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ora10下搭建ARM开发环境QTE及移植过程
fedora虚拟系统安装过程
从虚拟机装Linux系统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一步一步的来说。
首先,虚拟机从名字就可以看出,都是虚拟的,所以,不怕弄错了,随便弄,错了从头再来,对当前系统没有任何影响,装好了不想用了,把虚拟机删了就可以了,硬盘也释放出来了。
另外,要把光标从虚拟中释放出来,按ctrl+alt。
1、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选择custom项,我们自行配置选项。
2、选择虚拟机版本,你当前的虚拟机版本是多少,就选多少。
3、这里选择如图所示,把系统iso盘选进去,如果你自己装了虚拟光驱,这里可以选第3项。
4、选择虚拟系统,根据个人使用的Linux系统版本进行选择,选择如图所示。
5、第一个框输入你要给虚拟机取的名字,第二个是系统安装的路径,尽量找个空间大点的磁盘来安装。
6选择处理器个数,1个。
7、选择分给虚拟机的内存,最好不低于512512M M。
8、选择网络连接方法,选择第一个,其他的没弄过,不知道怎么和局域网连通,可以自己试试。
9、后面几个选择就按照图示的选择,都是虚拟机选项,跟实际电脑配置关系不大。
10、这里选择分配给虚拟机的硬盘大小,这部分大小会从你选择的安装的硬盘分区中扣掉,删除虚拟机后会恢复,所以,一般填5g以上,没什么影响。
11、直接next12、这里是配置完成的一个清单,看一下配置是否正确,点Finish。
下面就进入fedora的安装过程,和windows安装差不多的。
1、选择第一个和第二个都可以。
2、这里是问你是否检测光盘文件是否完整之类的,不用检测,选择skip。
3、选择语言,有简体中文可选。
4、选择键盘,不用更改。
5、选择第一个。
6、点击最后一个选项,全部初始化。
7、配置主机名字,就跟windows一样,给主机取个名字。
8、选择时区。
9、填写root用户的密码,就是相当于windows的管理员密码,不过在Linux下,普通用户很多事情都做不了,所以,这个密码要记住。
10、选第一个,第二个都可以。
11、按后面那个按钮。
Fedora搭建Qt Creator的ARM开发环境
Fedora12下搭建Qt Creator的ARM开发环境并移植Qt4.6.2到Mi cro2440(一)管理提醒:本帖被kasim 执行置顶操作(2010-04-11)Fedora12下搭建Qt Creator的ARM开发环境并移植Qt4.6.2到Micro2440(一)参考:/jiyeqian/blog/item/f46d26a2ff3f7da6caefd0d6.html/dongliqiang2006/archive/2009/08/30/4500002.aspx环境:虚拟机Fedora12(建议安装Vmware Tools,详细安装方法参照Vmware 帮助文档),USB串口,minicom终端。
(minicom经常打不开ttyUSB0设备,我的解决方法是,打不开时就将USB串口移除,运行minicom,然后再接上US B串口,此时运行minicom一般都能打开设备)软件准备:到/downloads-cn下载最新版的软件包,当前是:用于Linux/X11 32位的Qt Creator 1.3.1 二进制软件包qt-creator-linux-x86-op ensource-1.3.1.bin(/downloads/qt-creator-binary-for-linux-x11-32 -bit)用于嵌入式Linux 的Qt 库 4.6.2包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6.2.tar.gz(h ttp:///downloads/embedded-linux-cpp)到/jiyeqian/blog/item/f46d26a2ff3f7da6caefd0d6.html下载arm92 0t-eabi.tgz(即arm-linux-gcc-4.1.2)(/downloads/toolchains/a rm920t-eabi.tgz)到/download.asp下载Root_Qtopia,我用的是友善光盘里的r oot_qtopia-20100108.tar.gz(/linux/root_qtopia-20100108. tar.gz)下载tslib1.4,这个忘了在哪下载的了,网上有很多,有些不能用,大家自己找个能用的吧。
实验一 ARM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实验一ARM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搭建一、虚拟机安装配置ARM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linux环境,为了在windows下使用linux,需要安装虚拟机。
虚拟机软件采用Virtualbox,linux操作系统的版本使用lubuntu。
lubuntu系统已制成镜像文件,只需导入到virtulbox即可。
1. 安装VirtualBox虚拟机软件。
采用默认安装。
2. 运行Virtualbox虚拟机软件,导入lubuntu虚拟机。
在“管理”菜单中,选择“导入虚拟电脑”项,在后续对话框中选择镜像文件,其余参数按照默认。
3. 启动lubuntu虚拟电脑进入linux界面。
二、建立交叉编译环境1. 查看arm gcc 编译工具# cd /opt/host/armv4l# ls bin列出的以“armv4l-unkown –linux-”开头的系列文件就是gcc编译工具软件。
#armv4l-unknown-linux-gcc –v应该显示以下信息:如果没有出现该信息,则检查~/.bashrc文件,在其中加入“PATH=$PATH:$HOME/bin:/opt/host/armv4l/bin/”。
2. 建立桥接网络当使用tftp下载程序时,为了使开发板能够访问虚拟机中的数据,需要对网络加以设置。
开发板的IP为192.168.0.115;虚拟机的IP 设为:192.168.0.100(1) 在lubuntu虚拟机的网卡配置中,选择“桥接网卡”,(2) 在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配置界面中,将本地网卡和虚拟机的网卡桥接起来。
桥接参数如下:IP设置为:192.168.0.2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0.2(3)lubuntu虚拟机的IP设置:虚拟机IP:192.168.0.100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0.23. 配置minicom参数minicom程序用于在linux环境下通过串口和开发板通信。
Fedora 10中文版安装及配置
Fedora 10中文版安装及配置(一)Fedora, 中文版本文来自/p/fedora-zh/downloads/list由嘉佑整理Fedora 10发布已经好几天了,为了帮助Fedora新手,Fedora-zh中文社区成员已经将上面的Fedora 10 Installation Guide安装指南翻译成中文,虽然原文作者Axel将其命名为“安装指南”,但他把重点放在了Fedora 10安装后的系统配置及常用Linux软件的安装和配置方面,而且,原作者没有也不可能照顾到中文版用户,嘉佑从Fedora 9开始正式使用Fedora操作系统,对Fedora 9刚刚发布时的混乱场面仍记忆犹新。
