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十诫观后感
浅谈电影
浅谈电影《十诫》怀着复杂的心情,带着耐心,我认真地观赏了长达四个小时的电影《十诫》。
在没有看这部作品之前,就听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波兰伟大的作家式导演基斯洛夫斯基拍摄的电影,是那种只有知识分子才会喜欢的作品。
寓言式的,需要细细咀嚼和回味的。
它不靠刺激视觉感官来娱人,它撞击人的思想和灵魂。
看基斯洛夫斯基的片子,只有这样两个字可以形容观者的感受——痛苦。
一种背负式的挣扎之苦,又沉又痛,让人透不过气来。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的电影!看完之后我才深深体会到,以上所述的真实感受。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精髓所在之处并不是每个演员是如何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传递出剧中人物的情感,而在于向我们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们的信仰,对神的信仰,对上帝的信仰,也许对于他们每个人而言,心中都有那样一个伟大而又万能的上帝,指引着他们,激励着他们,使得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
关于这部电影,首先我想说的就是这“十戒”。
十诫,有时可能写做十戒,是《圣经》记载的上帝耶和华借由以色列的先知和众部族首领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颁布的十条规定。
耶稣复活以后,十诫成为给全世界的人的诫命。
据《圣经》记载这是上帝亲自用指头写在石版上,后被放在约柜内。
犹太人奉之为生活的准则,也是最初的法律条文。
由于摩西在第一次拿到十诫后,回到以色列部族竟然看到以色列人在崇拜一只象征耶和华的金牛犊,愤然将上帝写下的石板摔碎。
因此,放到圣幕或者圣殿至圣所约柜中的是第二次做成的石板。
存放石板的约柜一直存放在耶路撒冷圣殿中,直到公元1世纪罗马军队攻陷并焚毁耶路撒冷,圣殿中至圣所存放的约柜也消逝了。
十诫对以色列人的生活有广泛的影响,但是耶稣也曾经指出,犹太人故意寻找律法的空子,即绕过律法的约束。
在新约圣经中,由于耶稣的降临,使得现在的基督徒已经不是活在“律法中”,乃是活在“恩典里”,但是十诫仍然对所有的基督徒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一直是基督徒信仰的根基。
十诫的具体内容为:第一诫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诫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
十诫电影1956观后感
十诫电影1956观后感《十诫》是由西奥多罗波洛斯基导演,于1956年上映的一部法国电影。
该片以《出埃及记》中的十诫为蓝本,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诠释了这一古老故事。
电影《十诫》通过十段深入浅出的故事,展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信仰与背叛、罪与赎等主题。
影片首先以“不可有别的神”为题材,讲述了在古埃及时期,摩西领导着犹太人民从法老手中逃离奴役。
电影通过设定世俗的背景,展示了对至高神的信仰和法老的独裁统治之间的对立关系。
根据圣经记载,神为了拯救神的百姓,给了摩西一块神石板,上面写着十条诫命,即所谓的十诫。
这些诫命被视为神圣不可违抗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电影通过逐一展示这些诫命,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之间的对立冲突。
其中,“不可杀人”揭示了杀戮的残暴,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在片中,犹太人在逃离埃及时,经历了与埃及人的激烈战斗,暴力与恐惧交织,无辜的生命丧失殆尽。
这一场景让人深思,暴力与仁爱作为人性的两个极端,人们面临着选择的困境。
而在“不可淫乱”的诫命中,电影展示了忠诚与背叛、欲望与自控之间的矛盾。
摩西的兄弟亚伦在摩西长时间离开山顶时,与众人打造金牛犊并奉为神明,背叛了神的诫命与约定。
然而,《十诫》并非只是一个道德的教诲,它同时也是一个关于权力与统治的视角。
法老是电影中最清晰的统治者形象,他以无情和凶残的手段控制着犹太人民。
而摩西则是一个受神的委托,以平等和公正为理念的解放者。
电影通过对法老与摩西的对立描绘,探讨了权力的滥用、专制和暴力统治。
慢慢地,观众意识到十诫不仅仅是一个个道德规范,它是为了对抗那些以权力压迫的人,为了让人们不再受命运的摆布,而作为一种解放与独立的力量存在。
除了故事本身,电影还通过其独特的电影语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导演罗波洛斯基运用多个不同的故事线索、引人入胜的镜头和意味深长的对白,使电影更具维度和厚度。
同时,他巧妙地运用了光影和音效,创造出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片中的加时拉长和慢动作等技法,深化了观众对每个场景的思索。
《十诫》经典影评集
《十诫》经典影评集《十诫》是一部由塞西尔·B·戴米尔执导,查尔登·海斯顿/ 尤·伯连纳 / 安妮·巴克斯特在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诫》精选点评:●宏大的场景居然是这么久以前拍的●原原本本拍了一遍“出埃及记”,没有改编●只不过想看基佬的那个版本,结果下成了介个,不过也很精彩,台词真美●大一的时候英语老师在听力课上放过●8.5。
小时候看一遍把摩西这段读了一遍又一遍,是因为圣经中的其他先知太神性高冷。
摩西这个形象却完全符合由人走向英雄路线的故事逻辑,电影还原的非常糟,而且加入了很多戏剧化的人物与冲突,使得3小时多的故事完全不乏味●宗教外衣下才的民族主义!如果上帝是雅典娜之神,是万民之神,那他也是埃及人的神,为何只保护异教徒?不依从不相信就残酷处死,这是比暴君还残暴的暴君了!不服从就去死,没想到基督教是这样的教义和神,显然佛教更慈悲了!对比东西方不同气息的文化和种族气质,果然宗教就是民族主义的衍生物。
4小时电影看完居然被法老圈粉,非常明显人物塑造更有血有肉更丰满啊。
●史诗级巨作,场景台词对白演技艺术摄影无一不考究。
●《宾虚》五星也少,《十诫》二星也勉强。
《十诫》有相当绝大部分是亵渎!●信仰是我不懂的石头,所以很有吸引力。
●场景很震撼《十诫》影评(一):神为何?“神”总是要恩威并施才能证明自己?“神”要“我们”屈从,要“我们”从他引发的瘟疫中会侍奉他!?“神”令可“我们”没有人性,要“我们”踏在亲人尸体上去归崇敬畏他!?如果有正真的“神”,也是不可知的。
而可知的“神”,有些只是自私阴暗面的“我们”自己罢!《十诫》影评(二):有信仰的人和没有信仰的人都人谈谈当年英语老师拉我们一干人等到她家体育老师去看这个电影诸多蒙昧的学生围在的电脑屏幕诸多前,看完了整个片子后来才知道,我们英语老师是虔诚的犹太教,但是不知道爱看这个电影不以后,这些同学中有多少人又会变成基督徒看看吧,完全当作普及异教知识也好.《十诫》影评(三):律法引导自由,自由引导人民摩西说:“只有在律法下才才有十诫真正的自由”这是十诫中深刻印象颇深的话。
十诫观后感——精选推荐
十诫观后感十诫观后感之一1、我的手很小。
请不要期待我会将床铺、画画或打球这些事做得完美无缺。
我的腿很短,请慢下脚步,这样我才赶得上。
