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北京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阶段性考试试卷

北京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阶段性考试试卷

北京 101 中学 2014 届高三上学期10 月阶段性考试政治试卷一、选择题1.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选项是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②真实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髓③哲学是对于世界观的学识④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令人聪慧的学识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唯物主义是把人类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段、碎片、小段片面地夸张了,致使堕入了错误。

以下看法属于主观唯物主义的是①气者,理之依也②心生各种法生,心灭各种法灭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④万一河山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A.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一定和我国的详细特点相结归并经过必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鼎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详细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点是实践性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改革的先导C.马克思主义要跟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马克思主义一定中国化4.2013 年,国际国内经济局势发生深刻变化,急迫要求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破除限制经济构造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系统体制阻碍,确实推进科学发展。

这主要表现了A. 主观与客观详细的历史的一致B.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拥有指导作用C. 真谛既是详细的,也是无条件的D. 事物的绝对运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5.近些年,对于“曹操墓”的真假之辩不停于耳,大有输赢不分伯仲之势。

“曹操墓”的真假看还需要实践的查验。

实践之因此是查验认识的真谛性的独一标准,是因为A. 实践拥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拥有主观能动性C. 实践拥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6.我国继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后,日前又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

此次发射,实现了很多方面的技术创新与打破,深入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考证了月球软着陆的部分要点技术。

上述资料包含的真谛是①追求真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实践是查验认识的真谛性的独一标准③改造主观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规律是客观的,人能够改变和利用规律A.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2013 年,我国将国家大海局的海监总队、农业部的渔政局、公安部的边防局、海关总署的缉私局进行整合,一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局,从而结束了中国大海管理“五龙治水”的情况,防止了我国大海管理队伍条块切割、自成系统,一些协调工作难以进行的场面。

2014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

2014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

2014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读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2.(4分)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3.(4分)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

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4.(4分)在历史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5.(4分)《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6.(4分)如图所示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①墙上画作的风格②人物的发型③照明手段④饮食方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4分)“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8.(4分)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精品]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北京卷及答案

[精品]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北京卷及答案

2014·北京卷(课标历史)12.[2014·北京卷] 读下图,根据所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A.《春秋》B.《孟子》.《荀子》 D.《离骚》12.D [解析] 本题以中国战国时期的一幅地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联系所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①是燕国所在地,②是齐国所在地,③是秦国所在地,④是楚国所在地。

《离骚》的作者屈原是楚国人,故选D项。

13、[2014·北京卷] 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

属于它们的文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想国》13.B [解析] 本题以东汉时期东西方的文成就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两点:东汉时期(公元97年),“大秦”指当时的(东)罗马帝国。

A项分别是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的成就,排除;B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罗马帝国的成就,正确;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近代波兰的成就,排除;D项分别是中国西汉和古希腊的成就,排除。

故选B项。

14.[2014·北京卷]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

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14.A [解析] 本题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强调的是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A项加强了中央集权,正确;B、两项都是为了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排除;D项措施是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A项。

15.[2014·北京卷] 在历史的研究性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蓬勃发展.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水平很高15.[解析] 本题以历史的研究性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对历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一史研究方法的解与运用。

2014北京市西城区普通高中校高三(上)期中历 史

2014北京市西城区普通高中校高三(上)期中历    史

2014北京市西城区普通高中校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历史人物,“当举世大乱之时,不因人类之残贼凶恶,而怀憎恶厌弃之意,且极力推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2.秦朝丞相的职责是A.执掌群臣奏章B.掌丞天子,助理万机C.掌管国家监察事务D.侍从顾问,以备咨询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其核心是A.皇位世袭B.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皇权至高无上D.用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4.《史记·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基于这种认识,秦始皇决定A.实行军功授爵B.推行郡县制度C.采取焚书坑儒D.修筑万里长城5.右图是秦朝的铜权。

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诏文。

下列有关铜权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铜权上刻的文字是小篆②铜权可作为秦朝统一度量衡的物证③铜权表明秦朝商品经济繁荣④铜权可用来研究秦朝的冶铸业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A.都城不在洛阳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7.2007年4月27日,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的儒教、道教和佛教的代表在香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教对话活动。

