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2019-2020高考地理 选考 区域地理 第三部分 第20课时 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课时练习(三)
2019-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课件目录
第三部分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 选修地理 第五部分 创编大题增分 研究高考36、 37题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含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 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2020年高考全国三卷地理试题,选择题综合性强,综合题设计“入口小,纵深广”针对具体问题考查;在考查内容上,突出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内容,考查重点在于理解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和联系;通过搭建丰富多样的探究情境和生活实践情境,精心创设新颖问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地理信息整理与加工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反映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体现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较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
但试题偏难,学生得分不易。
一、立足学科主干知识,突出必备知识考查试卷的1-3题以汽车企业的产业布局调整为素材,考查了产业转移的原因、目的及其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产现象,树立科学发展观。
二、聚焦学科素养,考查关键能力。
试卷的4-6题,以2010年我国西部某城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图为素材,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图文信息,对该城市的人口发展变化进行推测和分析。
三、突出信息整理能力,注重分析推理能力试卷的7-8题,提供地质剖面图,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地质剖面图,获取所在地经历的地质事件信息的能力,进而重建当地在内、外力作用下的环境演变过程。
试卷的9-11题,考察雪线、林线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坡度),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四、以稳为主,与高考改革同向同行试卷的36题,围绕废置矿场乃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信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空间尺度阐释客源市场时,思维层层递进。
试卷的37题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
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卷的43题,要求学生评价徽杭古道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引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关注,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
(精编)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Ⅲ卷)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3.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合理解释鸟儿撞击玻璃幕墙“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精编)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Ⅲ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C
A
【考点】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产业转移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了产业布局模式的优点。
(3)由材料可知,吉隆坡是国家首都,而且该国经历了“持续数年高速增长”,因而拥有众多国内客源。此外,东南亚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吸引国际游客驻足。
(4)“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可以满足游客的多种需要,同时提升该地区的接待能力。
6.
【答案】
(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20课时 认识跨省区域----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
(1)读图说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 是 沿长江分布 。目前,沿江经济带正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说出长江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哪些 有利的条件 水资源,便利的。交通,淡水产品,旅游资源等; (2)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船过长江三峡要经 过五级船闸蓄水、放水(图3),使船闸水面与上游水面保持一 致。写出在长江三峡修建多级船闸的原因 位于二、.三级阶梯交
消瘦”,茶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把羊引进茶园,节省了人力
又保持了水土,分析人工锄草导致土壤肥力“消瘦”的原因
。
人工锄草破坏草原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5)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置”。根据
A 图4判断下列生态问题及其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地区的生态问题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1.读下图,青藏高原上独特的地表景观是( C )
A.林海茫茫
B.沟壑纵横
C.雪山连绵
D.黄沙遍野
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读三江源示意图,完成2~3题。
2.三江源地区( C )
A.傣族儿女载歌载舞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绿草如茵,人口稠密 D.山高谷深,一山有四季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沼泽具有调蓄作用
二、青藏高原
2.生态环境保护(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2)地位: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是世 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有“中华水塔”之称, 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 (3)存在问题: ①表现: 冰川萎缩、湿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本卷共有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广东省东莞市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接受港澳台的经济辐射,创造了“东莞奇迹”,但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着东莞的可持续发展。
xx年6月,东莞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力争打造成珠三角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
据此完成1~2题。
1.东莞曾利用地缘关系大规模承接港澳台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主要是①政策支持②地租便宜③市场广阔④科技水平高A.①② B.②⑧C.③④D.①④2.工业机器人产业属于A.能源-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C.技术导向型 D.原料导向型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形成两轴一带,形成七片多中心的格局,到2020年将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
