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渔家傲·秋思》的诗意和文学背景。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图像思维和创意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活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渔家傲·秋思》的作者王之涣及其文学地位。
简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
2.2 课文解读: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逐句解读诗歌内容,讲解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播放秋天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提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修辞手法进行展示和解释。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评估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讨论的效果。
4.2 作业和测试: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翻译作业,测试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采用官方推荐的《渔家傲·秋思》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材料。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提供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渔家傲·秋思》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精选12篇)《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难点:品味、赏析、体悟学法指导:诵读品味法。
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
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
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
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放音频),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板书课题:《渔家傲秋思》二、学习新课(一)读1、注意听范读(放音频):点评好在哪里?注意节奏、感情、意境。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个人表现读(生品评:…。
)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二)品3、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雁去长烟落日边声千嶂城闭我看见了一幅图(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4、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明确:异寒,异声,异势。
5、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明确:荒凉,萧瑟,肃杀。
5、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悲凉,寂寞,孤独,思乡6、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浊酒一杯思乡思亲)(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白发夫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教师小结:。
第12课《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纵然身处暗流,仍要提灯远行——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渔家傲·秋思》是部编本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的第一首,是一首苍凉悲壮的边塞词,体现了作者范仲淹在思家与报国的矛盾中毅然选择为国坚守边塞、杀敌护国的崇高情怀。
范仲淹首次把边塞风光写入词中,一扫五代以来的绮丽词风,成为开启宋代豪放词风的先驱。
二、学情分析面对范仲淹,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在文言文拓展练习中学生了解到的是勤奋苦学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学生们认识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者范仲淹,再学《渔家傲·秋思》,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再结合注释,理解词意应该没有难度,对文本的意象以及体会意象所表达的词情,应该也没有难度,但是学习古诗的最终目的,除了积累基本的知识之外,还在于了解一个人,明白一个人,并最终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借助必要的背景知识,我们会在短短的64个字的词中了解范仲淹,感知他坚守边塞、为国杀敌、志在家国的拳拳之心。
三、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词风,理解词意。
2.品读感悟,读出词人复杂矛盾的心情。
3.拓展延伸,感受词人志存天下家国的崇高情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2.抓住词中的意象,把握词的感情基调。
难点:结合背景资料,从词中的典故中读出范仲淹的志在家国的高尚品格。
五、教学方法与工具1.方法:朗读法、讲授法2.PPT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起范仲淹,同学们的耳边一定会回荡一句“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宣言,这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人生抱负,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首词《渔家傲·秋思》,来看一看词人是否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而忧愁的?(二)朗读感知,结合注释,理解词意1.析题:明确渔家傲是这首词的词牌,秋思是这一首词的题目。
(1)朗读感知,明确韵脚,读出兀傲凄壮,铿锵有力的词调。
第12课 《词四首》之《渔家傲 秋思》(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渔家傲•秋思》【教材解读】《渔家傲•秋思》描写了奇异的塞下秋景,抒发了将士们身处边塞的忧国思乡之情。
本课这首诗,简短而精美,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欣赏词的方法,理解本课中的作品。
可结合作者的际遇及写作背景查找一些资料,掌握这首词的精髓。
【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和主旨。
2.反复阅读,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反复朗读中背诵词作,培养对词作的热爱之情,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作品,理解词的内容;反复阅读,把握作者的感情,品味语音,熟读成诵,揣摩词人融入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
难点:理解词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高远的人生目标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法与学法】教法:1.朗读指导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在读中体会词的内涵和词人的情感。
2.多媒体辅助法。
运用多媒体呈现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相关画面,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激发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兴趣。
学法:1.批注法。
在阅读中圈点勾画,简要批注自己探究的成果,对语言、人物、情感、思想和主旨进行分析与探究,加深理解。
2.合作法。
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赏析语言,把握情感,理解主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图片资料、问题资料、CAI课件等。
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积累词作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知词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一、导入新课两大流派1、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柳永、李煜。