2、我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与你看到的不同。
让我安全的探索这个世界。
不要对我做不必要的限制。
3、家事永远也做不完,我当小孩的时间非常短暂。
请心甘情愿地利用时间告诉我这个美好世界的一切。
4、我的感情很脆弱。
不要整天对我唠叨,用你想要他人待你的方式待我。
5、请让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给我生活的方针,并以爱的方式惩戒我。
6、我需要在你的鼓励(但不是空洞的奖励)下成长。
不要吹毛求疵,记住,你可以挑剔我做的事,而不挑剔我。
7、给我自己做决定的自由。
容许我失败,这样我才可以由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然后,有一天我可以做好准备,做出生命要我做出的决定。
8、不要过度照顾我,那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达不到你的期望,我要知道这样做很难,但不要拿我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
9、不要害怕我离家一周。
孩子需要从父母初得到休假。
10、设下好榜样让我模仿。
十诫观后感之二管理十诫读后感作为在国企担任了二十多年管理者的我来说,与其说在阅读《管理十诫》,不如说在《管理十诫》,在和作者一起探讨企业经营的成败得失。
在的过程中,不时为作者的点睛之笔或引经据典拍案称好,产生许多共鸣,感触良多。
尽管社会制度不同,管理者的身份不同,但经营好企业的心是相通的。
我们的国企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过辉煌,也跌入到低谷,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历历在目。
也许“报喜不报忧”的思维定式,让我们更喜欢谈成功,很少谈失败。
就如同说关云长只说“过五关斩六将”,很少谈“走麦城”一样。
而《管理十诫》的作者却是喜欢谈论失败,因为作者明白了解失败才能减少失败,减少失败才能增加成功。
因此总结了企业失败的十一个方面,形成自己卓而不群的见解,给人振聋发聩的警告。
近10年来,企业的现状,让我们时常在思考着“我们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的问题。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解决了企业的生存问题。
电影十诫观后感
电影十诫观后感电影《十诫》是一部由美国导演创作的黑白电影,于1956年上映。
该电影以十诫这一宗教法则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短篇故事将这些法则的意义和影响力深入人心。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感震撼和思考。
首先,电影《十诫》以宗教背景为基础,剖析了人性的弱点和诱惑的力量。
通过展示人类在诱惑面前内心的挣扎与不安,电影让观众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例如,在“不可崇拜别神”一诫中,电影将焦点放在以铸造金牛犊为代表的违背信仰的行为上。
这个故事展示了人们对于物质欲望和偶像崇拜的迷恋,以及信仰受到破坏的后果。
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演和紧张的镜头语言,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人性中的弱点和欲望的力量。
其次,电影《十诫》强调了道德和伦理观念的重要性。
每个故事都通过一个个小的道德悖论来展示人们在遵守或违背道德规范时所面临的抉择和后果。
在“不可偷盗”一诫中,电影讲述了诱惑和贪婪对人性的腐蚀。
通过展示主人公盗窃的欲望以及随之而来的愧疚和惩罚,电影给观众以不可忽视的道德警示。
这一诫命不仅是对偷窃行为的禁止,更是在提醒人们要保持诚实和道义,以免陷入罪恶和自我毁灭的深渊。
此外,电影《十诫》还突出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不同家庭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冲突,电影揭示了诸多道德和伦理问题。
在“不可杀人”一诫中,电影以摩西接受上帝的诫命后抵挡不住杀人欲望的内心挣扎为主线,引起了观众的深思。
电影透过这个故事传达了杀人行为的后果和家庭与社会关系的脆弱性。
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尊重他人,并为和平而努力。
最后,电影《十诫》在形式上的黑白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通过这种电影风格刻画出了宗教背景和叙事风格,突出了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复杂性。
黑白的对比极大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性和叙事效果,令观众更加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诫命的含义。
总结起来,电影《十诫》通过十个短篇故事展现了宗教法则的意义和影响力。
它以黑白画面和细腻的表演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诱惑的力量,强调了道德和伦理观念的重要性,并凸显了家庭和社会关系对于个体和整体的重要意义。
《十诫》观后感
《十诫》观后感
《十诫》是由导演塞西尔•B•戴米尔执导,由美国制片,片长220分钟,1956年10月5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十诫》在影史上有着不可动摇地位,取材自《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讲述了犹太先知摩西(查尔登•海斯顿饰)的一生。
在经历各种苦难考验后,上帝耶和华将“十诫”授予摩西,并赐予力量于摩西。
摩西领导饱受苦难的希伯来人出走埃及,穿越红海,重新建立新的生活。
1956年由派拉蒙电影公司制作,由打造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导演塞西尔•B•戴米尔执导的史诗电影《十诫》,荣获1957年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影片、及最佳特效等多项提名。
本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为政府收藏作品,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影史经典之作。
将近4个小时的影片,虽然是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画面依然清晰,色彩分明。
没有读过圣经,对影片反映的故事并不清楚,此次观看增加了了解。
对埃及和希伯来都有一定的认知。
影片场面宏大不愧为史诗级电影。
希伯来奴隶之子被埃及公主收养,差点就登上了埃及王位。
在权力、美女、荣华富贵和诚实之间,他选择了诚实,虽然他注定是拯救者,但也反映了他的品质。
为了解救被奴役的人民,他选择更多的牺牲。
不做神,做人民的拯救者。
《十诫》观后感
《十诫》之观后感十诫,是圣经记载的上帝耶和华借由以色列的先知和众部族首领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颁布的十条规定。
