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课后会议着重要解决哪些问题

合集下载

课堂观察的一般程序

课堂观察的一般程序

课堂观察的一般程序【关键词】课堂观察程序课堂观察的前提是发现教学问题,课堂观察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课堂观察的类型一般有三种:一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团队观察。

此类观察追求规范化的程序,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和研讨,以求达到全面综合地解决一些教学重点或者难点问题。

二是个体观察,是教师作为个体对他人课堂的观察。

三是自我观察,是教师对自己课堂进行的实时观察。

对于个体观察和自我观察,我们力求程序的简约化,期望尽量让观察和研究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及目的——针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解决或改善的问题确定研究方案。

著名教育理论专家柳夕浪先生指出,课堂观察“一般只就课堂教学中某一个方面作系统观察,专心致志于特定的事件上”,“并不打算对教学行为作一全景式的观察和概览,而注重提供一些局部性的‘特定镜头’,有重点地作较为深入细致地诊断”。

柳夕浪先生所说的“某一个方面”、“特定的事件”或“一些局部性的‘特定镜头”’,其实都是主题的聚焦,主题是课堂观察的灵魂,要选择合理的主题进行观察,主题的选择应该是细小而具体的。

主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但不宜过多;主题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适时生成的;可以教师的“教”为主,也可以学生的“学”为主,还可以课堂的文化为主。

我们要注意的是,课堂观察应该选择好的观察视角进行观察,并研究性地进行记录,方能体现其价值。

例如我们对林凡老师进行的“提问有效性”的观察,就是根据提问次数、提问时机、问题类型、问题呈现方式、教师回答技巧、学生回答表现等进行细化观察。

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观察”更加贴近一线教师,也更能发挥它鲜活、及时的特性,便于小结和反思。

那么我们确立主题的依据是什么呢?第一,用多样的视角确立观察的主题。

我们可以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崔允口教授设计的课堂观察框架来确定观察的主题,框架分为四个维度来指导教师进行观察: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

比如学生学习维度(如下图所示)。

课堂观察报告样例

课堂观察报告样例

课堂观察报告样例所谓“课堂观测”就是观测者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帮助工具(观测表、录音录像设备等)、径直或间接(主要是径直)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讨论,以此谋求同学课堂学习的改善和老师课堂行为的优化的一种课例评析活动,是平常听课评课活动的专业化。

二、怎样进行课堂观测课堂观测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测、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1)课前会议在课前会议上,首先要确定观测点。

观测点的选择要有目的。

同时选择的观测点需要是可观测、可记录和可说明的。

其次是制定观测量表。

每个维度下设置了一些观测指标,依据需要,每个视角下再设置一些观测点。

(2)课中观测观测者在上课前进入教室,依据观测任务,选择观测的位置。

如观测“同学学习投入状态”,观测位置应面对同学;观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应选择离某个小组较近的位置,以便随时记录他们参加活动的时间等等。

上课过程中,观测者依据量表内容及运用说明,照实记录所看到或听到的种种现象。

依据观测的不同内容,我们目前采纳了四种记录方式:真实数据、详实的文字、图示符号、技术记录(录音、摄影、摄像)。

(3)课后会议课后会议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通过量表观测得来的数据。

首先,课堂观测小组对在课堂上记录或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或统计、或排序、以简洁明白的语言或其他符号等形式呈现出来。

其次,在信息整理的基础上,围绕观测点梳理相关的问题或观点,对统计或整理的结果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把详细的事实与数字集合到相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形成供争论的观测小结。

最末,就是课堂观测小组的集体诊断。

大家基于所记录的数据,紧扣课前会议中确立的观测点,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进建议和对策;同时,观测小组和执教老师进行充分、同等的对话,以达成一些初步的共识。

课后会议的小结和争论,旨在使观测数据能够发挥更高的效益,观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使观测者与被观测者在进行有效的专业探讨过程中,通过多视角、多方位查找有效教学的策略,实现课堂观测的目的。

