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谈中医真相
国医大师周仲瑛:漫话中医传承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学认识的不断加深,在中医传承工作方面,已经展开了多模式、多层次的师承教育,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全国多家高校、医院设立的“名医工作室”,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中医学传承教育的载体,通过对老一辈医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进一步深化研究,系统整理,为后继有人、有术,培养新一代的名家、名师,奠定了人才基础。
本人有幸参与多类传承指导工作,从相关弟子反馈的诸多感悟体会来看,师承教育确可补高等教育之不足,为培养高层次临床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做出贡献。
师带徒是历史上中医学培养人才的固有做法,也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的一种重要组合模式。
通过口传心授,将基本理论、诊查技巧、临证经验传授给徒弟,徒弟在抄方侍诊中,了解老师的辨证思路,治疗用药特色,不仅获得传授的知识,还能悟出新意,加以不断发展创新。
但如何传?如何承?还应有一定的入选条件,基本要求,预期目标,特别是在传的一方,更应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体会,总结经验,逐步加以完善,使中医的传承工作,成为继续教育中的一项规范项目。
兹仅从个人点滴感悟,谈谈不成熟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双向沟通,求同存异首先应互相摸清各自的治学经历,专业特长,老师则重在了解继承对象的中医立场观点,思想认识,学术理论,在相知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教与学的统一体,因材施教。
鉴于继承人有的已是优秀的高级中医人才,有他们自己固有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实践经验,他们不是一张白纸,可以让你任意图画。
为此,既要求同,也应存异。
当然,在学术观点上求得共识,这是传承的基础和前提,从继承到创新的必由之路,但两代人的治学领域,知识结构,各有千秋,观点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又是客观的实际情况。
为此,有时还要存异,留取各自思考、探索的空间。
例如:中西医结合,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和方向,如何具体实施,中西医药不同类别的人员,也都各有高见,而我作为中医界的一个老人,曾经提出过,“源于中医,衷中参西,继承发展,回归中医”的思路,主张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走自主创新之路。
郭生白:解 密 中 医
郭生白:解密中医引言“中医博大精深”,这是多少代人对中医的评说。
中医博大精深在哪里?具体的内容谁说得出来!上至伟人学者,下至平民百姓,对中医的评价有的高到九天,有的低到地狱。
这个怪现象,出于对一门自然科学的认识,世界独有。
在民初,孙中山先生说:“中医诚可以愈病,但不能以愈病之理喻人。
”梁啟超、陈独秀、鲁迅等先生也说过这类话。
但迄今没有人回答过。
中医自己竟说不出自己是怎样把病治好的,很尴尬。
中医在近百年竟遭到两次被废止。
第一次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卫生官员余云岫立案废止中医。
第二次是共和国初建时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步余云岫后尘取缔中医。
当然,这是不能成功的。
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能由一个人说废止就废止吗!但此后中医的道路很艰难。
一是中医被一个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改造着,二是中医被不合理的中医药规章扼制着。
由此,中医日见萎缩。
近50年中医从业人数是零增长,西医是70倍增长。
社会上在某些人对中医的错误认识,出现了对中医“不科学”、“封建”、“落后”等等的诽贬。
甚至有名人在大学讲坛上对中医与阴阳五行诽贬。
我很不解,这些人对传统文化如此不懂!然而,还有另一面的声音。
钱学森先生早些时候说:中医的内涵,一但被发掘,将引起一场革命(大意如此)。
钱先生对中医的这个预言意味很深远。
中医正处于低谷中,钱先生能有这惊世骇俗的预言,不是大智大勇者是做不到的。
零三年SARS降临,举世惊恐,SARS 到处,死亡接踵。
正当此时,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先生出来,治疗SARS五十多例,全部治愈而无一例后遗症。
国际卫生官员惊叹道:“中医药治疗SARS很神奇!”。
对于这个病毒感染的新种恶性传染病,中医为什么不用杀毒药而能治愈呢?而且没有后遗症。
这种神奇之处,也许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奥秘!记得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流行乙型脑炎,死亡率很高,后遗症也很多。
蒲辅周先生在石家庄治疗167例,全部治愈,也没后遗症。
也给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
中医为什么不能把治好病的道理告诉人,叫人明白呢?这也许就是连中医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奥秘吧!钱学森先生说的中医能引起革命的内涵也是这个说不清楚的东西吧。
反对中医的名人
反对中医的名人1、吴汝伦桐城派创始人,早年访问日本,后提倡西学。
也是最早反对中医的人士之一。
被称作中国早期最有名的教育家,曾经用“贲育”(顶天立地的巨人)和“童子”(刚出生的婴儿)比喻西医和中医之间的差异。
他对他的学生说,与西医相比,所有中医典籍全都可以烧掉。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九日,吴汝纶病,不信中医,只等米医(美国医生)到来。
十日病重,米医不能确定病名,亲戚认为是疝气,经米医多方诊治,无效,”享年63岁。
“盖笃行其志,到死不肯一试中医也”。
(李鸿章语)2、孙中山学西医出生孙中山革命前一直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一生都反感中医。
1925年病重,住进协和医院301病房,仍坚持不服用中药:“余平生有癖,不服中药”他当时对著名中医葛廉夫说。
即便病重无救,请来名中医诊脉,孙故意扭过头去不看。
其后,协和医院外科主任邰乐尔、协和医院代理院长刘瑞恒、德国医生克里主持下,给他进行手术,术后一个月(1925年3月12日),亡。
终年59岁。
3、鲁迅因父亲三十七岁的早逝,鲁迅对中医有“切肤之痛”。
当然可能是遇到了庸医,也可能是别的原因(比如肝癌晚期)。
鲁迅平生有多篇文章写到此事,还写出“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这样的名句。
加之后来选择到日本学西医,足见对中医的态度。
去世前鲁迅一直信任的是日本医生须藤(西医),直接死因是肺气肿造成气胸,压迫心脏,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1936年10月19日去世,终年55岁。
4、陈独秀新文化的旗手陈独秀在《新青年》报上撰文,“(中医)不解人身之构造,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其术殆与矢人同科。
”在陈独秀看来,“杀人以中医与弓,有以异乎?”晚年却寄居一位中医朋友(估计医术一般)所在地江津,1942年病世,享年63岁。
5、梁启超梁启超激烈的抨击中医为:“学术界之耻辱,莫此为甚矣!”1926年,梁启超因患尿血病,到北京一家著名西医院治疗。
医生诊断说是肾脏的毛病,需要作肾切除。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中医梦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中医梦作者:***来源:《华人时刊》2020年第03期大师和人们仍然很近2019年1月10日,104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离开了他的亲人,离开了敬重他的同事、爱戴他的学生,离开了无数被他治愈、感恩于他的患者!在当月16日举行的邓老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生前所在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师生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把殡仪厅挤得满满的,怀着痛惜的心情为邓老送行。
