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育儿经

合集下载

古人母亲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古人母亲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古人母亲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古代教育孩子的母亲最出名的就是孟母了。

大家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

除了这个故事你还知道还有哪些古代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吗?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古人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古人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宽严相济巧劝学孟母“断织喻学”的举动,可以算是体现中国母亲智慧的典型例子。

孟子小时无心向学,一次还没放学就跑回了家。

孟母正在织布,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闻言,举起剪刀一把剪断了织好的布。

“读书犹如织布,累丝成寸。

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还能接得上吗?”孟子顿有所悟,从此手不释卷,刻苦攻读。

与孟母一样,东晋名将陶侃之母也曾借助纺织教儿爱惜光阴,用功读书。

她让小陶侃观察织布时梭子飞快穿梭的情景,温言启发,循循善诱,从此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八个字印在了陶侃心里。

此外,宋朝欧阳修母画荻教子识字、唐朝诗人元稹之母从不体罚子女的佳话,都为人们称颂。

著名作家茅盾八十寿辰时,写了一首《八十自述》诗,深情地回顾了童年时母亲的精心培育:“……大节贵不亏,小德许出入。

课儿攻诗史,岁终勤考绩”,述说自己小时贪玩,母亲虽然生气,但也不忍心打骂,而是说服教育,循循善诱。

邻人颇有微词,认为她对孩子太“姑息”。

母亲一度也困惑,但她经过深思,坚定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只要抓好大节教育,孩子偶尔贪玩点也没什么。

”这与古人宽严相济、劝学有方的教子智慧一脉相承。

点评:“知识改变命运”,古今一理。

古时的母亲们都十分重视促子学习,千方百计地教子读书。

值得称道的是,这些母亲自有一种天然的睿智,在教子时不是举起棍棒,而多以巧妙的方式喻学,晓之以理,以情感化。

防微杜渐敦品行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由婶母一手抚养长大。

顾炎武从小聪颖,常被夸赞,渐渐滋长了骄傲情绪。

婶母觉察后,让他背诵并解释《卖柑者言》。

这是一篇寓言杂文,用形象的比喻,揭露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达官贵人的腐朽本质。

古代经典帝王家训,千年珍藏育儿经

古代经典帝王家训,千年珍藏育儿经

古代经典帝王家训,千年珍藏育儿经中国自古讲究门风,注重家教,而家训作为规范和传承家族精神的载体,代代相传,对家族后世更是起着无可替代的警示作用。

帝王家训曾经是中国历代皇族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而且可以启迪童蒙,矫正孩子们的人生方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虽然时过境迁,人们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不少,但历史是一面镜子,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让人受益匪浅,今日遴选出几篇帝王家训,既具有广泛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赏析。

周公《诫伯禽书》:首开中国仕宦家训之先河作者周公旦,姓姬名旦,史称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和老师。

他帮助武王伐纣灭商,是西周开国重臣。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

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家训故事: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以上便是周公的《诫伯禽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刘邦《手敕太子文》:切身经验,谆谆告诫作者刘邦,即汉高祖,西汉王朝的创立者。

即位后他懂得了“马上得之不可以马上治之”的道理,并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告诫太子,勉励太子勤奋于学。

家训故事: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亲笔撰写的遗训。

方法古人教育孩子

方法古人教育孩子

方法古人教育孩子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古人教育孩子《颜氏家训》、《朱氏家训》等中国传统家训,是治家者人生经验和教训的传授,它的意义是寓大爱、真诚和殷切的希望于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中,它的方法主要是言传身教、授人以渔。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把协调好人际关系放在最前面,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学会做人,有自食其力的本领就是成功。

清朝陆陇家训是:“非欲汝读书取富贵,实欲汝读书明白圣贤道理,免为流俗之人。

”建议:父母何不多念家训通过一言一行教育孩子家训更多的是教家长如何做家长,以家长的一言一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日常生活应该注意的细节、礼节以及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成功家庭教育只做三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引导孩子学会善于学习。

虽然现在的爸爸妈妈们没必要去编写家训了,但不妨读一读《颜氏家训》等传统家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把一些具有原则性的生活作风、细节传承给孩子,让他们养成敬业勤勉、生活节俭以及待人诚信的良好习惯。

