的屏障是为了阻止或减少导致废物释放的自然过程,在某些情 况下也减少人员误入处置区所造成的影响。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

f. 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修改安全评价模型;
g. 为处置库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必不可少 的各种现场数据; h. 进行示范处置,为未来实施真正的处置作业提供 经验;
i. 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
j. 提高公众对高放废物处置安全性能的信心,解决高 放废物处置的一些社会学难题。
六、工程屏障
处置库的地下设施、废物容器和回填材料称为工 程屏障。 功能和要求 (1)使大部分裂变产物在衰变到较低水平的相当长 的时期(1000年左右)能够得到有效包容; (2)防止地下水接近废物,减少核素的衰变热对周 围岩石的影响,防止和减缓玻璃固化体、岩石和 地下水的相互作用; (3)尽可能延缓和推迟有害核素随地下水向周围岩 体迁移。
三、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特点
⑧工程的可逆性上,基于对处置库的不确定性、未来 技术进步后废物的可利用性和更先进处置方案可能 性考虑,处置库一般要求设计成可逆转和可回取; ⑨工程数量上,一般一个国家首先考虑建造1个全国 性的处置库工程数量少,工程积累的经验和借鉴的可 能性相对也少,工程具有探索性; ⑩场址与围岩选择和工程布局上,与采矿工程受矿体 分布控制和隧道工程受线路控制不同,作为全国唯一 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在场址与围岩选择上有较大 的候选空间,工程布局上可充分考虑地质条件。
三、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特点
⑤设计要求和评价目标上,不仅要评价处置库的区域 稳定性和围岩的力学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还要保证废 物体内的有害核素在其有害的年限内不迁移到生物 圈而危害人类生态环境,因此,化学场和核素迁移规 律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⑥研究的空间范围上, 其评价的空间范围不仅限于 受机械扰动的围岩,还要包括从处置库到核素释放到 生物圈的整个地质体; ⑦社会影响上,由于核问题的敏感性和公众的反核情 绪,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不仅是一项纯技术性的地下 工程,而且还是一项政治和社会关注的工程;
核废料的安全储存和处置方案

核废料的安全储存和处置方案核能的利用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料。
核废料的安全储存和处置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必须采取可持续和安全的方案来管理和处理这些废料。
本文将探讨一些核废料的储存和处置方案,旨在确保环境和公众的安全。
一、核废料的分类核废料可根据其放射性等级和半衰期的长短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核废料被分为以下几类:1. 高水平放射性废料:包括来自核电厂和核武器制造的废料,具有极高的放射性和长半衰期。
2. 中水平放射性废料:来自医疗设施和工业活动中产生的核废料,放射性较高但半衰期较短。
3. 低水平放射性废料:包括实验室废物、土壤和建筑材料等,放射性较低且半衰期相对短。
二、核废料储存方案1. 高水平放射性废料储存高水平放射性废料必须在长期储存之前进行前期处理,以减少其放射性水平和半衰期。
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将废料进行固化,然后储存于深地质处置库。
深地质处置的原则是选择地质层析构造稳定、岩石密封性好的地区,将废料封存于深埋于数百米甚至更深处。
这种方案可确保废料与环境和人类的隔离,避免放射性物质泄漏。
2. 中水平放射性废料储存中水平放射性废料的储存方案更为多样化。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废料进行固化,并存放在专门设计的隔离容器中,然后储存于安全的地下设施中。
这些隔离容器需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结构稳定性,以防止废料泄漏和外部干扰。
此外,还可以考虑将一些中水平放射性废料进行再处理,减少其半衰期。
3. 低水平放射性废料储存低水平放射性废料的储存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分类、封装和密封等措施进行。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废料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归档和标记,并将其储存于安全的容器中。
封装后的废料可以存放在专门的中转站或临时存储设施中,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以确保废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核废料处置方案核废料的长期处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核废料处置方案:1. 地下长期处置地下长期处置是目前被广泛研究和采用的核废料处置方式之一。
香山科学会议: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问题

230: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问题香山科学会议第230次学术会议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地球生存空间(地面和浅地表)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向地球深部寻求发展和生存空间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岩土工程建设和开发的共同趋势。
近年来,深部岩石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是目前岩石力学基础研究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国际上该领域研究在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迅速发展,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科技前沿之一。
