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部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玉兰花的记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jiǎo jiàn)。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中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荫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那时我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不认识的人,()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夏天的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动,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miáo shù)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口角(jiǎo jué)________ 沾露(zhān zhàn)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词语。
(3)第6自然段中括号里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填序号)
A.只要….就…
B.即使……也
C.无论……都…
(4)下列对第2~3自然段写父亲摘花的过程所表现的性格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填序号)
A.慷慨大方
B.助人为乐
C.热爱劳动
(5)文章第4自然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________外,还表现了________。
(6)文章第6自然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写出“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7)第7自然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令“我”深深感动的原因是()。(填序号)
A.父亲的这一举动反映了他与母亲间的温柔恩爱。
B.父亲的这一举动表现了他的童心未泯。
C.父亲的这一举动说明了他非常爱惜玉兰花,不舍得丢弃。
(8)第9自然段中下划线的“这”指代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9)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父亲带给“我”的“启示”。
【答案】(1)jué;zhān
(2)矫健;描述
(3)B
(4)C
(5)家人怕“我“忘记家人;心灵的美丽
(6)①香气能令人喜悦,②在要花、送花过程中增进友谊
(7)A
(8)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9)略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即使……也……”
(4)、(7)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之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心服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8)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9)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
主题。
故答案为:(1)jué、zhān ;
(2)矫健;描述;
(3) B;
(4) C;
(5)1、家人怕“我“忘记家人2、心灵的美丽;
(6)①香气能令人喜悦,②在要花、送花过程中增进友谊;
(7)A;
(8)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9)略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7)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6)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8)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9)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课外阅读。
背影(节选)
朱自清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①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②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短文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父亲这样做完全是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