从历史上看,“三教合一”的主张大约出现于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8.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他说的“制度”是A.荐举制B.封邦建国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9.下面表格反映的是西汉和唐朝人口分布情况。

2014年北京卷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4年北京卷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图8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

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图9A .文官任知州B .设三司使C .设枢密院D .施行将兵法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 .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17.图9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①墙上画作的风格②人物的发型③照明手段④饮食方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相互作用测试

相互作用测试

相互作用 共点力的平 过关测试一、 单项选择题1.【2014·北京101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份阶段性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 电梯匀速上升时,电梯中的人不处于平衡状态C. 在小车的水平光滑表面上静置一小木块,当平板车加速运动时,小物块仍处于平衡状态D. 竖直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后,用力F 将它再拉下一段距离后停止,当突然撤去力F 时,重物仍处于平衡状态2如图,轻绳OB 将球A 挂于竖直墙壁上,设绳对球的弹力为T ,墙对球的弹力为N ,不计摩擦,若将绳长缩短,小球再次静止时,则( )A. T 减小,N 减小B. T 减小,N 增大C. T 增大,N 减小D. T 增大,N 增大3.如下图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已知它们的质量分别为A m 和B m ,A 与B 之间、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μ和2μ,则A 、B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A. 0B. θμcos 1g m AC. θμsin 2g m AD. θsin g m A4.如图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

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 )A. 2B. 3C. 4D. 55.如图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只量程为20N 的完全相同的弹簧秤甲和乙拉住一个质量为1kg 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10N 。

当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8N ,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A. 2/2s mB. 2/4s mC. 2/6s mD. 2/8s m6.如图,一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

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则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是( )A. 大小为零B. 方向水平向右C. 方向水平向左D. 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7.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测验试题(示范校)新人教版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测验试题(示范校)新人教版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示范校)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答案请填涂在机读卡上)1.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 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 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2.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

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其主要含义是A.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C.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3.《吕氏春秋》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这表明战国时期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 B.“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 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5.“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应出于A.儒家 B.墨家C.道家 D.法家6.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A.消灭六国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严刑峻法7.司马迁认为政府的商业政策应是“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由此可见他主张A.商业发展应顺其自然 B.工商皆本C.应取消商业竞争 D.政府应对商业进行引导8.右图是某展览中的“东汉书信纸”展品,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

2010-2023历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近代以不同民族的交往日益密切,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围绕这个主题,同学们分组进行探究。

探究一: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1)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

(8分)探究二: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8分)2.1. 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料解读A“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天子授民授疆土,诸侯将土地的所有权转交给子孙后代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的目的是将邦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C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封国不是完全独立的,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必须定时朝觐,进贡、出兵、劳役等3.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4.“为人君者,取象于天”。

该语应出自A.《论语》B.《韩非子》C.《春秋繁露》D.《荀子》5.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

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五铢止,沿用了七百多年。

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0月段考历史试卷 后有答案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0月段考历史试卷  后有答案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0月段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

共48分。

1、考古学家在夏朝晚期的河南二里头宫殿遗址中发现了冶铜、制陶、制玉、酿酒等手工业作坊,这反映了①夏朝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②已有手工业分工③出现了官营手工业④夏朝出现了青铜农具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②③④2、大盂鼎上有这样一段铭文:我闻殷述(坠)令(命),隹(唯)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吉(故)丧师。

这段材料不能反映出A. 商朝统治阶层生活奢靡B. 商朝出现内服官与外服宫C. 周朝反思商朝灭亡的教训D. 商朝时酿酒成为民营手工业3、20世纪30年代,在四川广汉县发现三星堆遗址,专家推定该遗址时代相当于夏商时期,并出土了各类器物多达数千件。

以下物品不可能由该遗址出土的是A. 青铜面具B. 贝币C. 玉器D. 耦犁4、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B. 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 《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政的乱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淳于越这一言论的意图是A. 普遍推行郡县制B. 推行三公九卿制C. 恢复宗法分封制D. 用权术驾驭大臣6、对于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形势。

老子所持的态度是A. 要求顺应时势推动制度变革B. 反对统治者好大喜功争权夺利C. 主张回复到先代的政治制度D. 提倡兼爱非攻以减少战争破坏7、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学者们纷纷重新编注“四书”。