崔允漷沈毅等:课堂观察20问答

崔允漷沈毅等:课堂观察20问答

崔允漷沈毅等:课堂观察20问答崔允漷沈毅等:课堂观察20问答(1)(2008-12-14 09:15:04)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

但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至今仍然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典型代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于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其开发了人际互动的12类行为编码,并以此作为课堂中小组讨论的人际互动过程的研究框架。

在某种程度说,贝尔思的研究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

而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后经他自己不断修正的研究成果“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coding system),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

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编码表、项目清单等科学、量化研究工具的引入,录音机、录像机等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观察手段与技术,使课堂观察更具可操作性。

但是,量化的课堂观察在加深对课堂教学的描述和认识的同时,也无法掩饰其纯技术的缺陷。

从70年代开始,人种志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开始走入课堂观察。

完整的文字描述呈现了课堂全貌,使原本被剥离出来的课堂事件、课堂行为回归情境本身,从而研究者利用个人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诠释课堂。

今天,人们探索、追求着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融合。

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取向,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丰富和充实了课堂观察。

两种取向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已经成为课堂观察发展的主流趋势。

课堂观察虽然在我国早已有所介绍,也有学校或教师开展了一些课堂观察的研究工作,更可喜的是,最近几年课堂观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一线教师的关注,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课堂观察——优化课堂教学的法宝

课堂观察——优化课堂教学的法宝

课堂观察——优化课堂教学的法宝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课堂教学一直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形式。

良好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而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能够通过课堂观察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表现、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和分析。

正确的课堂观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因此,课堂观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法宝。

课堂观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神贯注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通过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课堂观察: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发现哪些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哪些学生没有兴趣。

教师还可以发现学生的各种问题,例如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自信等,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激励学生。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对课程掌握情况,同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发现哪些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哪些学生难以理解,以便及时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四、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互相帮助的情况,同时要保持对学生的关注和关心,让学生感受到教育教学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观察,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提高。

总之,课堂观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法宝,它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观察和分析,保持教学敏锐度,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自己的教育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课堂观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课堂观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课堂观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经过我们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是对传统听评课的一种超越与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虽然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积累了——些宝贵的经验,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系统的、持续的研究方式,在学理上和实践中仍需要我们不断做出新的解答。

首先,在理论层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课堂观察中的若干基本关系。

如何客观地评价课堂观察的价值?课堂观察在哪几些方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课堂观察的作用有何不同?课堂观察如十可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课堂观察需要怎样的教研文化、学校文化的支持,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可以看出,在课堂观察这只“箱子”里面,有许多深层的、隐性的机制在支撑其发展,我们不应简单地将其仅仅视为一种听评课的方法。

我们既要从课堂观察的内部要素着手,完善它的合理性和操作性,也要“跳出”课堂观察,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学习等其他理论领域来反观课堂观察。

同时,课堂观察致力于打造民主合作的学校文化,如何以课堂观察为突破口,践行先进的教育哲学,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其次,在技术层面,课堂观察的发展需要更为综合的视角。

观察点的选择和量表的制作是课堂观察的关键,在秉持专业取向的同时,需要为观察者提供易:于操作的抓手和示范。

在观察点的选择上,需要结合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特点、需求以及学科性质来进行考量:在量表的制作上,我们亟需从参考模仿的“拿来主义”走向体现学校、教师、学生、学科特点的自我创生,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特点,推进量表学科化、现场化、个人化的进程。

同时,课堂观察要警惕走入纯技术的歧路。

传统的听评课在对课堂教学整体性的把握上有其可取之处,应该将其与课堂观察结合起来,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结合起来,从而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

此外,如何更好地利用《课堂观察框架》,减少观察行为对课堂教学不必要的干扰,增强量表的可记录性,提高推论的合理性等议题也是课堂观察研究的生长点。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有效实行课堂观察?一、什么是课堂观察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执教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相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对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法。

