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共37页文档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百年历程的经验启示
党史学习教育南方论刊·2021年第12期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历程回顾中国共产党自建党百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程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21-1949年),确立整合阶段(1949-1978年),改革调整阶段(1978-2012年),新时代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每一个阶段都依据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一)初步探索阶段(1921-1949年)中共一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石。
在之后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注重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认识到发挥意识形态的革命能动作用。
党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指导进步青年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创办工人补习学校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通过在学校里开设课程来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通过开拓宣传途径,例如出版刊物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1]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脱离经济基础是无法发挥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的,必须重视人民的利益诉求。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
”[2]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的主要工作是思想舆论方面的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期间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完成了理论形态转变为意识形态的初步探索。
(二)确立整合阶段(1949-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外部的敌对势力依旧虎视眈眈,意识形态领域成为资本主义渗透的首要目标,思想领域如果出现混乱可能会危害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
这一阶段的意识形态工作重心在于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巩固新生政权,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稳定民心、军心,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旧中国遗留的封建的、买办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等仍然根深蒂固地驻扎在思想领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仍然面临着种种挑战。
谣言止于公开
谣言止于公开,沟通需要智慧--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董关鹏董关鹏,博士、教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培训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首任所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索林斯汀席位研究员,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评估专家、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小组媒体专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评估专家。
昨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董关鹏应邀来靖,就新媒体时代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媒体素养和沟通技巧,给我市领导干部上了生动一课。
在近三个小时的报告中,董关鹏分别从新闻记者、党政官员、专家学者视角,以风趣诙谐的谈吐、真实生动的突发事件案例,从认识媒体、管理创新、案例分析、对策建议等四个层面切入,讲述了政府机关在突发事件处置与媒体关系处理的实战技巧。
全媒体时代要积极与媒体沟通全媒体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董关鹏教授从某地政府处理一起矿难的案例讲起,提醒政府官员不应该和媒体对立,更不能把记者当做敌人,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
董关鹏表示,全媒体时代已来临,很多突发事件的信息,不是来自党政的官方媒体,而是来自微博、微信。
突发事件发生后,从媒体的视角出发,他们只是寻找事实真相,这是他们的权利。
如果遇到推脱或拒绝,就会出现“实话实说”(指直接反应被拒绝以及采访失败的全过程)、“回锅肉”(指“炒”以往的丑闻)等问题。
董关鹏说,在舆论法庭挑战司法法庭的今天,失语就是放弃。
公开比私密好,主动比被动好。
党政领导应意识到“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导权,时效性决定有效性,透明度决定美誉度”。
面对媒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不敌视;积极回应,不漠视;主动引导,不轻视;实事求是,要重视。
要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要学会“边说边做”引导舆论在什邡“钼铜”下马事件、广东江门鹤山反核事件、临武瓜农之死事件中,由于政府官方贻误舆情、在突发事件中纯失语,未做到很好沟通,都导致了政府的被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有效引导主流舆论-精品文档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有效引导主流舆论加强网络舆论监测与引导,是推动网络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我国民主建设与法治建设的途径。
根据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网络监测和引导网络舆论监督行为。
一、制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网络舆情预警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段时间内,化解和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必要、有效行动。
制定网络舆情预警利于与早发现危机的苗头,与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与早通知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危机预警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从每天海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危机的苗头,以与准确判断这种发现与危机可能爆发之间的时间差。
