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倒装句 用法及例句

合集下载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1. 何陋之有?就像说有啥简陋的呢,难道有个隐藏的“陋鬼”不成?2.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这人,我跟谁混啊,难道和空气结拜?3. 宋何罪之有?宋国犯啥罪啦,难道宋国脸上写着“有罪”俩大字啊?4. 何厌之有?有啥满足不了的,难道是个填不满的“欲望黑洞”?5. 大王来何操?大王来的时候带了啥呀,难道是带了一堆“神秘问号”?6. 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呢,难道沛公像个幽灵到处飘没个定处?7. 客何为者?客人是干啥的呀,难道是从外星来的“神秘客”?8.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此句中“会宾客大宴”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会大宴宾客”,就好像是本来要大宴宾客,结果宾客像被魔法召唤似的突然就聚齐了。

9.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这就好比说在高高的庙堂上的人像站在云端操心事儿,在远远的江湖里的人像在天涯海角还心系皇上。

10.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千里之马”,就好像说那能跑千里的马是马中的“超级赛亚马”,一吃就能干掉一石粟。

11. 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一核舟”,这核舟就像个袖珍小世界。

12.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人可使报秦者”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之人”,这就像在找一个能去秦国跑腿的“神奇使者”,可是还没找到。

13.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子孙荷担者”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荷担之子孙”,就好像是挑着担子的子孙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

14.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为人五”“为窗八”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为五人”“为八窗”,这就像说舟里的五个人像五个小精灵,八个窗户像八只小眼睛。

15. 且焉置土石?而且把土石放在哪里呢,难道要把土石像扔垃圾一样随便丢吗?16. 甚矣,汝之不惠!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就像脑袋里灌了一吨的浆糊。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四种,两个前置句和两个后置句,即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句子成分的位置,除了表达的特殊需要外,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

就宾语来说,在一般情况下是在谓语之后。

但是,在文言文中的几种特定情况下,宾语却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已成为固定形式,这就是“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一、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宾语可以前置(即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一般带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勿”“否”“非”或否定动词“无”,或否定代词“莫”。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基本格式如下:[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例: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蹇裳》)——你不思念我,难道没有别人思念我?[否定词+代词宾语+插入成分+动词]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没有谁能抵御它。

[ 否定词+插入成分+代词宾语+动词]例:莫肯之为。

(《吕氏春秋?不苟》)——没有谁肯干这件事。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是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疑问句,一般要有疑问词的帮助发出疑问才能构成。

疑问词分为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

疑问代词有谁、孰、何、安、奚、恶、胡、曷等,疑问语气词有乎、诸、邪、哉等。

主要格式如下:[疑问代词宾语+(能愿动词)+动词](疑问代词做动词的宾语必须前置)例: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我欺骗谁呢?欺骗天吗?[疑问代词宾语+介词]例:何为不去也?(《苛政猛于虎》)——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3)一般句式中动词的代词宾语的前置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先秦古籍里。

其特点是:代词宾语+动词例:民献有十夫予翼。

高一文言倒装句式总结

高一文言倒装句式总结

文言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以下是高一阶段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及其总结:1. 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出师表》(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尤其是动词前)之前。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借助“之”、“是”等将宾语提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2.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2)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3)定语+补语。

吾谁与归?《屈原列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地方一里,指“方圆一里”的地方,不是“一个地方”的意思。

3. 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常常以介词“于”引出,表示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等。

(1)表示处所。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2)表示时间。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3)表示方向。

又以刘敬先谏曰:“臣愿见太后。

”《鸿门宴》(4)表示方式,“向”、“对”、“对于”。

故为之文以志《石钟山记》(5)表示目的,“为”、“以便”。

愿借子金以济有无,何如?《鸿门宴》(6)表原因。

求其原因,盖失萧何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上就是高一阶段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总结。

文言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具有特殊意义,对于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积累和掌握这些特殊句式,以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文言文倒装句

文言文倒装句

文言文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1. 何陋之有?这就好比说,哪有什么简陋的呀,简陋就像那没影的鬼,根本不存在!2. 微斯人,吾谁与归?哎呀,要是没有这种人,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跟谁一起混呢?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就好像人在高高的庙堂上,就像站在云端的大仙得担忧百姓;在远远的江湖,就像在天涯海角的孤狼还得操心君主。

4. 宋何罪之有?宋国能有啥罪?它的罪就像那不存在的兔子角一样。

5. 忌不自信。

邹忌这家伙,不相信自己,他就像个不敢照镜子的胆小鬼。

6. 马之千里者。

能跑千里的马,那可是马中的豪杰,像会飞的龙一样。

7. 全石以为底。

把整块石头当作底,这就好比拿一座小山做地基。

8. 何厌之有?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满足就像天边那抓不到的彩虹。

9. 彼且奚适也?他将要到哪里去呢?他就像个没方向的风筝到处乱飘。

10. 渺渺兮予怀。

我的心怀是那么渺茫,就像那无尽大海上的一叶扁舟。

11.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是谁给大王出这个主意的呢?这人就像个出坏点子的小恶魔。

