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如何提升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
关于中职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
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市场需求
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共同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为中 职教育提供培养目标和方向。
制定培养计划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行业特点,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 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
建立实训基地
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 机会,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知 识的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 求。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 力和职业素养,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 供人才保障。
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需求
当前,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地方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地方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总结VS
详细描述
由于中职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 面的差异,其人才培养质量存在较大的不 均衡现象。部分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实际技 能水平与地方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难 以满足企业需求。
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关于中职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
$number {01} 汇报人:
2023-12-07
思考
目录
• 引言 • 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分
析 • 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改
进策略
目录
• 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具 体措施
• 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预 期成果
01 引言
中职教育的定位与目标
培养地方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根据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 ,为地方产业提供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若干举措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若干举措
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以下是一些举措可以采取。
一、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师资是促进地方发展的关键。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师资的挖掘和引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
二、加大职业教育设施建设投入
职业教育设施的完善对于地方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践场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要注重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建设更多的实训基地,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三、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
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是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途径。
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同时,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对于地方发展至关重要。
地方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职业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以上是一些可以采取的举措,以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施建设投入、产业结合和社会认可度,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劳动者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深化中职教育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深化中职教育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引言中等职业教育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社会发展可持续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变化,中职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深化中职教育改革,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加强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中职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之一。
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中职学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地方经济的需求。
产业导向的课程设计和实训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实际、更真实的学习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是中职教育的核心,他们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前景。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需求的变化,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学校和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如提供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和业界交流等,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三、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他们能够胜任工作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的锻炼和提升。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并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创新和创业意识的人才,而中职学校应肩负起培养这些人才的责任。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教授学生基础的创新和创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为有创意和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创业实践机会。
五、加强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学生铺就通向高等教育的道路。
在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的背景下,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更加重要。
学校和高等院校应加强沟通合作,建立起科学的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够从中职教育顺利过渡到高等教育,并继续接受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培训。
关于中职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许多学校在改善教学设施、更 新教材和加强师资培训等方面的资金不足,制约了中职教育服务地方 经济的发展。
社会认知度低