在古代家族的血脉发扬中,除了家训做为家庭教育的主流模式外,除了一种载体十分盛行,也备受古人热烈欢迎,这就是“家书”。

晚清名臣曾国藩因其“教子之道”,曾家代代有人才,子辈有外交家曾纪泽和数学家曾纪鸿,孙辈有诗学家曾广钧,曾孙辈则有教育家曾宝荪。

而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曾国藩有大量的家书遗留给子孙,后人们在这些家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可见,一个著名家族的兴盛绵延,不能不说有家书的惠泽贯穿其中。

长期以来,曾国藩家书还被许多当代年轻人视为励志佳作。

近代也存有很多杰出的家书作品,例如知名的《傅雷家书》等等。

建议:家书充满浓郁亲情忙碌妈妈的爱心便签也是家书家书相对于细致的家训来说更存有说服力和亲和力,就是中国家族血脉据说的亲情记忆。

在通讯工具如此繁盛的现代,虽然传统的纸质家书并不多见,实际上传统的家书存有了更多的形式和载体,例如短信、电子邮件等。

有时候,一些忙的职场妈妈每天还给孩子的便签纸也可以看作意味深长的家书。

儿科第一人宋代钱乙4条育儿经做好月子奶水喂养护好脾胃安抚调志宝妈要懂

儿科第一人宋代钱乙4条育儿经做好月子奶水喂养护好脾胃安抚调志宝妈要懂

儿科第一人宋代钱乙4条育儿经做好月子奶水喂养护好脾胃安抚调志宝妈要懂儿科第一人是宋朝名医钱乙。

他写了一部儿科医典《小儿药证直诀》,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儿科医典,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小儿因为不会说话,看病比较麻烦,很多大夫不愿意在儿科领域钻研,只有钱乙知难而上,填补了历史空白。

今天文小叔把钱乙冷落千年的育儿经分享出来,有一个终极的愿望,那就是希望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也希望全国的宝妈们仔细看,用心看,以后遇到问题再也不用问文小叔啦。

一、新生儿:妈妈,你一定要好好做月子哦新生儿呱呱坠地,洪亮的哭叫声让妈妈喜极而泣,宝宝骨弱筋柔而握固,此时宝宝心里头第一个愿望就是妈妈一定要把月子做好,只有妈妈的身体好了,宝宝才会身体好。

文小叔提醒,坐月子时一定不要做两件事:吃生冷寒凉;吹空凋。

很多宝妈的月子病都是因为做这两件事而导致的,尤其是吹空凋,让虚贼邪风进入了身体,导致全身骨节酸痛,苦不堪言。

注意保暖,关键部位如脖子、肩膀、腰、膝盖一定不要裸露。

产后怎么补?温补为主。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注意,温补不是大补猛补峻补,天天人参燕窝,天天鸡鸭鱼肉,温补是温和地补充气血。

产后因为一次性失血过多,身体气血处于极度虚弱的时候,脾胃也是相对虚弱的时候,脾胃的恢复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这个时候进补一定要循序渐进。

