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考试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一、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形式不断演变,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电子货币。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主要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内容。
金本位制、银本位制和金银复本位制是历史上常见的货币制度,而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则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二、信用与利率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是常见的信用形式。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是衡量资金成本和收益的重要指标。
影响利率的因素众多,包括经济周期、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利率水平等。
利率的计算方法有单利和复利之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
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等。
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融通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功能包括资金融通、资源配置、风险分散、价格发现等。
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进行投资时,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金融工具。
四、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中央银行是国家金融管理机关,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
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
证券公司从事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等业务。
保险公司则通过提供保险产品,为社会分散风险。
五、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如存款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如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等。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复习资料一、关于名词解释1、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是有限法偿的对称。
2,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3,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
4,派生存款:原始存款的对称,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5,原始存款: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也是扩张信用的源泉。
6,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7,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8,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
9,证券行市: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
证券行市往往高于或低于其票面金额。
对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证券行市是最为重要的,它不仅影响该证券新的发行价格,而且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10,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1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
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单位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越多,表示外币升值而本币贬值,反之则反是。
12,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
431金融考研复习资料

431金融考研复习资料金融学作为一门研究资金的流动、分配和管理的学科,对于有志于在金融领域深造的学生来说,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金融考研复习资料,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金融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货币银行学1. 货币的定义与功能:理解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
2. 货币供给与需求:掌握货币供给的构成,包括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以及货币需求理论。
3. 银行体系:熟悉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包括存款创造、贷款业务和中央银行的角色。
4. 货币政策:了解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以及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二、金融市场1. 金融市场分类:区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2. 金融工具:掌握股票、债券、衍生品等金融工具的基本特性和定价方法。
3. 市场效率:理解有效市场假说,以及市场效率的不同层次。
4. 风险管理:学习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对冲策略。
三、公司金融1. 资本结构:理解公司如何决定其债务和股权的最佳组合。
2. 投资决策:掌握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等投资评估方法。
3. 融资决策:了解公司如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
4. 股利政策:探讨公司如何决定股利支付的策略。
四、国际金融1. 汇率制度:了解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2. 国际收支: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以及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
3. 外汇市场:熟悉外汇市场的运作,包括即期和远期交易。
4. 国际资本流动:探讨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五、金融监管1. 监管框架:了解金融监管的目的、原则和主要监管机构。
2. 银行监管:掌握银行监管的核心内容,如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要求等。
3. 证券市场监管:了解证券市场的监管规则和监管机构的职能。
4. 风险监管:探讨金融风险的监管方法,如压力测试、风险预警等。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金融理论的理解。
《金融学》复习提纲

