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学的发展与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美容学的发展与特征

周鸿波

中医美容学是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的美学特征、审美理论和审美意识,并运用中医传统的美容技术和方药来维护、修复和塑造人体美和容貌美的一门综合性实用型学科。

中医美容源远流长,根基深厚,其内蕴丰富的宝藏,如深入挖掘整理,将对全人类的健美有深远影响。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而医学美容学,又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它对于丰富中医的学术体系,增强中医的生命力有重要意义。

广义的中医美容,研究的内容广博,其以整体观念、形神合一、天人相应、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中医学说为理论体系的核心,不单局限于颜面局部的美化,而更突出的是与防疾治病,养生健美、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紧密结合,运用中药、针灸、按摩、气功、食物、养生等手段补益脏腑、通调气血、扶正祛邪、综合调理,从而改善人体机能,形态与容貌,达到气质美、形体美和容颜美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容悦形美、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

狭义的中医美容,重在研究美化、养护容颜及损美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时以中医医术与方药为手段,消除个体容貌上的某种缺陷或改善容貌,饰容、固齿,以维护容貌美感,达到中医所言之“驻颜”、“美颜”、“留颜”、“益容”的目的。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美容知识的积累。秦汉时期,中医美容学的主要成就,是理论上整体观的确立,以及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一些卓有成效的美容方法的产生。古人的求美欲望随着经济、文化和医学的发展不断升华,到了晋隋唐时期,在中医养生防病,驻颜抗衰的思想指导下,中医美容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突出的发展和创新,使中医美容初具规模。这一时期的中医美容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成就: 1、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从秦汉时期单纯的、经验的美容逐步向科学的、综合措施的美容技术迈进,在强调外洗、外敷、外搽等外用美容药剂的同时,开始重视配合内服丸、丹、汤等药物以及采用食疗、导引、按摩等综合美容方法。 2、美容方剂和美容剂型的改革和创新。美容方剂已从秦汉时期的单味药物运用或简单的配伍,向多味药物的组合,复杂的配伍过渡过,使美容配方逐步体现了方剂学君、臣、佐、使的原则;美容剂型的调制已相当讲究,所采用的配基一般具有粘附功能、营养功能两大功效,同时发展为方便实用的面脂,手膏,口脂,面膜等多种品种。 3、采用的美容中药及美容食物品种繁多,涉及面广。每一味药物或食物均有较为详细的主治、炮制和使用方法,不仅重视驻颜养颜,同时特别重视防治各种损美性疾病,如雀斑、皮肤粗干、毛发枯黄、齿黑等等。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宋元时代,由于官方十分重视医药学术的整理,总结和提高,一度出现了学术繁荣与学派论争的局面,中医美容方法与经验也因之而得到系统地整理提高和推广应用,宋元时期的中医美容学,一方面对以往的经验、成就进行整理、总结,使其渐趋系统化,另一方面,又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起丰富的新经验,新认识,使中医美容

学体系日臻完善。明清时期,社会美容事业开始展开,所以中医美容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和发展。中医美容开始普及广泛,为中医美容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在300多种历代医药著作中,与美容有关的内服、外用中药达500种,常用者近200种,其中以补益药、理气药、活血药、清热药、祛风药最为多用。

中医美容是附属于中医药学,并随中医药学的发展而发展,故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源头,它也为中医美容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中医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发展,为中医美容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提供的美学思想,也使中医美容学具备美学理论的基础。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使我国构建的美学理论体系极富特色,将对世界美学做出贡献。

中医体系中的美学内容,与中国传统的美学一样,起源于以《周易》为代表的早期哲学思想,它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研究人体审美理论及采取中医学手段维护、修复和塑造人体美的一切中医学现象,从中医的角度去揭示人体、人与自然联系中美的本质。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中医体系,在漫长的临床实践、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的熏陶下,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与其它审美意识一样,中医医学审美意识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在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看来,“实用先于审美”,“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中医美容,集外用美容品,内服美容方、养生与食疗、针刺和艾灸、按摩与气功等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整体美容、防治结合的原则,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上千年的临床实践结果证实了中医美容具有简、便、廉、验及效果稳定、持久的优势,必将成为未来美容法的主流。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颜面五官、须发爪甲,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中医美容注重整体,将容颜与脏腑、经络、气血紧密结合,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气功及食疗等手段均体现出动中求美的观点,使精气畅通,并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作用广泛而持久。中医美容在保健美容和治疗损容性皮肤病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显示了它所蕴藏的特殊潜力。

