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资源现状
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
J ANG n -i I I Yigz ,J ANG i Y ,Ch n n e gXi
( ah ai W t e uc ret nB r u,Sa g a 20 3 ,C i T i B s a r s r sPo co ue u n eR o e ti a h nh i 04 4 hn a)
p vn i u e n ra,e itn id n to b e o ip t n p o i ca tr p l to o r i ca b f r g a e l i x sig h d e ru l fd s u e o r vn i wae ol in,i s f ce twae rt cin l u n uf in trp e t i o o
⑤ 省界 监测 还不 能满 足功 能 区管理 的 需要 。提 出进一 步推 进 省界 水体 水 资 源保 护 的 主要 措 施 : 加 强 省界 ① 缓 冲 区监督 管理 ; 建立 完善省 际边界 地 区水 资源保 护协 商机 制和 突发 污染事 故预 警机 制 ; 大 力推进 省 际 ② ③ 边界 地 区水 资源保 护规 划 工作 ; 完善省 界 水体监 测体 系 ; ④ ⑤优 化 水资 源调度 等 方 法。
维普资讯
第2 2卷第 3 期
20 0 6年 5 月
水 资 源 保 护
WA E E OU E R 1 ON T R R S RC S P O I EC 1
V0 . 2 No. 12 3 Ma 0保护 问题 与对策
me u e s a rs,t ed tro ain o c lgc n i n n ,a d is f ce tmo i rn a a lt h ee rto fe oo ia e vr me t n n u i l o i in n ti g c p bi y.F rf h ri r v me to o i o m e mp o e n f i wae  ̄ o re p tcin n o n a a ̄ tr rs u c s r e to i b u d r . a, c u tr a u e we e rp s d n h p pe , i cu i g te gh nng o y r o n eme r s s r p o e i te a r n ld n sr n t e i o p vn il b fei g a e ma a e n d s p riin, s tig p e ua e oito y tm d o r ica u rn ra n g me ta u evso n et u r g lr n g tain s se a wan n sse fr n n r i g y tm o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涉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其发展和保护对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无序发展和不合理利用,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该区域的突出问题。
本文将就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治理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化学污染:太湖流域的废水排放量大,不同类型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水体。
其中,农业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多,使得太湖流域的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另外,工业废水排放的有机物、重金属物质等也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生物污染:过量的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内的蓝藻和水华暴发频繁,这种水华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严重影响了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
水华繁殖期间释放的有毒物质可能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永久性损害,以及相关产业的损失。
此外,太湖流域的非法捕捞和不合理养殖也对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植被造成了极大破坏。
针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应采取以下治理建议:一、加强水体监测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太湖流域水质变化,为治理提供准确数据。
同时,加强与长江局的协调,对流域内的排污口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对违规排放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农田排水网络的优化调整,减少农业养分和农药物质的流失。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合理利用化肥,控制农药使用量。
三、加强工业企业环保治理:对截留能力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推动企业提升污染物处理技术,减少重金属和有机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减少水环境污染。
四、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加强太湖流域湿地的保护,通过恢复湿地功能来净化太湖周边环境。
太湖水环境富营养化现状分析及治理建议
太湖水环境富营养化现状分析及治理建议【摘要】根据2003年至2006年太湖水域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太湖的水质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其中总氮、总磷和Chl.a整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COD Mn 在2005年出现一个峰值后,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在年内变化方面,总氮浓度峰值在春季3月份,此后便稳步下降,到8-9月达到年最低值;Chl.a年内峰值主要出现在温度较高的5-9月份;CODMn和总磷年内变化不明显。
太湖目前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且富营养化程度呈逐年增高趋势,部分湖区已接近重度富营养状态。
【关键词】富营养化太湖现状分析治理太湖地区位于东经119°21′-122°00′,北纬30°19′-32°00′,由上海市、江苏苏南地区与浙江杭嘉湖地区组成。
太湖水是沿湖居民的生命之水,其中苏州和无锡的生活、生产用水中80.0%取自于太湖。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重经济轻环境的发展过程中,太湖污染日益严重。
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大爆发,再一次将人们的眼光聚焦在了太湖。
为了更好地了解近些年来无锡太湖的水环境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我们对无锡太湖21个监测点近4年来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初步探讨了无锡太湖水环境演变特征。