据圣经记载这是上帝亲自用手指头写在石板上,后被放在约柜内。
犹太人奉之为生活的准则,也是最初的法律条文。
十诫的内容是: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当将安息日守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他人的一切所有。
而《十诫》这部电影所讲述的并非上述摩西所传的上帝的诫命,而是离经叛道地将其演绎为10个以波兰为背景的现代故事。
在影片中,导演基斯洛夫斯基为故事中的人物设置了种种极端的困境,让他们面对永恒的道德难题和棘手的选择,挑战古老的十诫。
纵观《十诫》,摩西由高高在上的埃及王子到发现自己的奴隶出身,从埃及未来的法老到被驱逐出国,从不想再过问世事的牧羊人到神的派遣者,解放所有的埃及以色列奴隶……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动人心魄,让人不禁感叹犹太民族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创造出伟大奇迹。
在此中,贯穿了整个影片的是“神”,是“阿伯拉罕的神,全能的神”。
谈《十诫》不得不谈希伯来文化,而讲希伯来文化又不得不讲希伯来人。
希伯来是对巴勒斯坦犹太的古称,可谓希伯来文化就是犹太文化。
希伯来文化是以巴勒斯坦为中心的古代中东地区文化的结晶,是古代世界影响巨大的四种文化之一。
希伯来人,即犹太人,是一个极富有智慧的民族,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在近现代也为人类奉献了非凡的精神财富。
近现代不少卓越的天才人物就产生于犹太民族,他们之中就有马克思、佛格依德、爱因斯坦、海涅等人,这些人或为伟大的思想家,或为伟大的科学家,或为伟大的文学家,他们卓越的创造性的思想学说、科学发现和艺术作品对近现代世界的精神文明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希伯来文化同希伯来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希伯来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历史上充满了被蹂躏、被压迫和屈辱的种族遭遇,这样的种族遭遇强烈地反映在希伯来文化之中,因而使希伯来文化表现出独有的特征。
十诫的观后感
十诫的观后感昨天,迈克从风行软件上找到他儿时看得电影——十诫。
电影是1956年,美国拍的大片,历经3个多小时。
看过以后,我自己的感慨很深。
1956年,好莱坞能拍出那么好的电影,我真的很为好莱坞感叹。
首先,里面的服装美,场景之大。
还有一段,摩西受上帝之托,解救西伯利亚人离开埃及,上帝在海中间打开一条路。
迈克告诉我在五几年,那时候是个特大新闻,那时候科技不发达,电视上常常报道在海上开路的一段,人们会做各种猜想,但是没有人知道,几年后好莱坞揭开了迷。
十诫的故事来自于圣经。
埃及的先知告诉皇上说,以后会有一个西伯利亚奴隶的孩子解放西伯利亚努力。
于是,皇上就下令杀死所有西伯利亚奴隶的男婴。
摩西的妈妈为了救孩子的命,把他放在篮子里,让他听天由命,随波逐流。
幸运的是被皇上的`妹妹解救,并把他当自己的孩子样,就这样,摩西成为埃及的王子。
摩西非常聪明能干,得到很多人的赏识,皇上决定让摩西继承皇位。
后来为皇上建皇宫的时候发现了,埃及管家的残酷,几乎杀死一个年老的妇女,那些领工觉得有上千万的奴隶,死一个没什么,那个妇女被工匠救下了。
因为那个工匠救停止了工程的进程。
他们要处死工匠,另外一个年轻妇女找摩西解救。
从此摩西知道了奴隶生活的痛苦与不堪。
摩西开仓接济奴隶,并且放他们一天假。
打工建成,皇上甚是喜欢,更要封他为皇位的继承人了。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知道摩西身世的人把他的身世告诉了公主,公主告诉了摩西。
摩西决定放弃皇位,把自己变成了奴隶。
皇上让位给他的长子,让摩西的名字从此消失,不再提起他的名字。
新的皇子,让摩西流浪,给他一天的粮食和食物。
他流浪啊,流浪啊,身体是如此的干渴。
受尽了折磨,正如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选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之后,他的身躯,变得强壮,像钢铁一样。
随后遇到了牧羊女,并生下了一男孩。
一天他受上帝之托,去解救西伯利亚奴隶。
西伯利亚人获得了自由,人们开始疯狂,出现了种种恶习。
没日没夜的开舞会,没有了道德观念。
《十戒》观后感
《十戒》观后感影片《十戒》讲述了以色列的先驱者及立法者摩西的一生以及犹太教这个古老的一神教的诞生。
从他的诞生、被遗弃、长大后因杀死殴打犹太人的士兵,为躲避法老的追杀,他流浪到米甸旷野牧羊,后取了祭司的女儿西坡拉为妻,并生有一子。
一日,放牧途中,摩西受到了神的感召,要求他回到埃及,带领居住在埃及的犹太人出逃埃及,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后,终于到达上帝应许之地——迦南。
在西奈山上,摩西得到了神所颁布的《十诫》,即《摩西十诫》,它把一些古老的习俗,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行为规范。
在影片里,导演基斯洛夫斯基为故事中的人物设置了种种极端的困境,将他们置于爱情、亲情、权力的各种复杂争斗之中,面对永恒的道德难题和棘手的选择,挑战古老的十诫。
不过摩西最终并没有被允许进入应许之地,而是由他一手提拔的继承人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到达伽南之地的。
剧终摩西站在尼波山上的时那种脸上那种失望与喜悦交互的神情让令人深思:他这样含冤受屈40年到底值不值得呢?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呢?我想,公道自在人心。
自我启示:对于基督教和圣经不是太了解,所以悟的东西也不一样。
通过影片,个人主要认识到四点:1、世上本无所谓神,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靠的还是人类自己的勇敢、坚韧与智慧;2、神也是自私的,胸襟狭隘的。
摩西在西奈山中获得《十戒》返回安置民众的基地时,发现他们正在围着自制的金象进行庆祝,耶和华便对摩西说:“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命令摩西将所有多神教拥护者统统格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场面让人很是吹嘘。
这大概就是拥立规则所付出的代价吧,哪怕是血的代价也不足惜。
3、在团队建设方面的现实意义:(1)一个团队想要取得成功,必须得一个意志坚定的领导者。
(2)要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来保证团队顺畅的运转;(3)要任人唯贤、分权而治,通过组建管理团队来分担责任,分担压力,培养接班人,以确保团队能够走得更远;(4)积极沟通,要让团队成员都明白任务、目标进展情况,这样才能同心协力奔向光明的未来;(5)居安思危,不断完善团队管理,方能应对新的挑战。
十诫 电影观后感
十诫电影观后感《十诫》电影观后感电影《十诫》是一部由欧洲著名导演林奇执导的黑白犯罪剧情片,于2001年上映。
我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非常深刻,因为它在多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电影《十诫》的观后感。