文小叔建议一定要喝小米粥粥油,小米是五谷之王,粥油又是小米粥的精华,大补气血,补而不燥。

可以放点红枣放点山药。

也可以喝鸡汤,用黄芪当归炖乌鸡汤,但一定不要油腻,喝鸡汤的时候把上面那层油去掉。

总之,坐月子进补要以脾胃能够运化为前提。

现在来说宝宝,宝宝降临后要给他洗澡,古人给宝宝洗澡很有讲究的,会用柳枝、桃枝、桑枝三枝煮出来的水给宝宝洗澡。

这样洗澡有什么好处呢?因为这些枝条都是春天的象征,也寓意着新生命的开始,枝条都有生发之性,能够把宝宝身体里面的胎毒带出来,这样宝宝以后就不会得湿疹。

如果宝宝以后得湿疹,又不好吃药,也可以用忍冬藤,也就是金银花的藤煮水给宝宝洗澡。

中国古代的育儿之道

中国古代的育儿之道

中国古代的育儿之道古中医称儿科为“哑科”——难治。

因为,小儿脉微难断,它们又说不明白事情,生病了容易无辜受苦,特别可怜……不懂医的父母总是格外心焦。

这里有一些古代儿医代代积累流传的养儿术、保婴之道,供大家借鉴和参考~也算是日常进阶了。

古人的保婴之道,都在这两段话里了《乳子护持歌》养子须调护,看承莫纵驰;乳多终损胃,食壅则伤脾;衾浓非为益,衣单正所宜;无风频见日,寒暑顺天时。

——明李榳《医学入门》忍三分寒,吃七分饱。

频揉肚,少洗澡。

及要背暖肚暖足暖,要头凉心胸凉,亦至论也。

——宋陈文中《陈氏小儿病源方论》一个保婴大穴儿母乳儿,三时摸儿项风池,若壮热者,即须熨,使微汗。

——宋刘昉《幼幼新书》风池为热府,古人谚:戒养小儿,慎护风池。

护不好风池,可能因此发病。

比如,观看清代绘本《清平乐事图》时,就发现图里的小儿在秋冬天,都戴着护住颈后,而头顶凉快的帽帘儿:还有这幅清代《岁朝欢庆图》里也是:当父母的需要每天多次,经常摸一摸小儿脖子后的风池穴,如果发热的厉害,就进行按摩、热敷、吮痧颈后一带的风池、大椎、肩井等风寒穴位,能够出了身微汗就好了。

衣、食、神、癖1.小儿穿衣,古人有“襁褓者衣欲旧帛”“童子裳不裘帛”的认知。

新生婴儿,肌肉没发育好,如果保暖过度,会像大棚植物一般骨肉脆软,体质差。

故它们的襁褓,不宜用厚暖的新绵、羽绒等,更不宜盖于头面。

这样会生病。

凡儿生肌肉未成,不可与暖厚新棉之衣,当与故絮,资父母之余气,以致养焉。

——宋刘昉《幼幼新书》小儿衣衫,古人认为宜穿用父母旧衣改作的,因为保有了父母之余气,婴儿灵敏是可以感应到的,从而得到保护。

或用亲近七八十岁老人旧衫改作的,取其“真气相滋,令儿多寿”。

盖的被子,也宜用新弹的旧棉絮为佳。

不透气的房间、床铺,也应更换。

小儿纯阳之气,嫌于无阴,故下体要露,使近地气以养其阴也。

——明万全《小儿初生养护门》孩子十六岁以前气血旺,阴却有所不足。

下体主阴,“阴得寒则易长”,要养好阴,下体需保持寒凉,过于温暖会消耗阴气。

十二则名门家训

十二则名门家训

十二则名门家训,千年育儿经立身篇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治家篇宋·刘清之《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宋·司马光《家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

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

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扫,第四善待亲族邻里。

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用。

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

敬业篇宋·包拯《包拯集》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学习强国研修--- 《百家讲坛向古人学家教之孔子的育儿经》

学习强国研修--- 《百家讲坛向古人学家教之孔子的育儿经》

学习强国研修--- 《百家讲坛向古人学家教之孔子的育儿经》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主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今天下午,再看学习强国平台中的教学视频时,一个让我很感兴趣的视频系列吸引了我的视线《百家讲坛向古人学家教》,我打开了视频的第一课《1孔子的育儿经》。

孔子的教育思想延续很多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思想都在现代课堂中有所体现。

而视频中的老师从《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孔子教育儿子孔鲤的故事作为导入,向我介绍了孔子的育儿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简单来说,孔子教育儿子是从读书识礼开始的。

在他看来,《诗经》中的文章,多半是与修身、齐家有关,《礼》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离开这些,人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生活。

一、“不学诗,无以言”:;“诗”指《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不学诗,无以言”给我带来的启示:1.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我们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一定要给孩子灌输一些传统思想以及古代文化典籍知识,要努力让孩子避免在精神食粮营养吸取过程中出现“数典忘祖”类似于这种的“偏食”行为。

2.作为教师,应当自身率先垂范。

;;;低年级的学生都有“向师性“,作为教书育人的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做榜样,如果我们自身也缺乏应有的传统文化的储备,依然要想方设法地补足这块”短板“,和孩子共同进步。

二、“不学礼,无以立“。

“礼“在当时社会,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孔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不但要学《诗经》,还要学《周礼》,视频中的老师讲到:要想让孩子学”礼“,首先要给孩子们划定三种”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不管做任何事情,学生自己都要有自己要做到的责任与义务。

;;良好的养成教育,或者说对“礼“的熟悉和熟练运用,是你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边诗意生活、挥洒自如生活的一个基础和前提。

”礼“既需要言传,更需要身教。

;;我会继续学习《百家讲坛向古人学家教》的视频,取其精华,以后运用到我的课堂上。

育儿经:古代人如何教育子女

育儿经:古代人如何教育子女

古代父母“七不责”,对待子女不可简单粗暴
有的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方法简单甚至粗暴,管教的结果适得其反,想到古代有“七不责”,就是在七种情况下,即使孩子的做法不太对,大人也不要直接呵斥孩子。

这“七不责”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

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

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孝」字是会意字,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

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做「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

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是对社会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

