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以自我为中心的波波
新生个案:自我中心

小一班个案分析新生个案:自我中心情况分析:查雨涵在班里年龄偏小,入园以来, 查雨涵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很强,不愿意与老师小朋友在一起,宁愿一个人缩在墙角。
拒绝参加一切游戏活动,总以审视的眼光来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时还采取抵触情绪,不愿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动手能力弱,且不愿意学。
行为观察及措施:片段一:第一周事件:入园的前几天, 查雨涵情绪相当低落,虽然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号啕大哭,但却不声不响地缩在墙角,一动也不动,任凭大小便解在裤子上,既不吃饭也不睡觉。
分析: 查雨涵的个性既内向又倔强,教师几次让他回座位,但都遭失败。
以后,教师采取“软攻”,先带他到图书角,任由他看书(发现他很喜欢);中午不肯睡,也没有勉强他,而是坐在他的边上给他讲书上好听的故事,渐渐消除他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终于肯回座位坐下。
片段二:第二周事件:通过前一周的接触, 查雨涵与老师之间已建立一点信任感。
对集体生活有了一些适应,愿意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去厕所解小便,吃饭时还会说:“查雨涵要吃这个,不要喝汤了”。
分析:每天都是老师喂查雨涵吃饭,评吃饭能干的“笑脸娃娃”总也轮不上,妈妈来接时会问: 查雨涵今天是笑脸娃娃吗? 查雨涵有些羡慕别人,所以才会自言自语说自己是笑脸娃娃。
老师针对查雨涵的这种心理状态对他说:今天查雨涵要当“笑脸娃娃”了,一半自己吃,一半老师喂。
查雨涵开始自己吃了,吃得满天满地都是饭粒,终于当上了“笑脸娃娃”,老师大大表扬了查雨涵, 查雨涵自己吃饭的积极性也大了很多。
片段三:第三周事件:已经玩过了好几次滑梯了,可查雨涵不愿意玩。
又玩滑梯了,老师对查雨涵说:滑梯多好玩呀,你去试试。
查雨涵摇摇头不肯去。
第二天又玩滑梯, 查雨涵看见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也在一边手舞足蹈,却不敢上去。
分析:由于家庭中过份的保护和他内向、胆小的个性,造成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不愿参加自以为害怕的活动,。
其实,从他的行为外显看,心里还是很想玩的,应该让他尝试一次。
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分享

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分享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三年级学生**,平时傲气十足,对同学不屑一顾,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一些,与同学在一起,常常趾高气扬,喜欢指手划脚。
如果同学不接受他的意见,他就大发脾气,甚至骂人,弄得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不想理他。
这导致**在班级里很孤立,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一,人际交往不良的原因**表现出来的是人际交往不适应,小学生出现这种交往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自我中心的影响有的小学生自我中心比较严重,他们对外界、他人的认知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这种自我中心的影响,认为其他人都应该围绕自己转,因此导致交往不良。
就**而言,他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同学,认为别人都要听他的,影响了他与同学的正常交往。
2.不良的情绪和自控力的影响不良情绪也容易引起人际交往障碍。
有些小学生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容易发脾气、冲动;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认识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容易与他人产生人际交往冲突,周围的同学不能接受他们,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如上例中,**平时趾高气扬,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因此同学无法接受他。
3.交往技能的缺乏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由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由与父母交往为主,转为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为主。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导,他们不懂得在新的交往群体中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他人,因而在与同学的人际交往中出现冲突,影响交往的效能。
二,教育指导措施对于小学生人际交往适应问题,教师应予以重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主要指导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1.改变自我中心的交往观念改变小学生自我中心的、片面的人际交往观念,使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正确的认知,这是改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首先,老师和家长在实施教育时,要让小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转换角色的方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再次,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
幼儿个案分析:以自我以为中心