第一诫:你应该没有其他的上帝,除了自己的艺术。
电影以极端的方式展示了娱乐圈的黑暗面和导演的虚荣心。
在电影中,林奇运用了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手法,将角色和事件与现实世界进行了隐喻。
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是否过分崇拜和依赖电影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以至于我们迷失了自己的真正价值观和目标。
第二诫:你不可拿上帝的名字当假。
电影中有一些关于宗教与信仰的场景,以及人们对上帝的崇拜和解释。
通过展示人们对上帝的不同态度和对上帝的解释,电影引发了我对宗教的思考。
我开始思考上帝是否真的存在,人类如何解释上帝,并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信仰。
第三诫:当你观看这个名称时,你可以寻找死亡。
电影中,死亡是一个主题,贯穿于整个电影的每个故事。
通过展示各种不同形式的死亡,电影探索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的反思以及对人性的探索。
通过这种方式,电影让观众重新思考他们对死亡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看法。
第四诫:你可以迷恋你的人物。
电影中的人物都是非常复杂和多维的。
导演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演员们的出色表演,让观众对每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共鸣。
我注意到,有时候我们会对电影中的角色产生很大的情感投入,甚至迷恋他们。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名人和明星的追捧,以及这种迷恋背后的动机和意义。
第五诫:你不可以杀人。
电影中呈现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杀人场景,这些场景都极其血腥和残酷。
电影以其冷酷和无情的方式展示了暴力和杀戮的世界,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通过这种方式,导演试图向观众传达一个警示,提醒我们杀人行为的可怕和残酷。
第六诫:你不可以犯奸淫。
电影中揭示了人性中的欲望和性的复杂性。
林奇巧妙地运用了情节和摄影手法,将欲望和性爱与人类的渴望和衰落相结合。
十条诫令观后感
十条诫令观后感引言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十条诫令》的电影,该电影以其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以及引人深思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观影后,我不禁对这十条诫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对影片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以下是我对《十条诫令》的观后感。
一、罪与良心的斗争在电影中,每个人都面临着罪与良心之间的斗争。
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智慧还是愚昧,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良知的声音。
虽然罪恶是人类的本性之一,但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对内心的审慎,就能够战胜罪恶的诱惑,走上正义之路。
二、亲情的力量影片展示了亲情在人们生活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无论是父母对子女的关怀,还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扶持,亲情始终是支撑人们生活的重要力量。
正是因为有了亲情的存在,才使得人们能够面对生活的苦难,找到生活的意义。
三、正义与公平《十条诫令》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同时也反思了正义与公平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只有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中,人们的尊严和人权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而如果缺乏正义和公平,社会就会充斥着欺诈和不公,人们的生活将陷入困境。
四、对人性的反思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出了人性的多面性。
在压力和诱惑面前,人们往往会暂时丧失良知,做出一些令人震惊的事情。
这让我深刻思考起人性的本质,我们能否真的做到善良正直,抵御住各种诱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五、物欲与精神的对立《十条诫令》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展现,将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进行了对比。
那些追逐金钱和权力的人往往陷入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之中,而那些寻求真爱和内心平静的人则拥有幸福的生活。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追求物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精神层面的需求。
六、信念与坚持的力量在电影中,信念和坚持是人们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关键。
只有当人们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价值,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和满足感。
《十条诫令》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鼓励观众不要放弃对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七、勇气与原谅的力量电影中的人物们展示了勇气和原谅的力量。
十大诫令观后感
十大诫令观后感在观看电影《十诫》后,我深感该片的独特魅力和深度。
它以十大诫命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黑暗面并探讨了道德与伦理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该片进行观后感的探讨。
首先,该片在叙事结构上的独特之处令我印象深刻。
影片以十个独立的故事片段来展现十条诫命,每个片段都以一条诫命为主题,通过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展现出诫命的含义和教诲。
这种分散式的叙事结构既突破了常规的线性叙事,也使观众更容易深入理解每一条诫命的内涵。
