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5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1)

合集下载

《细菌和病毒》 教学设计

《细菌和病毒》 教学设计

《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大小。

(2)学生能够比较细菌和病毒在生命活动、繁殖方式和对人类影响等方面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关注健康、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和病毒的生命活动和繁殖方式。

(3)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理解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和繁殖过程。

(2)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传染病流行的视频,如流感或新冠疫情,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吗?”从而引出细菌和病毒的主题。

2、讲授新课(1)细菌的形态结构展示细菌的图片和显微镜下的图像,让学生观察细菌的形态,如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讲解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

比较不同类型细菌的结构差异。

(2)细菌的生命活动介绍细菌的营养方式,如自养型和异养型。

讲解细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解释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作用。

(3)细菌的繁殖方式讲解细菌的分裂生殖过程,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强调细菌繁殖速度快的特点。

(4)病毒的形态结构展示各种病毒的图片,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噬菌体等,让学生观察病毒的形态。

讲解病毒的结构,包括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 或RNA)。

比较不同病毒结构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5)病毒的生命活动强调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解释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包括吸附、注入遗传物质、合成新的病毒成分、组装和释放等。

〖2021年整理〗《细菌和病毒》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细菌和病毒》优秀教案

《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到在自然界中除了显而易见的动植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的、像细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消毒、杀菌工作。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一些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已经具备了观察、提问、猜想与自主研究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

同时。

本课涉及的科学知识微生物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多数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比较抽象,但微生物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方面来说,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2能用多种方法记录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了解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来杀菌和消毒的。

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难点: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

评价任务1通过多种途径认识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2搜集资料,认识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能够判断哪些生活方式有利于身体健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夹板(每组4个)、报纸(每组2张)。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填写问题卡;调查哪些疾病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形成问题师: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两个课下作业,第一个是根据教材2021问题卡搜集资料,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生:略。

师:通过搜集资料,我们初步了解了细菌和病毒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细菌和病毒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5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3)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5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3)

细菌和病毒【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四、让我们更健康: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2.学生判断、汇报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五、作业:回家制作酸奶。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细菌和病毒》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细菌和病毒》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细菌和病毒》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分析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了显而易见的动物、植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的、像细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消毒、杀菌工作。

3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及对人类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细菌和病毒》【创新教案】

【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细菌和病毒》【创新教案】

《细菌和病毒》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到在自然界中除了显而易见的动植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的、像细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消毒、杀菌工作。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一些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已经具备了观察、提问、猜想与自主研究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

同时。

本课涉及的科学知识微生物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多数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比较抽象,但微生物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方面来说,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2.能用多种方法记录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了解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来杀菌和消毒的。

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难点: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

评价任务1.通过多种途径认识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2.搜集资料,认识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能够判断哪些生活方式有利于身体健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夹板(每组4个)、报纸(每组2张)。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填写问题卡;调查哪些疾病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形成问题师: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两个课下作业,第一个是根据教材20页的问题卡搜集资料,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生:略。

师:通过搜集资料,我们初步了解了细菌和病毒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细菌和病毒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小学科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细菌和病毒》学案——第1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细菌和病毒》学案——第1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细菌和病毒》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1.仔细观察上图,与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呢?
2. 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2)生活在哪儿?
(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
3. 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
所患疾病主要原因
4.病毒有哪些特点?
5. 细菌、病毒的危害有哪些?
6. 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有哪些?
7.我们怎样才能更健康呢?。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5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3)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5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3)

细菌和病毒【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四、让我们更健康: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2.学生判断、汇报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五、作业:回家制作酸奶。

小学科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细菌和病毒》教案——第1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细菌和病毒》教案——第1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细菌和病毒》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和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师点拨。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一)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探究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在21页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2019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5课《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2019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5课《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2019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5课《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了显而易见的动物、植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的、像细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消毒、杀菌工作。

教学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5.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6.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7.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以及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附送:2019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6课《生活中的真菌》word教案一、设计理念:本节课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创设彰显个性的空间,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1、教材的分析:⑴.《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观察霉菌。

⑵.“真菌”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各种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从而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

为下一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⑴.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比较等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

⑵.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到观察、探究活动中。

⑶.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从何角度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可能会有困惑。

在“三识真菌”环节的自主探究可能会有一些学生不能进行主动探究。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细菌和病毒1名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细菌和病毒1名