Fedora 10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仍有不少bug,带来了新技术的同时却又改变了Fedora使用习惯,Fedora-zh中文社区为了更好的服务Fedora新手,尤其是那些正准备从Windows迁移到Fedora的朋友们,从网络收集整理了一些Fedora 10中文版安装及配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注意:你仍然可以下载上面的Fedora 10 Installation Guide中文译文的PDF文档,下载地址:/blog/fedora-10-installation-guide同时:已经发布Fedora 10安装指南中文版,相对上面的PDF文档,现已增加Plymouth的部分(PDF不再更进),推荐你访问下面的网址查看中文版/en/content/view/126/26/*注意:本文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已注明出处,允许随意转载本文内容,但烦请务必保留原文出处(我指的是关键词上面的链接)目录:1.安装之前的准备1.1下载Fedora 10你可以从Fedora项目官方网站下载Fedora 10光盘镜像文件,我们推荐你下载Fedora 10Gnome(i386)桌面环境的光盘镜像文件,本文以Fedora 10 Gnome(i386)DVD(ISO 文件名:Fedora-10-i386-DVD.iso)环境为基础做介绍。
Fedora移植安装ARM与PC版本的OpenCV及应用程序编译
编译PC版tar -jxvf OpenCV-2.0.0.tar.bz2./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编译PC版应用程序编译之前将/usr/local/lib/pkgconfig/opencv.pc拷贝到/usr/lib/pkgconfig路径下。
#!/bin/shg++ `pkg-config opencv --cflags –libs opencv` lkdemo.c -o lkdemo -I/usr/local/include/opencv (注意引号到类型)运行编译后的执行文件之前修改/etc/ld.so.conf文件,添加/usr/local/lib,即OpenCV库文件安装路径,然后执行ldconfig。
如果不修改/etc/ld.so.conf文件,可以在编译时加入-L/usr/local/lib。
编译OpenCV-2.1以上版本1.由于Opencv2.3.1使用的是cmake管理的工程,所以要确保有cmake和cmake-gui命令。
2.编译tar -xvf OpenCV-2.3.0.tar.bz2cd OpenCV-2.3.0/mkdir releasecd releasecmake -D CMAKE_BUILD_TYPE=RELEASE -D CMAKE_INSTALL_PREFIX=/usr/local -D BUILD_PYTHON_SUPPORT=ON ..makesudo make intall3.添加库路径sudo vim /etc/ld.so.conf.d/opencv.conf/usr/local/lib(添加内容)4.更新系统库$sudo ldconfig5.设置环境变量export PKG_CONFIG_PA TH=/usr/local/lib/pkgconfig:$PKG_CONFIG_PATH(可使用“拷贝/usr/local/lib/pkgconfig/opencv.pc拷贝到/usr/lib/pkgconfig路径下”方法代替)编译ARM版tar -jxvf OpenCV-2.0.0.tar.bz2#!/bin/sh./configure --host=arm-linux --without-gtk --without-carbon --without-quicktime --without-1394libs --without-ffmpeg --without-python --without-swig --enable-static --enable-shared --disable-apps CXX=arm-linux-g++ CPPFLAGS=-I/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arm-none-linux-gnueabi/includeLDFLAGS=-L/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arm-none-linux-gnueabi/libc/lib --with-v4l --prefix=/usr/local/ARM_OpenCV --libdir=/usr/local/ARM_OpenCV/lib --includedir=/usr/local/ARM_OpenCV/include编译ARM版应用程序编译之前将/安装路径/lib/pkgconfig/opencv.pc拷贝到/usr/lib/pkgconfig路径下。
imx6ull+debian10构建静态qt交叉编译环境
imx6ull+debian10构建静态qt交叉编译环境# PC:Ubuntu18.04# GCC: arm-linux-gnueabihf- 7.4.0# 开发板:# imx6ull+debian10(文件系统为野火提供的)# 此处需要编译的是带gstreamer的qt 静态库,仅着重说明安装gstreamer的库,忽略其他工具的安装# 参考:太多,忘了大部分/RaspberryPi2EGLFS##期间PC端安装了同样的库,但好像没什么用# 开发板安装gstreamer相关库,还安装了其他库(试错太多,忘了) apt-get install libgstreamer1.0-dev# 本人安装了以下的库才解决问题: ERROR: Feature 'gstreamer_1_0' was enabled, but the pre-condition 'libs.gstreamer_1_0' failed.apt-get install gstreamer1.0-omx libgstreamer1.0-dev libgstreamer-plugins-base1.0-dev# 安装以上库即可编译qt# 开发板安装一下库解决运行报错:# GStreamer-CRITICAL: gst_element_get_static_pad: assertion 'GST_IS_ELEMENT (element)' failedapt-get install libgstreamer1.0-0 gstreamer1.0-plugins-base gstreamer1.0-plugins-good gstreamer1.0-plugins-bad gstreamer1.0-plugins-ugly gstreamer1.0-libav gstreamer1.0-doc gstreamer1.0-tools# 建立开发板的文件系统# 建立文件夹# 参考: /RaspberryPi2EGLFS# 8.[on host PC] Create a sysroot. Using rsync we can properly keep things synchronized in the future as well. Replace raspberrypi.local with the address of the Pimkdir sysroot sysroot/usr sysroot/opt*****************************:/libsysroot*****************************:/usr/includesysroot/usr*****************************:/usr/libsysroot/usr# 配置qt,直接解压源码,不需要对源码进行任何更改,qt版本相差不大应该都可以./configure -static -prefix /opt/imx6/qt-5.9.8-static -extprefix /opt/imx6/qt-5.9.8-static \-device linux-imx7-g++ \-device-option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sysroot /../../../../../../home/greg/imx6/debian10sysroots \ -no-openssl -no-cups -no-iconv -qt-zlib \-no-opengl -no-sse2 -no-xcb \-nomake examples -nomake tests -v -opensource \-skip qt3d -skip qtcanvas3d -skip webengine -skip qtpurchasing \-skip qtquickcontrols -skip qtquickcontrols2 -skip qtsensors -skip qtdoc -skip qtwayland \-confirm-license -qreal double -gstreamer 1.0# -static 设置静态编译,默认动态# 其他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删# 以上文件系统也许可以用库连接代替,未测试# -sysroot 为目标使用的根文件系统,可从开发板直接获取相关库,这里的文件系统直接从SD卡里复制整个文件# 注意:此处文件系统必须保证存在,否则无法编译qt程序(需要用的里面的动态库)# 配置成功make -j8# 慢的电脑要20~30分钟,快的10~20分钟,再快的不到10分钟make install#运行时,开发板需要在qt安装目录中的lib建立fonts,存放字体文件mkdir -p /opt/imx6/qt-5.9.8-static/lib/fonts/cp 字体文件 /opt/imx6/qt-5.9.8-static/lib/fonts/。
Fedora10正式版完全安装教程
Fedora10完全安装教程(带30张图片)文章来源:/puszta/blog/item/be5df41fb20aedcfa78669bf.html后期制作:http://www.ubuntuchina.c om/非常感谢原作者,我们只作整理,与新手分享,并尊重原文!下面是原文: 好几天没有开邮箱,今天打开一看,六封邮件里有三封都是朋友询问的有关Fedora10安装的一些问题。
记得半年前Fedora9刚出来的时候我写过一篇F9的详细安装手记,今天也顺势在这里再写一个Fedora10的安装手记好了。
当然,仍旧沿袭我的传统,图文并茂。
并且我尽量详尽的记录安装的每一个细节,也好新手借鉴。
在开始以前我也申明下,我空间的所有Linux手记都是原创,也自然包括这一篇,如果有朋友需要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puszta/blog/item/be5df41fb20aedcfa78669bf.html 要安装首先要拿到系统安装包,可以去官方网站上下载:/zh_CN/get-fedora 。
安装包分好几种,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要下载。
我这里下载的是x86版的DVD。
系统安装包下好后,接下来自然是安装系统到我们的电脑上。
一般情况下有三种安装方式,一种是硬盘引导安装,一种是虚拟机安装,还有一种就是光盘引导安装。
上次写F9安装教程的时候没有提到硬盘引导安装,这次我想我还是简要的提一下吧。
怕麻烦的可以直接选择虚拟机安装和光盘引导安装,这样的话可以跳过下面简要讲述硬盘引导方法的这一小段而直接看后面的安装过程。
硬盘引导安装,光盘引导的请跳过:将ISO放到一个分区的fedora文件夹下,推荐Ext3,假设是/media/downloads/fedora(/dev/sda3),然后将ISO镜像中的images文件夹解压出来放在同目录下,也就是/media/downloads/fedora/images,大概是300多MB。
然后到ISO镜像的isolinux目录下解压出vmlinuz和initrd.img,放在你的/boot/fedora目录下,然后重新启动电脑。
fedora下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步骤
1、安装Fedora 8时选择软件开发和配置网络服务器选项,即完全安装,配置过程中为了方便以后的操作禁用防火墙(因为它有可能影响tftp和nfs服务)。
(如果安装防火墙的话用1) 永久性生效,重启后不会复原开启:chkconfig iptables on 关闭:chkconfig iptablesoff 即时生效,重启后复原开启:service iptables start 关闭:service iptables stop)以下是从硬盘安装Fedora 8的步骤:通过硬盘安装Fedora 8 (来自E:\暑假项目\Fedora 8 的材料\Fedora技术教程整合版.chm)1.安装前的准备:要从硬盘安装Fedora 8,这里你要保证存放Feora 8镜像文件的盘为FAT32格式,因为无论Linux还是DOS,都不能识别NTFS。
另外你还要为Linux系统空出一部分空间出来,空间大小最好在10G以上。
(E:\暑假项目\搭建Fedora 8的软件中)2.下载Grub for DOS工具,这是在开机时引导进入Linux安装过程用的。
将下载好的Grub for DOS里面的文件(包括了menu.lst ,grldr,grub.exe)解压缩到C盘根目录下。
而不是将解压后的文件夹拷到C盘根目录下。
()3.下载Fedora 8的ISO镜像文件。
[url]/en/get-fedora[/url]4.修改boot.ini。
在C盘根目录打开文件boot.ini,在该文件的最后一行,添加C:\grldr="Start Grub",保存,退出。
boot.ini是系统文件,打开它需要一点技巧,这里给大家两种办法:1)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系统--高级--启动和故障恢复--设置--编辑(或者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属性--系统--高级--启动和故障恢复--设置--编辑),这时会迸出一个打开的记事本,里面是原先的boot.ini内容,将其修改即可。
ARM开发教程之ARM Linux系统移植步骤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3G
ARM开发教程之LINUX简介 LINUX简介 LINUX
在众多嵌入式操作系统中,Linux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为 广泛[1]。性能优良、源码开放的Linux具有体积小、内核可 裁减、网络功能完善、可移 植性强等诸多优点,非常适合 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一个最基本的Linux操作系统应该包 括:引导程序、内核与根文件系统三部分。 与Linux2.4内核相比,2.6内核吸收了最新的技术,在 性能、可测量性、器件支持和可用性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 支持更多的体系结构、处理器、总线、接口和设备;标准 化了内部接口;简化了扩展或添加新设备的步骤等。 本文着重介绍如何制作一个基于linux-2.6.19内核的小 型Linux操作系统,并将它移植到S3C2410开放板上。内容 包括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引导程序、2.6.19内核、根文 件系统的修改、配置、编译、移植等。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3G
ARM开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3G