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当前已发展为较为普遍的教研方法。

能够从五个方面加以理解。

(1)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的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的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实行定格、扫描、搜索等,记录相关信息,再对观察结果实行分析、研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动学生的学习。

(2)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观察主体能够是研究人员,也。

能够是教师。

有明确观察目的(一方面要谋求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要促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指向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选择观察对象(是课堂运行状况)、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信息、表现观察结果(观察方法和要求)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3)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

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改进策略。

(4)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团队成员:观察者与被观察者)。

课堂观察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团队成员多向互动的过程。

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借助共同的课程观察,实行专业对话,促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范式。

所谓范式是指特定的学科共同体从事某一科学活动所必需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在一定水准上具有公认性,是可模仿的成功案例。

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课堂观察是在听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和作用是相同的。

(联系听课评价体系表)。

区别:观察的主体目的性不尽相同;观察的的目的性更强,是为了研究而观察,课堂观察使老师在听课时更有目的,更有研究性,而听评课有时是出于常态工作需要(如:每学期要求业务领导听课60节,中层干部40节,教师30节,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了解教情和学情等)。

教师课程观察与观摩交流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改进方案

教师课程观察与观摩交流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改进方案

教师课程观察与观摩交流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改进方案教师课程观察与观摩交流是一种有益于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

通过观察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鉴优点、吸收经验,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本文将从教师课程观察的重要性、观察中需要关注的几个要点以及观摩交流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首先,教师课程观察对于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观察他人的课堂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其他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教师课程观察还可以帮助教师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吸收其他教师的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在教师课程观察中,教师需要关注几个重要的要点。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观察教学者的课堂时,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他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设计教案和教学活动的。

通过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更加明确和准确地设定教学目标,并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活动。

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

观察他人的课堂时,教师可以关注其他教师是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的。

同时,教师还可以观察其他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了解他们是如何维持课堂秩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通过观察和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经验,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效果。

另外,在教师课程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观摩交流,这对教师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观摩交流是指教师之间对彼此的课堂进行互相观摩,并进行交流讨论。

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师可以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通过交流讨论获得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课堂效果。

观摩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观摩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堂的观察和体会,并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在交流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得到其他教师的解答和建议,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课堂观察——优化课堂教学的法宝

课堂观察——优化课堂教学的法宝

课堂观察——优化课堂教学的法宝课堂观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从观察者角度探讨优化课堂教学的法宝。

一、明确观察目标观察课堂教学,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者应该明确观察所关注的问题,明确目标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减少无效观察,增加观察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观察目标可以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

二、多角度观察观察课堂教学时,要多角度观察,不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还要观察课堂环境、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

多角度观察有助于全面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

三、注重细节观察观察课堂教学需要注重细节观察,细节决定成败。

观察者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细微变化,例如学生的表情变化、教师的语言语调变化、学生的互动情况等。

细节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案,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

四、及时记录观察结果观察课堂教学时,要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及时记录有助于保留观察的信息和细节,减少遗忘和失误。

观察记录可以包括文字描述、图片、录音等形式,便于后续总结和分析,为课堂教学的优化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五、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观察课堂教学后,观察者需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观察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通过沟通可以及时反馈观察结果,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有效的沟通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观察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和优化的过程。

观察者需要总结观察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案。

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可以逐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观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法宝,通过明确观察目标、多角度观察、注重细节观察、及时记录观察结果、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以及总结经验,可以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的方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应该解决的四大问题

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应该解决的四大问题

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应该解决的四大问题这学期我校有幸成为“中国名校共同体”中的一员。

高效课堂实施已一月有余,师生都感到比传统模式好,也确实取得了很多成效。

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存有的不足。

作者经过观察发现,有四大问题急需解决。

一、学生的观点意识问题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学习意识不强。

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有的少数自觉性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导学案,课堂讨论时无事可做,这当然是高效课堂推行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障碍。