该时期是A. 战国B. 汉朝C. 宋朝D. 明朝8、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孔子写入“世家”(记载诸侯事迹),而把韩非子写入“列传”(记载大臣与其他人物生平)。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试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诸侯争霸2.确定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顺序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3.《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

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4.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5.《史记》载:“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孟子发扬孔子思想提出的主张是A.民贵君轻B.人定胜天C.克已复礼D.仁者爱人6.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以下各项与李白诗句相关的是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B.“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C.“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7.秦朝的文化政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B.“一法度衡石丈尺”,促进经济发展C.“禁毁诗书,以吏为师”,统一思想D.“书同文字”,提升了民族的认同感8.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

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月考高三历史2014.10(测试时间:90分钟)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

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2.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三国D.两晋南北朝(朝廷论政)3.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明朝设置内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

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①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②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③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④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品种繁多,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③④⑤①②D.②③④⑤①6.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C.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7.唐朝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他评价的是A.世卿世禄制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D.科举制8.综观古代都城演变,宋都汴京与唐都长安相比,在城市布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客观上反映了①市民文化的逐渐兴起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④学术思想的交流传播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9.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2. 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

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其铭文内容有助于①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②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③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④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源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3.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A. 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B.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C.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D. 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4. 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

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5. “为人君者,取象于天”。

该语应出自A. 《论语》B. 《韩非子》C. 《春秋繁露》D. 《荀子》6. 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A. 世卿世禄制B. 军功爵制C. 察举制D. 九品中正制7.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

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 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 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 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 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8.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9.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A. ①②③B. ②④C. ①③D. ②③④10. 北魏孝文帝改革举措中,利于改变“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为一户”状况的是A. 均田制B. 宗主督护制C. 改姓氏籍贯D. 三长制11. 下列各项对下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A.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 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D. 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12.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13. 在灌钢法的发明为世界冶炼技术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后期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这一品种是A. 白瓷B. 青瓷C. 秘色瓷D. 青花瓷14. 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

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

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

”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15. 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 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B. 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C. 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D. 指南针运用于航海16. 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A.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 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C. 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D. 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17. 唐朝天宝二年,鉴真第二次东渡日本,在扬州采购的物品中,有麝香、沉香、龙脑香、安息香、毕钵、诃梨勒、胡椒、阿魏等香药近千斤,多是外来物产。

这说明扬州A. 成为最重要的外贸港B. 商业地位超过长安C. 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D. 是当时外来物品集散地18. 《水经注》对某一项水利工程有这样的描述,“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

这项水利工程是A. 郑国渠B. 都江堰C. 隋大运河D. 漕渠19. “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A. 17世纪前期B. 18世纪前期C. 19世纪前期D. 20世纪前期20.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A. 获得军费赔偿B. 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 在华开设工厂D. 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21.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

……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

”上述材料表明A. 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B. 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C. 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D. 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22. 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这反映出A. 领事裁判权B. 片面最惠国待遇C. 居住及租地权D. “门户开放”政策23. 按下列对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

正确的是①“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②“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③“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④“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A. ①③④②B. ③②①④C. ②③④①D. ①②④③24.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25. 读下图,中日甲午战争的战端起于26.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27. 地图可以直观反映历史。

如果给下列地图加一标题,应该是A. 太平天国形势图B. 辛亥革命形势图C. 北伐战争形势图D. 红军长征路线图28. “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

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

”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A. 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B. 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C. 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D. 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复辟帝制的基础29. 20世纪初,以绅商为主体构成的立宪派,是当时中国政治风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对其历史作用表述准确的是①主张暴力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政体②出台宪法大纲,规定臣民自由权力③追求政治民主,与革命派殊途同归④策动诸省独立,清朝统治士崩瓦解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30. 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 教育近代化起步B. 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C. 科举制度依然存在D. 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31. “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

”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 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C. 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D. 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32.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二、非选择题(52分)33.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

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1表2——(摘自互联网)《史记·平准书》根据材料概括汉朝铸币权的变化,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影响?(8分)3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不同民族的交往日益密切,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围绕这个主题,同学们分组进行探究。

探究一: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1)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

(8分)探究二: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8分)35. 中国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历经变化。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

……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

……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

(2分)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2分)材料二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

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