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台海危机

合集下载

三次台湾海峡军事斗争决策的研究

三次台湾海峡军事斗争决策的研究

三次台湾海峡军事⽃争决策的研究2019-04-281950年代及1990年代,中国⼈民解放军曾经三次在台湾海峡地区采取军事⾏动,这些⾏动从本质上讲都是中国政府不断追求国家最终统⼀过程中的特殊阶段和特殊⽅式。

不同时期发⽣的三次军事⽃争各有其具体⽬的和作⽤,⽽历次决策则存在着⼀些共同的特点,如决策⽬标的多样性、有限性和政策调整的随机性,由此导致了决策过程相当复杂。

从更⼴泛的⾓度看,三次台海军事⽃争都是在中美关系恶化或很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的,中国的决策都含有对美国的政策做出反应的成分。

关键词:台湾海峡/ 军事/ 决策/ 统⼀作者⽜军,法学博⼠,1954年⽣,北京⼤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100871)。

本⽂的⽬的是研究1954—1955、1958、1995—1996年三次台湾海峡地区军事⽃争过程中中国决策的基本特点。

中国学术界在研究1950年代两次台海军事⽃争决策⽅⾯取得不少成果,其共同特点是⼒图⽐较细致地勾画有关的决策过程,试图揭⽰并详细分析中国决策动机的复杂性。

最近出版的⼀些论着表明,这⽅⾯的研究正取得重要的进展。

①「戴超武:《敌对与危机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关系》,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逄先知、⾦冲及主编《传(1949—1976)》(上),中央⽂献出版社,2003年;赵学功:《第⼆次台湾海峡危机与中美关系》,《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侯晓佳:《炮击⾦门决策与曲折进程》,《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2003年第2期。

不过也必须承认,⼀些档案未公开所造成的限制和由此⽽产⽣的种种问题仍然存在。

迄今为⽌,国内学术界还没有研究1995—1996年台海军事⽃争决策的成果问世,⼀个重要原因是事件发⽣的时间⽐较近,因⽽不可避免地缺乏必要的历史资料。

这种情况近来略有改变,如新近出版的钱其琛的《外交⼗记》提供了重要信息。

借助与美国学术界的交流和利⽤美国⽅⾯同样相当有限的历史资料,固然可以帮助加深对有关问题分析,②「钱其琛:《外交⼗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中美关系历史

中美关系历史

中美关系历史
1949-1979年期间,即二战结束后至中美建交之前的三十年,美国国内始终存在关于“如何对待红色中国”的辩论。

国际大环境和双方共同利益,最终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979-1989年是建交初期,中美双方开始经贸和人文交往的谈判,以人文交流为例,1979年后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大大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了解。

与此同时,人权问题和台湾问题也逐渐演变成了中美冲突的两大症结。

1989-2009年期间是中美建交基础消失又重建的过程,1991年苏联解体,中美建交最重要的基础和共同利益消失,双方关系岌岌可危。

而第三次台海危机、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美在人权和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长期拉锯战等历史事件更是对中美关系构成很大
的冲击。

在此阶段,双方开始重新思考,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

2009-2018年是中美全面竞争的时期,从奥巴马政府时期开始,中国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国,开始对美国的地位发起挑战。

随着各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美关系呈现出竞争大于合作的特征。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失业率提高、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冲击。

中国则在此时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仍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
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保钓运动:那些人那些事

保钓运动:那些人那些事

保钓运动:那些人那些事作者:张华来源:《党员文摘》2012年第10期钓鱼岛,一个始终牵动人心的话题。

本文追述全球华人保钓历程,并剖析两岸官方合作保钓的前景第一次高潮:迫使美国承认“移交的仅是行政权而非主权”1971年,日、美两国签署“归还冲绳协定”,将钓鱼岛诸岛划入归还冲绳的区域之内,日本政府也据此主张钓鱼岛属于冲绳县的一部分。

同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严正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明目张胆的侵犯,日、美两国政府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

正是美、日对钓鱼岛的私相授受,引发了世界各地中国人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

1970年10月,台湾大学研究生王晓波、王顺在《中华杂志》发表《保卫钓鱼台》(钓鱼台即钓鱼岛)一文,引述五四运动的口号“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号召全球中国人奋起保钓。

