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行业对吸纳就业举足轻重
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
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对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贡献和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
首先,建筑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之一。
建筑业的需求涉及房屋、商业建筑、道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等等,这些项目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
大规模的建筑项目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比如水泥、钢铁、电力、建筑材料等。
在建筑业的推动下,其他行业的发展也能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和产值,间接带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增长。
其次,建筑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的一个方面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建筑业是一个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行业,尤其是对于低技能劳动者来说更加重要。
在建筑项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劳动力,从设计、施工、监理、装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工人和员工。
因此,建筑业的发展能够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对于农村劳动力和贫困地区来说,建筑业是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体现在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和提升。
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建筑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密不可分,只有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够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吸引投资。
道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交通的便利化,降低了物流成本,改善了物流运输效率。
而电力、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提升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和供应保障。
第四,建筑业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消费拉动作用。
房地产行业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房地产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不仅带动了对建筑材料、家具、家电等的需求,也带动了相关行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比如装修装饰、家居建材、地产中介等。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城市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
最后,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体现在促进了城市化和人口流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一、建筑行业发展状况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同志发表“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确定了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如下所示。
202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63947亿元,同比增长6.2吼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5400多万人,建筑业在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继续发挥显著作用。
二、区域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2020年,福建省建筑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全省全年共完成产值计14118亿元,增幅7.2%。
近年来,福建省建筑业总产值如下所示。
近年来福建省建筑业产值一览表近年来,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福州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七区叠加”,福建成为获得国家优惠政策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发展潜力空间巨大,为建筑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
随着“七区叠加”、乡村振兴战略、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福建建筑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三、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达5400多万人,但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数量较少,与建设规模相比,不相适应。
同时,行业的快速发展、区域的高速发展,建筑业企业对毕业生需求量还会不断地增加。
总体上看,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需求量大,就业前景乐观。
需求较大的岗位有:施工员、测量员、质量员、资料员、安全员、造价员、招投标人员、监理员等。
建筑企业现在招聘的学历起点一般是大专,主要是由于他们动手能力强,毕业后即可定岗工作,缩短或省去了企业对他们进行的再培训时间,节约了人才培养的费用;再者此类人员受学历、职称所限不会频繁跳槽,且通过自学或接受毕业后教育,往往能够获得诸如“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证书,今后具备较大的上升空间。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土木工程学院宋晓丹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筑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其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影响力之广,特别是在促进社会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个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必须具备基础作用,带动作用和先导作用。
建国六十年来,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兴起,建筑业迅速成长壮大,成为我国各行业中一支不可缺少的技术大军。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建设规模空前巨大,更加促进了建筑安装业技术的繁荣和发展。
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规模宏大、技术复杂的基础设施、大型公用工程和住宅、石油化工、核电站、奥运工程、超高层的钢结构工程与大跨度双向张弦的钢屋盖工程的相继建成,大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力,使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城乡面貌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与此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建筑安装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建筑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8年全国建筑业创造的价值,即增加值17071.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7%,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次于工业、农业、批零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城市建设、村镇建设、住宅建设等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已逐步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建筑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通过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提供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劳动就业状况,直接关乎着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质量。
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要的厂房、仓库等建筑物和道路、码头、堤坝等构筑物都是建筑业的产品;工业企业的机器设备也必须经过建筑企业进行安装才能形成最终的生产能力。
因此,没有建筑业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扩大再生产,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积累,扩大社会财富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我国建设业大发展-全国高职高专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我国建设业大发展全国高职高专一、我国建设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建设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政工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建设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全球建筑工程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我国建设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人才短缺问题。
