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发展战略
湖北战略实施方案
湖北战略实施方案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和交通枢纽,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和能源基地。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湖北省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制定湖北战略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交通运输便利,但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短板。
因此,需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强交通枢纽建设、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
这将有助于提升湖北省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湖北省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优化产业结构。
湖北省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但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因此,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民生工程,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湖北省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
五、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湖北省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市场开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湖北省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七、加强民生保障。
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湖北省要加强民生保障,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 . 产品市场培育不足
3 . 竞争激烈 ,挑战升级 4 . 区域 间协调不足
( 3 ) 集中力量支持科技和产业基础较好的武汉; ( 4 ) 加强各地人才交流 , 优势产业 的沟通学习。 目 前 ,湖北新兴产业的发展既有优势又有 劣势 ,并且机会与风险 同在 。湖北新兴产业想要快速健康发展下去 ,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 了解新兴产业的发展周期 、发展现状以及现阶段 发展水平 。与此 同时 更要紧紧抓住机 遇 , 利用其优势力量来克服产业 发展环境 中的威胁 因 素。湖北新 兴产业 的发展还要立足本省实际情况 ,量力而为 ,切勿盲
湖北要大力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除 了借鉴分析经济较发达省市 的经验外还要对 自身有明确的定位 ,只有对 自 身进行深入剖析才能了 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对策 。下 面将对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
表 1七大 战略性新 兴产业概 述表
产业名称 节能环保 新兴信息产业 生物产业 高效节能
3 . 1发 展对 策
国际经济发展 的宏观背景下 ,湖北应当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以促 进湖北 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发展 ,进而促进湖北经济跨域 式的崛起 。加 快培育 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推进我省产业 结构优化 升级 、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大举措 ,是支撑我省跨越式发展 、 体现 中部地 区崛起 战略支点作用 的必然选择 ,也是抢 占经济科 技制 高点 、构筑我
寰2 湖 北战略性 新兴产 业S W0 T l 分析
优势S 1 . 区位优势明显 2 .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3 _ 较好的科教优势 , 人才众多
机会O
根据S Wo T 分析法对湖北省战略陛新兴产业进行的定性分析如上图 3 所示 ,我们 可以得 出关于湖北新兴产业发展的s 0 战略、WO 战略 、s T 战略和wT 战略。 1 . S O 战略 ( 1 ) 紧紧抓住机遇,加大扶持力度 ;
城镇化视角下的省域交通体系规划思路——湖北省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规划
论区 ” , 局限于行政 区划 内的传统方式
要求省域交通组织 模式 向多层 次 、 差 异化转 变 , 以 适应城镇群 、 城镇 密集 区 、大都市区 的发展态势 项 目组成 员 全波 、 杨 忠华 、 李 潭峰 、 黄洁
份 举 了 杰 。 黔 绍件
湖 北 省 在 国 家 客 运 体 系 规 划 中 的地 位 省 际 间铁路 快 速客 运 走廊 规划 示意 省 际 间联 系 公 路 主 通 道
区腹地 , 突出以航空港 、 航运 中心为核心的区域 枢 纽功 能整合 和城际交通系统的延伸对接 , 引领和培 育 中部地 区的国家增 长极 都市区层 面 , 强化 高端
交通 资源 在武汉 、 襄阳 、 宜昌 、 荆 州等门户和中心 城市 的集 聚 , 促进形成带动 省域均衡 发展 的 “ 多极 化 ”区域枢纽格局 , 支撑 建设 引领省域经济参与全 球化竞争 的都市 区发展 空间 。 二 、引导省域开 发的多层次系统组织 以城镇群 、 城镇密集 区 、 大都市 区为重点的城 镇空 间结构 调整 是本轮 省域城镇 体 系规划 的内在