2、很多同学课前虽然做了导学案,但遇到不会的问题却课前不讨论,缺乏合作意识,总是等到课堂讨论时才拿起笔来抄人家的答案。

这样课堂时间就无形中被浪费了。

这更是高效课堂推行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3、囫囵吞枣,敷衍了事:有的学生为了把导学案做出来,到处找资料,找到之后,不管懂不懂,将答案往导学案上一抄了事。

4、有的同学因为内向,上课不肯起来回答问题,导致起来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人。

还有的起来回答问题仅仅为了加分。

5、小组划分和学生面对面的坐法既给讨论带来了方便,也给讲话制造了温床。

这些都是高效课堂推行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五点,概括起来都是观点意识问题。

二、教师的观点意识问题有个别教师,因为观点未改变,对学校搞阳奉阴违手法。

领导人查的时候,就采用高效课堂模式(形式而已);领导人不查的时候,就还是传统模式。

这是非常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推动的。

三、教师的课堂驾驭水平问题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因为课前备课不充分,而课堂上往往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这时候教师有的借坡下驴,不予解决(如作者在听一节议论文复习课时,因为学生手中所持资料版本不同,在展示议论文结构时,有的学生提出并列式和层进式的概念,有的同学提出横式和竖式的概念。

于是有的同学就要求该同学解释横式和竖式的含义,学生虽答出了横式和竖式的特点,但却没有解决学生对横式和竖式不理解的这个问题。

老师如果备课充分的话,就应该告诉学生,横式就是并列式,竖式就是层进式。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观察 (2)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观察 (2)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自身水平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课堂观察应做好以下几点: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从平时的课堂观察来看,我们耳熟能详的知识有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理念与实践脱节,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较为普遍。

作为教师,要牢牢记住:课堂上,别忘了把自己隐藏起来,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课堂上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或思考或发表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改变方法,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虽然课堂提问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教学形式,但不能独霸课堂,挤占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实践。

课堂时间如以声音为标志一般分为两种:一为有声时间;二为无声时间。

有声时间分为师生交流时间、朗读时间等;无声时间分为学生思考时间、练习时间等。

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辅以多种教学形式展开教学。

3.研究规律,注重提问操作的技巧。

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自己,更要备学生,了解学情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把握提问机会,在课堂实战中逐步积累经验,丰厚教学功底,学会提问,力求做到三点:(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2)提问面要广,不能局限于几个学生;(3)教师提问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作出调整。

4.把握教材,提高课堂问答的时效性。

教师理解教材的程度对提问的有效性起着深刻的影响,提问要关注课文的关键处,要留心课文的关键处,要留心课文的言外之意,深入思考编者的意图,以确保提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正是基于对课堂观察的初步认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课堂观察,是对以往教学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新的尝试,必将推动中学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我一定要努力实践,逐步学习。

观课议课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观课议课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议课不是对课堂教学下结论的评课, 议课要对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现象“议”。 它有一个策略就是直面问题,议课中的问 题不能带到对教师的评价和奖惩中去,这 样才能“议”起来。但现在很多领导却难 免不把这些问题带到对老师的评价中。 业务副校长可以跟老师说明这个前提。
3、引导教师理性看待课堂遗憾 叶澜教授: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待 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它应 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 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 有缺陷的。”
㈢有效观课要致力于发现课堂

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 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 第二,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 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 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 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 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 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 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 考在议课时,需要交流什么。
再如:发挥学生主体: 三个必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 疑点难点必讲;做到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 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 的不讲。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一般 不少于20分钟。

可以在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中蕴涵的有议论价值 的主题,为此展开对话和讨论。 还可以是上次观课议课中产生的新话题、新问 题

观课教师要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要把观 课的凳子从教室后边移到学生中间(可以 稍微靠后),观课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 只有这样,观课教师才能直接了解和观察 学生的学习活动、精神状态、学习的感受 和体验,才能从学生学的角度(即围绕学 习活动和学习状态)提出更有价值和意义 的讨论话题和问题。
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 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 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 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 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课堂讨论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语文课堂讨论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语文课堂讨论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讨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表达困难、参与度低、讨论内容不深入等。