这个时间差越大,相关职能部门越有充裕的时间来准备,为下一阶段危机的有效应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强化网络“把关人”三、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透明度决定公信度”。
面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和突发事件与敏感问题,我们新闻媒体多年来一直面临“报与不报”的困惑。
但实际上,热点、难点问题恰恰是群众最为关注的,读者最关心的。
公共事件发生后,你不报,就是把话语权拱手让给别人,就可能导致非正常渠道的捕风捉影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给事件处置带来不利影响。
谣言止于公开,要确保人们获取信息的权威准确,压缩谣言扩散的空间,必须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
同时要最大程度地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发布最与时权威的信息,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
建立新闻发言人是一个有效举措。
通过新闻发言人,既向公众传递了权威信息,又将信息内容归口到“新闻发言人”这一权威信息源,从而使政府部门在处理舆情危机时,掌握了主动,稳定了民心。
四、加强网络舆情技控管理到目前为止,网络技术手段依然是实现网络舆论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
常用的网络技术手段包括对IP地址的监测、跟踪、封杀;网管的全天候值班监测,对负面消息进行与时清除;运用智能型软件进行敏感词组的自动过滤;对论坛发帖的延时审查与发布;对国外敏感网站浏览限制;部分重要论坛实行实名认证制度等。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5年第7期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对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落实文件精神,是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要明确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找准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方法。
一、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
除了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化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等基础性工作外,还要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与希望。
学校党委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领导,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各基层党委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要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
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为解决青年教师集中反映的问题,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以“落实上级精神、顺应形势发展、突出我校特色”为原则,出台了《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党委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实施作用;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和人文关怀,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把解决青年教师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2.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师生员工的基本遵循。
融媒体时代,地方外宣工作何以出彩
762021第06期 / 总第412期对外宣传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导舆论、凝聚力量、树立形象、助推发展等功能。
融媒体时代对地方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
面对复杂、多样、多变的舆论场,地方党委政府应顺应形势、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不断增强外宣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亲和力、感染力,真正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占领主阵地,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融媒体时代,基层外宣工作的新挑战对外宣传工作是对外开放的先声先导。
在传统纸媒时代,地方党委政府在部署年度外宣工作时,总是提出“攻大报、登大台、争头条、上头版”的目标任务,产生了较好成效,提振了基层党员干部的信心,对外树立了良好形象。
然而,在融媒体时代的当下,舆论工作的对象、平台、格局、生态等均出现了明显变化,仅仅满足于过去的做法,既费力费神也不一定“讨好”,更达不到预期目的。
媒体格局变了。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传媒技术一直在加速迭代,媒体格局发生深刻而显著的变化。
过去传统时代,一纸风行,“洛阳纸贵”,基层单位上一篇头版头条,引人瞩目,广为喝彩。
如今,融媒体时代早已到来,图文报道满足不了公众需求,视频报道成为“新宠儿”,地方外宣工作的内涵、外延和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
舆论生态变了。
传播渠道从平面化到移动化再到可视化转变的过程中,受众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而变为了用户。
随着移动互联网走入寻常百姓家,舆论生态的全民化、社会化、多元化、分众化业已形成,呈现出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时时处处传播的局面。
对于基层外宣而言,依然固守过去的“统一口径”做法,达不到预期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外宣着力点变了。
过去的外宣工作,多侧重于经济增长速度、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对等,手段方式单一,被动多于主动,效果自然有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各项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高中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这就是中国:文明型国家
这就是中国:文明型国家材料一:中国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正影响着整个国际格局和秩序的演变。
要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我们必须建构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话语体系,以中国人的眼光和话语来观察和评述自己的国家和外部世界。
