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古代中国礼仪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尊重他人、尊重身份和尊重传统的行为准则。

古代礼仪涉及到宴会、婚姻、葬礼、朝拜等各个方面,下面将介绍七种常见的古代礼仪。

1.尊卑礼仪古代中国非常注重尊卑之分,人们在不同场合和不同身份下要表现出符合其身份地位的仪态。

比如,尊长者必须要行揖礼,即俯身拱手以示尊重;皇帝见到官员时,官员要跪地叩头示敬;平民见到贵族时,要行揖礼以示敬意。

这种礼仪体现了尊重他人的态度,也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2.宴会礼仪古代宴会是沟通和交流的场合,举办宴会是一种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方式。

在宴会上,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比如宴席要按照主客地位分清座次,主人要居中高位,贵客坐次高位;进餐时要注意用餐文明,不可嘈杂和大声喧哗;别人举杯敬酒时要站起来,持杯回敬等等。

这些规范有助于维持宴会秩序,并表达了宴请者的礼貌和热情。

3.婚礼礼仪古代的婚礼是一种庄重而隆重的仪式,它代表着两个家族的联姻。

在古代婚礼中,有很多重要的礼节,包括过堂、拜堂、拜天地等。

比如,在“过堂”仪式中,新娘要穿着嫁衣,由好友或亲戚陪伴,穿过象征门第的虚幌,以示进入新家的仪式;在“拜堂”仪式中,新娘和新郎要行拜帖礼,接受父母的教诲和祝福。

这些仪式都是为了彰显婚姻的庄严和祝福。

4.朝拜礼仪朝拜是古代中国人对神灵、祖先和帝王表示敬意的一种仪式。

在古代,每年或每月定期举行朝拜仪式。

在朝拜时,百姓要整齐列队,面向神位或天空跪拜,手持祭品或写有祝福文字的牌匾。

这个仪式表达了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和崇拜。

5.葬礼礼仪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葬礼,认为它是对逝者的最后送别和告别。

古代葬礼有很多规范,包括穿孝服、守丧期、丧车之类的仪式。

比如,穿孝服是表示对逝者的敬重,守丧期是为了表达哀悼之情,丧车则是将逝者送至安葬地点的一种方式。

这些礼仪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逝者家属的悲痛,同时也传承了社会对逝者的敬重和思念。

6.传统节日礼仪古代中国有很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中国历史上,礼仪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更是人们相处和交流的基本准则。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常识,包括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封建礼教的重要性以及古代宴会和婚嫁仪式中的礼仪等方面。

一、社会等级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尊卑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其家族背景和职业地位,人们被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种社会等级制度被称为“阶级”或“等级制度”。

在古代中国,官员们被认为是最高等级的人群。

他们按照官阶高低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尊卑有序。

皇帝位居最高阶级,其下依次是太子、王爵、公爵、侯爵等。

类似地,同样是官员身份,高位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权。

同时,传统社会还尊重社会地位和资历长者。

年龄越长,地位越尊崇。

人们习惯对长辈行礼,例如行鞠躬礼或者双手奉上尊敬的礼物表示敬意。

二、封建礼教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它强调维护尊严和秩序,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在封建礼教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要遵守特定的礼仪,例如尊敬父母、尊重长辈、尊重丈夫等等。

同时,妇女在封建社会中扮演被动的角色,需要符合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封建礼教的另一个方面是师徒关系。

师傅和弟子之间有很严格的规定,师尊是弟子的榜样和指导者,而弟子则要终身效忠师傅,并尊崇其为父。

三、古代宴会的礼仪古代中国的宴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它不仅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场所,也是展示社会地位和富有的象征。

古代宴会有着许多规定和仪式,如宾客入席要按照地位由上到下的次序排列,主人要起立行礼向客人致意,宾客进场要行揖等。

在古代宴会中,饮酒礼仪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主人首先向客人敬酒,表示欢迎和尊敬。

而客人则需要接受主人的酒,并举杯回敬。

四、古代婚嫁仪式的礼仪古代中国的婚嫁仪式是一种庄重而复杂的礼仪活动。

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礼仪、坐立行走礼仪、仪表礼仪、服饰礼仪、见面礼仪、访客礼仪、婚礼礼仪、丧礼礼仪和节庆礼仪等。

这些礼仪制度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促进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饮食礼仪饮食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