而孩子念念背着父母,也就是说时时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

古代中医的育儿经给新手妈妈的一份大礼

古代中医的育儿经给新手妈妈的一份大礼

古代中医的“育儿经” ——给新手妈妈的一份大礼1.饮食营养小儿时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其肠胃脆弱,消化功能尚未健全。

因此,小儿的饮食,既要营养丰富,又不能损伤脾胃,这就需要喂养得当,不可过饥过饱。

过饥则啼哭不宁,日久影响全身营养,或使发育障碍;过饱则呕吐溢乳,产生积滞不运,伤害肠胃。

可见合理的喂养,对小儿的健康,颇为重要。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养料。

明代儿科医家万密斋曾说过:“乳为血化美如饧”。

所以,人乳喂养婴儿,最为适宜。

哺乳量的多少,则要求乳母根据小儿个体的不同,食量的大小,以及生长发育的需要,灵活掌握。

乳母在未给乳以前,应先用温开水将奶头洗净,以保持清洁卫生,并把蓄存于乳头部分的宿乳挤去,还要求将乳房按揉几下,可使乳汁流畅,有利于乳儿的吸吮和消化。

哺乳时应将乳儿斜抱怀中,不宜睡在床上喂奶,以免乳房填塞小儿口鼻,发生吞咽不利,甚至引起窒息。

哺乳期间,乳母应注意饮食营养,生活起居和精神情绪,保持身体健康。

因为儿母相应,乳母的健康情况,对乳儿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乳母饮食最好多样化;一切辛热、寒滞之品,不宜多食。

既不可偏食,以免乳质变异,影响小儿营养;也不可饮酒,因为酒性走窜,最能伤神耗血,而且助湿生热,母醉乳儿,更属不利。

又如:乳母应该注意生情修养,保持心情舒畅,使其乳汁清和,有利小儿营养。

否则,七情过度,喜怒无常,便将影响乳汁的分泌和质量,对小儿营养不利。

此外,母病之后,不可乳儿,因为病乳质量变异,能生诸疾,令儿黄瘦、骨蒸、盗汗、夜哭,影响小儿健康。

如果母乳不足,或因病不能喂养时,可用牛乳或羊乳喂养,或增用代乳品,如豆浆、奶粉、米粉、奶糕、代乳粉等,进行人工喂养。

白天每4小时一次,夜间每6~8小时一次,要求定时定量,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

小儿悲啼未定,不可便与乳食,否则,气与食并,轻则发生呕吐、粪青,重则伤害脾胃。

还要注意不可“乳食杂并”,所谓“乳食杂并”,是指乳后即食,食后即乳,这样很易发生乳癖或食癖,甚至形成疳证,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古人育儿经

古人育儿经

学习古人育儿经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儿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书》)二、孝顺与仁爱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中国古代育儿法

中国古代育儿法

令人惊叹的中‎国古代育儿法‎一、穿衣篇新生儿保暖要‎注意什么?古人:男婴用父亲的‎旧衣服包裹,女婴则用母亲‎的旧衣服包裹‎。

包裹新生儿的‎衣服最好通风‎疏气,厚薄适度,不然会“伤皮肤,害血脉,发杂疮而黄”,所以要用旧衣‎服包裹。

婴儿宜“时见风日”,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母亲要带孩子‎出外晒晒太阳‎,吹吹暖风,有助于增强婴‎儿体质,加强婴儿免疫‎力。