一些社会公众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认为只有高等教育才能为地 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忽视了中职教育在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方面的 重要作用。
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
1 2 3
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一些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创新,无 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导致人才培养与 市场需求脱节。
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普遍较弱,教师在教 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缺乏更新和创新,无法满 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
许多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机制不健 全,缺乏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无法实现人才 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04 中职教育服务地 方经济发展的前 景展望
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
趋势一
中职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以培养更多具有实 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趋势二
中职教育将更加注重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校 企合作等方式提供更贴近实际需求的培训和教学。
趋势三
中职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培 养,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职教育将有更多的机会为地方经济提供 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
挑战
中职教育需要紧跟地方经济发展的步伐, 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满足地 方企业的需求。同时,中职教育还需要面 对市场竞争和生源压力的挑战。
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05 结论与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几点建议
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技术支持。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首先要加强技术支持,积极拓展和更新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确保足够的技术支持,实现社会服务活动的有效而高效开展。
二、完善服务业务。
其次,要完善各类服务业务,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并以广泛的服务标准和规范来确保服务质量,使社会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管理体制。
另外,要优化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改革传统的推拿式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社会服务考核激励机制,确保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加强办学定位。
此外,要加强办学定位,根据社会的发展,明确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使命,及时调整社会服务管理办法,使社会服务活动更加高效和有效。
五、实行社会责任。
最后,要落实社会责任,把培养高素质人才、践行社会责任作为自身使命,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社会服务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
中职学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路径探讨——以安徽省桐城望溪职校为例
建 设 培 养 大量 专业 对 口的技 能人 才 ,而且 要 主 动 参 向上 。 是趋 向 于理 论 教 育 , 养 通 用 型 、 础 型 的人 培 基 与农 村 劳 动力 转 移培 训 ,实 现 技能 单 一 的传 统 农 民 才 , 不趋 向于 职业 教 育 , 而 培养技 能 型 、 实用 型 人才 。 向技 能型 劳动 者转 变 。 二 是 办 学思 路 不 够 清 晰 。中职 学 校 办 学 以 就业 四 是促 进 地方 教 育协 调 健康 发 展 。 中职教 育 是 为 导 向 , 须 走 校 企合 作 、 学结 合 之 路 , 足 市 场 必 工 满
— —
以安 徽 省 桐 城 望 溪 职 校 为 例 胡 兴 苗
( 安徽桐城望溪 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安徽 ・ 桐城
【 摘
2100 340 )
要 】 文从 地方 经 济社 会 发展 对职 业技 术 学校 的要 求 、 本 中职 学校 服务 地 方 经 济社 会 发展 现 状 、 中
职 学校 的建 设 与发展 三 个 方 面展 开 , 以桐城 望 溪职校 为 实例 , 着重探 讨 了 中职 学校 如何从 找 准 办 学方 向 、 创 新 办 学思路 、 高 办学水平 、 提 凸现 办学特 色入手 , 断提 高服务 地 方经 济社会 发展 的 能力 。 不
关于中职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全 面的校 企合 作, 加强学校 建设 , 更好地
为 地 方 经 济发 展 服 务 。
【 关键 词 】 中 职教 育 服 务 地 方经济 【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 A
发展 的需要 , 定位 专业发 展方 向。 例如 ,
近年 来梧 州市 出现 了不少有地 方特 色 的
发展 地方经济, 是 为了家乡的经济繁荣 。 2 . 加强 对 中职 生 的就 业思想 教育 , 特别 是 “ 为 地方经济服 务”的教育。职业 教育 的就 业 指导 教育分 两个 方面 : 一 是 职业 技能 的教育, 二是就 业思想教育。中
二、加 强 中职 教 育服务 地方 经济发 展的措施 ( 一) 做好 “ 办好职 业教育, 服务地 方 经 济”的 宣传工作 , 加 强中职生就 业 思想
必 要 性
开发西 部 、 发展 西部 是我 国一项 长 期 的战略方针。 我国西部 的发 展 , 不 仅需
要大量 的物力 、 财力 资源 , 更需要大 量的
务地 方经 济发 展 , 应 注 意根 据 本地 企业
是在 每年招 生 开始 的时候 , 进 行大 篷 车 职教 进校 宣传 以及 利用各 乡镇 圩 日进行 下乡职教 宣传 , 一方 面展示 中职学生 的职 业技能, 另一方 面宣传本 地 的重 要 企业
和特 色企业 , 使 初 中学校 的师 生及 乡镇 的人 民群 众了解和认 识 到读 职校是 为了
人力资 源。 过 去3 0 多年 , 广西各地大 量的
人 才 流动 到珠 三 角地 区及 其 他省份 , 为
珠 三角等 地 区经济发 展和 繁荣 作 出了很 大的贡献 。 当前 , 随着广西经济 的不 断发 展, 以及产业结 构的不断 调整 , 广西许 多
关于中职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
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指导,
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Biblioteka 中职学校与地方企业合作的典型经验
01
02
03
经验一
深入了解地方经济发展需 求,根据需求设置专业和 课程,确保教育内容与经 济发展紧密相连。
经验二
加强与地方企业的沟通和 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 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 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经验三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对学 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总结词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详细描述
中职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应加强与企业的合 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此外,应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 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中职教育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果展示
成果一
中职学校通过为当地企业提供技 术支持和人才支持,有效促进了 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
民的生活水平。
成果二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在当地企业中表 现出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提高了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成果三
中职教育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更多 的就业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外地人 才来当地工作和生活,进一步推动 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 系