在古代,人们注重饮食的纯洁性和道德性,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在宴席上,人们注重礼仪和秩序,尊重长辈和地位高的人,先让长辈入座,地位高的人先动筷子。

同时,人们也注重饮食的节制和礼让,不能暴饮暴食,不能贪吃贪喝。

二、坐立行走礼仪坐立行走礼仪也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人们讲究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

在座位上,人们不能乱坐,不能抢占座位,不能斜倚靠背。

在站立时,人们要保持直立,不能佝偻曲背,不能倚靠墙壁。

在行走时,人们要稳步前行,不能急躁慌张,不能践踏花草。

三、仪表礼仪仪表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代,人们注重仪表的整洁和端庄,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人们注重洗脸洗手,保持口腔清洁,头发整齐光滑。

同时,人们也注重穿着得体,不能穿得太露太透太奇装异服。

四、服饰礼仪服饰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古代,人们注重服饰的整洁和雅致,讲究“衣贵洁不贵华”。

在服饰上,人们注重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和美感,不能穿得太艳丽刺眼。

同时,人们也注重服装的质地和工艺,不能穿得太粗劣。

五、见面礼仪见面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基本礼节之一。

在古代,人们见到长辈或地位高的人时,要行拱手礼或打千礼,向他们表示敬意和尊重。

在与平辈或下属见面时,人们则行抱拳礼或作揖礼,以示亲切和友善。

六、访客礼仪访客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重要的社交礼节之一。

在古代,人们去拜访别人时,要先通报姓名和身份,然后等待主人迎接入座。

在交谈时,人们要保持礼貌和谦虚的态度,不能高谈阔论或打断别人的发言。

古代文化常识 之 宗法和礼仪

古代文化常识 之 宗法和礼仪

古代文化常识之宗法和礼仪(一)宗法1.宗法旧时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血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

这种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

2.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

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

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3.宗子指嫡长子。

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

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

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4.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

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侯的君位也如此。

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5.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

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小妻)所生的庶子。

6.亲戚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

前者如《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见其亲也。

”后者如《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què)杀掉谋杀国君的儿子石厚时,说石碏是“大义灭亲”。

“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低。

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

“亲”与“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7.六亲泛指亲属。

但具体说法不一:按《左传》说,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按《周易》说,指父子、兄弟、夫妇;按《汉书》说,指父母、兄弟、妻子;等等。

8.三党指父党、母党、妻党,亦即父族、母族、妻族。

9.考妣旧时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

《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如《项脊轩志》:“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古代文化常识礼仪习俗

古代文化常识礼仪习俗

古代文化常识礼仪习俗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礼仪习俗1.年龄称谓襁褓: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及笄: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花甲、平头甲子:60岁。

耆:60岁。

古稀:70岁。

耋:70~80岁。

耄:80~90岁。

期颐:100岁。

2.避讳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3.谦辞和敬辞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政治、宗教、婚嫁、葬礼等,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尊卑有序的等级体系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对人们的社会地位进行了明确的等级划分,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古代中国的等级体系主要分为四等:士、农、工、商。

其中士最为尊贵,代表了当时的学术精英和社会精英。

农、工、商依次排在其后。

这种等级体系严格限制了人们的行为举止和交往方式,强调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二、尊敬祖先的思想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非常重视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古人认为祖先是家族和社会的根基,通过祭祀和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敬意。

祭祀仪式通常包括祭拜、祭品和祭祀文化艺术等环节,以示对祖先的祝福和感恩之情。

这种尊重祖先的思想和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延续至今。

三、婚嫁礼仪的繁琐中国古代的婚嫁礼仪十分繁琐,包含了众多的环节和仪式。

婚礼通常分为聘礼、过门和举办婚宴三个重要步骤。

在聘礼环节中,男方需要向女方家庭表示娶亲的意愿,并出具一定的聘金。

过门环节中,新娘需要在特定的日期和时间进入新郎家中,代表着婚姻的正式成立。

婚宴则是一场庄重而盛大的宴会,用于庆祝新婚夫妇的婚礼。

四、朝廷礼仪的严谨中国古代的朝廷礼仪极其严谨,包括了各种规定和程序。

皇帝是朝廷礼仪中最尊贵的角色,他被视为天子,受到全部臣民的尊敬和崇拜。

朝廷礼仪要求臣民在皇帝面前行跪拜礼,称臣称孙等礼仪动作。

此外,朝廷礼仪还包括了各类宴会、婚嫁仪式和庆典活动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朝廷的尊严和威严。

