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

合集下载

大学必修中药学课程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大学必修中药学课程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初诊:1976年12月25日。
主诉:患者从1963年起开始患神经衰弱,常 心烦耳鸣,失眠多梦,长期服安眠药。1974 年后病情加重,情志易波动,喜悲伤欲哭。 1976年2月26日因与他人争执,病情恶化,精 神失常,狂躁不安,急送精神病院,诊为“精 神分裂症”,住院治疗半年。
诊查近半月来出现精神抑郁、表情淡漠、语 无论次、沉默痴呆、哭笑无常等症状;胸胁胀 满不舒,不思饮食,平素多痰。舌质淡、苔白 腻,脉弦滑。
2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痈 疽流注,痰阻经络的关节肿痛, 肢体麻木
1燥湿痰、祛风痰而止痉止痛, 用于风痰证和破伤风。
2解毒散结,用于瘰疬痰核, 毒蛇咬伤。
1 长于燥湿化痰,为治寒痰、湿痰要 药。
2善祛风痰而止痉,用于风痰证和破 伤风
3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痛。毒 蛇咬伤。
4用治肿瘤
严x x,女, 37岁。
禹白附 辛甘温,有毒。 归胃肝经。
一功效 化痰,息风止痉, 止痛解毒散结
二应用 三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
燥烈。生品不内服。
白芥子 辛温,归肺胃经。
一功效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 消肿止痛
二应用 三 使用注意 本品耗气伤阴,
对粘膜有刺激作用。用量不宜 过大。
旋覆花 苦辛平,归肺胃经。
一功效 降气化痰 二应用 1 降气化痰,止咳喘.用于痰多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 厚朴 苍术 苏叶 茯苓 生姜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 吞咽不下,胸隔满闷,或咳或呕, 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王 X X,女, 37岁,住北京西城区。
1994年 8月 29日初诊。
患者性格内向,素日寡言少语,喜独处而不 善与人交往,

中药药理学—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药理学—  化痰、止咳、平喘药

药理作用
祛痰作用 镇咳作用 平喘作用
祛痰作用
桔梗、浙贝母、川贝母、天南星、前胡、紫菀、 款冬花有祛痰作用。
有效成分与作用机理: 皂甙类成分(桔梗、前胡、皂荚、天南星): 为恶心性祛痰药.刺激胃粘膜或咽喉粘膜,反射性的
引起轻度恶心,促使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增加,稀 释痰液。
杜鹃素(杜鹃): 为粘痰溶解药. 使痰液中酸性粘多糖纤维减少,断
桔梗
功效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化学成分 桔梗皂甙、桔梗皂甙元、远志酸、桔梗酸A、 B、C、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甙、桔梗聚 糖、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
药理作用
祛痰、镇咳作用 抗炎、镇痛作用 其他作用
祛痰镇咳作用
1.祛痰作用 作用:使呼吸道分泌液增多,效果与氯化 铵相同。
特点------有效成分为皂甙,为恶心性祛痰药
2.镇咳作用: 皂甙有镇咳作用,为末梢性镇 咳药(对机械刺激气管粘膜的咳嗽有效)
抗炎作用
作用: 对 ┌ 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 ┐
│ 棉球肉芽肿
├ 有显著抑制作用
└ 醋酸性肿胀