1970年12月16日,在美国的第一个保钓组织“保卫中国领土钓鱼台行动委员会”由台湾留学生在普林斯顿大学成立。

此后,全美高校的60多个“保钓行动委员会”和数十个保钓刊物也应运而生。

1971年1月30日,旧金山、华盛顿、芝加哥、西雅图和洛杉矶等五地的2000多名留学生同步发起游行示威。

4月10日,来自全美各地以及加拿大的3000多名中国留学生齐聚华盛顿林肯纪念堂,浩浩荡荡游行至美国国务院、国民党当局“驻美大使馆”和日本驻美大使馆进行抗议。

由于这次游行人数众多、规模壮大,被视为海外保钓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第一次保钓运动虽然没能从日本手中夺回钓鱼岛,然而掀起的巨大声浪也让美、日等国看到了中国人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和意志。

1971年10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在批准“归还冲绳协定”时特别指出,美国仅取得了行政权,而非主权,因此美国将行政权移交给日本的行动,并不构成基本主权(美国无此种主权)的移交。

形势政策

形势政策

维持现状后再决定的35. 维持现状后再决定的35.8﹪ 35 永远维持现状的人占16 16. 永远维持现状的人占16.8﹪ 维持现状后独立的占15 15. 维持现状后独立的占15.9﹪ 维持现状后统一的占13.7﹪ 维持现状后统一的占 ﹪
不统不独不战不和实质上是维持分裂现状 破坏现状的威胁大陆远甚于台湾 维持现状并不是美国在台最大利益
2、日本因素
冷战后: 冷战后:由谨慎态度转为公开介入
对台特殊殖民情结 本国国家安全因素 经济关系相互依赖
中日关系大局 安全困境
三、台 海 战 争
胡锦涛四条意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台湾人民方针决不变。 贯彻寄希望台湾人民方针决不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if
the no
mainland intention
have to
attack
第七次台海危机: 第七次台海危机 2003.
二、台湾问题的解决
(一)大陆台湾双方推动 (一)大陆台湾双方推动
1、加强经济交流 、 2、加强文化交流 、 3、加强人员交流 、
“台湾地位未定”论 台湾地位未定” 台湾不属中国” “台湾不属中国”论 台湾民族主义” “台湾民族主义”论 台湾政治实体” “台湾政治实体”论 “台湾事实主权”论 台湾事实主权” 台湾住民自决” “台湾住民自决”论
颁布反分裂法 独立和分裂势力近期在岛内很难 形成共识 与美国共同制独
(二) 国际关系框架下运作
1、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演变 、 50年代 年代—70年代初:协同台湾 年代初: 年代 年代初 对峙大陆 70年代 冷战:模糊的双重性 年代—冷战 年代 冷战:

最新 有关台湾问题和当前的台海局势(1)-精品

最新 有关台湾问题和当前的台海局势(1)-精品

有关台湾问题和当前的台海局势(1)关于和当前的台海局势——纪念我国台湾光复60周年最近10多年来,由于李登辉、陈水扁之流积极推动“台独”活动,使得原本相对平静的台海局势骤然紧张,引起世界华人的高度关注,也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现在的“台湾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当前的台海局势怎样?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策略又是什么?下面就这些问题做点分析,共大家参考。

一、现在的“台湾问题”是美国政府造成的1、美国是造成大陆与台湾长期分裂的“始作俑者”在近、现代史上,我国台湾出现过三次大危机:第一次是由荷兰人制造的,1622年荷兰侵犯和占领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直到1683年郑成功之子归顺清政府才最终得予解决;第二次危机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1895年中国清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逼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4月17日依据该条约将台湾与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二战”战败投降后,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文件将台湾与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台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第三次也就是现在的“台湾问题”是由美国政府制造出来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台湾地位未定”为由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不久美国政府与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与美国互为需要,蒋介石想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好有朝一日反攻大陆;美国需要利用台湾这艘不沉“航空母舰”以控制东北亚局势,特别是想包围、封锁和扼杀新中国。