1 数据来源和水环境参数本文数据主要来自2003~2006年太湖21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的水环境参数有:水温(t)、透明度(SD)、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Chl.a)、化学耗氧量(CODMn)。
2 结果与分析2.1太湖水环境指标的变化特征太湖月水温最高出现在8月份,平均为32.2℃,最低水温出现在1月,平均为4.3℃。
水体透明度成逐年降低的趋势,2003年水体透明度平均值为0.35,到2006年则降为0.25(如图1b所示)。
由此可推知,无锡太湖水体中的悬浮物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总氮的变化趋势如图1a所示,整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太湖流域环境问题与措施
“湖泛”现象
❖ “湖泛”(亦称黑水团或污水团)是指湖泊富营养化 水体在藻类大量暴发、积聚和死亡后,在适宜的气 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 条件下产生生化反应,释放硫化物、甲烷和二甲基 三硫等硫醚类物质,形成褐黑色伴有恶臭的“黑水 团”,从而导致水体水质迅速恶化、生态系统受到 严重破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关于‘‘湖泛”的 研究很少或刚开始,像太湖这样浅水型大水面的湖 泊发生“湖泛”还仅仅是处于及时发现、跟踪监测、 积累资料和初步研究机理的阶段。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 自然因素
湖区地势平坦,地表径流缓慢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季节分配不均 湖泊淤积 地面沉降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 人为因素
湖滩围垦 人为污水排入湖泊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结论
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太湖水环境问题日趋严 重。这种状况说明我们对于太湖生态环境演化的机理了解非 常不够。 正是由于基础研究的严重不足, 难以对湖泊污染 和富营养化治理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使得我国的湖泊 治理走了不少弯路。再加上国际上对大型浅水湖泊研究的整 体滞后,治理太湖成为了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100%
80%
水 质 状 况 与
河
道
60% 40% 20%
污 污染河道长度 染
0% 1983ຫໍສະໝຸດ 19921996富营养化状况
繁引泊氮活水 殖起、、动体 而藻水磷的富 引类库等影营 起及、营响养 的其海养下化 水他湾物,指 质浮等质生的 恶游缓大物是 化生流量所: 现物水进需在 象迅体入要人 。速,湖的类
3
2008年5月“湖泛”期溶解 区
氧略高,高锰酸盐指数含量 南泉 0
苏州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苏州市水资源现状分析摘要:通过对苏州水资源现状、特点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多方面问题,提出苏州水资源利用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措施等。
关键词:水资源、特点、问题、解决方案引言苏州市地处长江、太湖下游,境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有各级河道2万多条;湖泊星罗棋布,大小湖荡300多个。
总水面积为3609.4Km2,占全市总面积8488.42 Km2的42.5%。
1、苏州水资源现状1.1降水量:苏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6.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0多亿m3;其中降水量最多的1999年全市平均为1513.8毫米,其中平均梅雨量630毫米,是常年的3倍;其次1993年为1452.7毫米,最少的为1978年仅为598.2毫米,丰枯相差2.53倍。
1.2水资源总量:苏州市常年雨量丰沛,但由于蒸发量较大,降水量中只有很少的一部份(全市约为20%)形成地表径流。
据水资源调查评价,全市平水年地表水资源量15亿m3,中等干旱年为8亿m3,特殊干旱年为-3.4亿m3,丰水年地表水资源量可达30亿m3以上。
1.3总水资源量:总水资源量是指水资源总量与境外来水之和。
境外来水量总的趋势是:本地水资源量少,入境水量也少;本地水资源量多,入境水量也较大。
主要原因是,我市干旱少雨,上游地区也同样干旱少雨,上游地区的水资源除满足用水需求外,很少有下泄水量;而苏州市降水较丰时,上游地区同样较大,苏州市作为太湖流域的洪水走廊,上游地区的洪水需通过苏州市入江入海,这是苏州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1.4水质状况: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全市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2、2007年—2010年苏州水资源公报数据2007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1122.8mm,属平水年份;于6月23日入梅,7月24日出梅,梅雨期31天,较多年平均多了8天。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的太湖治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我省太湖治理工作,全面实现太湖治理目标,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现状(一)流域概况太湖流域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
历来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12%,人均GDP为全国的3.5倍。
我省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据2007年统计资料,我省太湖流域人口166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6%;GDP为12218.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7.5%,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环境现状1.污染物排放现状。
我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1 —量25.55亿立方米。
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表1.2-1),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分别为40.2%和35.1%;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42万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均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比重达到66%,其次为城镇生活污染源。
2.水环境现状。