佐剂性关节炎 ────→ 有抑制作用
机理: 1. 抑制前列腺素E2(炎症介质)和NO(扩血管)的释放 2. 兴奋肾上腺皮质
生半夏、姜半夏、明矾半夏明显的镇咳作 用
作用部位:咳嗽中枢。
成分:生物碱
镇吐、催吐作用
催吐作用(生半夏) 成分与机理:2、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苷, 苷元具强烈的刺激性,刺激粘膜产生呕吐。
镇吐作用(为炮制品的作用) 机理:抑制呕吐中枢 成分:生物碱、甲硫氨酸、甘氨酸等
保护胃粘膜
法半夏抗胃溃疡 抑制胃酸、胃蛋白酶活性;抗炎、镇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包括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缓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希望对大家考试有所帮助。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含义:◇化痰药:祛痰、消痰,治痰证◇止咳平喘药:制止、减轻咳嗽、喘息◆性能特点:◇性味:温、凉◇归经:肺◆功效应用:◇化痰:痰证●痰阻于肺:咳喘痰多●痰蒙心窍:癫痫、昏厥●痰蒙清阳:眩晕●痰扰心神:夜寐不安●肝风夹痰:中风、惊厥●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结:痰核、瘰疬、瘿瘤●痰凝肌内、流注骨节:阴疽流注◇止咳平喘:咳嗽、喘息(外感、内伤)◇分类●化痰药:○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运用配伍◇药证相符◇癫痫、惊厥、眩晕、昏迷: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常相互配伍:咳喘多夹痰,痰多易咳嗽◇常配健脾燥湿药、理气药◇外感:配解表散邪药◇火热:配清热泻火药◇里寒:配温里散寒药◇虚劳:配补虚药◇痰核、瘰疬、瘿瘤:配软坚散结药◇阴疽流注:配温阳通滞散结药◆使用注意◇药性温燥者刺激性强,痰中带血慎用◇表证咳嗽,不宜单止咳,宜疏解清宣第一节温化寒痰药◆性能特点:◇性味:辛、苦,温燥◇归经:肺、脾、肝◆功效应用:◇温肺祛寒、燥湿化痰:寒痰、湿痰证●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配伍方法:◇常配健脾燥湿药、理气药◆使用注意:◇性偏温燥,不宜热痰、燥痰证天南星、禹白附禹白附:辛、甘,温。

有毒。

归胃、肝经。

天南星:苦、辛,温。

有毒。

归肺、肝、脾经。

◆共同点:辛温燥烈有毒◇祛风痰、止痉:风痰证中风,惊风、癫痫,破伤风◇散结消肿:痈疽、痰核、瘰疬、毒蛇咬伤◇注:●毒性大,生品宜外用,内服宜制用●孕妇忌用◆不同点:◇禹白附:升散上行,兼止痛:○痰厥头痛、眩晕◇天南星:燥湿化痰:寒痰、湿痰咳嗽半夏、天南星半夏:辛,温。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凡具有祛除或消除痰浊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痰、咳喘三者,在病机上相互影响。

咳嗽喘息病证每挟有痰涎,痰浊壅盛又能刺激或阻塞气道,引起咳嗽气喘。

而化痰药多兼止咳平喘之功,止咳平喘药亦多有化痰之效。

所以,这两类药合于一章,总称之为化痰止咳药。

化痰药适用于各种痰证。

痰是一种病理性的致病因素,既是人体水液代谢和津液运行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病证。

它“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痰之为病,部位广泛,病证复杂,随痰浊停留阻滞的部位不同,症状特点各异。

如痰停脏腑,阻于肺窍,则发为咳喘有痰;阻于胸中则为胸痹;停于脘腹发为痞满证;若痰浊上蒙清窍可引起眩晕、痫证、癫狂;肝风夹痰上犯可致中风、惊风;痰阻经络则可见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结形成瘰疬、瘿瘤;痰凝肌肉,流注骨节发为阴疽流注等。

一般说来,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等证。

若痰流于经络,肌肤所致的瘿瘤瘰疬,阴疽流注;或痰浊蒙蔽心窍引起的癫痫惊厥、中风等证,因病机上与痰有密切的关系,故亦可用化痰药治疗。

止咳平喘药,具有宣肺祛痰,润肺止咳,降气平喘等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内伤所引起的各种咳嗽和喘息。

应用本章药物,除应根据病证不同,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化痰药及止咳、平喘药外,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嗽,故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

痰、咳、喘是病之标,非病之本,故临床须审症求因,辨证论治。

张介宾倡导“见痰休治痰”,即应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

如外感而致者,当配解表散邪药;火热而致者,应配清热泻火药;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虚劳者,配补虚药。

此外,如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则当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之品,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否则有促使出血之虞。