这样,台湾又成了“问题”,不过这一次是由美国政府造成的。

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出于与前苏联争霸的需要,主动提出与中国发展关系要求,中美终于在1979年建交,并先后签订三个联合公报(1972年上海公报、1979年建交公报、1982年“8.17”公报)。

在这些公报中,美国政府向中国人民作出了承诺。

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承诺美国“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还承诺逐步减少以至最后停止对台出售武器。

1996一级战备的故事

1996一级战备的故事

1996一级战备的故事1996年3月7日,彼时月黑风高,全国范围内的百姓都已经入睡了,但是彼时福建军区却十分忙碌。

所有的战士们都坐在宿舍内,低着头趴在书桌上写着什么,只听见沙沙的书写声,走近一看,所有战士们都在写着同一个东西,那就是遗书。

几声导弹划破了寂静的凌晨,在福建永安,所有导弹兵早已完成排兵布阵,正严阵以待,在为最后的决战做好准备。

几枚导弹按照预定轨道打到了台湾高雄的外海。

听到爆炸声后,福建军区立马准备好了第二轮导弹发射,这次打出的是东风15,从南平起飞,在基隆爆炸。

几轮导弹的打击下来,台湾那边马上开始恐慌,据说,当时所有的台湾市民都走上街头,寻找最近的银行,将自己的钱取出来,以免锁死在银行中。

除了银行之外,台湾的各大机场也变得异常的忙碌,几乎所有的人都涌向了各大机场,他们觉得大陆要打过来了,趁早逃跑才是王道,几乎同一时刻,从台湾飞向美国的航班全部被订满。

台海危机而大陆这边,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集结完毕,这次甚至直接调动了海陆空三军,而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更是直接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只是一场军演,但是,为什么这次军演会达到如此的程度,甚至直接让所有战士提前写好遗书呢?解放台湾,势在必行解放台湾这件事要追溯到1949年6月21日,彼时全国战场基本上已经获得了胜利,为了巩固即将诞生的新政权,毛主席给粟裕大将发去电报,表示一定要重视台湾地区的国民党势力,如果国民党打算反扑,那么上海和各沿海城市一定会受到威胁。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开始对新中国建立后的军队制度进行考虑,在抗战中我们只有陆军,空军和海军少的可怜,吸取了这样的经验,毛主席大手一挥,要求立马开始建立空军,为解放台湾做好准备。

解放台湾不是小事,为了保障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党更是早早地布置好了华东野战军,甚至为其补充了许多强大的兵力。

除此之外,我党还积极地联系苏联方面,希望苏联能够为我们解放台湾提供一些帮助,而苏联最终也提供了帮助。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一个国际热点问题,中美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古代清朝时期中美之间就有往来。

近代时期,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侵略与反侵略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由冷战对抗到关系的正常化。

但由于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两国关系一波三折,又由于两国有着许多共同的利益,双方又在许多领域加强合作,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而台湾问题是制约两国关系的最主要问题。

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来华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56年间是第一阶段,中美关系基本特点:平等友好。

主要原因:是美国主要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当时忙于领土扩张,其对外政策重心在美洲。

综观过去的中美关系演进史,我们可以把中美关系分成两个30年:无外交关系的前30年和建交以来的30年。

•还可以按照中美关系状态的发展演变分成三个20年:•第一个20年(1949-1969)中美相互敌视、对立甚至兵戎相见;•第二个20年(1969-1989)中美跨洋握手、联手制苏;•第三个20年(1989至今)中美在制度、价值观、意识形态差异以及战略利益的相互纠葛中化解纷争、寻求合作。

《建交公报》发表4个月后,美国国会通过了继续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要求美国继续对台出售“防御性”武器,“向台湾提供使其能保持足够自卫能力所需数量的防御物资”,并指出美国与中国政府建交是基于希望“台湾的未来由和平方式来决定”。

中美关系的剧烈动荡以及恢复正常化(1989-1998)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内中美关系出现了剧烈震荡。

包括美国意欲在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时附加改善人权状况的条件(虽然最后并未真正实现);美方提升美台关系,提高美台互访官员级别、1995年美方给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发放访美签证;1996年大陆导弹演习震慑岛内台独势力、美国航母驶近台湾海峡,引发中美第三次台海危机;美方不断指责中方对外扩散核技术和导弹等。