《金融学》复习提纲一、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是指货币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方面的职能;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2、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形式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等阶段。
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金属货币是以金属如金、银、铜等作为材料的货币;代用货币是指可兑换成金属货币的纸币;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的货币,如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等。
3、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货币制度的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二、信用与利息1、信用的概念与形式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信用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等。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是以银行为中介的货币资金借贷活动;国家信用是国家作为债务人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消费信用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2、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主要包括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债券、股票等。
商业票据分为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银行票据包括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金融学》考试重点复习

金融学第二章现代信用形式主要有: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
商业信用的工具主要有: 商业本票(期票)和商业汇票。
第一节信用的概述一、信用的基本特征:1.价值作单方面的让渡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二、信用的发展★信用与货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2.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3.相互融合阶段:、三、信用形态: 1)高利贷信用2)现代信用现代信用的两个渠道: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融资方式.主要工具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间接融资:通过中介融通方式.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间接融资的优势:☆解决资金供求双方相互不了解的问题;☆突破资金融通在数量、期限等方面的限制;☆融资风险有金融机构缓冲, 安全性较高。
直接融资的优势:☆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加强监督,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的资金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
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信用形式是信用关系的具体表现, 按照借贷主体的不同,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基本信用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其中,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三)商业信用工具: 商业票据:包含: 商业票据、商业本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信用的作用:▲积极的: 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 加速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有利于企业间的资金融通, 加速资本周转;有利于银行信用发展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消极的: 容易形成债务链和债务危机;影响货币供给的调控和信用总量的控制.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二、银行信用银行信用工具: 银行票据, 包括: 银行票据、银行本票三、国家信用国家信用的作用:▲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 ▲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银行信用与国家信用的关系1、联系(1)银行是国家债券的主要投资者和承销者;(2)中央银行把买卖国债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
金融学考试资料

金融学一、名词解释1、货币是在一切支付货款或者偿还工商业债务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东西。
2、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3、零息债券这类债券不附息票,债券到期采取一次性还本付息,故称零息债券。
4、附息债券指每年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定额利息,到期还本,并附有领取债息的凭证——息票。
5、回购协议是短期融资的一种方式。
是一种用来调剂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发生的资金短缺而使用的短期融通工具。
主要是以国库券为抵押品的短期资金借贷。
买方(融资方)用闲置的资金购入了这笔国债券,到期卖方(融券方)将以更高的价格从买方处购回这笔国债券。
而在未到期前这笔国债是终归买方持有,到期若卖方不能购回,表明双方订立的协议未能履约,则这笔国库券归买方所有。
6、联邦基金联邦基金是美国银行间的同业拆借贷款,最短的期限属隔夜拆借融资,最低的交易额是100万美元,联邦基金利息率高于国库券利率。
7、持续期是指证券的现金流的平均期限。
见公式:其中T=支付现金前的时间CP T =时间T时支付的现金(本金加利息)i=利率N=证券剩余期限8、直接融资是一种拥有盈余货币的人与赤字货币的人之间的直接融通,盈余方是总储蓄超过资本支出的参与者,赤字方是总储蓄低于资本支出的参与者。
9、间接融资是一种有盈余货币的人通过银行之类的信用中介向赤字货币的人进行间接融通,与直接融资不同,融资的双方互不认识,在融通的过程中,信用中介从赤字方那里获得直接证券,并且以他的信用度重新发行一种自己的证券。
10、实际汇率表示用同一种货币来衡量两国商品价格的比率。
高估实际汇率有利于进口,反之有利于出口。
11、期货是约定将来某一时刻进行买卖一定数量、规格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12、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它以金融期货合约为标的,在一定的时期内购买方按一定的价格获得买卖金融期货合约的权利。
13、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业务的总称,其中买进证券被称为公开市场购买,卖出证券被称为公开市场出售。
金融学复习资料最终版

第一章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价值尺度:用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的职能。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其作用是实现商品的价值。
