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历史小故事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8c3e25f43323968011c92a1.png)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0c1024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6.png)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1.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鲍叔牙为了救父亲,割股献血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鲍叔牙的父亲被敌军俘虏,敌人要求他出示自己的高德,否则就将杀死他的父亲。
鲍叔牙辗转思考,最终决定割下自己的股肉,用以证明自己的孝心,救父于危难之中。
2. 战国时期,孟子为了教育学生,选择在梁山伐木的故事战国时期,孟子作为一位优秀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选择在梁山伐木来教育他的学生。
孟子选择这个地方因为梁山上风景秀丽,飞瀑泉声,希望学生在如此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能够更加专注和用心学习。
3. 汉朝时期,刘备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汉朝时期的刘备,为了求援于曹操,放弃了所有的随从和兵马,独自骑着一匹马千里走荆襄。
刘备的独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忠诚和担当。
4. 相国寺,唐代玄奘取经的故事唐代唐太宗年间,佛教高僧玄奘出生在陕西宝鸡,为了取经,他穿越沧海,踏过山川,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到达了印度。
在他取经之路上,有一个重要的地点就是位于西安的相国寺,这个寺庙成为了他向西方求取佛经的起点。
5. 宋朝时期,岳飞对抗金军的故事北宋时期,南方遭受金国的威胁,岳飞作为南宋的将领,奋勇抵抗金军的入侵。
他率领军队一次次与金军激战,展现了坚守家国的决心和勇武精神。
6. 五代十国时期,杨家将的英勇事迹五代十国时期的杨家将,是指杨业及其家族的后代。
他们以忠诚、聪明、勇敢而闻名。
在他们的带领下,他们一次次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7. 明朝时期,钟馗降妖伏魔的故事明朝时期,钟馗作为一位神仙,专门降妖伏魔。
他经常在夜晚巡逻,保护百姓的安宁。
钟馗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形象之一。
8. 清朝时期,岳阳楼的传说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是古代文化遗址之一。
岳阳楼有一段传说,说是岳阳楼的“开山之祖”萧照被水怪吞噬,他的爱人陆李义丧失双眼后,借下载郡字写得一副对联:“开山设法定湖神,哀哭无知声月近”,让人感叹历史的沧桑变化。
9.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适合小学生的历史故事
![适合小学生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f5cee0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2.png)
适合小学生的历史故事1、一意孤行西汉时期,有个叫赵禹的人,负责制定国家法律。
当时许多官员都希望他能手下留情,不要把律法订得大苛刻了,便纷纷请他吃饭,但赵禹从不答应。
不仅如此,他还硬是把官员带来的重礼退还。
有人问赵禹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我这样做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2、一鸣惊人战国时齐威王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齐国上下无人敢劝。
有个口才很好的淳于髡出了个谜语让齐王猜,说齐国有只大鸟整整三年既不振翅飞翔,也不鸣叫,很奇怪。
齐威王一听就知道他在讽刺自己,于是说:“这鸟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天而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等着瞧吧!”后来齐威王果然振作,齐国也逐渐强大。
3、铁杵磨针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逃学去街上闲逛。
有一次看见一个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很奇怪,老婆婆告诉李白她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不相信,认为不可能。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听了这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他发奋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4、解铃还须系铃人古时候有个泰钦小和尚自小悟性过人。
有一天,有一个方丈开坛讲法,问众人:“老虎脖子上系了一个金铃,谁能把它解下来?”众人都回答不出。
这时,恰好小泰钦来了。
法眼便问泰钦,泰钦说:“大家为什么不回答:‘系铃的人能够解下来呢?’”“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成语比喻谁惹的麻烦仍须由谁去解决。
5、一字千金战国末期,秦国吕不韦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他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团,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门客的见解和心得,吕不韦汇集起来,成了一部巨著,名叫《吕氏春秋》。
当时吕氏悬赏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6、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次孔子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哭得很伤心,便问他原因。
那人说:“因为我犯过三个错误,年轻时没有好好侍奉父母,反而要他们照顾我;我做事不够尽心尽力,妨碍了我的升职;从小对朋友不友善,大家都不愿亲近我,现在年纪大了觉得孤单。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19f0b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8.png)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故事一:愚公移山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脚下。
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巨大的高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
每天愚公都需要绕过这两座山才能离开家门。
由于山势险峻,路程非常远。
但愚公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就能移山。
终于,上天被他坚定的信念所打动,派来了两个仙人帮助他移山。
在愚公和仙人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时间,北山和南山终于被移走,愚公的家门前留下了一片平坦的大地。
故事二:孟母三迁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