最近台海危机经典播客博文

最近台海危机经典播客博文

最近台海危机经典播客博文台湾海峡两岸有可能引发全面战争的危机台湾海峡危机,简称“台海危机”,是指1949年国民党政权由中国大陆败退至中国台湾地区后,海峡两岸军队针对对方所采取的军事行动,有可能引发全面战争的危机。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演变成台湾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

而这场军事对峙延续了70多年,仍未结束,只是在不同时期军事对峙的强度有大有小。

两岸军事对峙强度的变化,受两岸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当然也受国际因素的影响。

2022年8月2日,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方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

历史背景第一次: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人民解放军在福建前线集结部队,台海危机一触即发。

但是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登岛战”不得不暂时放在一旁。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之后,面对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勾结”,解放军再度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并且采取强硬行动,成功占领大陈群岛中的一江山岛。

第三次:1958年,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轰炸福建。

这种做法是赤裸裸的挑衅,解放军部队迅速采取行动,台湾海峡爆发的战斗震惊了世界。

在后续的战斗中,因为美国有军队出现在台湾地区,为了避免和美国直接冲突,解放军暂停了炮击。

第四次:1962年,中国大陆内部因为一些失败的运动导致国力空虚之时,蒋介石想要趁机“反攻”,但是在美国的阻拦下并未实现。

第五次:1995年李登辉“访美”,中国大陆采取了强硬的措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警告李登辉的同时,也警示美国。

第六次:在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提出“两国论”,这样的做法激怒大陆。

7月11日,国台办发言人发表谈话表示,“我们严正警告台湾分裂势力,立即悬崖勒马,放弃玩火行动,停止一切分裂活动。

第七次: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作业题

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作业题

《中美关系台湾问题》思考题及答案一、中美关系摇摆不定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政治势力的两级性(二)美国利益的多元性(三)美国战略思维的冲突性1.相互依存理论2.现实主义理论3.文明冲突理论(四)美国外交传统的多样性二、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对台海局势有什么影响?答:中美关系摇摆与台湾地位的浮沉1、老布什时期:中美关系由热转冷;台湾地位重新提升。

2、克林顿时期中美关系由冷转热;台湾地位由起到落。

(1)调整对台政策(2)批准李登辉访美(3)第三次台海危机(4)加强中美关系,宣布对台“三不”政策(5)对两岸政治对话的支持(6)加强美台关系,准备将台湾纳入TMD3.小布什任时期中美关系由冷热不定到相对稳定;台湾地位起落幅度不大。

(1)上任到“9.11”事件爆发(2)“9〃11”事件爆发到第2任期初重视对华反恐合作“以台治华”①肯定台湾的民主化进程②对陈水扁执政的维持③对要求参与国际组织的支持④与台军事方面联系加强4、奥巴马政府时期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台湾是美牵制东亚海滨强国的重要力量。

三、试述台湾政治转型以来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

答:(一)政权结构的“本土化”1、国民党的“本土化”2、行政机构的“本土化”3、“中央民意机构”“本土化”4、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台湾中心化”(二)政治运作的民主化1、选举成为最权威、最通用的方式2、“立法院”成为政治运作的重心3、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三)政治矛盾的复杂化1、统独争议2、族群对立3、省籍矛盾4、蓝绿对决5、南北不和四、试述台湾政治转型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答:1、本土化异化2、台独3、国家认同危机《网络政治研究》思考题及答案一、举例说明网络政治的参与主体有哪些?答:1、网民(Netizens)一是泛指任何一位网络使用者,而不管其使用意图和目的;二是指称特定的对广大网络社会(或环境)具有强烈关怀意识,而愿意与其他具有相同网络关怀意识的使用者一起共同合作,以集体努力的方式建构一个对大家都有好处的网络社会的一群网络使用者。

“ 中国”戏曲唱片70 年(下)