2、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二、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优质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通过对范仲淹生平的了解,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
3、通过对具体字词的品析,体悟豪放派词作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通过对范仲淹生平的了解,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
3、通过对具体字词的品析,体悟豪放派词作的特点。
教学步骤:【了文体,晓背景】1、自学关于词的简介的微课,初步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2、教师介绍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的创作背景。
明确:提起范仲淹,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的名篇《岳阳楼记》,其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是深深的印入了我们的心中,范仲淹不仅是这样写了,而且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样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曾经三次上书,三次被贬,始终不该直言敢谏,刚直不阿的风格,公元1040年,西夏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宋朝,52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担负起了力挽狂澜的重任,他的词作渔家傲秋思,就写于这一次的远征之中。
【读词文,明词意】1、看配乐范读,确准字音及断句,自己大声吟读。
2、举行吟读比赛,看谁读得好,并进行分析点评。
3、展开想象,在小组内交流,将整首诗改写成散文形式。
明确: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
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
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
【欣意境,品特色】品析鉴赏词的上阕与下阕,了解范仲淹的生平,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通过对具体字词的品析,体悟豪放派词作的特点。
明确:1、品词的上阕公元1040年正月,西夏李元昊集中十万兵马,发动了大规模的三川口战役,目标直指延州。
李元昊利用突击战术,攻下了延州北边的金明寨,活捉了宋将李士彬。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师生评价:
3.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主题:
表现出农家热情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现了诗人表现了对田园生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主题
这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背景: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当时李白身居长安,正是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所以写下本诗,告诉自己及时行乐。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课题
渔家傲·秋思
课型
语文主题阅读指导课
授课年级
九年级
执教者
耿欢
学习目标
1.体味诗歌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 学 流 程
一、游戏导入:
飞花令:说出有关“酒”的诗句。
二、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感情:
1.游山西村
渔家傲秋思优秀教案
渔家傲秋思优秀教案篇一: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 、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教学难点:1 、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哪些?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作者简介(略)背景介绍(略)三、自读欣赏,整体感知1 、老师范读2 、齐读3 、自由读(提出质疑)四、品析词作内容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知道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的是什么吗?(一)、品析上阕的景物描写1 、写了哪里的景色?你觉得这里的景色与作者家乡的景色一样吗?2、景色的不同体现在哪一个字上?(“异”字,以异统领)3、“异”在何处?(再次自由阅读,合作讨论,找出“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雁去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紧闭4 、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条、寒冷)过渡:此景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去体味作者心中的那份情。
(二)、体味词人的思想感情1 、作者和将士们长期生活在如此荒凉的边塞之地,他们的内心感想会是怎样的呢?(寂寞、孤独、思乡)2、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体现出他们的这种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思乡忧国,但功业未成无归期悠悠羌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无奈、凄凉、苦闷、悲愤(深入理解燕然未勒后的心情)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2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2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语文《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边声、千嶂、燕然未勒”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②品味边塞苍凉之景,感受诗词悲壮之风,理解范仲淹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和补充课外资料,引导学生学会对知人论世,深度把握诗词情感,走近词人内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此词慷慨壮烈的基调,与《岳阳楼记》对照互补,更深入地了解范仲淹心怀天下的忧乐观与担当精神。
教学重难点:1.解读全词,以“异”立骨,通过解读异景、异情、异人,逐层深入,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2.结合过往所学以及课堂拓展,深入了解并体悟范仲淹心怀天下的忧乐观与担当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点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感受到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几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
充满忧乐情怀的范仲淹,面对大漠的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今天,我们把九下的《渔家傲·秋思》拿出来,和《岳阳楼记》整合,更立体地感受范仲淹其人。
二、诵词——读出一点诗词的韵味1.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懂诗意;2.请生范读,读准节奏;3.齐读,读出情感。
三赏“异”——品出一点诗词的深意如果让你用一个字评价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秋景,你会用哪个字——“异”主问题:今天,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词句,感受秋思之“异”1、身临其境赏异景引导问题一:请小组合作,赏读上阙,说说边塞秋景“异”在何处?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明确】异是什么意思?——景色之差异塞外有何差异?——环境恶劣、荒凉“衡阳雁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
”此处从听觉写景,那么让我们闭上双眼,倾听来自边塞遥远的声音……有何感受?【背景】“凉秋九月,塞外草衰。
《渔家傲秋思》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渔家傲秋思》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渔家傲秋思》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渔家傲秋思》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一、课前准备1.教师备课(1)阅读《渔家傲秋思》原文,认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根据教材,了解该诗歌的背景知识。