(1)太湖湖体水质现状。
2005年太湖水质为劣Ⅴ类。
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为Ⅴ类水质,其他湖区均为劣Ⅴ类。
太湖湖体水质总氮指标为劣Ⅴ类,其次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Ⅳ类水质标准。
全湖平均为中富营养化程度,其中仅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水平。
2007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氮仍是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但是浓度相对于2005年有所降低,全湖总氮平均由3.6mg/L降低为2.6mg/L。
太湖流域地下水现状与水质保障
太湖流域地下水现状与水质保障本文对太湖流域地下水现状进行分析,调查A区现阶段的地下水现状,并提出合理的水质提升方案与水质保障措施。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城乡供水水源,在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凸现。
近年来,太湖流域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目前A区域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较薄弱,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不清,水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对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饮水安全保障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制约。
本文以太湖流域某市A区为例,对A区地下水现状进行分析,调查A区现阶段的地下水现状,并提出合理的水质提升方案与水质保障措施。
太湖流域地下水现状地下水环境概况:太湖流域某市A区调查区域所在大地构造隶属我国东部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江南块褶带,印支运动形成的一系列北东向褶皱和与之相伴的北东向、北西向断层以及北北东向断裂构成了本区主要地质构造基本格局。
基底由距今15.5~17.5亿年元古代轻变质岩系组成。
地壳厚度36~37千米。
地质构造特点表现为由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地层组成的北东向褶皱构造,北东向、北西向断层构造。
调查范围内地下水的使用功能均不在饮用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地热水、盐卤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使用功能内。
但近几年来,由于自来水水价和污水处理费收费价格不断提升,部分企业为节约成本开支,开始利用浅层地下水来部分代替自来水,以解决用水需求。
浅层地下水水位变化与降水时空分布基本呈一致性。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A区调查区域共布设监测点六个,包括加油站、居住小区、工业园区等类型。
监测因子包含:水位、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高锰酸盐指数、镉、汞、砷、锌、铜、铅、铬、镍、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总硬度、铁、锰、溶解性固体、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
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改善水环境及防洪现状
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改善水环境及防洪现状通过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及防洪现状分析总结,根据治理规划要求,对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布局和规模分析,结果表明其在太湖及长江水体交换,水环境治理及防洪中发挥显著作用。
标签:新沟河工程;水环境治理;防洪现状;水体沟通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集中,涉及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三省一市,流域面积3.69万K㎡。
太湖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位于流域中心,是流域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和洪涝水调蓄中心,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
1、太湖流域水环境及防洪现状1.1 流域河湖水污染严重,常年水质型缺水,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突出。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剧增,水污染治理相对滞后,导致太湖水质逐年恶化,湖体呈富营养化水平。
太湖水量及污染物来量主要来自上游的直武地区,直湖港、武进港、雅浦港是直武地区的主要入湖河道,入湖污染负荷已远超过梅梁湖的纳污能力;梅梁湖、竺山湖等又为袋状湖湾,水体较为封闭,与大太湖的水体交换性差,换水周期更长,致使该湖区成为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爆发最严重的湖区,是太湖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湖区之一。
在区域污染源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治理的情况下,为改善太湖水环境,对入湖河道实施控制,但也造成直湖港、武进港地区正常南排入湖出路受阻,控污的同时也需要妥善解决其排水出路。
梅梁湖、贡湖和西部沿岸带等湖区蓝藻暴发频繁,给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和周边地区供水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004年为改善梅梁湖水环境,503/s出水泵站投入使用,但由于梅梁湖水体容量大、出水泵站位置偏于贡湖一侧等,难以更全面地改善梅梁湖水环境。
同时实施的引江济太工程,引水入湖的骨干通道仅有望虞河一条,引水规模不足,仅形成望虞河-贡湖-西太湖-太浦河局部湖体循环,收益湖区基本局限在贡湖、西太湖东岸等地区,太湖上游湖区缺乏引排水通道,尚未形成长江与太湖的有效互动,无法全面实现以清释污,提高水环境容量,抑制蓝藻暴发的目标。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
太湖水质调查的调研报告篇一: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看水体富营养化案例: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XX年9月,国务院在苏州召开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太湖水保护“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十字方针。
蓝藻是藻类中的一种,属浮游生物。
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亿年前,已知蓝藻约XX种,已有记录的约900 种。