图1示意郑州市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东西向发展轴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其主要区位因素是A.资源、能源B.地形、河流C.交通、市场 D.河流、交通4.多中心格局A.能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环境、交通压力B.使城市污染点增多、丽积增大C.削弱省会城市的聚集力、增强辐射力 D.主要是受地形、河流、政策的制约图2示意xx年11月6日某时气压形势分布,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时刻影响北京天气的是A.气旋B.冷锋C.高压脊D.暖锋6.此时A.东北平原受锋面气旋影响多暴雪B.江淮地区大风降温伴有雨雪天气C.华北地区由睛朗转为雨雪天气D.我国南方热低压控制天气将转晴图3示意部分地区,读图完成7~9题。
7.所示区域A.多半岛岛屿故多火山地震B.海陆地貌形态深受板块运动影响C.由地震带过渡到安全地带D.海岸线曲折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8.从日本到中国东部沿海A.都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B.气温年较差变大、日较差变小C.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变小D.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9.图示区域从事大规模的水稻种植业,其形成的原因有①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②人口众多耕地少③地形平坦水源充足④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xx年2月8a—9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罗斯海地区的难言岛(东经163°46'南纬74°54’)进行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的新站优化选址作业。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Ⅰ卷)(高清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标准答案解析(全国Ⅰ卷)
适用地区:河北、河南、山西、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4页共8页
(一)必考题:共 46 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 52°N 附近,气候湿润。
图4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8 分)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8 分)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6 分) 【标准答案】 (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 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 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 光照的面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 【解析】选择西欧顺坡垄设计为情境,反映农业生产特征是一定地域人类与地理环境长期协 调的结果,引导学生建立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的观念。 (1)顺坡垄的走向与坡向一致,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结合材料, 该地位于 52°N 附近,气候湿润,应位于温暖湿润的西欧,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 点:降水频率高即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每次降雨量较小,对土壤的冲刷能力较弱, 故可不考虑保土保水的作用,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故可不考虑灌溉的问题。
2019-2020学年高三地理试题-含解析
北京101中学2020届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1.5分×36=54分)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 水源、土壤B. 劳动力、技术C. 气候、地形D. 市场、交通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与①区相比,③④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地形平坦B. ②区应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C. ⑤区基地分布集中连片,地跨甘陇两省D. ⑥区以畜牧业为主,均分布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答案】1. C 2. B【解析】【分析】【1题详解】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又有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造成东西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故选C。
【2题详解】①地区位于东北平原,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
机械化水平高、土壤肥力高、人均耕地面积大是①地区的优势,③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比①地区丰富,A错。
②区为华北平原,旱涝、盐碱和风沙,水资源短缺,是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应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B对。
甘陇均为甘肃省简称,C错。
畜牧业在汉族分布区也有分布,D错。
故选B。
【点睛】旱涝、盐碱和风沙是华北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并且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漏斗和地面沉降发生,所以应发展节水农业。
读“某岛屿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岛屿()①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能丰富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⑤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A. ①③④B. ②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⑤4. 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
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有()A. 日照与植被B. 降水与地形C. 坡度与市场D. 地形与交通5. 近年来,该国乳品企业增加在中国兴建牧场的数量,主要原因是中国()A. 牧草优质B. 交通便利C. 技术先进D. 市场广阔【答案】3. A 4. B 5. D【解析】【分析】【3题详解】读图,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可知,该岛屿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终年受西北风控制(地处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受岛屿面积较小影响,河流短小,地势起伏较大,水速湍急,落差大,水能丰富;西南部地区纬度高,多峡湾地貌,表明冰川地貌发育显著;该岛国为新西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2019-2020年高三元月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元月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某学校组织的夏令营7月初到伦敦(51 ° N)—所中学进行交流,到达该中学时发现学校旗杆的影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 题。
1.此时北京时间约为A.21 时B.19 时C.13 点D.5 时【答案】A本题皆在考查影子方向、地球运动中地球自转角速度、区时的计算等相尖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及地理计算的能力。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日影为北偏东15°,全球36(Γ,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可知日影移动速度为每小时15°,移动方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可以推断此时为伦敦当地时间13点,北京位于东八区,应用区时计算公式可知北京时间二13时+ I 0+8 1=21时,A正确。
【举一反三】除南北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 ∕h,区时计算二已知区时±1区时差I,注意“土”东加西减,区时差计算,同减异加。
2.同学们在当地看到的现象可信的是A •农田里稻谷飘香 B. 泰晤士河上的船装满小麦准备出口到印度C.汽车正将大量甘蔗运往制糖厂D. 沿途看到许多奶牛场【答案】D本题皆在考查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农业地域类型、世界重要国家及分区等相尖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不种植水稻与小麦,A、B错误,更不适应种植甘蔗,C错误,因此在当地看到的现象可信的是沿途看到许多奶牛场,D正确。