贮(储)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尔贮藏或保存起来的职能。
支付手段:货币最为价值活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
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史称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的职能。
实物货币:是指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充当过交易媒介的那些特殊商品。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的货币。
纸币:是以纸张为币材,印成一定形状、标明一定面额的货币,它是国家强制发行的、作为法定的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
存款货币:指客户船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信用货币: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凭证。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本位货币:指一国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基本通货。
价格标准:即货币单位,它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金属本位制:指亦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它是一一定重量和成色的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同时以黄金与白银为币材,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货币流通的货币制度。
纸币本位度:是指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而这种货币的单位价值并不与一定量的任何金属保持等值关系的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复习思考题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认识货币的本质特征?答: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所决定的价值形式的发展中产生的。
《金融学》复习资料(学生用)

金融学复习资料一、货币形式及其演变,信用货币与代用货币。
货币形式:1、实物货币2、代用货币:代用货币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其一般形态是纸质的凭证,故亦称为纸币。
3、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信用货币包括以下几种形态: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二、货币量层次划分及其意义。
货币量层次划分: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流动性意义:(1)能准确地把握流通中货币的各种具体形态在运动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为中央银行制定宏观金融政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流通结构图;(2)流动性是相对于货币与商品换位来说的,这有利于长期不同货币构成和大体相对应的商品构成之间的对应关系;(3)货币的流动性本身也包含有中央银行在分析经济变化基础上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
三、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货币制度经历的类型?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金属;货币单位;各种通货膨胀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及准备制度等。
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主要特点: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铸币则限制铸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中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主要特点: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四、“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五、怎样理解“信用是现代金融的基石”。
信用的含义:信用指的是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关系(债券债务关系),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特征客观依据:(1)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特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2)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段;(3)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
金融学资料(完整版)

填空题1. 人类最早的信用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
2.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高利贷)是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3.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偿还)和(支付利息)4. 在旧中国农村,粮食借贷有“春借一斗秋还三斗”的说法,这种信用形式所采用的是(实物借贷)方式,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发展(货币供货)方式,并成为主要借贷形式。
5. 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被称为(信用风险)6. 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商业信用),其典型形式是(赊销)7. 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被称为(商业票据)8. 现代经济社会中,国家的经济职能得到空前强化,并作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参与经济活动。
在国家信用中政府主要作为资金的(需求者)9. 消费信用的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几种10. 消费信贷按接受贷款的对象不同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两种11. 对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在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固定利率)。
12. 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13. 各类利率之间和各类内部都有一定的联系并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利率体系),它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种类利率的总和。