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因此,从蓝藻本身来看,其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只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
XX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比往年偏低,梅梁湖等湖湾出现大规模蓝藻现象,在太湖的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即为“水华” 。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使得太湖水质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Omg/L,氨氮指标上升到5mg/L,部分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特别是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威胁,5 月16 日梅梁湖水质变黑,22 日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28 日贡湖水厂水源地水质恶化,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藻毒素(简称MC,大约50%勺水华中含有大量MC MC是一种环状肽类物质,性质稳定,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不仅直接对鱼类、牲畜产生毒害之外,还是人类肝癌勺重要诱因。
因此,蓝藻爆发已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它已影响到人类勺生活和社会勺和谐稳定。
1、太湖蓝藻爆发勺成因我国面积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 , 其中只有约1/3 勺湖泊是淡水湖泊, 并且绝大部分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太湖就是这众多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典型代表。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地位。
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通过对太湖流域几处水域的观察、走访、调查,发现这几处水域较前些年有了改观、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污染治理措施仍有不足。
提出关停污染、发展治污,生态修复,调整产业结构等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太湖;水污染;原因;治理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承载人口3000多万,所创GDP占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城市化水平51%,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
太湖对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作用重大,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便利。
太湖流域水资源支撑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水资源保护措施却相对滞后,水环境明显恶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的污染明显加重,表现为每10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
目前全流域70%的河湖受到污染, 80%河流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标准,全湖水质达富营养化、局部重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流域的水质性水资源危机,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保护太湖是个急需行动,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我们当地的大学生群体也理应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为拥有美丽家园出一份薄力。
一、水质现况水质现状以前的太湖水质很好,我们采访横扇镇社区委员会钱见鸿书记时,他曾说道:“我可以这么说,我太湖的儿子,喝其水长大,游泳,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等,水质极好,爱护就是我们的命根。
”而“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边地区水质急剧下降,水中含氧量剧低,鱼虾大量死亡,接着水体发黑发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
”横扇居民也说道:“那时的水非常清,非常好喝。
太湖水污染现状
太湖水污染现状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流域总面积3.69万平方千米,正常水位下水面面积2340 km2,平均水深1.89m,蓄水量44.3亿m3,多年平均入湖水量76.6亿m3,换水周期约为300天,环湖出入湖河流共有一百多条,其中入湖河流约占60%。
太湖具有饮水、工农业用水、航运、旅游、流域防洪调蓄等多种功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水资源。
然而近些年来太湖的污染持续恶化,那么,太湖水污染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太湖流域水质逐年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九五”以来被列入国家“三河三湖”治理计划,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
1987年,太湖已有1%的水面水质受到轻度污染,主要分布在五里湖湖面和小梅入湖处;有10%的水面水质达3级,主要分布在三山、马迹山、大浦港至乌溪港和胃港至光福的太湖沿岸水域;89%的水面维持在二级水质,主要分布在湖心地区水域。
由于水质退化,太湖的营养化程度加重,经常发生绿色“水华”。
从湖内氮、磷的营养成分分析,其指标均在中一富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
1960年总氮值仅为0. 23毫克/升,1980年为0.85毫克/升,而1987年已达1.43毫克/升,1987年为1980年的1.6倍,为1960年的6.23倍;总磷值1981年为0.02毫克/升,1987年为0.046毫克/升,1987年为1981年的2.3倍。
以氮、磷指标评价,太湖的中一富营养化和富营养化的面积已占太湖总面积的90%以上。
无锡市太湖沿岸由于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近几年来夏季经常有兰藻滋
生,严重影响水质。
关于太湖近年来水质变化的分析