“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可以解构西方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并揭示中国崛起的一些规律,更有利于进行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它甚至可以与西方主流话语进行对话、交锋乃至胜出。
“文明型国家”指的是一个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即中国。
有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就是按照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改革,带来了经济总量的提高,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它将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的各种理念及制度安排,最终被接纳为西方社会的成员。
“文明型国家”的观点与此截然不同,它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它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逻辑。
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使中国这个现代国家与众不同。
中国拥有超悠久的历史、超丰富的文化积淀,中国任何一个方面,都有上千年的历史。
因此,我们古老文明形成的许多传统使得中国能融合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长处。
今天的中国是带着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孙子等伟大先哲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是带着五千年伟大文明并汲取了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之长而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
“文明型国家”的文明基因太强大了,如果这样的国家要被全盘西化的话,它必定走向混乱、分裂乃至解体。
中国是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崛起的,并继续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
“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因此而分外厚重和精彩。
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特别是自身的许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所形成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摘编自张维为《这就是中国:文明型国家》)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传媒市场竞争,取得重要成果。
浅析军事记者应具备的国际视野和全局意识
浅析军事记者应具备的国际视野和全局意识■刘丽群摘要:作为新时代的"桅杆上的瞭望者”,军事记者要完成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就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和全局意识,牢固树立军事新闻报道服从服务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大局观,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军队的声音愈来愈洪亮。
关键词:军事记者;国际视野;全局意识新时代的军事记者.作为“桅杆上的瞭望者”,要完成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在军事报道实践中体现政治思想性、舆论引领性和新闻专业性,应具备国际视野和全局意识,牢固树立军事新闻报道服从服务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大局观.把中国和中国军队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和中国军队的声音愈来愈洪亮。
一、“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
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
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
新时代的军事记者.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出色搞好军事新闻舆论工作,就应结合新闻传播工作实践.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全局意识,树立大宣传理念,构建大宣传、大新闻、大舆论新格局。
195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对时任新华社社长吴冷西说:“新华社这几年做了一些工作。
但是,驻外记者派得太少,没有自己的消息.有,也太少了。
”他要求新华社“尽快做到在世界各地都能派有自己的记者,发出自己的消息。
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向全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是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对军事记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军事记者应具有国际视野和全局意识.并在平时的国际传播中.讲清楚中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发展脉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人民拥戴、带领中华民族昂首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深层原因。
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国内外不少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这对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对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识至为重要。
论国际传播“五力”
论国际传播“五力”作者:黄娴丁柏铨来源:《新闻爱好者》2021年第08期【摘要】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关键在于有效传播,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应着眼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要力破几种“刻板印象”,提高中国话语说服力要注重重构话语逻辑和叙事策略,提高国际舆论影响力则要增强国际舆论场全方位舆论控场能力。
【关键词】国际传播;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一、引言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他指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1]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
从国际舆论格局看,西方话语居强势地位。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这是党中央对当今世界深刻变化的整体性判断。