org内核吸收了最新的技术在?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arm开发教程之系统的制作移植建立交叉编译环境?要移植开发小型linux系统首先要在安装了redhat9或更高版本linux操作系统的主机上配置交叉开发环境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3G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3G
ARM开发教程之根文件系统 根文件系统
Linux系统中的文件和设备是通过文件系统来组织的。 文件系统的存在使得数据和设备可以被有效而透明地 存取访问。一个linux的最简根文件系统应该包括支持 linux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内容,包括系统使用的软件 和库,以及所有用来为用户提供基本支持的架构和指 令。 在根文件目录rootfs下建立bin、dev、etc、lib、 proc、sbin、root、tmp等一系列必备的目录,把所需 的配置文件、动态 函数库放到相应的目录。采用 BusyBox是缩小根文件系统的好办法。BusyBox以很小 的体积集成了最常用的linux命令和应用程序,大大简 化了制 作linux根文件系统的过程。
Fedora的安装过程和步骤
Fedora 安装
1.新建与加载盘片
请参考上面的Ubuntu 部分。
2.安装Fedora
点击启动,会开机,进入如下界面,选择Start Fedora Live
开始安装
接下来依然是如图操作
安装到硬盘
然后是选择语言,选择完后进入如图界面
安装信息摘要
配置安装位置,这里请注意,如果你与笔者一样使用虚拟机,强烈建议选择自动配置分区;但如果你要装到实体机与Windows 形成双系统时,请选择我要配置分区,但这要求你对Linxu 有一定的了解且具备一定的基础进行分区操作,注意不要覆盖Windows 的C 盘,此处由于篇幅原因,不再详述。
选择安装目标
下一步将创建 root 和日常使用账户,root 账户有最大的管理权限,你甚至可以将整个系统删除,所以使用 root 账户请务必小心,日常使用账户应作为你的习惯使用账户,必要时只需使用 sudo 命令暂时提升权限即可,更多说明如图所示
创建用户和密码
root 配置只需创建密码即可,下图是日常使用账户配置
创建用户
配置完后将回到之前的界面,请耐心等待安装,如图
安装中
安装完成,点击退出后,进入的依然是Live CD 环境,请先关机,再执行下一步
安装完成,退出关机
由于Fedora 未自动卸载盘片,因此需要手动卸载盘片,否则将再次进入Live CD 环境,请如图操作
卸载盘片
接下来则是点击启动进入你的Fedora ,使用你上面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请注意最好不要登录 root ,你可以用 sudo 命令来获取相应的权限,下图是展示成果
安装成功。
Fedora下Qt环境搭建
Fedora下Qt环境搭建基于VMware7.1.4上的Fedora 14操作系统tslib-1.4.tar.gzarm-linux-gcc-4.3.2.tar.gz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7.4.tar.gz二.安装交叉编译环境:把arm-linux-gcc-4.3.2.tar.gz放到/tmp 目录下# tar xzvf arm-linux-gcc-4.3.2.tar.gz -C /# vim /root/.bashrc编辑/root/.bashrc文件,在最后一行添加: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4.3.2/bin保存退出后回到终端,然后使得刚才添加的环境变量生效:# source /root/.bashrc# arm-linux-gcc -v 可以看到版本信息五.安装Qt for PC(X11)1.1、建立目录Qt目录mkdir /opt/FriendlyARM/mini2440/Qt1.2、解压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7.4.tar.gz 并更改目录名tar xvzf 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7.4.tar.gz -C /opt/FriendlyARM/mini2440/Qtcd /opt/FriendlyARM/mini2440/Qtmv 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7.4 qt-for-x111.3、开始配置文件:# cd qt-for-x11#. /configure接着提示要使用商业版还是开源版:输入o后回车选择开源版;然后提示可以使用开源协议:输入yes后回车即可。
1.4、#gmake //编译,这个过程要等几个小时的时间1.5、#gmake install //开始安装基于PC上的Qt1.6、安装目录在新生成的目录下面:/usr/local/Trolltech/Qt-4.7.4 1.7、使用时需添加#export PATH=”/usr/local/Trolltech/Qt-4.7.1/bin:$PATH”然后输入#qmake –v (如能输出版本号,则说明安装成功)1.8、编译qvfb(Virtual Framebuffer) 为QT-embedded X86 作准备1.8.1、# cd /opt/FriendlyARM/mini2440/Qt/qt-for-x11/tools/qvfb1.8.2、# gmake (编译后qvfb存在/opt/FriendlyARM/mini2440/Qt /qt-for-x11/bin目录中)1.8.3、# cd /opt/FriendlyARM/mini2440/Qt /qt-for-x11/bin/1.8.4、# ./qvfb (进行检验,如能输出一个虚拟窗口,则说明安装正常)1.8.4、将qvfb拷贝到QTDIR/bin路径下:cp qvfb /usr/local/Trolltech/Qt-4.7.4/bin六.安装QT for Embedded for X86 嵌入式X861.1、解压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7.4.tar.gz 并更改目录名tar xvzf 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7.4.tar.gz -C /opt/FriendlyARM/mini2440/Qtcd /opt/FriendlyARM/mini2440/Qtmv 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7.4 qt-for-x861.2、进入对应文件夹并配置#cd /opt/FriendlyARM/mini2440/Qt/qt-for-x86#./configure -embedded x86 -qt-gfx-qvfb -qt-kbd-qvfb -qt-mouse-qvfb //配置接着提示要使用商业版还是开源版:输入o后回车选择开源版;然后提示可以使用开源协议:输入yes后回车即可。
第一次实验:ARM系统环境安装与配置总结
点击主界 面中间位 置的:
Edit virtual machine settings 打开设备 配置框 移除软盘
添加一个 串口
选择主机上 的物理串口
选择主机上 的那一个物 理串口
启动虚拟机,开始Fedora系统的安装
选第一项,开 始Fedora系统 的安装
选”SKIP”,忽 略存储介质 的扫描
烧写镜像