五、丧葬仪式的肃穆庄重中国古代的丧葬仪式十分庄重和肃穆。

丧葬仪式通常包括送葬、守灵、出殡和祭扫等环节。

在送葬环节中,亲友和乡邻会陪同丧家和灵车一同前往墓地,并进行一系列的默哀和诵经祷告。

守灵环节中,亲友会在灵堂外为逝者守夜,表示对逝者的追思和缅怀。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仪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还体现了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本文将从儒家礼仪制度的起源及其特点、礼仪制度的分类和传承、礼仪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儒家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礼仪体系。

儒家礼仪制度起源于周朝,是由古代儒家学派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儒家礼仪制度中,最核心的是尊孔九经、尊祖宗和尊师长。

尊孔九经是指尊重儒家经典《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周礼》、《仪礼》、《乐经》、《春秋》和《论语》等,尊祖宗是指尊奉宗庙祭祀祖先的仪式,尊师长是指尊敬师长、恭敬听从他人教诲的态度。

儒家礼仪制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重视孝道、友爱和忠诚等道德价值观。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元化的分类。

首先,礼仪制度可以分为宗族礼仪和宫廷礼仪。

宗族礼仪是指家庭中的礼仪,主要包括丧葬礼、祭祀礼以及婚礼等。

宫廷礼仪是指皇帝和宫廷成员之间的礼仪,主要包括朝廷礼节、宴会礼仪和娱乐活动等。

其次,礼仪制度还可以根据场合的不同分为公共礼仪和私人礼仪。

公共礼仪是指与他人相处时需要遵守的礼仪,如会见礼仪、进餐礼仪和言谈礼仪等。

私人礼仪是指在个人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礼仪,如起居礼仪、穿着礼仪和行走礼仪等。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秦汉时期,礼仪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受到了法家思想的冲击。

然而,自西汉以后,礼仪制度逐渐恢复了儒家的地位,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礼仪制度达到了巅峰,礼仪文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弘扬。

同时,礼仪制度也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礼仪和道教礼仪。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礼仪制度规定了人们的行为举止,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其次,礼仪制度能够促进人们的心理交流和情感沟通,增强人们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古代文化的常识礼仪

古代文化的常识礼仪

古代文化的常识礼仪古代文化中的常识礼仪是指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交活动等方面遵循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传统。

这些礼仪规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还体现了人们对自己身份地位的认同、对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以下是古代文化常识礼仪的一些重要方面。

1.尊卑礼仪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将尊长、贵人视为尊贵的对象,需要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服从。

例如,当与长辈或上级对话时,要以恭敬的态度,称呼对方的姓名或尊称。

在见面、告别或见识到尊贵的人时,要弯腰鞠躬以示尊敬。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注意事项,如在用餐时,尊长做出示意后才可以动筷子。

2.宴会礼仪古代宴会礼仪是社交场合中的一项重要礼节。

在宴请宾客时,主人需要在宴会前准备好宴席,摆放精美的菜肴和酒器,并邀请宾客入座。

宾客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有相应的座次安排。

在宴会过程中,主人需要悉心招待宾客,倾听他们的意见,不应自己过多抢去食物或酒水。

与此同时,宾客也应遵守宴会礼仪,不争抢食物,不随意出言冒犯他人。

3.婚礼礼仪古代婚礼是一种庄重而繁复的仪式,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

在婚礼前,新郎新娘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如准备嫁妆、买备用婚服等。

婚礼当天,会有专门的婚媒人依照礼节来主持婚礼程序。

婚礼中有一系列的环节,如迎亲、过门、受贺等,每一步都有着特定的仪式和顺序。

参与婚礼的亲朋好友需要遵守相应礼仪,如准时到达、穿着庄重等。

4.葬礼礼仪古代葬礼礼仪十分重要。

在葬礼仪式上,人们需要以庄重的表情、行为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葬礼上,要遵守相应的丧葬礼仪,如身着孝服,低调含蓄。

