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解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 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则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②!人君当神器之重③,居域中之大④,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⑤,欺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⑥,承天景命⑦,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⑧。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2)。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13)。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14);载舟覆舟(15),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6),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7),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8),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9),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22),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24),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茲九德(25),简能而任之(26),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7);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8)。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注释〕①本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疏,古代大臣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②下愚,最愚笨的人。
这里是魏征自谦之词。
明哲,明智的人。
③当,有“主持”“据有”的意思。
神器,帝位。
重,这里是“重权”“重势”的意思。
④居域中之大,在天地间是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⑤戒,革除,消灭。
以,用。
⑥凡百,所有一切。
元首,指帝王。
⑦景,大。
封建阶级常把帝王的高踞万民之上,说成是上天让他这样作的。
说“神器”,“域中之大”,也是这种用意。
⑧克,能够。
盖,表示对所说的事不作十分肯定的判断。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谏太宗十思疏》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
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政权。
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全文注释、分析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全文注释、分析谏太宗十思疏魏徵魏徵(580-643年),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
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为人正直,直言敢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
臣闻求木之长①者,必固其根本②;欲流之远者,必浚③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④,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⑤乎!人君当神器之重⑥,居域中⑦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⑧。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⑨,承天景命⑩,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而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作品注释】①长(zhǎng):生长。
②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③浚(jùn):疏通,挖深。
④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⑤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赏析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赏析魏征又名魏徵,钜鹿郡(河北省)人。
都说时势造英雄,在隋唐之间的时间觑隙里成长起来的一群人演绎着属于他们的传奇人生。
以下为您带来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赏析,欢迎浏览!谏太宗十思疏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一作:思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赏析《旧唐书》曾赞扬魏征的奏疏“可为万代王者法”。
对于魏征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视,说它是“言穷切至”,使得自己“披览亡倦,每达宵分”。
他还曾使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训戒太子。
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经常拜读这篇奏疏,用以规戒自己。
由此可见它在封建时代的重要意义。
04《谏太宗十思疏》-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4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正文翻译注释赏析臣闻求木之长(zhǎ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yù)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shē)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长:生长。
这里指长得好。
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浚:疏通,挖深。
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域中:指天地之间。
休:美。
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yīn)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jié)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fù)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谏太宗十思疏详细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简介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
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
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
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
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
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背景提示1.历史背景: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
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
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
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
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
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2.谏:规劝、劝戒;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课文解析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厉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欲流长也。
职高语文第四册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
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神器:帝位。
[2]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3]景:大。
[4]殷:深。
[5]董:督责,监督。
[6]作:兴作,建筑。
指兴建宫室之类。
[7]谦冲:谦虚。
自牧:自我修养。
[8]盘游:打猎游乐。
[9]三驱:一年打猎三次。
《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10]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
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谏太宗十思疏》(上课)解析
↑
排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
比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
句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凡百:所有的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
殷忧:深切的忧虑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 道:治国之道
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
衰:衰微 克:能够
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 终:坚持到底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 岂:难道
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 诚:诚心
1 .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 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比 句
欲思流国之之远安者 者↓,,比必必喻浚积其其泉德源义;。→
↓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___政_治__家__、_文_学__家_。__ 。太宗时任
__谏__议_大__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 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 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
“__诤___臣__”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
流传于世。