香山科学会议于2004年6月23~25日在北京召开了以“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问题”为主题的第230次学术讨论会。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充分了解国外在深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的趋势以其引发的工程和岩石力学问题,深入探讨我国在地下的国防工程、地下大型洞室或巷道的建设、高放废料地质处置库场址评估、石油资源储备等重大工程实践中面临的科学技术挑战,以把握可能的发展机会,推动整个岩石力学学科向非传统非标准方向的全面深化.钱七虎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冯夏庭研究员(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葛修润院士(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被聘请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会议。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7位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设置了深地下战略防护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深部岩体中国家战略能源贮存与核废料地质处置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其它复杂条件下深部地下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深部岩层岩体构造和力学特性及其研究内容和途径四个会议中心议题。
钱七虎院士在主题评述报告中指出,随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度不断加大。
核废料的深层地质处理深度已达数百米至千米;核心防护工程,如北美防空司令部达七百米,有的将达一千米。
所有这些地下空间工程施工和设计,引发诸多与浅部完全不同的亟需解决共同的深部工程技术问题.他详细阐述了伴随深部岩体工程的响应发生的一系列具有新特征的科学现象,并探讨了“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强调这些特征科学现象无法全部用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圆满解释,已引起国际上岩石力学工程领域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正在形成岩石力学新的分支─深部非线性岩体力学.(钱七虎院士在主题评述报告中深入讨论了“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核废物处置

对于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曾经提出过“太空处置”、“ 深海沟处置”、“冰盖处置”、“岩石熔融处置”等多种 方案。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认为,“深地质处 置”是唯一安全的、技术上可行的、能达到环保要求的方 案。各国均把深地质处置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必需的和可行 的技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是把高放废物埋置在距离地 表500-1000米的地质体中,使之永久与人类的生存环境 隔离。埋藏高放废物的地下工程称为高放废物处置库。高 放废物处置库采用“多屏障系统”设计,从里至外依次由 废物固化体、废物容器、外包装、缓冲/回填材料、围岩组 成,如图所示。一般把废物固化体、废物容器、外包装、 缓冲/回填材料称为工程屏障,把周围岩体称为天然屏障。 缓冲/回填材料是一道重要的人工屏障,起着水力学屏障、 化学屏障、工程屏障、导热等多种作用,其材料的选择和 工程特性对于整个高放废物处置体系非常重要。
七、国外高放废物地质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向
瑞典是世界上研究核废物处置技术最 积极的国家之一,计划将本国产生的低、 中放废物处置在斯堪的纳微亚结晶岩 中。…... 瑞士在80年代初便详细拟定了各类核 废物深部地质处置计划。…… 俄罗斯拟对高放核废物不锈钢容器进行 钢筋混凝土外包装后,处置在深井中, 1979年,曾将高放废液处置入中深钻孔中 (350~500m,1500m)
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介质特征
1.岩石孔隙度较小,含水量较少,水渗透率较小,这是 地质处置介质应具备的最重要性质。危及放射性废物安 全的主要因素,是地下水在岩石、土壤中的渗透、扩散 乃至流动。 2.裂隙较少。岩石中的节理、裂隙会随应力和温度的变 化而张合,影响地下水流速。
较理想的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介质,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八、国内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动向
最新《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高放处置

美国尤卡山处置库概念设计方案: 在 300a内可回取,设计在选定深度的工作 层面上打出一条主巷道,在主巷道上分 出许多支巷道,高放废物货包罐卧放在 地下火车上,拉到设定存放的支巷道中, 卧放在支巷道里,上面覆盖防滴水作用 的钛防护罩。见图11-2。
日本瑞浪地下
实验室:位于花 岗岩,~1000米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十一章 高放废物处置
(1)普通地下实验室:德国Asse (2)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美国尤卡山
ESF、芬兰Onkalo、加拿大Whiteshell和 比利时Mol。 地下实验室的选型和费用估算 建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的前提条件是处 置库场址已基本选定。 达到亿欧元级水平
加拿大地下实验室
奥克洛现象:西非加蓬共和国的奥克洛 天然反应堆,在20亿年前发生链式反应, 持续约105~106年,“燃烧”了 1000~2000t铀,产生了大量裂变产物和锕 系核素,估计产生了4t钚,20亿年仅仅迁 移几米远,证明地质构造可以实现安全 隔离放射性核素。
