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改编
2021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全套)
(六 )问答题
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
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 擦擦眼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 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当: 1. 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 2. 但当.涉猎(应当) 见: 1. 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 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开卷有益
12 文中的 “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
而“ 蒙乃始就学 ”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是鲁肃赞美
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
侧面描写 的手法。
1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
◇通假字:“帖”通“贴”,“火”通“伙”
◇修辞手法:顶针、互文、对偶、反复( P68 练习二、三)
重点难点句子
1.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解析 : 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悬念,使读
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不闻”“惟闻”两句对偶。
2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解析 : 反复写“无所思”、“无所忆”,反映了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七年级新版文言文总复习一、【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1)余闻之也久(2)非复吴下阿蒙12.下面加点词的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1)不能称.前时之闻称:(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3)即更.刮目相待更:14.翻译下列语句。
(4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一)约客(5分)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人教版范文届高考专题复习训练题文言文新编
人教版范文届高考专题复习训练题文言文新编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十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从击黥布军,为都尉。
孝文时,嘉迁为御史大夫。
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
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
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
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
”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通恐,入言文帝。
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
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
”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
而丞相嘉自绌①所言不用,疾错。
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南出者,太上皇庙垣②。
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
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
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
”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
”至舍。
因欧血而死。
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注]①绌:不足,此处指不满。
②埂垣:宫外的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古诗文总复习修订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古诗文总复习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第4课《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时期的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知识高深的人) 辞(推托)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过(到)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 非复(不再是)3.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本文主要通过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吕蒙是。
5.鲁肃的话表现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答:7.写出自本课的成语:答:8.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第8课《木兰诗》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研究。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研究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完整word版)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20XX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下册: 4 孙权劝学一、解说加点的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当涂: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博士:......3、但当涉猎,见旧事耳但:。
当:。
见:旧事:.....4、孰若孤孰:5、蒙乃始就学乃:6、即更刮目相待更:...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二、翻译以下各句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旧事耳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四、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期间的家、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2、本文主要经过 _______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亮的性格:孙权是 ___________ _______ __;吕蒙是。
3.鲁肃的话表现他 _________ 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__ ;文末“___________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进步。
五、谈谈下边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如何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 但当涉猎,见旧事耳(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七年级下册 8 1.《木兰诗木兰诗》选自宋朝编的《》一书。
这首诗是期间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可汗()()燕山(...3.解说以下加点字的意思:)胡骑().辔头(.)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⑵万里赴戎机(赴:)⑶出郭相扶将(郭:)...策勋十二转(策:)⑸著我旧时裳(著:)⑹关山度若飞(度:)...⑷4.指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说其意思: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通,意思是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通,意思是5.翻译以下句子。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恩赐百千强。
6.全诗详略适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何这样安排?答:7.木代父从的原由是什么?答:8.“旦辞娘去⋯⋯但燕山胡啾啾”一句从表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答:9.木到家后的一系列作表了木怎的心情?有哪些?答:10.“ 市,西市鞍,南市,北市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写出了。
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六册全齐)
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六册全齐)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弱:通在“僵”,笨拙。
二、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例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鸣叫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启正浓启:兴趣6、方由涅恩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9、阔步观之昂:拽。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悠悠表示慢悠悠:开心的样子二、译作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阔步观之,项为之弱。
2、捶打头去观测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笨拙。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紧紧围绕物外之趣,写下了哪几件事?1、写下了观蚊例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存有物外之趣”的原因就是什么?2、见到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到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存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至了什么促进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发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M18x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压缩千倍万倍,与蚊虫较之,癞蛤蟆自然变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为被形容为“母母倒树而去”就较好认知了。
《童趣》一、掌控重点字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弱:通在“僵”,笨拙。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以:把。
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6、方出神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抽打,鞭打。
人教版范文届高考专题复习训练题文言文 新编范文精选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l ~6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
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
不复54 于王而遁。
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②。
”遂伏剑而死。
王曰:“请成将军之义。
”乃为之桐棺三寸③,加斧踬其上。
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
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④廷。
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
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于是乎伏斧踬,请死于王。