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 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 ,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 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武 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 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 ,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 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 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 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 ,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第一段: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
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第二段:原文:凡百元首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6。
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19,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20,可畏唯人21;载舟覆舟22,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注释: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唐)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震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注释】(1)疏:奏议的一种。
《《谏太宗十思疏》(正稿)解析
1
题目解说:“谏太宗”交代了写作目的; “十思”则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 十种值得深思的情况;“疏”点明了文体。 本篇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 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 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 见的奏疏。
2
一、作者名片: 魏徴,唐代政治家。 字玄成, 巨鹿(今属河北)人。 少时 孤贫, 出家为道士。 隋末参 加瓦岗起义军,李密败,降唐。 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前 后陈谏二百余事。贞观三年 ( 629)任秘书监,参与朝政, 校定秘府图籍。后封郑国公。曾提出“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多次劝唐太宗以隋亡为鉴,认为君好比 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 安思危,戒奢以俭”“薄赋敛,轻租税”。
30
总(总括)此(这)十思,宏(弘扬,使---光
大)兹(此)九德(九种德行)。简(选拔) 能(才能,有才能的人)而(表承接)任(任 用)之,择善(好的意见)而从(听从)之, 则(那么)智者尽(副词活用为动词,全部用 出)其谋,勇者竭(副词活用为动词,全部用 出)其力,仁者(仁爱的人)播(广施)其惠 (他们的恩惠),信者(忠诚的人)效(献出) 其忠。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段
凡百(所有的,表示总括,用于句首)元首(帝 王),承(承担)天(上天)景命(大的使命), 莫(没有谁)不殷忧(深切忧虑)而(连词,表顺 承)道著(治国之道显著),功成(一旦功业建成) 而德衰(道德衰减、弱),有善始者(开头做得好) 实繁(实在、确实多),能克终(副词,活用为动 词,坚持到底)者盖寡(大概很少)。岂(难道) 其(代词,他们)取之易(取得天下容易)而(表 并列)守之难(守住天下困难)乎?昔(当初)取 之而(连词,表顺承)有余(才能有余),今守之 而(却)不足(才能不足),何也?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解释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解释1 序言《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大臣魏征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疏文,主要是对当时腐败的政治环境和皇帝的个人行为进行责难和劝告,并提出了十个思考建议。
这篇疏文不仅成为了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成为了现代政治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这十个思考建议进行字词解释。
2 第一思:尚贤院尚贤院是一个选拔人才的中央机构,主要负责选拔出具有优秀才干、政治清明的人担任官职。
从字面上来看,“尚”意为优秀,尊敬;“贤”则表示有才德、能力;“院”指大型机构建筑。
因此,尚贤院就是“优秀人才机构”。
这个机构在唐朝十分重要,是选举朝廷官员的唯一渠道。
3 第二思:宽法用刑宽法用刑是指在审判犯罪的时候不要太过于苛刻,应根据罪行轻重、社会影响作出合理的量刑。
这样既能使犯罪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又不会伤及无辜。
宽法用刑的本质是以公正为中心,减轻刑罚对社会造成的伤害。
政治清明是指领导者要保持清醒、明晰的头脑,清晰地认知自己的使命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政治清明包括了正直、透明、诚实、公正、清廉等方面,可以有效地防范唐朝时期的贪污腐败和政治黑暗现象。
5 第四思:引贤任能引贤任能是指招募有才干的人才,将其任用在适合其才能的职位上。
它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贤人的选择,二是符合其能力的岗位的创立。
换句话说,就是让具有优秀才干的人担任更高层次、更负责任的职务。
6 第五思:以民为本以民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政策决策的首位。
政治决策、民生工程、经济改革都必须以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广泛征求民意和建议,重视人民的声音和权益。
7 第六思:先帝之业先帝之业,是指李世民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所建立的功业。
具体来说,是指唐朝先代创造的繁荣状况和文治武功等成就,要让这些成就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以法治国是指通行公正的法律制度,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律来治理国家。
法制恰好可以引导人民行为、为实现国家进步目标提供支持。
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完善与完全当时法律制度。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一、本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文章翻译:我听说,如果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先让它的根部稳固;如果想要水流流得远,就必须先挖掘和疏通它的源头;如果想要国家安定,就必须积累德行和道义。
如果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远,根部不稳固却希望树木高大,德行不深厚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是明智的君主呢?君主掌握着国家的重要权力,居于世界的中心,应该追求像天一样高峻的道德,永远保持无边无际的幸福。
如果不在安定的时候考虑危险,在奢侈中不知道节俭,在德行不深厚的时候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这就像是砍掉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塞水源却希望水流长远一样。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解析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 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 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 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 刑罚。
“十思”的核心可谓 “正己”“安人”。 “正己”是“积德”的 高标,更是“安人”的 前提;而“安人”,才 能最终避免重蹈历史的 覆辙。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 之,择善而从之,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 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 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所有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 的)重大使命,无不是深切地 忧患兴国而治道显著,但一旦功 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开头做得 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 的大概很少。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 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天 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 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 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
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 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 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 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 使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 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 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 人以铜为镜,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喜爱狩猎,就要想到从三 面驱赶,留一面,把它作 为限度; 担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 做事要慎始慎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 恶(形—名);
害怕被蒙蔽,就要想到 虚心来采纳臣下的意见; 担心说坏话的人,就要 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 斥退(奸恶小人);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 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 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 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 要厚积道德仁义。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全文注释、分析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魏徵(580-643年),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