中药学职称基础知识: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概述

中药学职称基础知识: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概述

性能特点: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凉,多入肺经,辛开苦降,温以散寒,凉可清热。

功效:具有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之功。

适应范围: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使用注意:
①温燥药性的温化寒痰药,不宜用于热痰、燥痰。

②寒凉药性的清化热痰药,不宜用于寒痰、湿痰。

③刺激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

④麻疹初起兼有表证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可单用止咳药,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之性的止咳药,以免影响麻疹透发。

⑤根据痰之成因以审因论治,如脾虚生痰者应配健脾燥湿之品,以标本兼治。

分类:
温化寒痰药:性多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有的兼能消肿止痛。

主治寒痰、湿痰证,还可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等。

清化热痰药:性多寒凉,多入肺经,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味咸,兼能软坚散结。

具有清热化痰之功,主治热痰咳喘,以及由痰所致的瘰疬瘿瘤、癫痫惊厥等。

止咳平喘药:虽或寒或热,或偏于止咳,或偏于平喘,或兼而有之,但总有止咳平喘之功,分别具有宣肺止咳、清肺止咳、润肺止咳、降肺止咳、敛肺止咳及化痰止咳之功。

主治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之证。

例题:
温化寒痰药的功效是
A.利水渗湿,温肺化饮
B.清热燥湿,化痰止咳
C.泻热通便,止咳平喘
D.温肺祛寒,燥湿化痰
E.温肾助阳,散寒蠲饮正确答案:D。

中药药理学 第十七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药理学 第十七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咳嗽 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药理作用】
(l)祛痰、镇咳、平喘
苦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苷,经肠道微生物 酶或杏仁本身所含苦杏仁酶的分解产生微量的 氢氰酸,对呼吸中枢呈抑制作用,可能与其镇 咳、平喘有关。
(2)抗炎 (3)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4)润肠通便
2.其他药理作用
痰痹阻胸,则胸痛、胸闷、心悸,见于冠心病、 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痰迷心窍,则心神不宁,昏迷、谵妄、精神错 乱,见于脑血管意外、癫痛、精神分裂症等。
狭义-痰
呼吸道咳出的痰,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肺部 疾患。
一般咳嗽有痰者为多,痰多又易引起咳喘, 痰、咳、喘互为因果。
苦杏仁苷口服易在胃肠道分解出氢氰酸,故毒性比 静脉注射大。
中毒症状有眩晕、头痛、呼吸急促、恶心、呕吐、 紫绀、昏迷、惊厥等,抢救不当可致死亡。
【不良反应】
人口服苦杏仁苷每日4g持续半个月或静脉给药 持续1个月,可见毒性反应,以消化系统症状 较为多见,并可引起心电图T波改变及房性早 搏,停药后以上毒性反应均可消失。每日口服 0.6-1.2g,可避免毒性反应。
苦杏仁
蔷薇科植物山杏、 西伯利亚杏、东北 杏或杏的干燥成熟 种子。
化学成分
脂肪油(约50%)、苦杏仁苷约 3%、蛋白质及多种游离氨基酸。
药动学
苦杏仁苷在人及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 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肾小球滤过是苦杏仁苷 的主要排泄方式,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泄。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2)抗炎
桔梗粗皂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桔梗水提物可增 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 力,提高溶菌酶的活性。

中药药理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药理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药理学――化痰止咳平喘药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缓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一般咳嗽每多挟痰,痰多亦每致咳嗽。

咳嗽、咯痰和喘息往往同时存在,并互为因果,在治疗时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常相互配伍。

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咯痰不爽以及与痰有关的如瘿瘤瘰疬等证。

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治疗症见咳嗽、气喘的多种疾患。

祖国医学所指的痰有两个涵义,一是咯出的痰,是狭义的,多由感受外邪,肺气壅滞,津液不布凝聚而成,或由于脾不健运,水湿凝聚而成,如慢性支气管炎、咽喉部炎症或慢性肺部疾患所引起的咳嗽等。