多重屏障体系的作用是依靠和发挥整体性能的作用, 某一屏障的不足性可由其他屏障的作用来弥补。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十一章 高放废物处置
11.2 处置库的选址 寻找满足要求的场址,难觅最佳场址。 (1)构造地质调查;(2)水文地质调查 (3)工程地质调查;(4)地球化学调查 (5)气候/气象调查;(6)人文/经济/社会调查 主岩:花岗岩、凝灰岩、岩盐和黏土岩 花岗岩:强度大、导热系数大;稳定性好,孔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11高放处置
高放废物处置方法
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4m3/(GW.a) 特征:释热量高(2kW/m3)、长寿命α放射
性、强β-γ放射性(4×1010 Bq/L)、高放 射毒性。 处置方案: (1)可回取的空气冷却贮存数十年; (2)再以深地层或深海底放置。
遥感找矿面临的新挑战——香山科学会议纪要

统一指挥和统一标准的氡测量,其中包括岩石土壤、室内外环境、地下旅游景点、地下工事、 地表水系与地下水,特别是高氡浓度的地下热水等。强调要尽快对我国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有 关氡问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统一指挥的总结研究(核工业、地矿、卫生、有色金属等)。 会议深入研究探讨了氡、钍射气及其子体的监测、危害估计及其控制等问题,为制定全国 防氡战略计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会议期间,特别强调对取得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实用性与纵 横向对比的重要性,强调了关键是有效抓好防控氡的危害。 这次会议共收到29篇论文或摘要(会议交流材料)。讨论的中心议题有:氡及其子体所致人 体辐射剂量与效应;室内外氡、钍浓度水平;氡、钍及其子体监测技术和氡的来源与控制。关 键是危害的控制措施与监测技术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3期
会议报道
183
北京地质研究院马飞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 林森副司长在致词中“代表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对这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 到会的中德专家表示热烈欢迎。”林森副司长指出“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 越大。”同时强调“核电的发展带来了安全处置放射性废物的问题,尤其是高放废物的问题。中 国政府十分重视高放废物的安全管理和处置”; “安全处置放射性废物是中德两国政府高度重视
“遥感信息找矿”_“理论找矿”一“模式找矿”的遥感找矿新途径,是实现“将遥感信息的应
用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促进遥感找矿深化应用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重要途径。 在上述主题报告的基础上,围绕4个中心议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和热烈而深入的研讨。通 过研讨,提出了如下一些共识: (1)加强遥感找矿基础研究。遥感找矿基础研究薄弱是当前遥感找矿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 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其在地质领域的深入应用,现有的遥感找矿基础工作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
核废料管理: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的方法

核废料管理: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的方法核废料是指产生于核能发电、核武器制造以及核医学、核科学研究等过程中产生的含放射性物质的废物。
由于核废料具有强烈的放射性,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因此妥善处理核废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的方法,并分步骤进行阐述。
步骤一:分类和标记1. 对核废料进行分类,分为高、中、低水平放射性废料。
- 高水平放射性废料指的是放射性物质浓度高,辐射能量大的废料。
- 中水平放射性废料指的是放射性物质浓度较低,辐射能量适中的废料。
- 低水平放射性废料指的是放射性物质浓度低,辐射能量相对较小的废料。
2. 对不同级别的核废料进行标记,以便进行后续的管理和处理。
步骤二:暂时存储1. 高水平放射性废料:采用深地贮存的方法,将核废料存放在地下深处,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 这种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地质构造,以确保地质层稳定,并能有效地隔离放射性物质。
- 应建造坚固的容器和保护层,以避免放射性物质泄漏。
2. 中、低水平放射性废料:采用浅层地贮存的方法,将核废料存放在对人类和环境影响较小的浅层地下。
- 应建造适当的容器和包覆层,以避免放射性物质泄漏。
步骤三:长期处置1. 高水平放射性废料:长期处置方法通常采用地下存储或深地贮存。
- 地下存储:通过建造地下仓库或隧道等结构,将核废料封存起来,防止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伤害。
- 深地贮存:将核废料置于深部地质层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2. 中、低水平放射性废料:长期处置方法包括地下贮存、地质固化等。
- 地下贮存:通过建造地下仓库等设施,将核废料贮存起来,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环境中。
- 地质固化:将核废料与适当的材料结合,形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的固体物质,将其终身贮存在岩石层中,以阻止放射性物质释放。
步骤四:追踪与监测1. 对核废料进行实时追踪与监测,确保放射性物质不会泄漏或对环境造成影响。
- 追踪核废料的位置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放射性废物的长期处置方案