随着建设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二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我国建设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技术创新、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方面。
三是行业规范化程度不高。
部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影响了建设业的整体形象和发展。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1. 数量需求大。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尤其是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岗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2. 质量要求高。
建设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随着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新兴领域的兴起,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3. 专业领域广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多个领域,不同领域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各有侧重。
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时,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培养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策略1. 优化专业设置。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发展建设业急需的专业,如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
同时,加强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2. 强化实践教学。
注重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
建筑工程施工就业形势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就业形势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的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
一、行业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项目需要大量的建筑施工人才。
此外,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都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就业岗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路桥施工企业等领域从事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岗位。
此外,还可以在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等环节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三、就业前景1. 市场需求量大: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尤其是具备一定经验和技术能力的施工管理人员,更是市场的抢手货。
2. 待遇水平较高:相较于其他行业,建筑施工企业在待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毕业生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可通过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待遇水平。
3. 职业晋升空间: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可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不断学习和积累,逐步晋升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高级职位。
同时,也可转型从事工程设计、监理、造价等工作,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四、就业竞争1. 专业技能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也是求职的重要竞争力。
2. 综合素质要求:除了专业技能外,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等。
3. 执业资格证书:随着我国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的不断完善,持有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的人才更具竞争力。
如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
五、建议与展望1.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毕业生应在在校期间,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奠定基础。
建筑行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分析
建筑行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分析摘要: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正在悄悄地波及大学生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就业乃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但作为建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还是应该针对当前就业形势,认清建筑行业现状,积极面对,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词:建筑行业;大学生;就业1、前言“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
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
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大。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
同时仍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2、建筑行业现状2.1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左右是通过工程建筑业实现。
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岗位和职位,这种需求也将解决大量的专业人才就业,虽然今年中国建筑业从业人数会达到4100万,求职人数也约在600万人以上,建筑行业人才供需矛盾比较明显,但是行业的就业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2.2房地产业的兴起同时房地产业作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部分是与国民经济高度关联的产业,占GDP的6.6%和四分之一投资,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产业就达到60个。
我国的房地产投资,1998年比1997年增长了13.7%;1999年比1998年增长了13.5%;2000年比1999年增长了215%;2001年比2000年增长了27.3%;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21.9%。
5年平均增速22%。
去年比前5年的平均增速高出10个百分点。
2.3公用事业的发展国家近几年来加大了对公用事业(包括水、电、气、交通、医疗、旅游及其他有关市政公用事业等)的投资,同时公用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必将成为继国有企业改革之后我国经济领域又一次深刻的变革。
建筑工程类就业分析报告
建筑工程类就业分析报告建筑工程是一个广泛的行业,涉及到建筑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类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本报告将分析建筑工程类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
一、就业形势分析1. 就业市场需求: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类人才需求持续增加。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的需求持续高涨。
2. 政策支持:国家对于建筑工程类人才培养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多种政策鼓励人才培养、职业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就业市场的发展。
3. 技术要求提高:建筑工程领域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具备高级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才需求较大。
这也为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技术实力的毕业生提供了较好的就业机会。
二、就业前景展望1. 行业发展前景: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未来几年内,建筑工程领域的投资会继续增加。
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建筑工程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 专业领域多样化:建筑工程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监理、项目管理等。