、
省域旅 游 交通 集散 组织
湖北 省在 国 家货运 体 系规划 中的地位
尽
综 合 交通 运输 组 织
` 场
,
一
、 … 补 爪 德 鑫 ” `、 君 一 “ 一` 卜 ` 犷攻
二 岸一、贾, ,欲 盅可
几
`
公 、
省 域 城 际轨 道 交 通 网 络 优 化 布 局
太。
杯 `。
才 '
毓
城
省 域机 场 规划 布 局图
“ '` 一
一 蕊
20 13 2
15
城 市规划通讯
东部产业转移背景下湖北省农业发展战略初探
东部产业转移背景下湖北省农业发展战略初探一、前言二、东部产业转移背景下湖北省农业发展的现状三、湖北省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四、湖北省农业发展战略初探五、结论一、前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部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工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面对工业转移给当地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湖北省政府做出了一系列的农业发展战略,以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东部产业转移背景下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在工业转移的背景下,湖北省农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信息、资金等要素大量涌入,助推湖北省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快速流失,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
三、湖北省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优势:首先,湖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
其次,湖北省农业具有多样化、自主化、韧性强等特点。
对于一些头部农产品,湖北省拥有优势。
比如,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业产品,如洋芋、莲藕、江豚、荷花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中拥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与竞争优势。
凭借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可加大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力度,提高其在市场中的价值。
另外,湖北省农业面临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巨大市场,人口密度较高,这对农业产业的营销具有积极作用。
农产品销往市场,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劣势:首先,湖北省存在着地区经济差距的问题,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居民收入水平低、生活水平差。
其次,由于人口外流、劳动力荒以及规模化经营的困难等问题,限制了湖北省农业发展的空间。
再者,农业生产门槛较高,投资成本较大。
最后,农业生产链的长和周期长,加上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较慢,削弱了农业发展的潜力与活力。
四、湖北省农业发展战略初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监管也成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湖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经济学分析
使 自身 日益 壮 大 。并 在 周 围形 成 极 化 区域 。 当这 种 极 化 作 用 达 到 一 定 程 度 , 且 增 长极 已 扩 张到 足 够 强 大 并
时 , 会 产 生 向周 围 地 区 的扩 散 作 用 , 技 术 、 金 等 就 将 资
维普资讯
调 查 与研 究
党 政 干 部 论 坛
区域协 调 发展 战 略 的经
。 冯 占 民
湖 北 省 第 九 次党 代 会 提 出 , 推 动 “ 江 两 线 ” 要 一 经 济 带 建 设 . 持 和 促 进 长 江 沿 线 和 汉 ( ) ( )荆 支 口 十 堰 、 ( ) ( ) 速 公 路 沿 线地 区加 快 发 展 。这 是 对 武 汉 州 襄 樊 高 城 市 圈 战 略 和 “ 主 两 副 ” 域 协 调 发 展 战 略 的 补 充 一 区 力 、 术 水 平 、 业 基 础 也 各 部相 同 。经 济 发 展 较快 的 技 产 县市 主要 集 中在 东 部 地 区 , 西部 地 区 的县 市 相 对 落后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施 均 衡 发 展 将 难 以实 现 湖 北 经 济 又 实
二 、 长 极 理 论 分 析 增
中 国家 , 金 短 缺 , 术 落 后 , 理 水 平 比较 低 。 在 这 资 技 管 种 情 况 下 . 展 中 国 家 要 实 施 均 衡 发 展 . 结 果 就 是 发 其
衡 的经 济 发展 模 式 。发 展 中 国 家应 集 中有 限 的 资 源 和
许 多 国 家 和 地 区所 采 纳 。我 国 的 区域 发 展 战 略 也 借 鉴 了该 理 论 的思 想 , 先 发 展 区 位 条 件 优 越 、 业 和 科 首 工
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
服装工业走廊——以武汉、 鄂州、 黄石为 件、s软件、 3 财务软件、 行业专用软件等。其 系列产品, 提高机械工业的精加工水平 , 扩大 建材工业走廊——以黄石、 宜昌为基地的 个重点。
[] 宁波党校 学报 ,0 6 2 J. 2 0. .