同时,家属需要安排好葬礼程序,包括请导引员、布置葬礼现场、择吉日等等。

参与葬礼的亲友们要按照礼仪要求进行悼念活动,不得过分高声喧哗,保持肃静。

5.交际礼仪在古代社交场合中,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交际礼仪。

例如,相识和不识的人见面时,应互相行礼致意;进入他人的住所要先行示意等等。

在交流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礼节,如注重言辞的尊重,不随意打断他人说话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
揖礼
在非正式场合,如日常相见、朋友聚会等,行揖礼以示友好。
宴席礼仪
座次礼仪
01
古代宴席上,按照尊卑、长幼、主客等次序安排座位,以示礼
仪。
进食礼仪
02
宴席上,遵循严格的进食礼仪,如不得狼吞虎咽、不得用手抓
食等。
酒礼
03
宴席上,按照礼仪饮酒,如先敬长辈、先敬贵客等。
馈赠礼仪
礼品选择
馈赠礼品时,要选择合适、有意义的礼品,以表达敬意和友谊。
徒弟应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虚 心向师父请教。
传承师业
徒弟在学成之后,应传承师父的技 艺和道德风范。
03
宫廷礼仪
皇帝的礼仪
登基礼
皇帝登基时举行的仪式, 包括祭天、祭祖、接受朝 贺等程序。
册封礼
皇帝对官员或皇亲国戚进 行册封时举行的仪式,包 括册封诏书、册封宝册等 。
朝觐礼
皇帝定期接受官员朝觐时 举行的仪式,包括官员向 皇帝行三跪九叩礼、献上 贡品等程序。
公主礼仪
公主在宫廷中行礼的规范,包括对皇帝、官员、 妃嫔等不同身份的人行礼的规矩。
太监礼仪
太监在宫廷中行礼的规范,包括对皇帝、官员、 妃嫔等不同身份的人行礼的规矩。
04
社交礼仪
会面礼仪
拱手礼
古代中国人见面时,拱手致意,表示尊重和敬意。
跪拜礼
在正式场合,如朝拜皇帝、宴请贵宾等,需要跪拜行礼,以示敬意 。
赠礼方式
赠礼时,要按照礼仪方式进行,如双手奉上、口头致意等。
受礼方式
接受礼品时,要表示感激和敬意,如口头致谢、回赠小礼品等。
05
节庆礼仪
年节庆礼仪
春节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在 这一天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并给孩子们发红包。

古代文化常识之中国礼仪文化 课件(共35张PPT)

古代文化常识之中国礼仪文化 课件(共35张PPT)

当代礼仪: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礼仪在中国成为一种 文化形态,它既包括一套以仁、义、 礼、智、信为中心的机制观念,也包 括以礼节仪式为内容的风俗习惯。
叁 礼仪的分类
(一)传统的分类——五礼
周人认为国祚绵长,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神鬼的保佑,一是人的 措施,所以非常重视神鬼的祭祀。《周礼·大宗伯》:“大宗伯之职 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郑玄 注:“立天神地祇人鬼之礼者,谓祀之祭之享之礼,吉礼是也。保 ,安也,所以佐王立安邦国者,主谓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明 尊鬼神重人事。”古人分礼为五类。
出花园
(1)“出花园”时间 “出花园”在哪一天“出”,这是有讲究的。在潮州这边,一般会在前一
年年底先去“问老爷”,然后根据时辰八字制定一个日期来“出花园”,还会 写明一些祭拜流程和注意事项。而揭阳地区一般是七月初七。当然,也 要提前求神问卜,适宜者才能出花园。 (2)沐浴
这一天,最重要的是使用花草沐浴。这点在潮汕各地是一样的。至 于花草的种类,具体各地有所不同。饶平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 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种;潮州湘桥有些地方使用的是红花 (石榴花)仙草、龙眼叶、千日红、榕叶、竹叶各一对。
(一)传统的分类——五礼
03 宾礼
一、诸侯定期朝见周天子的礼仪。四方诸侯在规定朝觐之年分别于春、 夏、秋、冬亲来朝觐,《周礼·大宗伯》贾公彦疏:
二、诸侯不定期朝觐周天子的礼仪。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的 诸侯不服从天子之命,天子须要讨伐,所在方向的诸侯临时会合朝觐天子, 协同征伐。这种礼叫作“会”。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十二年中天子不巡守, 则六服之内诸侯都来朝觐,天子筑坛发表训话。这种礼叫作“同”。
人生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仪式。