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多元竞争格局下,逆全球化思潮在国际社会抬头。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基于强大的信息技术综合实力和优先发展起来的现代传播体系,竭力维护其在国际话语权格局中的垄断优势和霸主地位,试图加深西方社会对中国形象的刻板印象,持续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从自身发展需求看,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呼唤与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外宣方针。
截至目前,我国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中国国际形象的“自塑”与“他塑”
中国国际形象的“自塑”与“他塑”作者:严文斌来源:《对外传播》2016年第06期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在国际上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
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不是“自塑”。
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关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一个难以回避的概念是四个字:“西强我弱”。
简单地说,西方媒体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新闻信息传播,中国在海外的形象主要还要靠西方媒体来传播并塑造。
纵然有中国媒体几十来的艰苦努力,国际舆论传播仍然呈现“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也传不开”的尴尬境地。
中国国际形象到底能不能靠塑造,国际传播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形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媒体不能塑造只能传播。
我不赞同这种观点,我在28年的对外传播工作中深刻感受到,国际形象不会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而改善,中国综合国力也不能自动转化为传播能力,而塑造与否,“自塑”还是“他塑”,却决定着“西强我弱”能否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遏制,更决定着能否为我国改革开放凝心聚力,维护稳定发展的大局。
正如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好的国际形象是做与说共同塑造出来的,只说不做是空谈,只做不说是盲干。
既要做得好,也要说得好,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因此,“我们要主动地说,大声地说,大胆地说,把中国道路阐释好,把中国精神展示好,把中国贡献宣传好”。
如何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国际形象从“他塑”到“自塑”的转变?我提出如下五个观点:一、实现中国国际形象“他塑”到“自塑”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项权威的调查表明,美国等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50%为负面,只有25%为积极。
然而,在国内外舆论相互交织、国内信息“溢出效应”和国际传播对内“刺激效应”相互叠加的新形势下,塑造中国国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遭遇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情况,媒体传播中重对内、轻对外,对外传播中重中文、轻外文,国际新闻对内报道热热闹闹,中国声音对外传播冷冷清清,仍是中国国际传播之常态,紧贴在对外传播上的短腿、短板和薄弱环节等标签依然没有撤下的迹象,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和引导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制约因素。
92-编者按: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是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具有组织动员、利益整合、政治认同、文化引领、社会协调、对敌斗争等功能。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阶段,加上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国际背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空前复杂,这给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严峻挑战。
4、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一是利益分配和社会不公现象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同。基尼系数越出国际警戒线,"畸形消费"成为暴富阶层的身份象征,普通工人、农民认为未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嫉富、仇富正在演变为一种社会心理,司法、教育等领域存在的某些不公现象也引发了部分群众的不满。二是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影响人们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认同。腐败行为、与民争利、行业不正之风等,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损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现象影响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认同。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严重分化,信教阶层、人员大幅增加,看手相、看风水、烧香拜佛等封建迷信思想在普通群众、少数党员干部中盛行。
2、信息传播技术发展挑战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一是单一传播主体变为多元传播主体。现在的传播主体不再仅仅是传统媒体,而是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人人都是传播主体。二是单向传播方式变为双向互动方式。过去传播方式是"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传播。现在,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定位和角色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往往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发布者,其自主选择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三是"传播有边界"变为"传播无国界"。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播超越了国界,带来多元思想文化的复杂影响。
深刻理解“党媒姓党”的重大现实意义等10 则
深刻理解“党媒姓党”的重大现实意义等10 则作者:暂无来源:《声屏世界》 2018年第11期深刻理解“党媒姓党”的重大现实意义一、“党媒姓党”是清醒剂,有助于快速唤醒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的使命意识。