■
《 作经 济 与科 技 》 2 1 合 0 2年 4月 号上 ( 第 4 8期 ) 总 3
经济 产业
( 在发展动力上, 四) 由投资驱动向技术创 规模 ; 后者则强调 传统产业 的产 品创新 、 材料 ( 机电一体化产业。 四) 机电一体化产业发
而广泛的影响。 本文指出发展湖北支柱产业在 于工业发达国家, 前也面临着由低到高的转 业跨入世界 50 。 目 0强
战略上必须进行“ 个转换”提出湖北支柱产 变。从 18 年到 19 年, 4 , 91 96 湖北工业实现了持
术战略。
( ) 三 由行政手段 向市场机制转换 。 在发展
术水平、 物质消耗水平、 劳动生产率、 产品品种 市场机制转换过程中, 开始阶段要注意市场导
和质量等 方面与 发达 国家和地 区还 存在 明显 向和政府导向相结合。从改革方向来看, 产业
原标题: 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收录日期:02 21 年2月1 7日
一
差距。 当前和今后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已不再 结构的变迁和调整最终将依据市场, 但在 目 前 是追求数量扩张, 应转变工业增长方式, 以 中国国情和湖北省情来看, 从 政府在相当长的时 数量扩张为主转 向以提高产业素质和提高质 间里仍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因为在新型 量为主。 具体的, 应做好四个转换: 比例调整向 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形成以前, 在国有制度和
湖北省十三五规划
湖北省十三五规划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省份,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资源。
为了推动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十三五规划。
湖北省的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能力提升。
具体目标包括:GDP年均增长达到7.5%,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湖北省将加大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力度。
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湖北省将实施城市群协调发展战略,推动武汉城市群、宜昌城市群和襄阳城市群等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同时,加强与周边省份和长江经济带的合作,形成区域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湖北省将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土壤、空气和水体的环境质量。
在公共服务方面,湖北省将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全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在国际合作方面,湖北省将加强与国内外的各类合作交流。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湖北省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提升湖北省在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湖北省的十三五规划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力措施的实施,相信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推进湖北更快更好发展的决定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推进湖北更快更好发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0.08.01•【字号】鄂发[2000]16号•【施行日期】2000.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推进湖北更快更好发展的决定(鄂发〔2000〕16号2000年8月1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大趋势、大政策、大工程,我们必须抓住这一世纪工程,奋力推进湖北更快、更好地发展。
为此,特作以下决定:一、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积极应对严峻挑战(一)要清醒地认识湖北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审时度势,发挥优势,争取主动,乘势而上。
我省参与和服务西部大开发,具有四个优势:一是“承东启西,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
我省位于中西部结合部,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较强的辐射力。
铁路、公路、电力、水运、通讯等基础设施贯通南北、承东连西,优势明显。
二是产业比较优势。
与西部大部分省、区、市相比,具有基础设施较完备、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优势。
与东部省、市相比,具有资源开发成本低的优势。
三是科教实力优势。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发挥我省科教优势,在参与服务西部大开发中可以大有作为。
四是资源潜力优势。
我省西部地区水能、破产、林特、旅游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与相邻的西部省、市相比,具有离东部地区更近、交通运输更便捷的开发优势。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也是东、中、西部优势互补、互相融合、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过程。
湖北发展战略变阵
“三驾马车”拉力湖北发展战略变阵8月8日,记者获悉,湖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现任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被“高配”为湖北省副省长。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任命范锐平为湖北省委常委,并将由鄂州市委书记调任襄阳市委书记。
此次襄阳、宜昌市委书记由副部级干部兼任,加上武汉在内,湖北省已有三市市委书记由副部级干部兼任。
在“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理论提出者、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看来,此次“高配”两市市委书记,“意味着湖北"一主两副"战略三个步骤全部实现。
”此前,国务院正式确定湖北“一主两副”战略:以武汉为省域中心城市,宜昌、襄阳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秦尊文认为,此次两市市委书记高配后,襄阳、宜昌两城将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被进一步强化,各自鼎立于鄂西北和鄂西南,与处在鄂东的武汉“三足鼎立”。
“高配”两市市委书记“高配市委书记有利于城市的定位,能够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树立城市的品牌形象,得到社会更多关注。
对于宜昌来说,这将有利于扼守区域交通要道,在重庆武汉辐射之外,坐稳区域龙头位置。
”宜昌一上市公司高管说。
