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之《世说新语 ·忿狷》①(含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1、《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句子,停顿正确的是(C)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A.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B.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C.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2、“席不暇暖”的理解正确的是(A )
A. 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B. 坐的时间久了,席子都做热了。
C.冬天睡席子,不能保暖。
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
A. 华歆、王朗在乘船避难时,有人求助,刚开始,华歆不想载求助者,而王朗认为船宽敞,可以载他。
B. 后来求助者登上了船。
而追兵到了,王朗又想舍弃求助者。
C. 最后求助者没有被舍弃,是因为华歆坚持:答应别人,就要说到做到。
D. 我们应该学习华歆诚信待人的品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 第一套 复习试题(含答案) (1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丙)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①同席②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尝:曾经,从前。
②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
古人席地而坐。
③轩冕:指古代士大夫以上的官所乘的有棚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18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陈太丘与/友期行C.对子骂/父D.见/地有片金182.下面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B.元方时年.七岁/年.与时驰C.太丘舍去./一狼径去.D.华捉而掷去之./ 宋之.丁氏18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和儿子女儿们讲解诗文)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理解:从“撒盐”说明当时的雪下得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缺乏美感,就像盐一样C.尊君在不?(翻译:令尊在不在家?)理解:“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谦辞,说明客人也有表现出谦虚有礼的时候。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附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题附答案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未若柳絮因风起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陈太丘与友期行相委而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公欣然曰太丘舍去2、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的变化。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下车引之3、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惭,下车引之。
4、《咏雪》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6、指出下列称呼所指代的对象:(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家君:7、《咏雪》中的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8、《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答案:1、不如不久,一会儿差不多可以相比相约通行丢下回头看拉离开2、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古义:拉;今义:领。
3、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去拉元方。
4、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5、营造了其乐融融、温馨、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6、“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即“令尊”,指代陈太丘;“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即“您”,指代友人;“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即“家父”,指代陈太丘。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6篇)(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③谏.父曰______④是.负义也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何以收此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七年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未若柳絮因风起③相委而去④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分别找出敬词(对别人的尊称)和谦词(对己称呼)各一个。
敬辞:谦辞:4.你觉得谢太傅更赞赏谁的才气?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含义。
(1)俄而雪骤俄而:(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3)相委而去委:(4)下车引之引: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含答案)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1.《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时期的(人名),其体裁是小说。
2.《世说新语》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篇。
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挪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
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
”然后复坐。
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
”蓝田云:“汝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一」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
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2分)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4分)参考答案:1.(1)称赞,赞许(2)效法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二」1、本文选自?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俄而()雪骤()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会稽:地名。
②王大:人名,王恭的族叔。
③簟diàn:竹席。
④荐:草垫。
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因语恭()
②即举所坐者送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品德。
参考答案:
1.①对……说;②拿
2.事后,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
”
3.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俭朴清廉。
(意思对即可)。
2017·天津卷·T8~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附答案详细解析

文言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2017·天津卷·T8~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
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岁凶.,横道杀伤凶:凶险B.闾里未尝让.让:责备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讽: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苟:草率,随便【答案】A【解析】此项中的“凶”是年岁不好、遭遇灾年之意。
每日一篇课外文言文第17篇 答案

课外文言文答案以及参考译文答案龚遂治郡1.其民于饥寒/而吏不恤2.(1)推荐(2)符合(3)派(4)平息3.D(A句中的“以”为介词,因为B句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来;C句中的“以”为介词,用、拿;D句中的“以”与例句一样,为介词,凭、靠)4.(1)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
你准备凭借什么平息那里的盗贼,来符合我的心意呢?(2)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回答说:“选择任用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
”5.①撤除所属县专捕盗贼的官吏;②下达文书,明确手拿农具的都是良民。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邻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服。
宣帝要选一个能胜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荐龚遂可以任用,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
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不符合自己听说的那样,心中对他有轻视之感。
(宣帝)问龚遂:“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
你准备凭借什么平息那里的盗贼,来符合我的心意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但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边耍弄耍弄罢了。
您打算派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回答说:“选择任用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
”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传达文书命令所属的县:“把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都撤除。
那些手拿锄头、镰刀等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
”龚遂独自一人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都平息了。
这个世界上有价值的事和难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一个人,一旦有了专注和自律,将是无往而不胜的。
《世说新语?忿狷》全文阅读及翻译