放射性废物的长期处置方案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活度大于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计不再利用的物质。
这些废物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置,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处置方案至关重要。
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广泛,包括核电厂、核武器生产、核医学、科研实验室等。
根据放射性水平的高低,放射性废物可分为高放废物、中放废物和低放废物。
高放废物通常是指从核反应堆中卸出的乏燃料或经过处理后的高放射性废液及固体废物,其放射性水平高、半衰期长,处理和处置难度极大。
中放废物的放射性水平介于高放废物和低放废物之间,低放废物的放射性水平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进行妥善处置。
目前,常见的放射性废物长期处置方法主要有地质处置、海洋处置和太空处置等。
地质处置是将放射性废物深埋于地下的稳定地质层中,利用地质层的屏障作用,阻止放射性核素向周围环境迁移。
这种方法被认为是最可行和安全的长期处置方案之一。
选择合适的地质处置场址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地质结构的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岩石的渗透性、地震活动等。
一般来说,花岗岩、盐岩和黏土岩等地质层被认为是比较适合的处置介质。
在地质处置过程中,首先要对放射性废物进行预处理,将其封装在特制的容器中,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泄漏风险。
然后,通过竖井或隧道将封装好的废物运输到地下深处的处置库中。
处置库通常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严格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以确保废物的安全存放。
为了监测处置库的运行情况,还需要安装一系列的监测设备,如传感器、探测器等,对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地下水的水质等进行长期监测。
海洋处置是将放射性废物投放到海洋中的一种处置方法。
然而,由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国际社会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这种方法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目前已很少采用。
太空处置是将放射性废物发射到太空的一种设想,但由于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昂,且存在着发射失败导致放射性物质返回地球的风险,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多场耦合研究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多场耦合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放射性核废物处置系统受到温度、应力、渗流、地球化学等多场耦合作用。
综述了多场耦合的研究概况,基本概念以及多场耦合的类型与机理与特点。
[关键词]高放射性核废物处置多场耦合模型综述中图分类号:tl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01 引言随着核技术尤其是核电站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放射性核废物。
高放废物具有高放射性、高辐射热和高放射性毒性,且内含长寿命核素,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构成了持久的危害,故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最终处置。
目前,对高放废物处置,最可行的是深地质处置法,即将高放射性核废料保存在深入地下几百米处的特殊处置库内。
而地质处置库的围岩则是由低渗透的坚硬结晶岩体构成。
但这种低渗透的结晶岩体含有不规则的交错裂隙,构成了溶解于地下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的主要迁移途径。
故裂隙岩体核素迁移是处置库安全性能评价的关键问题之一。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系统是人类利用自然地质环境设计、构造的由工程屏障和地质屏障所组成的多重屏障系统,其目的是尽可能长时间地阻滞放射性核素在系统内的迁移。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系统安全评价的总体目标即评价地质处置系统在长时间受放射性辐射和衰变热的作用下,在温度、应力、渗流、地球化学等多场耦合作用下保证放射性核素在预期的时间内不至于对未来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
因此,多场耦合作用下放射性核素的迁移机理和迁移模型的研究无疑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系统安全评价的关键性基础课题。
2 多场耦合问题的研究概况耦合问题的研究可从20世纪30年代太沙基发表一维渗透固结理论算起,但国外引起广泛关注和取得重要进展则是在最近20多年,国内则是近十来年,这些研究主要源于核废物深地质处置、油/气与地热的开发和能源储存及环境保护的需要。
从研究方法上,多场耦合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原位实验与监测,研究内容则涉及多场耦合的基本理论、数值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高放废物处置是一个事关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高科技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长期的环境和生态安全,需要法律法规保障,需要政府主导和国家层面上的宏观规划,需要有实施项目计划的执行单位,需要高强度的经费支撑,更需要有坚实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基础。