根据国务院此前批准《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湖北确立了襄阳和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
而后,襄阳、宜昌经济规模初步成长,并建成特大城市配套产业,如今再高配省委领导任两市市委书记,“一主两副”战略规划初步完成。
如,以汽车等重工业起家的襄阳,在经济逐步提档升级时更需要政策的支持。
襄阳市经委副主任段细柱坦言:“湖北省高配市委书记,将有利于襄阳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整合资源,提升襄阳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地位。
”摊开湖北省地图可以看到,宜昌占据长江之上,襄阳位于汉江之畔,两江之水自西南西北奔泻千里后汇于武汉,构成“黄金三角”。
两江所夹,便是江汉平原之地。
对于湖北省来说,“高配”襄阳、宜昌两市市委书记,是布局“一主两副”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步。
“一主两副”战略最早于2001年提出。
在此之前,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一城独大的武汉带动了黄石、荆州等鄂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而鄂西地区地广山多,武汉经济无法辐射,使得鄂西地区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
湖北省发展战略
【第153期】湖北省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战略编者按:本文系作者为湖北省纪检干部培训班学员作的报告摘要。
报告分三次讲、涵三部分。
第一部分,湖北省的基本情况、五大优势;第二部分,湖北省的发展战略:“两圈一带”;第三部分,关于东湖国家创新示范区的有关情况。
本报告立足历史的高度、现实的角度、全球的视野,进行了纵横捭阖的论述,内容丰富,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但由于篇幅太长,不得不删除了一些具体内容,特予刊发。
湖北省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战略中共湖北省委宣传副部长余立国湖北历史悠久,几千年前就有人类生息。
清朝康熙六年,湖北左司改为湖北省,沿袭至今。
湖北位于中国内陆腹地中心、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
国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70万,其中乡村人口4016万。
现设12个直辖市、一个自治州、一个林区、三个直管市、21个县级市、39个县。
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过万亿。
一、省情:五大优势湖北的省情可以概括为这么几句话:鱼米之乡、工业摇篮、科教高地,九省通衢和文化大省。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一)湖北农业优势突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自古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
为什么会是如此,就是因为湖北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禀赋。
湖北位于中国内陆腹地中心,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高地和平原兼备,又处于亚热带和温带交替区域,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特征,生物物种非常丰富,资源和气候环境十分利于农业生产,土地肥沃,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
我省多年来被国家确定为农业主产区(全国共13个)。
我省将继续巩固和发展这种优质农产品优势,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规模,确立我省农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湖北是近代工业发祥地,素有“工业摇篮”之称作为现代文明主要推动力的工业,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命脉。
回眸过去,湖北工业曾经历了领跑全国的辉煌历史。
湖北省推进“两圈一带”总体战略
推进“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引领湖北科学发展赵凌云省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全面推进新一轮战略谋划,形成和提出了“两圈一带”战略。
“两圈一带”战略,即以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为战略抓手和战略平台,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分为三大区域板块,通过圈圈互动,圈带互动,扩大各个区域资源配置空间,实现全省科学发展、联动发展、可持续发展。
“两圈一带”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实现了湖北全省战略安排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管长远,是湖北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
一、深刻认识提出“两圈一带”战略的时代背景提出“两圉一带”战略,是时代的要求。
当前的湖北,进入多重机遇叠加、多重优势叠加的新的发展时期,需要推进新一轮战略集成,明确新的发展战略。
(一)多重机遇叠加当前,伴随国际经济走势的变化、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区域格局的变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出现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给湖北带来了诸多推进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
如何最大限度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需要新的战略谋划。
一是国家发展方式转变凸现湖北内生优势。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展方式已经进入根本性转型阶段,即从外向发展为主的阶段进入转向内生发展为主、内外兼修阶段。
前30年,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外向发展、外延发展。
当前,中国开始进入以内需拉动、内涵发展为主的开放型经济与内生型经济并举的时代。
正如温家宝总理2009年4月1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上作主旨演讲时指出的,中国将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国外学者预计,中国将进入“大陆型经济”、“自我驱动型经济”时代。
尽管这个时代是内外资本融通、内外市场融合、内外贸齐驱、内外向并举的时代,但是,内生型发展将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基点,内生型发展是今后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基本方向。
同时,国内市场总体规模开始进入加快扩张时期,进一步提升湖北在国内市场格局中的地位。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2.04