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为人正直,直言敢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
臣闻求木之长①者,必固其根本②;欲流之远者,必浚③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④,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⑤乎!人君当神器之重⑥,居域中⑦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⑧。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⑨,承天景命⑩,莫不殷忧⑪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⑫繁,能克终者盖寡⑬,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⑭。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⑮,傲物则骨肉为行路⑯。
虽董⑰之以严刑,振⑱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⑲,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⑳,可畏惟人㉑;载舟覆舟㉒,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㉓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㉔则思知止以安人㉕,念高危㉖则思谦冲而自牧㉗,惧满溢则思江海下而百川㉘,乐盘游㉙则思三驱㉚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㉛,虑壅蔽㉜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㉝则思正身以黜恶㉞,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㉟,简㊱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㊲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㊳之寿,鸣琴垂拱㊴,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㊵之大道哉!【作品注释】①长(zhǎng):生长。
②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③浚(jùn):疏通,挖深。
④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⑤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⑥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赏析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赏析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课外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课外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赏析【作者介绍】魏徵(580~643),唐初大臣,杰出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河北省馆陶县)人,一说为巨鹿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县西)人。
少时孤贫落拓,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掌管书檄。
李密败后降唐。
后又被窦建德俘虏,任起居舍人。
建德败亡,入唐任太子洗(xǐ)马,成为李建成心腹。
建成被杀后,太宗即位,重其才,擢为谏议大夫。
历任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加封光禄大夫郑国公,最后官至太子太师。
卒谥“文贞”。
他在历史上以直言敢谏著称,前后陈谏200余事,反复以隋亡为鉴戒提醒太宗,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以极有益的影响,为“贞观(guàn)之治”作出了贡献。
死时,太宗大悲,亲自为他制碑文,并亲自手书。
还曾慨叹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徽殁,朕亡一镜矣!”魏徵的言论多见于《贞观政要》。
其著作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及《魏郑公文集》《魏郑公诗集》,还主编有《群书治要》。
【解题】《谏太宗十思疏》选自《魏郑公文集》,题目和个别字句从旧选本。
本文写于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作者任门下侍中(宰相之一)时,是这一年所上四篇疏中的一篇。
唐初鉴于隋炀帝覆灭的历史教训,采取了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一面适当地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一面减轻赋役,与人民休养生息。
到贞观年间,达到了所谓太平盛世,逐渐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有数高峰之一。
唐太宗在取得了巨大政绩以后,逐渐骄傲自满起来,他曾在群臣面前公开炫耀自己:“武胜于古”,“文胜于古”,“怀远胜古”。
于是渐渐改变了过去的勤俭作风,生活日趋奢靡,不断追求珍奇异物,修建豪华宫殿,并积极对外用兵,有使“贞观之治”的成果全部丧失的危险。
鉴于这种情况,在大家一味歌颂升平盛世之时,魏徵连续向太宗上疏,陈述自己的观点。
太宗阅后,非常感激他,说:“得公之谏,朕知过矣。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原文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12
凡百元首,承天 景命,莫不殷忧 而道著,功成而 德衰。有善始者 实繁,能克终者 盖寡。岂其取之 易而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余, 今守之而不足, 何也?
历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 予的重大的使命, 无不是在深切的忧虑中就治国 之道显著的,一旦功业建成就 道德衰微。 开始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保 持到最后的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 下困难吗? 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 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 么原因呢?
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
占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 永远保持无止境(边)的美善 , 如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 戒除奢侈而行节俭, 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 克制欲望, 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来求得树 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来希望水 流得长远一样啊。
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 比 者,必浚其泉源; 句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
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 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 我虽然最愚笨无知,(也)知道 这是不可能的,
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将崇极天之峻, 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德不 处其厚,情不胜 其欲,斯亦伐根 以求木茂,塞源 而欲流长也。
谏——劝谏;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 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2018/10/12
课文体裁: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 的奏疏。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 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2018/10/12
整体思路
人君当思
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2018/10/12
补充注释: 1) 臣闻求木之长者
2) 必固其根本 3) 欲流之远者 4) 必积其德义 5)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6)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7) 臣虽下愚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排 比 句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 而求木之长,
2018/10/12
简析
1、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 浅显易懂。
2、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 简洁有力。 3、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 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 待下;既得志,则纵 情以傲物。竭诚则吴
越为一体,傲物则骨
肉为行路。虽董之以
严刑,震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 恭而不心服。怨不在 大,可畏惟人;载舟 覆舟,所宜深慎。
因为在深切的忧虑中,一定会竭 尽诚意对待臣民,成功以后,就放 纵自己的感情傲慢地对待别人。 竭尽诚心就能使敌对的势力和自 己联合,傲慢地对待人,就会使亲 人成为陌路之人。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 ,用威风怒气吓唬人们, 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却 不感念恩德,表面上恭顺而在内心 里却不服气。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 姓;(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承 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 深切警惕的。
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 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2018/10/12
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隋 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 。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 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 传于世。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
2018/10/12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 一镜矣!