《世说新语•忿狷》全文阅读及翻译忿狷第三十一【题解】忿狷(juàn),指愤恨、急躁。
本篇所述;多是因一小事而生气。
仇视或性急的事例。
第1 则记曹操只因一名歌女“情性酷恶,就把歌女杀了。
一怒之下,滥杀无辜,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
第6 则记王子敬去谢安家不肯与习凿齿并榻而坐,只因王子敬出身士族,便仇视出身寒门的人,不肯屈尊。
当时等级之森严,于此可见。
至于描绘性情急躁者的表现,最生动的莫过于第2 则写“王蓝田性急”一事,这里通过几个小的动作把一个因性急而暴怒的人,绘影绘声地刻划了出来。
所有这些,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豪门贵族的丑恶形象。
(1)魏武有一妓,声最清高,而情性酷恶。
欲杀则爱才,欲置则不堪①。
于是选百人一时俱教。
少时还有一人声及之,便杀恶性者②。
【注释】①置:赦免。
②还:一本作“果”,似乎更好。
【译文】魏武帝曹操有一名歌女,她的歌声特别清脆高亢,可是性情极其恶劣。
曹操想杀了她,却又爱惜她的才能;想赦免她,却又难以忍受。
于是就挑选了一百名歌女同时培养。
不久,果有一名歌女的歌喉赶上了她,曹操便把那个性情恶劣的歌女杀了。
(2)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蹍之,又不得①。
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②。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③!”【注释】①屐(jī):木板鞋。
底部前后有两块突出的木头,就是齿。
②内:同“纳”。
③安期:王述的父亲王承,字安期,清虚寡欲,为政宽恕,名望很大。
豪:同“毫”。
【译文】蓝田侯王述性情急躁。
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去戳鸡蛋,没有戳进去,就大发脾气,拿起鸡蛋扔到了地上。
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他就下地用木履齿去踩,又没有踩破。
他气极了,再从地上捡起来放进口里,咬破就吐了。
右军将军王羲之听说了,大笑起来,说:“假使安期有这种性格,尚且没有一点可取,何况是蓝田呢!”(3)王司州尝乘雪往王螭许①。
【最新推荐】《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最新推荐】《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2分)
▲
②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2分)
▲
参考答案
11.①孙子荆后到,对着尸体痛哭,客人们没有不跟着流泪的。
(2分)
②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怎么让你们这些人或者,却让(王武子)这样的人死了。
”(2分)。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世说新语》二则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咏雪》)【乙】凝之弟献之①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②,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③解围。
”乃施青绫步鄣④自蔽,申⑤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注释】①献之:指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王羲之第七子。
②词理将屈:理屈词穷。
③小郎:王献之是王凝之的弟弟,因此谢道韫称他为小郎。
④步鄣:用以遮挡视线的屏障。
⑤申:申述。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C.差.可拟阴差.阳错D.因.风起因.材施教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段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交代了咏雪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B.甲文段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一家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C.甲文段画波浪线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划分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乙文段讲的是谢道韫躲在丝绸屏障后面替小叔子王献之解围的故事。
3.请将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白雪纷纷何所似?4.把下雪的情景比作“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好在什么地方?请说明理由。
5.“咏絮之才"作为成语是谢道韫的个人标签,请根据甲乙两文段说说“咏絮之才”在谢道韫身上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1.A 2.C 3.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4.示例:“柳絮因风起”把纷飞的白雪比作“柳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初中语文《世说新语》的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语文《世说新语》的阅读训练及答案
年级:
姓名:
《世说新语》的阅读训练及答案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
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
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
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
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白——告诉。
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甚以为忿()⑵家人咸以惊骇()⑶云是变怪()⑷果如之()
2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3分)
A、何陋之有
B、录毕,走送之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辍耕之垄上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
2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参考答案:
2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
(4分,一小题一分)
22、B (3分)
2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3分)
(语句流畅0.5分,重点字词“致、怪、当、戏、耳”各占0.5分,“致”译为“导致”也可得分。
)
24、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
(答“心狠手辣”也可得分)
(3分,结合内容1分,“心胸狭窄”1分,“凶残”或“心狠手辣”1分。
)。
世说新语篇文言文试题(答案)