•【字号】鄂政办发〔2021〕10号
•【施行日期】2021.02.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
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的通
知
鄂政办发〔2021〕10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2月4日。
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黄冈经济发展
2O — O6 湖北省实施“ O2 2O 年, 打基础、 管长远” 发
展战略, 取得了明显 的成效。从 体制机制、 发展环 境、 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方面为湖北打好了长远发展
的战略基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明显优 化,一核多强” “ 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 打开 了湖北省长远发展的战略空间, 湖北 的整体经济发 展出现了又好又快的格局。这一时期也就是十五时 期, 是湖北历史上发展较好 的重要 时期之 一 , 人把 有 它称为改革开放后 湖北第 一轮较 大发展 时期 。2O O7
在湖 北第 一 轮 发 展 战 略 中 经 济 社 会 虽然 发 展较
快 , 仍然没 有 缩 小 同本 区域 内的 其 它经 济 体 之 但
湖北省 区域 经济发 展战略 与黄 冈经济发展
鲍 宏 礼
( 黄冈师范学 院 商学 院 , 湖北 黄冈 4 8 0 ) 30 0
摘
要 :一主 、 “ 两副 、 、 六市 一江 两带 ” 一轮湖 北省 区域经 济发 展 战略 , 湖北 省促进 中部 崛起 的重 大 新 是
战略举措 , 更是 黄冈实现经济社会 又快又好 发展面临 的重 大历史 机遇 。在 新一 轮 的发展战 略中 , 如何迎接 大 武汉城 市圈的发展 , 主动融人武汉城 市圈 , 是黄 冈加快发 展、 则 缩小并 赶上 同本 区域 内其它经 济体 之间差距需 要解决 的重大课题 。
心城市为龙头 的在经济上相互依存、 优势互补、 分 工协作 的若 干城市共 同发 展 的区域经 济发展模
式 。这 里所 说 的城市 圈 内的 中心城市 就是 指 特大 城市 , 边 一定 范 围 内的若 干城 市就 是 副 中心 城 周
《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20 年 l 月武汉城市圈被 , 7 2 0
湖北实施五大工程 力推战略性新兴产业
纤 宽 带 网络 , 建 区 域 加 快 进 行 “ 已 光 创 业 投 资 引 导 工 程 。 扩 大 省 级
产 业 化 推 进 工 程 。在 七 大 新 兴 进 铜 退 ” 的 网络 改 造 。
育 和 发展 。 悉 . 北 省 发 展 战 略 性 方 向 .加 快 把 下 一 代 网 络 、应 用 电 创 业 投 资 引 导 基 金 规 模 .争 取 国 家 据 湖 信 化 生 引 设 新 兴 产 业 的 主 要 目 标 是 : 力 争 到 子 、 息 服 务 、 工 新 材 料 、 物 医 支 持 , 导 社 会 资 本 投 入 , 立 新 兴
重 点 培 育 先 进 装 备 制 造 产 业 、 材 料 演 艺 等 文 化 产 业 基 础 良 好 , 目前 全 感 受 到 ,湖 南 培 育 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兴 新
产 业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生 物 产 业 、新 省 文 化 产 业 占 GDP的 比 重 达 5 以 产 业 .长 株 潭 居 战 略 核 心 地 位 。湖 %
湖南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 长株潭试验区是核心
日前 ,湖 南 出 台 了 《 关于 培 育 和 新 成 果 的单 位 和企 业 给 予 相 应 奖 励 。 型 社 会 ” 设 改 革 试 验 区这 个 平 台 . 建 发 展 战 略 性新 兴 产 业 的决 定 》和 《 湖 在 省 级 层 面 ,将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备 受 各 界 的 关 注 。尽 管 在 出 台 的规
创 业 投 资 管 理 团 队 , 为 培 育 新 兴 产
园 区 集 聚 工 程 。 着 力 抓 好 武 汉 业 开 辟 新 的融 资 渠 道 。 近 两 年 来 .湖 北 省 还 进 一 步 加
论湖北省情基本特征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论湖北省情基本特征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鱼米之乡的现在与未来我省是农业大省,历史上就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称,建国以来一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
在计划经济时期,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农产品,做出了贡献。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省农产品的生产优势得到了稳定和加强,但是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步伐不快,农业的比较效益未得到有效发挥,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拉大.因此,认识湖北省情,发挥我省农业优势,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再识湖北省情,坚定发展信心湖北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一是农业资源供给总量大,资源质量与山水地形气候十分适宜农业生产。
2006年底,全省农业人口3987万人,占全省人口约66%;其中,乡村劳动力1967万人;耕地总面积4803万亩,其中,水田占59%,旱地占41%,养殖水面1100万亩,其中精养鱼池近1/3。
全省兼有山地、丘陵、平原、江河、湖泊,有”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特征。
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在全国都有极大优势。
二是农产品产出总量居前,生产水平较高。
水稻是湖北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容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作物,全省约有1200万人口从事水稻生产。
历史上创粮食总产最高纪录的1997年,水稻总产364亿斤,占粮食总产的69%,在全国居第四位。
2006年,水稻总产305亿斤,仍居全国第4。
2000 年,湖北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在南方产区仅次于江苏、上海、四川而居第四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0%。
其中,中稻单产达到590公斤,比湖南高出 2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7%。
水稻品质较好,全省各具特色的地方名牌就有100多个,已有“银凯”、“国宝"、“荆珍雪”、“金浪”、“天城” 等40多个优质稻米品牌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水稻贸易量较大,上世纪90年代前期,全省水稻商品率在40%左右,2000年达到54%,常年外销稻谷 100亿斤左右。
湖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
人才培养与引进
