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及心得2000字(精选多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精选多篇)第一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面前展开。
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想象的更怪异、更离奇……在哲学启蒙书中,乔斯坦·贾德所着的《苏菲的世界》也许是最畅销的一本,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畅销不衰的名着。
在我看来,这本书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是得益于其奇妙的构思。
全书实际上有两条线索:一是14岁少女苏菲与那位神秘哲学家艾伯特之间的通信和来往,而通过哲学家对苏菲的授课和谈话,作者对西方哲学自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和探讨的主要问题作了引人入胜的讲解;二是同龄少女席德与她父亲艾勃特之间的通信和来往。
读者发现,两条线索由交错、靠近而重合,到头来真相大白,苏菲和哲学家艾伯特只是席德父亲艾勃特为女儿写的书里的虚构人物,或者毋宁说,是艾勃特化身艾伯特在向同样化身为苏菲的席德进行哲学启蒙。
柏拉图曾言:哲学起于惊疑。
事实上,不论是谁,倘若没有对世界的惊奇和对人生的疑惑,就不会开始哲学的思考。
书中先从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苏菲产生哲学性的思考,接而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还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议题思考有了初步了解。
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
至于近现代的哲学,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之多,思想之深刻。
不仅如此,更加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哲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揉碎以另一种更加细腻的方式注入读者的头脑中。
哲学家们往往确实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会像行侠者那样惊险离奇,不会像军事家那样波澜壮阔,不会像男欢女爱那样情意绵绵,而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们特有的言行蕴含着哲学的深邃,会给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远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通用11篇)《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全球畅销的哲学小说,不仅仅讨论了西方哲学史,还采用了许多的小说写作手法,通过主人公席德与苏菲一层一层的揭示,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成长与觉醒。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苏菲的世界的2000字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篇1《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14岁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讲述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
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它是一本哲学史小说,更是一种自我世界的体验,某种程度上,却也是一个自我世界的折射。
本书虽说是哲学史的介绍,但并不是很侧重哲学思想本身,书中对关注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上帝是否存在等。
然后对学派或者哲学家也没有过多探讨,更多的是在介绍他们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的去进行哲学性的思考。
最后,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哲学思考,作者都会用容易让人理解的例子来阐释怎样去理解并哲学性的思考。
但如果本书只要表达这些,我想作者也没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节。
作者采用的手法与其说是想引人入胜,让哲学史的介绍不显得枯燥,更不如说是为了激发我们对哲学的兴趣,让我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因为本书小说的情节不就正是一个最好的哲学基本问题吗?一个关于是否存在的问题。
或许,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许就是我们的世界。
苏菲和她的哲学导师是少校写的书里虚构的人物,少校用这本书来作为给他女儿席德的15岁的生日。
而这一真相在讲到柏克莱等经验主义学派时向我们揭示。
然后后面更离奇的是苏菲从书中走出来,来到了少校的世界。
这些看似离奇的情节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们不防采用像《盗梦空间》里梦境的层次一样来定义世界(正如书中说的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范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范文导读:本文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读苏菲的世界有感这是我喜欢的一部书,是一部关于哲学启蒙的书,当然我喜欢哲学是在我上过政治课后感兴趣的。
是“哲学是让人变聪明的学科”这句话激发了我的兴趣。
之后我在网上找关于哲学的书籍,真是功夫不费有心人呀。
我终于找到了,就是这部《苏菲的世界》而且很有缘,它就是一部哲学启蒙书,让我看到从远古的欧洲到现在几千年的哲学思想。
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等等。
还有很多的哲学流派。
他们在当时神学盛行的那个时代里,阐述着各自的观点。
但从大的方面来说他们的观点总是在袒护着神学,或者说是在袒护这教会,也许这和当时教会具有统治的地位有关吧。
虽然他们都发表着各自的观点,但都相信有上帝的。
而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的就说是苏格拉底了,他虽然是一位唯心主义者,但他的求思精神是很值得提倡的。
而在神学的世界里,他的思想也是很有影响的。
他死后他的徒弟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柏拉图这位有名的哲学家继承了他的思想,更好的是他发扬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而我更看好的是他的那种教学方式,他让每个学生都和他讨论,不是让老师讲,学生听,我认为现在的老师也因该提倡这种方式。
说到亚里士多德,我更看重的是他的那种分类法,他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了。
包括有机物还是无机物。
