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臵、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1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它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风险。
通过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应对。
其次,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最后,内部控制保护了企业的资产和涉及企业的利益。
通过建立适当的控制措施,企业可以防止欺诈、内部和外部的盗窃以及其他的失误和失误。
为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可以遵循以下应用指引:1.建立明确的责任和权力分配。
企业应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责任和权力,并确保责任的履行和权力的合理使用。
2.建立健全的审计和监督机制。
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和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和审计企业的各项活动,确保企业的运营符合规定并按照既定程序进行。
3.实施合理的财务控制。
企业应确保财务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制定合理的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程序,并进行定期的财务复核和审计。
4.建立有效的资产保护措施。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资产保护措施,包括建立安全的物理保护措施和有效的信息安全系统,以保护企业的资产免受盗窃和损毁。
5.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应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
这包括制定应急计划和业务连续性计划,以减轻和恢复风险事件的影响。
6.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渠道。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渠道,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建立适当的员工培训和教育机制。
企业应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和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实施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
总结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可以降低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
为了应用内部控制,企业可以根据以上提供的指引建立明确的责任和权力分配,建立审计和监督机制,实施财务控制,建立资产保护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建立沟通渠道和培训员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套)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控制环境类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 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
对企业的所有业务重新树立,优化内部环境,搞好风险评估,加强控制活动,确保信息畅通,强化内部监督,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1、完善制度建设、实施内部控制。
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文件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着眼于管理创新、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指责和权限,推行全面管理,提倡全员参与,建立彼此牵制、彼此连接、彼此制约的内控制度。
2、明确控制目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制度重点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环节来设置的。
一般说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即使发生了,也容易及时发觉和纠正。
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认真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达到。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强调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
只有当企业凝聚起来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才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只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相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效。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在聘用会计人员上,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更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
在会计人员安排上,要实行工作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抑制部分人员的不良动机。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_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完整版
第七条 董事会应当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 重点关注其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董事会在审议方案中如果发现 重大问题,应当责成战略委员会对方案作出调整。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 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 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 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 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 机制。
第二章 发展战略的制定
第四条 企业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
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 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 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
5
第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应当明 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 务和实施路径。
第七条 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
2
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 企业在确定职权和岗位分工过程中,应当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
离的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 与执行;执行与监督检查等。
第八条 企业应当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职)位说 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使员工了解和掌握组织 架构设计及权责分配情况,正确履行职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 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适用范围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适用范围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适用范围的定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指企业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规范业务流程和操作行为所制定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而控制应用指引适用范围则是针对这些管理方法和制度的适用范围进行规定和界定。
它包括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范围和具体适用的业务环节,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2. 适用范围的界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适用范围应当以企业的实际业务为基础,结合企业的规模、性质、所处行业和法律法规等因素来进行界定。
在具体的指引中,应当明确适用的业务范围,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经营、信息系统等具体业务环节,并对每个环节的控制标准进行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
3. 适用范围的拓展与扩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拓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适用范围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扩大。
这需要企业及时对现有的控制应用指引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和管理要求。
在跨国经营和跨行业合作的情况下,适用范围也需要考虑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衔接。
4. 适用范围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适用范围与企业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在初创期,企业内部控制的适用范围可能相对较窄,主要关注核心业务和风险点的控制,随着企业的壮大和成熟,适用范围也会相应扩大,涵盖更多的业务环节和管理层面。
随着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的变化,适用范围还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适用范围是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和运营控制的重要基础,它对企业经营的稳健性和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制定和实施控制应用指引时,企业需要全面考虑业务特点、风险特征和管理需求,确保适用范围的全面性和适时性。
企业还应当不断加强对适用范围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适用范围的问题,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引言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实现业务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过程。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帮助组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框架和体系。
1. 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内部控制框架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础。
建立内部控制框架时,可以参考国际上通行的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框架或者COBIT (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框架。
在建立框架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业务目标和风险:首先,明确组织的业务目标,然后识别与这些目标相关的风险。
2.建立控制目标:基于识别的风险,确定控制目标,即组织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3.设计控制措施:根据控制目标,设计具体的控制措施,包括审批流程、分工与权限、风险评估方法等。
4.实施控制措施:将设计好的控制措施落实到组织中,并建立相应的流程和制度。
5.监督和评估:定期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及时修正不足之处。
2. 内部控制的关键领域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有一些关键领域需要特别关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内部控制领域:2.1 现金管理现金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
在现金管理方面,应该建立明确的现金收付流程,包括收款、付款、定期存款和现金监控等环节。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审批制度和权限分配规则,确保现金的安全和正确使用。