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领域就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 行业竞争相对较大:由于建筑工程领域的行业竞争较大,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因此,毕业生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4. 技术要求提高: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升级,对于具备高级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加。
这也为有志于在建筑工程领域深耕发展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机会。
5. 就业方向多样化:建筑工程领域的就业方向多样化,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等不同的岗位。
同时,也可以选择在国内外建筑公司、设计院、施工企业等不同类型的单位就业。
结论:建筑工程是一个就业前景较好的行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领域的就业需求持续增长。
建筑与社会的关系与影响
建筑与社会的关系与影响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
建筑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着对方。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建筑对社会的影响。
一、建筑与社会的关系建筑是社会的一部分,它既受制于社会,又对社会产生影响。
从社会层面来看,建筑反映了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经济状况。
建筑风格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反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社会的需求也会影响到建筑的设计与功能。
二、建筑对社会的影响1. 创造就业机会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修建建筑物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设计师到建筑工人,都能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
建筑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繁荣,促进经济的增长。
2. 塑造城市形象城市的建筑风格和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和投资的重要因素。
建筑物的高度、外立面的设计以及公共设施的规划都会对城市形象产生深远影响。
一座美丽而现代的城市建筑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3. 促进文化交流建筑物不仅是功能性的容器,还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通过建筑可以传达出对特定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同时,建筑展馆和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也成为了人们交流和学习的场所。
4. 影响社会活动建筑物的设计和功能会对社会的活动和规划产生影响。
例如,在城市中,大型商业建筑通常成为商业活动和消费行为的中心。
学校的建筑布局和设施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医院和健身中心的建筑设计对于提供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也起到重要作用。
5.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材料选择和废物处理等方面都需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总之,建筑与社会密不可分,互相影响。
建筑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深入研究建筑与社会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并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
建筑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建筑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建筑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建筑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对建筑行业本身的推动,更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提升和发展。
首先,建筑业发展对于刺激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在建筑业的带动下,相关产业也会得到发展,包括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产业的发展,以及建筑设计、施工、装饰等相关服务业的增长。
这些都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的收入,进而增加消费和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次,建筑业的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建筑业不仅仅是修建房屋,更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优质的公共设施。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住宅、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各类建筑物需求的增加,也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
一座城市的繁荣与建筑业的兴旺息息相关,城市中的现代化居住区、商业中心、文化设施等都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
而这些建筑物的提升和改善,又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此外,建筑业的发展还能够促进资源配置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存在于城市中的老旧建筑也需要得到升级改造。
通过城市更新和建筑改造,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同时,建筑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兴起,如建材产业和装修服务业。
这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实现建筑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建筑产业链的完善和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仍然需要加强。
目前,国内建筑业中依然存在一些粗放型、低端化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技术、设计和管理的创新来提高建筑质量和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建筑行业的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的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此外,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建筑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问题亟待解决。
2023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2023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建筑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涉及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23年,中国建筑业在政策导向、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建筑业概述建筑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建筑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建造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二、2023年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1.政策环境:政府加大对建筑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化建设等。
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等领域得到政策的大力推动。
2.市场规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建筑业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等方面均呈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
3.技术创新:建筑业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果,智能建筑、BIM技术、无人机测绘、3D打印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
4.行业竞争:建筑业竞争格局加剧,企业分化明显。
一方面,大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壮大,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转型升级成为关键。
三、建筑业的主要挑战和机遇1.挑战: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建筑企业需加强绿色施工和环保投入;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需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需提升核心竞争力。