比如狗这种动物,它属于有机物,是猫科动物,是一种宠物,当然在你家的那条狗。
说到这里,我不的不说这本书还有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叙述手法很新颖。
它将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思想来带领读者来解读众多哲学家的思想。
而最后苏菲却是作者书里的一个人物,而里面的哲学导师用他哲学的先见或许说是聪明知道了一切,让苏菲来逃离作者的世界。
书里的妈妈、朋友、同学、邻居都是虚幻的,而哲学导师想让苏菲挣脱这样的世界。
没想到书中现实的他们也是贾德虚构出来的。
当你读完这本书后,你也发现这本书的构思也富有哲学意味。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六篇
【导语】《苏菲的世界》是⼀本哲学启蒙书,作者⽤轻快⽽⼜有点沉重的⼿法把我们带进了⼀个奇妙的哲学世界。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读后感频道!【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今天,我拿起了《苏菲的世界》这本怪异⽽⼜神秘的书,读完后,我想了很多很多…… 这本书主要讲了:14岁的少⼥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封信。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就这样,在⼀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就像谜团⼀般在她的眼底下展开。
苏菲运⽤少⼥天⽣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事实真相远⽐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等 读完后,我觉得苏菲就是代表着⼈类本⾝,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求代表着⼈类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以及探索。
所以优秀的世界观是⼈类的探索活动提供正确的引导。
我们应该像苏菲学习,要做⼀个勇于探索,勇于尝试,敢于发现的⼈,说不定你会发现⼀个新的世界! ⽣活中探索不是⼀件简单的事。
探索,需要经受种种的挫折。
⼀个⼈需要在⽣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渐渐成长。
新东⽅学校的俞敏洪曾经历过两次对⾃⼰有转折意义的失败。
⼀次是连续两年⾼考失败,⼀次是店铺梦的破灭。
不过,正是这些磨难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于是他抓住了⽣命中的⼀次机会创办了北京新东⽅学校。
⼈⽣不如意⼗有⼋九,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们的意志。
正如腐朽的⼟壤中⼀样能够⽣长新鲜的植物,腐朽的⼟壤也⼀样能够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个⼈内⼼深处对⽣命的赞叹与对⼈⽣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讲的是:⼀个⼗四岁的少⼥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象谜团⼀样向她展开。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在⼀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
然⽽,事实的真相⽐她想象的更奇怪⾃⼰居然是别⼈虚构的⼈物! “上帝是⼀个魔术师,地球只是被他从魔术帽⾥拉出的⼀只⽩兔。
暑期读物《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暑期读物《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1;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
“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
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
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苏菲是个14岁的挪威小丫头,生活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地方,过着小女孩的小日子。
可自从一个不请自到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突然走进她的生活,苏菲的世界便完全改变了。
作者乔斯坦。
贾德,这位从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侦探小说的构思,借助艾伯特给苏菲上的哲学课而将一整部西方哲学简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们婉婉道来。
可以说《苏菲的世界》是一本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
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
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
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乔斯坦·贾德带着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学。
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
我们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浏览历代哲人的精辟论述。
而正当我们略显疲惫之时,本书的副线却又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我们沿着苏菲的足迹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谋面的席德。
主线与副线自然交织,浑然天成,足见作家艺术修养之高。
但更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则是:作家灵活而娴熟的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哲学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观点、探究哲学的真谛。
《苏菲的世界》是将艺术与学术完美结合,通过我们熟悉的载体传达我们陌生的信息。
读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犹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见证黎明前的黑暗。
我们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之中。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作文2000字
