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器行业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密低压电器行业分析报告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
二零零零年九月二十九日
目录
1 行业概况 (1)
2 发展历史 (2)
3 产品 (3)
3.1 低压电器的界定与分类 (3)
3.2 产品性能及特点 (3)
3.2.1 万能式断路器 (3)
3.2.2 塑壳断路器 (3)
3.2.3 交流接触器 (4)
3.2.4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4)
3.2.5 存在的问题 (5)
4 市场 (6)
4.1 高档市场 (6)
4.2 中档市场 (6)
4.3 低档市场 (6)
4.4 主要品牌 (7)
4.4.1 国内品牌 (7)
4.4.2 国际品牌 (8)
4.5 用户构成 (9)
4.5.1 民用市场 (9)
4.5.2 工业市场 (9)
4.5.3 中间厂商 (9)
4.6 产品需求结构 (10)
4.6.1 各种低压产品需求比例 (10)
4.6.2 低压电器与电力配套比例 (10)
4.6.3 出口 (10)
5 厂商 (11)
5.1 集中程度 (11)
5.2 排名 (11)
5.3 厂商分类 (12)
5.4 大型企业 (12)
5.4.1 国有大企业 (13)
5.4.2 民营大型企业 (13)
5.4.3 独资合资企业 (14)
5.5 专业化小公司(niche provider) (14)
5.5.1 典型企业——浙江三辰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15)
5.6 有潜力的企业集团 (15)
5.6.1 典型企业 (16)
5.7 作坊式企业 (16)
5.8 重点企业—正泰集团 (17)
5.8.1 概况 (17)
5.8.2 经济指标 (17)
5.8.3 经营范围 (17)
5.8.4 营销模式 (18)
6 竞争 (19)
6.1 竞争对手实力比较 (19)
6.2 价格竞争 (19)
6.3 潜在进入者 (19)
6.3.1 高压电器生产厂家 (20)
6.3.2 家电生产厂商 (20)
6.3.3 机械类产品生产厂家 (20)
6.4 替代产品 (20)
6.5 销售渠道竞争 (20)
6.6 从产品竞争到品牌竞争 (21)
7 机遇与挑战 (22)
7.1 WTO (22)
7.2 两网改造 (22)
7.3 绿色革命 (22)
8 趋势与展望 (23)
8.1 产品技术和性能发展趋势 (23)
8.1.1 高性能、高可靠、小型化 (23)
8.1.2 模块化和组合化 (23)
8.1.3 电子化和智能化 (23)
8.1.4 可通信低压电器 (24)
8.2 开发低压电器相关新技术 (24)
8.2.1 现代设计技术 (24)
8.2.2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24)
8.2.3 可靠性技术 (25)
8.3 主要产品发展趋势 (25)
8.3.1 万能式断路器 (25)
8.3.2 塑壳断路器 (26)
8.3.3 交流接触器 (26)
8.3.4 剩余电流保护器 (27)
8.4 低压向中压转变 (27)
8.5 低压电器质量标准发展方向 (27)
8.5.1 IEC标准修订、更新速度加快。 (28)
8.5.2 产品标准范围正在扩大 (28)
8.6 厂商 (29)
8.6.1 分化 (29)
8.6.2 注重品牌和服务 (29)
8.6.3 注重视技术创新 (29)
1行业概况
低压电器是机械工业的重要基础元件,其品种繁多、量大面广,几乎渗透到所有用电领域,是国家安全用电的重要保证,是低压用电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就行业分类而言,低压电器属于电器工业。电器工业内部又按照电力从发电厂送到最终用户的顺序,分为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两大类,若干小类。低压电器属于输变电设备中的最后一级,是从电厂到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电器工业的基础。整个电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的4%,占机械工业的22%,是机械装备业中的一个大行业。作为电器工业基础的低压电器业,其兴衰是与整个电器工业紧紧相连的,虽然目前低压电器业和其他照样产业相比显得比较衰弱,但由于电力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低压电器业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忽略的。
目前行业的衰弱主要是因为行业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生产厂商过多,市场竞争比较无序等造成的。加快技术进步,改善竞争环境将是该行业今后发展要考虑的重点。
2发展历史
我国低压电器产品的发展经历全面仿苏、自行设计、更新换代、引进技术、跟踪国外新产品等几个阶段。
第一代产品为60年代初~70年代初期自行开发、设计的第一代统一设计产品,以CJ10、DW10、DZ10为代表,约29个系列产品。这代产品总体技术性能相当于国外50年代水平,部分产品仅为40年代水平。
第二代产品为我国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完成的更新换代产品和引进国外技术制造的产品。其中更新换代产品以CJ20、DW15、DZ20为代表,共56个系列。引进国外技术制造的产品以ME、AE、3WE、AH、B、3TB、LC1、D等为代表,共有34个系列。这批产品总体技术性能相当于国外70年代末80年代初水平。
第三代产品为90年代跟踪国外新技术、新产品自行开发、设计、试制的产品,以DW40、DW45、DZ40、S、CJ40等为代表的10多个系列产品。与国外公司合资生产的产品如M、F、3TF约30个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