2.2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采购和供应商管理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领域。
在采购方面,应该建立明确的采购流程,包括需求确认、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和验收等环节。
此外,还需要建立供应商评估和管理机制,确保选择和管理的供应商符合组织的要求和标准。
2.3 财务报告和会计记录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_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全部18个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全部18个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一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指导手册,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下面是《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完整版,包含了全部18个应用指引,总字数超过1200字。
1.内部控制目标管理内部控制目标管理是指通过设定和管理内部控制目标,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内部控制目标管理中,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并将其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中。
2.风险管理与评估风险管理与评估是指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估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安全。
3.控制环境建设控制环境建设是指通过建立有利于内部控制的环境和氛围,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应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重视和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和素质培养。
4.控制措施设计与实施控制措施设计与实施是指通过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达到对企业运营活动的规范和监控。
企业应根据其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适当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5.资金管理与控制资金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合理的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手段,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资金使用安全性。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的流动和使用,防范资金风险。
6.采购管理与控制采购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规范和监控企业的采购活动,控制采购成本和风险。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程序和责任分工,加强对供应商的合规性和供应链的管理。
7.销售管理与控制销售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规范和监控企业的销售活动,提高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销售管理制度,确保销售活动的合规,预防销售风险。
8.财务会计管理与控制财务会计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规范和监控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披露和审计。
9.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规范和监控企业的成本活动,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成本效益。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特定类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经营目标,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组织措施、业务流程、信息交流和监督评价等控制活动。
第四条企业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对企业重要业务和事项实施重点控制。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二章内部控制环境第五条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方面。
第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第七条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规模,合理设置内部组织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
第八条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诚实守信、合规经营的理念。
第九条企业应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包括招聘、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确保员工具备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胜任能力和道德素质。
第十条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报告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18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第七条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企业在确定职权和岗位分工过程中,应当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的18应用指引 问题分类
企业内部控制的18应用指引是指我国证监会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18项具体要求和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准确和及时地制定、实施和持续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本文将围绕企业内部控制的18应用指引展开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讨论,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管理概念。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18应用指引1. 组织建设与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一项应用指引是关于组织建设与管理。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并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和权限。
2. 人员管理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人员的管理。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人员管理制度,确保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内控水平。
3. 工作流程管理内部控制需要依托规范的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包括业务运作流程、信息流程、资金流程等。
4. 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支撑,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5.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6. 资产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也要求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7.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各类风险。
8. 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9. 投资管理对于企业的投资活动,内部控制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指引,需要建立健全的投资管理制度,提高投资效益。
10. 会计核算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1. 资金流量管理资金流量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建立明确的资金流量管理制度,确保资金流向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12. 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也要求企业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和全面。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课件
研究与开发控制指引概述:研究与开发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包括研发项目立项、研发过程管理、研究成果转化等环节。研究与开发控制指引旨在规范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防范研发风险,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质量。
04
实施与应用
明确内部控制目标
梳理业务流程
制定内部控制措施
建立监督机制
01
02
03
04
首先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确保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
详细描述
总结词
VS
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案例
详细描述
某公司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案例,包括研发项目立项、研发过程管理、研究成果保护等环节的内部控制措施,以及如何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等内容。
总结词
06
总结与展望
持续学习与培训
企业应定期为员工提供内部控制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技能。
确定谈判目标、组建谈判团队、制定谈判策略等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和内部控制措施。
签订销售合同前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合同条款和条件等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和内部控制措施。
审核发货指令、核对发货清单和实物等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和内部控制措施。
制定收款政策、监控收款进度和账龄等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和内部控制措施。
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成本限制
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能受到成本因素的制约。
人为因素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如果员工不遵守规定,内部控制将失去作用。
制度滞后性
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是根据历史经验制定,难以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因此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护自身利益,实现组织目标,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建立的一系列风险管理、内部监督和运营程序。
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财务报告保障,帮助企业合规经营、提高运营效率。
本文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与应用指引,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明确目标与责任企业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是为企业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责任,确保所有员工理解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并将其贯彻到日常工作中。
此外,应该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员工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职责,避免权责不清导致的问题。
2.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需要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可能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对于重大风险,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并监督实施和效果。