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美、永远善的事物上。假如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定会有些人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认为毫无意义,或许某位有个性的人会很骄傲的说我就是我,确实是一位很潇洒的世俗人。我想苏菲的世界之所以探讨这个问题,并不是想每个人都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终身困在我是谁的问题中。他真正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的一种思维模式,让人们不再只停留于事物的表面,让人们可以透过表面来看到事物的本质,学会用哲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从而从一个更深刻的角度、更高的高度来了解事物。
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物质的东西不会是永恒的,任何物质的东西都会在历史的长廊中被消磨殆尽,最幸运的结局就是留下了残骸被后人视为珍宝保护起来,然后再想尽一切办法去申请个世界文化遗产,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风化,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这就是为什么爱尔兰英国国教的大主教乔治伯克利敲着桌子说这桌子不是真实的。虽然桌子确实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以看到它,可以摸得到它,但它最终会被历史所侵蚀,假如人们不用心记住它的话,它就会像从没出现过一样。相比来说,精神的东西却是可以摆脱历史的冲洗,历久弥新的。这就像我们现在不可能再次看到文艺复兴时期那种鼎盛繁荣的嘲,但是,我们并不用感到遗憾可惜,因为,我们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可贵的精神思想与智慧,这些都是可以长存历史之中不受磨损的宝贵财富,就像苏菲虽然回到现实中看不到先前哲学家们睿智的面孔,却是可以继续思考他们的人生问题,继续探索关于哲学的智慧一样。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听起来简单的问题却在这本书中变得神无法回答。
14岁的苏菲在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
苏菲不断收到艾伯特的信件,因为他的问题使这个世界像谜团一样在他的眼前展开。
后来在艾伯特的指导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从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他树立的哲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她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一课主要认识了罗盘、火器、与印刷术这三大发明,苏菲详详谈运用了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想要解开这些谜团。
可是,事实比她所想的更加怪异离奇。
品读过《苏菲的世界》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对生命、宇宙万物都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悟。
这本书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灵的华美乐章。
它使我如何去从哲学的角度观察、理解这个的世界。
我的脑中不断映出“为什么?”这三个字。
全世界有很多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很多人说灵魂会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后是否还会有生命?”没有书籍可以回答除了我们思考、思考、再思考。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亚里士多德说:“人和动物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但最明显的不同是人会思考。
”英国经验主义大师培根在其随笔中写道:“青年人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时灵感来临如有神助。
”这些话语都表达了思考的重要性,这也是这本书给我的另一大感悟。
苏菲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懂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解决了艾伯特留给她的一道道哲学问题,这也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
“思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那将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本就是要在不断的思考中补全自己的思维漏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苏菲的世界》既是一个智慧的世界,又是一个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宇宙万物的探索世界对我们来说是许多未知谜团的组合,是各种猜测与思考。
这本充满哲学色彩的书,不仅解开我对这个世界的疑问,对宇宙万物的探索和赞叹生命之美,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多的是从苏菲身上带给我的思考的力量。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左右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左右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为人类的思想插上了翅膀,但是光阅读而不记录心得与读后感可不行。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左右【一】《苏菲的世界》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
作者乔斯坦.贾德用故事化的语言,以主人公苏菲的“哲学之旅”为主线,为像我这样的哲学初探者循序渐进地掀开了高深哲学的神秘面纱。
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方向、内容,部分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等。
它的价值不是我三言两语能概括准确的,对我个人而言,它是无价的智慧读本,其中的哲学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内涵在其中的人生道理,更使我受益匪浅。
1.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它是灵感和创造的坟墓。
我们做个假设,假如书中的主人公换做我们自己,故事的过程和结局会是怎样?其实,就是拿我们自己和苏菲作个比较,也许换做同龄时候的我们,情节会相似,但如今的我们恐怕是要让作者失望的。
我们的习惯已经逐渐束缚了我们的思想,把我们无形地捆起来,难以迈出创造性的步伐。
哲学家从来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
对于他或她而言,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
这是哲学家与小孩子共同具有的一种重要能力。
可以说,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般敏感。