最新资料推…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5.细菌和病毒一、教学目的要求:1. 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 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 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4. 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5. 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 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平时我们人类感冒及患病的原因2. 学习新课:A. 寻找细菌的特点活动目标1. 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 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 能用多种方式记录细菌的特点。

活动过程:1. 细菌虽然无处不在,但因其过于微小,只有借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让学生借助仪器直接观察——菌的放大图片或课件。

2. 活动开始,首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然后,通过图片观察、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进一步增强对细菌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从身体大小、生活环境、繁殖特点等方面将观察到的细菌与常见的动植物进行比较,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记录细菌的特点;最后,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对细菌特点较一致的认识。

3. 设计图表,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将认识动物、植物的特征时学到的方法进行有效迁移,用来自主认识细菌的特点。

填写记录表。

4. 本活动的交流阶段,为了进一步体现认识方法的迁移,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是怎样知道细菌的特点的。

小结: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小、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许多细菌可以成对、成链、成1......................... 最新资料推… 荐簇等形式生长。

多数细菌繁殖迅速,细胞表面具有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壁,此外,有的细菌还具有荚膜、鞭毛和芽孢等结构。

B. 细菌、病毒的害与利活动目标1.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2. 能分别举例说明细菌和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和益处。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细菌和病毒丨冀教版 (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细菌和病毒丨冀教版 (1)
《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细菌和病毒使学生意识到细菌和病毒的利与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以及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成倍增长。条件适宜,每20~30分钟就繁殖一次,速度很快。
•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0分,共60分)。
•(1)细菌的基本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
•(2)麻疹、肝炎、艾滋病、疯牛病等这些骇人听闻的病都是因为某种病毒入侵引起的。()
生读学习目标。
二、自主提问整理归纳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细菌和病毒有了哪些认识?)
1、细菌有什么特点?
2、细菌和病毒有什么不同?
小组整理汇报,小组之间相互补充。
教师:老师今天给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大家想不想看?多媒体展示
师总结自学情况。
师: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数量繁多,那么他们对人类有哪些利与害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细菌和病毒的利与害。
•(3)痢疾、百日咳、败血症、肺炎、胆囊炎等疾病也都是由相应的细菌引起的。()
•(4)细菌和病毒可以使人得病,都是“坏家伙”。()
•(5)实验证明,在人的肠道里保持较多数量的有益菌群,将非常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
•(6)细菌和病毒其实并不可怕。()
巡回指导
给出答案
纠错、评价、总结。师生互研小组件互相评价 Nhomakorabea学习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和病毒》 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和病毒》 教学设计

6、细菌和病毒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以及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细菌和病毒的资料、图片、温度计。

学生准备:搜集细菌病毒的资料、做酸奶所需材料(酸奶、鲜牛奶、带盖的杯子、金属小勺、竹筷、)、纸杯、豆子、报纸。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拓展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3、拓展1。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4.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活动1:寻找细菌的特点1.整理、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师: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现在把你们的资料和老师搜集到的资料放在一起,通过阅读这些资料找出有关“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生活”细菌的繁殖“这些信息。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细菌和病毒》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细菌和病毒》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细菌和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

认识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会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方式,探究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卫生意识。

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

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方法。

2.教学难点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与联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细菌和病毒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显微镜、细菌和病毒的标本或模型。

实验材料,如培养皿、消毒棉球、酒精等。

2.学生准备科学课本、笔记本、铅笔。

课前收集有关细菌和病毒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细菌和病毒引起疾病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视频中提到的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吗?细菌和病毒是什么样的生物呢?引出课题:细菌和病毒。

2.认识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和病毒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大小。

讲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如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比较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理解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不同特点。

3.认识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引导学生从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疾病防治等方面认识细菌的作用;从疾病传播、生物进化等方面认识病毒的影响。

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细菌和病毒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单元备课《细菌与病毒》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单元备课《细菌与病毒》教学设计

“微生物”单元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根据某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细菌和病毒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认识生活中常用的防霉方法。

●知道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害,也有益。

科学思维●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探究物体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霉,培养天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探究实践●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细菌、病毒、蘑菇和木耳等微生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馒头发霉条件的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能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

态度责任●能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核心任务】●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认识生活中保温、防霉、防锈等技术的应用。