幼儿个案分析:以自我以为中心幼儿个案分析:以自我以为中心典型行为:小斌小朋友是个比较活泼开朗的孩子,宝宝比较散漫、随便。
在活动中喜欢随便走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睡觉、吃饭他都是最有问题的一个,吃饭的时候喜欢讲话;睡觉的时候经常去惹别的小朋友,就算自己睡也不好好地睡,不是脚翘起来就是自己跟自己讲话或者乱叫,一定要老师盯着才会安静。
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叫的却更加的起劲。
可以说该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差、自由散漫而且十分任性,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活动力太强了。
成因分析:小斌小朋友是跟爷爷奶奶一起住的,都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管的。
奶奶更是对他疼爱有加,家中吃饭也都是由奶奶喂他的,又因为现在是独身子女,父母更是疼爱有加,孩子要吃的就吃,不要吃的就可以不吃,所以到幼儿园来孩子也把这样的脾气带来了。
妈妈反映在家里的时候宝宝也是一刻都停不下来,喜欢到处乱走,乱碰东西,他也谁都不怕,但却只怕也是老师的舅妈,我们也希望能通过家园的良好互动和沟通,使宝宝变的越来越好。
培养目标:通过日常的各种活动,引导教育幼儿积极参加的同时,一定要遵守规则。
对于孩子好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进行正强化。
而当宝宝行为出错的时候,也应该及时的进行制止,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可以的,下次不可以这样子。
就这样,表扬的就要表扬,批评的就要批评。
希望宝宝能在经过一段学习和生活后,各方面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具体措施:1、做好家园沟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情况,让家长正视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共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中,经常关注幼儿,若出现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就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3、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如:吃饭姿势、坐姿、睡觉习惯等。
4、若孩子取得进步,应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有动力去改正,帮助他一点一点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精品】个性案例分析

1.自我中心俗语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平时我们也并不少听到“某某很自私”之类的话。
老年人在这方面更加突出,困为人一到老年,看东西的视线也窄了很多,难免遇到什么事都只是想到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所以说。
人到老年“自我中心”表现很强烈。
有时老人会表现出极度的利己主义。
(1)典型病例【个案介绍】何先生.65岁.对于农家的手艺.样样精通,且种出的青菜比别人家嫩、稻谷比别家好……但是他却很自私。
有人向他请教农艺.他从来都不会教人家,平时做什么事也都不为别人着想,如将田里的水淹到别人家田里.拔起的草也直丢到别人家的地里.把农药瓶也扔在邻家的菜垄上末了,他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其实村里人对于他的这种缺德行为非常不满,只是碍于他的年龄.不想让他难堪未形于色罢了。
没想到他更加变本加厉。
平时在村里做事,只要他觉得对自己有好处,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去做.从不考虑这样做别人会有什么感受。
【诊断与评析】一般而言老年人都不太会为别人考虑什么,他们首先想到的总是自己:当然有些也会为子女着想,但这只是一小部分人。
案例中的何先生正好体现了老年人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他农艺好却从不传艺给别人;他懂得田道却不懂得人道,经常侵害别家的田园,什么垃圾都往别人家田里堆。
这种什么都只想到自己的行为.就是老年人自我中心性格的表现。
⑵自我中心的症状很多老年人都存在过于偏执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他们以为自己老了别人就要服从他。
这种毛病的主要症状是在:①凡事都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他,却置别人的需求和利益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②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
③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服从他人及集体。
④强烈希望别人的尊重,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
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