• 在Window下烧写方法。 • 1、从window桌面,打开串口工具DNW • 2、运行DNW。将开发板置于Nor启动方式(开发板小按钮 靠外方向)。并启动开发板,将进入U-boot下载选项。(注 意此时要先连接串口线和USB下载线) • 3、按空格启动后,串口软件DNW中会显示启动选项。 • 4、在串口工具DNW的u-boot启动菜单下, • 选择1,进入u-boot下载,点击”USB Port” ”Transmit” 选择映像文件,即可完成烧写过程。 • 选择3,进入Linux内核下载,点击”USB Port” ”Transmit” 选择映像文件,即可完成烧写过程。 • 选择6,进入根文件系统下载,点击”USB Port” ”Transmit” 选择映像文件.即可完成烧写过程。
Bootloader的配置与编译
• 1. 进入交换目录(u-boot文件存放在该目录) 命令是:cd /mnt/hgfs/Linux • 2. 解压文件 命令是:tar xvfj u-boot-1.1.6_20100601.tar.bz2 -C / • 3. 解压完成后,进入到解压缩目录,查看文件安装情况。 cd /opt/EmbedSky/u-boot-1.1.6 • 4. 在解压缩的目录下,配置u-boot make EmbedSky_config
/
4. 添加编译器的环境变量的设置 gedit /etc/profile 在第26行后添加 (TAB键)pathmunge /opt/EmbedSky/4.3.3/bin
fedora源码编译armqte4.8.5-电脑资料
fedora源码编译armqte4.8.5-电脑资料1. 进入光盘中的tiny210\\FriendlyARM-210-DVD\\Linux把arm-qte-4.8.5-20131207.tar.gz拷入到fedora系统中(eg:opt目录)2. 使用tar命令解压arm-qte-4.8.5-20131207.tar.gztar –zxvf arm-qte-4.8.5-20131207.tar.gz进入解压出来的目录运行build.sh脚本4.由上图可知我们编译出来的qmake带有qmake 等Qt 工具以及编译所需的头文件等在目录/usr/local/Trolltech/QtEmbedded-4.8.5-arm下我们把QTE交叉编译环境路径加入到环境变量中去,。
用vi打开/etc/profile文件在文件末尾加入export PATH="$PATH:/usr/local/Trolltech/QtEmbedded-4.8.5-arm/bin"5. 在终端中输入source /etc/profile 使/etc/profile文件里的配置立即生效6. 查看PATH变量及qmake版本通过echo $PATH命令我们可以发现QTE的交叉编译环境路径已经添加到了PATH路径当中,但是我们通过qmake –v命令发现qmake的版本不是QTE的版本,再通过查看PATH变量我们发现在开始的地方有一个qt的版本为3.3,因为我们QTE交叉编译环境路径在其后,所以它没有被认到,这时我们重新改下/etc/profile文件把QTE交叉编译环境路径放到PATH变量的前面如下图所示:保存退出,在终端输入source /etc/profile使/etc/profile文件立即生效,电脑资料《fedora源码编译armqte4.8.5》(https://www.)。
通过echo $PATH和qmake –v命令再次查看通过上图发现qmake的版本已经变为我们QTE中qmake的版本了。
在 Fedora 下建立 ARM-Linux 交叉编译环境
在 Fedora 下建立 ARM-Linux 交叉编译环境这几天忙着在Fedora 7下建立ARM-Linux的交叉编译环境。
一开始参考了《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这是一本很经典的书。
上面介绍了建立ARM-Linux 的交叉编译环境的许多知识,建立的原则和方法。
我一开始想按照上面的一般方法,建立一个自己的、最新的交叉编译环境。
但是,试了才知道这个过程是一个繁琐、耗时的工作。
对于没有编译原理知识的我来说,更是耗时又毫无意义。
引用《嵌入式设计及Linux驱动程序开发指南——基于ARM9处理器(第2版)》的原话:“在这项工作上浪费时间似乎没有任何意义,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由于在公司做事,时间不多,最后,我利用crosstool-0.43,自动完成了这项工作。
在是否有必要自己建立交叉编译环境的问题上,我建议: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建议你认真学习编译原理、Linux和GNU的编译器原理,再一步一步的自己建立交叉编译环境(学生比较有时间,少泡MM,少玩游戏,时间就挤出来了。
好好学习,以后MM来泡你,别人玩你编的游戏。
)。
如果你是程序员(不是交叉编译器的开发者),建议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赚钱要紧,把这个作为业余爱好吧!这次建立交叉编译环境我主要参考的资料是:1、《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2、《嵌入式设计及Linux驱动程序开发指南——基于ARM9处理器(第2版)》3、《ARM Linux 交叉编译工具链制作攻略》4、《AT91RM9200引导程序的建立--------建立交叉编译工具链》Host CPU:i686RAM: 768MBOS: Fedora 7TARGET CPU :ARM9TDMIOS : Linux-2.6.22.2/2.6.15.4我在Fedora7下快速、成功地建立ARM-Linux交叉编译环境,是看了《嵌入式设计及Linux驱动程序开发指南——基于ARM9处理器(第2版)》中关于crosstool的介绍。
ARM开发板挂载NFS(成功实例)
今天终于把搭建NFS开发环境给搞定了,很兴奋,所以把经历写下来。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开发环境:PC环境是Fedora 10,开发板为友善之臂的MINI2440主机IP:192.168.50.72 网关:192.168.50.1 子网掩码:255.255.255.0开发板IP:192.168.50.168 网关:192.168.50.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为了能和主机建立起连接我必须得把开发板IP改成和主机一个网段的 .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Fedora 10的静态IP设置问题:默认安装完成后,右上角的网络配置上 wired ..和eth0为灰色。
不能点选。
然后禁用networdmanager启动network以太网设置静态IP的时候,不管怎么设置,子网掩码都和网关一样,比如说:地址:192.168.0.22子网掩码: 192.168.0.1 //不管怎么输入255.255.255.0 ,都不行!网关: 192.168.0.1 //这里改了255.255.255.0的话,上面就也成255.255.255.0了。
(auto ethernet是可以联上网的)。
所以就上GG找答案,找解决方法。