本文将探讨语文课堂讨论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生表达困难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中,学生表达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的学生可能因为紧张或缺乏自信而羞于发言,导致讨论参与度低下,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解决方法:1. 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自在,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讨论,并在表达有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3. 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机会,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克服表达困难。

二、参与度低的问题在语文课堂的讨论中,有的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参与度低,缺乏积极性,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解决方法:1.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为讨论提供新的视角,还能激发其他学生的思考和回应。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发言,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三、讨论内容不深入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中,有时候学生的讨论内容可能比较浅表,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

解决方法:1. 鼓励学生提供论据和证据:教师在引导讨论时,可以鼓励学生提供具体的论据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2. 教授讨论技巧和方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教授学生一些讨论技巧和方法,如提问技巧、归纳总结等,帮助学生提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观察

教师甲的问题设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问题有一定的自主思考空间,但又能够达到 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的目的。通过学生举 例,自然可以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甚至 概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己举例能够 反映学习者对概念的理解水平。
教师乙的问题设置直观、简单明了, 直奔主题(问题指向性明确),然而,问 题空间较小,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识记 水平,这样不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 学习兴趣。
重复学生的答案,如果经常这样,就会 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坏习惯)
●互动 :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
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
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
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
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
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时间、
地点
课题
观察者资料 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观察中心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学生表现
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2、学习情绪是否高昂。
3、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观 察
4、对教师态度。
记 5、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资料袋)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能否
占绝对优势(第⑤、⑥、⑦、⑧类,占 58%),以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不易偏离教 学主题,并能促使学生及时对教师的期待做 出回应(第⑧类)。学生自主取向的教学方 式使用较少(第①②③类,仅占5.58%), 不利于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还可以看到教师较以往的教学明显体现 一定的教学民主(第⑦类占4.33%,)教师 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第②类,占1%)

教师课堂观察与改进措施

教师课堂观察与改进措施

教师课堂观察与改进措施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教师课堂观察和改进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师课堂观察的必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改进措施。

二、教师课堂观察的必要性教师课堂观察是一项评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课堂观察可以帮助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教师课堂观察的方法教师课堂观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录制教学视频、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言语、与学生交流等。

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师课堂观察的重点教师课堂观察应该关注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等方面。

另外,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是教师课堂观察的重点。

五、常见问题的改进措施1. 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可以通过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充分沟通、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来进行改进。

2. 教师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可以通过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等方式来进行改进。

3.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方式来进行改进。

六、教师课堂观察的时机教师课堂观察不仅可以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还可以在教师进行教育讲座、师资培训等场合进行观察。

这些时机都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七、教师改进措施的评估在采取改进措施后,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再次观察和评估,以确定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评估教师的改进措施,可以为教师提供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八、教师课堂观察的挑战教师课堂观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难以观察到真实的教学情况、教师可能因觉察到观察而表现不自然等。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观察者可以与教师建立信任关系、选择合适的观察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观察方法等。

课堂观察课后会议着重要解决哪些问题

课堂观察课后会议着重要解决哪些问题

课后会议着重要解决哪些问题课后会议着重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1)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被观察者围绕着每个学习目标,就自己所看到的现象逐一分析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分析时应基于学生的表现,基于证据说明。

(2)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行为有以下几种: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同伴讨论、动手制作、实验、看听视频录像等;讲解;对话,如提问、理答等;学习指导,如指导文本的阅读,指导图形的阅读,指导书面和口头表达等;以及资源利用。

被观察者最好以教学环节为主线,围绕上述几种主要教学行为逐次说明每个教学环节自己采用了哪些教学行为,这些行为对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了什么作用,自己做出判断。

(3)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

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这个问题实质是谈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偏离教学预设,按照课堂生成的资源改变既定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甚至教学内容,是常常出现的,被观察者有必要向观察者说明改变的原因。