14. 相同期金融资产因风险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被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15. 由于债券发行者的收入会随经营者状况而改变,因此债券本息的偿付能力不同,这就给债券本息能否及时偿还带来了不确定性,这种风险叫(违约风险)16. 我国出现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是1845年在广州和香港同时开业的(英国丽如)银行,我国第一家发族资本银行是1897年在上海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17. 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政府和四大家族运用手中的权利建立了以(四行二局一库)核心的官僚资本金融机构体系,并成为国民党政府实行金融垄断的重要工具18. 1948年12月1日,子啊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国人民银行)标志着辛中国金融体系的开始。
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

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金融学概论是金融学领域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复习资料对于备考和复习金融学概论课程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和强化所学知识,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提供一些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帮助学生有效准备考试。
第一部分:金融学概论基础知识金融学是研究如何管理和利用资源的学科,它涉及资金流动、投资决策、风险管理和资本市场等方面。
在复习金融学概论时,首先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础知识点:1.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流动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
学生需要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特点和参与主体。
2.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
学生需要了解金融机构的种类、业务和监管。
3. 金融产品:金融产品是金融市场的产品,包括股票、债券和期货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金融产品的特点和投资策略。
第二部分:金融学概论理论框架金融学概论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等。
复习金融学概论时,学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理论框架:1. 金融市场理论:金融市场理论研究资金在金融市场上的流动和定价机制。
学生需要了解资金流动的原因、资金供求关系和资产定价模型等。
2. 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公司如何筹集资金和管理债务与股权比例。
学生需要了解融资成本、财务杠杆和股权结构等概念。
3. 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研究如何配置资金以最大化投资回报和控制风险。
学生需要了解资产组合的构建、资产定价模型和风险管理策略等。
第三部分:金融学概论实践应用金融学概论不仅涉及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应用。
学生需要掌握金融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
以下是与实践应用相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公司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和制定资金策略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财务报表分析、资金预测和投资决策等。
2.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如何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过程。
金融学考试复习资料

金融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复本位制之所以被单本位制所取代,是因为()A、投机造成B、价值尺度只能是唯一的C、金银价格波动难以维持铸造比较D、政府规定的金银价格不合理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2、纸币制度下容易发生通货膨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政府的货币政策失误B、失去了金币的自动调节作用C、纸币违背了纸币流通规律D、纸币本身没有价值3、按信用等级财政部发行的公债信誉度最高,但收益率却低于信用等级低的市政债券与公司债券,其原因是()A.、政府债券供给量大B、税收水平不同C、违约风险的溢价补偿D、市政债券公司债券发行量少4、当人们预期未来短期证券收益率将上升时,长期证券的收益率曲线是()A、向上倾斜B、向下倾斜C、平坦D、无法确定5、在金融市场上,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利率的传导作用依次顺序是()A、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B、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商品市场C、货币市场、商品市场、资本市场D、商品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6、股价指数反映了股票市场(),它的价格运动是(),并呈趋势运动。
A、一般价格水平,抽象的B、具体价格水平,具体的C、一般价格水平,具体的D、具体价格水平,抽象的7、根据缺口管理理论,当预测利率水平将下降时,应该()A、减少浮动利率资产B、增加浮动利率资产C、减少浮动利率负债D、增加固定利率负债8、根据持续期管理理论,当预测利率水平上升时,应该()A、延长负债久期B、缩短资产久期C、缩短负债久期D、A和B相结合9、当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不足时,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A、向央行贴现票据B、银行同业借款C、出售证券D、收回贷款10、在常规性政策工具中,()既可以调节信贷结构,又可以防止金融恐慌。
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B、公开市场操作C、再贴现与再贷款D、优惠利率政策11、在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中,宏观性由强到弱的正确次序是()A、操作指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B、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指标C、中介目标、最终目标、操作指标D、中介目标、操作目标、最终目标12、在央行的下列行为中,()可以导致基础货币的减少A、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公债B、在公开市场出售公债C、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D、在黄金市场上买入黄金13、下列更清楚地表明了“货币只是一层面纱”的是()A、现金余额说B、现金交易说C、剑桥方程式D、“流动性偏好”理论14、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当市场利率无限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以下哪一项()A、交易动机与投机动机之和B、投机动机C、交易动机与谨慎动机之和D、谨慎动机15、惠伦认为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影响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A、货币的流通速度B、非流动性