李焯芬院士在题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关键工程科学问题”的主题总评述报告中深入讨论了建造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需考虑的各种工程因素。他将处置库工程分为可行性研究、选址、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核实及安全与环境评价等阶段,认为可行性研究、选址与安全及环境评价应同步进行,并提出了选址阶段、施工阶段及运行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
多场耦合问题。鲜学福认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研究应区分为近场和远场来分析,多场耦合主要表现在近场。钱七虎认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多场耦合应考虑空间条件来适度简化,工程扰动、温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远场可能主要是原状地质条件下的问题。李国敏认为THMC要进行简化,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模拟。蔡美峰教授认为处置库的“多场”中,应力场是个动态应力场,其中构造应力场很重要;在处置深度上应存在一个优化的问题。
4、针对目前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研究现状,为集中目标,突出重点,高效使用有限经费,亟待结合中国高放废物的类型、中国场址的地质特征,尽快完成高放废物处置的顶层设计和我国高放废物处置的概念设计,以便使各学科的研究和各单位的研究有一个“公共平台”,有一个讨论问题的共同基础。目前,可初步提出这一“公共平台”的要素为:以多重屏障为基本设计、以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为源项、以碳钢为废物罐材料、以内蒙古高庙子钠基膨润土为参考缓冲材料、以甘肃北山为参考场址、以花岗岩为主岩、处置库深度为500-1000米,位于饱和带中。
香山科学会议于2005年9月6-8日在北京召开了以“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为主题的第260次学术讨论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潘自强院士、香港大学李焯芬院士、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王驹研究员应聘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潘自强院士在主题总评述报告中讨论了当前国际上高放废物处置的现状和趋势,强调指出“高放废物处置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地质处置是高放废物处置的现实途径。由于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地质处置是一项重大高科技系统工程,是一项万年大计的工程。潘自强阐述了地质处置的总体战略、围岩的选择、地下实验室、保护后代的要求等重大科学研究课题,并提出了全面总结我国近20年来的地质处置成果、开展顶层设计、制定高放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国家层面的计划、注意综合性全面基本问题的研究、开展广泛国际合作等6项建议。
此外,罗上庚认为,若中国发展快堆技术,其高放废物辐射强,玻璃固化体可能无法满足要求。闵茂中认为应考虑辐照对材料和地下水的影响。
会议执行主席潘自强院士对会议作了总结性发言。潘自强认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正处于全面启动的前夕,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加大支持力度,各学科协调发展,并提出我国应当在2015年确定地下实验室场址并完成其设计,应当在2020年建成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
重视核试验场的核素迁移实测资料。钱七虎认为核试验场的核素迁移实测资料对不同量级裂隙网络模型和核素迁移模拟结果的检验具有重要意义。罗上庚、涂国荣研究员提出,可利用核爆腔的实验研究以及核爆区水文地质观测井的观测成果开展核素迁移的深入研究。
关于类比研究。闵茂中提出应当重视天然类比和人工类似物研究。鲜学福提出可通过铀矿床进行类比研究,我国21基地的核爆腔也可作为类比体。刘晓东提出花岗岩型铀矿可的类比。
5、关于场址筛选,当前仍宜以甘肃北山为重点地区,以花岗岩为主要候选围岩,但要继续查明有无颠覆性事件存在,同时,也适度开展其他地区(如中国核试验场址、华南或华东场址)和其它围岩中的工作。
6、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研究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但也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有自主创新的成果。
7、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投资的高强度性和时间的紧迫性,建议国家尽快成立专门机构和建立专门稳定的经费筹措机制,同时在国家重大项目研究中立项支持开展相关研究。
另有若干专题报告就我国北山地区花岗岩若干基础地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水文地质、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址地球化学、岩石力学中THM耦合模型、处置库多场耦合、地质处置库围岩破坏特性、核素迁移、辐射防护和安全评价、地质处置库缓冲回填材料特性、膨润土的特性研究、地质处置库废物罐辐射条件下的腐蚀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
岩石力学的多维多尺度研究。谢和平认为,北山处置预选场的研究应涉及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高温长时间下的岩石力学性质、裂隙岩石力学行为及扰动与温度的影响与演化、长时间尺度等四个最基本的科学问题。钱七虎强调工程的耐久性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杨春和建议开展专门的岩石力学钻孔工作。刘泉声认为时温等效研究可能是一条途径;处置库参数测定中,REV的确定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唐春安认为处置库是一个多尺度问题,不同情况下,主次因素不同,构筑全局性模型是必要的。