环工10-2班詹雪 101324221关于太湖近年来水质变化的分析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 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亦是整个太湖流域水调节与水生态系统的中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 流域需水量将持续增长, 流域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生态恶化, 流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相当突出。
十一五规划以来, 提出了很多治理太湖水质污染的理论与方法( 包括引江济太工程、细菌改善局部水域水质技术等) , 太湖水质整体得到了一些改善。
2011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为Ⅳ类。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其中,西部沿岸区为Ⅴ类水质,五里湖、梅梁湖、东部沿岸区和湖心区均为Ⅳ类水质。
湖体总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营养状态无明显变化。
其中,五里湖、梅梁湖、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为轻度富营养状态,西部沿岸区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环湖河流总体为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87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5.6%、56.3%和8.1%。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10年太湖水质总体为劣Ⅴ类。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太湖环湖河流总体为轻度污染。
88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3.0%、33.0%、12.0%和12.0%。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石油类。
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2009年太湖水质总体为劣Ⅴ类。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太湖环湖河流总体为轻度污染。
88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3%、33.0%、11.4%和19.3%。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2008年太湖水质总体为劣Ⅴ类。
湖体21个国控监测点位中,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点位比例分别为14.3%、23.8%和61.9%。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一、本文概述二、太湖水污染现状分析工业废水排放:太湖流域的纺织、化工、造纸等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这些废水的排放对太湖的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经过雨水冲洗进入河道,最终流入太湖,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污染。
生活污水排放:太湖周边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也是导致太湖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太湖后,不仅会恶化水质,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植物过度繁殖等问题。
富营养化问题:太湖西部水域营养过剩,出现了营养型污染,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绿色“水华”,严重影响了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质退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太湖流域水质逐年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根据相关数据,太湖已有较大面积的水面水质受到轻度污染,并且有部分水域的水质已经达到中一富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
太湖水污染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来改善水质,保护这一宝贵的淡水资源。
三、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工业污染:随着太湖流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放至太湖,导致水体污染。
工业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农业污染:太湖流域农业活动频繁,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径流中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太湖后,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过度生长,形成水华,破坏水生态平衡。
生活污染:随着太湖流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和病原体,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太湖,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水土流失:由于流域内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带走了表层土壤,还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进一步加剧水污染。
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太湖流域ꎻ 蓝藻ꎻ 水环境ꎻ 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 ̄2469(2021)02 ̄0004 ̄03
障了治理成效 [1] ꎮ 太湖流域经过十二年的综合治
1 研究背景
理ꎬ 已取得显著成效ꎬ 但与治理目标相比ꎬ 仍有一
河( 湖) 污染物总量远超太湖纳污能力ꎬ 是太湖水
质难以达到治理目标的根本原因ꎮ
蓝藻水华与湖泊总磷循环之间存在反馈机制ꎬ
即水体中总磷升高有利于蓝藻生长ꎬ 同时蓝藻水华
也能加快湖体磷循环ꎬ 使得水体总磷浓度进一步升
高ꎬ 两者相互促进ꎬ 导致恶性循环
体水质的影响有限ꎮ
3 2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尚未全面稳定达标
其中ꎬ 氨氮、 总氮已达到« 总体方案» 确定的 2020
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ꎬ 水资源短缺、 水生态
标 12% 、 74% ꎮ 与 2007 年相比ꎬ 高锰酸盐指数下
环境仍然存在水质不达标、 生态风险高等问题ꎮ
[4]
湖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总氮等主要水质指标持续
带、 长三角一体化等多个国家战略交汇区ꎬ 水利支
摘要: 经过多年治理ꎬ 太湖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ꎬ 但由于入河湖氮磷营养负荷仍远超河湖纳污能力ꎬ 加之气象