1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道句读,解不开疑惑,就像个找不到路的小迷糊。

13. 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了吧?你就像个做错事还不自知的小笨蛋。

1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它就像个没武器的小战士。

15. 大王来何操?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呀?就像问一个出门旅游却两手空空的人。

16.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他就像个没根基的浮萍。

17. 豫州今欲何至?刘备现在想要到哪里去呢?他就像个没目的地乱转的小蚂蚁。

18.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解救别人困难的精神在哪里呢?这精神就像消失的魔法一样。

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

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

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倒装句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

如果这种顺序被颠倒,就成为倒装句。

文言文的语序倒装主要有四种:A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在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B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候,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C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D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A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

渺渺是主语予怀的前置谓语,译:我的心想得很远很远啊。

(《赤壁赋》)B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1、何为其然也?(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为什么箫声这么悲凉呢?(《赤壁赋》)2、而今安在哉?(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现在在哪里呢?(《赤壁赋》)3、而又何羡乎?(何羡是羡何的倒装)译:又羡慕什么呢?(《赤壁赋》)4、不然,籍何以至此。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鸿门宴》)5、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是如何的倒装)译:今天的事情怎么样?(《鸿门宴》)6、客何为者?(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客人是干什么的?(《鸿门宴》)7、大王来何操?(何操是操何的倒装)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鸿门宴》)8、沛公安在?(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沛公在哪里?(《鸿门宴》)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1、及时相遣归。

(相遣归是遣归相的倒装)译:趁早送我回娘家。

(《孔雀东南飞》2、嬉戏莫相忘。

(相忘是忘相的倒装)译:游戏时不要忘了我。

《孔雀东南飞》3、誓天不相负。

(相负是负相的倒装)译:我指天发誓,绝不会辜负你。

《孔雀东南飞》4、好自相扶将。

(相扶将是扶将相的倒装)译:好好侍奉婆婆。

《孔雀东南飞》5、还必相迎取。

(相迎取是迎取相的倒装)译:那时一定去接你。

《孔雀东南飞》6、久久莫相忘!(相忘是忘我的倒装)译:永远不要忘记我啊!《孔雀东南飞》7、君既若见录。

高中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例子

高中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例子

高中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例子
以下是 9 条高中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例子及运用:
1. “甚矣,汝之不惠!” 就好像有人对你说:“哎呀呀,你可真笨呐!”
比如你朋友做了件超级糊涂的事,你就可以说:“甚矣,汝之不惠!咋能这样呢!”
2. “美哉,我少年中国!” 这不就像是在赞叹:“哇塞,我们年轻的中国
太好啦!”当看到祖国的伟大成就时,心中激动感慨,便可以喊出:“美哉,我少年中国!”
3. “贤哉,回也!” 可以想象是在夸:“颜回可真是贤能啊!”比如大家
在讨论古代贤者,就有人会说:“贤哉,回也,那品德没得说!”
4. “悲哉,秋之为气也!” 不就跟说:“哎呀,秋天这气氛真让人觉得悲
伤啊!”当秋天让人感到萧瑟时,就好像能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
5. “大矣哉,尧之为君也!” 仿佛在惊叹:“尧做君主真是太伟大啦!”
提到上古明君时,人们可能就会来这么一句。

6. “快哉,此风!” 就好像喊着:“这风真是太爽啦!”炎热夏天刮来一
阵凉风,马上有人高呼:“快哉,此风!”
7.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不就类似在说:“这人教育孩子真奇怪呀!”看到有人用很特别的方式教孩子,就可能这样评论。

8. “妙哉,此文!” 等同于在称赞:“这文章写得真好啊!”读到一篇精
彩的文章,不禁就会说道:“妙哉,此文!”
9. “善哉,吾得见此人!” 就像在开心地说:“太好了,我能见到这个人!”久别重逢时可能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觉得这些主谓倒装句特别有意思,能生动地表达出各种强烈的情感和态度,让语言更富有魅力啊!。

文言文倒装句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倒装句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倒装句的用法归纳一、什么是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将原本应该位于主语之后的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改变了正常语序的一种句式。