据说,孟子小时候住在一个陋室里,周围的环境很不好。
为了给孟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迁居。
第一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市场的喧嚣,第二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墙上的鼓声,第三次迁居是为了远离邻居家的猪叫声。
孟子的母亲希望通过改善孟子的学习环境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最终孟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故事三:韩非子的破釜沉舟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他在战国时期为齐国的宰相。
据说,在韩非子被秦国俘虏后,他下令将船上的锅全部铲掉,并烧毁了船只。
他的目的是告诉敌人,自己已经不再有后路可退,必将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这种坚决的态度和决心使得敌人望风而逃,最终韩非子成功逃脱,并在后来为齐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事四:琴棋书画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被称为四艺,是文人士大夫必修的学科。
这四项技艺代表了高雅的文化修养和人才素质。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们都会精通其中的一项或多项。
他们通过研习琴棋书画,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在琴棋书画的交流中增进友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故事五: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之一。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写楼上楼下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范仲淹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仿佛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激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故事六: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历史名人小故事30个
![历史名人小故事30个](https://img.taocdn.com/s3/m/7c66d33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c.png)
历史名人小故事30个1、孔子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孔子说:“你还有父兄在,怎么能不先和他们商量一下就去做呢?”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回答:“听到了就去做。
”公西华在一旁听到孔子对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感到很奇怪,就问孔子原因。
孔子说:“子路性格鲁莽,所以要让他多考虑;冉有做事总是犹豫不决,所以要鼓励他果断行动。
”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例子。
2、勾践卧薪尝胆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被迫到吴国为奴。
在吴国,勾践受尽屈辱,但他忍辱负重,时刻不忘复国之志。
回到越国后,他睡在柴草上,每天吃饭前都要尝一尝苦胆,提醒自己不忘过去的耻辱。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强大起来,勾践一举打败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3、项羽破釜沉舟秦朝末年,项羽率领楚军与秦军作战。
在渡过漳河后,项羽下令把船凿沉,把锅打破,只带三天的干粮,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
最终,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4、赵括纸上谈兵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头头是道。
但在长平之战中,他取代廉颇成为主将后,只知道按照兵书打仗,不懂灵活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四十多万赵军被坑杀。
5、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等功劳,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尽量回避廉颇。
蔺相如的门客不解,蔺相如说:“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颇将军呢?我是为了赵国的利益,不想让赵国因为内部不和而受损失。
”廉颇听到这些话后,非常惭愧,于是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6、荆轲刺秦王战国末期,秦国势力强大,企图吞并六国。
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荆轲带着燕国的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在易水与友人告别后,前往秦国。
在秦王面前,荆轲展开地图,图穷匕见,但最终刺杀失败,荆轲被杀。
7、韩信胯下之辱韩信年轻时,生活贫困,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
20个历史故事
![20个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7b5a4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a.png)
20个历史故事1、狄仁杰桃李满天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
2、公元705年,武则天重病,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张易之、张忠昌,唐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国号唐,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3、唐中宗复位后,让其妻韦后当权,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韦后,拥其父戴睿宗复位,两年后,睿宗传位给李隆基,是为“唐玄宗”。
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辅佐下,吏治不紊、纲纪有条,再次出现了“天下大理”的中兴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后来被奸相李林甫(fu)、杨国忠(杨玉环的同族哥哥)破坏殆尽。
4、公元713年,高宗之女(武后生),太平公主谋反被玄宗赐死,其党羽及儿子们尽数被诛杀,同党窦怀贞被改姓“毒”,王晋改姓为“厉”,以作为惩罚。
宦官高力士因诛逆有功被破格提升,官宦之盛从此开始。
5、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国,受唐皇帝接见,获赠大量朝服。
次年,日本天皇下令,举国仿衣隋唐,遂成为和服基础。
6、公元713年,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团来到中国,考中进士,在唐朝政府担任官职,唐玄宗赐名︰晁(chao)恒。