3.制定与执行控制措施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业务流程、信息技术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这些控制措施需要确保合规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确保员工理解控制要求,并按照要求执行。
4.信息和沟通信息交流和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以及信息的安全性。
同时,需要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和机制,使信息能够顺畅地在企业内部流动,并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
5.监督与改进企业内部控制需要进行监督和改进。
监督可以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管理层自评等方式进行。
监督的目的是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问题。
基于监督结果,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 领导层重视与承诺内部控制的建立需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与承诺。
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并履行自己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责。
2.明确责任与权限企业需要为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他们知晓自己的职责,并在职责范围内履行义务。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确保其运营的合法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是指为帮助企业管理者实现业务目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保护资产免受损失和浪费的措施。
本文将讨论内部控制的定义、原则、要素以及如何应用内部控制指引。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实现业务目标的过程中,以确保:1. 资产负债表中每一项账目都是存在的,都是属实的;2. 每一笔项账目都是合法的;3. 每一笔项账目都是按照有关政府机构和管理方针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办理的;4. 已完全遵守优质、安全、环保相关规定和管理体系。
二、内部控制的原则内部控制具有以下几个原则:1. 法定性原则:企业应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2. 合法性原则:企业的行为、活动、决策等应符合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3. 明晰原则:企业的事务应准确、明了且透明;4. 协调原则:企业的各个环节应相互协调,形成有机的整体;5. 适度原则:企业的内控措施应符合业务的特点和规模。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以下要素: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处理决策过程、制定控制政策和目标以及制定责任和权力的机构和程序。
2. 风险评估:企业应对其经济、金融和法律方面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确保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潜在的风险。
3. 控制活动:企业应制定适当的控制活动来确保其业务目标的实现,包括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力分配、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等。
4. 信息与沟通:企业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和沟通系统,确保所需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传递到相关人员。
5. 监督与评价: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持续评估,并及时对不合适的情况进行纠正。
四、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企业可以按照以下指引进行应用:1. 清晰地定义和分配职责: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以及与其他人的合作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务中的理解、识别和评估。
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 组织架构相关风险的控制活动: ✓ 治理层与管理层两个层面考虑 ✓ 合法合规设计 ✓ 切实有效地运行 ✓ 民主与集中 ✓ 与企业性质、业务、规模等方面适应与匹配
时间); ➢充分考虑理解与有效实施之间需要的时
间。
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
➢ 定义: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 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 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 董事会的结构:各专业委员会,股东大会决议。 ➢ 内部管理机构:公司法第四十七条和第一百零
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 制定和战略实施不到位,可
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 发展机遇和动力。
✓ 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 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 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 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至6号 ----理解与应用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后备人才
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ACCA)会员 中国注册会计师
TEL:13308019576 028 8529 3743 Email:wangrenping@
2012年2月
主要内容
四、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 定义: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 录(任)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 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
➢ 人力资源的战略性:人力资源是实现发展战略 的重要保障和内容
➢ 人力资源管理的困难性与复杂性 ➢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活力与灵魂所在,是企业盈
利和实现发展战略的根本所在 ➢ 实务操作:正确认识与理解
➢ 定义: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 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 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 发展战略的科学性:以现实分析为基础,分析 判断未来发展趋势;从企业所处宏观、行业等 环境及企业自身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 发展战略具有可行性与挑战性。 ➢ 实务操作:准确理解、重新审视、及时修正。
一、企业持续发展中的内部控制 规范
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几个关键点 ➢加大培训、解决认识问题; ➢对照差异、梳理落实、找到需要改进的
点或面; ➢修改政策和程序,保障切实可行; ➢组织实施
一、企业持续发展中的内部控制 规范
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时间安排 ➢以年末倒轧时间; ➢留足整改或实施时间(足够的运行次数和
九条规定,董事会决定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 的设置,经理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 实务操作:经理层如何拟订、董事会如何决定。
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
➢ 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应关注的风险: ✓ 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
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 实现发展战略。
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 应对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相关风险的控制活动: ✓ 发展战略实施: • 有效的宣传:企业上下的深入认识与理解 • 战略落实: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同时完 善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 监控与调整:持续的结果对照、分析、环境发生 变化的及时调整
一、持续发展中的内部控制规范 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 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 四、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 五、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 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 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
一、企业持续发展中的内部控制 规范
恰当理解持续发展中的内部控制规范 ➢如何看待以前的企业内部控制 ➢如何规范 ➢考虑规范可能的制约或不利因素
四、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人力资源
➢ 人力资源管理应关注的风险: ✓ 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
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 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 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 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 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 业声誉受损。
✓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 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与执 行;执行与监督检查等。
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
➢ 组织架构相关风险的控制活动: ✓ 及时梳理现有治理层与管理层两个层面的结构 ✓ 对子公司的管理 ✓ 持续的评估与调整
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 应对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相关风险的控制活动: ✓ 发展战略制定: • 发展战略制定应考虑的因素:综合考虑宏观经济
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 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 与劣势等影响因素。
• 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战略规划需 要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 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四、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人力资源
➢ 应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风险的控制活动: ✓ 总体应对:战略匹配与预见性分析准备
• 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根据发展战略,结合人力资源现状 和未来需求预测,建立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制定人力资 源总体规划和能力框架体系,优化人力资源整体布局, 明确人力资源的引进、开发、使用、培养、考核、激励 、退出等管理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 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 应对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相关风险的控制活动: ✓ 发展战略制定: • 机构保障:实施机构(可考虑外包)、决策机构 • 清楚的理解与认识:发展战略的内涵、对环境及
企业自身的理解、对追求目标的理解 • 科学的方法: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
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民主集中的 决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