重视综合研究。王思敬认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分项深入研究是必须的,但对一个特定地区,更需要以地圈(Geosphere)为对象开展综合研究,应考虑:大地形变、地震、表生作用产生的深裂缝、地下水深循环、地球物理场等关键问题;还应考虑时间多尺度和空间多尺度问题、场址的不确定性问题。张洪博士提出要关注高放废物处置涉及的社会问题。
化学和辐射防护极为重要。潘自强强调,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辐射防护极为重要,但我国目前的工作仅为文献调研。张洪认为,对安全问题的研究应当强化,对未来剂量预测、非人类物种保护问题、选定参照动物问题、可预见性问题,要重点研究。
关于关键核素研究。郭择德研究员认为,确定关键核素应当考虑不同的源项、核素半衰期、地质条件对核素的阻滞能力、剂量转换因子、核素的化学毒性和化学形态等。贾明雁指出,应当考虑核素导致的剂量,特定场址中核素的迁移长度、迁移形态和目标人群。程理认为,应当开展适当的实验研究确定关键核素。潘自强认为,对14C的研究非常重要。刘晓东教授认为,核素迁移研究中要考虑1-100nm的“介观”体系。鲁安怀教授认为,要从微观角度考虑核素的迁移问题。
高放废物的可回取性。潘自强提出应对可回取性的含义和时间及对原有处置概念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思考。钱七虎提出,高放废液分离-嬗变工作与地质处置的关系、处置库的设计温度、回取性、处置库的深度等一些重要的相关问题应慎重考虑。实行可回取方案处置时需考虑工程的耐久性问题。
高放废物处置概念设计。罗嗣海教授认为应尽快提出包括工程屏障和自然屏障的我国高放废物处置的概念设计,要梳理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要正确看待定量评价和充分估计其中的不确定性。
与会专家在热烈的讨论中反映了对下述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工程牵引科研的思路。钱七虎院士提出,本着工程牵引科研的思路来理清科研重点,把握科研的重点方向;从技术路线上应是寻找问题的满意解而难以做到最优解。王驹认为高放废物处置要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要贯彻工程需求牵引科学研究的思想。鲜学福院士强调,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根本上是一个特殊地下工程,所有研究都要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2、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多学科问题,涉及大量的科学、工程与技术问题,应本着工程需求牵引科学研究的思路、以系统论的观点来开展重点研究。
3、废物处置中涉及的主要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处置库场址地质演化的精确预测、深部地质环境特征、多场耦合条件下(中高温、应力作用、水力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辐射作用等)深部岩体、地下水和工程材料的行为、低浓度超铀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随地下水迁移行为以及处置系统的安全评价、以及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涉及的人文、社会、经济和管理科学问题。
国家总体规划、相关立法和顶层设计。王思敬院士认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问题需要在国家层面上的总体规划,科学与工程问题要区分,技术研究要加强。王驹认为,要有共同的参考研究对象如参考废物源项、参考场址、参考岩性、参考回填材料和参考概念设计等。研究员建议尽快刘华、刘泉声、徐国庆、罗上庚、郭择德、程理等研究员也都强调应重视完成高放废物的顶层设计,加大国家立法和规划的力度。
场址和围岩的筛选。钱七虎认为,是寻找合适的场址,而不可能找到最好的场址。目前研究可以甘肃北山场址为主,但要进一步查明有无颠覆性的问题存在?鲜学福强调,在得到有关政府部门认可的前提下,可以集中在甘肃北山开展研究工作。刘华认为,场址初选的范围不一定仅局限在甘肃北山一个地点。李国敏认为,高放处置选址应考虑经济、历史和人文因素,国家层面要考虑战略问题和国家管理问题;处置库场址和岩性的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徐国庆认为处置库选址要考虑核工业布局,尤其是乏燃料后处理厂的位置;在中国围岩的可选性较大,目前选择花岗岩开展前期研究是合适的。贾明雁研究员提出可以考虑中国核试验场址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候选场址之一。庞忠和研究员认为,选址时应当考虑区域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
材料的环境相容性。徐国庆、温志坚认为考虑到处置库长期稳定性以及材料与自然环境的相容性。鲁安怀也认为工程材料应重点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应尽可能考虑矿物材料作为工程材料。王驹认为要考虑工程材料之间应具有互补性、相容性。
金属防腐难点。柯伟院士和韩恩厚认为环境条件是金属防腐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郭择德认为中国对定下来的材料应做深入研究,废物罐腐蚀不只考虑环境因素,还应考虑玻璃固化体对罐的腐蚀。
260: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
香山科学会议第260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我国发展战略核威慑力量以及加快核电站建设是重要战略决策。但每年会随之产生相当数量的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简称高放废物),必须得到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是一个与核安全同等重要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核能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
王驹研究员在主题总评述报告中全面介绍了国内外高放废物处置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处置库场址地质演化的精确预测、深部地质环境特征、多场耦合条件下深部岩体、地下水和工程材料的行为、低浓度超铀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随地下水迁移行为以及处置系统的安全评价等“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