的成本C、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D、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和变化的状况16、下列经济因素中,使商业银行持有较高超额准备金的是()A、当经济出于上升周期B、市场利率上升C、央行贷款条件苛刻D、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水平下降17、我国的货币供给有其特殊性,“倒逼机制”的提出说明了我国货币供给的()A、外生性B、内生性C、不能说明什么问题D、稳定性18、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这是()观点A、凯恩斯学派B、理性预期学派C、现代货币学派D、供给学派19、《巴塞尔协议》中把资产按照风险分为()类A、6B、5C、4D、320、商业银行的二级准备是指()A、政府债券B、公司债券C、现金D、超额准备金21、央行提高贴现率()A、表明央行开始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B、央行开始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C、可能和央行货币政策走向无关D、央行有意增加其资产收益率22、下面哪一种情况下利率会下降:()A、债券风险增加B、收入水平增加C、企业家对投资前景看好D、货币供给增加23、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A、实际利率B、市场利率C、公定利率D、法定利率24、在影响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的影响最主要。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是指资金〔货币资金〕的融通,是指与货币、信用、银行直接有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以金融市场为中心,从宏观角度研究货币和资金的运动规律、金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辩证关系、金融平安和金融政策的选择等。
货币形态的演进:〔1〕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2〕金属货币〔3〕用纸做的货币—纸币〔4〕信用货币〔5〕电子货币货币层次划分是指把流通中的货币量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分成假设干层次,从而界定货币构成范围的一种方法。
目前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 M0+活期存款M2= 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狭义货币量:是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和银行支票活期存款,是可以立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
在我国,一般用M1表示狭义货币量。
广义货币量:是指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
准货币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及一批易于变现的短期信用工具在内的货币形式。
在我国,一般用M2表示广义货币量。
货币制度简称币值,是国家为了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流通有关各种因素所做的系统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货币制度的演进〔一〕金属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演变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1〕平行本位制〔2〕双本位制〔3〕跛行本位制3、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也称纸币本位制〕外汇指外国货币或者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偿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外汇包括:1. 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2. 外币支付凭证或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3. 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4. 特别提款权;5. 其他外汇资产。
三个前提条件:1. 自由兑换性 2. 普遍接受性 3. 可偿性,汇率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间的折算比价,是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汇率有两种根本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
第三章信用一、信用〔Credit〕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建立在信任根底上的以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复习资料1、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2、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构成(1)货币的种类(本位币辅币)(2)货币材料(3)货币单位(4)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本位币自由铸造,辅币限制铸造)(5)货币支付能力(无限法偿有限法偿(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3、“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劣币)充斥市场。
4、金本位制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
金币本位制具有以下特点:(1)金币是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资格。
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2)辅币和代用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
(3)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国境。
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兑换比价相对稳定。
5、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1)人民币是我国的唯一合法通货。
(2)人民币的单位是“元”,“元”也是本位币,“角”和“分”是辅币。
(3)人民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也不依附于任何外币。
(4)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外汇。
发行原则:集中统一经济发行6、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
信用具有如下特征:(1)信用表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2)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这是信用最基本的特征。
(3)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4)信用交易双方以相互信任为基础,自愿签订协议。