二是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

由于课后会议时间有限,这个阶段应遵循四个原则。

一要简明,观察者的报告应有全景式说明,但应杜绝漫谈式发言,应抓住核心说明几个主要的结论。

二要有证据,观察者发言必须立足于观察到的证据,再作必要的推论,杜绝即席式发挥。

三要有回应,被观察者与观察者,或观察者与观察者间的必要回应是必需的。

四要避免重复,各观察者的发言要避免重复性的阐述。

三是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结论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即本课中值得肯定的做法;二是个人特色,即基于被观察者本人的实际情况,挖掘个人特色,逐步澄清该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三是存在问题,即根据本课的主要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出几点明确的改进建议。

然后,如有可能,再进行跟踪递进式观察。

课堂观察三步骤

课堂观察三步骤

课堂观察三步骤(一)课前会议: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被观察者说课:授课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大致结构分析、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分析。

2.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

目的是让授课教师对本节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使授课内容、过程更加完善。

3.确定观察者的观察点。

(二)课中观察:一是关注学生发展;二是关注知识传授。

1、学生的学: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

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学生的认知表现,学生真实地思维表现,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与非学习行为,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课堂的气氛等。

可以通过以下五种学生的学习状态反映出来: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2、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学取向,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材运用和挖掘程度,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的导引、提问技巧,教师的反馈方法和效果,教师的观察力,调控能力。

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

(三)课后会议: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1.被观察者的课后反思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目标达成情况,(2)各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3)预设与生成。

2.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要简明,有证据,有回应,避免重复。

3. 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1)成功之处;(2)个人特色;(3)存在问题。

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教学资源,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

学科知识网络建构活动以学科知识树构建与使用为抓手,强化教学研究,取得明显效果。

1.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并落实《关于加强学校知识树建设的意见》等,将教师学科知识树建设纳入教学常规管理。

2.专题培训。

根据教研室下发的学科知识树通知,结合学校实际,学校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研讨的形式,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市区关于知识树构建的意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对知识树的构建、日程安排、使用办法进行了专题研讨。

3.抓好落实。

一节课的研究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三个环节

一节课的研究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三个环节

一节课的研究 : “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三个环节一节课的研究一般由“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 三个环节组成,可以循环反复,不断研究改进。

在每个环节,关注的重点各有不同。

教学设计环节——要时常开展备课说课活动,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处理,对学情需求与问题的了解与分析,每个学生存在的认知、能力基础的个别差异,教学策略与技术的选择与运用。

教师究竟想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

若是一节研究课,还应该说明这节课的研究主题,以前这节课是怎么上的,效果与问题,本节课打算作哪些探索和改进。

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帮助执教者廓清自己的教学理想和蓝图,只有想清楚了,上课才能上明白。

课堂观察环节——是研究小组的成员进入课堂现场观察执教者的实施过程。

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投入的程度、理解的差异,相互的合作与交流,教师的聆听与回应,是否适时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详细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并注意发现与捕捉关键的教学事件。

反馈会议环节——首先是由执教者课后说课,分析这节课的得失与感受,有哪些成功的亮点,还有哪些问题与不足,然后通过研究小组的集体评课,反思教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教学设计本身还不够完善,没有体现学科特点,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以学定教,还是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上有何缺陷值得改进,要通过课后测试和问卷,了解当堂的教学效果,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新的教学设计,通过后续的行为跟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课堂观察的经验与方案