但现场响起的不是哀乐,而是乐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是按邓老生前希望喜丧、丧礼从简,定下的曲子安排的。
中医讲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他从“遥远的地方”来,又回到“遥远的地方”去。
他在世是中医人,离世亦按中医思想办,践行了天人合一理念!现场悬挂的“生是中医的人死是中医的魂”挽联,就是如实的写照。
邓铁涛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为中医的发展和传承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在防治内科疾病、攻坚危急重症、探讨中医思想、振兴中医事业、倡导并践行养生等许多方面,都留下极为丰富、宝贵的遗产。
当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对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奖者进行了表彰,授予于载畿等75名同志、追授邓铁涛等5名同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邓铁涛的影响与作用在中医界将长期存在,他并没有在“遥远的地方”,和大家依然很近很近!当代“铁杆中医人”我与邓老相识已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曾得邓老教诲,受益至今。
其后三十余年间经常在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中聆听邓老的主旨演讲,2015、2016年两次拜见邓老,畅谈中医,实为幸事。
邓老一生,始终怀揣一颗中医赤子之心,可谓“铁杆中医”。
其情其行,着实令我辈中医人万分敬仰和向往。
踏着“父亲师父”的脚印奋进邓铁涛于1916年农历十月出生在广东省开平县的一个中医家庭,父亲邓梦觉是近代岭南名医。
儿时的邓铁涛,目睹父亲为老百姓拔除疾痛,立志继承父业,钻研中医。
邓梦觉将儿子收为徒弟,可谓“亦师亦父”,古风盎然;同时叮嘱儿子若遇其他名医,一定要跟随学习,开拓眼界。
中医之根在民间——一位民间中医的独白
中医之根在民间——一位民间中医的独白根:民间医本:国家承认执业医枝叶:中医初学者和爱好者中医来自民间,其根在民间,正宗的中医在民间.经方在汉代以前原指官方收藏的多年有效的药方,后东汉医圣张仲景出,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数几十年的临床功底而写就<>,起初也秘传于江南诸医师之间,而非官方医药局.经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阐述和提供到官方医药局,<>著作才开始上官方医药局,流传到邻国日本和朝鲜.特别是宋朝的皇家翰林学士的校检,分为<>和<>两书,使张仲景的学说更具系统性,逻辑性.历经金元明清诸医家的实践和勘误,使张仲景的理论和药方与辩证随证变化更具临床操作性和精确性.从而使张仲景的药方成为后世学习中医的必读的经方.因此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纯性的医学,都是在学习其他医学流派的长处,为我所用,为我所引用的创新理论的根底基础,成为自己医学理论的一部分,推陈出新.近代医界伟人张纯锡他正用上述的思维和良好的愿望,提出中西医结合,来求得中医的新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可以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解释中医治疗疾病的内在的,直观的,具有普遍性的,逻辑性的,可操作性的生物医学规律的现象,但事与愿违.中医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就受西医和腐败的清朝,动荡的民国时期的残害,许多的民间有效的秘方,要么随掌握者遣移而流失海外,要么被外国间谍窃取到国外,要么随掌握者的意外死亡而失传,要么只教方而不教理论变化规律而成为埋没的秘方,成为普通人士的口头救己临时应急方.等等,根本没有机会去做生化实验,试验的条件,因为连完整继承都成问题了,还何谈发展呢?.中医要复兴到宋,金,元,明清时期的水平(没有西医的参与,能灵活使用于急症,疑难杂症领域),中医非三百年时间的培育,是不可能达到古代医家的水平的,我想当然也包括社会中的传统文化气围的培育时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樊同涛现在讲讲我的民间行医经历及心得,对当今中医的看法与寄予的希望.我在临床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是过去中医者们的精读,选科,选辑文献的人为因素,而导致了完整真实反映生理病理功能的中医理论与医技完美构作的客观体系迸离瓦解,即中医的养生原理与辨证施治法则分家,使中医的养生原则对中医治疗法则的指导性思想地位被剥夺,撕碎了以<>医学理论核心框架,构筑了以经络,中医,伤寒论,金匮,瘟病,中药,针灸,按摩推拿等各自为政的科目;而且还扰乱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战略与战术的位置关系,把证型辩证来确定治疗方向性的战略问题看作是临床具体治疗操作过程法则确定的战术问题,造成许多临床中医师在这种错误思潮下照本宣科治疗具体疾病而久治不愈或出医疗事故,还使许多有效的民间单方和验方不能按中医固有开放性吸纳相关学科先进成果的法则来消化吸收进来.更可气是原封不动地引用西医那套以实验室为研究手段结出成果作为基础理论的现代中医学,造成结果是完全否定了中医学的整体性功能及相互作用的脏腑,经脉,络脉构筑的网络层次联动机制观念,否定医者在临床上多年观察积累的脏,腑,脉,络与体表象相互感应的感性认识.当今中医临床上无论是诊断和配方处药,大多数中医师都处在现今这套中医教科书影响下的条条框框教条主义内容内.丢弃了千年以来不断实践验证正确的经脉与脏腑,经脉与络脉,络脉与脏腑相互作用的网络全身的层次分明的联动影响机制,简化了辨证论治的内涵,扰乱了辨证过程中需分明战略与战术的问题.当然问题是始于王叔和,迁延千年而严重于当今,为什么呢?用西医观念改造中医传统观念.在具体医疗战术上丢弃以银针探汤术和动物及人体整体活体实验确立的中草药汤功用及毒副反应观察得到的安全指数成果,在临床治疗使用中失去指导地位,代之以西医药理学和单味中药成分药理研究学作为中药在临床使用指南针,使前人用生命作为代价取得的奇经络脉药考濒灭,使历来的本草经规定的下品药在临床治疗上无法施展其医疗功用,使耳后络脉证辨药考,舌下络脉证辨药考,伤科经穴时辰证辨药考无用武之地,退出廉简的治疗体系,使现今的中医药学相对于方剂学是个独立的王国,药与方之间的功效无法沟通理解,对方剂在临床使用范围和衍方及变方方面失去了灵活广泛应用的指导原则.好象临床的病和治疗是按着书本所描述的那样在发生发展及转归似的,教育着后辈们,临床疗效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多以失败而告终.严重影响着中医的声誉和生存及未来.当然中医的流派众多也是造成中医的基本概念解释十分混乱的原因之一.各立山头,各唱自己的主张,水火不相容地对待其他流派的见解,甚至在同一流派中也争得你死我活,也是千年来严重阻碍了中医学术体系创新发展的原因之一. 其实中医的特色应该有三: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脏,腑,经,脉,络之间相互作用的构筑的网络层次递传联动观念,三是辨证论治观念.我希望中医的教育应该是以内经的养生医疗战略思想为经纬,博采历代医家大家的临床处理具体疾病的辨证,诊断,再辩证,然后开方处药的思想.临床观察思考运用再辨证取得方剂,如要更贴近疾病真实情况的加减操作流程方式,培养思考模式就要如立体球体表面各点各线各面(其实指各种大小病因)定位定向(各种大小病机运动规律)指向唯一球心(一个人体中众多疾病中的主要大疾病而言)的放射状式的方式来处理,使方剂对疾病的针对性更强,当然在层次感上是在球表面曲面上网络联系延伸式思考流程模式,而不是现代中医学思维模式主要依靠平面网络联系延伸式思维流程模式啊.单一而且有盲处,极易造成误诊漏诊而出事故.这要求从医者广博前贤医书和古代近代哲学大家著作,以及当今前沿学科的新发现的规律和公理(如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系统论,信息反馈理论等,其中耗散结构理论可培养医者有对疾病能进行全方位立体结构式思考病因病机习惯).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与我先后学习受教机械制造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成长经历有关,就是学习以上的学识而踏上自学中医的道路的,而且还治愈了好多被别的医家称为死症或疑难的疾病.我对养生的观点也有别于现在流行的观点:即养生等于自我主动预防.其实不是同一概念,是从属关系,即自我主动预防从属于养生范围内的项目,防病治病措施而已.<>告诉我们,养生与医疗活动是对人体自然生长和衰老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况的两大类干预手段.实际上这两大手段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人体的元气,元气壮,则人之身体康健,邪不可干,体不损,命能不延年长寿乎?