产业结构调整与中职教育专业设置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不 断调整,中职教育应紧密关注产业结 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满 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若干举措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若干举措
职业教育在地方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提升就业率、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有着积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举措:
一、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1.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供给。
2. 鼓励高水平职业院校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提高职业教育的覆盖面和质量。
二、强化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
1. 建立起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2. 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1. 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岗位适应性培训。
2. 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化培训,满足不同企业的具体需求。
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 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
2. 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五、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
1. 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建立起顺畅的升学通道,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
2. 鼓励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教师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与企业对接、加强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和推动与普通教育的衔接,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群众的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让职业教育真正服务于地方发展的需要,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摘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地方性、行业性、开放性办学特点所致。
笔者从学校定位、社会共识、校企合作等五方面提出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地方经济服务实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职业教育不能胜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任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职业教育与本地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紧密,产教脱钩问题较突出。
在宏观上,职业学校的社会服务意识落后于社会服务需求;在微观上,职业学校的社会服务积极性又高于企业的技术需求积极性——表现为学校着急、企业不急。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加快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步伐:一、学校要找准定位教育的发展是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国家发展的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教育定位也不一样。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大批掌握熟练技能的高、中、初级产业技术工人。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认清新形势,找准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即为服务至上和质量至上。
服务至上要求职业教育坚持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履行服务职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主动贴近发展大局,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质量至上要求职业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质量立校,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二、社会要形成共识长期以来,大家对教育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中高考上,忽视了没有参加中高考或者中高考落榜的同龄孩子,虽然这批孩子的数量多于“金榜题名”的孩子。
对于家长来说,也不愿意让孩子上职业学校,目前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应试教育“淘汰”下来的,而且绝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的家庭;用人单位对校企合作不够热心,他们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愿承担培养职校学生的社会责任,学生进厂实习这一环节难以落实。
中职教育如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中职教育如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随着我市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走校企联合办学道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现状全市现有招生资格中职学校18所,其中全日制中职学校16所,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和省级重点的中职学校有5所。
全市中职学校有教职工1660人,其中专任教师1254人(高级职称240人,占19.1%,中级职称547人,占43.6%),具有本科学历的为79.7%,“双师型”教师229人,占专任教师18.3%。
全市中职学校占地面积133.5万平方米,生均占地40.6平方米,建筑面积42.9万平方米,生均13平方米。
2011年,全市中职学校共招生1.6万人(含非全日制成人教育),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2.4万人。
从表面上看,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
从整体上看,我市中职教育工作,几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市经济欠发达,基础薄弱,办学条件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服务本地主导产业不明显。
二、主要问题(一)中职学校布局不合理,数量多、造成资源浪费南平市现有中职校18所,各类枝校、中华职校、成人中专10多所。
学校多,造成生源不足,教育资源闲置。
专业重复建设,如武夷山有职业类学校所,所开专业几乎完全相同,加上无序竞争,造成各校生源不足,办学成本增加,也搞乱了招生市场,损害中职教育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经费紧缺,办学条件差“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决定了我市中职教育的投资经费体制只能以政府为主,但市、县两级财政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教育附加费30%用于职业教育落实难以到位。
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落后,办学条件差,专业实训设备陈旧,工位少,根本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求,与当地主导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很难相衔接。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不断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又能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等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发挥其对地方经济的积极影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中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揭示中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引导地方政府更好地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可以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2. 正文2.1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学校数量逐渐增加,但教育质量和水平并不尽如人意。