一是指稽留在体内各种各样的痰,这是广义的痰,它包括了许多具有某些特殊病症的痰证,如瘿瘤。

这类药物主要有以下药理作用。

(1)化痰作用:桔梗、前胡、皂荚、南星、贝母煎剂或流浸膏有祛痰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这药物均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桔梗和前胡的作用较强,皂荚次之,在给药1小时后分泌量较多,以后逐渐减少。

款冬花效果较差。

家种、野生川贝母醇流浸膏均有显著祛痰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

由川贝母提出的生物碱及贝母皂甙2、3,对小鼠有非常明显的祛痰效果,剂量减半,祛痰作用则不明显。

家兔口服南星煎剂能显著增加呼吸道分泌,可持续4小时以上。

半夏制剂给兔腹腔注射,对毛果云香碱的唾液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

(2)镇咳平喘作用:实验证明,半夏、桔梗、款冬花、苦杏仁等有镇咳作用:半夏煎剂对碘溶液注入猫右肋膜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药效能维持五小时以上,可能由于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之故。

桔梗镇咳作用较强。

款冬花给猫灌胃后半小时有显著的镇咳效力,款冬花与等量冰糖治疗大人咳嗽、小儿吼嗽或外感风寒咳嗽有效。

服用小量杏仁,在体内慢慢分解,产生微量氰氢酸,对呼吸中枢有轻微抑制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从而有镇咳平喘的效果。

川贝母、浙贝母的流浸膏及煎剂对鼠、猫均无镇咳作用;亦有报道川贝母对小鼠有较强的镇咳作用。

浙贝母甲碱有扩张家兔及猫的肺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与阿托品相似。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温化寒痰药半夏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天南星性味:苦、辛,温;有毒。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

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禹白附性味:味辛、甘,性温。

有毒。

归经:归胃、肝经。

功效:中药禹白附有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白芥子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经。

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寒痰咳喘,胸胁胀满,阴疽流注,肢体麻木疼痛。

皂荚性味归经:辛,温。

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功效:祛痰止咳,通窍开闭。

主治:用于咳喘胸闷,中风口噤,癫痫、喉痹。

旋覆花性味:味苦、辛、咸,性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主治: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白前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止咳。

主治: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二)清化热痰药桔梗性味归经:性平,味苦、辛。

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主治:治疗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咽痛音哑、肺疽吐脓前胡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散风清热。

主治:用于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

【外感风热,降气化痰】川贝母归经:归肺、心经。

性味:苦、甘,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适合阴虚肺热燥咳】浙贝母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肺经、心经。

功效: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主治:用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等。

初级中药师辅导资料:化痰、止咳、平喘药.doc

初级中药师辅导资料:化痰、止咳、平喘药.doc

初级中药师辅导资料:化痰、止咳、平喘药初级中药师辅导资料:化痰、止咳、平喘药细目一:基本知识考点: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定义2.主要药理作用。

细目二:常用药物考点:1.桔梗1-1药理作用1-2现代应用2.半夏、苦杏仁2-1药理作用特点2-2不良反应一、基本知识凡以祛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止咳、平喘药。

药理作用:1.祛痰:使痰液易于排出。

①桔梗、前胡、皂荚作用最强。

②皂苷→刺激胃、咽喉黏膜→反射性增加支气管腺体的分泌→稀释痰液→祛痰。

③杜鹃素祛痰作用与皂苷不同:促进气管黏液-纤毛运动→增强呼吸道清除异物的功能;溶解黏痰(使酸性黏多糖纤维断裂,降低唾液酸)→痰液黏稠度下降。

2.镇咳:①半夏、苦杏仁、桔梗、款冬花、贝母、百部、满山红、紫菀等均有程度不等的作用。

②半夏、苦杏仁、百部等的镇咳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

3.平喘:机理:①浙贝碱→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直接抑制支气管痉挛。

②款冬花→兴奋神经节有关。

③桔梗皂苷、款冬花→抑制组织胺、抗过敏。

二、常用药物桔梗主要成分:皂苷。

功效: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祛痰、镇咳祛痰:①皂苷→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黏膜分泌→痰液稀释、排出。