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 唐太宗
2018/10/12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 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忧懈怠,则思慎始 而敬终;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
以黜恶;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
因怒而滥刑。总此
十思,宏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 而从之,
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 做事自始至终都要谨慎; 害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 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担心说坏话的人,就想到要端正 自己的品德来斥退邪恶小人; 施加恩泽,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 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 涉及惩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 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 弘扬此“九德”的修养,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 择好的意见听从它,
补充注释:
1)凡百元首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3)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4)盖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 5)既得志 6)则纵情以傲物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8)虽董之以严刑 9)貌恭而不心服 1)元首:指帝王。 2)繁:多。盖:大概。 3)取:攻取。守:保卫。 4)盖:因为。以:来。 5)既:已经。得志:实现愿望。 6)以:而,表并列。物:别人。 7)骨肉:至亲之人。行路:名词。 8)虽:即使。之:代人民。 以:用。 9)貌:表面。而:然而。
奔车朽索,
其可忽乎?君人
者,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
戒;将有作,则 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 冲以自牧;惧满
溢,则思江海下
百川;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 ;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 ,难道能轻视吗? 统治天下的人,果真能够见到自 己喜欢的,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自我 克制; 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 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 来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 海居于百川之下; 喜爱狩猎,就要想到从三面驱赶 ,留一面;
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018/10/12
!”
解题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 ,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 ”。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苑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 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
重位。
9) 念:考虑。 10) 以:而 11) 亦:也。以:而,却。 12) 流:水流,名词。
2018/10/12
臣闻求木之长 臣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 定要稳固(使动)它的根; 者,必固其根本; 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 欲流之远者,必浚 它的源泉; 其泉源;思国之安 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 者,必积其德义。 ,根不固而求木之 长,德不厚而望国 之治,虽在下愚, 知其不可,而况于 明哲乎? 道德仁义。
1)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独立性。 2) 根本:古—根,今—事物的本质。
3) 流:泉流,名词。
4) 其:他们。 5) 而:却
6) 固:稳固
7)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8) 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词作名词,重权、
8)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 域中之大 9) 不念居安思危 10) 戒奢以俭 11)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12) 塞源而欲流长也
1)诚:(如果)真的。 2)思:想到。安:使动用法。 3)高危:(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 4)惧:担心。 5)下:动词居于……之下。 6)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7)以为:以(之)为。度:限度。 8)虚:使动用法,使……谦虚。 9)谗:动词作名词,说别人坏话的人。邪:形容词 作名词,邪恶的人。 10)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11)无:同毋,不要。 12)宏:使动用法,使……光大。 13)简:选拔。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14)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 15)尽:形作动,用尽。 2018/10/12 16)效:献出。
简析: 1、提出“十思”的内容:
戒骄傲(第3、4条) 戒奢侈 (第1、2条) 戒纵欲(第5、6条) 戒轻人言(第7、8条)
戒赏罚不公(第9、10条)
2、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3、做到“十思”的好处:
人尽其能,垂拱而治.
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仁 者播其惠,信者 效其忠;文武争 驰,君臣无事, 可以尽豫游之乐 ,可以养松乔之 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何必 劳神苦思,代下 司职,役聪明之 耳目,亏无为之 大道哉!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充分献出他们 的谋略, 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 爱的人就会散播他们的恩惠, 诚信的人就会献出他们的忠诚, 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 臣就会没有多少烦扰的事, 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 乐,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 瑟或垂衣拱手, 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 为什么一定要劳神苦思,代替百官 管理职事, 劳损好的听力和视力, 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高考再现]:
默写名句: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 政治境界是什么? 文武争驰 , 鸣琴垂拱 。 (05福建卷)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05山东卷)
2018/10/12
[高考延伸] 塞源而欲流长也 ①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_____ 。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②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___________, 。 则思慎始而敬终 ③ 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则思虚心以纳下 虑壅蔽,_____ __________; ④ 总此十思,宏兹九 择善而从之, 德, 简能而任之 , 则智者尽其谋 , 勇者竭其力 _______________ , 仁者播其惠 , 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