进入FC10,执行终端命令(也可以用VI修改)$ su -c 'gedit /etc/sysconfig/networking/devices/ifcfg-eth0'直接修改文件中的子网掩码信息就可以代码为:# Broadcom Corporation NetXtreme BCM5752 Gigabit Ethernet PCI Express DEVICE=eth0HWADDR=00:16:e6:db:c2:96ONBOOT=yesBOOTPROTO=static //这个应该是“static”,而不是“dhcp”或“none”;USERCTL=yesPEERDNS=yesIPV6INIT=noNM_CONTROLLED=yes//这个应该是“yes”,如不修改,链接仍是disconnected;TYPE=EthernetNETMASK=255.255.255.0IPADDR=192.168.50.72GATEWAY=192.168.50.1然后重新激活下网卡就可以了.#service network restart设置完成后,右上角的网络配置上System eth0与auto ethernet就可以点选了.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我之前没有设置静态IP之前通过 NFS 启动系统启动不了.连接主机和开发板我选择了串口线和网线连接起了主机和开发板连接好电源,串口线,网线,打开串口终端配置minicom(在FC10终端输入命令minicom -s)进入到minicom配置界面后选择:Serial port setup然后按照下面的设置下就OK了A - Serial Device : :/dev/ttyS0B - Lockfile Location : /var/lockC - Callin Program :D - Callout Program :E - Bps/Par/Bits : 115200 8N1F - Hardware Flow Control : NoG - Software Flow Control : No建立和配置 NFS 服务(1)设置共享目录运行命令#gedit /etc/exports编辑 nfs 服务的配置文件(注意:第一次打开时该文件是空的),添加以下内容: /opt/FriendlyARM/mini2440/root_qtopia *(rw,sync,no_root_squash)其中:/opt/FriendlyARM/mini2440/root_qtopia 表示 nfs 共享目录,它可以作为开发板的根文件系统通过 nfs 挂接;* 表示所有的客户机都可以挂接此目录rw 表示挂接此目录的客户机对该目录有读写的权力no_root_squash 表示允许挂接此目录的客户机享有该主机的 root 身份(2)通过命令启动和停止 nfs 服务在命令行下运行:#/etc/init.d/nfs restart这将启动 nfs 服务,可以输入以下命令检验 nfs 该服务是否启动。
Fedora-10下OpenFOAM安转步骤
以管理员身份登录,打开终端。
1/ Qt4的安装(1)在Linux下,命令解压。
终端输入命令tar zxf qt-x11-opensource-src-4.3.4.tar.gz(2)进入文件夹qt-x11-opensource-src-4.3.4,运行命令./configure此时会出现配置信息,输入 yes(3)在结束后运行命令make进行编译的时间或许会很长,时间取决于机器的配置,最后运行命令(4)安装,输入命令make install(5)环境变量的设置,输入命令gedit /etc/profile 打开环境变量配置文件profile。
在文件最后加入:PATH=/usr/local/Trolltech/Qt-4.3.4/bin:$PATHQTDIR=/usr/local/Trolltech/Qt-4.3.4export PATH QTDIR注销,让环境变量设置生效。
(6)查看是否安装成功,输入命令qmake --version出现 QMake version 2.01aUsing Qt version 4.3.4 in /usr/local/Trolltech/Qt-4.3.4/lib 表示安装成功。
2/ OppenFOAM的安装(1) 包的解压缩在你的根目录(root)下创建一个名字为OpenFOAM的文件夹,将OpenFOAM-1.5.General.gtgz;OpenFOAM-1.5.linuxGccDPOpt.gtgz;ThirdParty.General.gtgz;ThirdParty.linuxGcc.gtgz放在里面。
在控制台下进入OpenFOAM文件夹cd ~/OpenFOAM并输入命令tar zxf OpenFOAM-1.5.General.gtgztar zxf OpenFOAM-1.5.linuxGccDPOpt.gtgztar zxf ThirdParty.General.gtgztar zxf ThirdParty.linuxGcc.gtgz对你下载的包进行当前文件夹解压缩(2)环境配置将下面一句话加入到根目录下的.bashrc中,注意文件前面有一个“.”,说明该文件为隐藏文件只需要在控制台上输入gedit $HOME/.bashrc就会打开.bashrc,将下面一句话加入到文件中. $HOME/OpenFOAM/OpenFOAM-1.5/etc/bashrc注意前面的".",不能去掉,linux下的点表示对某个文件的执行。
ARM编译环境建立
ARM编译环境建立说明安装需要的文件Ecos目录和ecos_tools目录.其中ecos_tools目录中包括cygwin安装目录,ecosV1.3.1目录,arm-elf编译环境.安装建议1. 建议cygwin和ecos安装路径都单独安装在硬盘的盘符的根目录下,例如:d:\cygwin,d:\ecos2. 安装cygwin和ecos需要大概800M左右空间.安装cygwin1. 进入ecos_tools目录下面的cygwin目录,运行setup.exe.2. 点击下一步,在(图一)所示的选项中选择第三项(install from local directory)(图一)3. 点击下一步,在(图二)所示的窗口中填入安装路径,Default Text File Type选择DOS即可,然后点击下一步,安装的源路径默认即可.4. 点击下一步,出现的窗口让用户选择安装哪些包,这些包主要是确定开发环境,编译工具等,如果不能确定具体需要哪些包的话,而硬盘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就选择全部安装。
在出现的对话框的''All''的右边点击''Default'',直到变成''Install'',如(图三)所示,然后进行安装即可.(图三)安装cygwin下的ARM-elf编译环境1. 在安装好的cygwin目录里建立tools目录,例如安装的路径为d:\cygwin,那么建立tools目录即为d:\cygwin\tools.2. 进入ecos_tools目录下的toolchain目录,解压缩arm-elf-big-endian.zip文件压缩包,然后把解压缩的arm-elf整个目录拷贝到安装的cygwin目录下的tools目录中,形成比如d:\cygwin\tools\arm-elf.3. 打开安装的cygwin目录ect目录下面的profile文件,找到export PATH="/usr/local/bin:/usr/bin:/bin:$PATH",然后修改为export PATH="/usr/local/bin:/usr/bin:/bin:/tools/arm-elf/bin:$PATH"即可.安装ECOS环境1. 运行ecos_tools目录下1.3.1目录中的eCos131.exe.根据安装提示安装ECOSV1.3.12. 安装完毕后,把ecos目录中所有内容拷贝到安装后的ecos目录中进行覆盖.3. 拷贝ecos_tools目录中的tcl82.dll文件到安装的cygwin目录的bin目录中.4. 拷贝ecos_tools目录中x文件和rpx文件到安装后的ecos目录中.5. 运行windows程序菜单中的Red Hat eCos里面的Configuration Tool,出现如(图四)所示的配置窗口.(图四)6. 选择build菜单中的Repository,在如(图五)所示的弹出的窗口中配置目录,点击browse按钮,选择安装的ecos目录,然后点击ok按钮.(图五)7. 选择tools菜单中的paths菜单,选择paths菜单中的build tools子菜单,在如(图六)所示的弹出窗口中配置目录,点击browse按钮,选择安装的cygwin目录中的tools目录下面的arm-elf目录下的bin目录,然后点击Ok按钮.(图六)8. 选择tools菜单中的paths菜单,选择paths菜单中的user tools子菜单,在如(图七)所示的弹出窗口中配置目录,点击browse按钮,选择安装的cygwin目录中bin目录,然后点击Ok按钮.(图七)9. 选择tools菜单中的shell子菜单,如果能弹出类似dos窗口的窗口,那么说明第6,7,8步配置正确,否则请重新设置路径.10. eCos使用“/c”、“/d”等表示硬盘“c:”和“d:”,因此必须在选择shell菜单弹出窗口中执行下述命令:$ mount –f c:/ /c$ mount –f d:/ /d可以使用下述命令进入相应得硬盘:$ cd /c$ cd /d11. 另外1.3.1版本的ecos配置工具产生的Makefile中的目录路径总是带双斜杠,如//D/eCos之类,可以用rpx这个script来校正;重新编辑rpx文件,修改安装eCos的目录,save退出。