现在有人说中医治病治疗原理不明白,我说那是说这话的人后天教育所获得的知识结构及阅历不够弄懂中医内在的理论及规律.中医是众多学科有机综合后组织成章法而不可再分割的整体,不是西医众多单纯学科专科简单相加体,为了说明问题而引用组合成没有系统性统领的综合体.当然西医在某些单学科单专科方面的先进性的表述,内涵的精确性确实被中医更清楚和完善,但对于整个医学体系,特别对于人体生命系统阐述说明帮助是局限的,没有象中医这样具有广展性,系统性,时空间精确定位性.中医的概念及名词,由于限于古代的认识水平,表述方式多是用常识性公理性的知识及现象来说明问题,而西医则用试验性实验性的数理化知识来阐述说明问题,给现代人感觉,西医更具有科学性,精确性,其实非然.因为一是人体是高级生命体,非动物低级生命体;二是数理化只代表了对病人检查的某一时空阶段的大概描述,而不是全生命阶段的描述.但中医按<>原理把人按体质分为二十五种类型,描述了这二十五种类型全生命阶段的过程及结局,并赋予养生医疗两大手段,逆天时而求延年益寿的生活方法方式,是符合古代现在人体生命发展经过规律的.当然人体患病时,用人体外在的表现而推测求得内脏腑的疾病,这种无创伤性的诊查手段在某些领域也确比西医高明的多,尽管西医可用现代科技制造出的几百万倍或更高倍数的电子镜手段诊查疾病,虽定位性高,创伤性不可避免,但对有些疾病的机制阐述多不明白,竟说目前不清楚,无药可治疗.其它的不同之处,许多报纸杂志网页及新闻媒体多有论及,我不作说明了.所以说中医与西医有着众多的不同之处,中西医结合是不可能的,是一百多年许多名医家的梦想,也是现在许多医学工作者的梦想,可能也是以后许多医学者的梦想.我诚恳建议领导同志,把中医药管理局改为中医药部,设置完全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发展的中医药法规,脱离卫生部的管辖和压制,直接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具体工作由全国名老中医负责日常事务.这样目前的15万中医工作者要恢复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80万,还走很长的一段路.对我影响最大的病案是我的父亲肺病案,也是至今是我治愈病案中最骄傲经典的病案.1997年父亲因劳累患上晚上呼吸急喘,胸痛咳血,心跳动衣,烦躁易怒,白天没有症状,只是日晡潮热(下午3点后体温急剧提升,到出一身虚汗后体温逐渐下降,一般凌晨5点后下降).晚上睡觉要等疼痛麻木胸部后才可入睡,不能着床平躺而卧,只能背靠围床板闭目休息,腿酸软无力,二三天后小腿出现红皮发亮水肿,热疼痛.但令人奇怪是去医院检查各项生化指标和X线透视均阴性,竟被医生诊断为脉管炎,配上止痛药和消炎药治疗.回家后吃了这些药后病情急剧恶化,晚上高热使父亲根本不能入睡,大量地出汗湿衣换衣,只有白天病情稍微稳定的时候闭目休息一下,父亲说喉咙里不断冒出臭鸡蛋气味.父亲身体是极度消瘦下来,没有我们的搀护已不能站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父亲又一次送进医院,这次X线检查肺部有阴影团出现,医生考虑为肺结核杆菌感染,治疗就用上大剂量青霉素,病情得到控制,但臭鸡蛋气味没有消失,每天的潮热高热没退.因主治医师他是西医师,建议我们找个中医师结合西医一块儿治疗,治疗效果会更好(现在想来可能说的是善意的谎言),要我们出院.我们配足西医疗程用药后出院回家找中医治病.我就去找赤脚医生和乡区卫生医院的中医科医师,他们偷偷告诉我,此病是恶疾,来日不多,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多给患者好吃好享受,要有作好病危的思想准备.那时我被吓呆了,又被激怒了,但又万般无奈啊.回到家后,翻开了我多年积存的中医药书籍,那时书还少,只有李时珍<>梅启照鲍相敖<>四川成都运动创伤研究所杨芳珍余文彬编著的<>丁红章<>秦景明<>蒋寿年编著<>陈潮祖<>施杞<><>等.首先从<>的咳嗽部咳嗽痰喘目(1993年版第83页)中找到一方:元参,生甘草,麦冬各一两,金银花八两,当归二两或加白芍三钱亦可,兼治肺痈.然后在<>书中找出治疗结核病方:月华丸,百紫膏,清心莲子饮,内消瘰疬丸,四神丸,阳和汤等.我把从书本中找出治疗结核方集合在一起,方中的药物再次结合<><>中的解释条文进行研究释疑,然而再对诸方的临床使用方剂药物特点考证,最后筛选出:熟地20山药30甘菊花30元参40天花粉15白芥子15神曲6金银花15北沙参15地骨皮15五味子5车前子5苦参8组成一方加减治疗(后来我购进清.陈士铎<>,阅读见卷六肺痈肺痿目中发现一方,名完肺汤,它的组方原理极似<>的肺痈方,不过其中几味药物不同,但性味相近.完肺汤:人参一两玄参二两蒲公英五钱金银花二两天花粉三钱生甘草三钱桔梗三钱黄芩一钱.肺痈方:玄参生甘草麦冬各一两金银花八两当归二两或白芍二两).父亲经三天治疗后潮热高热发作时间缩短,父亲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回复,治疗十天后父亲已能独自站立行走,小腿上的红皮水肿发潮热时胀起,潮热高热消退后小腿随着也消退水肿.而小腿红皮水肿完全消失在我父亲有天早晨从支气管嗽出两块拇指般的烂肉后三四天的时候,身体也逐日康复起来.服药到三个月后,症状消失.父亲去医院作CT检查:右肺下叶外侧基底段见有两个球形块影,中心密度较低,CT值为2Hu,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CT印象:右肺下叶实变病灶首先考虑为慢性炎症,建议密切随访或穿刺活检.那医生奇怪,问那里的中医师给开的方.父亲没说实情,说是赤脚医生给开的中药方和你开的西药服用后痊愈的.在2003年底爆发的SARS,我看到临床症状极似我父亲生过的肺病,因而也去信寄给当时刚成立的浙江疾病控制中心.去年我在明医网(我是gugugu70复活的中医)上同样看到唐山一位为他母亲求救冠心病合并肺间质性疾病,也打给此方,反馈过来,此方功效不错.那时侯我还没学医,完全是自己的自悟而得的,开出方要精心思考和查考典籍几天后,才放心用于临床.2000年去石家庄上了三年中西医结合大专班后,在临床上才有了流畅的辩证诊断开方处药思路.但同时也发现了上述的许多中医自己内部的问题.例如中医的奇经八脉用药规律就被内科用药规律所覆盖而冥灭.可奇经八脉的用药规律在妇科,骨伤科,老年男性科等在无意识下使用.其中明代的李时珍和清代的叶天时应用此规律可谓炉火纯青.奇经药考(一)明.李时珍1.入奇经八脉有:茴香,秋葵子,马鞭草,泽兰2.入冲脉有:巴戟天,香附,川芎,黄芩,鳖甲,木香,当归,黄柏,白术,芦荟,槟榔,吴茱萸,鹿角,甘草,枸杞,王不流行,丹参.3.入带脉有:当归,白芍,川断,艾叶,龙骨,升麻,苍术,甘草.4.入督脉有:苍耳子,细辛,附子,羊脊骨,白果,鹿角霜,鹿茸,鹿角胶,藁本,枸杞,黄芪,肉桂,狗脊,苍术5.入任脉有:龟版,王不留行,泽兰,丹参,苍术6.入阴维脉有:白芍,鳖甲,鸡子黄,龟版,白蔹,萆薢7.入阳维脉有:黄芪,白芍,桂枝8.入阴跷脉有:肉桂,穿山甲,虎骨,木瓜9.入阳跷脉有:防己,穿山甲,虎骨,木瓜奇经药考(二)清.叶天士1.奇经八脉隶属肝肾.2.督脉为病:背寒怄偻,椎尻气坠.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带脉为病:腰酸带下,久遗久漏.维跷为病:因维跷主一身纲维.病则倏起寒热,步态不调,下肢萎痹无力.3.奇经八脉病机:或因先天不足,肝肾素亏,久病缠绵;或因内伤情志,导致八脉伤损.4.奇经八脉通补方:景岳全鹿丸,叶氏青囊斑龙丸,香茸丸,龟鹿二仙膏等.5.通补奇经法:用填精养血药时,同时用辛香之品,使补而不滞,恢复八脉功能.(1)填精养血药:鹿角,鹿茸,当归,羊肉,河车,龟版,阿胶,动物脊髓等.(2)辛香之品:麝香(引药向上),小茴香(引药横向),降香(引药向下),生姜(引药由脏向皮),细辛(引药由皮向脏)6.奇经八脉病症共有临床表现:腰脊酸软,或少腹隐痛,或遗精崩漏,或下肢萎痹无力等.7.叶氏治八脉病:(1)八脉伤损症:用温养药,如鹿角,鹿茸,鹿角霜,桂枝,羊肉,当归,生姜等.(2)八脉病导致精血亏损症(无力):主用血肉有情之品.阳虚:鹿角,鹿茸,鹿角霜,羊肉,羊肾,河车等温肾助阳.阴虚:龟版,阿胶,人乳,天门冬等填精补血.8.诸药物入奇经八脉考:(1)鹿角,鹿茸,鹿角霜:能通督脉之气.(2)巴戟天,枸杞,肉苁蓉:能补冲脉之气.(3)龟版:补任脉之血.(4)当归:补冲脉之血.9.龟得阴气最足,善通任脉;鹿得阳气最足,善通督脉.奇经药考(三)清.严洁施雯洪炜著<>茴香,入奇经.秋葵子,入奇经.巴戟,入冲脉.马鞭草,入奇经.香附,入冲脉.川芎,行冲脉.实芩,行冲脉.鳖甲,行冲脉.木香,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当归,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黄柏,主冲脉逆气.白术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芦荟,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槟榔,主冲脉逆气里急.苍术(本书缺,据别本补:入任冲脉,亦入带脉,亦入督脉,主腹满痞胀).吴茱萸,主冲脉逆气里急.苍耳子,走督脉.细辛,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附子,主督脉,脊强而厥.羊脊骨,通督脉.白果,通督脉.鹿角霜,通督脉之气舍.鹿茸,通督脉之精室.鹿角胶,温督脉之血.龟板,通任脉.藁本,主督脉.脊强而厥.鹿啣,补温冲督之精血.杞子,补冲督之精血.