而我们正逐渐丧失这种能力,逐渐麻木。
当我们不断长大,成熟,我们儿时的那种对世界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弱化,盲目地存活着,未曾真正领悟生命的意义。
我们要有一个好奇、充满求知欲的心灵。
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它是灵感和创造的坟墓,它会让我们对身边的一切习以为常,理所当然。
我们不否认一些良好习惯存在的必要性,但这里我们所说的习惯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安于现状的懒惰和麻木。
我们该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和生活多提几个设问,问下自己:“我是谁?”,“我们的世界是怎么样的?”等,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已经足够难倒我们。
苏菲的世界字心得(优秀5篇)
苏菲的世界2000字心得(优秀5篇)苏菲的世界2000字心得篇2看过《苏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会这样认为:它是一本简单而又深奥的小说。
它曾经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会使我兴趣十足,一会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这矛盾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整本书。
14岁少女苏菲收到的陌生来信带她走进了一个她几乎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引导她的思维走进了人类更深、更本质的思考。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
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
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
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书中的一段话令我记忆深刻:世界就像魔术师变出的白兔,人类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处,把所有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而哲学家们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们不断攀登白兔的毛发,目的是为了看清魔术师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
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苏菲的世界2000字心得篇3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是14岁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后收到的一封神秘的信。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本以为这是一本难懂的哲学书。
读过以后,才知道这本书非常有意思。
它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写的。
读着读着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记述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此以后,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类神秘的信,在信中神秘导师的指引下,她走进哲学,开始思索人生的道理,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告诉我们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
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
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这部作品使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的发展。
在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是人类文明的痕迹,我们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产物,一个环节,我们就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文明之中。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我读这本书也增强了我自己的思考能力,我也在想这么多年来,我自己的生活可曾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在这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我到底得到了些什么?其中关于宗教的内容,我非常感兴趣,我反复阅读了关于__和《圣经》的内容,我感到在久远的历史年代,那时以色列人就已经得到了上帝的眷顾,他们在摩西的领导下走出非洲,来到了今天的巴勒斯坦一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经历了很多变迁。
以色列历史上有三位伟大的君王,他们是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他们为以色列民族争取了生存、发展的权利,但后来受到异族入侵,他们的国家破灭,人民被卖作奴隶。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五篇
【导语】读后感的表达⽅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般议论⽂,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是⼀本⽂学性很强的哲学书。
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位神秘⼈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度向⼈们解释了世界盒⼤⾃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们⼈类赖以⽣存的地球是⼀个怎样的世界。
让⼈们发觉到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运⽤哲学的观点揭开⾃然与⼈类社会的奥秘不只是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责任。
本来哲学是⽐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书却截然不同。
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了⽣动的语⾔来描绘了⼀个耐⼈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情。