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
”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
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君令赦之,上之惠也。
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不去斧领,殁头于王廷。
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选自《吕氏春秋·高义》)[注] ①诚:同“成”。
②桡:弱。
③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
”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
④政廷:执法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八)1.C(还,这里应读“×u6n ”,作“掉转”讲。
)A .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养:供养之地。
B .遁者无罪.无罪:不加惩处。
语文2023新课标2卷文言文改编题
语文2023新课标2卷文言文改编题根据《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结合文言文改编题,可以设计如下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广孝,长洲人,少好学,不乐仕进。
因科举入官,授僧录司左善世。
建文初,为北平布政使司参议。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广孝留守北平,为幕府第一谋士。
燕王即帝位后,论功行赏,欲以女妻之,不受。
固请自选一室,乃赐第于京城北,授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
永乐十四年秋致仕,年八十四矣。
上表力辞,不许。
帝亲制金莲宝像、织金五分龙衮袍、上尊酒赐之,遣中官杨淳至第慰问。
时广孝病目不能视,闻淳至,欲起不果,口占百言授其子。
其略曰:“少为儒家子,老作释氏徒。
命与愿违,抱恨终古。
”遂以是月晦日卒。
广孝为人,少言不乱,而好为奇谋诡计。
所居府邸,尝畜二三白兔、白燕、白鼠、白鷇,人以为异。
然所至之处,虽闾阎下民亦知有姚少师在焉。
广孝之智虑为燕王所倚重如此。
赞曰:广孝以帷幄辅成大业,其谋猷有致立者矣。
然其始也因僧而结发;其次挟术以自媚;其卒也出入禁宫,矫若飞鸟。
呜呼!其为人所重者如此,然则其人可知也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广孝为人/少言不乱/而好为奇谋诡计/所居府邸/尝畜二三白兔/白燕/白鼠/白鷇/人以为异B. 广孝为人少言/不乱而好/为奇谋诡计/所居府邸尝畜二三白兔/白燕/白鼠/白鷇人以为异C. 广孝为人少言不乱/而好为奇谋诡计/所居府邸尝畜二三白兔/白燕/白鼠/白鷇人以为异D. 广孝为人少言不乱而好/为奇谋诡计所居府邸/尝畜二三白兔/白燕/白鼠/白鷇人以为异(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建文:指建文元年或建文帝朱允炆的年号。
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
B. 靖难:指平定叛乱或灾祸之事。
“靖”为安定之意,“难”指变乱之事。
C. 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意谓将禄位还于君。
后来也称“致事”“致政”。
(最新整理)部编版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1部编版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部编版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部编版新人教版七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的全部内容。
士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了.【问题探究】5.文章出了两个成语。
(1)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2)吴下阿蒙:指学识浅薄的人。
6.文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孙权:善劝,关心属下;吕蒙:善于听取意见、好学;鲁肃:敬才爱才.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体现吕蒙的惊人长进,说明学习的必要性.8.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是:涉猎、见往事.(用原文词语填空)9.学了本文给你什么启示?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道理。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
另外,吕蒙折节读书也让我们明白只要肯学,挤出时间去学习,就会学有所成。
6.孙权是怎么劝勉吕蒙学习的?孙权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木兰诗》【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壁”。
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下文言文总复习练习第一单元《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字,晚号;是北宋家、家和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还家..其父④明道中,从先人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6.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新课标人教版文言文复习资料分类汇编 教案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文言文复习资料分类汇编教案教学设计(写景抒怀篇、阐明事理篇和托物言志篇)一、写景抒怀篇1《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谴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精要笔记:(1)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2)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
(3)采用虚虚实实的写法,开头、结尾的神秘的文字,暗示桃花源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世界。
一古今异义词答案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好。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总称。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答案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5、具答之详细地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通“邀”邀请7、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小升初)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一)
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姓名一、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ǐn)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缗(mí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缗(mín)王继位。
缗(m ín)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谋得一个职位混日子;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注释】使:派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必;一定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悦之:很高兴,很喜欢廪:粮食仓库。
食:供养廪食:官府供食好:喜欢一一听之:吹竽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宣王悦之(很高兴,很喜欢)(2)廪食以数百人(官府供食)2、解释下列句子(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2)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他的儿子王继位。
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
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答:南郭处士是一个想不劳而获的人。
因为他知道齐宣王喜欢听百人吹竽,他能够混在里面而,齐宣王却听不出来。
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用原文回答)答: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5、齐缗王也喜欢听吹竽,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用原文回答)答: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装腔作势,弄虚作假,迟早要露出马脚而被淘汰的。
7、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是滥竽充数,此成语也可引中为以“次货充好货。
”有时也可用来表示谦虚,说自己本领不高,充数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1、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6、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7、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年级下册:2、口技一、解释加点的词答案1、京口有善.口技者擅长2、会.宾客大宴.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3、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4、少顷..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6、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坐”同“座”8、妇抚.儿乳.抚:抚摸。
乳:喂奶9、众妙毕.备毕:全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
稍稍:渐渐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12、虽.人有百手虽:即使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
走:跑15、群响毕绝..毕:全。
绝:尽、消失二、翻译下列各句答案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三、回答以下问题答案1、归纳文章的主旨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
“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八年级上册:14、《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4、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八年级上册:6、陋室铭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2、斯是陋室斯:这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译句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回答下列问题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7、爱莲说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答案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年级上册:三峡一、解释答案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2、夏水襄陵上3、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5、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6、霜旦下霜的早晨7、飞漱冲刷8、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9、或王命急宣或:有时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11、良多趣味良:真,实在二、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到。
遂:于是。
至:到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5、月色入户户:窗户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月光(月色)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随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干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