如果经常把孩‎子放床上,用厚厚的衣服‎包裹,会令婴儿身体‎弱不禁风。

婴幼儿穿衣有‎何禁忌?古人:小儿的的衣服‎要日晒晚收,不要露天过夜‎。

若在露天过夜‎,次日给小儿穿‎着,会令小儿“日渐黄瘦身热‎、腹痛”。

因为衣服露天‎过夜会令“邪气”侵入衣服,导致小儿出现‎湿热、风寒、吐泻等症状。

二、哺乳篇正确的哺乳姿‎势是怎样的?古人:哺乳的时候,宝宝要是躺着‎的话,妈妈要用手臂‎托着宝宝的头‎,让乳房与宝宝‎头部平行,这样就不会呛‎着宝宝。

如果妈妈想睡‎觉的话,就要停止哺乳‎,不然会塞住宝‎宝口鼻,而令其不知道‎自己饱了没有‎。

怎样知道宝宝‎一日之内的吃‎奶量?古人:凡是母乳喂养‎的妈妈,要先给宝宝喂‎一会儿,然后让宝宝松‎开嘴歇息一会‎儿再哺乳。

像这样反复十‎次五次,看宝宝吃饱了‎没有,就可以了解宝‎宝一日之内的‎吃奶量了。

母亲乳房内的‎剩奶要挤出来‎。

母乳喂养有什‎么禁忌?古人:1.宝宝满月后不‎要喂太多奶给‎他喝,如果宝宝不想‎吃奶,不要强迫,强迫喂奶只会‎令宝宝消化不‎良,很容易生病。

2.如果宝宝吃不‎进奶水,那是因为宝宝‎喉咙有痰,应该给他吃下‎“四物紫丸”,再减少哺乳量‎,过几天就能自‎愈。

3.哺乳时不要把‎宝宝喂得太饱‎,不然婴儿容易‎吐奶。

4.宝宝的脐带若‎未痊愈,吃得又太饱的‎话,就很容易“令风中脐”。

5.夏天母亲上火‎后哺乳,婴儿容易吐奶‎,而且脸色发黄‎不欲食;冬天母亲身体‎寒凉,婴儿吃奶后会‎咳嗽不止,上吐下泻。

6.母亲生气后哺‎乳,容易令婴儿变‎得狂躁兴奋。

古代育儿方面的经验和举措

古代育儿方面的经验和举措

古代育儿方面的经验和举措古代育儿方面的经验和举措体现在许多方面,这些经验大多来源于代代相传的智慧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古代育儿理念和做法的例子:1. 衣着保暖:- 古人强调“背要暖、肚要暖、足要暖”,认为婴儿与儿童应保持适宜的温度,不宜过冷或过热,尤其要注意腹部和脚部的保暖,以维护阳气、防止消化不良及寒邪入侵。

2. 健康护理:- 新生儿断脐后的护脐工作尤为重要,避免因处理不当引发脐部感染等疾病。

- 在没有现代疫苗接种的情况下,古人可能通过隔离病患、注重环境卫生以及使用草药等方式预防婴幼儿疾病。

3. 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被视为最佳喂养方式,并且根据孩子的饥饿信号进行哺乳,不强求定时定量。

- 对于不能母乳喂养的情况,古代也有采用动物奶或其他替代品的做法。

4. 教育方法:- 孟母三迁的故事展示了环境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强调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 古人在教育上讲究适时而教,比如“对众不责”、“愧悔不责”和“暮夜不责”的原则,即不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当孩子已知错并感到惭愧时不过度责备,也不在深夜进行教育以免影响孩子休息。

5. 生活习惯培养:- 古人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规律作息,如按时睡眠,遵循自然节律生活。

- 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学习礼仪,培养道德品质。

6. 中医保健:- 古代中医理论也应用于育儿,包括按摩、捏脊等保健手法,以及运用中药调养体质,增强免疫力。

7. 心理关爱:- 虽然未有明确的心理学体系,但古人在育儿过程中仍体现了对幼儿情感需求的关注,如亲情陪伴、故事讲述等,有助于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

8. 民俗习俗:-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俗育儿习俗,如佩戴吉祥物祈福消灾,举行满月酒、周岁宴等仪式,寄托了人们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

综上所述,古代育儿虽然缺乏现代科学依据,但其中蕴含了许多关于生理照顾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朴素智慧,至今仍有其参考价值。

古人怎样教孩子

古人怎样教孩子

古人怎样教孩子,这些规则今天更可用融解教育(俞昕雯) · 2015-09-12 13:17于民间的家庭百科全书这种形式,原本属于上层贵族、官宦家庭的儿童教育模式被逐渐推广,渗透到普通士人和民众之中,成为古人教育儿童的一种通识。

可以看出,古时对儿童的能力要求根据年龄划分出明确的界限:七岁之前,属于“孺子”阶段,虽然也进行早期教育,教孩子认字识数,但生活上还比较自由,早睡晚起,饿了就吃;七岁以后,孩子们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日子就到头了,生活上不再享有儿童的特权,出入和就餐都开始讲究礼仪;到了十岁以后,标准则进一步提高到能够“居宿于外”,生活起居一如成人,并且要具备基本的是非道德判断能力。

与今天的孩子相比,古人的童年短暂的多,标准也更为严苛。

对于这一套标准的小儿教育流程,陈元靓有一番总结:“俗谚所谓‘教子婴孩,教妇初来’,古语亦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皆谓此也。