7、商业信用的特点:(1)体现工商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2)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相联系(3)借款人用于生产和销售,具有生产性(4)其规模与经济繁荣程度相一致局限性:(1)规模受企业资本量的束缚(2)具有严格的方向性(只能由生产某种商品的部门向需要该商品的部门流动)(3)具有对象上的局限性(4)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5)信用能力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1)有利于润滑商品生产和流通,加速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2)有利于企业间的资金流通,加速资本周转(3)操作灵活,信用规模适度(4)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工具:商业票据A期票B汇票(须承兑生效)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要求债务人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凭证。
金融学复习资料精简版

金融学复习资料精简版导论金融学是研究个人、企业和政府在获取和使用资金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金融学的研究和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投资、财务管理、经济政策等领域。
本文将为您提供金融学的复习资料,帮助您对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更清晰的理解。
第一部分:金融市场和工具1.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的交汇点,分为两个主要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是供应长期资金的市场,而股票市场提供给公司融资和股权交易的机会。
2. 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上常见的投资工具,包括债券、股票、衍生品等。
债券是企业或政府借款的证明,股票代表持有公司股份的所有权,衍生品是根据其他金融资产价格变动而产生的合约。
3. 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机构是连接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
它们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提供金融咨询等服务来促进金融市场的运作。
第二部分:投资决策和资本预算1. 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是指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平衡的投资策略。
通过将资金分配给不同的资产类别,投资者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并最大化收益。
2. 资本预算资本预算是企业决定投资项目的过程,包括评估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计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指标来指导决策。
3.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的过程。
常见的风险管理方法包括分散投资、保险和衍生品等。
第三部分:公司财务和资本结构1. 公司财务公司财务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财务规划和财务决策等方面,旨在确保公司的稳定运营和盈利能力。
2. 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通过借债和发行股票来融资的比例。
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平衡债务和股权的成本,并最大化股东权益。
第四部分:国际金融1. 汇率和汇率风险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资金流动和交易风险。
合理的汇率风险管理对国际贸易和投资至关重要。
2. 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是跨国公司和机构进行货币、债券和股票交易的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或者通过银行及第三方推出的快捷支付服务,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途径将银行中的余额转移,从而能够进行交易。
严格意义是消费者向电子货币的发行者使用银行的网络银行服务进行储值和快捷支付,通过媒介(二维码或硬件设备),以电子形式使消费者进行交易的货币。
●概念:是一种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
随着基于纸张的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电子现金将成为主流。
●种类:(主要有两种)电子钱包与电子现金。
●特点:匿名性、节省交易费用、节省传输费用、持有风险小、支付灵活方便、防伪造及防重复性、不可跟踪性。
●功能:(1)转账结算功能:直接消费结算,代替现金转账;(2)储蓄功能:使用电子货币存款和取款;(3)兑现功能:异地使用货币时,进行货币汇兑;(4)消费贷款功能:先向银行贷款,提前使用货币。
●电子货币对金融机构和社会影响有哪些?简单的一方面是:电子货币不是传统的现金,是数据与数据的交易,无论你怎么转账怎么交易,现金都在银行,银行的钱都拿去投资了,对经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也是未来货币的主导方向。
但是也有缺点,电子货币对金融而言,极容易造成经济泡沫,同等的资金,发生的金融效果确实双倍的,也就是说,资金在数字上有流通的作用,但在银行方面,他们掌握的现金,又发生了另外的作用,对社会而言,电子货币的流通,必然会减少市场上现金人民币的流通,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2、银行卡●概念:消费者向电子货币的发行者支付传统货币,而发行者把与传统货币的相等价值,以电子形式存储在消费者持有的电子设备中。
●种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使用的且将代表货币价值的二进制数据保管在微机终端硬盘内的电子现金;一种是将货币价值保存在IC卡内并可脱离银行支付系统流通的电子钱包。
●特点(1)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2)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3)集金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4)电子货币具有使用简便、安全、迅速、可靠的特征;(5)现阶段电子货币的使用通常以银行卡(磁卡、智能卡)为媒体。
●优点:(1)方便(2)安全(3)通用(4)增加社会效益3、非现金交易●概念:非现金交易是指以现金以外其他支付手段进行货款清算的交易方式,非现金支付手段包括票据、信用卡、电子结算等。
非现金交易以银行信用为基础,是银行信用制度和结算制度的产物。
采用非现金交易可以促成买卖,节约交易时间,降低交易费用。
●结算方式:我国企业采用的非现金结算方式有: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汇兑、商业汇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7种。
●优点:无现金支付有利于减少现金印制、运输、处理、销毁、保险和安保等所带来的资源耗费;无现金支付还能够有效提高资金交易透明度,遏制现金使用可能带来的违法犯罪行为。
●缺点:(1)在电子货币时代,人们面临新风险。
网络诈骗、电信诈骗,正在成倍地增长。
罪犯利用安全漏洞盗窃或伪造他人身份,“无现金生存”者往往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账号已被破解,钱款也在网络世界里瞬间消逝。
(2)“无现金社会”的便利会给另一类人群带来不利。
有很多老年人至今不会上网,不会用手机银行,不会用手机支付,甚至还有少部分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还经常忘记银行卡密码。
所以,这部分人群还是需要去银行窗口,和真人交流.4、网上银行●概念: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或电子银行,它是各银行在互联网中设立的虚拟柜台,银行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