一些学校缺乏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
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一、现状分析1. 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而中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职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就业能力,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2. 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在目前情况下,中职教育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尚且不足。
目前中职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许多学校缺乏职业教育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影响其就业竞争力。
3. 存在的问题目前,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是学校教学质量存在不稳定性,往往缺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实际培训;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机会,无法获得实际经验,导致其职业素养和实际能力不足。
4. 解决方案要使中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学校需要加强自身的职业教育能力,建立起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是政府需要在经济发展中为中职教育提供更大的支持,包括对学校的补贴和对学生就业的政策扶持。
5. 相关政策法规当前已有多个相关政策文件发布,它们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法》、《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标准》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校内实习管理办法》等,这些文件为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持和指引。
二、案例分析1. 青海省海西州中职教育项目海西州中职教育项目旨在培养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及就业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该项目分为三年制和四年制,内容包括珍稀动物繁育、逆境农业等,在确保学生基础素质的前提下,尽可能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
2. 河南省中职教育变革项目河南省中职教育变革项目旨在推进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改革,建立符合产教融合发展的课程体系,加强以实践为主的教育模式,同时完善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 广东惠州市岗位技能大赛岗位技能大赛由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教育局联合主办,旨在强化中职教育的职业教育水平,加强与岗位需求的衔接。
浅谈中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
浅谈中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的高低不仅是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标准,更是衡量一所中职院校办学水平质量的标志。
中职院校应最大程度发挥中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促使中职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一、服务地方经济是中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是目前公认的中职院校的三项基本职能。
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中职院校要在办学理念中牢固树立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要把握好中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以理性的态度,遵循方向性、科学性、现实性的原则,各自逐步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地方办学特色的名校。
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职院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与持续升级。
中职院校的人才和科学实验设备设施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地方经济提供科技服务。
地方中职院校存在的主要作用也就是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是地方政.府举办中职教育、扶持中职教育的根本动力。
职业院校发展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事实上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和地方经济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职业院校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主动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中,为地方经济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反过来,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坏境,从而实现地方经济和学校自身的双赢。
二、中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途径和机制1.要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产学研结合作为建设创新性国家发挥中职院校的科研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无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中职院校,应该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活动,促进校企合作,建立实验实训基地,推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文化传承工作。
一般中职院校,由于科技力量弱,应该更多的把目光瞄准本地中小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升级等小型项目上。
浅谈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一、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困境1. 中职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滞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2. 中职教育与地方经济需求的不匹配3. 中职教育和企业合作不紧密,校企合作缺少深度和广度4. 中职生的技能水平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严重偏差5. 中职教育资源的分布和配置存在差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二、解决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1. 推进中职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升培养质量2. 深度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3. 加强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开展产教研合作4. 完善中职教育评价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检测标准5.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中职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三、案例分析1. 湖南省中职教育与装备制造业的对接湖南省中职教育部门将产业需求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先后考察开展了近千人次的调研,深入剖析了中职教育服务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优势和短板。
在此基础上,省中职教育部门与装备制造业企业签订了45个校企合作协议,拓展了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中职毕业生,为省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力保障。
