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1

合集下载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第一段: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

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聪明睿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第二段:原文:凡百元首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6。

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19,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20,可畏唯人21;载舟覆舟22,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注释: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

景,大。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1.长(cháng):高。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jùn):疏通。

4.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主持者国家的重任。

神器,指帝位。

7.居域中之大: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

域中,指天地之间。

8.无疆之休:永无止境的美善。

休,美好,福祉。

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

凡百,所有的。

10.承天景命:承担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

景,大。

11.殷忧:深忧。

12.实:的确。

13.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

克,能。

盖,表推测语气。

14.傲物:轻视别人。

物,这里指人。

15.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国家。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谏太宗十思疏》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

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政权。

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篇一①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

著名政治家。

隋末为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义军。

李密失败,他投降唐朝。

唐太宗时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其人有胆量,敢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助成贞观之治。

后代一些诤臣都以他为楷模,亦泽被后世。

著作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

附: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②写作背景疏,即奏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疏是魏征在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的。

唐初随着天下安定,太宗有骄奢之意。

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戒之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亦属可取事理。

后来唐太宗曾赐手诏,褒奖魏征,并说:得公之谏,朕知过矣。

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

此文中提到的用人纳谏等策略被采纳,为成就贞观之治起到了大作用。

2.课文内容简讲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并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运用比喻推理的方法。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第二段: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

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十思,十条劝戒,正面论述十思的好处。

3.写作特点①正反论述,说理透彻。

对同一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如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固本疏源,如第三段对十思的正反论述。

②比喻论述,生动有力。

如第一段的比喻及比喻推理。

③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多用骈偶句式,但又不受骈体束缚,夹以散句,既整齐华美,又自然流畅。

赏析篇二《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

在这篇文章中,魏徵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

《谏太宗十思疏》(1)

《谏太宗十思疏》(1)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
1. 而:却 2.固:稳固 3.治:治理的好 4.虽:虽然。 5.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得高,道 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是极愚昧无知的人,(也) 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
作为人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见到自己贪图的, 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
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 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1.高危:(君位)高而险。 2.谦冲:谦虚。牧:养。 3.惧:担心。 4.满溢: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指骄傲自满, 听不进不同意见。 5.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动词,居于……之下。
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 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 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 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 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 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 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 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国内出现了百姓富 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1. 求:追求,想要。 2. 之:取消独立性。 3. 长:长得好 4. 固:使……稳固 5. 根本:根 6. 流:泉流,名词。 7. 浚:疏通水道 8.德义:德行道义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好,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 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道义。
殷忧
竭诚 待下
吴越为 一体
——载舟
对 比 得志
纵 情

《谏太宗十思疏(一)》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一)》课件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文言知识的把握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A项,②督察。 C项,②能够。 D项,②确实,的确。
【问题二】
下列句子中标红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山峦为晴雪所洗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对虚词含义和用法的把握。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项中两个“以”都是介词,“用”的意思 ;B项的“哉”,前一个表反问语气,后一个表肯定语气 ;C项的“所”,前一个是代词,代动词“加”涉及的对象 ,后一个“所”与“为”共同表被动;D项的“则”前一个是“ 就”,后一个作“是”讲。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
所有的
大 没有谁 深
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能够
表示推断,大概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连词,表修饰
放纵情感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
介词,“用” 同“震古今异义的把握。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满溢:古今义都指容器中水满而溢出, 指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A.根本,古义:树木的 根;今义:主要的,重要的。B.纵情,古义:骄傲;今 义:尽情。C.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问题三】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开国皇 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常常为“太宗”。 B.可畏惟人:可怕的只是人民(的力量)。人,本应写作“民” ,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写作“人”。 C.垂拱:垂衣拱手,古时比喻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什么事情都 不愿做,多用作贬斥帝王庸碌无为。 D.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设三面而有意网开一 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疏文,用以谏诤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

以下是《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臣闻天下之治,莫善于太宗,然太宗有十思之疏,臣竭忠谏之,以为陛下之忧,亦臣之忧也。