同期唐朝和尚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丰富的文化传到日本。
两位中日友好的使者最终都客死他乡。
7、李白和杜甫是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继屈原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后人称为:“诗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公元744年,两位文学巨匠在洛阳相遇,成为历史佳话,闻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阳和月亮的相碰。
8、安史之乱:唐玄宗执政后期,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攻陷洛阳,安禄山自立为帝,号大燕皇帝,之后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唐军乘机收复长安、洛阳。
不久安禄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此次叛变持续了8年,史称“安史之乱”,也是由盛到哀的转折点。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小故事15篇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小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ce28c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79.png)
1.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从⼩家⾥⼀贫如洗,但读书却⾮常⽤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代⼜⼀代的读书⼈。
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定会明⽩。
2.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为此他没少受先⽣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的谆谆教诲下,他决⼼改掉贪睡的坏⽑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肚⼦⽔,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园⽊头作了⼀个警枕,早上⼀翻⾝,头滑落在床板上,⾃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豪。
3.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逢乱世,⾃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睹⼭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周桐的悉⼼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到了抗⾦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4.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天,江边发⽣了⼀件怪事,很多⼈在打捞落⽔的⽯狮,却怎么也找不着。
这时,⼀个叫徐霞客的⼩孩说,只要溯江⽽上,就能找到⽯狮。
果然⽯狮找到了,⼤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孩。
原来他就是长⼤后成为伟⼤地理学家、旅⾏家的徐霞客。
5.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家。
华佗发明的“⿇沸散”,是⼀种很有效的全⾝⿇醉药,⽐西⽅的⿇醉药要早⼀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常巨⼤。
不要以为华佗⼀⽣下来就是神医,华佗⼩时候学医,经历了千⾟万苦。
6.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就显⽰出在书法⽅⾯的过⼈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他也因此有些骄傲。
不过,有⼀天他遇到了⼀个没有⼿的⽼⼈,竟然发现⽼⼈⽤脚写的字⽐⽤他⼿写的还好。
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中,勤奋练字,虚⼼学习,终于成为⼀代书法⼤家。
15个历史小故事
![15个历史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d294be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f.png)
15个历史小故事一说历史大家就会觉得我们中国历史很厚重,其实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的,小编整理了15个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历史小故事1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历史小故事2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历史小故事3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
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历史小故事4咏絮才高: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
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
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历史人物的小故事50字
![历史人物的小故事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c89d72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d.png)
历史人物的小故事1. 孔子在山洞中避雨,见一老人背着粮食经过。
孔子问他为何冒险冒雨行路,老人回答说:“我儿子爱吃干鱼,我妻子爱吃烤肉。
”孔子感慨地说:“孝子之情,能感动天。
”2. 诸葛亮少年时,他的老师水镜先生曾对他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诸葛亮后来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但他始终忠诚于刘备。
3. 刘邦年轻时是个无赖,经常欺负人。
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妇人在路边哭泣,原来她的丈夫和儿子都被抓去服劳役了。
刘邦听了很同情她,便放走了他们一家人。
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烧毁所有关于礼仪、历史的书籍,只保留医药、农耕等实用类的书。
这一举动被称为“焚书坑儒”。
5. 曹操一生中有三次落马的经历,每次都是被他的随从救起。
第一次是在征讨吕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追击袁绍的时候,第三次是在赤壁之战后撤退的时候。
6. 齐桓公曾经和管仲打赌,看谁能最先到达一座高山。
齐桓公骑着马一路飞奔,而管仲则慢慢悠悠地走着。
最后,管仲赢了这场比赛,因为他选择了正确的路线。
7. 有一次,周武王问姜太公:“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姜太公回答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8. 汉武帝刘彻年少时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郎官,负责保卫皇宫的安全。