因素等多重影响ꎬ 太湖蓝藻水华暴发风险仍然较高ꎬ 流域水环境面临形势依然严峻ꎮ 文章阐述了太湖流域水环境
现状ꎬ 分析了水环境治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ꎬ 研究提出了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ꎬ 以期为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翼ꎬ 行政区划分
定差距ꎬ 在治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情况和新
属江苏、 浙江、 上海和安徽三省一市ꎬ 是我国最具
太湖流域无锡地区综述
太湖流域无锡地区综述无锡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狍子重案组王婷婷杨悦赖楷佳马丹阳孙华欣目录1 太湖流域与无锡地区概况及水资源利用现状 (2)1.1太湖流域概况 (2)1.2太湖流域中心区域概况 (2)1.3无锡地区概况 (4)1.3.1气候地形概述 (4)1.3.2水系水网概况 (4)1.3.3 无锡市城市功能区与水资源利用现状 (5)1.3.2.1农业用水 (6)1.3.2.2工业用水 (6)1.3.2.3生活用水 (6)2 无锡市水资源保护与存在问题 (7)2.1无锡市的水资源功能区划分及其保护 (7)2.1.1水功能区阐述 (7)2.1.2无锡地区功能区划体系 (7)2.1.3太湖流域和江苏省主要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措施 (8)2.1.4太湖流域无锡地区主要政策措施 (9)2.1.4.1总体政策概述 (9)2.1.4.2具体法律法规体系 (9)2.2无锡市的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10)2.2.1山林区保护水资源牺牲经济发展 (10)2.2.2生态补偿机制立法进程相对落后 (10)2.2.3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迫切性凸显 (10)3无锡市现行水资源的补偿及保护模式 (10)3.1无锡地区现行水资源补偿模式及运行现状 (10)3.1.1省际太湖保护补偿基金 (11)3.1.2无锡市际保护区域补偿方案 (11)3.1.3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补偿机制 (12)3.1.4通过经济补偿取得的基金的使用和新一轮补偿 (14)1 太湖流域与无锡地区概况及水资源利用现状1.1太湖流域概况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长江流域五大重要淡水湖之一,属长江下游水系。
太湖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湖泊面积2427.8km2,水域面积为2338.1km2,湖岸线全长393.2km。
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
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河港纵横,河口众多,有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
太湖调研报告
太湖调研报告太湖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
作为中国四大淡水湖泊之一,太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自然景观,还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
为了更好地了解太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对太湖进行了一次调研。
太湖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太湖的生态环境、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以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等。
首先,我们关注了太湖的生态环境。
太湖周围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而农业活动对湖泊的影响不可忽视。
我们调查发现,太湖流域的农业活动主要是种植水稻、蔬菜和水果等作物,同时也有一部分养殖业。
这些农业活动所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通过农田径流进入太湖,造成水质污染。
此外,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太湖周边还存在部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对太湖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我们关注了太湖的水质状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太湖的水质较差,主要表现为富营养化和水体蓝藻水华问题。
太湖周边的农田和养殖业的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进入湖泊,导致水体中营养物浓度升高,使太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
同时,水体富营养化也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导致了太湖时常出现的水华现象。
水质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治理,以保护太湖的生态系统健康。
此外,调研中我们还注意到太湖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太湖虽然存在一定的水质问题,但仍然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我们发现太湖中有多种鱼类、鸟类、浮游生物等。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和乱捕乱杀的原因,太湖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保护太湖的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太湖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任务。
最后,我们还关注了太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太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太湖周边的钓鱼、养殖、旅游等产业都与太湖紧密相关。
然而,由于水质问题的存在,太湖的渔业和旅游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因此,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改善水质是保护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太湖的生态环境、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以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都需要得到关注和保护。
案例湖泊污染——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