(3)根据教材要求,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备课(1)认真阅读该诗歌,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2)预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后续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3)准备好必要的文具和工具。
二、课堂教学1.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一幅精美绝伦的秋景图片打开本节课堂。
让学生观察图片,诱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表达。
在引导学生欣赏这幅画面的同时,可以简单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
2.分析(1)讲解古诗的形式结构,以及该诗歌的写作特点。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景中有人”的意境。
(3)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每个意象的意义,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在欣赏诗歌时抓住诗歌中的关键情感和思想。
(4)通过个人思考,小组探讨,讨论发言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超然远思”的精神内涵,感悟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3.拓展在探究完诗文后,辅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杨万里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了解杨万里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及文学思潮。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优化了自己的美学素养。
积极感受古诗词艺术的美感和丰富的意蕴,锻炼自己的文学化思维以及文化素养,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和拓展了自己的人文视野和国际视野。
这样的课堂状况不仅提高学生的文娱审美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和解决问题。
5.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深入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增强课堂学习的价值创造性。
同时,排写篇评价该诗歌的读后感并发表于班级微信群中,让同学们共同欣赏、交流、学习。
三、课堂小结通过对《渔家傲秋思》的优质课教学设计,学生们在欣赏古诗时,不仅愉悦情感,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思维的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获益匪浅。
《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和本词的创作背景2、准确理解并概括词作的主要内容3、学会吟咏诗词的基本技巧二、过程与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语言,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炼之美2、在赏析中反复诵读,掌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3、结合词作内容和创作背景,理解词人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悟词人在意象中蕴含的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2、感受本词慷慨雄放的词风,掌握词人为国征战而有家难回的复杂情感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习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思想【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抓住“秋思”,整体感悟课文,体会词人的内心世界2、反复吟诵,读出情感二、教学难点鉴赏语言,品析诗句,掌握词人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教学设想】本词出自部编版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反映的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的真实生活和复杂情感。
教材预习提示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韵美,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因此,我确立教学的两个抓手,一是反复诵读,二是品析语言。
在诵读中学会品析,在品析中指导诵读。
通过诵读和品析,整体赏析词作。
基于授课对象为初三学生,因此我将教学思路确定为“朗读、品味、鉴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学会抓住景物品味情感,学习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总体说来,就是美美地朗读,细细地品味,深深地鉴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反映的内容,要求学生集体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引出本课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展示PPT,教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水墨画,猜猜看这幅画反映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明确:《天净沙·秋思》)我相信同学们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对,这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朗诵这首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苍凉的背景上,透出令人哀伤的情调,抒发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
引导学生分析《渔家傲秋思》中的意 象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如思乡之情、报国之志等。
《渔家傲秋思》的写作技巧和特点讲解
总结词
写作技巧和特点是评价诗歌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
详细描述
讲解《渔家傲秋思》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写作技巧,分析诗歌的语言特 点,如平仄、韵律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
02
教学内容
《渔家傲秋思》的创作背景和内容介绍
总结词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内容是理 解诗歌的基础。
详细描述
介绍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和《渔家 傲秋思》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 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为后续 的意境和情感分析打下基础。
《渔家傲秋思》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总结词
意境和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通过分析 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诗歌的比较阅读和分析
总结词
比较阅读是深入理解诗歌的有效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
详细描述
选取与《渔家傲秋思》主题、风格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阅 读和分析,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学 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03
难点
01
意境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理解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默写等多种 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自主 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对比阅读,拓展视野,提 高诗歌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 所表达的壮志豪情和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热爱和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渔家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本词意象,体会本词开阔奇壮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析关键词句,知人论世,探究本词表达的复杂的人生感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李清照的南渡前后词作风格的区别,了解李清照其人。