一思天下苦,二思社稷危,三思宗庙弃,四思社稷贫,五思士民疾,六思官吏独,七思诸侯异,八思子孙负,九思贤良少,十思天下老。

陛下之所以忧者,皆在此十思之中。

愿陛下勉之,无使天下之苦,复归于此十思之上也。

《谏太宗十思疏》是韩愈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观察和对太宗治国策略的反思。

下面我会对每一思进行简要的赏析:一思天下苦:韩愈指出天下百姓所受的苦难,包括战乱、灾害、赋税等。

他希望太宗能够关注人民的疾苦,采取措施减轻他们的负担。

二思社稷危:韩愈警示太宗,国家的安危是最重要的,如果社稷危险,就意味着国家的灭亡。

他希望太宗能够时刻警惕外患,保卫国家的安全。

三思宗庙弃:韩愈提醒太宗,宗庙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宗庙被忽视或废弃,将会导致国家的道德沦丧。

他希望太宗能够重视宗庙的祭祀和教化作用。

四思社稷贫:韩愈指出国家贫困是社稷的一种危机,他希望太宗能够采取措施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思士民疾:韩愈关注到士人和百姓的困苦,他建议太宗重视士人的培养和百姓的福利,使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六思官吏独:韩愈批评官吏的专权和腐败现象,他希望太宗能够选拔廉洁能干的官员,加强监督,以保证政府的廉洁和高效。

七思诸侯异:韩愈提醒太宗,各地诸侯的异心可能会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他希望太宗能够密切关注并妥善处理与诸侯的关系。

八思子孙负:韩愈关注到太宗子孙的行为和品德,他希望太宗能够教育子孙,使他们成为有德有才的继承者,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九思贤良少:韩愈建议太宗注重培养贤良之士,给予他们机会展示才华和参与国家事务,以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

十思天下老:韩愈提醒太宗,老年人是国家的智囊和传统的守护者,他希望太宗能够尊重老年人,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使国家更加稳定和有序。

《谏太宗十思疏》1(1)

《谏太宗十思疏》1(1)

第二层.做到“十思”的好处:
①人尽其能: 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②文武争驰,君臣无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固本浚源
居安思危
(比喻、对比)论证
戒奢以俭
总结历史(对比)说明
善始实繁 克终盖寡
为什么
引出警告 反面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正面
怎么办 提出十思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排比句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木长——固本
喻 论
流远——浚源

国安——积德
对比论证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
简析:
第一层: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 遍规律。
第二层: 以反问设问引出分析论证, 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第三层:以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和君的 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写法上使用对比论证,请分析。
从表现和结果两方面去对比:
殷忧——道著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功成——德衰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国君掌握着帝位的重任,占据着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推崇最高 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果)不考虑在安逸的环 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达不到更高的境界,情 感不能控制住欲望,这也就像砍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 塞泉源却想要水流得远。
人君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如果)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使这九种德 行发扬光大,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 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 敢的人就能竭尽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 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奔走效劳, 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忧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 游玩的快乐,可以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 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以得到教化。为什么一 定要使自己的心神劳累辛苦,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劳损 自己灵敏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19课《谏太宗十思疏》1

19课《谏太宗十思疏》1

原文: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注释: ①夫:表推测原因,因为. ②殷忧:深重的灾难. ③ 下:指臣民. ④ 得志:达到目的,实现愿望. ⑤傲:轻视 .⑥物:指自 己以外的人. ⑦一体:整体. 行路:陌生的路人. ⑧虽:即使. ⑧ 董: 监督. ⑨以:介词,用. ⑩振:通”震”威吓. 这两句是状语后置. ⑾苟:苟且. ⑿而:转折连词. ⒀ 免:免于罪罚. ⒁ 怀:怀念,感激. ⒂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⒃恭:恭顺. 翻译: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 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 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 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 能成为各不相关的 人。即使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 最终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 内心里悦服。 赏析: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 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 底;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 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
赏析: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的重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 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注释:①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② 望,求,思:同义:指望. ③于:介词,对. ④厚:丰厚. ⑤下愚:最愚笨无知,自谦. ⑥况:何况. ⑦明哲:明智,贤 能的人,哲:聪明.有才能.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 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 “贞观之治”;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 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 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 述意见的奏疏。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本文是关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第一段: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

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第二段:原文:凡百元首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6。