这些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体现。

古代中国礼仪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美德。

以下是古代中国文化常识中的七种古代礼仪。

一、祭祀礼仪: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祖先的尊崇和祭祀。

祭祀活动中,人们会按照一定的仪式,如净身洗濯、焚香敬献、奠酒祷告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这种祭祀礼仪不仅是人们对祖先一种文化传承,更是维系人们情感纽带的重要纽带。

二、婚礼礼仪:古代中国的婚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交仪式,它不仅关乎两个家庭的交流和结合,更涉及社会秩序和家族尊严的问题。

婚礼礼仪中包含了一系列仪式,如聘礼、婚宴、迎亲等,人们在这些仪式中注重礼貌、尊重和传统美德的表达。

三、丧葬礼仪:古代中国的丧葬礼仪也是一种十分庄重的仪式。

人们在丧葬仪式上会穿上素服、燃烛奠酒、守夜哀悼等,以表示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思。

这种礼仪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和追念,更是家族和社会尊严的表现。

四、官员任职礼仪:古代中国的官员任职仪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

在这种仪式中,新任官员会接受祝贺、登记封印、宣誓就职等一系列程序,以表示对朝廷和职责的恪守。

官员任职仪式的严谨和庄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官职的重视和对政治秩序的维护。

五、觐见礼仪:古代中国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人们如果要觐见皇帝,必须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进行。

觐见礼仪通常包括跪拜、上表、贡品进献等,以示对皇帝的尊重和忠诚。

觐见礼仪的严谨和庄重体现了对皇权和君臣关系的重视。

六、宴会礼仪:古代中国的宴会礼仪非常繁复,宴请客人时人们会按照不同场合和身份准备不同的菜肴、礼品等。

在宴会上,人们会注重坐次、敬酒、敬茶等礼节,以展示主人的好客和尊重。

宴会礼仪的规范和细致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客”、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视。