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五年级男孩,10岁,外向,脾气急躁,总标榜爱钱,把喜欢占便宜挂在嘴上,喜欢抬杠,虚荣。
三口之家,父亲工作较忙,每天和孩子仅在早上吃饭能相处半个小时,平时大多数母亲照顾,不太懂得与别人相处,过度强调自我感受,喜欢占上风,占便宜,求改善!采取说教措施,但基本无效果。
一、解读孩子的情况表现出比较明显、典型的以“我”为中心。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照顾、呵护有余,而缺乏责任心的培养、缺乏照顾别人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的教育,出现这个局面就一点也不奇怪。
每个人都是家庭、社会的一个细胞,细胞要想保持健康,就需要能够与周围进行互动。
其中,感情的互动、理解的互动、照顾的互动尤其重要。
如果孩子从小只是作为被照顾者、被爱者,没有学会如何去体会别人的感受、照顾别人、如何去爱别人。
那他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就只是单向的。
五年级的孩子,应该培养起对周围人的关心、照顾、理解、尊重。
二、建议1.让孩子认真承担起一份家务。
很多朋友可能会发现,我特别强调让孩子从小承担一项家务,在我的观念里,能够独立、主动、坚持的完成一项家务(最好不要用家务换取零花钱),比学习还重要。
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容易,但父母要淡定、坚定的坚持下去。
做什么可以让孩子自己选,但一旦选了,就要天天做好!这能够帮助孩子知道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什么叫付出。
一个善于做家务的孩子,才能够比较独立的做好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才是我们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
2.大人不需要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坚强的一面。
告诉他,妈妈是女人,他是小小男子汉,要学会照顾妈妈。
甚至可以故意创造机会,教给孩子如何去照顾妈妈,如何端茶倒水、如何给妈妈弄点简单的食物,哪怕是冰箱里的面包,也要训练孩子去照顾人,一旦他做了,那么可以适当的肯定,但不需要逢人便夸。
慢慢过渡到如何照顾身边的女生、身边的同学、小朋友。
3.鼓励孩子在环境中寻找规则。
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鼓励他们在游戏和环境中寻找规则。
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及对策探析摘要:当代大学生由于处于心理上逐步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准成人”发展阶段,所以在自我认知方面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
近年来由于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不断上升。
本文在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以自我为中心;原因;对策一、“自我”与“以自我为中心”当代大学生升入大学时一般都在18岁左右,他们已走过儿童期、少年期、青年前期,正步入青年中后期。
由于经历了相当长的学习和生活岁月,他们的身体已逐渐成熟,心理也逐渐定型,既有知、情、意的发展,也有个性的发展,而自我是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它在个性发展中起着调节作用。
所谓“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
它表现为“我”这一统一体分解为“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主体的我是认识的主体,客体的我是认识的对象。
在个体内形成认识主体和对象之间的矛盾运动,通过这个矛盾运动不断修改自己的认识模式和方法,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活动途径或自我归宿,所以自我问题是大学生最感兴趣和最关注的问题。
从与大学生个人联系来看,反映着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水平和能力,涉及到大学生目前的思想和精神状态;从与教育联系来看,是求得人的发展和完善,提高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自由程度,由此扩展到人的价值,自然也就成为衡量整个教育基本价值的尺度。
从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表现情况来看,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估量基本上是正确的。
如要求深入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发展、自我评价意识的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自信心和独立感进一步强化等等,这既是社会评价正确引导的结果,也是大学生逐步成熟的标志。
但大学生毕竟处于心理上逐步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准成人”发展阶段,其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自我矛盾。
如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我的目标与我的能力、自信的我与自卑的我、自尊的我与虚荣的我、好胜的我与嫉妒的我之间的矛盾等等,甚至还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
2023护士反思日记(推荐)

2023护士反思日记(推荐)护士反思日记【篇1】护士所做的工作就是护理患者,让患者受益,让患者满意,更要让患者尽快的康复!这就是我的工作!患者对我提出的意见那是我的不足,并不是他们无理的要求!如果连患者的需要我都没有了解到、没有及时地给予,那就是我的失职,更没有资格去谈工作的高尚了!只有患者的赞许才最高的荣誉!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是“做”和“说”同时进行的,甚至有些时候“说”要比“做”来得更为重要。
在与病人沟通中技巧占据着很大的因素,我们科的责任护士在这方面有着很深的“功力”,让人不得不服。
从工作中使我意识到护理工作要顺利展开,首先要取得患者信任,信任是双方交往的基础,是人和人之间最美丽的语言。
在交流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避免套用生硬的医学术语,善于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运用亲切的目光,良好的言行举止,缓和患者因紧张造成的紧张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最后获得双羸。
“信任”是我们护士和病人之间最好的桥梁,让我们把这座桥梁搭得牢固些吧,用我们的细心,获取患者的舒心!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心得”和“体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在一起同时出现。
护士反思日记【篇2】护士是所有人一生中谁也无法拒绝的天使,生命的花开花落,都和护士有关,面对鲜血、呻吟和泪水,我们毫不迟疑的伸出双手,用爱心和责任,让一个个生命走出痛苦,迎来欢乐。
匆匆的脚步,忙碌的身影,温暖的微笑,贴心的叮咛,我们用生命中的美好年华谱写着奉献的赞歌。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艺术”,那么“提灯女神”就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她用无私的天使之爱温暖着病患中的生命之花,以过硬的操作技术践行着党旗下的神圣誓言。
每天早上七点三十分到医院。
我们穿好护士服,对着镜子仔细整理仪表,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走出更衣室去被服室取出床单和同事开始打扫病房,整理床单,打扫结束,便回到办公室和同事们参加晨会,随后医生护士一同来到病房进行查房,床头交接班。
自我中心现象的例子