中医美容运用辨证论治的思想,对损美性疾病进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即使是偏重于装饰的外用保健品,如面脂、口脂,也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色。

中医美容的原则主要有:

滋润五脏,补益气血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人体脏腑器官、四肢九窍均是以五脏为中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五脏气血盛衰,直接关系到面色的荣枯,五脏通过经络、气血阴阳及津液的输布外达体表,以滋补润养皮肤,抗御外邪侵袭,从而保持面部润泽。气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气血对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防御、营养、滋润作用,以维持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气血旺盛表现在面色红活,肌肉丰满,皮肤、毛发润泽等。可以说,五脏强盛,是整体美容的保证,气血充盈,是整体美容的物质基础,故中医美容学非常重视脏腑气血在美容中的作用,通过滋润五脏,补益气血使身体健壮,容颜长驻。

疏通经络,活血行瘀经络广布人体,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均由经络系统输送到全身每个部位,若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肌肤皮毛得不到濡养,则可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而影响美容,如痤疮、雀斑、酒渣鼻、黄褐斑、瘢痕等都是与气血失和、瘀血停滞有关,故中医美容方法中,无论内服、外用或针灸、按摩、气功等均要遵循疏经通络,活血行瘀的原则,以求得到较好的美容效果。

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皮毛颜面与外界接触最为密切,外邪入侵人体首先殃及皮毛。中医认为外感邪气首推“六淫”。六淫之中以风邪、热邪对美容损害最大,且易化毒人血,使血分炽热,导致许多损容疾病的发生,因此,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是中医美容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消肿散结,燥湿止痒。某些有损美容的疾病,如痤疮、酒渣鼻等,多因风热湿毒所致,往往局部又肿又痒,时重时轻,且缠绵不愈。因此,在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的同时,应适当配入消肿散热,燥湿止痒之品,如蛇床子、夏枯草、贝母、地肤子等。

嫩肤增白,美颜减皱皮肤白皙,红润有泽,富有弹性不仅是健康的表现,更是美的魅力所在。中医美容除了通过益气补血,调理阴阳,活血通络等方法达到增白嫩肤,悦泽容颜的目的餐,常可在一些美容方中加入直接滋养肌肤,增白除皱之药品,如杏仁、桃仁、鸡蛋清、玉容粉、红玉膜等。

舒肝解郁,理气和解有些头面疾病,如白癜风、黄褐斑、头发早白等多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气血失和所致。故治疗时多选取用柴胡疏肝散,消遥丸等疏肝理气之方中医美容的手段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中药、食膳、针灸、推拿按摩、气功五大类。此外还有心理、养生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属于自然疗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避免了化学药物和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在历代各类医书中,表明有驻颜、悦色的作用的药物多达上百种,而方剂更是数量可观,各种洗手面方、令面悦泽方、增白方、祛皱方、驻颜方、白牙方、染发方、香身香口方,应有尽有,甚至有发蜡、口红、胭脂的配方。这些方药具有极浓的生活美容的色彩,它们不是以治疗疾病为主要目的,而是着眼于修饰人的容颜,使之更光彩夺目。这些信息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古代医家已把对人体美的维护作为医学的任务之一,所以他们关注人体的修饰,并以医学的手段介入,使修饰品和修饰手段更完善,更符合人体健康要求。这种介入扩大了中医美容的内涵,使中医美容以其深度和广度并存,在世界美容史上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当代医学正处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这个模式的转变,使人们重新考虑健康的概念。新的概念表明医学的目标已不只是维护人的生存,而要进一步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使之生存得更加完美,在躯体、精神、适应社会三方面都完美和谐。中医美容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适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将会在中医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将对世界卫生保健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