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通过改变语序增加了修辞效果。

二、倒装句的基本用法1. 谓语动词提前倒装句中,谓语动词可以提前到主语之前。

例如:“忽闻周公谓黄帝。

”(《尚书·洪范》)“晨兴起,炷香灯。

”(《子夜歌》)2. 助动词提前在倒装句中,助动词也可以提前到主语之前。

例如:“宁我负人不人负我。

”(《荀子·杂说》)“曷为乎哉?”(《论语·微子》)三、表示与正常顺序有所区别的情况1. 被强调部分提前倒装句可将需要被强调的部分放在主要成分之前。

例如:“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楚辞·屈原》)“今者父母皆委至,雠侮并至。

”(《战国策·赵策一》)2. 表示条件、让步或假设倒装句可以用来表达条件、让步或假设。

例如:“行行己所由,不由人所使。

”(《庄子·逍遥游》)“虽闻其声,未见其人。

”(《论语·微子》)四、表示目的或结果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经常被用来表示目的或结果。

例如:“为天下成仁者,必以平⼼验于世。

”(《荀子·劝学》)“岂独当宗东京口耶?”(《滕王阁序》)五、其他特殊用法1. 非谓语动词提前倒装句中,非谓语动词也可以提前到主语之前。

例如:“黄溢之乐类鸟光矣。

”(《庄子·外物》)“伏念旧事方难拂,朝归空接白云寻。

”(杜牧《秋夕即事》)2. 短语或副词提前倒装句也可以将短语或副词提前到主语之前。

例如:“举座皆惊骇而无言。

”(《左传·昭公十八年》)“至于高始陵,则眇凝于葱茏之间。

”(《文选·王安石韩明直辞》)六、结论总的来说,倒装句在文言文中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改变语序增强了表达的语气和效果。

它可以用于表达条件、目的或结果,并且可以突出强调某个成分。

掌握好倒装句的基本用法和特点,对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以及提升阅读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往往是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句子中才出现倒装现象,这类句子一般是感慨句或疑问句。

例1:“甚矣,汝之不惠。

〞正确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意思是“你太不聪慧了。

〞例2“如鸣佩环〞正确语序为“如佩环鸣〞,意思是:“像玉佩玉环相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

〞例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为“石底卷〞,意思是:“石底翻卷过来。

〞如果为了某种目的,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并且能够恢复“主•谓〞次序而意思不变的,就可以看作是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普遍存在于句子中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都包含:否认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

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二是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出现。

否认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1:《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例2:《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例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原来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核舟的)。

(4)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汇报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类型及例句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文言文中有趣的倒装句哟!你知道啥是宾语前置不?比如说“何陋之有”,正常该是“有何陋”,这里把“何陋”这个宾语提到前面啦,是不是很神奇?还有“微斯人,吾谁与归”,应该是“吾与谁归”,“谁”这个宾语跑到前面去咯。

再来说说定语后置。

像“马之千里者”,正常得说“千里之马”,把“千里”这个定语放到后面啦。

还有“求人可使报秦者”,其实是“求可使报秦之人”。

状语后置也很有意思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是“于蓝取之,而于蓝青”,“于蓝”这个状语被放到后面啦。

“具告以事”,原本该是“以事具告”。

主谓倒装也有呢!“甚矣,汝之不惠”,正常是“汝之不惠甚矣”。

怎么样,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不是很有趣呀?多去琢磨琢磨,会发现更多好玩的地方哦!稿子二亲!咱们一起来瞅瞅文言文中那些让人有点晕头转向的倒装句哈!先说说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本来应该是“忌不信自”,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自”这个宾语提到前面啦。

还有“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得是“莫肯顾我”才对,“我”跑到前面去啦。

定语后置也来瞧一瞧。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应该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利”和“强”这两个定语放到后面去咯。

“石之铿然有声者”,实际是“铿然有声之石”。

状语后置也别错过。

“战于长勺”,正常得说“于长勺战”。

“生乎吾前”,得是“乎吾前生”。

主谓倒装也很特别哟!“美哉,我少年中国”,其实是“我少年中国美哉”。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不是像个小迷宫呀?多走走,多探索,就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和秘密啦!你要是碰到不懂的,随时来找我聊聊,咱们一起把它弄明白!。

文言文倒装句辨析及例举

文言文倒装句辨析及例举

倒装句辨析和例举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余欺不自信不吾知未之闻未之有未之信莫之许莫己若弗之怠秦人不暇自哀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安在何以何如何操何言何羡何伤何恃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微斯人,吾谁与归?国胡以相恤?(胡:什么)缚者曷为者也?(曷——1、何,什么2、何不,为什么不)3、“之”“是”标志提宾何陋之有何罪之有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父母唯其疾之忧唯利是图惟兄嫂是依唯马首是瞻岂不毂是为,先君之好为继(不毂:诸侯国君自称)无乃尔是过与(无奈......与:恐怕该......吧过:责备)二、定语后置1、“者”标志求人可使报秦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人马烧溺死者甚众2、“之”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志强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达,有几人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关中之固,金城千里3、“者”“之”标志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一石僧之富者不能至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4、数量词我持白壁一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铸以为金人十二三、状语后置“于”“以”“乎”所带介宾结构后置1、不拘于时,学于余其势弱于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2、申之以孝悌之义树之以桑私见张良,具告以事3、风乎舞雩(在舞雩台吹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四、谓语前置甚矣,汝之不惠。