【举一反三】F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3. 据图A .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 B.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 C ・绿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答案】A本题皆在考查陆地水体类型、水循环的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解决地理问题 的能力。
【解析】根据题中矢键字,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可知,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都是大气降水,A 正确。
2020选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0选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2019学年第⼆学期选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考⽣注意: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Ⅰ(本⼤题共20⼩題,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近年来,⼀些积累了⼀定资⾦、专长的河南省农民⼯,开始逆向流动、从外省返回河南⽼家的城市进⾏创业,从事⼆、三产业⽣产。
完成1、2题。
1.这种从外地返回河南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地区就业困难,⼯资⽔平不断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中部经济蓄势发展C.乡村⼟地⽆⼈耕种,耕地⼤⾯积的撂荒D.农村居住条件改善,⽣态环境更为宜居 2.这种回归本地城市进⾏创业的现象给乡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提⾼⼈⼝⽣育率B.降低粮⾷商品率C.降低环境承载⼒D.加重⽼龄化程度海冰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资源。
下图为2016年1⽉24⽇和2011年1⽉23⽇渤海海冰分布图。
完成3、4题。
3.海⽔结冰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海⽔⽔位上升,造成城市供⽔困难B.发⽣冻融现象,损坏海洋⼯程建筑C.出现海⽔倒灌,造成河流含盐量增加D.造成海⽔⼊侵,沿海地区⼟地盐碱化4.渤海沿岸还没有⼤规模开采海冰,主要原因是 A.海冰开采季节性太强,产量较⼩成本⾼B.沿岸地区⽔资源充⾜,市场需求量较⼩C.海冰中盐分含量较⾼,不能作为⽔资源D.采冰会造成环境破坏,影响海上运输业京津冀地区是全国区域⼤⽓污染的重灾区,该区域冬季采暖期间的PM2.5 会增加50%左右。
下图表⽰2016年京津冀农村商品能源消费结构。
完成5、6题。
5.京津冀农村商品能源消费煤炭⽐重较⼤,主要原因可能是 A.⽓候变暖,取暖所需电⼒、液化⽓少 B.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煤炭运输使⽤C.农村家庭经济能⼒弱,煤炭价格较低D.政府对煤炭进⾏补贴,⿎励农户使⽤电⼒第5、6题图4038第3、4题图6.从能源消费结构⾓度,以下措施有助于减轻京津冀⼤⽓污染的是A.加快燃⽓⽹电⼒⽹建设B.实⾏农村地区集中供热C.提⾼煤炭清洁燃烧技术D.提升清洁能源供暖⽐重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意图。
2020秋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0秋选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考生须知:1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右图为中南半岛地理位置和地形示意图,完成1、2题。
1 .中南半岛的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其主要生产特点是 A.机械化程度高 B.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C.休耕现象普遍D.劳动者有精耕细作经验2 .该地区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A.耕地面积缩小B. 土地盐碱化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 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下图为某工业集中区 的“城中村”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变化情况。
完成3〜5题。
3 .甲、乙、丙表示的劳动力就业部门分别为 A.农业、工业、商业B.工业、商业、农业C. 土壤肥力下降D.水资源枯竭 村民就业构成(%)阶段一 阶段二 100阶段三80一 60 40近郊农村--土地征收0 20002002 2004 2006 2008 2010第3〜5题图第1、2题图甲 乙 ————(年份) 2012 20142016 (年份)工业区重设完成C.商业、工业、农业D.商业、农业、工业4.该“城中村”居民就业方式的变化是A.农民全部转化为工人B.建筑工人比重不断上升C.体力劳动者比重降低D.从事商业活动人数减少5.2002年后,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A.处于“虚假城市化”发展阶段B.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C.处于城市郊区化的发展阶段D.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衢宁铁路是一条连接浙江省衢州与福建省宁德市的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Ⅱ卷)(高清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标准答案解析(全国Ⅱ卷)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图1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 水文、地貌、植被B. 地貌、水文、植被C. 植被、地貌、水文D. 水文、植被、地貌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 风俗习惯改变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 人口迁徙频繁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图23. 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
打沟主要是为了()A. 灌溉B. 排水C. 防虫害D. 通风4. 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产量B. 减少水土流失C. 降低生产成本D. 减少蒸发5. 近年来,该地()A. 种植结构复杂化B. 复种指数提高C. 田间管理精细化D. 种田大户增多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3卷地理)真题、解析
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因此,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火山喷发若干年内,火山锥受外力风化侵蚀,坡度变缓,雪线下降。火山灰为森林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林线升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正确。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A错误。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再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C错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下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答案】7. D 8. C
【7题详解】
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19-2020年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名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3.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4.回答第n卷时,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名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做答,写在试卷上无效。
5.第42、43、44题为地理选考题,第45、46、47、48题为历史选考题,请按题目要求从每科中分别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为打击索马里海盗,吉布提港逐渐成为各国军舰后勤物资补给基地。
2014年8月,中国企业中标吉布提港口码头建设,一旦多功能码头建成,吉布提将成为区域航运和物流中心。