②强度与氯化铵相似。

镇咳:①桔梗水提物、桔梗皂苷→镇咳作用。

(2)抗炎(利咽排脓)①桔梗皂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②表现:抑制大鼠足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棉球肉芽肿,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效。

③机制:调节巨噬细胞N0的释放。

2.其他作用(1)降血糖、降血脂:①对正常、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家兔→降血糖。

②桔梗皂苷→降低大鼠肝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胆固醇、胆酸的排泄。

(2)镇静、镇痛、解热。

(3)扩张血管、减慢心率:①降低后肢血管、冠状动脉的阻力,增加血流量。

②扩血管同时,伴有暂时性低血压、心率减慢、呼吸抑制。

(4)抗溃疡:抑制胃液分泌,可防止大鼠消化性溃疡的形成。

中药学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 化痰止咳平喘药

○天南星 《本经》
天南星 《本经》
[来源]为天南 星科植物异叶 天南星的块茎。
天南星 《本经》
【药性】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 燥湿化痰, 祛风止痉; 外用散结消肿。
天南星
功效
燥湿化痰
祛风止痉
散结消肿
主治
特点:治湿痰。 应用:顽痰咳嗽、胸膈胀闷。 特点:善祛风痰。 应用:治风痰眩晕,半身不遂,破伤风等。 外治用于痈疽,痰核。
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 病因,它“随气升降,无处不 到”,所以痰的病证甚多.痰证寒痰、热痰、燥痰、湿痰
痰阻于肺--咳喘痰多 痰蒙心窍--昏厥、癫痫
痰蒙清阳--眩晕
肝风夹痰--中风、惊厥
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痰火互结--瘰疬、瘿瘤
概述
一、含 义: 凡能祛除痰涎,以治疗痰证为主的药物,称化痰
15 【使用注意】
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者及寒痰、湿痰证忌 用。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贝母与瓜蒌异同
均具清热化痰兼润肺散结的功效--痰热咳嗽
贝母 开郁解毒散结,又治痰火郁结诸病、疮肿 及乳痈、肺痈
瓜蒌 长于宽胸散结,润肠通便,又治胸痹、结胸 肺痈、肠痈、乳痈、肠燥便秘
○竹 茹 《本经》
竹茹《本草经集注》
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每兼止咳、平喘作用;而止咳平喘药又每兼 化痰作用,且病证上痰、咳、喘三者相互兼杂,故 将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合并一章介绍。
概述
二、性味归经
性味 苦、辛、甘
归经 肺、脾
三、功 用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
化痰 使“痰”的性质或形态改变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1.半夏、贝母的功效与主治
①半夏
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证
降逆止呕——用于胃气上逆呕吐
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用于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等
用于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②贝母
Ⅰ.川贝母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用于虚痨咳嗽、肺热燥咳
散结消肿——用于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
Ⅱ.浙贝母
清热化痰——用于风热、燥热、痰热咳嗽
开郁散结——用于瘰疬、瘿瘤、痈疡疮毒、肺痈等
2.写出桔梗、百部的功效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百部——润肺止咳,杀虫
3.比较半夏与天南星
半夏 [ 性燥而缓,善治脾胃湿痰,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燥湿化痰
消肿散结
天南星 [ 性燥而急,善祛经络风痰,又能祛风止痉
4.瓜蒌皮与瓜蒌仁,川贝母与浙贝母,竹茹、竹沥与天竹黄功效有何不同?
①瓜蒌皮——利气宽胸
瓜蒌仁——润肠通便,润燥化痰
②川贝母 [ 润肺止咳(偏甘润)
清肺化痰
散结消肿
浙贝母 [(开郁)(偏苦泄,象贝母)
③竹茹 [ 除烦止呕(竹二青)
竹沥清肺化痰 [(豁痰)定惊利窍
天竹黄 [ 清心定惊
5.燥湿化痰,祛风痰止痉天南星、禹白附
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海藻、昆布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杏仁、苏子
润肺止咳,化痰紫菀、款冬花
祛痰降气旋覆花、白前、前胡、苏子
清化热痰,定惊天竹黄、竹沥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马兜铃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葶苈子、桑白皮治咳喘要药苦杏仁
止呕要药半夏
风痰要药天南星
包煎药物旋覆花、枇杷叶、葶苈子载药上行的药物桔梗。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寒,多入肺经,辛开宣散,苦燥降泄,温化寒清,主能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部分药物分别兼有散寒、清热、散结、润肺等作用。