每个故事片段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让人难以转移视线,引发观众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度思考。
其次,该片通过真实而丰富的人性描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无论是犯罪、欺骗、背叛还是贪婪,这些作恶之人都是由我们身边的人组成的,或者甚至是我们自己。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情感、冲动和欲望都是那么真实,令观众无法不对他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感同身受。
这种真实性使得观众可以深入思考人性的善恶之间的边界,以及诫命对我们行为的引导作用。
另外,电影在镜头语言和视觉效果上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通过运用长镜头,将故事情节和人物表演的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第七条诫命的故事中,主人公摔落悬崖的镜头特写,配合着他焦急的呼唤和恐惧的表情,使得观众对于生死的边缘感到紧张,这样的镜头语言使人产生了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此外,影片中的角色造型、场景布置和色彩运用都充满了艺术感,给整个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深度和魅力。
除此之外,电影还从宗教和人伦的角度出发,对人的行为准则进行了诠释。
通过展现各个故事片段中主人公的经历和选择,观众可以感受到诫命的普世价值和深刻内涵。
人们常常面临各种挑选和诱惑,而诫命则是一条可以引导我们正确行为的明确道路。
电影尤其突出了人性中的原罪和后天的道德约束之间的矛盾。
每个角色都暴露着自己的诸多弱点和欲望,而这些都是人性的一部分。
电影巧妙地将宗教与现实社会相结合,通过展示人们在诫命指引下的选择和后果,使观众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道德标准。
《十诫》观后感
《十诫》观后感关于《十诫》这部电影,电影内容来源于《圣经》,讲述了以色列人沦为奴隶400多年后,神选中的摩西在神的指引下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电影通过摩西不畏艰辛带领大家逃离埃及,将摩西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永不屈服的大无畏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激励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不畏艰难险阻,敢于进取,为了美好的明天而不断努力奋斗。
这部电影整体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心灵震颤,从摩西身上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神要选择一位可以代表他的人,要在万千人中寻找这样一位符合神的要求的人是不容易的,而神选择了摩西,或许与摩西刚出生的时候的预言有关,另一方面,摩西的命运注定了他坚毅的性格,他本身是一个奴隶的孩子,却因种种原因成为了埃及的王子,又因为看不惯埃及人欺负奴隶误伤了人,法老要追究他的责任,他只能选择逃跑,从一个王子变成一个平民。
他身份的变换,促成了他坚毅的性格,什么都要靠自己,靠自己来好好的活下去,所以神选择了他作为神的代表。
要知道在历史中寻找一位具有离奇命运的人是很难的,而命运如摩西,从最高位置跌落至最低谷,再回归到人民心中,这需要经过内心多少的挣扎和认可,而摩西,他却是自愿走上这条路的,他本可以隐瞒身份而成为万众膜拜的法老,命运似乎嘲弄了他,而他却勇敢坚毅地承担起来,纵使他在失去王位之后对前途一片茫然之时。
无怪乎耶和华选择了他作为在埃及的犹太人的救星,他通过了神的考验。
信仰者借助信仰的荒谬的力量,达到了彼岸。
我不知道信仰到底是神圣的,还是荒谬的。
我只知道,信仰伴随而来的精神力量,在观看这电影之后,一再让人惊叹不已.摩西没有怨言,毅然选择了神要他承担的一切,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
他一直坚守自己的使命,不畏惧艰难险阻。
虽然他带领以色列人在逃离埃及的过程中中途经历过许多波折,有些时候他也无能为力,叫神神却不答应,这时他也曾怀疑神的力量,怀疑神是否会应允神所许诺的那片自由的土地。
但是摩西还是选择相信神,相信自己的选择,不管以后的道路有多艰辛,他相信通过自己和神的帮助那片应许的自由之地很快就会到达。
十诫观后感影评.doc
十诫观后感影评《十诫》是一部由波兰和西德共同联合制作的电视剧,该剧首播于1989年,虽然至今年代久远,但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依旧是很高,堪称经典,一起去看看吧!01短篇故事,所有短剧主要人物在3-4个左右,对白简洁,起承转合。
注,字幕感觉有问题,参照剧本重新看一遍!一诫,旧神vs科技神。
惩戒,冰层,墨水瓶,电梯,烤火男(后出现在六诫欢乐的摇牛奶车中)注,玩了结构,非线性叙事。
二诫,左右。
老医生子女的照片,逃避咨询,植物的叶子,水声与病人的呓语,摇到老医生红色的房间三诫。
圣诞夜寻找消失的爱人。
二诫中的老医生。
自杀。
刀片的细节?四诫,信的秘密。
非亲生,恋父,烧掉忘记重新开始。
开头的凝视。
五诫,杀人。
画风突变,调色更昏沉。
如实展现死亡的恐惧。
六诫,后窗偷窥表白。
个人感觉像白。
牛奶,后窗,性无能,自杀。
表白成功的喜悦拖着牛奶车摇镜像妈咪中的镜头,注,遇到了一诫的烤火男。
结尾也像白,两人情感的转移,窗户外女人的注视,结尾我不在偷窥了戛然而止。
七诫,女儿的噩梦。
小女孩一直做噩梦。
女儿管外婆叫妈妈,结尾火车站留下一个女儿,送走一个女儿,有意思。
八诫,寻找恩人。
涉及到2诫的故事,有意思的之前躲迷藏的一个情节后来解释是被抛弃。
九诫,性无能与背叛。
偷窥,电话,骑单车遇到烤火男。
结尾医院我还活着。
电话传递情感这个梗延续到了红里面更宏观人性的探讨,如窃听以及渴望。
十诫,遗产风波。
狗的忠诚与集邮。
音乐也一改之前的风格,用摇滚。
开头(鱼缸的鱼死亡)死亡一遗产一伏笔(狗,报警器,肾)一转折,被窃一兄弟怀疑一偶然看见一结尾很神奇。
两兄弟乐呵的头顶头,兄弟买的廉价邮票。
02十戒之第二戒缓慢稳定和最近的“海边的曼切斯特”有点相似。
在生活中我们面临者诸多选择或者问题。
以疾病为切入点,通过对妻子对病人的病情的探寻,和医生对病情的诉说的选择,构成了这一部平静的稳定的剧情,但是在海面之下,内心中抉择的诘难,道德伦理的艰难,在暗地里涌动。
关键的不是最后所做出的选择,而是在选择的过程所体现的人的本性。
十诫之杀人观后感
十诫之杀人观后感电影《十诫》是由美国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一部黑白电影,于2019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不同的故事片段来探讨人性与信仰的纠葛,并通过一系列道德困境和层层剖析的方式,引发了观众对于杀人的思考。
影片通过镜头语言和现实背景的灰暗暗示,向观众展示了人性中的黑暗面和矛盾心理,给予观众深刻的思考。
影片以独特的结构呈现,分为十个故事片段,每个片段各具特点,但又相互穿插。