课堂观察的经验与方案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 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 。
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发现哪 些教学方法更有效,哪些需要改进,从而不断优 化教学方法。
促进师生互动
通过观察学生的问题和教师的回答,教师可以了 解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从而促进师 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缺乏标准化流程
02
不同的观察者可能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和流程,导致观察结果
难以比较和整合。
难以量化分析
03
课堂行为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难以用简单的量化指标来衡量
和分析。
解决方案和建议
01
02
03
04
建立标准化流程
制定统一的观察方法和流程, 确保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
性。
培训观察者
为观察者提供培训,提高其对 课堂行为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与被观察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提前沟通
与被观察者提前沟通,说明观察的目的和流程, 以便取得对方的配合和理解。
适时反馈
在观察结束后,及时向被观察者反馈观察结果和 建议,以促进改进和提高。
尊重对方
尊重被观察者的意见和看法,共同探讨如何改进 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观察后的分析和总
03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
都能为课堂评价提供依据。
适时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及时记录观察到的 情况,以免遗漏重要信息。
记录详细的信息和数据
记录时间节点
对每个环节或事件的发生时间进行记录,以便后续整理和分析。
记录具体细节
详细记录被观察者的言行和课堂情况,为后续评价提供依据。
使用量化和描述性语言
在记录时使用量化和描述性语言,以便更准确地描述课堂情况。

课堂观察之教学问题的设计及处理

课堂观察之教学问题的设计及处理

课堂观察之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作者:王烈英 (小学语文青海海西小学语文四班) 评论数/浏览数: 1 / 182 发表日期:2012-11-09 18:03:05一、关于课堂观察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课堂观察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就是研究的主题、观察的任务),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化用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工作系统流程。

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基本工作流程。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

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发展。

我们可以对课堂观察可做如下理解:•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

教师教学观察及反馈整改方案

教师教学观察及反馈整改方案

教师教学观察及反馈整改方案引言:教师教学观察及反馈是教育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及时观察和反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学观察的目的、观察内容、观察方法和反馈整改方案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学观察的目的教学观察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使其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观察内容教学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教学环境等方面。

首先,观察教师是否明确教学目标,目标是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

其次,观察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准确、有序,并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同时,需要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要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环境是否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观察方法教学观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其中,课堂观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观察者可以亲临课堂,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教学效果。

另外,还可以利用录像录音等技术工具进行观察,以便于观察者随时回顾和分析教学过程。

此外,还可以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

四、反馈与整改观察结束后,需要向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反馈应当准确、具体,以便于教师理解和改进。

同时,反馈要公正客观,避免过于主观的评价。

对于教师存在的问题,可以与教师一同商讨整改方案,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教学指导手册等方式,协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五、制定整改方案制定整改方案是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

整改方案应具体明确,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授课技巧。

此外,可以在教学团队中开展研讨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和借鉴。

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学和研讨,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会议着重要解决哪些问题
课后会议着重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1)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被观察者围绕着每个学习目标,就自己所看到的现象逐一分析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分析时应基于学生的表现,基于证据说明。

(2)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行为有以下几种: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同伴讨论、动手制作、实验、看听视频录像等;讲解;对话,如提问、理答等;学习指导,如指导文本的阅读,指导图形的阅读,指导书面和口头表达等;以及资源利用。

被观察者最好以教学环节为主线,围绕上述几种主要教学行为逐次说明每个教学环节自己采用了哪些教学行为,这些行为对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了什么作用,自己做出判断。

(3)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

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这个问题实质是谈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偏离教学预设,按照课堂生成的资源改变既定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甚至教学内容,是常常出现的,被观察者有必要向观察者说明改变的原因。

二是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

由于课后会议时间有限,这个阶段应遵循四个原则。

一要简明,观察者的报告应有全景式说明,但应杜绝漫谈式发言,应抓住核心说明几个主要的结论。

二要有证据,观察者发言必须立足于观察到的证据,再作必要的推论,杜绝即席式发挥。

三要有回应,被观察者与观察者,或观察者与观察者间的必要回应是必需的。

四要避免重复,各观察者的发言要避免重复性的阐述。

三是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结论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即本课中值得肯定的做法;二是个人特色,即基于被观察者本人的实际
情况,挖掘个人特色,逐步澄清该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三是存在问题,即根据本课的主要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出几点明确的改进建议。

然后,如有可能,再进行跟踪递进式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