湖北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关键要点包括:一是 加强人才培养,如湖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二是引进高 端人才,如湖北省设立了“楚天学者计划”,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来鄂工作。
高端装备
湖北省在高端装备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关键要点包 括:1)湖北省拥有丰富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为高端装备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2)政府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高端装备产业的发展;3)湖北省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 高端装备企业,如中国航发、华中数控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未来展望
湖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未来展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三是强化人才培养,提升 创新能力;四是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五是完善制度创新,保障创 新驱动发展。这些展望将有助于湖北省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设计
产学研合作
湖北省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驱动发展。通过设立产 学研合作基金,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同时,湖 北省还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保护
▪ 湖北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提高知识产权审判效率。同时, 湖北省还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 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湖北战略实施方案最新
湖北战略实施方案最新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也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湖北省提出了新的战略实施方案,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宏伟目标。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将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发展质量。
湖北省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湖北省将深化国企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市场准入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湖北省将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六、加强社会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湖北省将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健康湖北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七、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湖北省将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始终成为全省各族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湖北省的战略实施方案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一)什么是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
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
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
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
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
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
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
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
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
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
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湖北省发展绿色制造的意义及战略
体现 了现代制 造科学 的“ 大制造 、 大过程 、
( 3 色 制 造 具 有非 常宽 广 的 内涵 , )绿 围
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已经威胁 到我们人 类的 tf gG ,又 称 环 境 意识 制 造 (n i n 学科 交叉 ” u n , M) i E vo. r 的特点 。 空前地重视起来。 经过实践和研究活动 , 人 面 向环境的制 造( a uat igFrE v M nfc r o n i un — 绕制造过程 中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许多与之
F 2 47
业 更是 首 当其 冲 。 因此 , 识 到 危 机 并 在 基 于绿 色制 造 的 战略 思 想指 导下 发展 经 济是 当前 所 必 须 坚持 的 。 意
关键词
科技发展 战略
工业制造
A
中 图分 类 号
文献 标 识 码
随 着 环 境 问 题 愈 来 愈严 重 ,由 此 带 来 者刘飞 的定义 。 绿色制造 ( re nfc G en Maua. 生存 与 进 一 步 发 展 ,于 是 对 环 境 问 题 开 始 m nal o siu M n hc f gE M) et y l C ncos a u ti ,C 、 un
提及绿色制造 。消费者可能会立马想
从这个概念 中可 以看到这样一个基本 到 “ 色 产 品 ” 一 概 念 。 绿 色 制 造 不 仅 绿 这 但 观点 。即制造系统中导致环境污染的根本 仅是实现绿色产 品的生产 。还将制造过程 原 因是资源不充分消耗和使用过程中废弃 与环境进行结合 .将绿色概念贯穿整个制 物的产生 。因而此定义中体现 了资源和环 造过程 、 甚至后续的消费使用过程 当中去。 境 两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对此 。研 究者们提 出了许多 的概念和制造 模式 。 如环境无害制造 。 即制造过程不对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3期】湖北省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战略编者按:本文系作者为湖北省纪检干部培训班学员作的报告摘要。