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19,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20,可畏唯人21;载舟覆舟22,所宜深慎。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高中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每一百个国家的首脑都肩负着天空的命运。

善始者多,善终者少。

拿走比保存容易吗?如果你担心某事,你会全心全意地对待它。

如果你有一个意愿,你会沉迷其中并为此感到自豪;全心全意地说,胡和越是一体的,骄傲的事情是骨肉之旅。

尽管董至认为自己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他还是怀着敬畏之情激起了愤怒,最终没有仁慈地避免了愤怒,看上去很恭敬,但并不信服。

怨恨不是很大,而是可怕,而是人;建议在抬船和翻船时要小心。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代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笔记:[1]固:使……稳固。

[2] 法尔:制造。

流远[3]浚:疏通,深挖。

[4] 时间:主人,主人。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6] 使用,好的。

[7]凡百:所有的。

[8] 国王:大。

[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 封面:以上一代为例,这意味着推断原因。

尹:很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 吴越:吴越。

[13]行路:路人。

[14] 董:责任和监督。

[15]振:同“震”,威吓。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译文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第一段: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

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第二段:原文:凡百元首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6。

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19,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20,可畏唯人21;载舟覆舟22,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注释: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摘要:一、思国之安危二、思民之休戚三、思贤才之并用四、思听言之利弊五、思赏罚之公私六、思劳逸之始终七、思卑尊之序八、思上下之交九、思临阵之勇怯十、思刑罚之道正文:【一、思国之安危】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首先提醒太宗要思考国家的安危。

一个明智的君主应该关注国家的命运,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二、思民之休戚】其次,魏征强调君主应该关心民众的疾苦。

民众的福祉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只有关心民众,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三、思贤才之并用】一个明智的君主应该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

魏征建议太宗要广泛选拔贤才,使各类人才都能为国家所用。

【四、思听言之利弊】君主应该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魏征提醒太宗要分辨言论的利弊,以免受到蒙蔽。

【五、思赏罚之公私】赏罚分明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关键。

魏征主张太宗要做到公正无私,确保赏罚制度的实施。

【六、思劳逸之始终】君主在治理国家时,要兼顾国家和民众的劳逸。

魏征建议太宗要合理分配资源,使国家和民众都能得到适当的休息和发展。

【七、思卑尊之序】国家要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尊卑有序。

魏征提醒太宗要重视社会等级制度,维护国家的稳定。

【八、思上下之交】君主应该处理好与各级官员的关系,魏征建议太宗要与臣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了解民情,做出正确的决策。

【九、思临阵之勇怯】作为一个君主,李世民需要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勇气和果断。

魏征提醒太宗要勇于面对挑战,果断处理国家事务。

【十、思刑罚之道】君主在治理国家时,要善于运用刑罚。

魏征主张太宗要合理运用刑罚,既不能过严,也不能过宽。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翻译及知识点归纳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一、本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文章翻译:我听说,如果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先让它的根部稳固;如果想要水流流得远,就必须先挖掘和疏通它的源头;如果想要国家安定,就必须积累德行和道义。

如果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远,根部不稳固却希望树木高大,德行不深厚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是明智的君主呢?君主掌握着国家的重要权力,居于世界的中心,应该追求像天一样高峻的道德,永远保持无边无际的幸福。