二、教学重点:品析关键词句,知人论世,探究本词表达的复杂的人生感慨。
三、教学方法:串讲法四、教学过程1.引入:词是宋朝的文化明珠,苏轼、陆游、辛弃疾、范仲淹等等在那个文学家灿假设繁星的时代,她却以女性的身份占有一席之地,后人称她“千古第一才女〞。
她就是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她笔下微醺的顽皮少女,“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是她笔下与丈夫离别后说着别绪的人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南渡后的浓重愁情。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她唯一的豪放词作。
2.读出豪情(1)暂停自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跨片格〕(2)配乐范读,标注重读,总结内容。
〔课下注释〕黄升《花庵词选》记梦,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也描述了自己“梦回〞的经历,借梦抒怀,寄托了作者如何的豪情?3.品句解梦〔1〕再读全词,勾画词句,思考李清照塑造了一个怎么样的梦境?奇情壮采的铺垫风雨飘摇的心境温暖关切的天帝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上句点明地点,海上;下句点明时间,黎明之际。
天空、海涛、白云,大雾,星空银河,气象宏大,意境奇壮,写出从天上到人间的无限苍茫。
意象选取上天与云与山与水,类似。
但是本词中用接,连,欲转等动词连接,写出了场景转换的动感,笔触也渐渐由实到虚,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开启下文的梦归之句。
〔诗人在风波交加的大海上,驾一叶扁舟,颠沛之,流离之,与少女时代那个“兴尽晚回舟,惊起一滩鸥鹭〞的无忧情景何去甚远。
彼时一片天真浪漫无拘无束,此刻天旋地转不知所归〕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渔家傲 秋思》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课题:《渔家傲·秋思》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渔家傲·秋思》的内容,了解其背景及文学价值;
2. 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体会秋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祖先的情感,学会尊重古人的智慧。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诗歌的内容,学会正确地理解、鉴赏诗歌;
2. 学习诗歌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1)熟悉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
(2)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图片、录音等。
2. 热身环节:
让学生自由谈论秋天的气息,分享自己的秋天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
3. 启发性问题引导:
让学生自由谈论《渔家傲·秋思》,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课文讲解:
(1)让学生认真阅读诗歌,让学生尝试翻译诗歌;
(2)让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让学生讨论诗歌的文学价值;
(3)让学生结合图片讨论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交流观点的
能力。
5. 文学鉴赏:
(1)让学生结合诗歌的背景,探讨诗歌的文学价值;
(2)让学生讨论诗歌对自身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祖先
的情感,学会尊重古人的智。
渔家傲(秋思)教案(优秀3篇)
渔家傲(秋思)教案(优秀3篇)《渔家傲(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教学重难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诗人会触景生情,更喜欢借景抒情,让诗词情景交融。
李白孤独时看山,山亦孤独;杜甫国破时赏花,花亦落泪;苏轼思亲时望月,月亦有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驻守西北边关时,看见塞外奇景,会引发怎样的感情呢?我们走近范仲淹的《渔家傲》。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那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情怀的范仲淹,在边塞的秋色中,又会有怎样的感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二、解题三、走近作者(回顾,介绍)四、背景介绍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在他镇守西北边疆四年期间,对边地的生活和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五、听朗读,注意节奏停顿六、感知内容: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片侧重于写下片侧重于写七、合作探究赏景1.上片写了何时何地的景物?哪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2.上片里我们都看到了哪些景?“异”在何处?3.上片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八、合作探究悟情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用“我从句中,感受到”来谈一谈九、思维训练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此词所展现的画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渔家傲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渔家傲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渔家傲教学设计第【1】篇〗《渔家傲秋思》【课型】教读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清晰地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和抒情,以及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解读全词,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教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对照课文注释,通读全词;2、了解作者的生平概况以及写作背景。
二、导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这座瑰丽花园中的两朵奇葩.前两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盛唐诗歌的风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进入宋词的学习。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1、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刚刚我们列举的这些诗歌,它们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边塞,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的诗歌称之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但是,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
由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经验,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三、初步感知,学生朗读1、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体会词中的韵味,以及词人的思想感情.(老师领读,学生齐读)2、同学们朗读得很好,已经把词中慷慨壮烈的韵味读出来了。
那么,这样一首充满着理想和抱负的词,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四、文本赏析(一)导入作者介绍以及写作背景介绍:1、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吟诵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由《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