2.机遇: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为建筑业提供广阔市场;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企业有望获得更多政策红利;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我国建筑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四、未来发展趋势和预测1.绿色建筑: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建筑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建筑节能、环保材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将得到更多关注。
2.智能化建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将不断深入,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建筑与经济建筑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建筑与经济建筑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建筑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它不仅提供了住房、商业和公共设施,还创造了就业机会和财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经济建筑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创造就业机会建筑产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领域之一。
建筑工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包括工程师、设计师、施工工人、材料供应商等等。
这些就业机会不仅吸引了本地劳动力,还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员,促进了经济的流动性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此外,建筑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建筑材料也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和输送就业机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二、推动投资和消费建筑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
人们投资于住房、商业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投资不仅直接刺激了建筑产业发展,还间接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地产开发、家具、装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
此外,建筑行业还吸引了大量的消费,如购置房地产、装修住房、购买家具和家电等。
这些消费行为推动了零售业和服务业的繁荣,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提供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建筑产业不仅创造了住房和商业设施,还为社区提供了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例如,建设学校、医院、交通运输设施和公园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这些公共设施对于吸引企业和人才到该地区发展非常重要,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促进城市化和区域发展建筑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化和区域发展。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对住房和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
建筑产业扩大了城市的规模和容量,提供了更多的住房和商业空间,吸引了更多的人口和投资。
同时,建筑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形成了城市群和经济区域。
五、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建筑产业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通过应用新的材料、技术和工艺,提高了建筑的效能和可持续性。
例如,节能建筑、可再生能源等的应用使得建筑更加环保和资源节约。
同时,建筑产业也孕育了一批技术公司和研发中心,为经济的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
建筑领域就业情况汇报
建筑领域就业情况汇报近年来,建筑行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就业市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建筑领域就业情况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汇总,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参考。
首先,就业人数方面,建筑领域的就业人数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对于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建筑行业的就业机会更是多样且广阔。
其次,从就业岗位分布来看,建筑领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设计、施工、监理、工程管理等领域。
随着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新兴概念的兴起,建筑行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同时,建筑行业也在不断拓展新的就业岗位,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人员、可持续发展顾问等,为就业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再者,就业薪酬方面,建筑行业的就业薪酬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增加,建筑行业的薪酬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特别是在一些专业领域,如结构工程师、建筑设计师、施工管理师等,其薪酬水平更是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最后,就业前景方面,建筑行业的就业前景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同时,新兴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应用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因此,建筑行业的就业前景依然是乐观的。
综上所述,建筑领域的就业情况呈现出稳步增长、就业岗位多样化、薪酬水平提高、就业前景乐观的特点。
建议有意向从事建筑行业的求职者,应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抓住建筑行业发展的机遇,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成长。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建筑与社会经济发展
建筑与社会经济发展建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
它既是人们居住、工作的场所,也是文化表达和社会交流的媒介。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建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
一、建筑的重要性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核心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住宅、学校、医疗设施和商业场所等基本需求。
它的设计和功能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
优质的建筑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创造舒适的办公场所,促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品质提高。
另一方面,建筑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可以通过建筑来体现和传承。
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特色的城市有助于吸引游客和投资者,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 就业机会建筑业是一个人力密集型的行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就业创造作用。
建筑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包括设计师、工程师、施工人员等。
通过建筑业的发展,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
2. 投资和消费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
政府和企业在建设基础设施、住房和商业项目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这些投资可以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建筑项目的实施也会带动周边商业的发展,增加消费需求,促进商业活动的繁荣。
3. 城市规划和发展建筑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核心内容。
建筑的布局和设计直接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环境质量。
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环境可持续性,吸引人才和投资。
同时,注重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也有益于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 文化传承和推广建筑是文化传承和推广的重要载体。
古代建筑和历史遗迹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同时,当代的建筑设计和艺术也是文化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保护和推广建筑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兴趣,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就业前景