如果不在安定的时候考虑危险,在奢侈中不知道节俭,在德行不深厚的时候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这就像是砍掉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塞水源却希望水流长远一样。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翻译(word版)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翻译(word版)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翻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或注释: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 之休,
当:主持,掌管. 当国者 神器:帝位.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当神器之重:主持着国家的重任。 域中:天地间.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居域中之大: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 极天:天之极处,这里指至高无上的皇权。 崇极天之峻:推崇皇权的高峻。
如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 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 是砍断树根却想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 水流得远啊。
研读第一段:
思考: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从设喻入手正面设喻,两个做比喻,一个明 事理,浅显易懂,不容质疑。然后从反面设喻, 加重强调意味。通过正反设喻明确作者的本意, 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
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 座铭。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 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谏 规劝,劝诫 ;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 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 “贞观之治”;
虽:即使;董:监督. 震:威吓. 这两句是状语后置. 免:免于罪罚.而:转折连词. 怀:怀念,感激.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 罚,但是并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 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 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 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急驰的马车,难道能不加重视吗?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 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 止,来使百姓安宁;
“知足”“知止”说的是生活 上要力戒奢侈,以免劳民伤财。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冲:谦虚,牧:约束,修养。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 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 下: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江海下百川:江海居于百川之下。意思是说要有江海容 纳众水的度量,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字玄成。唐朝著名__史_学__家__、
___政__治__家_、_文__学__家_。_ 。隋末参加李密义
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__谏__议__大_、夫检校
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 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 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 少。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 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殷忧:深切的忧虑. 以:而,表修饰。 殷:深。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处在深重的忧患之中,一定 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 得志:实现愿望。纵情:放纵感情。 傲物:轻视他人。一体:整体. 则:那么。 行路:路人. 骨肉为行路:亲骨肉变成陌生人。
提出问题 (是什么)
分析问题 (为什么)
解决问题 (怎么样)
分析第一节文字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cháng):形容词作动词,长得高 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牢固. 稳固。 根本:树根. 本:本义是树的根部. 流:泉流,水流,名词。 远: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 浚:疏通。 德义:道德、仁义.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 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 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 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
说的是说的是执法上要不徇私情,严明 赏罚。
“十思”的核心可谓“正己”“安 人”。“正己”是“积德”的高标, 更是“安人”的前提;而“安人”, 才能最终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休:美好,福祉。休戚相关 无疆之休:永无止境的美善。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大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 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安、危: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 居安思危:处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 以: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 戒奢以俭:戒除奢侈而行节俭。胜:禁得住,克服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 不能克服欲望。 第二个是同”而”,表示转折关系,连词。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
• 小结:从历史教训入手,进一步说明: 帝王为什么要厚积德义。
1、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
(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2、以 设问 引出分析论证,用
“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二 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3、用古人的论述以 水和舟 的关
段 系 比 民和君的关系,说明人君生死
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 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 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 种专用文体。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 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 “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 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深 的忧患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 的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 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的人。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 而不心服。
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 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要 想到要像海那样容纳千百条河流;
“谦冲以自牧”“江海下百川”,说 的是修养上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 终;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 三驱:从三面驱赶野兽,留一面放生。指狩猎有度, 不过分捕杀。 以为:以(之)为。度:限度。 敬:慎。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 忠; 尽:形作动,用尽。 播:扩大. 播其惠:广施他们的恩惠。 信者:诚信的人. 效:献出.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地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 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 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惟:只, 人:民,这里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 众。 载舟覆舟:指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所宜深慎:这是应当深切警惕的事。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 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害怕受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担心 说坏话的人,就要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 小人;
“虚心以纳下”“正身以黜恶”,说 的是用人要广开言路,力避小人得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 因怒而滥刑。 加:施加. 无:同“毋” ,不要 以:结果连词,以致. 谬赏:错误地奖赏. 及:施加. 而:以致.
喜爱狩猎,就要想到从三面驱赶,留一面;担心 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三驱以为度”“慎始而敬终”,讲 的是治国要勤勉政事力戒自我放纵。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 黜恶; 雍(yōng):堵塞. 雍蔽:被堵塞、蒙蔽. 虚:使动用法,使……谦虚; 谗邪:谗:动词用作名词,邪:形容词作名词, 都指说别人坏话的人。 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黜:排斥。 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之人。 黜(chù)恶:斥退奸恶的小人。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 臣闻求木之长者(cháng) • 夫(fú)在殷(yīn)忧 • 必浚其泉源(jùn) • 虑壅蔽(yōng) • 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 •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miù) • 塞sè流
整体思路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比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句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句 排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比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2、作者为什么不开宗明义就直接提出论 点,而要从比喻入手呢?
这是因为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 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 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 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接受。
分析第二节文字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 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凡百:指所有的. 元首:古今异义词,指帝王. 景:大. 承天景命: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 殷忧:深切的忧虑。而:表递进关系,道:治国之道。 殷忧而道著:忧患兴国,治道显著。 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 克:能够. 能克:同义复词。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寡:少。 能克终者盖寡:能够善终的很少。 终:坚持到底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意为人们大都有一个 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