2. 广西北海中职教育与旅游业的对接广西北海市中职教育管理部门与旅游行业协会联手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共同探索中职教育和旅游业的紧密合作。
通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教 staff 引进等方面对接,构建了优质课程与专业定位,为旅游行业提供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全域旅游能力的中职毕业生,填补了旅游职业领域的人才缺口,也为广西北海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 河南省中职教育与大健康产业的对接河南省中职教育管理部门与大健康产业协会联合发布《中职毕业生适应大健康行业就业发展指南》,指导中职毕业生结合课程特点,积极开展跨界融合实践,开拓大健康领域的就业空间和发展前景。
同时,河南省中职教育管理部门对全省中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编制和配套,有力地推进了中职教育与大健康产业的紧密对接,提升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河南省的大健康产业拓宽了人才引进渠道。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探索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探索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成为了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职教育如何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中职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中职教育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资源,可以为县域经济贡献不少。
具体来讲,中职教育可以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以下贡献。
1.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技能支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产业受到竞争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与市场保持竞争力。
这时候,中职教育的技能培训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产业提供人才支持,推动其转型升级。
2. 培养前沿技术和服务业人才现代经济与科技高度关联,新兴领域已崛起成为驱动力。
中职教育可以在技术含量高的新兴服务领域进行人才培养,促进县域经济升级转型。
3. 增强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好,教育体系完善,有利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而提高整个县域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
在发挥中职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的同时,上述方案的实施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为提高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有以下的建议:1. 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实现中职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探索以企业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性能,提高县域产业的关键技能人才储备。
2. 强化教育理念转型以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拥抱 "应试至上"的理念,但这种趋势正在改变。
需要加强中职教育机构与市场、学校与企业间的协作,使中职教育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倡导"以服务为导向、以创新为发展"新教育理念,将课程设置和教育目标与县域产业发展方向相结合,确保中职教育服务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 加强师资培训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还需要加强师资的培训。
中职教师作为中职教育的专业队伍,具体如何有效地将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需要靠他们自身的培训能力来提升。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具体路径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具体
路径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研究行业前沿知识,关注社会发展趋势,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2. 开展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深入参与并负责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
3. 参与社会活动: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增强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4. 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业人士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拓宽视野。
5. 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开设与社会相关的实践性课程或项目,通过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6. 加强团队合作:与校内教师及其他院校、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完成相关项目和任务,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7. 进行教育培训:参加各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关于中职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
教|育|观|点—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06期/2月(下)—24关于中职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周华军(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职业学校四川·成都610000)摘要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还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中职教育必须要以就业思想的教育为宣传点,以市场需求导向为创新点,以校企合作形式为制高点,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新发展途径,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职教育地方经济服务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很多中职院校的共识,同时也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理念。
而如何实现中职教育对地方经济的服务功能,真正发挥出中职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成为了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
1以就业思想教育为宣传点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基地的中职院校,其主要办学宗旨就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因此为了更好的引导中职毕业生投身于地方经济的建设事业中,就必须要加强对中职院校办学宗旨和理念的宣传,并将就业思想教育作为重点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不断完善中职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
首先是可以在紧抓中职院校教学宗旨的基础上,提高对开展相关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活动的重视,加大宣传的力度。
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在每年下乡镇以及进学校的招生活动中,提高对服务地方经济这项目标的宣传和普及,可以一边展示中职院校的教育种类和技能学习,一边宣传地方特色企业和重要经济项目,正确引导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和深入了解职校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就读中职院校对繁荣家乡经济的意义,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将发展家乡繁荣故土作为就读的初衷,以便于毕业后致力于地方经济的进步。
其次中职院校还可以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要在以发展地方经济为思想教育核心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思想。