黄芪,主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白芍,主阳维寒热,带脉腹痛.桂枝,走阳维.防己,入阳跷.肉桂,通阴跷,督脉.穿山甲入阴阳二跷.虎骨,入阴阳二跷.川断,主带为病.艾,治带脉,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龙骨,治带脉为病.王不留行,通冲任二脉.泽兰,调病伤八脉.升麻,缓带脉之缩急.甘草,和冲脉之逆,缓带脉之急.丹参,益冲任.(据别本补:金毛狗脊,入督脉,温阳祛湿,下浊利尿)奇经八脉脉诊1.寸口脉直上直下如弓弦,见于浮候的,为督脉的病脉象.2.牢脉为冲脉的病脉象.3.紧脉为任脉的病脉象.4.寸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阳跷脉的病脉象.5.尺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阴跷脉的病脉象.6.关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带脉的病脉象.7.脉自尺部外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阴维脉的病脉象.8.脉自尺部内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阳维脉的病脉象.奇经八脉为病说1.督脉有病,发生脊强癫痫.2.任脉有病,发生七疝瘕块.3.冲脉有病,则内部气逆上冲,急迫不安.4.带脉有病,则有带下,脐痛,遗精等.5.阳维脉主一身之表.有病则发生恶寒发热,目眩和僵仆等.6.阴维脉主一身之里.有病则发生心痛,胸胁刺痛等.7.阳跷脉起于足跟中,经外踝上行.有病则外踝以上肌肤弛缓,内踝以上肌肤紧急等.8.阴跷脉起于足跟中,经内踝上行.有病则内踝以上肌肤弛缓,外踝以上肌肤紧急等.2008年2月我用上述理论临床治愈了78岁的男性,被本市市级医院劝其回家瘫痪在床四个月,身患由骨质增生引起的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根及右腿坐骨神经痛.十剂而消除椎体与神经间的水肿而止疼缓解,但患者完全自费自理,嫌药费贵,不肯配合后期养生治疗,彻底消除骨刺的疗法.可惜啊.2月23日第一诊处方:温补肝肾,逐痹止痛.补骨脂20克碎骨补20克狗脊15克附子20克(先煎1小时) 干姜15克白芍12克地鳖虫12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黄芪30克川芎10克肉苁蓉20克巴戟天20克当归10克熟地30克生地10克陈皮10克枸杞20克丹参30克丹皮10克细辛3克桂枝9克鹿角胶12克(酒烊冲药服) 元胡10克生甘草3克肉桂6克秦艽10克葛根15克牛蒡子10克僵蚕10克党参20克5剂后,麻木痉挛强直的脊椎柱放松,患者可以在床上坐直.但坐骨神经疼痛度加剧,疼痛间隔时间延长,患者请求治疗坐骨神经疼痛.我解释,疼痛来自脊椎骨间的肌肉组织水肿压迫神经组织而引起疼痛的,要止疼必须消除水肿.患者同意我的意见后,按我的意思去给他治疗.2月30日第二诊处方:温补肝肾,活血化瘀.附子20克(先煎1小时) 干姜15克补骨脂20克碎骨补20克仙灵脾15克狗脊15克海风藤10克鸡血藤12克丹参20克白芍20克地鳖虫12克络石藤6克当归12克姜黄8克羌活8克独活8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熟地3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陈皮12克牛膝10克地龙10克木瓜10克杜仲12克枸杞20克细辛3克鹿角胶10(酒烊冲药服) 龟板6克玄胡15克肉苁蓉20克巴戟天20克菟丝子20克薏苡仁20克麻黄3克肉桂3克生甘草5克5剂后脊椎柱麻木痉挛强直感消失,能站立柱拐行走,坐骨神经疼痛特减轻,间隔疼痛时间进一步延长,但患者能自我忍受,生活能自理.因患者完全自费自理,嫌药费贵,不肯配合后期养生治疗,彻底消除骨刺的疗法.可惜啊!嫌药费贵中断中医中药治疗.后来我想,治疗这种疾病在这治疗中中药的煎服法有时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药味多,而且药性驳杂,要做到整付中药汤药性平和,不偏其寒凉温热之性,入肚后首先保证不伤害正气固守的阵地,在每味中药剂量的调整基础上,还要研究其煎服法,这样中药汤入肚之后才能听任人体的调节系统调遣.当然在人体的调节系统调遣下,中药汤中的每味中药在人体内必须回归到疾病对药材的所需的药性之偏的要求,这样奔赴人体受损处才能发挥其以偏治偏的作用.否则这药方不是救人,而是在毒害人体,威胁人的生命.现在的中医教科书过分强调每味中药药性配伍处方中的要求,而完全忽略煎服法可再次对中药汤整体药性的调节的作用,使中医师在配药处方的视野人为地缩小,也严重影响着中医中药的信誉和未来,教科书必须改革,中医的继承和发展才能得以延续.2008年9月5日,我给人治疗脊椎增生引起的疼痛,我用吴茱萸到18克,患者到药店配药竟不给,说药典规定吴茱萸只能用3-9克的范围.我去解释:吴茱萸用3-9克是治疗小病的,不能治疗大病和疑难杂症.这病人是长期饮酒和喝寒凉草头药与中药汤造成肝经湿热下注,肝阳受累,胸腰部脊椎(这病人原先是外伤胸腰肌,未去医院治疗,是自己配药酒治疗,未彻底治愈.久病必虚,邪入乘虚位而脊椎更疼痛)受损,阴器受累而阳痿.吴茱萸必须要大量才能收效.出问题我负责任,而才配给.病人已经服6剂,疼痛逐渐减轻.我要求患者服10剂后转方养生治疗方,消除骨质增生,需2-3年才能彻底治愈.说到这里,不得不谈书写医案的标准问题.其实现在正规医院的中医书写医案的方式方法也不利于中医的发展.因为中医的治疗经过和独特的诊疗技术有别于西医,不能参照西医的病案书写方式,这样严重阻碍了中医学学术的发展,对于中医工作者个体来讲是妨碍了吸收其他医家的临床心得的条件.因为现在的中医临床书写方式是为保护中医工作者而设计,不为中医工作者发展而设计的书写方式方法,参照西医的模式,过分强调按照某位授业医家个体经验参照系为中医工作者定标准,没有中医临床者的按语部分.其实中医临床工作者的病案按语部分是这位医家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瞬间灵感思维的结晶,也就是说不遇到这病例也就不会有此感悟和心得,也有可能这样的病例几十年后,或几百年后,甚至更长时间后再重复,这样的临床的瞬间灵感思维与心得结晶被现在的规范的中医书写临床病案标准所放弃,是对近代中医学来说,是个十分重大创伤之一,让中医初学者和求进步者,再也领略不到中医大家的风范和学识,同时也限制和束住了临床工作者的思维进一步的发展与扩大.中医医案的书写方式方法必须改革,书写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中医自身独特发展的规律,否则是阻碍中医发展的绊脚石。
路志正:中医大师巧祛湿 有图有真相
路志正:中医大师巧祛湿有图有真相脉脉养生导读“湿非一病、百病兼之”,国医大师路志正,著有《中医湿病证治学》,本文路老讲述痰湿致病的病机原理及常规调理方法,分清湿在肺脾肾,有的放矢,巧妙祛湿,有图有真相。
2011年5月23日,首次邀请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路志正老先生及其子女、弟子做客养生堂节目现场。
90岁的路老,依然精神抖擞。
路老有一个独家小秘方,路老已经服用20多年的醋泡姜,把姜切片,用山西或镇江的米醋浸泡3天,每天服用一片,可缓解中老年人脾胃虚寒、呃逆、打嗝等症状。
路老花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编著了一本书《中医湿病证治学》。
路老总结:湿非一病、百病兼之。
比如说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
可见,水液代谢失常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和广泛性。
另外,湿又分为内湿、外湿。
外湿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湿,如云、雨、雾、露,生活中的眼镜上的水汽,包括空气中的湿度。
外界的湿度增加了,也是个致病因素。
比如说雾露特别大的时候,空气流动的慢了,在空气中悬浮的微颗粒,粉尘就多。
呼吸后容易产生疾病。
房子里容易长霉,容易引起过敏,特别是夏天大家都能感受的到,闷热。
湿度大,出汗后不能很好的蒸发,大家都知道出汗是一种重要的散热方式,从而调节体温,但如果不能很好蒸发,就不能达到这一作用,所以夏天,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温度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么高,但你都感觉很难受,甚至中暑。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一般来说,胖大舌、齿痕舌、舌体有裂纹都是湿多的表现。
湿邪也有地域差异:南方、沿海地区多以外湿为主,而北方内湿相关,路老研究表明,北方湿病发展呈上升趋势,影响北方湿邪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如果口舌生疮、上火了怎么办?如果腹泻、着凉了又该怎么办呢?中医讲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但是如果又有热还有寒,是该先祛热还是先驱寒呢?这里面第一:口腔上火就用清热药物不对。
国医大师周仲瑛说:中医将亡于药!