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就业前景建筑行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聚焦于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就业前景,分析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机遇。
一、人才需求1. 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是建筑行业最核心的人才需求。
他们负责设计和规划建筑项目的方案,从概念到最终实施,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提升,市场对于创意和技术高超的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
熟练掌握CAD、Revit等相关设计软件的技能将成为求职的基本条件。
2. 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协调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确保工期和质量的控制。
他们需要具备建筑施工工艺和材料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组织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协调各个施工环节。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3. 建筑市场营销人员建筑市场营销人员负责与客户对接,推广公司的建筑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商机。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销售技巧,能够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并实现销售目标。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市场营销人员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4. 建筑材料研发人员建筑材料研发人员负责研究和开发新的建筑材料,以提高建筑的性能和降低能源消耗。
随着可持续建筑的兴起和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行业对于创新建材的需求将会大幅上升。
因此,建筑材料研发人员将会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人才需求。
二、就业前景1. 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需求不断增长。
这将带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为建筑专业人才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
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建筑行业的就业前景更加乐观。
2. 绿色建筑需求增长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对于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和技术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的建筑专业人才将会受到资深企业的青睐,就业前景广阔。
浅谈建筑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及对策
浅谈建筑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及对策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一直都是各大企业竞相争夺开发项目的核心领域之一。
而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能否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往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质量。
当前建筑企业人才招聘的现状究竟如何?这其中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和挑战?有哪些对策可以应对当前的招聘形势?下面将对此作一浅谈。
一、建筑企业人才招聘现状1. 人才供给不足目前的建筑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需求量大、项目复杂、技术要求高,而目前的人才供给却明显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尤其是在高端、复杂项目中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往往需要通过高薪挖角以及长时间的培训才能安排到合适的人选。
2. 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建筑行业对人才的技术要求较高,而当前的人才市场中参与其中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些面包装金之辈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使得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层层筛选,并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才能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人才。
3. 人才留存难度较大在建筑企业中,一些技术或管理层人才是企业的中坚力量,然而这些人员通常也受到众多竞争者的青睐,企业要想留住他们,往往需要通过高薪挽留和优厚的福利政策。
而对那些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新人,则需要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通道,以留住他们。
1. 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企业应加大对于人才培养的投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进修机会,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通道。
可以与相关的院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实施专业的技术和管理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
2. 拓宽招聘渠道,多元化人才来源企业应该拓宽人才招聘渠道,不仅要通过传统的招聘网站、报纸杂志等媒体广告来吸引人才,还可以通过校园招聘、专业人才市场、内部推荐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人才资源。
还可以通过参与行业展会、组织技术交流等方式,向更广泛的专业人士发出招聘信息。
3. 完善薪酬福利政策,提高人才留存率在薪酬福利政策上,企业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市场行情和员工的实际贡献度来制定薪酬政策。
建筑行业现状及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及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现状分析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稳定的增长。
该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持续提高,同时也为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
然而,也存在一些当前的挑战和问题。
1. 市场竞争激烈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各类企业争夺项目合同及施工资源。
竞争压力导致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构成一定的挑战。
2. 技术更新换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亟需跟进新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的需求,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 环保要求提升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建筑行业在设计和施工中面临更高的环保要求。
减少能耗、降低污染排放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建筑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发展前景分析尽管建筑行业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以下是分析未来几年的趋势和前景。
1.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家重点规划和投资领域。
道路、桥梁、铁路和城市水利等项目的增加将为建筑行业提供持续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
2. 住房市场稳定增长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需求将持续增长。
政府推出的住房政策将进一步促进住房市场的发展,为建筑企业提供稳定的订单和项目。
3. 绿色建筑成为趋势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未来几年,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建筑企业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满足市场需求。
4.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通过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筑企业可以实现工程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面临一些挑战,但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建筑企业应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建筑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是建筑学家和业内精英所关注的话题。
建筑业是一个生产和经营建筑的行业,包括建设规划、勘察和设计、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和安装、建筑环境的运营和管理等。