辨证信息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按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温化寒痰药药性温燥,不宜用于热痰、燥痰。

清化热痰药药性寒润,不宜用于寒痰、湿痰。

刺激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麻疹初起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宜单用止咳之品,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性的止咳药,以免麻邪不透。

脾虚生痰者,应配健脾燥湿之品,以标本兼治。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1)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3)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以生品研末调敷。

内服用制半夏,不同炮制品功效有别。

法半夏长于燥湿,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清半夏长于化痰;竹沥半夏长于清热化痰。

生半夏外用。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故阴虚燥咳、出血证忌服,热痰慎服。

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内服。

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天南星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主治:(1)顽痰咳嗽(2)风痰眩晕,中风口眼斜,癫痫,破伤风(3)痈疽肿痛,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以生品研末调敷。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宜制用,散结消肿宜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有毒,故阴虚燥咳忌服,孕妇慎服。

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内服。

白附子性味归经:辛、温。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化痰止咳平喘药
来源:文都图书
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涎与咳嗽、气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咳喘每多夹痰,而痰多亦每致咳喘,故将化痰、止咳、平喘合并介绍。

但其中有的药物以化痰为主要功效,或虽属化痰而并不用于咳嗽气喘;有的则以止咳平喘为主要功效,或虽属止咳平喘却无化痰作用。

化痰药不仅用于因痰饮起的咳嗽、气喘,并可用于瘰历、瘿瘤、癫痫、惊厥等症。

临床使用化痰止咳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凡内伤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进行适当的治疗,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同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用。

2.咳嗽而咯血时,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药,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然后再使用朱鹏飞老师的2016《全国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高分宝典:药学专业知识(二)》,书中的试题和详尽的解析与答案,有助于我们提高复习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凡具有祛除或消除痰浊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痰、咳喘三者,在病机上相互影响。

咳嗽喘息病证每挟有痰涎,痰浊壅盛又能刺激或阻塞气道,引起咳嗽气喘。

而化痰药多兼止咳平喘之功,止咳平喘药亦多有化痰之效。

所以,这两类药合于一章,总称之为化痰止咳药。

化痰药适用于各种痰证。

痰是一种病理性的致病因素,既是人体水液代谢和津液运行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病证。

它“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痰之为病,部位广泛,病证复杂,随痰浊停留阻滞的部位不同,症状特点各异。

如痰停脏腑,阻于肺窍,则发为咳喘有痰;阻于胸中则为胸痹;停于脘腹发为痞满证;若痰浊上蒙清窍可引起眩晕、痫证、癫狂;肝风夹痰上犯可致中风、惊风;痰阻经络则可见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结形成瘰疬、瘿瘤;痰凝肌肉,流注骨节发为阴疽流注等。

一般说来,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等证。

若痰流于经络,肌肤所致的瘿瘤瘰疬,阴疽流注;或痰浊蒙蔽心窍引起的癫痫惊厥、中风等证,因病机上与痰有密切的关系,故亦可用化痰药治疗。

止咳平喘药,具有宣肺祛痰,润肺止咳,降气平喘等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内伤所引起的各种咳嗽和喘息。

应用本章药物,除应根据病证不同,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化痰药及止咳、平喘药外,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嗽,故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

痰、咳、喘是病之标,非病之本,故临床须审症求因,辨证论治。

张介宾倡导“见痰休治痰”,即应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

如外感而致者,当配解表散邪药;火热而致者,应配清热泻火药;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虚劳者,配补虚药。

此外,如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则当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之品,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否则有促使出血之虞。