“ 中国”戏曲唱片70 年(下)
1958 年配合“大炼钢铁”,中国唱片出版了京 剧《钢铁元帅传将令》,评剧《以钢为纲》,岔曲《钢 颂》,晋北梆子《钢铁战场红旗扬》,抚州采茶戏《全 家为钢忙》,赣南采茶戏《为了钢铁满天下》《炼钢歌》 等唱片。
1958 年 8 月至 10 月,第三次“台海危机”爆发, 引发中美两国外交摩擦。戏曲界迅速编演了一批“反 美打蒋”的小节目。中国唱片出版了张君秋的《一 定要解放台湾》京剧唱段。
经历了十年的禁锢,此时的人心思“旧”,人心 向往“开放”。尽管剧目政策此后还有一定程度的反 复,组织、宣传争议剧目的开放行为遭整肃,10 但是, 戏曲传统剧目冲破禁锢已成不可逆转的大势。唱片 出版也随之迎来了持续数年的“传统热”。
十年内乱严重摧毁了中国的唱片文化。不仅数 以万计的唱片被贴上“封资修”的标签,停版禁售, 民间留存海量唱片更被大范围的“抄”“砸”。1966 年 8 月 23 日中国戏曲学院一个号称“文艺红旗战 斗队”的组织发布《给反党黑帮们的最后通牒》,许 多唱片在批斗抄家中砸毁。传统剧目冲破禁区之后, 市场对于旧版唱片有一种“饥饿感”。但是,“文革” 中,中国唱片社的编辑机构也受到严重冲击,11 因 此中国唱片社不得不大批复制旧版以满足市场需求。 薄膜唱片由于价格低廉,深受消费者欢迎。除了原 来上海的中国唱片厂,新增的北京唱片厂、成都唱 片厂、宁波唱片厂、南通中华唱片厂、镇江唱片厂 均生产薄膜唱片。薄膜唱片成为国内发行的主要品 种。小薄膜唱片迅速复制再版了一大批旧版 78rpm 的粗纹戏曲唱片。中国唱片社 1980 年 9 月编辑出 版的《新编大戏考》已经收录了大批新版小薄膜片, 可见出版的速度之快。对于“文革”前出版的密纹 片(M)和大密纹片(DM),由于技术材料方面的 原因,中唱采取了重版发行的办法。即以原版录音 重新制版,重编片号再版。如《余叔岩唱片集》三 张大密纹片,1962 年版模版号 :DM-33/1099/11042,目录号:DM-6048/50 甲乙 ;1982 年重新制版发行, 模版号更新为 DM-82/12515/20, 目录号更新为 DM6258/60 甲乙 , 并更正了原版的个别印刷错误,其它 一切照旧。12 有些重版改换了唱片类型,如张君秋、 姜妙香等的《玉堂春》原版为大密纹片两张,目录 号:DM-6099/100 甲乙,重版改为中密纹片,目录号: M-2469/70 甲乙。部分节目为节省成本,便于销售, 由密纹原版改制为大薄膜片,如言少朋的《卧龙吊孝》 《白帝城》等。《梅兰芳唱腔选集》名为新编,实际 是 1962 年《梅兰芳唱片集》的修订版,仍为 6 张大 密纹片,个别唱段略有增删。另外,《京剧须生十大 名家》《京剧旦角十名家唱腔集》《京剧净角八名家 唱腔集》等亦号称新专集,实际也只是选编了“文革” 前已经完成的“京剧资料唱片”的内容,无甚新意。 然而,这些重版片快速填补了十年内乱造成的唱片 市场空白,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

20年来中国六次最大的屈辱

20年来中国六次最大的屈辱

让人震惊!20年来中国六次最大的屈辱!一、20年来中国最大的屈辱1.第一次国耻:“银河号”事件。

1993年7月23日,美国以获得情报为由,指控中国籍货轮“银河号”向伊朗运输制造化武原料,赤裸裸威胁要对中国制裁。

美国同时向“银河号”所在的国际公海,派出了两艘军舰和五架直升飞机,将“银河号”强硬扣留长达三周之久。

在美国强横的要求之下,中国不得不接受美国的登船检查,9月4日,“银河号”货轮上最后一个货箱被检查完毕,没有发现任何化学武器,然而,“银河号”前后已经被迫中止正常航运长达33天。

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居然可以被别人随意捏造一个借口就登门入室随意翻查,这是何等的屈辱!当时中国政府代表、中方检查组负责人沙祖康连用了17个“窝囊”来发泄悲苦的心境!可是,国际秩序,强权就是公理,霸权就是话语权。