【课时安排】4.细菌和病毒1课时5.蘑菇和木耳1课时6.发霉与防霉1课时第1课时(《细菌和病毒》)【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与要求】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5~6年级: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②根据某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细菌和病毒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式获取细菌和病毒的信息。

探究实践: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微生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态度责任: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能做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疾病预防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文字:有些生物个体十分微小,肉眼看不见,在土壤、空气、自然水域及生物的身体内外都存在着,与人类的健康关系密切。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5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1)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5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1)

细菌和病毒【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四、让我们更健康: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2.学生判断、汇报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五、作业:回家制作酸奶。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病毒》教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病毒》教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播放该视频,能让学生直观地解病毒性疾病巨大的危害性。并能提出与病毒有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能顺利探究做好铺垫。
通过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已掌握的知识。
学生自由交流。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播放非典时期相关内容的录像资料。导入新课。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二、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一)参观展览,认识病毒
评价活动
个性备课
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望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非典时期相关内容的录像资料。
(教师)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吗?
提出问题:病毒能引起哪些疾病?都有什么症状?病毒性疾病怎样传播的?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学生简单交流汇报。
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病毒是什么样的?都要哪些病毒?等等。
(2)老师引导学生概括出预防病毒性疾病的措施
病毒虽然能人类带来很多疾病,但是只要我们好好地预防还是可以避免一病毒性的疾病的产生、传播的。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觉得我们都有哪些预防措施
师随机板书:切断传播途径、注射疫苗、注意卫生、锻炼身体等等。
3、小测:病毒能使人、动物和植物生病,那电脑病毒跟它一样吗?
(2)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寄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病毒在寄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进行繁殖,对寄主构成危害。
(3)病毒的类型
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分为三类
动物病毒: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
植物病毒:例如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纺锤体病毒。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手抄报,鼓励学生课后积累资料,丰富相关的
的知识。]

细菌和病毒-教案设计

细菌和病毒-教案设计

细菌和病毒-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1. 细菌和病毒的定义。

2. 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细菌和病毒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

教具准备:1. 细菌和病毒的图片。

2. 实物模型或图示。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对细菌和病毒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观察细菌和病毒结构时的反应。

第二章:细菌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细菌的功能特点。

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2. 细菌的功能特点:营养方式、繁殖方式。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

2. 讲解细菌的功能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教具准备:1. 细菌的图片和实物模型。

2. 教学投影片或图示。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对细菌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观察细菌结构时的反应。

第三章:病毒的结构和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病毒的特点。

教学内容:1. 病毒的基本结构:外壳、遗传物质。

2. 病毒的特点:无细胞结构、依赖宿主细胞繁殖。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病毒的基本结构。

2. 讲解病毒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病毒的无细胞结构和依赖宿主细胞繁殖的特点。

教具准备:1. 病毒的图片和实物模型。

2. 教学投影片或图示。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对病毒结构和特点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观察病毒结构时的反应。

第四章:细菌的繁殖和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

2. 掌握细菌的生长条件。

教学内容:1. 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

2. 细菌的生长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通过图示或动画演示细菌的二分裂过程。

2. 讨论细菌生长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生长所需的环境因素。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细菌和病毒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细菌和病毒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细菌和病毒冀教版传授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法做好实验记载。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谋略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绪态度与代价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干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能、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鉴别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怎样利用一些技能、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剖析这一个是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位中的第五课,学生议决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界中的植物,动物的简略分类和基本特性。

3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议决查看、实验等要领探究细菌的特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传授历程4.1 第一学时4.1.1传授活动活动1【讲授】传授历程(一)导课发言:在丰裕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布局简略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华看明白,如细菌和病毒。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本日我们就来互助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明白细菌活动一:寻找细菌的特点1.交流资料,获取新知。

师:老师给同砚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同砚们都搜集到了吗? 本日的讲堂就同砚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向大众先容一下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吧!学生举行知识交流。

2.查看,概括新知。

西席出示细菌放大后的图片,让学生发举行查看。

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动物和植物的知识举行比较,议决自己的查看所得整理出知识点。

(细菌的巨细,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生活,细菌的繁殖。

)小结:细菌的特点:体积微小,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一般成对,成链,成簇生长,繁殖迅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
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
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2)生活在哪儿?
(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
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
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
所患疾病主要原因
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
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
制醋要用醋酸杆菌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
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
四、让我们更健康:
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
2.学生判断、汇报
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作业:
回家制作酸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