每个片段都展示了杀人行为,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情节,探讨了杀人之背后的动机、诱因以及交织的道德困境,对于人性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在第一个故事片段中,一名工人在工作中出现一场事故,而他的妻子决定谋杀老板以维护家庭的权益。
这段故事以一个弱势群体的视角揭示了社会不公和无力感,同时也揭示了人们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和行为。
当人们觉得被压迫或不公正对待时,他们是否应该通过杀人来解决问题?观众不禁感叹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另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片段是关于宗教极端主义的,一名年轻男子接到一个匿名电话,要求他去杀死一个陌生人,否则他自己会被杀害。
这个片段揭示了极端思想和信仰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在追求自己所认为是正义时,会不顾一切地将杀人视为手段。
影片中的每个故事都故意将杀人行为置于剧情的核心。
通过杀人这一极端情节,引发了人们对于道德、正义和人性本质的思考。
杀人作为一种极端行为,不仅仅带来了物质生命的毁灭,更牵扯到了感情、法律、伦理和社会规范等方方面面。
电影中的镜头语言以及阿伦诺夫斯基给予观众的鲜明感官体验,极富表现力。
黑白的视觉呈现作为电影的背景,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悬疑感和冷酷感。
画面中的阴影和光影变化以及镜头的运用,使得影片中的每一幕都充满了张力和情感。
同时,影片运用了镜头的方式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敏锐地感知到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纠结。
《十诫》通过黑暗而真实的故事,让观众深刻地思考杀人这个伦理问题。
通过十个片段的交织,影片揭示了人类内心的深处是如何被欲望、仇恨和信仰所驱使的。
观十戒后感
观《十戒》后感化学化工学院 14化本1班巫清莹 2014364134 在马克思课上,陈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史诗级的电影作品—《十戒》,在我看来十戒是一部宗教电影,但是不是一部在向我们灌输宗教信仰的电影,我在电影里看到的是摩西怎样冲破层层的磨难,把自己的民族从奴隶主手中救出来的故事,与我们平常时认为的解放和救赎不一样,摩西的武器是信仰,因为他相信上帝创造出人类,大家都是平等的,因此希伯来不应该过着被人奴役的生活,要争取自由。
其实很多国家都有过奴隶制的社会,在社会文明还没有的到发展的时候,像我们中国也是经历过奴隶制社会的,在夏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奴隶制,但是在那个时期有没有人站出来要废除这种制度呢?我觉得应该是有的,但是手段应该是通过战争的手段,因为在那个时期的中国是没有信仰这种东西存在的,因为在古代的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并且古代中国的思想体系来源也很不一样。
为什么摩西推翻奴隶制不是想通过战争,而是心中对神的信仰呢?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相信是神创造了人类,那么神原来的本意就是人都是平等的,因此,当摩西看到自己的族人被埃及人奴役时,过着畜生一样的生活的时候,他就下决心抛弃他现在所拥有的的一切,解救水深火热的希伯来人,最后他成功了。
在观看一部电影的过程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摩西的精神,因为对一个人来说,一生的追求除了对金钱、财富、权利之外,还有自己的信仰,那种为了自己的信仰不怕一切困难、险阻,无论如何都要实现的那种精神让我感动,因为我觉得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缺少信仰的人,我活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干什么,因为从小都是按照家人认为是好的那一方面去做,没有真正思考过自己想要一个怎样的人生,这部电影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我到底应该怎样去实现我的人生理想。
我不是基督教徒,对摩西十诫的理解也只能从字面意思去领会,可能很难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宗教色彩以及对当时人们的指导意义。
摩西十诫短短十条就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它是每一个基督教徒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
十诫观后感
十诫观后感《十诫》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通过十个短片讲述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道德问题和社会现象。
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受触动,不禁思考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道德难题。
第一诫:不可有其他神这一短片告诫人们不要对金钱、权力或者物质财富形成过度的崇拜。
现代社会强调物质与功利,很多人为了追求利益而放弃了道德和良知。
观看这一部分,我深感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要让财富成为我们生活的唯一目标。
第二诫:不可妄图用上帝的名义取悦自己这一部分在呼吁人们不要滥用宗教的名义干涉他人的生活。
宗教信仰是人们心灵的寄托,但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伤害他人。
我深刻明白,宗教应该是人们寻找心灵慰藉的港湾,而不是成为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的源泉。
第三诫:要记住安息日这一短片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工作、奋斗或是逃避现实而放弃了休息和放松的权利。
人们应该学会放慢节奏,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适时休息,追求内心的平衡。
第四诫:要孝敬父母这一部分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亲情的现象。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当今社会,很多人为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忙忙碌碌,却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
观看这一短片,我深感我们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爱意。