有一次,他在宫外游玩时遇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两人一见钟情,但最终因为身份悬殊而没有在一起。
9. 王羲之从小就喜欢书法,他家附近的池塘边有一块大石头,他每天都在上面练习写字。
久而久之,石头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10.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大儒,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的行为息息相关。
11. 宋朝的包拯,他是个公正廉洁的人。
在他当官时,有个亲戚犯了罪,来找他走后门,包拯坚决不允,还把他打了板子,并说:“我宁愿丢掉乌纱帽,也不能违背天理良心!”12. 林肯的童年:林肯小时候家庭贫困,但勤奋好学。
他经常走路去几英里外的图书馆借书,晚上就着月光读书。
13. 爱迪生的发明:爱迪生一生有超过两千项发明,其中最著名的是电灯泡。
15个历史小故事
![15个历史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46dbf2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2.png)
15个历史小故事1. 罗马帝国的建立公元前8世纪中叶,罗马帝国在意大利半岛逐渐崛起。
据传,罗马城市最初由两个兄弟罗慕路斯和雷穆斯建立。
他们的故事成为罗马帝国的创世神话,也是这个伟大帝国的起点。
2. 汉朝的丝绸之路汉朝时期,中国的丝绸制作技术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贸易商品,被广泛传播到西方世界。
丝绸之路便是起源于汉朝的重要贸易路线,通过陆地和海洋连接了东西方贸易。
3. 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埃及的法老们在古代建造了许多宏伟的金字塔,其中最著名的是吉萨大金字塔。
这些金字塔是为法老死后作为陵墓而建造,目前依然屹立在埃及沙漠中,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4.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亚历山大大帝是希腊的一位伟大征服者,他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征服了大片土地,创立了亚历山大帝国。
他尊崇希腊文化,并将其传播到亚洲和北非。
5. 罗宾汉的义民罗宾汉是英国传说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一名弓箭手,与一群忠诚的义民一起在诺丁汉森林中与贪婪的贵族作斗争。
罗宾汉的故事展现了对不公正行为的反抗,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6. 法国大革命的纪念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发生的一场政治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民主制度。
这场革命对于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被视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7. 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王之一,她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伊丽莎白时代”。
她在位期间开创了英国文艺复兴的繁荣时代,并且成功地保卫了英国免于外敌的入侵。
8. 日本武士道的精神武士道是日本的一种武士精神和行为准则,强调忠诚、勇气和荣誉。
武士道是日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社会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9.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艺术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伟大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人在这个时期涌现,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视为艺术世界的经典之作。
10. 印度尼西亚的著名火山印度尼西亚是火山最为集中的国家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爪哇岛上的圣火山。
历史小故事及启发
![历史小故事及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c74bc8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9.png)
历史小故事及启发1.孔子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弟子众多,其中有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的。
2.姜子牙的故事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周文王的赏识下,帮助周文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3.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妻子答应孩子回家后杀猪给他吃。
尽管妻子后来改变主意,但曾子仍然坚持履行诺言,把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4. 汉明帝敬师东汉时期,明帝刘庄邀请著名的儒生桓荣教授太子。
每当桓荣教授完毕,明帝都会起立向老师致礼。
桓荣生病,明帝甚至亲自登门看望,并派太官送药。
明帝的行为激发了桓荣的感激之情,他尽心尽力教授太子。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他人、虚心学习是成功的关键。
5. 唐太宗和魏征唐朝时期,唐太宗善于纳谏,其中最著名的是魏征。
魏征曾任太子洗马,经常提醒太子改正错误。
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他把魏征当作一面镜子,可以照出自己的过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6. 孔子尊师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老师。
每当孔子讲学时,他都会尊称老师为“先生”,并在讲学结束后向老师行礼。
即使在老师去世后,孔子仍然把老师当作榜样,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只有通过尊重他人、虚心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7. 张良拾鞋张良是秦末汉初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年轻时曾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
历史故事50个
![历史故事50个](https://img.taocdn.com/s3/m/6df42dd16137ee06eef91817.png)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禅让成为新的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可考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相传《周易》为其所著,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96380e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d.png)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典故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这些典故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 20 个古代典故的世界。