世说新语篇文言文试题(答案)①陈仲举礼贤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士则.(准则,标准)(2)登车揽.辔(拿,提)(3)为.豫章太守(担任) (4)主薄白.(报告,禀报)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且有独特的施政方针,就是敬贤礼士。
②投舒丧命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
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
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及睹衰厄,必兴愍恻。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
舒果沉含父子于江。
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
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为.(担任)荆州守文..(谨守成法)意表..行事(意料之外)从.(听从)二、翻译下列文言文。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大将军平时和江州关系如何,你却要投奔他?"2.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江州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别人强制他的想法抗争,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三、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发?王应是个有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却不能坚持主见的人。
启发: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
③许允丑妻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含答案
(2012·湖北卷·T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答案】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要从专有名词、虚词、句式、句子成分和句意等多角度考虑。
以名词为例,“后将军”是“钟毓”的官职,中间不能断,“长史”是魏舒的职务,而“后将军钟毓”又做了“长史”的定语,中间不能断,根据前边的动词“为”,“后将军钟毓长史”做其宾语,至此,句意完整,应在此断句。
“毓”即钟毓,则充当了后面句子的主语,属于另外一个层次。
【参考译文】
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姿势又安适高雅,充分表现了箭术的精妙.。
国学系列-世说新语第01课《魏武杀妓》-忿狷篇

聲(声)
“慾”,想
能忍受
欲杀则爱才,欲置则不堪。
不予追究,赦免
“是”代词。 “在此情况下” 教导,训练
于是选百人,一时俱教。
概数
都
不久
比得上(程度)
少时,果有一人声及之,便杀恶性者。
代歌女 代词,…的人
思考: “及格” 及
论语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 “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 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魏武杀妓》
原文
魏武有一妓,声最清高,而情性酷恶。欲
杀则爱才,欲置则不堪。于是选百人,一时俱
教。少时,果有一人声及之,便杀恶性者。
故事角色
《魏武杀妓》
曹操,字孟德。东 汉末年政治家、军 事家、文学家,三 国曹魏的缔造者。 (谥号武帝)
歌妓
女
手拿 乐器
歌女 清脆 指脾气 恶劣
魏武有一妓,声最清高,而情性酷恶。
1、断句练习
阅 读
训 练
魏武有一妓声最清高而情性酷恶欲杀
则爱才欲置则不堪于是选百人一时俱
教少时果有一人声及之便杀恶性者
翻译:
魏武帝曹操有一个歌女,她的歌声特别清 脆高亢,但是脾气极坏。曹操想杀了她,却 又爱惜她的才能;想不杀却又难以忍受。在 此情况下就挑选了一百多名歌女一起训练。 不久,果然有一名歌女的歌声赶得上她,曹 操就杀了那个性情恶劣的歌女。
小提问
1、曹操刚开始为什么不杀掉歌妓? 2、曹操接下来采取了什么办法? 3、如何看待曹操的做法及性格特点? 4、歌女的下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性酷 恶。欲杀则爱才,欲置则不堪。于是 选百人,一时俱教。少时,果有一人 声及之,便杀恶性者。
阅 读
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之《世说新语 ·忿狷》①(含答案)

《世说新语·忿狷》①【原文】一魏武有一妓,声最清高,而情性酷恶②。
欲杀则爱才,欲置则不堪③。
于是选百人,一时俱教。
少时,还有一人声及之,便杀恶性者。
【注释】①忿狷:指激愤、狷急。
②酷:极其。
③置:指不予追究。
二王蓝田性急①。
尝食鸡子②,以箸刺之③,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④,复于地取内口中⑤,啮破即吐之⑥。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⑦,犹当无一豪可论⑧,况蓝田邪?”【注释】①王蓝田:王述。
②鸡子:鸡蛋。
③箸(zhù):筷子。
④瞋甚:愤怒至极。
⑤内:同“纳”,放进。
⑥啮:咬。
⑦安期:王承,王述之父。
⑧豪:同“毫”,比喻极其细微。
【解词】①欲置则不堪()②尝食鸡子()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④况蓝田邪()【答案】①欲置则不堪(能忍受)②尝食鸡子(曾经)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用)④况蓝田邪(同“耶”,相当于“吗”)【译文】一曹操有一名歌女,声音最清脆高亢,但是性情却极其恶劣。
曹操想杀了她却又爱惜她的才能,想不杀她却又无法忍受。
于是选了一百人一起训练。
不久,果然有一人的歌声比得上她,于是就杀掉了那名性情恶劣的歌女。
二王蓝田性子很急。
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从席上下来用木屐鞋底防滑的齿踩,又没有踩到。
他十分愤怒,又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王羲之听了大笑说:“王承有这种性格,都不值得一提,何况王蓝田呢?”。
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之《世说新语·排调》三则①(含答案)