第五诫:不可杀人这一部分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伤害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在这个物质丰富、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应该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充满爱与和平的社会。
第六诫:不可奸淫这一诫命告诫人们不要追求个人私欲而伤害他人。
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交流方式,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和自由,不以任何形式侵害他人的尊严和权益。
第七诫:不可偷盗这一短片展示了现代社会中各种形式的欺骗和偷盗行为。
观看这一部分,我深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不择手段的行为方式,通过勤奋和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八诫:不可作假见证这一诫命告诉我们要真实、诚实地对待他人。
十诫影评
《十诫》简析摘要:本文从影片《十诫》出发,从影片扩展到《圣经》中的摩西十诫,简要分析十诫的内容以及讲述自己对于十诫的理解。
关键词:《十诫》十诫《十诫》这部电影改编自大家耳熟能详的《旧约圣经故事》中的《出埃及记》,由塞西尔·B·戴米尔执导,以查尔登·海斯顿为主演摩西。
场面宏大,特技在当时令人观止,尤其是劈开红海的特技。
该影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为政府收藏作品,影片获当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项提名,最后获得第29届奥斯卡最佳特技效果奖。
一、剧情介绍该影片以圣经故事为蓝本,记叙了以色列的先驱者及立法者摩西的一生。
摩西出生在埃由于法老恐惧梦中的凶兆,下令杀尽奴隶新出生的男婴时期,父母不敢收养,便把他放进篮子里顺流而下,法老的女儿发现了摩西,将他收为自己的儿子。
随着摩西的长大,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对埃及人奴役希伯来人的行为越来越看不惯,一次他失手打死一个欺负希伯来人的埃及人,此事被法老王知道后,要惩罚摩西,于是母亲的保护也失去效果,摩西被驱逐到大沙漠,并在米甸结婚生子,开始了他四十年的牧羊生涯。
其间,耶和华选中摩西,摩西领受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的使命,回到埃及要求法老释放奴隶。
在几次向法老展示自有永有的神的力量后,法老仍旧不同意释放奴隶。
最后,在所有埃及人的长子死了之后,法老终于屈服,释放以色列人。
当以色列人行进到红海时,法老反悔,派军队来追杀他们。
这时,耶和华显露神迹,将红海从中间劈开,为以色列人提供了一条道路。
虽然逃出了埃及,但是在沙漠中,困难重重。
没有水,没有粮食。
在西奈山下,以色列人失去了对耶和华的信仰,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神,金牛。
摩西愤怒地把刻有十诫的石碑砸碎。
耶和华让作乱的人被燃烧的地裂所吞噬。
而其他的以色列人被罚在沙漠中流荡四十年,使十诫内容深深地铭刻在所有以色列人的心中后才被允许进入迦南地。
二、《十诫》简介十诫是《圣经》记载的上帝耶和华借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颁布的十条规定。
电影十诫观后感专题
电影十诫观后感专题第一篇:电影十诫观后感专题电影《十诫》观后感《十诫》这部电影,取材于《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故事框架上是原搬,细节上颇多原创,是一部很有想象力的史实电影。
电影首先交代了背景,希伯来人沦为埃及奴隶长达四百年,先祖约瑟时代所遗留的宗教观念,逐渐被埃及的宗教观念所同化,生活模式、观念也随着宗教一起而同化。
当时埃及的宗教中,神灵众多,关系复杂,也没有什么严密的神学系统。
但是,这种宗教与生活融为一体,构筑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埃及人在这种生活模式中,希伯来人也在其中。
希伯来人肉体上可以逃离埃及,精神上则未必。
他们要得到拯救,首先必须重新确立自己民族的信仰,与埃及的宗教进行斗争。
电影中,希伯来奴隶们在摩西上山四十多天后,慢慢绝望,最终竟然制作埃及神像崇拜之,说明重新确立信仰、精神上逃离埃及,是多么必要。
这部电影整体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的震撼,从摩西身上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神要选择一位可以代表他的人,要在千万人中寻找这样一位符合神的要求的人不容易,而神选择了摩西,或许与摩西刚出生的时候的语言有关,另一方面,摩西的命运注定了他坚忍的性格。
并且摩西也没有怨言,毅然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使命,不畏艰难险阻。
虽然在此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有些时候他也无能为力,叫神神也不答应,这时他也曾怀疑神的力量,怀疑神是否会应允神所许诺的那片自由、牛奶与蜜的土地,但是摩西还是选择了相信神,他相信那片应允之地很快就会到达。
他加强对自己所带领的以色列人的训练,增强大家的意志力,来抵抗其他部落的侵袭,和在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阿伯拉罕的神”拣选摩西,让他拯救自己的人民,带领大家离开埃及,去往神所应许的富饶之地迦南。
但是,这里就有两个系统的斗争了:摩西与法老的斗争,希伯来民族的神与埃及的神的斗争,是一个众神纷争的时代,是一个异端杂处的时代。
也是两种宗教的斗争,一神论的犹太教,与多神论的埃及宗教,无法共存;电影中的神话场面,可以看做历史上信仰斗争的隐喻,尽管神话故事本身是如此描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十诫》观后感
《十诫》这部电影,取材于《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故事框架上是原搬,细节上颇多原创,是一部很有想象力的史实电影。
电影首先交代了背景,希伯
来人沦为埃及奴隶长达四百年,先祖约瑟时代所遗留的宗教观念,逐渐被埃及的宗教
观念所同化,生活模式、观念也随着宗教一起而同化。
当时埃及的宗教中,神灵众多,关系复杂,也没有什么严密的神学系统。
但是,
这种宗教与生活融为一体,构筑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埃及人在这种生活模式中,希伯
来人也在其中。
希伯来人肉体上可以逃离埃及,精神上则未必。
他们要得到拯救,首
先必须重新确立自己民族的信仰,与埃及的宗教进行斗争。
电影中,希伯来奴隶们在
摩西上山四十多天后,慢慢绝望,最终竟然制作埃及神像崇拜之,说明重新确立信仰、精神上逃离埃及,是多么必要。
这部电影整体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的震撼,从摩西身上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神要选择一位可以代表他的人,要在千万人中寻找这样一位符合神的要求的人不
容易,而神选择了摩西,或许与摩西刚出生的时候的语言有关,另一方面,摩西的命
运注定了他坚忍的性格。
并且摩西也没有怨言,毅然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他一直