当时的国力对比如此,再窝囊憋屈,你也得无条件地忍受。

没有理由,强大就是理由!因为这次屈辱,中国开始注重发展远洋护航能力。

后来的打击索马里海盗,中国派出的护航编队,也就结束了随意被人捏造借口而强行扣留船只的历史。

2.第二次国耻:台海危机。

1995年至1996年间,台湾前省长李灯灰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公开鼓吹要分裂中国,接着又直选省长,大陆先后两次进行导弹发射和军事演习,在高层相继发声要管制好忘祖背宗孽障的情况下,拿回湾湾似乎便在朝夕之间。

然而,很快美国的独立号、尼米兹号两大航母战斗群迅速驶入中国的台湾海峡,美军又祭出干扰GPS的一手,军兔们无法跟踪美航母战斗群,加上深海刘连昆出卖了大陆演习底线的军事机密,演习最终只能停留在了演习的层面,举国高涨的统一热情再次被掐灭。

在自己的家门口被人家的航母战斗群赤裸裸地威胁,而不得不取消预定的动武计划,无论找到的台阶是什么,这口屈辱气都令人难以下咽!航母!又是航母!开到你家门口进行威胁的航母!因为你没有,所以就敢在你家门口耀武扬威!因为这次悲辱,中国更加坚定了刘华清老将军力推的发展航母计划。

肯尼迪政府与1962年台湾海峡危机

肯尼迪政府与1962年台湾海峡危机

当代西方研究 :冷战时代的东西方关系肯尼迪政府与1962 年台湾海峡危机赵 学 功( 南开大学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 天津 300071 )摘要 :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 ,正当中国大陆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时 ,台湾的国民党当局错误地估 计了形势 ,认为这是实现其“反攻大陆”梦想的有利时机 。

围绕“反攻”问题 ,美国政府与国民党之间进行 了激烈的较量 ,最终迫使国民党放弃了这一冒险企图 。

美国政府之所以反对 ,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 虑 。

现实使美国决策者深深地认识到 ,新中国是不可能用武力推翻的 ,国民党的反攻行动没有成功的任 何可能 ,而一旦失败 ,则美国也难逃干系 。

此次台湾海峡危机体现了美国 、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三方之 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美国政府僵硬的对华政策已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

关键词 : 肯尼迪政府 ; 台湾问题 ; 中美关系中图分类号 : D81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24667 (2005) 0320030208冷战时期 ,在台湾海峡地区曾发生过三次所谓“台海危机”。

在 1962 年的台海危机中 ,围绕“反 攻大陆”问题 ,肯尼迪政府与国民党方面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 。

随着双方争执的不断激化 , 美国的政策由模糊逐渐明朗化 ,迫使国民党不得不放弃“反攻”的企图 。

此次危机体现了美国 、中国 大陆和中国台湾三方之间的复杂关系 。

一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 ,中国国内出现了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连续三年发生了自然灾害 。

与此同 时 ,中苏关系分歧日趋恶化 ,苏联单方面停止了对中国的各项援助 ,撕毁合同 ,撤走专家 ,无疑使本 已陷于困境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

中国同印度的关系也出现了危机 ,两国围绕边界问题摩擦迭起 , 并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

可以说 ,中国当时面临的内外形势是极其严峻的 。

台湾国民党当局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 ,加紧进行各项军事准备 。

浅析美台军事关系及美对台军售的国内因素

浅析美台军事关系及美对台军售的国内因素

浅析美台军事关系及美对台军售的国内因素摘要:美国对台军售是中美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也是影响台湾问题最终解决的主要障碍。

本文通过对于美台军事同盟与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台军事关系的回顾来说明对台军售问题的由来,并且对于影响对台军售的美国国内因素做出分析。

关键字: 中美关系;军事同盟;对台军售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美国对台军售又是中美双方的主要争议。

对于美国对台军售的影响因素,通常习惯于从国际战略、地缘政治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试图在对美台军事关系的演变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于影响对台军售的美国国内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一、美台军事关系回顾1.从观望到确立根据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及1945年以三国首脑名义发表的《波茨坦公告》,中国政府于1945年10月25日,派军队到台湾接受日本投降,自1895年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归还为中国的一部分。