自我中心现象的例子《自我中心现象的例子:那些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瞬间》在生活中,自我中心现象可不少见呢,就像一个个充满戏剧性和幽默的小插曲,有时候让人哭笑不得。
就说我那个爱自拍的朋友吧。
我们出去旅游,每到一个新景点,她就开启了“自我中心”模式。
那架势,景点都成了她一个人的大背景墙。
刚到埃菲尔铁塔下,大伙儿都在仰头欣赏这座宏伟的建筑,心中满是对建筑艺术的惊叹。
可她呢,拉着我们几个就找角度:“来,帮我拍张照片,要拍出我和铁塔的完美合影,重点是要显得我腿特别长。
”我们给她拍了一张又一张,她还不停地指挥:“哎呀,这个光打得我脸有点黑,再拍一张。
”整个过程中,她完全没顾得上了解一下铁塔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也没理会周围游客投来的异样眼光,仿佛这座闻名世界的铁塔存在的意义就是给她做拍照背景的。
她的世界里此时只有她自己那在铁塔前美美的模样,真是自我中心到了极致。
还有在公司开会的时候,也会遇到自我中心者。
我们有个同事,每次开会都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方案,对别人的建设性意见那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他先不管项目的需求和团队大多数人的想法,上来就是:“我这个方案肯定是最棒的,我想了好久,你们就按照这个执行就行。
”可他的方案漏洞百出,不但预算脱节,而且在技术实践上也有困难。
他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能拯救项目于水火的英雄。
就像一个一意孤行的将军,不看战局,不听谋士的进言,只觉得自己脑中的作战计划是无懈可击的。
其实我自己也有过自我中心的时候。
有一次参加家庭聚会,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新上映的一部电影,本来说好每个人分享对电影不同的看法。
可我一开口就刹不住车了,把整个电影从头到尾按照自己的理解讲述了一遍,还不停地强调自己的感悟多么深刻,完全忘了别人也要发言。
直到看到家里人脸上无奈的表情,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太自我中心了。
这些自我中心现象就像生活中的小丑,虽然有时候很滑稽,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毕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会错过很多身边的美好风景和他人的真情实意啊。
勇敢的小鸟教案反思

勇敢的小鸟教案反思篇一:《勇敢的小鸟-flash章节综合》教学设计勇敢的小鸟-flash章节综合■教材分析Flash章节综合内容是教材所没有的。
前面已经介绍过逐帧动画、动画补间动画以及引导层动画,我将这节课定位为综合复习及拓展延伸,即用一个动画将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在逐步实现最终效果的过程中分解知识点逐个击破,将原先曾经讲过的知识点进行更加透彻和综合的分析。
这节课想要实现的效果是,由于学生本身已有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打破原有“老师让我这样做”的模式,形成“因为我自己需要这样做,所以我这样做”的一种学习环境,加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另外,班级未学习过形状补间动画,在这节课的最后展示需要利用形状补间实现的效果,让学生对下一节课产生期待,让这节课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动画基础知识、逐帧动画、动画补间动画以及引导层动画。
但这些内容作为新知识接受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只能做到会根据老师提示的步骤去做,但不能清楚的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何种情况下改使用何种动画形式。
本节课根据这一点设计,将学生原有知识储备进行强化和巩固,帮助学生实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分析出何种情况需要使用动画补间动画并正确制作(2)能分析出何种情况、何时需要使用引导层动画并正确制作(3)理解逐帧动画的优势并能正确制作*(4)有能力的学生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动画类型实现其他效果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现一个勇敢的小鸟的动画来串联各个知识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画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1页(共4页)打破原有“老师让我这样做”的模式,形成“因为我自己需要这样做,所以我这样做”的一种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行为与创新通过制作动画发挥学生的创意,在基本动画的基础上作改动和综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根据需要确定当时需要的是帧、关键帧还是空白帧(2)根据需要确定需要的层数及每层的内容 2.教学难点多层多动画效果的综合制作■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教学、引导问答、个人尝试加小组互助■课前准备Flash展示成品、半成品、ppt教学课件,ppt学生帮助文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第2页(共4页)第3页(共4页)■教学反思■教学点评第4页(共4页)篇二:《幸福鸟》教案和反思湘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5课幸福鸟执教:郴州市第八完小谭丹霞一、教材分析《幸福鸟》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案例分析:以自我为中心的波波

案例(àn lì)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
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
”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shēn shɑng)吐水。
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
案例(àn lì)分析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yòu ér)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
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
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
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
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
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
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
虽然家长(jiāzhǎng)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
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
幼儿园大班案例反思