1、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诸侯们见烽火燃起,纷纷率兵赶来救驾,却发现这只是一场玩笑。
后来,犬戎真的攻打过来,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诸侯们却不再相信,最终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随意戏弄他人,否则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导致严重的后果。
2、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战败后,被吴国俘虏。
在吴国期间,他受尽屈辱,但始终不忘复国之志。
回到越国后,他睡在柴草上,每天品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强大起来,勾践一举灭掉了吴国。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忍辱负重,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3、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茅庐拜访。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最终决定出山,帮助刘备成就帝业。
这个典故体现了求贤若渴的精神,以及真诚待人的重要性。
4、完璧归赵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从秦国带回赵国。
他在秦国大殿上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成功保护了赵国的国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强敌要勇敢机智,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危机。
5、负荆请罪廉颇因为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而心怀不满,蔺相如却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他计较。
廉颇得知后,感到十分惭愧,便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从此,两人成为了刎颈之交。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
6、纸上谈兵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
在长平之战中,他按照兵书上的理论指挥作战,结果导致赵军大败。
这个故事警示我们,不能空谈理论,要注重实践,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7、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为了报效国家,每天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
他们的勤奋和爱国精神令人敬佩。
15个历史小故事
![15个历史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e27073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5.png)
15个历史小故事1. 秦始皇的长城之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为了巩固统一,保卫边疆,秦始皇下令修筑连接韩国边界的长城。
由于当时没有现代工程技术,修筑长城成为一项巨大的工程项目。
为了加快修建进度,秦始皇下令动员全国各地的百姓参与到这一工程中。
修筑长城的过程并不轻松。
百姓们需要克服地形崎岖、天气恶劣等困难。
他们用麻袋运送石块和泥土,用木牛流马运输建材,同时修建了许多军事堡垒和烽火台。
历时数十年,几代人的辛勤劳动,最终完成了一万多里的长城。
秦始皇的长城不仅在军事上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历史上,长城曾多次修缮和重建,如明代的万里长城就是在秦始皇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今,长城已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2. 刘备与诸葛亮的兄弟情谊三国时期,刘备是蜀国的创始人,诸葛亮则是他的重要谋士和朋友。
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被历史称为“刘备与诸葛亮之交”。
刘备与诸葛亮在共同的目标下结识,他们心灵相通,志向一致。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远的谋略,帮助刘备在战乱纷争的时代稳定蜀地,成为一方霸主。
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艰苦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共同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刘备和诸葛亮的兄弟情谊也表现在生活中。
据传,有一次刘备因病垂危,诸葛亮日夜守候在他的床前,不离不弃,以表达对兄弟的深情厚意。
即使在诸葛亮去世后,刘备也长时间沉浸在对他的思念中,不愿再娶。
他们的故事被后世传颂,成为了忠诚和友谊的典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他们被誉为“益友古今稀,连理真知己”。
3. 李白的酒仙传说唐代文学巨匠李白以其诗歌才华和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闻名于世。
他的一生注定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成为了后人口口相传的传说之一。
据传,在长安城的市井中,有一位神秘的老人常常推着一个装满了美酒的大车穿行于街头巷尾。
他时常向过路人赠送美酒,令人陶醉。
这位老人被称为酒仙。
有一次,李白遇到了这位酒仙。
中国历史幽默故事
![中国历史幽默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e41153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e.png)
中国历史幽默故事1.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羞辱他。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个小洞,让晏子从小洞进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2.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看见墙角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3. 知府大人听了徐渭的介绍后,哈哈大笑:“果然名不虚传!”当即就请徐文长到府上做客。
陪客们都是当地的一些名流。
酒过三巡之后知府请徐文长写首诗以记今日之盛会。
徐文长也不谦让拿起笔来蘸满墨水一挥而就写下了第一行字:“半壁江山一桶(统)兵。
”这句的意思是说大明朝的江山只剩下一半了而统领这一半江山的只有一桶(个)兵了,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实际上的意思当然是说知府大人是独揽大权的一方诸侯了。