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介绍:2、背景简介:3、释题:“渔家傲”是什么?“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字音2、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小组合作,提出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如何理解?2、“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什么意思?五、全班讨论,解决疑问六、有感情地品读诗歌今天咱们重新认识了范仲淹。
在苍凉悲壮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几句词写出了自己和许多的将士们思乡又忧国的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萧索中感受着将士们悲凉的心情,这就是诗词文化的魅力。
七、背诵诗歌八、课堂小结: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计划课时 1 课型新授班级9.1 本课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并当堂流畅地背诵。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及其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通过关键字词的解读来把握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和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法和学法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词语言之精美,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大漠边关,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战马嘶鸣、狂风呼啸声,令人心寒。
倘若置身此处,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词人范仲淹笔下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将爱国情怀、思乡之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融合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边塞秋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吟诵《渔家傲·秋思》,感受将士们爱国思乡的情怀吧!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宝元三年(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颍州上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号文正,有《范仲淹全集》。
1.听朗读音频,注意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3.这首词分为上下阕,写的内容各是什么?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边塞秋季风光图。
下阕: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1.上阕的景物紧扣哪一个字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异”。
部编版初中语文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坚守边塞的悲壮与忧伤——边塞诗词《渔家傲秋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
2、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从读中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3、理解边塞诗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从读中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理解边塞诗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走入边塞,导入本课。
欣赏歌曲《边塞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词,初感诗情。
(用朗读引发解读的兴趣)1、词之古韵,了解常识。
2、词之初读,体验诗情。
3、词之标题,自品秋味。
三、且读且品,赏景悟情。
1、赏塞外秋之异(1)感受塞外风景,写出关键词(2)走进诗人,追溯历史。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背景介绍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3)概括上阕,齐读上阕。
板书:苍凉壮阔塞外秋2、品忧国思乡情(1)体会诗人情感,写出关键词(2)诗人的酒与泪(3)诗人的形与神(4)概括下阕,齐读下阕板书:忧国思乡男儿泪四、看图说画展示ppt人物图片,请同学们描绘在这幅画里你所读出的诗句?借用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所看到的画面。
五、再读诗词,比一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秋思》
1课时
复习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2.背景介绍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二、品读《渔家傲》
(一)读
1.展示读,正字音
两位学生展示,点评、正音。
根据刚才同学的朗诵,老师提示大家注意这些字音。
塞下sài嶂zhàng浊酒zhuó燕然未勒yān lè羌管qiāng寐mèi 2.听范读,做指导
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感情意境
3.自由读,悟感情
下面请大家带着刚才感受到的情感基调,自由地放声朗诵这首词。
4.分组读,解词意
下面我们分为两大组,分别朗诵上下阕。
(学生分组齐读上下阕)
(二)译
1、在理解词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看课文下注解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这首词内容。
2、再读译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首词主要写了什麽?
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
(2)、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麽?
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
(三)、品:品析上阕景物描写
1、上篇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异”在何处?(课件逐句打出并分析)
(1)、雁为何无无留意?人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异寒)
(2)、边塞之声和号角声混在一起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氛围?(异声)
(3)、千嶂、长烟、落日构成了一副诗情画意,而“孤城闭”有暗示我什么,渲染了怎样一种气氛?(异势)
3、总结:通过上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势?此景会令人产生怎样的感觉?(师板书:荒凉萧瑟)
过渡:下片主要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思乡图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体会下阕思想感情
1、出示思考题:
(1)、一杯浊酒,万里家园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一种怎样情绪?
(2)、“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何谈归家之事,又是何等胸怀?
(3)、“羌管悠悠霜满地’指的是什么时间?听到幽怨的羌笛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什么感受?
(4)、人为何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作者及戍边将士怎样的情感?
2、学生归纳下片主要表达了戍边将士怎样的一种心情?(师板书:思乡愁苦)
3、找出词中总束全词的一句,这句表达了戍边将士及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忧国)
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
在寥寥的几十字间,作者既写了景,又融入了情。
最后让我们带着此情此意,再一次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三、课文小结: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怆情怀。
整首词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读来真切感人。
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开辟先路。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