图1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1〜2题。
1.吉布提港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A.气候湿热,易发生中暑C.人口稠密,地价水平高2.未来吉布提港将成为A.北非国家的出海口图1B.河湖密布,投资成本大D.地质复杂,技术要求高B.红海及周边中转站4244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比重差异且可以相混的流体,因比重差异而产生的流动,称为“异重 流”。
水库异重流是高含沙河流特有的水流形式。
当高含沙水流进入水库遇到库区清水后, 由于密度差而潜入清水下面形成一股浑水流。
图2示意水库异重流的形成示意图,回答3〜4 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它 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
下表是近年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代表性 事件。
据此完成5〜6题。
2025版《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地理第20课时
第20课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影响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1.通过绘制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并说出其特征。
2.利用地图,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等形式,简述主要气候区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必备知识梳理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二、气候与自然景观1.气候影响自然景观的原因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______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2.气候影响自然景观的具体表现①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进入________,食草动物便追随____________迁徙到马萨伊马拉。
②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________,食草动物便回迁至塞伦盖蒂。
[图文拓展]根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
如图,图示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影响气候主要因素分析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1)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2)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2.海陆因素(1)(2)盛行风由沿海吹向内陆时,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温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冷海热,夏季陆热海冷。
3.大气环流(1)气压带、风带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
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说明:赤道低压带和副高可以跨越10个纬度甚至更多,所以对气候影响很大,但副极地低压带是西风和极地东风辐合带,范围很小(联想锋面区域即明白),所以很少出现说某地受到极地低压带影响。
4.地形(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大地形区常形成低温区,如青藏高原。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全国卷Ⅲ)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全国卷Ⅲ)(本试卷共4页,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
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
据此完成1~3题。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A.创新技术B.拓展市场C.扩大规模D.降低成本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A.消费习惯相近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C.运输费用较低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A.进口量增多B.出口量增多C.销售量增多D.生产量增多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
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
据此完成4~6题。
4.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A.2001~2005年B.1991~1995年C.1981~1985年D.1971~1975年5.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6.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7~8题。
7.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
2020届高三4月 地理(三)解析版
2019-2020学年4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地理(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黑龙江省2015年不同户籍性质年龄流出人口分布统计图(反映近些年的一般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该省57岁以上农业与非农户籍人口流出比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受教育程度 B .经济状况 C .性别差异D .婚姻状况2.该省57岁以上人口流出最多的月份是 A .5~6月 B .7~8月 C .9~10月D .11~12月3.该省57岁以上流出人口迁住量最多的城市是 A .厦门 B .桂林 C .三亚 D .昆明【答案】1.B2.D 3.C【解析】1.由材料可知,57岁以上老年人口流出的原因一般不是外出务工、经商和婚姻等,而是旅游悠闲避寒等,需要资金的支持和保障,读图可知,黑龙江省57岁以上农业人口流出比例较小,而57岁非农业人口流出比例较大,是因为57岁以上的非农业人口收入水平高于57岁以上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资金有保障,所以流出比例大,影响因素是经济状况,B 对。
受教育程度、性别差异和婚姻状况对老人流出比例影响较小,ACD 错。
故选B 。
2.黑龙江省所处的纬度位置比较高,冬季气候寒冷,所以黑龙江省57岁以上人口流出主要是旅游悠闲、避寒等,所以人口流出最多的月份是11~12月,D 对。
而5月至10月,黑龙江省处于夏秋季节,气候暖热,ABC 错。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2019.7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1.(2011上海地理,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答案】B【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B项正确。
2.(2011上海地理,16)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解析】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最为严重的地方是南极附近上空,C项正确。
【考点2】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考点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011 ,5)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答案】C【解析】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C项正确。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下题。
2.(2011 ,1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C【解析】读图发现有经线0°、90°、180°,结合陆地形状可以判定此图从北极上空俯视、中心为北极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再读出①地气压为1020hpa,①地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地转偏向力向右(向南),合力方向为东南,风向为西北风,C项正确。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读图完成3—4题。