国医大师周仲瑛说:中医将亡于药!国家高级部委领导人对中医的感叹2014-02-01 包不同阅品位2006年,记者采访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他曾预言:“我们执行错误的‘中药现代化’路线与国际接轨三四年,已经使得中药加速走向衰败。
如果这种情况再让它继续5年,中药就无法挽救了。
”年,记者拜访骆老,再度提及此事,他直言:“医药不分家。
现在传统中药已经不复存在,医也完了!”“前些日子得了结肠炎,一直拉肚子,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十几次。
”骆老解释说。
这位学徒出身、从事中药工作53年的退休老人,有点头疼脑热从来都是自己开方、抓药。
结肠炎病程缓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为了根治,骆老从医书找到一方。
该方需要的药材,有一味颇为独特:伏龙肝。
伏龙肝就是灶心土,可治腹痛泄泻、便血。
骆老托了朋友,终于在湖南农村寻找到了传统的老灶台。
他特意交代:“要挖取灶底中心烧得最红的那一块,有多少要多少。
”——这东西如今太金贵了,骆老保存了整整一大包,以备后用。
为了保证这服药的品质,骆老亲自按古法炮制。
果然几剂而愈。
很多人都以为“中医是慢郎中”,有时候连骆老的女儿都不例外。
一次孩子发烧,咳得很厉害,工作繁忙的她为了快速治愈,也是直接送医院挂水去了,没想到连着一星期都没见好。
而北京中医院一位医生,是名老中医的孙子,仅用了5味药,3服下去,小朋友就活蹦乱跳了。
这位医生姓周,夫人也是名门之后,是京城名医施今墨的第三代。
周医生用药有何高明?骆老说,重点是他每一味药都经过自己精心炮制。
而现在的医院大多不炮制、或者乱炮制。
一位老医生则对记者说:“不能怨老百姓骂中医。
现在中药不灵了。
价格涨得那么厉害,假冒伪劣又空前严重,老百姓怎么能不骂?从来没有见过中药材质量像今天这么差,过去三五服中药下去疗效就出来了,现在十服八服也没见疗效。
”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治病救人的药都“病”了。
骆老说:“我搞了50多年中药,现在的中药连我自己都不敢吃。
不是危言耸听,很可能吃出问题。
扶阳派大师李可谈中医养生
■空调是现代病的根源时间:2008年夏地点:深圳市图书馆五楼报告厅“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主持人:欢迎各位光临我们“大讲堂”,先按照惯例请把手机打到无声状态。
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光临深圳文化的讲堂,我是主持人陈晗。
一说到中医,我们就会想到中草药,针灸按摩。
想到在得了一些疑难杂症就去找中医慢慢去调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用中医的手段去养生呢?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中医专家李可先生,为我们讲述中医养生,大家掌声有请。
来看一下李先生的简历: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0,毕业于西北医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熔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自创方剂二十八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专家之一.欢迎您李先生。
听说李老师这两天的身体不是很舒服,但坚持给我们讲座,非常感谢您。
看您的简历里面,一开始是学文学的,后来怎么转到学中医上了?您当时是怎么去从事中医的呢?李可:中医我是自学的。
当时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也有这么一个机遇。
主持人:听说您是对重症的,我网上看资料说一般讲中医都是慢郎中么,中医是慢慢调理,但是您对这种疑难杂症的治疗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用的药剂也非常重,是吗?李可:其实中医在古代一直是擅长治重疑急症的,说中医是慢郎中是一种误解。
主持人:是误解啊。
那接下来有请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先生讲今天的主题“中医的养生”。
(掌声……)李可:我是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来南方,第一次是参加仲景学说研讨会,打那以后每年都来三、四次。
其中包括广州、广西的南宁还有好些其他地方。
到现在基本上就是七年,基本上每年都来南方。
但是我来南方以后,看过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
医圣张仲景论癌症:阳气不足,阴实则死!
医圣张仲景论癌症:阳气不足,阴实则死!所谓的肝癌、肺癌、淋巴癌、脑癌,其实可能都是背后是一个原因是导致的。
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边,张仲景当时就提到,认为“阴实则死”。
所谓阴实就是我们讲的癌症。
实,就是里面长东西了。
实症出现的时候是持续性的。
也就说我们肚子疼,这个疼是二十四小时疼,而不是偶尔疼一下。
如果你今天吃了吃一个不干净的食物,可能只疼一下。
这个不是肠癌不是胃癌,因为你只可能疼一下。
可是这个疼如果是持续的疼,二十四小时疼,就有问题了。
因为有东西堵在里面,所以实症发生的现象是持续性的。
一、肿瘤是如何形成的?阴实绝大多数是在脏里面产生的。
如果在腑里面产生,比如胃癌、肠癌,也是属于一种阴实的现象。
基本上肿瘤的成因是阳不足。
阳就是动能,比如肠子的蠕动,心脏的跳动,所有的消化的系统,身上所有的动能都属于阳。
阳不足以后,很多东西会累积在身体里。
阳虚的话,相当于动能不足,很多身体不需要的东西自然而然会累积在身体里面,没有及时排不出去,慢慢就就会变成阴实了。
阴实的成长需要两样东西:1.水,2.营养。
正常人身体里面的水是蒸汽。
冬天的时候大家走到马路上,每一个人的呼吸,吐气出来都是白的烟。
如果你看到有一个人没有吐气,没有烟,这个是外星人,绝对不是地球人。
阴实的病人,身体里面长的肿瘤,不断地吸收血。
在吸收血的时候,人体的营养也被吸收走,人体就开始变化。
二、中医如何治疗癌症?让水气化起来.肿瘤除了需要营养供应以外,就是水的供应。
人体内的水分两种,一种是病态的水——冷水,另一种就是正常的水——热水。
癌细胞、肿瘤、阴实这类东西,非常喜欢冷水。
人体内允许的水是热水。
所以吐出来的气都是热的,气化的,充满着全身。
因为热气才会循环。
冷水是不会循环的,所以你看到很多肝癌、胰腺癌、腹膜癌的病人,到后期的时候,肚子肿很大,身上积很多水,一摸他身上,都是冰凉的,因为都是冷水。
也就是说这个肿瘤、癌细胞可以把正常的热气转换成冷水,它才能够生存。
陈玉琴大师教你认清人体真相
陈玉琴大师教你认清人体真相,告诉你医院里的医生不会说的秘密,从此自己诊病,开启人体自愈机能,不必再往医院跑。
一、人要健康,只要血多.要血多,只要早睡(每天10:30以前/成人)加敲胆经(大腿外侧各100下 /每天)。
早睡是造血时间的保证(人并非二十四小时都能造血,古时候的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体造血是有特定时段的,这是天人相应的结果,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敲胆经是造血材料的准备(现代人不缺营养,但胆汁分秘普遍不好--原因后面再讲).二、症在四肢五官,病在五脏六腑,所有的症都是内脏问题在体表的表现:近视眼---- 肾水不足以涵木;中耳炎---- 小肠有细菌感染的病灶;五十肩----大肠有细菌感染的病灶;香港脚是胃有细菌感染的病灶等等。
三、脂肪不是营养过剩,脂肪是人体能力不够时排不出去的垃圾,那个脏器能力差,那个脏器的经络外面堆的脂肪就厚.四、血色素的及格与否并不能证明人体维持生命所需的血液总量是够还是不够,血色素只是代表一滴血里红血球所占的比例而已,人体健康与否取决与人体总血流量的多少,现在没有这样的指标,也没有检测的方法,但中医通过望证是可以了解的。
人体总血流量够的最低标准1、血能进肾脏过滤,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次小便一定是黄色的;2、血液能进肝脏进行清洗,手上的血管不仅看得见,而且颜色是浅绿色的;.3、指甲不仅有月芽,而且有横向的条纹(这意味着你的免疫系统在工作------详细有机会再说).五、老化的血管是可以逆转的.血管老化是因为血里的垃圾推积在血管,是因为人体血液总量不够时,肝脏不清洗或清洗比例不够时,血就变得越来越脏。
当人体的血液总量回升时,清洗的工作会重新启动,原来沉淀在血管里的垃圾同样会被带到肝进行处理,问题是这时候的检查指标都不可能符合目前西医设定的标准。
六、癌细胞不是人体的敌人,不是变异,是人体能力不够时生产的残次品,当人体能力恢复时,人体会生产巨噬细胞清理这些不及格的产品,重新生产正常的细胞来修复被破坏的组织。
中医大师张必清
中医大师张必清“说什么‘师从祖父名医’,只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张必清的同门师兄介绍说,其父是一位“打油匠”,祖父也只是一位普通农民。
上世纪70年代初,张确曾追随过因“文革”被“下放”到乡村的一对医生夫妇学习,但对方都是搞西医的。
秦皇岛中医院的前院长范振域印证,当初考察张必清时并没发现他懂中医。
“我能肯定,他的中医知识不可能来自部队。
”第三军医大一位军医教材编纂专家告诉北青记者,我国军医系统对于中医体系的纳入是在2000年之后。
寻访其成名发迹路径,此前被宣传为“国宝级中医药大师”的张必清,面目越来越清晰。
无论是早年他叫卖的“必青神鞋”,还是后来的“奇经疗法”,隐身其后的都是张氏一脉相承的“掘金术”。
一掷千金的乡村名流安徽泾县丁家桥镇的村民们提起张必清来,多是一脸崇敬的样子,但又语焉不详。
大家听说的是张在外面“发了大财”,看到的是张回乡时县镇两级官员前呼后拥,使用的是张必清捐款援建的学校、大桥和公路,但是少有人能说出他是怎样拥有的这些财富。
“有钱不就是贵人吗?农村人都这么想。