七、交友礼仪:古代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和交友,交友礼仪是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最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第1步:双手轻轻搭于左胯处 第2步:右脚后支 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 第3步:微微屈膝并低头,口道“某某万 福”
嘉礼
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 部分,上至王位承袭,下至乡 饮酒礼,无所不包,最重要的 内容有婚礼、冠礼、射礼、飨 礼、宴礼、贺庆礼等。
嘉礼
• 有关个人成长和交 往以及王位承袭的 礼节。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课件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课件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2
《礼记》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 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 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 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 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东汉末 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 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 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 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 必读之书。
人死后,活人登上屋顶,面向北方呼唤死者,为死者招魂,这叫“复”。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10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 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 椁,盖取诸大过。”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11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 “才 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 行也。”( 《论语·先进篇》
六 步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32
“五雁六礼”
第一,取其顺阴阳往
来,取妇人从夫的意
思。
第二,雁是候鸟不失
时信,象征男女信守
不渝,婚嫁以时,不
需要女子久待。
第三,雁阵成行,行
止有序,以象征嫁娶
之家长幼有序,互不
越礼。
第四,雁失偶后不再
成双,互相忠贞,从
一而终、誓不再醮 。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33
这种婚姻习俗,在先秦、两汉、隋唐时比较 盛行。不过以上所述是流行于士以上的婚仪, 礼法要要求六礼齐备。通常对于老百姓的婚 仪,是有说媒、下聘、亲迎三项而已。到南 宋朱熹〈〈家礼〉〉,中“自议婚而下,首 曰纳采,问名附焉;次曰纳币,请期附焉; 次至亲迎。”至此,六礼简化为三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 女子笄礼
冠礼要在宗庙举行,主持者是将行冠礼者的父亲。首先,父亲
要在行冠礼之前,先进行筮(占卜),以确定行礼的日期和参加儿子 冠礼的来宾。然后将行冠礼的日期告诉宾家。到了这天,行冠礼的 席位安置在宗庙阼[zuo做]阶(堂前东阶)北端。待来宾到达后,将加 冠者从东堂领出就席,由来宾为他梳头、挽髻、加簪(用于固定头 发)、著[纟丽][li离,亦读xi洗,用于束发的黑色帛]。之后在父亲的 主持下,由事先确定的一位来宾,十分庄重地为他加冠,即将冠戴
春秋时期仍然保留这样的传统:将敌军的俘虏 当场杀了作为祭祀品,并将其鲜血淋在战鼓上, 号为“衅鼓”。
誓师,是指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 作战意义,表示决心的意思。
古代出师宣誓:喝酒,拔刀,摔碗
[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 的礼制。主要有三种形式: 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 “小聘”;每隔三年派卿 朝见天子为“大聘”;每 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 “朝”。
滚冕
加冠之后,人们向加冠者 敬酒以示祝贺。然后加冠 者从西阶下,去拜见自己 的母亲。再回到西阶东侧, 由参加冠礼的来宾给他起 “字”。因此,古人有冠 和字都标志着已进入成年。 最后,加冠者身着礼服、 礼帽,带着礼品,去拜见 兄弟姐妹。冠礼的仪式自 周代形成一种固定的形式, 以后历代相袭,只是加冠 的程序逐步简化,有的减 为二加,甚至一加,但仪 式依然隆重、繁缛。
纳采
婚礼,下达纳 采。用雁。” 郑玄注:“将 欲与彼合婚姻, 必先使媒氏, 下通其言,女 氏许之,乃后 使人纳其采择 之。”其礼物 用雁。
纳采环节从汉代起,纳釆礼就已经不仅 限于雁了。当然,雁还是最重要的一种。奢 靡之风渐兴,纳采礼依身份的不同而异。百 官纳釆礼有三十种,且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如羊、香草、鹿,取其吉祥,以寓祝颂之意; 而以胶、漆、合欢铃、鸳鸯、凤凰等用来象 征夫妇好合之意;或取各物的优点美德以激 励劝勉夫妇,如蒲苇、卷柏、舍利兽、受福 兽、鱼、雁、九子妇等。
隋唐曾规定聘礼的定制,自皇子王以下 至于九品皆同,标准为:雁一只。羔羊一只, 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
雍正初,定制,汉人纳采成 婚,四品以上,绸缎、首饰限八 数,食物限十品。五品以下减二,
果盒亦以四为限。品官婚嫁日, 用本官执事,灯六、鼓乐十二人, 不及品者,灯四、鼓乐八人。禁 糜费,凡官民皆不得用财礼云。
《苏武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 有:持节、带礼物。
各年龄段称呼
序号 称呼 1 襁褓 2 黄口 3 孩提 4 始龀 5 垂髫 6 总髻总角 7 总发束发 8 豆蔻年华
9 及笄之年
年龄 序号 称呼
年龄
不满周岁 10 弱冠
男子二十
婴儿
11 而立之年 三十岁
二三岁 12 不惑之年 四十岁
七八岁 13 知天命之年 五十岁
b.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c.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d.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
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问名:男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 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 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或 以为问名是男方遣使者问女方生母的姓 氏,以便分辨嫡庶。后问名范围扩展到 议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 多侧面。问名也须携带礼物,一般用雁。 我国广东海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常用槟 榔作为问名携带的礼物。把女方庚帖与 男方生辰做了占卜,确定可以成婚之后 再行纳吉礼。
[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 节。按尊卑分为三种,称 为“三揖”:一为“土 揖”;二为“时揖”;三 为“天揖”。
宾礼
1、天揖(上揖:揖 礼手位于高者,标准 揖礼)
在正式礼仪场合,如祭 礼、冠礼等礼仪场合中, 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 礼。行礼时,身体肃立, (见图解),双手合抱, 左手在上,手心向内; 俯身推手时,双手缓缓 高举齐额(一般略高过 眉心),俯身约60度, 起身时,恢复立容。
在他的头上,但加冠绝非简单地把冠带在头上。冠礼规定,加冠为
三加,即始加、再加、三加,每一加要分别戴上不同形制的帽子, 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始加,戴缁[zi资,黑色]布冠,表示该男子从 此可以治人、治家;再加,戴皮弁(一种用白鹿皮缝制而成的帽子), 表示今后该男子要为国家服兵役;三加,戴爵弁(一种像爵形状的 黑色帽子),表示该男子从今以后,有权参加祭祀活动。如果是诸 侯行冠礼,于三加之后还有四加,戴玄冕(又称元冕,一种外黑里 红的礼帽);帝王天子行冠礼,则还要五加,戴衮〔gun滚〕冕。