就业思想作为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向有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之外,还应当将就业指导思想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院校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就业感想报告或者是创业经验,也可以邀请地方知名企业的企业家来校进行岗位介绍和宣传,进一步激发中职学生学好技能回报社会的思想。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及对策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及对策①兰业腾(福建省长汀职业中专学校,福建龙岩366300)[摘要]通过对当地产业、企业的调研,了解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破解问题的方法、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主导产业;调研分析[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1-0034-02为深入了解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课题组开展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
调研组邀请园区企业代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先后深入长汀当地的天守文兴、荣耀、华平等纺织企业,颐真、阿美龙、中宏联等医疗器械企业,金龙、雷生光电、比路电子等稀土企业,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
同时,还深入学校实地了解实训基地、教学条件情况,组织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情况及在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做法及建议等。
一、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长汀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稀土、纺织服装、文旅康养3个主导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建筑业4个重点产业,形成“3+4”的产业格局。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探索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力对接主导产业,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大批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精心调整专业,全力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学校现设有现代制造群、现代服务群和现代商贸群3个专业群,包含建筑工程、会计、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智能家居、有色金属冶炼、旅游、工业机器人、电子商务、医疗器械生产维护与管理等15个专业和方向。
其中9个专业与县域产业紧密结合。
例如在服务稀土产业上,于2009年起与当地金龙稀土有限公司共同商议“校企联合招生、共同育人”的合作方式,开设稀土班,先后为企业输送近200名优秀毕业生。
在服务文化旅游产业上,开设有旅游、烹饪专业。
在服务医疗器械产业上,于2019年9月与福建省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开设了“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中专班2个、大专班1个,原计划招收80名学生,开学时达到133名。
提高中职服务效能的产教融合 模式
提高中职服务效能的产教融合模式
提高中职服务效能的产教融合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建立协同育人有效机制:由学校牵头成立四方协作共同体,明确四方权利与责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全面推动机制的有效实践。
2. 构建教学互通机制:以行业发展与企业需要为依据,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提高课程与岗位的匹配程度,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尤其要邀请行业专家联合开发实训课程,突出经验与窍门的传授。
3. 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如产创研基地、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等,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升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
4. 创建“全天候、多融合”的育人环境:建设真实服务型场景,实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
通过实训环境建设营造校内企业文化,通过“订单班”及现代学徒制引入真实企业文化,共同构筑校企文化融通。
5. 创建“产业衔接、现代学徒、校企双元”的育人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找准校企融合的契合点,落实学校与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优化学科与专业设置,形成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协同组建“专业教师+企业
导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精心选用优质专业教材,实现课程内容跟踪产业技术动态,课程项目贴合实际工作流程,实训场所模拟真实工作
环境。
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与文化资源优势,发挥企业的经验技术,采用订单式、现代学徒制、课证融合式等多种培养模式,为行业共同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促进专业技能人才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中职服务效能的产教融合模式,为行业培养出更多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教育如何提升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玉林和贵港两市位于广西东南部,紧邻北部湾经济区,2012年人口总数占全区的22.9%,GDP总量占全区的13%。
两市的中职教育是地方产业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发展现状专业设置调整力度加大玉林与贵港两市利用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大力发展地区优势产业。
贵港利用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两大基地,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河内港口城市,并且建成了金属冶炼等“五大产业基地”和建材等“十大骨干产业”,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建材、能源供应基地,农副产品及林产品的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玉林市大力培育临港产业,发展交通、物流产业,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近年形成了机械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是全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中职教育应对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
当地教育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玉林与贵港市的专业设置对区域产业的覆盖率分别为80%和69%。
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截至2013年,玉林市有中等职业学校26所,全日制在校生3.87万人,毕业生就业率98%;贵港市有中等职业学校22所,全日制在校生1.9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97%,与企业订单办学学生比例12.3%。
在劳动力培训上,两市树立学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的思想,着力发挥县级职教中心整合学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的作用,努力建立“政府协调,部门主导,学校培训,资源共享”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其中,玉林市提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从政策上确立以市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并要求市教育局、市人事局统筹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
县域培训资源的整合步伐加快,北流交通技术学校,北流市农业机械学校,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3所学校在2013年前后实现顺利整合。
贵港市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每年1万多人次,使得劳动力质量显著提高。
问题分析专业结构不优化专业门类不全。