”后山村高公组的一位村妇这样说。
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必清曾表示自己只是担任“奇经堂”的顾问,每月收入约1万元。
与此相比,这些年来他在家乡留下的手笔显然要大得多。
沿泾县县城向西南30公里,连接322省道和丁家桥镇的,是一座跨河的“金水大桥”。
桥北端有一座“功德碑”,上面镌刻着修建该桥时所有捐赠者的姓名。
其中在“本镇在外人员”一栏中,排在首位的即是张必清的名字,随后跟着他的捐款额“捌万捌仟元”—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其他个人捐赠,而且比左面一栏“企业捐款”中的任何一家都要多。
这不是丁家桥镇唯一留下“张必清”姓名的地点。
在该镇,“泾县丁桥必清中学”的大牌子赫然入目,它的前身是原丁桥初级中学,该校在1997年接受张必清捐资100万元、镇政府投资120万元,进行了改建,之后将“必清”的名字加入到了中学的名字中。
与后山村卫生室毗邻的鹿园小学,也接受过张必清的捐赠,校长吴金木表示该校扩建教辅楼时,曾接受过张必清捐资30万元。
老中医职业访谈
老中医职业访谈采访对象:老中医张师傅Q1:请介绍一下您的职业背景以及医学教育背景?我叫张师傅,是老中医,在中医行业从业已有40年之久。
我在大学期间就对中医很有兴趣,所以选择学习了中医学。
毕业后,我去到了一家医院开始实习,后来在加入中医行业协会,并在研究院工作五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领域的经验。
Q2:您认为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是什么?Q3:您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最棘手的病例是什么?在我的40年从业经历中,遇到过很多疑难杂症,其中最棘手的病例是患有癌症的病人。
中医治疗癌症需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根据病情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长期治疗癌症方面,我会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排除体内的病毒、细菌等致病因素,同时也会通过中药和调理膳食等多种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Q4:您觉得中药的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相比如何?自古以来,中药被认为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现代医学相比,中药也是有一定优势的。
由于中药是以天然植物、动物等材料为原料制成,其温和、没有副作用、稳定性好的特点更适合在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面使用。
并且,中药的治疗是综合性的,不仅能对症治疗,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调整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来治疗疾病。
这和现代医学的治疗思路是相通的。
Q5:您认为现代社会中,中医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今社会中,中医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一,其地位和作用依旧不可忽视。
中医可以开展在很多疾病治疗方面卓有成效,如心血管疾病、肝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常见病。
此外,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也将会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有望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Q6:您对年轻人从事中医行业有什么建议?首先,中医是一门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医学科学,年轻人在选择中医行业之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其次,年轻人在选择中医行业之前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这个行业中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大师刘力红思考中医[4]
大师刘力红思考中医[4]三、太阴病时相讨论太阴病时相仍以太阴病的欲解时条文为依据,即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下面拟分几个方面来展开。
1.亥至丑上亥子丑在日周期里,是亥子丑这三个时辰,也就是晚上9时至凌晨3时这段时间。
月周期里,每个时辰约占2天半的时间。
所以,亥子丑就位于晦日前后的7天半里。
晦日前后的这段时间,是每个月周期里月相最缺甚或隐匿的时候。
月相缺或隐反映了阳的收藏,这与太阴的性用相符。
年周期里,亥子丑即亥月、子月、丑月,亦即农历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上述三个月分别与十二消息卦里的坤、复、临相配。
坤卦六爻皆阴,很多人看到这个卦都以为阴盛阳衰了,阳气没有了、消灭了。
其实这是错会了坤卦。
六爻皆阴不是阳气没有了,而是收藏起来了。
正是这个藏才使阳气得到蓄养,得到恢复,才有后面的一阳生,二阳生。
亥子丑除了上述的时间特性外,还有空间方位特性,这就是北方。
前面我们谈到先后天的问题,先天卦里,北方居坤。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所以,坤之体在北,坤之用在西南。
坤体居北与坎同居,我们前面用水土合德来形容。
而亥子丑为太阴病的欲解时却又为太阳病的欲剧时,这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欲解时要义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讲义》是经过节选的本子。
而由王叔和所整理的《伤寒论》,在起手的太阳篇前,还有另外的四篇,即"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伤寒例第三"、"辨痉湿暍第四"。
在"辨脉法第一"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这一段文字一半讲生理,一半讲病变。
虽然它讲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对于我们理解太阴病欲解时却有很大的帮助。
五月也就是夏至月,也就是午月,可是它能够涵括整个夏月,涵括巳午未。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古老相传“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此话不无道理。
从单味药而言,量变超出一定限度,必然会引起质变,故剂量不同,功效有别。
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差异,药物剂量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疗效,甚至可以完全相反。
例如: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g以内明显,30g以上就趋向抑制,对血压的影响更神奇,15g以内可升高血压,35g以上反而降压。
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轻剂---2~5g用于升举阳气;中剂---10克左右疏肝解郁;重剂---20克以上透表泄热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30到60g,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在逍遥散中仅用3g,以疏达肝木;而在苍耳子散中就重用至15g,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g,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g,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g,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g,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g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
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
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
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
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
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 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谈养生
风 ,避 之 有 时 ,恬 淡 虚 无 ,真 气 从 之 ,精 神 内守 , 病 的预 防 药 物 等 以消 除 外界 致 病 性 因 素 为主 。