报告分三次讲、涵三部分。
第一部分,湖北省的基本情况、五大优势;第二部分,湖北省的发展战略:“两圈一带”;第三部分,关于东湖国家创新示范区的有关情况。
本报告立足历史的高度、现实的角度、全球的视野,进行了纵横捭阖的论述,内容丰富,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但由于篇幅太长,不得不删除了一些具体内容,特予刊发。
湖北省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战略中共湖北省委宣传副部长余立国湖北历史悠久,几千年前就有人类生息。
清朝康熙六年,湖北左司改为湖北省,沿袭至今。
湖北位于中国内陆腹地中心、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
国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70万,其中乡村人口4016万。
现设12个直辖市、一个自治州、一个林区、三个直管市、21个县级市、39个县。
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过万亿。
一、省情:五大优势湖北的省情可以概括为这么几句话:鱼米之乡、工业摇篮、科教高地,九省通衢和文化大省。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一)湖北农业优势突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自古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
为什么会是如此,就是因为湖北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禀赋。
湖北位于中国内陆腹地中心,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高地和平原兼备,又处于亚热带和温带交替区域,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特征,生物物种非常丰富,资源和气候环境十分利于农业生产,土地肥沃,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
我省多年来被国家确定为农业主产区(全国共13个)。
我省将继续巩固和发展这种优质农产品优势,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规模,确立我省农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湖北是近代工业发祥地,素有“工业摇篮”之称作为现代文明主要推动力的工业,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命脉。
回眸过去,湖北工业曾经历了领跑全国的辉煌历史。
早在120多年前的1889年,近代中国“洋务运动”主将之一张之洞主政湖北。
他秉持“以工为本”的理念,推出系列新政,拉开了湖北乃至中国近代工业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代中国工业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湖北,被国家赋予建设“南方工业基地”的光荣使命。
“一五”时期,国家根据交通便利、生产地接近原材料产地等生产力布局条件的原则,充分利用长江两岸铁铜矿的资源优势、江汉平原的农业优势、长江航运和京广铁路运输的交通优势,对湖北工业进行布局。
“三线建设”期间,湖北再次成为国家投资重点地区,工业建设的主战场转移到鄂西、鄂西北广大地区,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鄂东钢铁工业基地;以十堰为中心的鄂西北汽车工业基地;以荆门为中心的“鄂中石油化工基地”;以宜昌为中心的鄂西能源工业基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齐全的工业体系及雄厚的产业积淀。
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省长宣布,在今后的投资中已策划入库重大项目3.7万个,投资规模总计超过12万亿。
同时,确保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逾万亿,其中工业重点项目将完成千亿元以上(包括咸宁核电等重点项目)。
通过这些建设项目的完成与带动,湖北工业将重现辉煌。
(三)湖北科教优势明显,素有“科教高地”之誉自古以来,“惟楚有才”已成为荆楚的代名词。
就是在中国近代社会,湖北的教育也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
在张之洞主政湖北时,曾创造过许多“全国第一”:第一所中学、第一所女子师范学堂、第一所大学、第一所职教学校、第一所武备学堂,乃至第一所幼稚院,教育经费全国第一,国外留学生全国第一。
发展到今天,湖北的科教力量和人才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
在科研方面,在鄂各类科研基地数量总数位居全国第五名,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次于京沪位居第三位。
所有这些都是推动湖北科技创新的宝贵财富。
(四)湖北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素有“九省通衢”美誉“九省通衢”之称是乾隆皇帝授予的。
这一称号恰当地概括了湖北及武汉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突出的枢纽地位。
打开中国地图,湖北坐拥龙骨,兼具“得中”“得水”条件,承担“承东启西、接南纳北”功能。
以武汉为半径,北到北京、南到广东、东到上海、西到成都(及西安),距离都在1000公里左右,在这个范围内约有70多个大中城市,10亿人口,包容了全国80%的经济总量。
自古以来,“湖北通则中部通,中部通则中国通”,湖北及武汉,具有天然的资源组织优势和空间配置条件。
因而国家把湖北的交通运输能力定位为“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其基本内涵是:建成完善的运输通道网络和转乘枢纽网络,使湖北成为全国重要的客货运输集散地和转乘中心。
国务院《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五纵五横”10条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涉及湖北的有3条,4条国际区域运输通道中涉及湖北的也有3条。
(五)湖北的文化优势突出,素有“文化大省”之称古往今来,文以载道,文以安邦。
所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功。
国家民族兴衰,系于文明一身。
湖北曾有过历史的辉煌,也有过现代的崛起,这与楚文化的生生不息紧密相关。
从楚国古郢都“号为朝衣鲜而暮衣敝”的繁华,到三国群雄争霸的壮阔,再到辛亥武昌起义的“奔驰不倦,狂热勃发”,无不得益于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内涵深厚,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有以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屈原为代表)、三国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有以辛亥起义和一批老区、苏区为代表的革命文化;有以武当山、四祖寺、五祖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有以三峡、神农架为亮点的山水文化;有以巴土、江汉平原风情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有以屈原、王昭君、孟浩然、陆羽、李时珍、张居正、张之洞、闻一多、李四光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还有古代青铜矿冶文化,近代工业文化,孝文化等等,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影响广泛。