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矣。

(殓以嫁时之衣——句式:状语后置)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贤哉,回也。

何哉,尔所谓达者?渺渺兮予怀五、容易混淆的标志词1、于——状语后置句、被动句不拘于时,学于余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急于星火2、为——判断句、被动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之——定语后置、宾语前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志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陋之有何罪之有何厌之有4、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省略句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何以知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铸以为金人十二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5、见——被动句、宾语前置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府吏见叮咛(府吏叮咛我)慈父见背(父亲背弃我,父亲死了)。

文言文四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四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四种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状语倒装、宾语倒装和动补倒装。

以下是每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1. 主谓倒装:
a. 谓语提前,主语后置。

b. 例句:飞花逐水容易别,落絮无情不觉春。

2. 状语倒装:
a. 状语或状语从句位于句首,谓语紧随其后。

b. 例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宾语倒装:
a. 宾语位于句首,谓语紧随其后。

b. 例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4. 动补倒装:
a. 动词+补语的结构中,补语位于句首,动词紧随其后。

b. 例句:不见此花人自寻,只闻寒雁叫西风。

这些例句中展示了不同的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常用于修辞或突出特定的表达方式。

请注意,这里的例句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可能根据语境和内容的需要进行变化。

初中古文中的倒装句

初中古文中的倒装句

初中古文中的倒装句初中文言文的倒装句主要有四种:一、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二、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①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②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思就是相信自己。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常见的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等等。

(一)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就是把动词的宾语提到动词之前或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之前的一种句式。

有以下四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如:①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阳货》)本句有否定否词“不”,说明它是否定句,代词“我”是宾语,两个条件都符合,那么代词宾语“我”就提到了动词谓语“与”前。

译为: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再也不会有更多的光阴给我。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为:“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③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④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

(《孟子•滕文公上》)译为:诸侯的礼仪,我没有学过它。

2、以否定性不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如: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世溷浊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译为:社会一片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将昂首阔步,不予理睬。

③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礼记•大学》)译为:所说的让一个人思想诚实,就是不欺骗自己。

3、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这条规则是比较严格的,在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或介词的宾语一般都要前置。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如:①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这个句子是疑问句,疑问代词“安”提到了动词“在”之前,常式句应是“在安”,这个句子却变成了“安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倒装句用法及例句
优质解答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①子耶,言伐莒者? (言伐莒者,子耶?)
②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③美哉室! (室美哉!)
④大哉,尧之为君也! (尧之为君也,大哉!)
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
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
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二、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
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亦具体而微者雁荡)
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⑧人马冻死者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
⑨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
⑩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楚人)
2.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四海,有几人欤?)
④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带陆离长铗,冠崔嵬切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帽)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
之穷民而无告者)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
⑤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附操者荆州之民)
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⑦国之孺子之游者. (国之游者孺
子)
⑧僧之富者不能至. (富者僧不能至)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例如: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二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尝贻余核舟一. (尝贻余一核舟)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三夫子孙)
④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白璧一双玉斗)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
⑥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或尽一石粟)
三、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
⑤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而狼未知之也)
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
④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有何厌)
⑤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陋.“之”,宾语前置标志)
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
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忧群臣)
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唯求敌)
④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余唯视利)
⑤父母唯其疾之忧. (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⑦惟弈秋之为听. (惟听弈秋)
⑧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惟辅德)
⑨唯利是图. (唯图利)
⑩唯吾马首是瞻. (唯瞻吾马首)
⑾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唯急进修——只急迫地进德修业)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
④夜以继日. (以夜继日)
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
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状语】+动词/形容词:【马上】走;【非常】漂亮;【在家】吃饭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贫者于富者语曰)
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长勺战)
④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⑥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
⑦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
⑧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⑨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赵岂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
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⑾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不于时拘,于余学.)
⑿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 (魏惠王兵数于齐秦破,国内空.)
⒀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且于其墓之门立石)
⒁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以山龟鸟兽之形饰)
②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
③何不试之以足. (何不以足试之)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以桑树之)
⑤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
⑥掭以尖草. (以尖草掭)
⑦覆之以掌. (以掌覆之)
⑧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当世之事咨臣)
⑨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乎”字结构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②名垂乎后世. (乎后世名垂)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
学而日乎己参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