病 安 从 来 。 ”这 种 重 视 人 体 内在 抗 力 又 要 防 止 外 邪 中 医养 生 学 早 在 春 秋 战 国 以前 。人 民 即 重 视 研
郭 文 :李老 ,听说您对养生很有研究 ,
对 身体 健 康 收 益 很 大 ,请 谈 谈 对 学 术 思 想 和理
论方法 。
弱 。 如 : 《内经 ・刺 法 论 》 说 : “ 疫 之 五
至 ,皆相 染 易 ,无 问 大小 症 状 相 似 。不 相 染 者 ,正 气 存 内 ,邪 不 可 干 ,避 其 毒 气 。 ” 《内 经 ・百 病 始 生 篇 》亦 说 : “ 雨寒 热 ,不 得 虚 ,邪 不 能独 伤 风
教 授 神 情 凝 重 地 说 : “ 医 养 生 学 中
是 中 华 民 族 独 有 的 科 学 , 应 该 全
面 、正 确 的 领 会 ,如 果 不 加 以 正 确
的科 普 宣 传 和 大 力推 广 ,伪 科 学 的
东 西就 会 乘 虚 而入 , 占领 人 们 的思 想 阵地 。 ”
特殊 津贴 。
蟹
郭 文 :河 南 淮 阳县 人 。 主任 记 者 。现 任 河南 省 全 民健 康 促 进会 副
会长 、 《全 民健 康 》副 主编 、河 南省保 健 品协 会 副会长 兼食 疗 养生
专 业 委 员 会 秘 书 长 、 河 南 省 营 养 学 会 理 事 、健 康 1 0 k O。 参 编 2  ̄ CE ]
PI W FN NTF VI l 1I R F
圃咽 田窭 躅衄 嬲 年 ,度 百 岁 乃 去 。 ” “ ” 道 是 养 生 的 规 律 , 知 道 养 生 规 律 的 人 。要 适 应 天 地 气 候 四 季 阴 阳 寒 署 等 变 化 。懂 得 锻炼 身体 的各种 养 生方 法 。如气功 、 各 种 拳 术 等 , 饮 食 有 节 。不 妄 过 于 疲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桂枝汤证
田 氏 健 康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用药的依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有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我们分享的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 邮箱: tzm630@) ,立即处理。
谢谢!医案医话系列之十七【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例 1 :熊某,女, 56 岁 。
1964 年 8 月 20 日初诊: 3 个月来,每日下午 3 ~ 5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汗出,舌苔薄白润,脉缓。
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为太阳表证。
脉缓、发热、汗出,为营卫不和津虚于表。
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时发热,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 9 克,白芍 9 克,生姜 9 克,大枣 4 枚,炙甘草 6 克。
结果:服二剂而解。
按: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未记录煎服法,胡老师对讲解桂枝汤方证有独特见解,可参见有关论述。
这里要特别注意胡老师对《伤寒论》笫 54条的论述:“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长期定时发热的桂枝汤证,服桂枝汤当是 “先期时发汗”,本案应是下午 3点钟前服药。
对此,胡老师特别指出,这是中医治未病的精神。
例 2 :贺某,男, 8 岁 。
1965 年 10 月 23 日初诊 : 外感发热 1 周不退,每日上午 11 : 30出现发热 ( 体温 38 ℃左右 ) ,汗出,发热 12 : 00后热自已,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日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
脉虚数,为津虚有热。
见于定时发热,汗出,主在荣卫失调,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 9 克,白芍 9 克,生姜 9 克,大枣 4 枚,炙甘草 6 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上午已无发热,下午 1 : 00 后尚有低热 (37.2 ~ 37.5 ℃ ) ,舌苔薄黄,脉尚稍数。
国医大师王玉川揭现代人患病根源及调养
国医大师王玉川揭现代人患病根源及调养经络阻塞,气血不通--王玉川揭秘现代人患病根源《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我国第一部养生宝典。
王玉川教授对书中的气血循环理论颇有研究,他在《试论经脉气血循环理论的发展演变》一文中指出:“历代医家不知《内经》中有‘阴出阳入,气血循环’的理论,因此,对《灵枢·根结》的注解和章节分类,不是割裂了理论的系统完整性,便是误将几种观点不同、方法各异的气血循环学说混为一谈。
”王教授指出,《黄帝内经》中的气血循环理论是以“阴出阳入”为基础的,故而称其为“阴出阳入循环学说”。
《内经》有云:“阴者主脏,阳者主腑。
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人体当中,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对于阴经和阳经中的气血,由于起点和终点不同,那么流向也就不同。
阳经中的气血从四肢流向六腑,终于五脏;阴经中的气血则从五脏流向躯干,最后终于四肢末端而与阳经相交。
王教授认为,《黄帝内经》的“阴出阳入”气血循环学说,为中医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开创了中医保健的先河。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畅通,则百病不生;气血不畅,则疾患自现。
因此,任何疾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都要从调理气血入手。
尤其是对于一些无法确定病机的疑难病、杂病,从气血入手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王教授发现,现在有许多年轻人经常感到头昏脑涨、腰酸背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困倦乏力、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但到医院却查不出什么毛病,要治疗也是无从下手。
对于这种情况,他指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体内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代谢物不能及时清除而沉积在体内各系统的通道中,致使经络阻塞,也就是气血不通。
这种状况,除了通过药物以畅通气血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放慢生活节奏,让身心适当放松,平时多做一些运动。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气血是否通畅呢?以下6种方法可以一试:1.看眼睛所谓“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巩膜)的颜色。
名中医胡乃文纵论“病的真相”
—
名 中 医 大 师 胡 乃 文 在 台 湾 行 脱不健康的生存环境。
刍 医 数 十 年 , 治 愈 无 数 疑 难 杂
胡先 生认 为 ,治病 并不 只是 治疗患 者
症 和 顽 症 ,如 今 ,鹤 发 童 颜 , 的症状 ,而是要 解 决 导致患 者生 病的 内在
于古 老的东方 医学,在中医学 领域 尤其 心,免疫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是针灸 等领域造 诣很深,运用 古人的医
胡先生坚持认 为 ,健康状况 与个人
治 经 验 得 心 应 手 , 在 台 北 “上 海 同 德 堂 的心理状态 、道 德水准有着密切 关系。
国医 号 ” 出 诊 , 以 中 医 辨 证 施 治 方 法 治 现代科 学也发现 ,善 念可 以帮助 身体 处
学 理 论 相 结 合 ,分 析病 源 起 因 ,阐释 “病 良的 老 人 。
的真相 ”。他指 出,病源 起因有三 个主
胡 先生 最 初 学 西 医 基 础 医 学 的 时
要因素 :生理因素 、环境 因素和心 理因 候 ,刚好主修 “神经 科学 ”,在 “神经
素 。 要 想 获 得 健 康 长 寿 , 需 要 明 白这 三 科学 ”研 究中,常常会发现 很多有关针
赶快把这个 “标 ”治好也不行, 四季 ,一天 也有春夏秋冬 四季 , 四季 变化 ,如 果硬 要 改变 ,就
_Il
名 医 话 长 寿
或 者少 了什 么 或 者 多 了什 么, 养, 尤其 是 冬 天 的时 候 。如 果 疫 力下 降 或者 过 高 的 问题 。这
这个差异真的不 小。
冬季 不 好好 闭藏 保 养的 话,春 就涉 及 到 平时 的保养 问题 ,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不知道的世界之中医真相(二)作者:南山空同编辑:今宁人的有些疾病是不是天生就注定的?而且可以通过八字可以看出来?家居风水到底会不会导致疾病?和家人朋友不和如果真能导致疾病的话,原因何在?是否真有人像神仙一样,往你跟前一站,就知道你得的什么病疾,原理何在?我们对气灵医学(中医),是从三个方面划分的,分是是气场、灵路和气灵体,而灵路部分,包括了气灵相易、气灵相感和符咒灵力三类,我们在(一)中讲了巫医的起源以及气灵相易和气灵相感,今天我们将继续讲解五行八卦失和导致的疾病以及气灵相感识疾病。