还有一大批与荆楚相伴随的历史文化遗产,比如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显陵两大世界文化遗产;武汉盘龙城、江陵纪南城、随州擂鼓墩,大冶铜录山古矿治等四大古文化遗址;武汉、荆州、襄凡、随州、钟祥五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战略:“两圈一带”(一)“两圈一带”的战略定位与科学内涵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目标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这一战略立足于对形势的科学判断,根植于对省情的深刻认识,确立于对规律的正确把握,是对我省既有发展思路(武汉城市圈、中部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开发开放、“一主二副”等)的科学继承和创新发展。
对“两圈一带”战略的基本内涵,省领导作了这样的概括: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为主要目标,以探索新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为首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即措施),以“二圈”和“一带”为实施载体(即布局),指导和推动新的历史时期湖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体系。
“两圈一带”不是三大板块的简单拼盘,而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核心,也是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的龙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湖北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湖北长江经济带则是体现流域特色、对接国家规划、推动区域发展集成集合、整体联动的重要纽带。
“两圈”覆盖了全省版图,“一带”贯彻于“两圈”之中,发挥着“一线串珠”的重要功能。
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有利于实现区域与流域战略的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区域、流域的比较优势,实现全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我们既要注重其统一性即有机联系,也要注重彰显各自特色。
要在统筹协调下,充分发挥不同板块的比较优势,彰显区域特色。
武汉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其根本目的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切入点是“两型”社会建设,着力点是转变发展方式,动力是推进改革开放,核心是培育中部增长极,为构建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核心支撑。
“两圈”的侧重点是发挥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生态文化旅游为突破口,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后发地区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一带”则侧重于流域开发,“带”状推进,通过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进一步做足“水”文章,建设现代产业密集区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典型示范带,探索大道流域开发新模式。
(二)“两圈一带”战略的总体目标及其三大板块布局的具体目标“两圈一带”战略的构建以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为主要目标,这说明战略支点的内涵就是这一战略所追求的目标。
所谓区域发展战略支点,应该具有较强的交通枢纽功能、产业牵引功能、要素集散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和创新驱动功能,能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经济支撑、社会支撑、环境支撑、文化支撑和典型示范。
因此,省委(九次党代会)将“战略支点”定位为“四基地一枢纽”,即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使湖北成为中部经济要素富集、充满创新活力。
(三)“两圈一带”总体目标指导下三大板块的战略目标武汉城市圈要按照中央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自主创新示范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与沿海三大城市群(珠“三角”)相呼应,与周边城市群相对接的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中心,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典型示范区,为构建“战略支点”提供核心支撑。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要以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发达的旅游业为引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的综合性旅游圈、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圈、文化繁荣的特色文化圈、经济社会与生态相协调的科学发展圈,为构建“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
湖北长江经济带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沿江特色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成为引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成为连接“两圈”、推动全省协调发展的空间主轴,进而从总体上形成战略支点的多元支撑。
总的来说,三个板块定位不同,路径应有差异。
“武汉圈”要突出“两型”社会的建设特色,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和“五个一体化”上重点突破;“鄂西圈”要在改善“基设”的同时,加大旅游品牌建设力度,彰显旅游品牌的优势;“长江带”要突出做好水文章,大力发展“宜水”产业和城镇连绵带。
要保护特色“路径”的基础,共同实现“绿色增长”(“两型”要求)、“创新驱动”(自主创新)和“共建共享”(和谐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发展格局。
(四)“两圈一带”实施以来的发展效应两圈一带战略实施以来已显现巨大的发展效应,最明显的是,它作为一个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实际上已为湖北打造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平台,一个巨大的投资平台,一个巨大的创新平台。
随着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把中国建成国内市场总规模位居全球前列的国家,为抢占中国有利的物流辐射平台,国内外大公司纷纷将物流的重点移师湖北,移师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