写完后他继续写第二句:“百年皇业半朝臣。
”“百年皇业”是指大明朝的统治江山已经历百年;“半朝臣”是说明朝朝廷里已经有一半是知府大人的党羽了或者说朝中的文武百官有一半已经投靠到知府的门下了。
简短历史小故事
![简短历史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5d42dc110661ed9ac51f3f7.png)
简短历史小故事1.求15个历史小故事越精简.越短越好1、断箭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
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
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
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2、生命的价值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
”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
有意义的故事(精选30个)
![有意义的故事(精选30个)](https://img.taocdn.com/s3/m/ae45e36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a.png)
有意义的故事(精选30个)有意义的故事(精选30个)1. 曹冲称象在东汉末年,孩子曹冲因聪明机智而闻名。
有一次,曹冲看见街上有一只大象,他冲过去告诉大人们:“那只大象像一团糟!”大人们十分好奇,于是同他一起走去看。
原来,大象身上涂了各种颜色的油漆,看起来非常凌乱。
曹冲站在一旁,认真观察了一会儿,然后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法:把大象洗干净,重新涂上一种颜色,这样就能看起来整齐美观了。
大家听后都觉得孩子说得有道理,纷纷称赞他的聪明才智。
2. 孔子与柳下惠孔子曾经和柳下惠一起去参观一座山。
路上,他们看到一只鸟儿在树上歇息,孔子停下来说:“你看,这只鸟找了一个舒适的地方休息。
”柳下惠耐心地等待了一会儿,然后说:“孔子先生,我不相信这只鸟真的找了一个舒适的地方休息。
”孔子好奇地问:“为什么你这样说?”柳下惠解释道:“如果这只鸟真的找到了一个舒适的地方,它就不会再飞走了。
”孔子听后深思,对柳下惠的观点表示赞同。
3. 滴水穿石有一个年轻人想要攀登一座高山,他发现山的顶端有一块非常大的石头,挡住了他的路。
他尝试推动石头,但是没有成功。
于是,他决定用水滴来冲击石头。
每天,他都在同一个地方用一滴水冲击石头。
起初,似乎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他坚持了很长时间。
最终,他的坚持获得了回报,石头被水滴冲击得滑溜溜的,他成功攀爬到了山的顶峰。
4. 华生和离弃的宝物有一个年轻人叫做华生,他拥有一块非常珍贵的宝物。
然而,他渐渐变得贪婪自私,决定将宝物隐藏起来,不与任何人分享。
他找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将宝物埋在地下。
但是,不久之后,华生失去了宝物的记忆,他找遍了整个地方也无法找到。
多年后,当他成为一个贫穷的老人时,他突然想起了宝物的存在,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婪和自私最终只会让人遗憾。
5. 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
当他踏上月球表面时,他说出了那著名的一句:“这是人类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历史小故事初中
![历史小故事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1989d0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6.png)
历史小故事
1.《烽火戏诸侯》: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公子光为了夺取王位,利用烽火戏弄诸侯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别人。
2.《破釜沉舟》: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奢在与秦国作战时,下令破釜沉舟,表示决心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3.《卧薪尝胆》:讲述了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夫差被越王勾践俘虏后,勾践让他卧薪尝胆,以激发他的复仇之心。
后来夫差成功复国,成为吴国的中兴之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毅力和恒心。
4.《孟母三迁》:讲述了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次搬家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重视教育,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毛遂自荐》:讲述了战国时期,毛遂为了救赵国,主动向平原君推荐自己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表现自己。
6.《管仲拜相》: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因为受到排挤而流亡他乡,后来被齐桓公任命为相国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宽容待人,不计较个人恩怨。
7.《荆轲刺秦王》:讲述了战国时期,燕国的荆轲为了报效国
家,决定刺杀秦国国君嬴政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爱国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8.《屈原投江》: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因为忧国忧民,被陷害而被流放,最后投江自尽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忠诚之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献身。
历史人物小故事一年级
![历史人物小故事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5366f3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0.png)
历史人物小故事一年级
1.司马光砸缸
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水缸里,缸里的水很深,小朋友们都很害怕,但是司马光却很冷静,他拿起一块大石头砸向水缸,水缸破了一个洞,小朋友得救了。
2.孔融让梨
孔融家里有很多梨,他把梨拿出来给他的哥哥和弟弟们吃,每个梨都很美味,但是孔融却选择了最小的一个。
他的哥哥和弟弟们都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不吃大的梨。
孔融说,他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梨应该留给年纪大的人吃。
3.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搬家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先是从城市搬到郊外,又从郊外搬到学堂附近,为了让孟子能够接触到更好的学习环境和遇到更好的老师。
4.姜太公钓鱼
太公姓姜,名尚,西周时人,曾辅佐周武王灭了商朝。
据民间传说,太公在出仕之前,隐居于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之滨。