幼儿园大班案例反思篇一:幼儿大班教学反思大班教学反思在这次活动过程中“能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目标。
该活动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幼儿在分东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数的分合关系;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了记录方法并内化数的分合知识:在帮玩具找家人时运用已有经验解决了问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数学是抽象的需要幼儿通过游戏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
活动中教师提供玩具让幼儿操作同时通过猜拳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猜拳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活动过程充满挑战幼儿跃跃欲试;猜拳过程需要两人的磨合能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幼儿只有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才能逐渐体验到数学的意义。
幼儿只有在不断接受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自信心体验活动的乐趣。
如“帮玩具找家人”的游戏任务是让幼儿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当教师问及怎样才能知道气球中的秘密时.幼儿充分运用已有经验完成了任务满足感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玩具的活动远没有结束教师可以在节日里提供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玩具让幼儿分类、数数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玩具统计不同特征和种类的玩具并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
总之教师应努力让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核心将数学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有机整合在一起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相关经验并逐步提高思维能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师∶袁陈东篇二: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给孩子适宜的爱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孩子一、案例现象黄仕显小朋友辗转几个幼儿园来到了我们大二班他活泼机灵穿着时尚刚来的第一天就显露他的种种不良行为。
镜头一:入园时他把妈妈远远甩在身后飞奔跑进教室把书包往凳子上一扔就跑到玩具区拿喜欢玩的玩具从别的小朋友手中抢过玩具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的给我!”小朋友不肯松手他就使劲踢对方把对方推倒。
镜头二:上课时他把脚搭在别的小朋友身上从书包里掏出玩具摆弄着有时还钻到桌底一旦老师讲的某个内容点触及他的敏感神经他便会抢着发表自己的“想法”任你制止他也会肆无忌惮。
幼儿案例分析: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幼儿案例分析: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幼儿案例分析: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今天早晨,区域活动开始了,袁登华选择了搭积木,他走到桌子旁,把篮子里的房顶(三角形)都挑了出来,放在自己前面开始拼搭。
过了一会儿,连廷佐大喊:“老师,袁登华他抢走了我的屋顶。
”我走过去,只见他前面又多了好几个屋顶,通过了解,原来这几个屋顶都是从其他幼儿手里抢过来的。
经过我的劝说,他拿出了几个屋顶还给他们。
一会儿后,他把他的积木都给了陈芊宇,走到绘画区,画了五分钟后,把笔一扔,又回到了建构区。
分析由上述观察可以看出,袁登华看到喜欢的东西会从他人手中抢过来,不太愿意与人分享,通过教师的劝说,才勉强愿意拿出少许。
还可以看出,他在活动中不够专注,缺乏耐心,一些游戏玩了一会儿就不想玩了。
措施:下一次游戏前,教师要面对全体幼儿强调游戏规则,篮子放在中间一起拿,拿一个搭一个,不能争抢,同伴之间要学会分享、合作。
如果袁登华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可以请他说说之前老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他对照自身的行为发现错误进行改正。
幼儿案例分析: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今天早晨,区域活动开始了,袁登华选择了搭积木,他走到桌子旁,把篮子里的房顶(三角形)都挑了出来,放在自己前面开始拼搭。
过了一会儿,连廷佐大喊:“老师,袁登华他抢走了我的屋顶。
”我走过去,只见他前面又多了好几个屋顶,通过了解,原来这几个屋顶都是从其他幼儿手里抢过来的。
经过我的劝说,他拿出了几个屋顶还给他们。
一会儿后,他把他的积木都给了陈芊宇,走到绘画区,画了五分钟后,把笔一扔,又回到了建构区。
分析由上述观察可以看出,袁登华看到喜欢的东西会从他人手中抢过来,不太愿意与人分享,通过教师的劝说,才勉强愿意拿出少许。
还可以看出,他在活动中不够专注,缺乏耐心,一些游戏玩了一会儿就不想玩了。
措施:下一次游戏前,教师要面对全体幼儿强调游戏规则,篮子放在中间一起拿,拿一个搭一个,不能争抢,同伴之间要学会分享、合作。
如果袁登华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可以请他说说之前老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他对照自身的行为发现错误进行改正。
德育案例 冲破自我中心误区