今人多有见其子颇有聪敏性格,便谓其必自能成就,亦有见其子顽钝,便谓其终不能学,又有恃其富贵,皆弃而不教,皆是不爱其子也。

”以孩子聪明过人而不教,以顽劣驽钝而不教,以家庭富贵而不教,这“三不教”的情况,在今天的社会上尚且十分常见,陈元靓在当时能有此洞见实属可贵,也说明古人的教育意识并不输给今人。

八条训诫,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的家塾规训四曰学言:扑实语事,毋得妄诞,低细出声,毋得叫唤;五曰学书:臻志把笔,并要齐整圆净,毋得轻易胡涂;六曰学揖:低头屈腰,出声收手,毋得轻率慢易;七曰学行:笼袖徐行,毋得掉臂跳足;八曰学立:拱手立身,毋得跛倚欹斜。

这八条训诫,据陈元靓按语,乃是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的家塾规训。

“学礼”者,即懂得为人之初的基本礼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学诵”、“学书”说的是儿童初学读书、写字的规矩;而言、坐、揖、行、立五条,则都是举止谈吐上的要求,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常说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最贴近今天生活的南宋版“小学生守则”“训蒙八诫”的八条规矩,文字上浅显易懂,要求简单朴实,拿来套用在今天的儿童身上,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育儿经

育儿经
孟宗哭竹冬生笋,王祥为母卧寒冰。董永卖身为葬父,天赐仙女结为婚。
可见世间行孝道,皇天不负行孝人。堪叹世人不行孝,父母当做陌路人。
妻话不辨是与非,横眉冷眼对双亲。埋怨父母无家当,害得自己受艰辛。
岂知致富要*己,自立自强不*人。勤俭二字黄金大,几个懒汉把家成。
男不耕读女不纺,纵有祖业难昌盛。儿女娇生又惯养,私买果饼不辞贫。
请得医生堂中坐,父母旁边侧耳听。听得好时心欢喜,听得不好闷沉沉。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喜得儿女病体好,人情礼物谢医生。
请媒说合婚姻事,选择门当户对人。传庚递帖婚姻定,花费父母多少银。
教儿学内攻书史,教女针绣莫懒身。读书应把书为事,切莫学内哄先生。
哄了先生欺了己,纸里包火怎瞒人。甘罗十二为丞相,孙康年幼便成名。
付钱取字要亲手,莫留字迹惹祸根。凡事多做长久计,事到临头有法行。
莫把鸡犬看轻了,犬守夜来鸡司晨。槽内有猪过细喂,半年猪儿过百斤。
于人世上人眼浅,只重衣冠不重人。穿得齐整人钦敬,穿得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被人轻。
纺绵织布兴家事,男男女女一条心。逢时过节多吉庆,做件新衣出人情。
绫罗缎疋虽然好,不及青蓝布衣巾。这是居家真实话,说于儿孙仔细听。
地里不生无根草,皇天不生无路人。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要不认真。
茶馆酒店休出入,花街柳巷切莫行。少年子弟江湖志,手里无钱难为人。
有钱年大三十岁,无钱不值半毫分。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客到家中无款待,走到人家无人亲。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男儿十五宜家计,年到三十半辈人。少年不把家计造,老来想做已不能。
存心自有天知道,切莫错过好光阴。寸金失了能挣回,失却光阴无处寻。

古人养娃的智慧

古人养娃的智慧

《古人养娃的智慧》古人养娃那可真是有一套,满满的都是智慧,就像一个个藏在历史长河里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我有个爱研究古籍的朋友,有一次我们聚在一起,他就给我讲了好多古人养娃的事儿,可有意思了。

他说在古代啊,当孩子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开始讲究了。

孕妇的饮食那是有严格要求的,不是啥都能吃。

就像我朋友说的,有本古籍里记载,孕妇不能吃兔肉,不然孩子生出来可能会是兔唇呢。

虽然这说法没什么科学依据,但能看出古人对养胎的重视。

孩子出生后,古人的养娃智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拿教育来说吧,在古代,有个大户人家,老爷对孩子的教育那叫一个上心。

孩子刚会说话,老爷就开始教他认字。

每天早上,都会把孩子带到书房,拿着一本启蒙的书,指着上面的字,一个一个地教。

孩子要是认错了,老爷也不生气,就笑着说:“来,再看看,这个字啊,就像我们家门口的那棵大树,你看像不像?” 然后带着孩子去门口,指着大树比划,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

还有啊,古人在培养孩子品德方面也有高招。

有个小村庄里,有个老夫子,他在村里教孩子们读书。

有一次,一个孩子偷偷拿了别人的玩具,被老夫子发现了。

老夫子没有打骂他,而是把孩子们都召集起来,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从前有个人,总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后来大家都不喜欢他了,他一个朋友都没有,可孤单啦。