●功能:从技术的角度看,网上交易至少需要四个方面的功能,即商户系统、电子钱包系统、支付网关和安全认证。
其中后三者是网上支付的必要条件,也是网上银行运行的技术要求。
●特点网上银行的特点是客户只要拥有账号和密码,便能在世界各地通过互联网,进入网络银行处理交易。
●网上银行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1)大大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有效提高银行盈利能力。
(2)无时空限制,有利于扩大客户群体(3)有利于服务创新,向客户提供多种类、个性化服务●业务范围一般来说,网上银行的业务品种主要包括基本业务、网上投资、网上购物、个人理财、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分类(1)按照有无实体分类。
按照有无实体网点,我们可以将网上银行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的无形的电子银行,也叫“虚拟银行”;另一类是在现有的传统银行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开展传统的银行业务交易服务(2)按照服务对象分类。
按照服务对象,我们可以把网上银行分为个人网上银行和企业网上银行两种。
①个人网上银行。
个人网上银行主要适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日常消费支付与转账。
客户可以通过个人网上银行服务,完成实时查询、转账、网上支付和汇款功能②企业网上银行。
企业网上银行主要针对企业与政府部门等企事业客户。
企事业组织可以通过企业网上银行服务实时了解企业财务运作情况,及时在组织内部调配资金,轻松处理大批量的网上支付和工资发放业务,并可处理信用证相关业务。
网上银行认证机制为了确保安全,网上银行一般都引进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制,使用第三方认证中心的证书完成网上交易,以可靠地解决网上信息传输安全和信用问题。
目前国内的网上银行的第三方认证机构通常是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
CFCA 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及深圳发展银行在内的12家商业银行参与组建的专门金融认证机构,为目前国内最具权威性的金融认证机构。
5、普惠金融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中文名:普惠金融提出时间:2005年提出单位:联合国性质:为社会提供服务服务意义: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动。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可持续。
普惠金融需要讲究市场性原则,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既要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也要让供给方合理受益。
多地探索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01-09在国家一系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出台之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也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浙江、陕西和河南多地调研时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各地不同特征及发展状况,通过探索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对失信户进行“信用重建”、多方参与“分段分担”的风险分担机制等普惠金融新模式,来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目前,经过前期试点,普惠金融已逐步从理念走向共识、从规划走向实践、从碎片化走向体系化。
业内人士预期,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普惠金融将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项重点工作,也将是填补资源配置洼地的良方。
在“普”的深耕上,普惠金融服务站的设立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浙江宁波为例,该市2273个行政村已设立了3203个服务站,实现了辖内全覆盖。
同时,服务站已建成信息管理系统,各商业银行可实现对服务站的动态化、规范化管理。
普惠金融在“普”及之余,更要“惠”及大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针对农户的小额贷款均体现了利息低、审批时间快的特点。
家住陕西省宜君市彭镇武家塬村的农民马燕青告诉记者,“之前农信社来村里采集信用信息,我就问了一下,但没抱什么希望,结果第三天人家就打电话让我办贷款手续,一上午贷款手续就全部办完。
”而据当地普惠金融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想贷款到村头找服务站”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贷款一般是基准利率,还能根据忙季闲季收放贷款额度,大家热情都比较高。
”该工作人员说。
普惠金融的持久发展离不开信息数据的支持。
多地在推进试点发展农民贷款的过程中,也通过实施“信用信贷相长”行动计划,推动解决长期以来农民信用空白、信用意识弱及信用建设难问题。
记者还了解到,部分地区还探索对失信农户进行“信用重建”,助其能更为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
据人行陕西铜川中心支行介绍,其创新性地推出了贫困户信用重建机制,针对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探索构建“优惠+谅解+救济”的信用重建机制。
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当地已为1100户信用重建农户发放4800万元贷款,其中为542户信用重建贫困户发放1743万元贷款。
业内人士表示,普惠金融的发展必须要脱离给钱给物这种简单、粗放的模式,而是要注重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可持续性,尤其是要做到让传统的弱势群体享受到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能助推金融机构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在这方面,多地人民银行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据了解,兰考县按照“共同参与、权责利对等”原则,创新建立“四位一体”、“分段分担”的风险分担机制,支持普惠授信业务开展。
“通过该机制,一是可使风险由多方分担从而更加分散;二是随着不良率上升,政府担责递增,压实了政府信用环境建设责任;三是银行担责递减机制实际上设计了承担的风险上限,解除了银行开展普惠授信业务的后顾之忧;四是‘风险隔离’机制在防控风险扩散的同时,也相当于为保险及担保机构设定了承担的风险上限,确保了分担模式的可持续,激发了其参与积极性。
”人行兰考县支行人士表示。
(记者张莫实习记者向家莹)6、利率市场化(利率改革的目的所在)●基本概念: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改革的积极影响:○1.让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2. 增加金融机构获利能力○3. 提高信贷质量○4. 更有效地吸引闲置资金。
○5. 有利于信誉好的客户○6. 将推进存款保险制度○7. 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8. 加速银行升级●利率改革的不利因素○1、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增加○2、利率波动的风险●利率改革的深远意义利率市场化将在未来3-5年内完成,是有步骤、有层次、有阶段地逐步完成,既科学又合理。
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