冲破自我中心误区的教育案例一、案例背景90后是张扬个性的一代,他们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充斥着他们的生活,让这群尚未成年的孩子彷徨失措,心灵流离失所、空虚寂寞。
本我意识加强,道德意识弱化,道德信念缺失。
作为一位80后的老师,看着身边这群90后,有时会觉得他们和你是如此亲近,可以和你促膝谈心;有时也觉得他们是如此陌生,想走进他们的心里,却觉得愈加遥远,物质资料丰富的时代,他们更需要心灵的关怀。
2010年,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迎来了我从教以来带的第一个班,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让我彷徨过、失落过、也抱怨过,但更多时候是反思和学习,和他们一起成长。
是这群孩子让我主动抑或被动地接受了很多新鲜事物、新鲜的想法,也学习到了很多,在做班主任这方面我和他们一样都是新生,都在不断学习和尝试。
尝试的过程问题和困惑也在所难免。
二、案例呈现其中有个学生让我感触最为深刻,有句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
”当遇到我教学生涯中最头疼的这个孩子时,我第一次如此真实而深刻地体会了这句话。
这个让我异常头疼的孩子,在我当班主任之初,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让我措手不及。
他在这群孩子中显得那么特别,当别的学生围在我周围问东问西时,他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事;当别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他站起来总是一言不发,不管我是如何引导他,他总是没有任何表情地不配合;当班里开元旦晚会,其他学生玩得热火朝天时,他却一脸不耐烦,不愿待在教室里,偷偷溜出教室,最后大家满校园找他。
在我面前他永远就像一块冰,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我都对他付出很多关爱,他却总是用沉默来回应。
他漠视我这个班主任的存在,漠视班级制度,不愿配合班级日常管理,不愿参加班级任何文体活动。
在学生们的交谈中,我还听说他将自己的生活费借给其他同学,自己却省吃俭用。
这些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想慢慢去了解他。
但他几次三番的目中无人,终于还是激怒了我,我甚至说出:要么你走,要么我走,这样的激动话语,但当我看到他脸上流露出从未有过的慌张时,我后悔极了,他还只是个身心不成熟的孩子。
初中生自我中心的例子

初中生自我中心的例子初中生是一个处于成长阶段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指个体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利益和需求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下面是一些初中生自我中心的例子。
1. 不愿意分享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分享的情况,比如课堂上老师要求同桌合作完成任务,或者朋友之间分享零食和玩具等。
但是,有些初中生会因为自我中心而不愿意分享,他们认为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不应该给别人,或者认为别人拿走了自己的东西就会影响自己的利益。
2. 不关心他人的感受初中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比如,他们可能会在课堂上大声喧哗,打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或者在玩耍时,不顾及别人的安全,导致其他人受伤。
3. 不尊重他人的意见初中生在与他人交流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忽略了他人的意见。
比如,在讨论问题时,他们可能会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者在与家长、老师沟通时,不尊重对方的意见,只关注自己的想法。
4. 不愿意承认错误初中生在犯错时,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试图推卸责任或者找借口。
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错,或者是别人的错,而不愿意承担责任。
5. 过度自我关注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对自己的外貌、能力、成绩等方面过度关注,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打扮和锻炼身体上,而忽略了学习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6. 不愿意接受批评初中生在受到批评时,往往会感到受伤和不满,而不愿意接受批评。
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错,或者是别人的错,而不愿意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7. 不愿意帮助他人初中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而不愿意帮助他人。
他们认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应该浪费在帮助别人上。
8. 不愿意与不同的人交往初中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只愿意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而不愿意与不同的人交往。
案例分析以自我为中心的波波

案例分析以自我为中心的波波波波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以下是一个关于波波的案例分析。
波波是一个年轻有才华的程序员,在公司中表现出色,但他的个人特质使他在团队中不受欢迎。
他常常忽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以满足自己的利益。
这对团队的合作产生了消极影响,因为其他成员感到他们的观点和贡献被忽视了。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在一次团队会议上,大家讨论了一个新项目的实施方案。
大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比如如何分配任务、设置目标和跟进进度等。
然而,波波不断打断他人,表达自己认为最好的实施方式。
他没有考虑其他人对于项目的看法和贡献,只关注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例子中,波波的行为破坏了团队的平衡和协作氛围。
其他成员感到他们的声音没有被重视,导致他们对于团队工作的积极性下降。
波波的自我中心也使得他们很难和波波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造成团队之间的摩擦。
波波的自我中心也对他个人的职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虽然他在技术方面很有才华,但他没有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这在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
他的自我中心使得他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公司中很难获得成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波波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自我中心,并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
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波波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尊重和高度评估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他可以通过积极提问和关注他人的想法来展示对他人观点的尊重。
2.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波波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项目中的合作来建立和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关系。
他可以与团队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分配任务,并鼓励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3.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波波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自我中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
他可以寻求他人的反馈并接受批评,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波波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团队产生了负面影响。
以自我为中心的典型案例