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对就业问题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质以及统计数据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中国建筑业目前的情况、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建筑企业的施工单位是指拥有一定的施工机械设备、足够的流动资金和施工生产能力,具有承包建设工程任务的营业资质,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能够按照业主方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建筑产品,并按合同得到相应工程款的建筑施工单位。
根据施工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和专业劳务输出等单位。
按照提供建筑产品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水电、冶金、铁路、市政等专业生产公司,或者分为各种承包形式的单位。
建筑市场是一个利润和风险都很大的市场。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建筑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建筑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中国建筑业现状一)建筑业成就辉煌近年来,中国建筑企业生产的一些重大工程让全世界瞩目,如北京鸟巢、水立方、上海世博会的建筑群落、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新建的北京南站、京沪高速铁路、西气东输工程等。
这些伟大工程的建造,彰显了中国建筑业的成熟和杰出能力。
二)建筑业发展的规模21世纪以来,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得到了良好的增长。
在2007年,中国的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了5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达到22%。
建筑从业人员达到2878万人,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6%左右,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虽然建筑企业在不断增加,但建筑从业人员的速度仍保持在每年7%。
这些数据有效地说明了我国大中型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建筑产业的集中度在逐步上升。
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基本符合XXX等人的预测,如表1所示。
基建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
基建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基建投资是指政府或社会各界在城市规划、交通运输、能源设施、通信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建投资都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基建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并分析其对经济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一、基建投资对就业的直接拉动效应基建投资的直接拉动效应体现在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首先,基建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如建筑工人、技术工人、机械操作员等。
这些就业机会不仅直接提供了收入来源,也为劳动者提供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升机会,从而促进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其次,基建投资对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比如,修建高速公路需要大量的铁路建设和道路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砂石、水泥、钢材等建材的供应,进而推动建材巨大需求量的增加和产业链的发展。
这些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的增加,比如矿工、运输工人、仓储工人等。
此外,基建投资也有助于拓宽就业领域。
传统意义上的基建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领域,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新兴行业的出现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
例如,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中,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电子工程师,这就为相关领域的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基建投资对就业的间接拉动效应除了直接拉动就业,基建投资还具有间接拉动效应。
首先,基建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和技术设备。
这些设备的生产制造和安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从而促进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此外,基建项目的建设还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工业产品,比如钢铁、水泥、建筑材料等,这就带动了相关工业的生产和就业的增加。
其次,基建项目的建设还会催生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例如,在基建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工程设计、勘察及监理等服务,这就为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基建项目的完成后,也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维护、运营和管理工作,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持,从而形成了服务业方面的就业机会。
建筑工地吸纳就业情况汇报
建筑工地吸纳就业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设工地数量不断增加,对于吸纳就业人口
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将对建筑工地吸纳就业情况进行汇报,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建筑工地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量的建筑工地为城乡劳动
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尤其是吸纳了大量农民工,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同时,建筑工地的发展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就业机会,如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装修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了就业增长。
其次,建筑工地在吸纳就业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建筑工地存在
违法用工、拖欠工资、劳动保障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另一方面,建筑工地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较为迫切,需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建筑工地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
违法用工、拖欠工资等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建筑工地吸纳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之,建筑工地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建筑工地吸纳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行业对吸纳就业举足轻重1、技术人员比例低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职工人数中技术人员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
图6:我国建筑业企业人才比例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大量的农民工从事着建筑业的生产劳动,所以从业人员人数又远远多于正式在职职工。
目前建筑业有3,893万的就业人员,按实际从业人员总数为基数计算,建筑施工行业的技术人员比率4.6%,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三个行业,排名倒数第四(见图6)。
建筑行业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不仅表现在技术人员比例低,同时表现在行业内技术工人的比例低。
由于全国统一的技术工人等级标准和培训体系缺失,致使无法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中的技术工人数量进行现实准确的评估。
行业中通常所说的技术工人更多的以经验型为主,虽然其中部分人员持有特定企业对其进行培训后颁发的培训证书,但此类培训大多更类似于上岗培训,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工种技术培训。
而农民工巨大的流动性,客观上造成建筑企业对其进行培训的动力不足。
因此,即使不考虑各类证书来源的真伪和培训质量的差异,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中,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工人比例仍然很低。
截至2011年6月,全国仅有一级注册建造师21.3万人,二级注册建造师23.6万人。
建筑施工行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
2010年职工年收入为27529元,仅高于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9%。
(见图7,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图7:2010年各行业职工年收入2、平均技术含量和研发投入低据2004年统计,与我国建筑行业劳动力技术构成相匹配,建筑行业科技的产值贡献率为20-25%(数据来源:百度百科,中新网:http:///cj/2011/04-26/2997312.shtml)。