作为党的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广播电视从业者必须清醒意识到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自觉主动与各种违背事实、违背新闻规律、恶意中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言论做坚决斗争,旗帜鲜明地表明我们的立场、观点、宗旨和主张。
二、“党媒姓党”是昭告书,旗帜鲜明地亮明了我们的立场,增进和强化了广播电视从业者的党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政党属性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属性,是党媒必须时刻坚持的政治立场和基本遵守。
党的新闻媒体必须是党的喉舌,听党指挥,为党服务。
三、“党媒姓党”是鉴别仪,能准确检验媒体政治倾向,有助于广播电视从业者牢牢确立红线意识。
党媒姓党,就是要求党的各级各类舆论宣传组织、机构、平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四、“党媒姓党”是冲锋号,为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集聚宣传平台和舆论力量。
“党媒姓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党的新闻媒体的政治要求。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
“党媒姓党”的提出,就是在吹响全面深入生动宣传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号角,聚合更多的平台、力量、声音,大力介绍中国、宣传中国、传播中国。
(据郭华省于《中国广播》2018年第10期)智能媒体语境下未来影像发展的三种趋势首先是虚拟与现实“融合”。
智能媒体时代,现实与虚拟的界限逐渐消弭,因此可以说,智能媒体语境下的未来影像具有融合虚拟与现实的趋势。
智能媒体语境下的未来影像虽可将人类理想中的情境带到眼前,但这也可能导致人类的理性在现实与虚拟的重叠中逐渐迷失,价值也逐渐失去意义。
亲身的经验和仿真的经历混淆了,真实的记忆也逐渐消散。
其次是全方位感官“延伸”。
媒介对器官官能的替代性延伸,至少延伸了运动、感觉和神经三大系统。
浅谈网络党建平台作用的发挥
具 有以下重要 作用。
一
是信息宣传平台
当前 , 凭借 信息来源 广 、 信息容量大 、 传 播速度 快等特点 , 互联 网已
成 为各种政治思潮 、 利益诉求 的集散地 和意识形态 较量 的战场 。 加强 网 <<上接1 2 2 页 络舆论 引导 , 建设 虚拟空 间上 的马克思主义 阵地 , 是 执政党赢 得未来不 3 . 3 充足的睡眠 可 或缺 的重要一环。 众 所周知 , 传播力决定领导者, 话语权决定 主动权 , 科学 研究 表明老 #X l o 点以前入 睡 , 早上6 点 以前起 床为佳 , 这样 透 明度 决定公信度 。 新 形势下, 有必 要全力推 进 “ 网络党建 ” , 为党 建工 有 利于身体机能 和细胞修复 , 自 我调 节, 充足 的睡眠是健 康长 寿的重要 作 打造一个 先进 的技术平 台, 为主流意识 形态拓展 一块 新阵地 , 为提高 保证 。 基层党 建成效 和水平提 供一个新 手段 。 3 . 4 戒烟 限酒
随时获得多方面的教育 资源 , 进行 菜式” 学习, 选择 的 自 由度 大大提 作层次与水平, 开创 出一个富有生机及前途光 明的新 天地 。 高, 党员教育 内容 的丰营 陛、 拓展 性、 多样 性也得 到增 强。 通过 开展 “ 网 五、 是密切联系群众平台 上 咨询” 、“ 网上调查 ” 、“ 网上 谈心” 、“ 网上征求 意见” 等活动 , 引导党 网络党 建可以为我们执政党开 掘一条密 切联 系群众 、 解决群众 “ 三 员群 众 利用电子 邮件 、 党 员群 众Q Q、 博客 、 网上 留言等方 式 , 表 达 自己 最”问题 的新平 台。 加强党 同人 民群众 的血肉联系 , 是党 的执政 能力建 我们 固然可 以通过各 种传 统 途径 、 方 式 来密 切党 群关 的想法 、 意见和建 议 , 党 组织可 以随时掌握 党员的学 习工作情况 和思想 设 的 核心问题 。 动态, 并针对党 员的思 想问题及 时答 疑解 惑, 做 到有 问必 答, 引导 他们 系 , 但社 会发展 的现实 , 要求 我们与时俱进 、 不断创新工作手段 , 巩 固党 增强党 员意识 , 发挥网上思想 政治工作的应有效 应 , 从而在党组 织和党 的阶级基层 和群 众基层 。 互联 网作为现代信息传递手段 , 具有 交互功能 用户利用 电子邮件、 留言、 在 线交流等方 式联 系, 甚至可 以 员、 党员和党 员之 间建 立一座 互相沟 通的 桥梁 , 增强互 动性 。 通过 “ 网 强大 的特点 , 络党建 ” 还可加强基层党 组织、 各种社会 组织和党员、 党务工作者、 群众 面对 面的进行交 流和信访。 其新形势下适应 社会变革 、 密切党 群关系的 之间的互动交流 , 实现基层党建 工作 由 “ 单边灌输 ” 向互动交流 转变 。 作用是 无可替 代的。 特别是 目前 我国网民这一特 殊社 会阶层 已多达 3 亿 作 为一种 信息 传播 手段 , 互联 网具 有 高效 、 迅捷 、 交 互性 强 的特 多人, 而且这个队伍 还在迅 速扩大 。 他们主要是青 年学生 、 知识分子、 国 点。 所谓 “ 网络党 建” , 是 新时期党 建实 践领域 技术创新 的一项 重要 内 家公务人员和新 兴社会 阶层 , 其主要 特征是有 知识有思想 、 对 社会变化 容, 其实质 就是 利用现 代网络技术对 传统党 建在信息传播 、 信息沟通等 的敏 感度 高、 生活水准较 高, 是党执政 的重要群 众基 础。 这 就 更需 要我 领 域所 进行 的一种创新 、 拓展 和延伸, 目的是将这一 现代化 的工具引入 们 通过互 联网加强 同他们 的交流, 进 而密切党 同各 阶层群 众的联 系, 巩 党 的建 设的各 个 领域 , 以全面推 进党 的建 设新 的伟大 工程 。 网络党 建 固党 的执政地位 和社会基础。
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和主导权
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和主导权作者:慎海雄来源:《党建》2013年第11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工作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科学厘清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是大非,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毫不含糊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鲜明政治立场。
这一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引领和基本遵循。
我们必须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讲话精神实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各种矛盾和问题更为集中、凸显,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主流舆论有效引导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艰巨。
同时,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信息产品的内容和结构、传播终端的形态和功能、受众的心理和习惯,也在发生革命性变化,舆论生态更加复杂,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面临许多新考验。