以自我为中心的典型案例一、聚餐时的“点菜独裁者”就说我们上次同学聚会吧。
大家好不容易凑到一起,商量着去吃火锅。
到了火锅店坐下,服务员把菜单拿来了。
这时候,有个同学小李就开始“作妖”了。
别人还没来得及看菜单呢,他一把就把菜单抢过去了,然后就开始自顾自地点菜。
什么毛肚啊,他说自己最爱吃,直接点了两份;鸭肠也是,他觉得必须要有,又点了好多。
我们有人就小心翼翼地说:“小李啊,咱们人多,也让大家点几个自己喜欢的菜呗。
”结果他来一句:“你们吃我点的就行,这些都是超好吃的,我还能坑你们啊?”最后整个点菜过程就成了他的个人表演,完全不顾及其他人可能有不同的口味或者忌口。
像他这样,在聚餐的时候只想着自己爱吃的,不考虑大家的感受,就是特别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二、旅行中的“行程独裁者”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旅游,其中有个叫小张的。
出发之前我们就说好了大家一起商量行程,毕竟每个人想去的地方可能不一样嘛。
结果呢,到了目的地之后,小张就开始发号施令了。
第一天早上,我们本来打算去当地一个很有名的历史古迹,大家都挺期待的。
可是小张突然说:“我不想去看那些破石头,我要去海边,咱们现在就去海边。
”我们就和他解释说古迹的门票都提前订好了,而且这也是大家之前商量好的一部分行程啊。
他却不管不顾,说:“我不管,我就是想去海边,你们要是不去,我就自己去。
”没办法,为了不把队伍拆散,我们只能临时改变计划跟着他去海边。
整个旅行过程中,他都是这样,只要他想做什么,就不管其他人的想法,一切都得按照他的意愿来,真的是很让人头疼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家伙。
三、办公室里的“噪音制造机”我们办公室有个同事小王,那可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典型。
他特别喜欢在办公室里吃一些味道特别大的东西,像榴莲糖啊,螺蛳粉这种。
你想啊,办公室是大家工作的地方,空间又不是很大。
他在那吃榴莲糖的时候,整个办公室都弥漫着一股臭味,我们好多人都被熏得头晕脑胀的。
我们就和他说:“小王啊,你能不能别在办公室吃这种味道大的东西了,我们都没法好好工作了。
以自我为中心案例

以自我为中心案例
嘿,咱就说啊,我给你讲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事儿。
就说我的朋友小李吧,有一次我们几个一起出去玩儿。
到了午饭时间,大家商量着吃啥,有人说吃火锅,有人说吃炒菜,结果小李直接来了一句:“哎呀,别争了,去吃牛排吧,我就想吃牛排。
”大家都有点懵,但也没说啥就去了。
到了餐厅,小李那叫一个专横啊,点菜全按他自己的喜好来,都不问我们的意见。
这还不算完,吃饭的时候他也是一直在说自己的事情,根本不顾我们想说啥。
还有一次呢,我们一起做小组作业。
本来大家分配好了任务,每人负责一块,可小李呢,总觉得自己的部分最重要,老去插手别人负责的,还指指点点的,说人家这里不对那里不行,就好像整个作业全靠他才行似的。
你说他这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是啥呀?这就像是一场篮球比赛,他非要把球一直抱在自己怀里,不给别人碰的机会,这比赛还怎么打呀?他怎么就不能多听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呢?老是这么自顾自的,久而久之谁还愿意和他一起玩一起做事呀?我觉得吧,人不能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得学会尊重和考虑别人的感受呀,不然最后肯定会变得很孤单,没有真正的朋友。
咱可不能像小李这样啊!。
案例分析自我教育(2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我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我教育是指个人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提升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思想,从而实现个人成长。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分析自我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一、案例背景小王,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来自一个农村家庭。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改变命运的使命。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小王发现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英语水平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小王决定进行自我教育,努力提升自己。
二、自我教育过程1. 确定目标小王首先明确了自我教育的目标:一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二是提高英语水平,三是提升综合素质。
这三个目标是相互关联的,小王希望通过自我教育,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2. 制定计划为了实现目标,小王制定了详细的自我教育计划。
具体如下:(1)专业知识:每天安排一定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包括课堂笔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
每周参加一次专业讲座,拓宽知识面。
(2)英语水平:每天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阅读英文文章,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每周参加英语角活动,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综合素质:参加社团活动,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阅读经典书籍,提升人文素养。
3. 执行计划小王按照计划严格执行,每天坚持学习,不断克服困难。
在专业知识方面,他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学和老师,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英语学习方面,他通过背诵单词、阅读文章和参加英语角活动,英语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综合素质方面,他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反馈与调整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小王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他发现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为此,他调整了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案例分析1. 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小王的案例充分体现了自我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首先,自我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教学案例社会性发展教育《走出自我中心》