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一般以清宣疏解为主,不宜单用止咳,尤不宜用温燥或有收敛之性的化痰止咳药,以免助热敛邪而影响麻疹的透发。

《名医别录》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白芥Sinapis albaL.的种子。

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本草纲目》: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

韩懋《医通》: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

懋因人求治其亲,静中处三子养亲治之,随试随效。

盖白芥子白色主痰,下气宽中。

紫苏子紫而主气,定喘止嗽。

萝卜子白种者主食,开痞降气。

各微炒研破,看所主为君。

每剂不过三、四钱,用生绢袋盛入,煮汤饮之,勿煎太过,则味苦辣。

若大便素实者,入蜜一匙。

冬月加姜一片,尤良。

《本经疏证》:白芥子布种于秋尽,采实于夏初,以生以长,咸在冬凑,而于夏秋反若无所与者,殊不知发生于冬,长养于春,皆其胚胎之际,而夏秋则其原始要终之会也。

味之辛得于秋尽,气之温得于夏初,是辛感于水而生,温孕于寒而育,温不能离辛,辛不能离温,则辛温之用,皆萃于水矣。

辛者所以通,温者所以发,痰冷阻中,则气难横达而一于上行为上气,气难横达,则痰冷益无所泄,而惟留于胸膈,于是碍脾之磨荡而黄发于面,一温而胸膈痰冷无不发越,一辛而气机上逆无不宣通,皆由横达之功,并非泄降之力,故后世称其能除皮里膜外之痰,四支骨节之痛,亦为此耳。

然得谓凡痰凡痛皆可治以是欤,盖亦有界限矣。

夫大则空虚,小则坚实,他物之恒情。

惟白芥之茎小者反中空,大者中实,仍系一类二种可同为用,中空者象痰之逼窄气道,中实者象痰之壅肿径隧。

是故用以治内,其证必兼上气,用以治外,其证必兼肿痛,则凡痰在骨节及皮里膜外之候,必里有痰而外为肿痛已久而按之不空者,方与此宜,以是为其轸域可也。

【功效与应用】1.温肺化痰,用于寒痰喘咳,悬饮等。

本品辛温走散,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饮邪,善治“皮里膜外之痰”。

治寒痰壅肺,咳喘胸闷痰多,配苏子、莱菔子,即三子养亲汤。

若悬饮咳喘胸满胁痛者,配甘遂、大戟等以逐饮,如控涎丹。

2.利气散结,用于阴疽流注及痰阻经络关节之肢体麻木,关节肿痛等。

本品能祛经络之痰,又能消肿散结,通络止痛。

治阴疽流注,配鹿角胶、肉桂、熟地等,以温阳通滞,消痰散结,如阳和汤。

治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麻木或关节肿痛,配马钱子、没药等。

此外,本品捣烂外敷,有活血消肿、散寒逐饮的功效,可用于胸胁刺痛、寒痰哮喘的轻症。

【处方用名】白芥子(炒至微焦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3~ 6g。

煎服。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白芥子辛散温通而利气,既能祛寒痰壅滞于肺络,以治肺寒喘咳;又能祛寒饮壅滞于胸膈,以治胸满胁痛;并可搜皮里膜外或筋骨间之痰结,以治流注阴疽等症。

因它的袪痰力量较强,故称它有豁痰之功。

本品辛散容易耗气,性温容易动火伤阴,故对肺虚久咳、阴虚火旺及胃火炽盛者忌用。

【方剂举例】控涎丹《三因方》:白芥子、甘遂、大戟。

治痰涎停留胸膈。

治上气呕吐:芥子二升,末之,蜜丸,寅时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服;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脐下绞痛。

(《千金方》)治耳聋:芥子捣碎,以人乳和,绵裹内之。

(《千金方》)【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易致胃肠炎,产生腹痛、腹泻。

本品外敷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易发泡。

有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忌内服,及皮肤过敏者不宜外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芥子苷、芥子碱、芥子酶等。