他常拿一根不带鱼饵的直钩钓竿,在水面上凭空钓鱼。
一些樵夫看到他这样钓鱼都发笑。
太公说:我不是想钓真的鱼,而是想钓一位贤明的君主。
太公就这样期待了几十年,到他快八十岁的时候,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得知太公
有治国才能,亲自请他出来做了丞相。
5、味如鸡肋。
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军队攻打一个城市,很长时间没有攻打下来。
这时候,他感到进退两难:撤退吧,就前功尽弃,实在可惜;继续攻打下去吧,又实在没有取胜的把握。
一天他在吃鸡的时候,感到这情形就像是吃鸡肋:实在没有多少肉可以吃,可是丢掉又舍不得。
这时候有人来问他今天晚上的口令是什么?他就随口回答鸡肋。
历史小故事15篇(最新)
![历史小故事15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3d7e3cd4915f804d2a16c1bc.png)
历史小故事15篇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韩信报恩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武则天当朝,遭到唐朝宗室和元老们的反对。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谋反,他让骆宾王设法拉拢中书令裴炎作内应。
骆宾王便编了一首童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殿上坐”,教京都和裴炎家乡的孩子们传唱。
裴炎听到后,不明白童谣的意思,便去问骆宾王。
骆宾王解释说:“绯衣合起来是个‘裴’字,两片火是‘炎’字,殿上坐是南面称王;这就是说你裴炎要南面称王了。
”两人最后谈得投机,裴炎就答应作内应。
为了机密起见,裴炎给徐敬业写了一封密信。
但是这封密信被武则天的人查获。
他们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两个字:“青鹅”。
朝中的官员们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便呈给武则天看,武则天一看,便解释说:“青者,十二月,鹅字乃‘我自与’三字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个历史小故事
一说历史大家就会觉得我们中国历史很厚重,其实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的,小编整理了15个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5个历史小故事一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15个历史小故事二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15个历史小故事三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
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15个历史小故事四
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
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
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15个历史小故事五
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
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
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
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15个历史小故事六
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
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
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
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
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
"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15个历史小故事七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
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
彼此注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15个历史小故事八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
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
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15个历史小故事九
钱学士
唐人张鷟,以文章著称。
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员半千称赞他有如成色最好的青铜钱,万选万中,他也因此在士林中有了"青钱学士";的雅称。
这个雅号后来演变为一个典故,比喻有才学的人。
有成语"青钱万选";(也写作万选青钱)比喻文采出众。
15个历史小故事十
心腹之患: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准备出兵伐齐,越王勾践带臣子及厚礼来朝见,夫差特别高兴。
伍子胥认为出兵伐齐,作用不大,当前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
夫差根本不听。
没过几年,越国趁吴国北上伐晋国时出兵伐吴,将吴国彻底打败。
15个历史小故事十一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15个历史小故事十二
破天荒:
唐代荆州文风不振,每年解送举人应考,均未中试,时人称为"天荒";。
后刘蜕以荆州解送的举人登第,打破了该州多年无人中举的局面,时人称为"破天荒";。
荆州刺史崔铉特奖励刘蜕七十万贯破天荒钱。
刘蜕答谢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又自宋朝以来,江西地方无人以状元及第,后有何昌以对策居第一,有人以诗寄何昌言云:"万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
";后用以指前所未有或首次出现。
15个历史小故事十三
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15个历史小故事十四
大义灭亲:
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
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
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
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
《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
恶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15个历史小故事十五
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
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这次整理就在这里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