社会性发展教育《走出自我中心》教师:王银娟一、案例背景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的发展由幼稚到成熟,由多变到稳定发展的关键阶段,自我中心倾向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极大。
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自我意识较差,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很容易寻找外界因素来为自己解脱,以便维持自我心理平衡。
许多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
以自我为中心,随手人垃圾,随地吐痰,容易情绪激动,容易对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不满。
中学生自我中心的形成与其所受教育及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
解除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为了解除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需要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视角的转换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针对以上学生心理发展表现行为,引导学生走出自我中心,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十分重要。
二、案例描述课题:《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幼儿社会性发展理论教学(一)课题导入1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怎么跟我们朋友相处呢?2、如果你的朋友在有些小毛病,你会怎样看待呢?3、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麻烦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二)心理档案:陈刚是家中的独苗,长得虎头虎脑的,成绩很不错,心内心非常喜欢交朋友,但就是太任性,做事总是按自己的意愿,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容不得别人提不同的意见,也容不得别人的缺点。
这不,升入初中还不到两个月时间,先后结交了两个朋友——一个叫李良,一个叫张林。
可是没多久,他就不愿意再与李良交朋友了,因为他觉得李良数学成绩太差,跟他交朋友会降低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和张林交往比较好。
没想到,这几天,张林也慢慢地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他了。
为什么呢?用张林的话说“陈刚老是叫我听他的,做什么事情都说自己对,从来不顾忌别人的想法”。
这样的事,在陈刚身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描述
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
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
”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
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
案例分析
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
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
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
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
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
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
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
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
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
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
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
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
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
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
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1.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波波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礼
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告诉波波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波波与同伴之间合作,逐渐体验到友好合作
带来的快乐,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让自己变二、其次,与家长密切联系,指导家长改变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家长要改变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
建议波波的家长改变对孩子过分娇纵、溺爱的态度,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平等,和谐,亲密。
特别是三位老人的态度。
3. 我利用家访时间,仔细与波波的爸爸妈妈交流了孩子在幼儿园的各种表
现:既肯定了他们重视孩子智力发展这一方面,同时又提醒他们对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足够重视,只有这样孩子才是真正的健康成长!波波的爸爸妈妈比较认同,同时也表示发现过儿子的一些不好行为表现,有时候也想给孩子立个规矩,但是因为是与老人住在一起,而家里三位老人太宠孩子(三代单传),有时候家长之间也会因为教育孩子引起矛盾。
为了不让老人生气,往往迁就了一些孩子的坏习惯。
在听了我的详细讲述之后,他们表示回家要与老人好好沟通,慢慢转变老人的态度。
4.与家长一起学习,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对于年轻家长与年老家长之间的
教育分歧,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对此我在博客里发表孩子活动照片的同时,也大量记录了一些孩子不同的表现以及分析,还转载了许多名家的育儿经,教育观点,家长在浏览博客的同时,也一次次的更新着自己的观念,潜移默化中,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效果分析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家园配合密切,波波表现出了明显的进步:会趴在小朋友耳朵边轻声讲话,会帮小朋友在午休时候穿脱衣服,游戏时候与小朋友之间的冲突明显减少,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一些不好行为……为了表扬波波的进步,我还封他做了一名小班长,专门管理班级里的小画书,让他兴奋不已!相信只要家园密切联系,持之以恒,波波会有更大的进步!得被大家接受,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