一、人的有些疾病是不是天生就注定的?而且可以通过八字看出来?有人请人为自己算命,这时会有人说,你多少岁时,会有一场大病,病的身体的哪个部位,真有应验的,那么,是不是说,人的有些疾病是天生就注定的?而且可以通过八字或其他术数看出来?这一类的病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物质医学范畴,如基因序列中的致病基因,在后天会因为外界或自身的激发,在一部分人身上会显现出来,这属于物质医学范畴,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另一种是气灵医学范畴,也就是能量和信息的感应而得来的疾病,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如果有人给你算命,说你39岁左右某个部位会有重病,结果真有了,你会不会觉得这病是天生就注定的?其实并不是。
一个人在母亲的肚子里时,为混沌之处,没有上下、高低的概念,犹如天地未分。
当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他出生的瞬间,真正来到了人间,这一刻,人间的很多信息都会自他的额头进入,包括能量场和信息场。
这孩子没出生前,就像一张白纸,出生的一刻,宇宙的气灵都会自额头进入,像一张白纸上被随机泼了颜料一样,决定了这张纸最初的样子。
因此,人们将能代表孩子出生时年、月、日、时这些信息,用天干地支表述出来,共有八个字,称为"八字",进而因时推导出这一时刻五行能量的变化,从而判定这个孩子缺水还是缺土。
那么这些信息里,有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孩子39岁肯定生大病呢?假设你的一生是一段100公里长的道路,前2公里处有场雨(流年大运),而你又没带伞,断定的结果是,你有可能会感冒。
没带伞,伞在五行中属金,其实是说你五行缺金,金主收杀,因此对应的部位为五脏六腑中的肺和大肠,也对应外在身体上的皮肤,因此以上方面容易生病出问题。
为什么?人身是个小宇宙,一个人身上既有八卦属性(灵),也有相应的五行属性(气),你所处的时空环境,是个大宇宙,它的身上也有自己的五行和八卦属性,你们之间相互影响,当一方有所缺失时,会影响你们之间的配合,进而产生病变。
我们举个例子,方便理解。
人的口和胃是不是同一样东西?不是。
但他们的五行属性是一致的,五行属性都是土,因为它们都是主运化之功,假设你是胃,口是外在的天地,口每天摄入食物,到达胃里,如果你们每天都能相互良性配合,机体将是健康的,结果你的胃动力先天不足,而口又老是吃一些难消化的食物,终将形成疾病。
形成这个疾病有两个条件,一是你的胃动力先天不足,二是长期食用难消化的食物。
内外相应,才出问题。
也就是说,一个人出生时,他身上的先天五行八卦属性都已经定了的,哪方面强,哪方面弱,都是先天的属性,但这不代表一切,还要参考另两个因素。
一个是你所处的时空变化,这可以用流年大运来表示,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口中的食物样,如果这几年,口中摄取的全是利于消化的食物,那你的身体并不会有病变,但如果过几年摄取的是不利消化的,胃就容易出问题。
所以看八字的人,是查看你的五行八卦属性,再结合流年大运来推理,根据五行能量变化和八卦对应部位,来推断出在什么时间,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可能会出现病变,病变的程度如何。
这是其中的一个参考因素。
另一个参考因素是你后天的变化,这个是用八字测不出来的,有的人,通过自己的修行,可以改变自己的先天五行的八卦属性,因此,你用八字是测不出他的真实信息的,自然,原先的潜在病变因素也会消失,因为这些病变因素不是物质化的基因,而是动态化的气灵。
就像一个人的性格一样,如果一个人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你是无法再按以前的性格去推断他的行为。
二、先天五行八卦失和疾病如何预防调和中医的实质是气灵医学,而疾病未形成之前,属于非物质状态,因此为气灵医学的解决范畴,解决通道也很简单,有两个通路:(一)灵路1.用名字调和,当别人叫你的名字时,其实是将你名字所对应的五行(气)八卦(灵,负责对应身体的部位)气灵,送达到了你身上,所以可以通过起名或改名来调和。
对成年人来说,改名其实不是指改你户口本或身份证上的名字,那样多有不便,而是只要改变别人通常称呼的名字。
2.用数字调和,通常这个数字是指未尾的号和这个数字除以八后的余数,但因为效果要比名字数一些。
3.佩饰或服饰颜色来调和,具体办法参考下面讲的物质(二)物质所有的食物也同样具有五行八卦属性,简单来说,大多数植物可以通过色和味就能辨别。
如果你五行缺土,土的五行色为黄色,五味为甘,因此适合吃一些色黄或味甘的食物,如蛋黄、小米、蜂蜜、糖、土豆。
但具体食用哪些,多少、搭配等,还要以医生的意见为主,以免过犹不及。
这种情况,以调灵为主,主要用来强化或弱化不同人身上的频率属性,通过布方位之阵和配合每个人身上的属性来实现,通常无治病之需,通过同体相易来练功,练功的配合对向也并不一定是人,树木、山石、物品等,皆可借机而用。
三、后天衣食住行失和积病有关衣食住行失和积病的情况,我在《南山空同讲解衣食住行》中有详细讲解,以后也会整理出来单独当成一本书结集出版,这里只做部分简要总结:1. 很多人冬天讲保暖,防止冻出病来,其实很多人的疾病,是夏天和春天冻出来的,春天主要是寒气从脚侵袭,如初春雨天赤脚趟水,夏天则是空调吹肩、背、小腿等部位的穴位处,这些穴位负责气血的通畅,受凉之后,血虽能通行,气却产生了郁积,产生酸疼。
2. 人的脸和手经常在外面,为什么很少被动出毛病?首先,脸和手,可以自发运动,但身体的其他部位往往不可行,其次,脸和手部,少有气血交汇的大穴,但身上有,因此,保暖其实不是保护你全身暖和,而是保重点穴位。
就像人睡觉一样,不管天多热,小肚子上仍要盖一些东西,以免着凉。
3. 人的衣服和服饰能帮人增强和稳定气场,以便于气灵调和,滋养身体,有关这一条,以前我专门做过讲解,不再重复。
4. 食物对身体的作用,我们将放在以后的"养腑脏"部分专门讲解。
5. 家居风水会影响相应部位的身体健康,其原理我在<你所不知道的世界之奇门遁甲>中已有讲解,破解办法我将在《南山空同讲衣服住行》一书中详细讲到。
6. 人的言行,也会招至疾病,比如说你很自豪地跟人说:我从来没有去过医院,对一部分人来说,很快,有可能他就要得病去医院了,这是符咒的力量,这是我们下一章展开要讲的"符咒灵力"部分的内容。
下面我们要讲的,是气灵相感识疾病。
四、气灵相感识疾病我们知学院有一位辅导员,她站你跟前时,如果你身体某个部位有病,她即可以感受到,为什么会这样?你可以做个实验,在某天太阳很好的时候,你站在一堵墙前面,你侧方向看离墙一尺左右的位置以内,你会看到有一些淡淡的,像云雾一样的东西飘荡着,那是它的热能场。
我小时候半夜醒来,看家里的灯光时,不同的灯被不同色彩的圆圈包围着,那圈是他的五行能量场,而色彩则是他的八卦场,你可以理解成是简单的光谱。
人在地球上住,又怎么能知道其他星球上的具体物质?是对那个星球上传递过来的光谱进行测定,如果地球上能找到同样属性光谱的物质,就可以确认那个星球上的物质。
同样,一个人也有自己的气灵场,这个气灵场和另一个星球发出的光谱是一样的,不同的色彩和频率(波长),代表着你身你的不同部位,只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光谱的频率和色彩在肉眼可识别的范围之外,因此你无法看到这幅奇特而美丽的情景。
但是有一部分人,他的气灵感应场是对外开放的(通过气灵感应术可以练出此感应场,亦可关闭),因此,当有人离他近时,对方身体的气灵场会被他直接接收到,以同频共震气灵相感的方式反馈回来,因此,他自己相应的身体部位会感受到对方身体的病变。
但这样对能感受到的这一方,往往是不利的,特别是当某段时间接收的同一类的病人较多时,自己相应的部位也容易因为气灵相感而有形而产生病变,对天生有这种能力的人,需要通过练习气灵感应术关闭,偶尔用时再打开。
气灵相感而识病,是整个气灵医学中最精髓的部分,你常见的望、闻、问、切因主治人的修为不同,其对病情判定的准确性偏低,其实只适合做为辅助手段,气灵医学一直没有真正迎来发展,是因为诊病要素的制约,人们掌握的,只是皮毛,核心在气灵相感而识病,愿有人看了我的文章后,结合现代物理学来研究出气灵相感而识病的设备,你将是整个气灵医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其意义不输入发现了互联网,我下面要讲的内容,给大家的发明一些启示。
我们暂时将这个设备叫做人体光谱测量仪,首先它需能测出人体的光谱,但这种方式不应当是物质医学中穿透人体的方式测出的,而是通过捕捉对方身上的体灵场得到的,得到这个人的光谱之后,分析其频率,可以确定对应的身体部位,然后将健康人体该部位的频率值和非健康人该部位的频率进行对比,从而划定同同健康程度的数值,从而实现诊病。
这个过程,和现代物质医学中的抽血化验、透视、核磁共震是相近的,只不过,上述的物质医学检测手段是以有损物质器官实现的,而气灵医学的对身体的检测,是建理在信息和能量的分析上的,对身体的任何损害,将来会简单到像拍一张照一样。
但这不意味着气灵医学的人体光谱测量仪问世后,会完全替代物质医学的检测手段,而是以它为主导,物质医学检测手段为辅,一些血液中微量元素的检测,仍要在很长时间依赖于物质医学的检测手段,直到气灵医学的检测更精细化,但这是条很长的路。
但,当这篇文章发出去后,我相信在未来的数十年中,终有人会发明人体光谱测量仪,我们期待这个里程碑式人物的出现,就在不义的将来。
知学院中,将来也会开医学专业,传授气灵医学,同时吸收更多的气灵医学(中医)人才,将我公布的气灵医学图谱逐项研究完善,我只做了一些引导性的工作,更多的要依靠大家.按气灵医学图谱上的内容显示,我下一步要讲的,是"符咒灵力"。
健康有健康的因果,平时种下健康的因,才能收获健康的果。
健康的因,简而言之,就是因天之序、合道而行。
行善积德不会错,恬淡内守总是真。
自古医道不分家,日子过得有"道",身心自然健康。
请牢记养生原则:调心为上,外治为主,辅以食疗,谨慎用药!当读的古医书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读起。
谈中医书大体上说来有下列一些方法,各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加以选择,不必强求一致。
中医讲究理法方药,理法方药能精则辨证论治无误,而活人有术。
因而学习中医可从理法方药4个部分去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