《世说新语·排调》三则①【原文】元帝皇子生②,普赐群臣。
殷洪乔谢曰③:“皇子诞育,普天同庆。
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④。
”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注释】①排调:指幽默。
②皇子:指建文帝司马昱。
文中的中宗是司马睿的庙号。
③殷洪乔:殷羡。
④猥:赉(lài):赏赐。
【原文】王、刘每不重蔡公①。
二人尝诣蔡,语良久,乃问蔡曰:“公自言何如夷甫②?”答曰:“身不如夷甫。
”王、刘相目而笑曰:“公何处不如?”答曰:“夷甫无君辈客。
”【注释】①王、刘:王濛、刘惔。
蔡公:蔡谟,博学多识,官至侍中、司徒,后因失礼被废为庶人。
②夷甫:王衍,字夷甫。
【原文】张吴兴年八岁,亏齿①,先达知其不常②,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③?”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出入!”【注释】①张吴兴:张玄之,曾任吴兴太守,故称张吴兴。
亏齿:缺了门牙。
②先达:前辈贤达。
③狗窦:狗洞。
【解词】①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②王、刘每不重蔡公()③二人尝诣蔡()【答案】①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同“耶”,相当于“呢”)②王、刘每不重蔡公(常常)③二人尝诣蔡(拜访)【译文】一元帝生了皇子后,遍赏群臣。
殷羡谢恩说:“皇子诞生,普天同庆。
臣没有什么功劳,却蒙受皇上厚赏。
”元帝笑道:“这件事情怎么可以让你有功劳呢?”二王濛、刘惔常常不尊重蔡谟。
他们俩曾经拜访蔡谟,谈了很久,就问蔡谟:“您自己说您和夷甫比怎么样?”蔡谟答道:“我不如夷甫。
”王濛、刘惔相视一笑说:“您什么地方不如他?”蔡谟答道:“夷甫没有你们这类客人。
”三张玄之八岁时,缺了门牙,前辈先达知道他不同寻常,故意开他的玩笑说:“你口中为什么开了狗洞?”张玄之随声回答道:“正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从这里进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忿狷》①
【原文】
一
魏武有一妓,声最清高,而情性酷恶②。
欲杀则爱才,欲置则不堪③。
于是选百人,一时俱教。
少时,还有一人声及之,便杀恶性者。
【注释】
①忿狷:指激愤、狷急。
②酷:极其。
③置:指不予追究。
二
王蓝田性急①。
尝食鸡子②,以箸刺之③,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④,复于地取内口中⑤,啮破即吐之⑥。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⑦,犹当无一豪可论⑧,况蓝田邪?”
【注释】
①王蓝田:王述。
②鸡子:鸡蛋。
③箸(zhù):筷子。
④瞋甚:愤怒至极。
⑤内:同“纳”,放进。
⑥啮:咬。
⑦安期:王承,王述之父。
⑧豪:同“毫”,比喻极其细微。
【解词】
①欲置则不堪()②尝食鸡子()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④况蓝田邪()
【答案】
①欲置则不堪(能忍受)②尝食鸡子(曾经)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用)④况蓝田邪(同“耶”,相当于“吗”)
【译文】
一
曹操有一名歌女,声音最清脆高亢,但是性情却极其恶劣。
曹操想杀了她却又爱惜她的才能,想不杀她却又无法忍受。
于是选了一百人一起训练。
不久,果然有一人的歌声比得上她,于是就杀掉了那名性情恶劣的歌女。
二
王蓝田性子很急。
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于是他从席上下来用木屐鞋底防滑的齿踩,又没有踩到。
他十分愤怒,又从地上捡起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王羲之听了大笑说:“王承有这种性格,都不值得一提,何况王蓝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