” 讲完故事,老夫子看着那个拿玩具的孩子,问:“你觉得这个人做得对不对呀?” 孩子红着脸说:“不对。

” 老夫子笑着说:“那我们可不能做这样的人哦,要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

” 从那以后,那个孩子再也没拿过别人的东西。

在生活方面,古人照顾孩子也很有办法。

比如说给孩子做衣服,那可都是手工制作的。

我朋友给我描述过,以前有个巧手的妈妈,她给孩子做衣服的时候,从选布料就特别仔细。

她去集市上,在一堆布料里挑了又挑,选了一块柔软的棉布。

然后回家就开始裁剪,她一边裁剪一边和邻居聊天,邻居说:“你这手艺真好,这衣服做出来孩子肯定舒服。

” 妈妈笑着说:“那得好好做,孩子皮肤嫩,得穿得舒服才行。

古人教子之法

古人教子之法

古人教子之法《古人教子之法》咱老祖宗在教子这事儿上,那可是有着不少的智慧呢。

就像那孟母,大家都知道的。

孟母为了孟子的成长,那可是煞费苦心。

孟子小时候住的地方靠近墓地,孟子就跟着学那些丧葬之事,呜呜哭啊,还学人家跪拜。

孟母一看,这可不行啊。

就跟孟子说:“儿啊,咱不能在这儿住了,这地儿没个好风气。

”于是就搬到了集市旁边。

到了集市呢,孟子又跟着那些小商小贩学吆喝,讨价还价的。

孟母又皱眉头了,心里想这也不是个事儿啊。

就又跟孟子讲:“儿啊,这地儿太喧闹,不适合你读书学习。

”然后就又搬到了学校附近。

这一回可好了,孟子就跟着那些学生学习礼仪,读书识字。

孟母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说:“这才是我儿该待的地儿。

”你看,孟母这三迁,那就是在给孟子选择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这就好比种树,你得把树种在肥沃的土地上,要是种在石头缝里或者污水沟边,那树能长得好吗?肯定不能啊。

再说说曾子杀猪的事儿。

曾子的老婆要去集市,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

曾子的老婆就哄儿子说:“乖啊,你在家好好待着,等娘回来给你杀猪吃肉。

”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了。

等曾子的老婆从集市回来,曾子就开始磨刀准备杀猪。

他老婆就说:“哎呀,我那就是哄哄孩子的,你还真要杀猪啊?”曾子就一脸严肃地说:“咱可不能这么做啊,孩子还小,他不懂事,他是跟着咱学呢。

咱要是骗他,他以后就不相信咱们了,这可不行。

”说完就把猪给杀了。

曾子这做法多实在啊。

这就像盖房子,地基得打牢了,如果地基都是歪的,那房子能盖得稳吗?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诚信是很重要的,大人得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还有司马光,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很有一套。

他教育孩子要节俭。

有一次,他的儿子想用翠鸟的羽毛来装饰衣服,觉得那样很威风很漂亮。

司马光就把儿子叫到跟前说:“儿啊,你看这翠鸟的羽毛虽然好看,可是获取它多不容易啊,而且这样的奢华之风可不能长。

咱要懂得节俭,这世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呢。

”儿子听了司马光的话,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古人怎么教育孩子

古人怎么教育孩子

古人怎么教育孩子作为家长,大家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孩子的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面对如是种种,往往困于其中而不得其解。

此时,不妨学学古人的教子之道。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人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人教育孩子方式《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古人教育孩子方式《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

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家训

家训

【文化】古代大儒们的千古家训,言简意赅!2019年02月09日10:53:40来源:壹号收藏网0人参与0评论古代大儒是如何治家的呢?孔子、诸葛亮等才高八斗之人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呢?不妨看看下文。

孔子:训子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孔鲤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

孔子拦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没学诗你怎么说话?”孔鲤便回去学习诗文。

第二日,孔鲤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内的孔子。

孔子问:“学礼了么?”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不学礼你怎么做人。

”于是孔鲤回去习礼了。

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训”,后来古人将父亲训斥儿子称为“过庭训”。

司马谈:命子迁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认为自孔子过世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统一,有许多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

然而作为一名太史令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不安,因此临终时边哭边嘱咐儿子司马迁,希望它能子承父业,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司马迁不负父命,最终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

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诸葛亮为了蜀汉之国事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儿子。