“不日新者必日退。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勇气,主动适应国内外舆论环境变化,遵循新形势下新闻传播规律,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巧于发声,把握好时、度、效,不断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重要方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流媒体的职责,就是要弘扬主旋律,壮大主流舆论场,就是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就是要促进、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一句话,就是要汇聚追梦圆梦的正能量。
做大做强主流媒体,要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主流媒体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坚持把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坚持“三贴近”、践行“三深入”、深化“走转改”,充分反映改革发展的生動实践、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发挥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关于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思考作者:梁茂华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19年第22期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8-011-03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国家经济支柱,国有企业应遵循党中央的部署,坚持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打牢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确保我们党和国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重要环节。
邮储银行济宁市分行作为济宁市国有企业的重要力量,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发挥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对于实现转型升级、服务实体、防范风险,着力打造成为行业的”国家队”、”主力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企意识形态党建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一)正确认识意识形态的重要地位意识形态属于哲学范畴,是指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
要想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做到正确认识意识形态的地位作用。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政党工作的关键,因而在政党政治中普遍受到高度重视。
古今中外,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权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古代就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说法,随着时间推移,陆续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撑。
在西方,从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到如今较为完善的资产阶级思想价值体系,形成了一套与其经济发展高度匹配的意识形态理论。
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优良传统,积累了许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集体都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并将其摆在首要位置。
可以看出,社會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是推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关乎旗帜和道路,关乎政权能否稳固,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意识形态关系到国家经济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对党和国家的全局性意义重大。
简析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中的语言技巧
简析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中的语言技巧作者:李姗姗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0期李姗姗(湘潭市委党校,湖南湘潭411100)摘要:与媒体沟通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必须掌握基本的语言技巧,才能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论文从学会巧妙回避、直面刁钻问题、适度使用幽默、善用形象语言、不被媒体左右、注重语言准确等6个方面着手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和实例的探讨,试图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探索为领导干部提高媒体素养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领导干部;媒体;语言技巧中图分类号:D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2)10-0161-02当今社会是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导权,时效性决定有效性,透明度决定公信度。
”在舆论的影响力变得非常强大的情况下,各层级领导干部都是躲不开媒体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领导干部也是需要媒体的。
政府有责任向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客观、清晰、完全的信息,这个时候媒体就是良好的沟通桥梁。
在当前形势下,新闻宣传不再仅仅是新闻宣传部门的职责,各层级的领导干部工作中都不能回避媒体,如果还采取缄口不言或者是无可奉告之类的方法,都将严重损害个人和集体的形象,更加无益于工作的开展。
那么,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学会运用媒体、驾驭媒体。
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都需要领导干部做到更好地运用媒体、引导舆论。
在领导与媒体的沟通过程中,有一些语言技巧可以很好地帮助领导干部实现与媒体的有效沟通。
一学会巧妙回避面对媒体提出的问题时,并不是说媒体问的任何问题都必须要回答,因为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并不等于要回答媒体的任何提问。
在具体沟通过程中,媒体提出的一些问题是可以回避的,而且也应该要回避。
如果勉强回答这些问题,反而可能引起新的麻烦。
第一类,是假设性问题,这一类问题必须要回避。
因为假设性问题是不存在的,无法知道真正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是何种情况,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回答内容会是一种官方消息,而预测性的内容是不符合官方消息的严谨性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