芥子苷水解后的产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致充血、发泡。

白芥子内服可催吐、祛痰,其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化痰药之天南星《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异叶天南星A.heterophyllumBl.或东北天南星A.amurenseMaxim.的块茎。

晒干,即生南星;用姜汁、明矾制过用,为制南星。

以牛胆汁拌制,成胆南星。

【性味归经】苦、辛,温。

有毒。

归肺、肝、脾经。

《本草汇言》:天南星,开结闭。

散风痰之药也。

但其性味辛燥而烈,与半夏略同,而毒则过之。

半夏之性,燥而稍缓,南星之性,燥而颇急;半夏之辛,劣而能守,南星之辛,劣而善行。

若风痰湿痰,急闭涎痰,非南星不能散。

【功效与应用】1.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证。

本品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之性更甚,祛痰作用较强。

治顽痰阻肺,咳喘胸闷,痰多色白清稀,常配半夏、枳实等,如导痰汤,若属痰热咳嗽,咯痰黄稠,则须配黄芩、瓜蒌等清热化痰药用之。

2.祛风解痉,用于风痰证,如眩晕,中风,癫痫,口眼歪斜及破伤风等。

本品专走经络,善祛风痰而止痉。

治风痰眩晕,配半夏、天麻等。

治风痰留滞经络,半身不遂,手足顽麻,口眼歪斜等,则配半夏、川乌、白附子等。

治破伤风角弓反张,痰涎壅盛,则配白附子、天麻、防风等,如玉真散。

治疗癫痫,痰浊踞扰包络,上蒙清窍,用本品配半夏、石菖蒲等豁痰开郁。

3.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痈肿痰核,毒蛇咬伤等。

本品外用有消肿散结止痛之功。

治痈疽肿痛、痰核,可研末醋调敷,治毒蛇咬伤,可配雄黄外敷。

【用法用量】煎服,一钱至三钱,3~ 10g,多制用。

外用适量。

胆南星以牛胆汁制过,性凉。

能清热化痰,息风定惊,主要用于热痰、风痰之中风、惊痫、眩晕、喘咳等证。

【处方用名】制南星(制法与制半夏相同)、生南星(生用,有毒,多作外用)【附药】胆南星:又叫陈胆星。

即南星经过牛胆汁制,燥性已减。

性味苦凉。

能化痰息风定惊,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等症。

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天南星苦温性烈,善能开泄。

前人说它“治痰功同半夏”。

然半夏虽属辛散,专理脾胃湿痰,且能止呕;南星辛散之力胜过半夏,专主经络风痰。

南星所主治的,一般多属风痰、湿痰入于经络所引起的症候,如中风麻痹、口噤身强、筋脉拘挛,以及惊痫、破伤风等。

南星有毒,内服须经炮制,方可使用。

本品用苦寒的胆汁制后,燥烈之性已减,故常用于痰热内盛、惊风抽搐等症。

【方剂举例】玉真散《本事方》:天南星、防风。

治破伤风急跌扑损伤,项强口噤。

通络片《上海中成药》:姜制生南星、地龙、生地、生川乌、枫茄子。

治风寒潮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腰背酸痛、肌体麻木、怕冷的风湿痛等症。

治热痰咳嗽其脉洪而面赤烦热心痛唇口干燥多喜笑:天南星(汤洗)一两半夏(汤洗)一两黄芩一两.上为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汤下食后.(《保命集》小黄丸)治痈疽肿结通用能散能溃:天南星(上等大者)一两草乌头、白芷各半两木鳖子仁一个(研).上为细末分两次法醋入蜜调敷纱贴之.(《证治准绳》拔毒散)治痈疽疮肿:天南星二两赤小豆三两白及四两.上三味各为细末和匀冷水调摊上四面肿处用绢压之.(《鬼遗方》收脓散)【使用注意】本品辛烈温燥,故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三萜皂苷、安息香酸、氨基酸、D-甘露醇等。

煎剂具有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水提取液对小鼠实验性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近年来以生南星内服或局部应用治癌肿有一定效果,以子宫颈癌为多用。

此外,提取物二酮哌嗪类生物碱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