韩愈家训1、有人问我尘世事,摆手摇头说不知。

2、须就近有道之士,早谢却无情之友。

3、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何等清闲。

4、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

5、贫莫愁兮富莫夸,哪见贫长富久家。

6、宁可采深山之茶,莫去饮花街之酒。

7、大丈夫成家容易,七君子立志不难。

8、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中不惊。

全人格教育:盘点古人教子经:修身明德平天下

全人格教育:盘点古人教子经:修身明德平天下

盘点古人教子经:修身明德平天下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分享:全人格教育
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从古至今一直以重视“家教”著称,古人教育子女要修身明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今天看来,这些经验或许依然能给当代家庭教育一些借鉴和反思。

>>更多教子经验
古代教子经:孟母三迁与断织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也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能成长为一个大学问家得归功于孟母……>>进入原文
古代教子小故事:曾参杀猪教子
曾参(公元前505年—前436年)是孔子的学生。

曾参很重孝道,《史记》上说孔子以为他“能通孝道,故授之业。

作《孝经》……>>进入原文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名家教子经:诸葛亮给儿子上的十堂课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进入原文
名家教子经:苏轼父子同探石钟山
普及全人格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第2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古人育儿经
一、养子须教子
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
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
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
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
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
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
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
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
11、儿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
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
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
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书》)
二、孝顺与仁爱
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
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
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
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
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
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
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
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
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
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家诫要言)
1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

(《增广贤文》)
12、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增广贤文》)
13、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

(《增广贤文》)
14、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

(《增广贤文》)
15、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治家格言》)
16、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增广贤文》)
17、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增广贤文》)
18、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增广贤文》)
19、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颜氏家训》)
20、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示儿女》诗)
三、正直清廉
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治家格言》)
2、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

(《家诫要言》)
3、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

(《增广贤文》)
4、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

(《增广贤文》)
5、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

(《增广贤文》)
6、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恣杀生禽。

(《治家格言》)
7、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

(《增广贤文》)
8、毋为财货迷。

(《家诫要言》)
9、立身无愧,何愁鼠辈。

(《家诫要言》)
10、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家诫要言》)
11、俭以养廉。

(《家诫要言》)
12、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

(《增广贤文》)
13、丈夫一生,廉耻为重。

(《续小儿语》)
14、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

(《增广贤文》)
四、诚实信用
1、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增广贤文》)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增广贤文》)
3、心口如一,童臾无欺。

(《增广贤文》)
4、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增广贤文》)
五、俭朴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治家格言》)
2、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治家格言》)
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治家格言》)
4、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治家格言》)
5、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

(《家诫要言》)
6、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

(《增广贤文》)
7、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增广贤文》)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增广贤文》)
六、立志
1、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

(陈毅《示儿女》诗)
2、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陈毅《示儿女》诗)
七、勤学
1、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

(《家诫要言》)
2、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陈毅《示儿女》诗)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增广贤文》)
4、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

(《增广贤文》)
5、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

(《家诫要言》)
6、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治家格言》)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增广贤文》)
八、惜时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增广贤文》)
2、莺花忧怕风光老,岂可教人在度春。

(《增广贤文》)
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增广贤文》)
4、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

(《增广贤文》)
5、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增广贤文》)
6、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增广贤文》)
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增广贤文》)
九、勤劳进取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治家格言》)
2、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

(《家诫要言》)
3、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治家格言》)
4、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增广贤文》)
十、修养
1、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治家格言》)
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治家格言》)
3、施恩无念,受恩莫忘。

(《治家格言》)
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治家格言》)
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治家格言》)
6、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治家格言》)
7、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治家格言》)
8、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

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家诫要言》)
9、才能知耻,即是上进。

(《家诫要言》)
10、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家诫要言》)
11、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

(《家诫要言》)
12、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家诫要言》)
13、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

(《家诫要言》)
14、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

(《家诫要言》)
15、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人极不要跟寻,人愁不可喜悦。

(《续小儿语》)
16、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增广贤文》)
17、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

(《增广贤文》)
18、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

(《增广贤文》)
19、不自恃而露才,不轻试而幸功。

(《增广贤文》)
20、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增广贤文》)
21、得意盎然,失意泰然。

(《增广贤文》)
22、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

(《增广贤文》)
23、以直报怨,以义解仇。

(《增广贤文》)
24、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增广贤文》)
25、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增广贤文》)
26、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增广贤文》)
27、不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

(《增广贤文》)
28、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

(《增广贤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