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美国和德国甚至高达80%(发达国家平均为70~80%),而中国现在的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
说明我国国民经济仍然处于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由于长期供给不足以及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造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供应的巨大的缺口。
因此,建筑业至今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满足社会对此类建筑的巨大需求为主。
形成产值的建筑产品中,主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建筑组成,因而,对从事建筑施工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较低。
2007年,在961.5万建筑业职工中,从事房屋和土木建筑工程的人员占到86.74%,即近834万人,而从事建筑安装工程的从业人员仅占约8.7%。
这一从业人员的基本构成结构,也清楚地表明建筑业劳动密集型的基本状态。
(见图8)图8:我国建筑行业细分行业人力资源规模变化情况同样以2007年统计数据为例,2007年建筑行业研发投入只占建筑业国内总产值的1.4%,而发达国家则为2~3.5%。
(见图9,数据来源《中国建筑业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研究报告》)图9:2007年不同国家建筑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可见,我国在技术研究和研发方面的投入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40%~50%,对行业的长远发展将是一个制约因素,也限制了企业进入全球领域的竞争力。
3、资本依赖程度低建筑施工业资本含量低,表现为典型的非资本密集型行业。
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
根据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筑施工业人均资本水平是所有非农产业中最低的行业。
2010年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为1.99万元,仅是工业平均水平22.13万元的十一分之一。
(见图1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人均资本含量表现出特定产业对生产环境和生产装备的依赖程度,人均资本含量越低,行业的资本密集型特征越少,对资本和固定资产投入的依赖程度越低。
图10:建筑业人均资本水平建筑业技术装备率在一定程度反映建筑业技术投入水平。
1996年至2010年间,我国建筑业技术装备率从4,154元/人增加到9,547元/人,年均增长率为11.5%。
可以看出,从1996年至2003年中国建筑业技术装备率呈稳步上升趋势,但2003年至今基本稳定并略有回落。
根据美国经济普查局发布的《1997经济普查》,1997年美国的建筑业技术装备率是6.8万美元/人,是当年中国建筑业技术装备率的32.9倍(见图11)。
图11:建筑业技术准备率变动趋势4、经营环境严酷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建筑行业的比重虽然长期停滞在4~5%,但它带动并促进了其他行业的成长。
它对原材料、机械制造等行业的拉动,特别是对劳动就业和安置、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贡献巨大,从而拉动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收入差异造成的矛盾。
建筑业经济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这种互动关系,是不可否认的,这种互动的结果,体现出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传导作用,而这种传导作用的意义则突出表现在建筑行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高辐射范围和低附加值。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处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它的基本经营环境——低收益和高竞争。
具体而言,建筑业处于上游房地产和下游建材厂家以及劳务供应商夹击之间。
房地产商通常都是实力雄厚或者“政治背景”深厚的企业,中国房地产商通常还是玩“资金游戏”的高手,他们惯于在银行、小业主之间玩“腾挪”。
因此,建筑企业被他们在“砍价”之余还要变成“带资、垫资和拖欠工程款”的牺牲品;而建材商自然也成为建筑承包商的资金承担者,但是随着最近两年全球大宗原材料价格高涨,一些实力强劲、有技术壁垒的建材商都提出“款到发货”的要求;近年来,农民工的短缺和人工价格的高涨也加重了建筑企业的资金压力,过去拖欠农民工工资是建筑企业常见现象,但在08年中央重点整治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之后,建筑企业就面临着无法转嫁房产企业资金拖欠的压力而必须要保证农民工的工资。
建筑企业处于这三者之间,压力可想而知,而建筑企业恰恰又是政府监管最重的领域,政府监管的带来的成本,比如人员资质、企业资质、信息化要求、安全环境要求等等,甚至一些本应房产商承担的成本也会转嫁到建筑企业中。
5、低收益高负担建筑行业效益和收益状况,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
低效是行业外部对建筑行业运行效率和社会贡献的评判,对建筑行业内部的企业来说,行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则更多地表现为效益低下和负担沉重。
三十年的发展,使中国的建筑业行业相对三十年前有了难以比拟的规模,难以对比的装备,难以设想的时尚管理手段,但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所面对的市场性质和形态基本未变,企业只是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更大的规模上以同样的模式做同样的事情,并不意味着行业和企业的良性发展。
2002-2006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大约为工业全产业产值利润率的1/2,建筑业以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工业全产业的1/3左右,而如果一增加值计算劳动生产率,建筑业则不足工业全产业的1/4。
(见图12)从建筑行业企业经营发展的轨迹也能够看出,其人均产值和产值利润率虽然不断改善,但相对工业企业平均值,近十年来却基本呈下降趋势。
1998年建筑行业人均总产值为工业人均总产值的一半,而到2007年仅为三分之一。
尽管工业企业平均总产值和产值利润率的增长速度有波动,但建筑企业在这方面的增长速度仍远低于工业企业平均值。
据中国建筑业协会2006年报告提供的数字显示,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而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在低利润的同时,负债率却高居不下。
以2005年数据为例,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5%,在所有非农产业中排在第2位;在第二产业中则是最高的,高出全国第二产业资产负债率56.8%的平均值8个百分点。
按照建筑业生产资金的使用常规,建筑施工企业在获得建筑项目施工建造合同后,除缴纳保证金外,还必须准备一定量的流动资金,正常情况下,该流动资金的总量不得少于建筑施工合同总额的20%。
这个资金量是根据施工方能够按照同投资方签订的合同,按时获得工程阶段款计算的。
如果投资方未能按时支付,或者根据双方约定,建筑施工企业同意垫付部分资金,同意投资方延期支付阶段款,资金需求量无疑还将大幅上升。
因此,工程中流动资金的使用和工程款的垫付,成为建筑施工企业负债的重要组成。
目前全社会拖欠款问题最严重的产业部门也是建筑施工业,这使得该行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积累和运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
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
低利润、高投入、高债务造成企业负担沉重的同时,建筑行业还面临行业性亏损的难题,建筑行业的亏损企业比重始终维持在20%以上。
建筑行业的资金效益低下,大量资金滞留在生产环节,阻滞了企业其他活动,限制了提高自身价值的行为能力,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
6、竞争激烈建筑行业企业面临和感受最为深刻的状况,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建筑行业竞争的特点是,市场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局部市场则表现出竞争不足。
在工程数量虽大、竞争最为激烈的普通房屋工程领域,直观的竞争现象,就是建筑企业数量的激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业内规模相当、业务相类似企业的同类同质竞争。
竞争手段主要以价格竞争为表现形式,并伴有为项目业主方垫付部分工程款项的融资条件竞争。
建筑业低收益的经营环境成因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吸纳就业大户,以及庞大的外部固定资产投资环境下,建筑业所表现出来的低收益多少显得有些不对称,我们不妨从更深层次上做一些探讨。
不当的定价方式我国建筑施工核价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建筑物并不是商品,不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而是“配给制”,国家是建筑物的建造者,也是所有者和使用者。
长久以来,对建筑物而言并不涉及价格概念,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控制基本建设投资,核算建造成本,建立了一套整从估算、概算、预算到结算的严密体系,同时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计算依据和定额标准。
由于建筑物从未成为商品,也无须定价,成本核算已能够满足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工程造价逐步成为建筑行业核算的流行概念。
根据《辞海》(1989年版P577)的解释,工程造价是指建筑安装工程的建造费用总额,包括工程实际造价,施工企业的法定利润,建设单位的行政管理等开支及其他方面向建设单位收取的费用等。
工程实际造价则是按照实际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乘以预算单价得出。
这个对建筑物核价模式产生巨大影响的概念,将工程业主方发生的间接用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费用,一并列入建筑造价,因此,这一造价概念并非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造价,从而使得建筑施工的价格概念更加无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