从统计数据反映的情况看,国家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划分了18个专业大类,而两市仅设有11个,尚没有开设的专业大类是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石油化工类、医药卫生类、休闲保健类、体育与健身类、司法服务类。
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
一是产业结构覆盖不合理。
农业产业一直是玉林和贵港的传统优势产业,2012年两市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20.6%和21.9%,但中职学校开设第一产业相关专业仅占全部专业的5.5%。
以贵港为例,2013年贵港中职学校招生专业中,属于第一产业的专业1个,占4.3%;属于第二产业的专业10个,占43.5%;属于第三产业的专业12个,占52.2%,而贵港市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2.2∶40.2∶37.6,错位明显。
见表1。
这种专业结构将导致第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稀缺,第三产业培养的人才却大量过剩,严重制约实体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是优势产业没有覆盖或覆盖不足。
玉林与贵港两地的矿产资源丰富,两市中职学校却没有一所开设资源环境类专业。
贵港是西部最大河内港口,玉林大力培育临港产业,但是两市中职学校均没有与港口、水路运输相关的专业。
电力和化工是贵港的重要产业,但在已设专业中却没有一个属于能源与新能源类或石油化工类。
玉林市电子信息、健康食品、服装皮革均位列五大重点产业集群,服装皮革与食品加工基地还属国家级,但轻纺食品类专业全市尚无,信息服务类专业仅有3个。
专业设置重复率高。
两市中职学校不仅专业开设门类少,同一门类专业设置的重复率也较高。
例如交通运输类中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贵港市具有招生资格的12所中职学校中,有8所开设;在玉林市可招生的21所学校中,开设该专业的达16所。
诸如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会计、电子商务等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也比较明显。
资源配置不合理2011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后。
玉林和贵港两市都有一部分学校被取消招生资格,而这些学校出现了校舍和硬件资源的闲置。
同时,在有资格招生的学校中,市一级的职校又比县一级职校更具招生优势。
这造成县级职校的资源浪费和部分市级职校教育承载力加速饱和。
以玉林市为例,2011-2013年市内3所职业学校逐步爆满,无法进一步扩招,但5个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按办学规模可容纳1.5万人,目前实际在校生只有5499人。
贵港的桂平市有中职学校4所,停止招生2所,可容纳8900名学生的校园面积仅有学生4062人,实际在校生人数仅占可容纳学生的46%,桂平市一职的在校生人数占全市中职学生数的81%,而其中一所却只有25名学生。
办学条件依然不足广西两轮职教攻坚期间,玉林和贵港两市中职教育经费投入显著增加,两市中职学校大部分办学条件达到和超过国家设置的标准。
但是,从总体来看,两市中职学校的基础依旧薄弱。
在玉林市有统计的13所学校中,2008年经费收入平均增幅为14.4%,支出平均增幅为11.4%。
2008年当地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增长率为12.9%,这意味着总体教育经费的投入赶上了地方经济增速,但有8所学校的收入与投入增幅均低于GDP增长率。
由于贵港是从玉林市分化出来的地级市,原来没有中职学校,现有的中职学校由基础薄弱的基础学校转化而来,虽然经过3年职教攻坚,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中职学校总体上仍担负较多债务,后续的财政投入压力持续增加。
中职举债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挤占了普通高中教育的财政投入份额,导致普通高中教育负债巨大,办学困难。
生源流失现象严重中职学校虽然就业情况良好,但本地生源外流,适龄学生流失多,造成了劳动力的极大浪费。
见表2。
对表中数据计算得出,2012年玉林市本地中职吸收的本地生源仅占初中毕业生总数的15.4%,有10.1%的本地生源流入外地学校。
贵港市本地中职仅留住占初中毕业生总数7.4%的生源,有近18.8%的毕业生流向外地。
而作为广西最大县级市的桂平市,仅有6.9%的本地生源就读本地中职,高达21%的初中生源流向了外地中职学校。
另外,有近1/3的初中毕业生并未进入普通高中或者中职学校,广西高职教育也失去了生源发展的依托。
用“初中毕业生数”扣除“本地、外地中职招生数”与“普通高中招生数”之后,玉林市有27912名(占初中毕业生总数30.4%),贵港市有25362名(占初中毕业生总数29.5%)的学生流失。
中职毕业生本地就业情况不乐观在本地生源流失的背景下,学生毕业后大量的区外就业造成劳动力的二次流失。
2009年,一项关于毕业生流向的调查显示,玉林电子工业学校近3年毕业生13000多人,其中流向区内的占20%,流向广东的占78%,流向其他省(区)的占2%。
玉林市机械工业职业技术学校80%毕业生安排到深圳、东莞等地工作,其余20%安排在本地各县镇工作。
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主要流向广州、佛山、深圳、珠海的大中型企业及公司,仅有少部分留在本地。
越是优质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外流现象越严重。
造成此种现状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参与校企合作的多为外地企业,本地企业先失机遇;其次,学生毕业后,本地产业吸纳能力有限且待遇不高,广东企业规模大,用工需求旺盛且资金实力雄厚,相比本地企业,与职校合作的积极性与投入能力也更强。
对策建议设立企业-学校对接专员,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由于中职学校按专业大类和专业细类设置课程和培养人才,而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却将所需人才细化为几百种行业,两者之间的“代沟”需要精细化填补。
应切实发挥行业协会和企业协会充当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桥梁的作用,改变协会的官办作风,设置市场化操作的非营利性的专门机构和专员,直接对接企业和中职学校,将区域产业布局的新调整与市场新变化对劳动力及技能型人才在质量、数量和方向等方面的需求信息,双方合作的意向与需求,及时反馈给政府、行业、企业与中职学校。
这有利于调整优化中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产业急需的紧缺专业建设,填补专业空白点。
为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可采取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根据服务质量和对接成功比率提取一定的劳务酬劳。
实行以企业为主导的中职教育,引导劳动力服务本地企业鼓励企业举办中职学校。
学生入学即为企业员工,根据入校和入企时间与年限,合理分配学习和工作时间与时段,整合师资力量,强制保证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接受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文明礼仪和公民道德教育,使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提高劳动者素质、产品质量、学校与企业的吸引力。
企业成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力,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
鼓励企业和职业院校突破年龄、地域、时间限制,面向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城市失业人员和复转军人、在职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切实提高劳动力培训效率与效益。
以企业需求为主导整合县内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将县级职教中心和中职学校转化为企业培训后台,增强培训的社会实用性,节约教育资源的投入。
将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成重点面对在职、社会和农村闲散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的新型学校。
受训学员成为企业的后备力量,满足各类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需求。
调整中职教育经费拨付模式,转移支付企业办学成本现今的拨付模式是,中央政府直接拨付给地方政府中职教育专项经费,地方需按要求筹足配套资金,而随之产生的债务容易给中职学校的后续发展造成负担。
由于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换代,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调整所产生的资金投入将一直处于“跟着追”的被动状态,不仅难以满足和维系,而且面临着资源闲置的不确定性风险。
如设立“校企合作”、“企业办学”的中央和地方“奖补”专项经费,直接拨付给参与校企合作或企业办学的企业,能规避中职学校在当下承受的债务压力,亦能减轻企业办学和办厂压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解决企业的用工缺口,激发校企合作积极性,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小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支持体系研究――以广西为例》(10YJA88009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罗德红,广西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唐雁飞,广西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花其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