Zynq--Linux移植
Zynq--Linux移植Zynq--Linux移植1.安装VMware Workstation 102.装载Fedora17的镜像。
3.安装完毕后,启动。
从Application中添加Terninal到Activitise。
4.切换到root用户。
命令:su root。
需要输入构建系统时的root账户密码。
5.更新Fadora。
命令:yum update。
6.切换回自己用户。
su bill7.从Mentor上下载交叉编译工具:arm-2013.11.3.-arm-none-linux-gnueabi.b in,并拷到Linux的home/(用户)下。
8.安装交叉编译工具。
首先修改安装工具的执行权限,chmod +x *.bin ;安装命令: ./ arm-2013.11.3.-arm-none-linux-gnueabi.b in9.然后再次用安装命令开始GNU安装: ./arm-2013.11.3.-arm-none-linux-gnueabi.b in10.设置环境变量PATH。
exportPATH=/home/bill/MentorGraphics/Sour….-linux/bin:$PATH。
11.设置环境变量。
exportCROSS_COMPILE=arm-none-linux-gnueabi- 12.构建u-boot.1)参考附录1,从Github上下载u-boot的源码库(/xilinx) >u-boot-xlnx > release >xilinx-v2013.4 > Source code(tar.gz)或(zip)2)c dxilinx_vivado134/u-boot-xlnx-xilinx-v2013.43)m ake distclean由于U-boot中的UART使用的时钟默认是50MHz,而vivado构建的系统中UART的时钟是100MHz,导致UART的波特率不是设置要求的115200.故要求修改构建U-boot的源文件xilinx\u-boot-xlnx-xilinx-v2013.4\include\configs\zynq_common.h。
ARM 环境搭建(自己总结)
ARM 环境搭建步骤一:安装软件1)先安装jre-6u7-windows-i586-p-s.exe2)再安装yagarto-bu-2.21_gcc-4.6.2-c-c++_nl-1.19.0_gdb-7.3.1_eabi_20111119.exe 3)再安装yagarto-tools-20100703-setup.exe4)最后安装setup.exe5)用eclipse.exe 程序来测试是否安装成功,只要能进入,那么安装成功;二:仿真器驱动安装1)将仿真器与电脑连接2)弹出usb安装窗口,选择自主安装,路径选择到DRIVER所在文件位置3)安装,会安装三次三:开发板的接通1)开发板断电,将开发板与电脑相连,先不连USB数据线2)将跳线开关置于初始状态(开关全在1234面)3)使用来确定连通,步骤为:1.首先,查看是否连接成功:在设备管理器中查看2.在设备管理器中,右键属性进入通讯端口的属性;3.进行如下更改:4.进入,进行如下设置:5.点击打开,开发板上电,快速点击回车键,会看见未进行Uboot前的编号。
四:Uboot 步骤1)开发板断电,将初始状态最后的开关拨至英文边,连接USB数据线,上电,安装驱动;2)在windows 命令模式下输入arm-none-eabi-gcc-4.6.2 –v 查看安装成功状态。
3)进入4)开发板断电,设置,进入option,进行如下设置:5)开发板上电,进入,点击connect。
6)进入,点击transmat ->Transmat 选择Uboot的.bin 文件,顺序不能错,顺序为下图由下到上传送:1.先传送USB Installer_DDR2.bin2.再传送u-boot-dnw.bin 在倒计时结束之前快速点击回车, 输入:dnw 20008000回车3.最后传送u-boot.bin 输入nand erase 0 40000 回车;nand write 20008000 0 40000 回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dora10下搭建ARM开发环境QTE及移植过程QT 2010-09-09 17:40:48 阅读3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说明:之前也做过QTE的安装及移植,参考网上很多例子,大部分采用的是友善之臂开发板提供的arm-linux-g++ 4.3.2编译器,这样在运行Qt可执行程序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致命问题就是:Segmentation Fault(段错误)而采用arm920t-eabi.tgz可以解决段错误问题,本次移植主要采用arm920t-eabi.tgz编译器。
一、安装环境:系统平台:Fedora 10,内核2.6,图形界面二、软件需求及下地地址:Qt版本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6.2.tar.gz下载地址:/downloads-cn编译器:arm920t-eabi.tgz(即arm-linux-gcc-4.1.2)下载地址:/downloads/toolchains/arm920t-eabi.tgz触摸屏软件:tslib1.4下载地址:略三、环境安装过程:1、安装arm920t-eabi.tgz然后直接将arm920t-eabi.tgz解压缩到根目录,把编译器路径加入系统环境变量,以便编译时找到相关的库,运行命令:#gedit /root/.bashrc编辑/root/.bashrc文件,在最后一行加上# export CPLUS_INCLUDE_PATH=/opt/toolchains/arm920t-eabi/arm-angstrom-linux-gnueabi/include/c++:/opt/toolchain s/arm920t-eabi/arm-angstrom-linux-gnueabi/include/c++/arm-none-li nux-gnueabi#export PATH=/opt/toolchains/arm920t-eabi/bin:$PATH2、编译tslib对触摸屏支持下载,tslib1.4.tar.gz,解压到根目录后,运行autogen.sh后生成configure文件。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tslib/ --host=arm-linuxac_cv_func_malloc_0_nonnull=yes# make# make install3、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6.2安装及配置将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6.2.tar.gz解压到/opt/目录下得到文件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6.修改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6.2/mkspecs/qws/linux-arm-g++/qm ake.conf 文件(添加lts参数):QMAKE_CC = arm-linux-gcc -ltsQMAKE_CXX = arm-linux-g++ -ltsQMAKE_LINK = arm-linux-g++ -ltsQMAKE_LINK_SHLIB = arm-linux-g++ -lts这一步必须有,不然肯定出错。