坚守着自己的使命,不畏艰难险阻。
虽然在此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有些时候他也
无能为力,叫神神也不答应,这时他也曾怀疑神的力量,怀疑神是否会应允神所许诺
的那片自由、牛奶与蜜的土地,但是摩西还是选择了相信神,他相信那片应允之地很
快就会到达。
他加强对自己所带领的以色列人的训练,增强大家的意志力,来抵抗其
他部落的侵袭,和在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阿伯拉罕的神”拣选摩西,让他拯救自己的人民,带领大家离开埃及,去往神
所应许的富饶之地迦南。
但是,这里就有两个系统的斗争了:摩西与法老的斗争,希
伯来民族的神与埃及的神的斗争,是一个众神纷争的时代,是一个异端杂处的时代。
也是两种宗教的斗争,一神论的犹太教,与多神论的埃及宗教,无法共存;电影中的
神话场面,可以看做历史上信仰斗争的隐喻,尽管神话故事本身是如此描述的。
希伯
来人要走出埃及,但是由于他们对约瑟时代的宗教早已记忆模糊,“阿伯拉罕的神”
必须驱使摩西去证明:希伯来人民自己的神是更加有力的,借此重新树立坚强的民族
信仰。
总之,神的斗争,决定了希伯来人的命运——他们只有重新回到自己民族的
神的信仰中,才能得到精神的拯救。
不然,走出埃及之后,仍然得回到埃及。
电影中
对希伯来人的奴性的刻画,很成功地表现了这一点。
{
但是,拯救好理解,但为什么仁慈的上帝会杀戮古希伯来人的宗教,即犹太教与
当时世界上的大多数宗教一样,是民族宗教。
民族宗教中的神,并不是世界之神,只
是民族之神,也只护佑自己的民族。
如果希伯来人的神只是杀戮埃及人,就不算不仁
慈了。
这和新约时代的基督教是不同的,后者已经是世界宗教,神是万物之神,是所
有人的神,因而基督教的耶稣比犹太教的上帝更加仁慈。
摩西在山上问上帝的名字,上帝说“我自存有”。
简单地说,上帝没有名字,你
不能以人的名字去喊上帝,或者为其命名,这本身是一种亵渎。
而“耶和华”的名称,追根溯源,直到希伯来语的发音中,可能就相当于“我自存有”了。
特别注意的是,偶像不是神。
摩西刚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人们便开始铸造金
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视为真神。
他们却忘了是谁赋予他们力量,是谁给了他们恩泽,是谁拯救了他们。
他们毫不感恩之心,毫无对耶和华神的虔诚,反而铸造金牛,
祈祷祝福。
所以神发怒了,惩罚了他们,并颁布了禁令,不得崇拜偶像。
其实偶像只
是人们制作的,是死的东西,人们向偶像祈求只是是人们的利益,不是神的利益。
神
是自有永有的,神并不是人们创造的,人们制作成了偶像,并视之为神,是不对的,
是对神的大不敬。
人们假借一堆废铜烂铁,稍加装饰,便宣称其为神,就要人们向这
虚弱的东西,祈求健康;向这死物,祈求生命;向这无能的东西,祈求平安、和平,
祈求发财,祈求援助。
人们所敬拜的偶像,号称是神,实际上却只是木头一块。
偶像
是虚假,但是神却是真的存在的,但是无形的,是应该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的,是活在
人们的信念之中的。
所以人们应该敬仰的是神,而不是偶像。
制作偶像,崇拜偶像是
对神的亵渎和不敬,所以神发怒了,惩罚了亵渎神的人们,颁布了禁止人们崇拜偶
像。
看电影的时候,我始终不明白,神为什么禁止崇拜偶像,那么崇拜耶和华算不算
崇拜偶像呢。
后来终于才理解,耶和华禁止崇拜的是死的东西,是人们臆想的,人们
制造的假的东西,而耶和华要我们崇拜的是他,他是世界万物的制造者,他是无形的,是自有永有的,他要活在每个人的心中,活在人们的信念当中,融合在我们的血液里,驻扎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我印象深刻并让我喜欢的台词:
"
影片一开始就说:“神利用光芒在地上创造生命,他让人类掌管地上万物,并让他
们拥有分辨善恶的能力,可是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而行,因为他们不了解神的律法,他们要
支配别人,被征服者要为胜利者效力,弱者要侍奉强者,地上再没有了自由!”我之所以
对这句台词感兴趣,因为我也和摩西一样,不知道希伯来人为什么成为了奴隶,为什
么活在痛苦的枷锁中。
台词告诉我,是因为人们歪曲篡改了神的意思,负有欲望,企
图支配别人,让别人为自己服务,对自己称臣,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摩西对约书亚说:“你不像一个奴隶”,约书亚回答:“神创造人,人却创造了奴隶”,摩西又问约书亚:“哪位神”,约书亚说:“阿伯拉罕的神,全能的神”,摩
西说:“如果是全能的神他为何让你们活在枷锁中”约书亚说:“他会挑选解放我们
的时刻和拯救我们的人”.士兵说“王子,他叛逆国家”摩西说:“渴望自由不是叛逆”。
我喜欢这句台词,虽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神让他们在埃及受苦,虽然最后神说
他已经听到了希伯来的呼喊了,派遣摩西来拯救他们。
但神如果存在,并且其是万能的,那神为什么让他们受到埃及人的奴役,让他们过着凄苦的生活。
神创造了人,为
什么神又让人们把自己的同胞变成了奴隶呢到了中世纪的时候,奥古斯丁说的,人是
生来就有罪的,人到世上来就是为了赎罪。
是因为亚当和夏娃违背了神的旨意,偷吃
了善恶的果实吗神发怒了,所以将罪恶降临人间吗但是即使人要赎罪,但是也应该向
神赎罪,而不是向奴役自己的人们赎罪啊!“渴望自由并不是背叛”,这句台词让我
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明白了希望和理想是关不住的,也让我想到了刑法理论的“期
待可能性”当他们处在一定的环境下的时候,我们不能期待着他作出特定的行为。
例
如我们不能期待犯罪嫌疑犯在法庭上作出不利于自己的供词。
所以在被剥脱自由的人
当然有希望自由,向往自由的权利。
摩西问他的生母他是不是她的儿子,他的生母回答:“如果你认为人都是畜生要
被人鞭打,如果你向野兽的石像和金像下跪,你就不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是一个奴隶,他的双手该被砖头扭曲,他的背部,该有监督的鞭痕。
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永在
的神。
”可是当摩西问她是否知道神的名字的时候,他的母亲根本就不知道神的名字。
他的母亲认为摩西不应该忘记身份,依附权贵,来欺压奴役自己的同胞,即使做奴隶,也要心里有神在,要相信神会拯救他们。
说明其实神是无形的,是活在人们的心中的,活在人们的信念的,而不是向埃及的石像下跪,以之为神。
对于十诫,其中第二条诫律加强了犹太民族的一神观,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造型
艺术的发展。
由于这条规定建立在犹太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的基础上,反对迷信和神
人同形同性论,努力超越任何形体来理解神,就决定了古代犹太人宗教生活很发达,
但艺术方面成就极少。
仅就美术来说,在“巴比伦之囚”后,我们找不到一点犹太雕
刻或绘画。
《摩西十诫》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体现了平等的“人神契约”精神:谁要毁约,谁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同时,人民也有“神不佑我,我即弃之”的
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