自此直到1949年下半年,面对中国国内形势的迅速变化,美国政府内部对于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对华政策曾有多种考虑,国务院与军方在台湾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

[1]1950年初,杜鲁门总统、艾奇逊国务卿分别发表声明支持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并无意插手台湾问题。

这些声明表明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这一短暂时期,杜鲁门政府一度准备对于台湾问题实施不介入政策。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两日后杜鲁门总统命令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以此为标志,杜鲁门政府改变了原有政策,公开以武力阻止大陆与台湾的统一。

1951年9月,杜鲁门政府利用《旧金山和约》等机会,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试图推行台湾“中立化”。

自此直到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结束,是美国以冷战为大背景、以遏制中国为主要考虑的对台政策从形成到确定的时期[2]。

1954年底,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签订,并于翌年初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美台军事安全关系以此为基础正式奠定。

该条约的签订正值第一次台海危机的关键时期,尽管美方最初热情有限,缔结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获得通过[3]。

20世纪50~80年代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20世纪50~80年代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20世纪50~80年代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

围绕台湾问题,中美两国的关系从五六十年代的敌视对抗,走到七八十年代的缓和合作,九十年代再次跌入低谷。

台湾问题成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也是中美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未实现关系完全正常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一)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

1948年底,美国极不情愿地看到了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已成强弩之末,国民党溃退台湾已成定局。

为了据有台湾,在战略上掣肘新中国,美国政府于1948年末至1949年初开始考虑将台湾与中国大陆分开处理的问题。

美国政府为此制订了四套方案:一是设法阻止蒋介石迁台;二是在台湾培植亲美代蒋势力;三是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四是制造“联合国托管”案。

但是,这些方案都因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兵压境而落空。

中美两国遂形成对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使“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落到实处,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一行访问苏联。

美国对此极为关注。

12月29日,艾奇逊在白宫召开军政首脑会议,专门讨论中苏问题,认为当前最大问题是拉拢中国,以分裂中苏关系。

至于台湾问题,由于蒋介石集团已腐败得不可救药,台湾陷落是早晚的事,美国不能因为援台而引起中国人民强烈的反美情绪,引起中国对苏联的进一步靠拢,美国若这样作太不划算了①。

出于这一想法,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如下声明:“美国始终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ZZ2〗现在美国亦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益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ZZ2〗现在的局势,美国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途径。

同样地美国也不拟对在台湾的中国军队供给军事援助或咨询。

”②为了及时揭穿美国以台湾问题为诱饵来分裂中苏关系的阴谋,1月19日毛泽东以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声明:“美国在中国大陆上的赌博已经彻底输光,剩下一个台湾,似乎还想在那里打点什么主意。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

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紧急战备——记我所亲历的1962年台海第三次危机暨纪念东海舰队海字333部队赴闽参与备战60周年(图片选自网络和个人提供)文字撰写者:路岐1962年第三次台海危机。

1962年的紧急战备,是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军性紧急战备。

老总、元帅们都发表了令人震撼的表态讲话。

但是,自从1963年以后,这场轰动一时的第三次台海危机和全军紧急战备,便偃旗息鼓地无声无息了。

即便是在共和国的有关史料记载中,也是惜墨如金地一笔带过,鲜有详细记录。

其实,这是对共和国安危有着非同寻常意义的一次大战备,人们不应该将它忘记。

我是这场大战备的参与者之一员,也是参与这场大战备的见证者之一员。

今天,为了纪念东海舰队海字333部队赴闽参与备战60周年和庆贺我入党60周年。

现凭借我军建军9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觉得很有必要将自己所经历过的第三次台海危机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回忆录的形式全部记录下来。

台海危机一触即发。

1962年台海发生第三次危机:蒋介石欲想反攻大陆1962年年中,蒋介石针对中国大陆出现的经济困难而企图发动对大陆的军事进攻。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紧急备战。