男 加 冠
女 及 笄
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 内容是宾主拜揖行礼,司射放好壶、中、算,宣 布投壶之令(规则),主要有:必须将箭矢的端 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抢先连投者 投入亦不予计分;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等等。 至此,司射上堂对宾行揖礼,禀告宾:“三耦 (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座射”(意思是三耦都 已射毕)宾行揖礼还。射礼讲求立德正己、礼乐 相和。倡导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的文明,射礼讲 究谦和、礼让、庄重,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 己”,重视人的道德自省。在本质上是一种健康 道德的巧妙导引方式,是华夏先民寓德于射、寓 礼于射、寓教于射的珍贵的人文实践成果。
亲迎:俗称“迎亲”。新婿亲往女
家迎娶新娘的仪式。通常是男家将 婚期通知女家后,到成婚日,由新 郎亲自到女家迎接新娘,也有由男 家派遣迎亲队伍迎娶,新娘在家等 候。起源甚古,唐杜佑《通典·第十 八天子纳妃后》载:“夏亲迎于庭, 殷于堂。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 时,亲迎于户。”
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 性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 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 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 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 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第1步:双手轻轻搭于左胯处 第2步:右脚后支 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 第3步:微微屈膝并低头,口道“某某万 福”
嘉礼
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 部分,上至王位承袭,下至乡 饮酒礼,无所不包,最重要的 内容有婚礼、冠礼、射礼、飨 礼、宴礼、贺庆礼等。
嘉礼
• 有关个人成长和交 往以及王位承袭的 礼节。
• [婚礼冠]:男子二 十岁行冠礼后即可 成婚,享受成人待 遇;女子十五岁行 笄礼后也可结婚。 所以把婚礼、冠礼 合成为婚冠礼。
六礼,中国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 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 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 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 礼前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 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 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 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 其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 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古代社会,大到国家政治活动, 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都 要在“礼”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 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 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色彩。
• 吉礼 • 凶礼 • 军礼 • 宾礼 • 嘉礼
古代礼仪
吉礼
• 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礼仪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2、时揖(中揖:揖礼手位于平 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
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身体肃立,双手抱拳, 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 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3、土揖(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
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 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然后缓
齐衰: 。“五服”中 列位二等,次于 斩衰。其服以粗 疏的麻布制成, 衣裳分制,缘边 部分缝缉整齐, 故名。有别于斩 衰的毛边。具体 服制及穿著时间 视与死者关系亲 疏而定。
大功:服期九个月。其服 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 稍细,较小功为粗,故 称大功。旧时堂兄弟、 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 姑、姊妹、侄女及众孙、 众子妇、侄妇等之丧, 都服大功。已婚女为伯 父、叔父、兄弟、侄、 未婚姑、姊妹、侄女等 服丧,也服大功
飨礼:飨,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 受用。古代一种隆重的宴饮宾客之礼。
宴礼:周天子招待诸侯设享礼,招待诸侯之 卿用宴礼。享礼用体荐(宴享时,将牲的半 体置于大俎以进献),宴礼用折俎(宴会时, 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
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节: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 出使礼仪有:斋戒(洁身净心,以 示虔诚)、递上国书。
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 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 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 牺牲的总称。
凶礼
指凭吊各种天灾人 祸的丧葬的礼节。
如:古代的“五服”制度(丧服 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 大功、小功、缌麻。)
斩衰: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 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 以尽哀痛,服期三年。
幼年
14 耳顺(花甲)六十岁
幼年 童年 15 古稀之年 七十岁
童年 少年 16
女子十三四 17

十五岁(为 成年)
耄耋之年 期颐之年
八九十岁 百岁
礼仪制度之 礼仪
• 5.讳称
A.称钱:
赋、禄 、饷、孔方兄、铜臭、润笔等
B.称大小便:
更衣、出恭、解手
C.称死:组卷网
a.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 晏驾、山陵崩等。
小功:次 于“大功”的 丧服。用 稍粗熟麻 布制成, 服期五月。
缌麻:“五服” 中最轻的一 种。用较细 熟Biblioteka 布制成, 做功也较“小 功”为细。
军礼
• 指军事活 动中的礼 节规范。
• 包括出师、 祭祀、誓 师等
西周时凡出动军队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仪 式,屠宰牛羊献祭祖先、社稷。全体出征将士列 队,屠宰后的牛羊还要在队列左右转一圈,号为 “殉阵”,并宣布“不用命者斩之”。统帅亲自 将牲血淋在军器上,号为“衅”,象征性的将作 战使用的旗号、战鼓、金铎、兵器等淋上一点牲 血。奇怪的是淋过牲血的战车却要放回库中保存。 祭祀结束后的牛羊煮熟了,即“胙[zuò古代祭祀 时供的肉]肉”,分给将士们享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