配置:# ./configure \-prefix /usr/local/Trolltech/QtEmbedded-4.6.2-arm \-opensource \-confirm-license \-release -shared \-embedded arm \-xplatform qws/linux-arm-g++ \-depths 16,18,24 \-fast \-optimized-qmake \-pch \-qt-sql-sqlite \-qt-libjpeg \-qt-zlib \-qt-libpng \-qt-freetype \-little-endian -host-little-endian \-no-qt3support \-no-libtiff -no-libmng \-no-opengl \-no-mmx -no-sse -no-sse2 \-no-3dnow \-no-openssl \-no-webkit \-no-qvfb \-no-phonon \-no-nis \-no-opengl \-no-cups \-no-glib \-no-xcursor -no-xfixes -no-xrandr -no-xrender \-no-separate-debug-info \-nomake examples -nomake tools -nomake docs \-qt-mouse-tslib -I/usr/local/tslib/include -L/usr/local/tslib/lib上面划掉的蓝色内容,可以不要的,这样编辑也不会出错(虚拟机搞坏了,不得已重装,配置参数时忘了干上面的工作了,结果发现没出错)。
关于配置参数,参照一下这篇文章吧,可以用configure -embedded –help 查看。
/blog/?p=582编译:# gmake安装:# gmake install安装完成后,在/usr/local/Trolltech 目录中有QtEmbedded-4.6.2-arm 文件夹4、界面移植1)、系统通过NFS挂载文件系统,挂载目录为:/opt/filesys.将虚拟机中/usr/local/Trolltech/QtEmbedded-4.6.2-arm/lib的所有文件拷贝到/opt/pro_5.0_L137/filesys/usr/local/Trolltech/QtEmbedded-4.6.2-arm/l ib(即挂载文件系统中的/usr/local/Trolltech/QtEmbedded-4.6.2-arm/lib目录下),将Fedora10上/usr/local/tslib 中的库复制到/opt/pro_5.0_L137/filesys/usr/local中,即将/usr/local/tslib下的所有文件复制到/opt/pro_5.0_L137/filesys/usr/local文件夹下。
2)、挂载文件系统环境设置,打开/opt/pro_5.0_L137/filesys/etc/profile 添加触摸屏支持内容:exportLD_LIBRARY_PATH=/usr/local/lib:$QTDIR/lib:$LD_LIBRARY_PATH export TSLIB_ROOT=/usr/local/libexport TSLIB_TSDEVICE=/dev/input/event0export TSLIB_FBDEVICE=/dev/fb0export TSLIB_PLUGINDIR=/usr/local/lib/tsexport TSLIB_CONSOLEDEVICE=noneexport TSLIB_CONFFILE=/usr/local/etc/ts.confexport POINTERCAL_FILE=/etc/pointercalexport TSLIB_CALIBFILE=/etc/pointercalexport QWS_MOUSE_PROTO=Tslib:/dev/input/event0取消/usr/local/etc/ts.conf中的第一个注释:# module_raw input (去掉#,并且该行顶格,不顶格会出错)启动开发板,运行/usr/local/bin/ts_calibrate 进行校正触摸屏。
此时如果遇到问题,可如下方法解决问题1:./ts_calibrate: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ts-0.0.so.0: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Error 40./ts_calibrate: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ts-0.0.so.0: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解决办法:#echo $LD_LIBRARY_PATH //查看lib路径,#export LD_LIBRARY_PATH=$T_ROOT/lib问题2:ts_open: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解决办法:#export TSLIB_TSDEVICE=/dev/input/event0 //触摸屏设备路径问题3:Couldnt open tslib config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ts_config: Illegal seek解决办法:#export TSLIB_CONFFILE=$T_ROOT/etc/ts.conf问题4:Couldnt load module pthresNo raw modules loaded.ts_config: Success解决办法:#export TSLIB_PLUGINDIR=$T_ROOT/lib/ts问题5:No raw modules loaded.Ts_config: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解决办法:修改$T_ROOT/etc/ts.conf, 至少放开一个module_raw,打开tslib-1.4/etc/ts.conf 文件,去掉其中一个modules_ raw前面的# 号,并删除空格即可并去掉前面空格5、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案1)运行Qt可执行程序需要加上–qws命令(创建framebuffer共享运行),运行时出现错误relocation error:/usr/local/Trolltech/QtEmbedded-4.6.2-arm/lib/libQtGui.so.4: symbol powf, version GLIBCXX_3.4 not defined in file libstdc++.so.6 with link time reference,此时是由于缺少与安装qte版本对应编译器的lib库的问题。
解决办法:是进入主机/opt/toolchains/arm920t-eabi/arm-angstrom-linux-gnueabi/lib目录下找到libstdc++.so.6链接的文件libstdc++.so.6.0.8(通过右键属性——〉基本,可以看到链接的文件),复制并重命名为libstdc++.so.6到/opt/pro_5.0_L137/filesys /lib文件夹下,之前别忘了将该文件夹下的libstdc++.so.6移到其它地方或重命名,如libstdc++.so.6.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