3.(2011,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答案】D【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所以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从垂直方向看甲地空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空气最不稳定,而丙处则最稳定,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第20课时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
一、选择题
下面是我国两地潜水埋藏深度年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A.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
2.图中M处
A.受台风影响,降水多,潜水埋藏浅
B.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潜水水位高
C.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潜水水位低
D.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潜水埋藏深
下面两幅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的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一处绿洲。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湖泊水位最高的季节及补给来源分别是
A.春季潜水 B.夏季高山冰雪融水
C.秋季湖泊水 D.冬季大气降水
4.A湖泊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及潜水补给湖水的时间分别是
A.海陆间循环7月~10月
B.陆地内循环10月~次年3月
C.海上内循环3月~7月
D.陆地内循环3月~10月
据研究发现,1970-2000年,青藏高原13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中,有8个面积持续缩小,3个面积增加,另外两个面积基本维持不变。
然而,自2003年起,藏南、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面扩大现象。
除范围越来越广之外,单个湖泊水面扩张速度也不断加快。
据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气温逐步升高且远远高于全球变暖的平均速度,冬季升温尤为强烈。
自1998年起,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就开始增多,同时,大气云层的覆盖度也不断增加,使得湖面的蒸发量降低。
据此回答5~7题。
5.青藏高原的湖泊大多数属于
A.① B.② C.③ D.④
6.青藏高原往日“口渴”,今日却“过饱”,下列关于造成今日“过饱”的直接原因分析,不可信的是A.冰川融化 B.降水增加
C.蒸发减少 D.气温升高
7.有关青藏高原湖面扩大可能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决了农业的用水问题,使干旱的气候得以缓解
B.不断上涨的湖面可能淹没部分肥沃的草场
C.冰川的消融最终将导致后期水量的减少
D.湖面扩大,对地下水的补给增多,对农业生产会更有利
读图,回答8~9题。
8.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沙
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 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
9.据图推断,近年我国
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
读图回答10~11题。
10.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
B.“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C.“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D.“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11.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读图甲“某区域水系图”和图乙“沿汉中—西安一线剖面图”,回答12~13题。
12.目前,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
结合图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丹江口水库的集水区是汉水和丹江的流域范围
B.汉水径流量和含沙量均大于渭河
C.集水区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且自西向东降低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集水区的范围缩小
13.关于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谷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处山地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C.③处平原是断层陷落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④处黄土地貌经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
二、综合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粗略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20世纪50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1 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下图为“黄河历次大改道示意图”。
(1)甲虚线框内是什么地貌类型?为什么会成为历史上黄河改道时溃堤决口的集中区域?
(2)图示渤海海岸线的变迁与黄河改道存在怎样的关联性?此外,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海岸线的变迁?
(3)图示的大运河线路为元代以后改建的线路,试从自然地理方面说明其选线依据。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北坡,流域内黄土和紫色砂泥岩广布,植被覆盖率较低,是长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支流。
河流“渠化”工程通过在天然河流上建拦河闸坝升高上游河段水位,将河流分成若干不同水位而又相互衔接的梯级,以改善航行条件的航道治理工程措施。
2010年嘉陵江“渠化工程”建设完工,标志着嘉陵江成为一条“黄金水道”,1 000吨级船队经此可直达重庆。
材料二下图为嘉陵江部分流域水系图以及流域内G、N两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
(1)简述嘉陵江流域内的地形特征。
(2)分析嘉陵江含沙量大的自然原因。
(3)分析嘉陵江下游河道“渠化”后对发展航运的有利影响。
(4)除航运外,说明河道“渠化”后对流域发展产生的利弊。
【考点集训】
1.B 2.C 3.B 4.B 5.A 6.D 7.B 8.C 9.D 10.B 11.A 12.C 13.A
14.(1)冲积扇。
冲积扇上为“地上河”;冲积扇堆积的物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黄河在此处落差大,水流急;黄河流量的变率大,洪峰高,洪水期出山口处为峡谷,水流更急。
(2)黄河改道会导致河口位置发生变化,河口附近堆积的泥沙多,海岸线向海上推进;河口存在的时间越长,输沙量越多,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越明显。
其他影响因素:地壳的升降运动或海平面的升降、海水的侵蚀等。
(3)离黄河冲积扇较远,不易被黄河泥沙淤塞;地势低,水源充足;有天然河流、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
15.(1)流域北部(上游)地区,以山地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南部(下游)地区以低山丘陵(盆地)为主,地势起伏和缓;地势北高南低。
(2)R河上游(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径流流速快,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强;流域内降水集中,多暴雨;上游黄土分布较广,土质疏松;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水量大。
(3)由于增加航道水深,降低水流流速,调节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提高枯水期流量,延长通航里程,扩大航运范围;使航道的通过能力得到较大的增强。
(4)利:能综合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取得防洪、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交通条件改善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
弊:坝上游水位升高,可能淹没一些土地,造成移民搬迁问题;河流的水情发生变化,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诱发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流速降低,排污量增加,水质恶化;船舶过坝时增加了船舶的等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