由此,导致了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第三次台海危机。

毛泽东以高超的斗争艺术,不仅化解了这次危机,而且粉碎了台湾当局随后对大陆进行的军事袭扰活动。

毛泽东主席。

1958年炮击金门之后,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发展,从实现国家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台湾问题和对台工作的总设想。

其基本精神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这是原则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更不会让步;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当地的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听从蒋介石的意见;台湾军政及经济建设费用不足部分,由中央人民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须待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进行;双方互不派特工人员,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中美之间难解的疙瘩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侵犯的一部分,这本是历史的常识与不争的事实,但就围绕这一不争的事实,却成为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上最大的绊脚石。

无论是从中美两国建交还是关系紧张时,都是因为台湾问题——这个极难解决的政治历史问题,从中阻碍了中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台湾问题是解决中美问题的关键所在。

美国与台湾接触的历史几乎与美国的立国史一样长。

实际上美国人自发现台湾以来就对台湾的战略地位非常感兴趣。

台湾是中国面向太平洋的入海口,也是第一岛链的突破口,良好的深水港,美国人也把台湾比作“太平洋上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因此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台湾,自然少不了美国人对它的垂青,再加上岛内政府以武拒统,拉美国作后盾。

因此,在每一次台湾命运面临转折的时候,总能发现美国人的影子。

正如邓小平所说:台湾问题,美国历来是介入的,可谓一针见血。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中争议最大,分歧最大,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以致遗留至今也是无法完全解决。

从中美开始接触时,台湾问题就成为双方议论与争议的最大话题。

随着美国的妥协,中美关系才正式步入正轨。

美国对台湾撤兵,断交,废约,直接促进了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但聪明的美国人还不会放手既得的利益,还是在对台湾问题上留了几手。

冷战时期,从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为了抗衡苏联的全球扩张,而愿意同中国发展进一步关系,在台湾问题上不做太大的动作来刺激中国。

但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对于美国在全球地位中的作用下降。

相反,中国作为美国潜在的竞争对手,被美国政治家们视作未来可能的威胁所在,而重新被美国人另眼相待。

美国人开始打手中的台湾牌来牵制中国的发展与崛起。

美国人开始在售台军备上大动作频繁,不断宣布向台湾出售高技术武器与战略进攻型武器,直接破坏了两岸和平氛围和阻碍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加了台独分子以武拒统的砝码。

面对美国人的粗暴干涉,中国一方面进行外交抗议,另一方面推迟中美两国的高层往来,来抵制美国对台军售。

台海危机:30年一遇的投资机会

台海危机:30年一遇的投资机会

台海危机:30年一遇的投资机会
胡语文
【期刊名称】《股市动态分析》
【年(卷),期】2022()16
【摘要】1995年至1996年期间爆发的第三次台海危机,距今已有27年的历史。

从市场宏观角度来看,恐慌情绪的扩散会导致外资抛售核心资产,所以,外资持股占比较大的某些A股最近跌幅较大。

这也是笔者一直强调的观点,不要过分依赖外资,不要迷信外资,毕竟外资并不是A股牢固的同盟军。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胡语文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
【相关文献】
1.金融危机彰显新能源投资机会
2.金融危机对中国再保险企业海外投资机会分析
3.巴菲特:次贷危机或是真正投资机会
4.金融危机是否影响了你的生活? 进一步考察金融危机影响个人生活的具体表现,我们发现,在“工作机会减少”这个问题上的影响最为突出,有38.1%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造成了工作机会的减少。

其它影响依次为:“心理压力大”、“收入降低”、“生意不好做”、“投资收益受损”等。


5.危机给中国提供千载难逢投资机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62年广东省“支援前线”运动研究

1962年广东省“支援前线”运动研究

The Assist-the-Front Move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1962
作者: 姚昱[1];万金金[2]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周边国家研究院,上海200241;[2]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州510630
出版物刊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71-80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5期
主题词: 支援前线运动;广东省;第三次台海危机
摘要:在1962年年中爆发的第三次台海危机期间,为防备国民党军队反攻大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国东南沿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紧急备战。

在此期间,广东省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支援前线运动,向前线部队提供了全方位的经济支持,从而有力保证了此次军事行动的成功和此次台海危机的顺利解决。

广东省自身也从这次支援前线运动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随后进行三线建设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