2000年7月,太湖湖区暴发大面积蓝藻,这是80年代 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汰。水样透明度为“零”。望虞河河面 上,犹如铺上了一块宽约数十米的绿地毯:岸边的湖水像 浓浓的绿色油漆。
太湖不同湖区夏季浮游生物量 35 30
生物量(mg/L)
25 20 15 10 5 0 五里湖 西太湖 东太湖
1980 1987 1993
二 造成太湖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污染源
根据污染源的空间形状不同
一位监测人员长期观察发现,一 遇大雨,水中的氨氮浓度明显高 于往日,原因就是农田施放化肥, 污染物残留在地表上,很容易被 雨水带进河道。随着农村产业结 构的调整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 求,化肥农药、生长素带来的污 染急剧增加。面源污染因为污染 物来自整个地区,而不是来自一、 二个集中的污染源,污染物分散, 并且体积庞大,更难以控制。
面源污染
工业废水
28
10
55
16
10
39
从上表分析,城镇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污染源应是主要控制
对象,同时其他有机污染(CODcr)中,对工业废水控制也是十 分重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太湖加大了工业企业污染源(点源)的治 理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工业污染量大大 下降、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便显现出来。生活垃圾的处理, 基本上无章可据,生活污水四溢,江湖成了垃圾的堆放处, 河湖中堆积、漂浮的垃圾和在许多城镇的河道中无所不在的 生活污水,让人感受到太湖水环境形势的严峻。
案例 湖泊污染
——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
太
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叶寿仁;朱威【摘要】《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在查清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紧紧围绕流域水质型缺水严重、本地水资源不足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等核心问题,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布局及方案,促进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23【总页数】3页(P118-120)【关键词】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作者】叶寿仁;朱威【作者单位】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0434,上海;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0434,上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4一、太湖流域水资源形势太湖流域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但水污染严重、本地水资源不足、水生态环境恶化等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流域河湖水污染严重,常年水质型缺水,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突出流域现状COD、NH3-N入河量分别为 84.85万 t、6.31万 t,远超过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水功能区整体达标率仅为23.1%,太湖等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原水水质不合格。
2007年5月,因太湖西北部湖湾蓝藻暴发,南泉水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恶化,引发无锡市供水危机,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2.流域本地水资源不足,引江及水资源调控能力低,干旱年季节性工程型缺水严重2010年流域用水量304.1亿m3,远大于多年平均本地年水资源量176亿m3,缺水主要靠从长江引水和上下游重复利用弥补。
现状引江及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流域遇枯水年和特枯水年,缺水量分别达30.6亿m3、42.3亿m3。
3.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流域水污染严重,干旱期河网水位偏低,换水周期长,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流域水资源现状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北抵长 江,南濒钱塘江,东临大海,西以天目山、 茅山为界,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 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浅水型湖泊。太湖换水 周期约310天。 多年来,在沿长江一线兴建了许多引 排工程,以使大水时向长江排泄洪涝水, 水少时则从长江引水。由于流域水污染严 重,引水条件受到限制。
由于流域水环境恶化和水质型缺水,提出在 流域开展“引江济太”调水试验。通过现有工程 体系调引长江水入太湖和流域河网,增加流域水 资源量,加快流域水体流动,缩短换水周期,提 高水体自净能力,以缓解流域水恶化的趋势,改 善流域水环境。 初步考虑“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的规模是: 通过全年调度从常熟枢纽引长江水25亿立方米, 由望亭水利枢纽入太湖10亿立方米,增加向太湖 周边地区供水,同时由太浦闸向上海、浙江等下 游地区增加供水5~7亿立方米,以改善太湖及下 游地区水环境(见图)。
据测算,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每立方米 水量运行成本约人民币1分钱。 2003年3月22日,40多位水利、环保、 生态工程专家在对“引江济太”作实地考 察后进行了专题研讨。在目前水污染治理 进展不快的情况下,引长江改善太湖水质 是个积极、有效的做法。
(1) 太湖水危机(2007-5东方时空) (2)引江济太(2007-6CCTV) (3) 太湖蓝藻(2008-4CCTV) (4)无锡封堵太湖污染入口(2008-4CCTV)
目前,太湖流域年产约50亿立方米废 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湖,致使 80%的河网水体严重污染,70%的太湖水 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但是,严重的水污 染并没有遏制对有限水资源的掠夺性利用 和开采。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十分严重,从2000 年度监测资料来看,水域面积中有71%已 达到富营养水平,29%为 下沉;流域东北部还受到咸水入侵的威胁。 据调查,近三十年来江苏省苏、锡、常地 区漏斗中心沉降达1米;浙江省嘉兴地区地 面沉降也达0.7米。地下水超采使含水层地 下水储量减少,水质变坏,还可能造成咸 水侵蚀,滩涂资源减少。 太湖流域水资源面临严峻的形势。
引江济太试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