为了向⼈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作者带领读者跟随⼀个可爱聪颖的⼩⼥孩从远古罗马畅游到现代,在每⼀个不同时期,那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讨论的题⽬以及这些哲学家们的经历和遭遇,都详细的收录书中,⽣动⾃然的将整部世界哲学史演义出来。
内容⼴泛却不紊乱,作者细⼼的将书中内容分成多章节,每节都有题⽬点出章节的中⼼内容,或深藏或巧露,每⼀节都阐述蕴含了它的真理,诠释了看似⾼深难懂的哲学问题。
这样的分节让读者读来轻松,也就⾃然容易接受书中的观点,理解作者的⽤意。
感受最深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
苏格拉底,他的⾼明之处在于⼈能够在谈话中揭露⼈思想上的弱点,使其领悟哲学的真理。
然⽽在公元前399年,他却由于过于直⾔,被他曾指责过的上层⼈⼠送上法庭,以其“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被处以死刑。
本可以恳求陪审团⼿下留情免于⼀死,但苏格拉底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即使到了⽣命的结束也要坚持真理。
他重视良⼼与真理,敢于为了真理⽽战,为了真理⽽牺牲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个快满15岁的⼩⼥孩苏菲接⼆连三收到⼀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哲学⽼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西⽅哲学领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篇)
You don't have that many viewers, don't be so tired.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这本书的结构真的非常妙,大局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先用苏菲和艾伯特的故事以及莫名其妙的席德生日明信片制造悬疑,引人入胜,使读者自动代入苏菲的角色接受哲学课程,完全不像纯粹的哲学课本让人昏昏欲睡。
而随着席德生日的临近,谜团渐渐浮出水面(为了不剧透,以免影响其他读者阅读,具体内容不提),正好完美地表达了前面所有章节都谈论到的某个哲学问题。
以前对哲学有一些偏见,总觉得哲学是类似神学或者研究一些永远没有答案问题的学说,后来了解了辩证法,看法有了一些改观,但还是难以理解。
有认识的哲学系的同学,会很好奇他们都学些什么,作业和考试是什么样儿的,今后做什么工作等等。
看完这本书发现,哲学并不是纯粹的思想层面的学说,它和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哲学家大多数也是科学家,他们也会通过实验来验证他们提出的理论,甚至可以说很多科学理论都是哲学家在解决哲学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来的。
我们从出生就被教授许许多多的知识和所谓正确或者说主流的世界观,当我们看待某些事物时会产生一些“理所当然”的看法,而且大多数人都会持这种看法,这就是大家从小被授予相同世界观的结果。
然而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这些所谓正确的世界观是从何而来的,甚至在阅读这本书的开始阶段,读到一些可能被现在世界摈弃的哲学思想时,不由自主地鄙视并否定它们,但越往后读,我发现有一些思想超出了我现有知识水平的判断能力之外了,这时我才发现我的倾向性变得很弱,再也不能那么毫不犹豫地否定或者肯定什么了,我需要利用我现有的能够被证实的思想观念来推理这个新出现的思想是否在合理的框架内,进而决定自己是否接受它,这可能就是主流世界观形成的大致过程吧,被大多数人或者能引领世界的少数人认同的思想便被写进教科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苏菲的世界》以一个14岁小女孩的视角,带读者从自然派哲学家到苏格拉底再到希腊文化,从文艺复兴到康德再到弗洛依德,把整个西方哲学史简明易懂并充满趣味地讲解了一遍。
纵观本书的哲学史世界,可以发现从古希腊到现代,哲学家们的两大命题是尝试解释世界的本质以及什么是自我,这是最经典的哲学基本问题,也是至今仍值得人类去探究的问题,由此引起的思考和吸取的知识,是我读此书的最大收获。
面对当前疫情形势,我们不免要再进一步去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苏菲的世界》引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我们该如何保护人类文明和我们存在的基础”。
进入二十世纪这短短的一百多年间,气候、环境、资源、生态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方面,我们发展科技、探索宇宙、解密基因密码;另一方面,我们污染环境、消耗资源、破坏生态,受到了自然的惩罚。
我们自认是唯一具有“宇宙意识”的生物,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但现实中却做着控制和掠夺自然的一切。
曾几何时我自己也陷入了一种“自我”的意识状态,认为现如今的自然界要靠我们人类去修复的,只有人类才有这个本事。
然而,扑面而来的“新冠病毒”、澳洲大火、东非蝗灾……才发现人类在自然面前也是脆弱的,生命的奥义就是我们只有将自我放到自然中发展,尊重自然,才能世代长久。
大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小到自己和他人相处的关系,都可以用书本里的话来总结:你想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人,这是生命奥义的哲学,也是为人处世的哲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是人出生以来就会有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终极哲学问题,也是所有人至今未解答成功的谜团。
十四岁的苏菲不断的接收到一封封不同寻常的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不过,她通过她充沛的知识逃离了“世界”,可是这一切都被席德看在眼里。
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是苏菲,她依靠在那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发现常人无法触及的奥秘,才能与艾伯特逃离“世界”这本书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不禁感到惊奇,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感到怀疑,不过更让我吃惊不已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女为何拥有如此高的悟性,也许是我们已经忘了当初对这世界的好奇,也或许是我们已经淡忘了世界。
2024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六篇)
2024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苏菲的世界》是乔斯坦·贾德的一本非常有哲理的哲学小说,让我读后深有感悟。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哲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仅枯燥,而且非常难以琢磨。
但是自从我读了《苏菲的世界》之后我的想法就改变了。
《苏菲的世界》是通过一封封神秘而又引人深思的来信把我深深的吸引,带领我走进哲学的王国,遨游哲学的世界。
每一次通过一个个深奥的问题,经过深深地思考,去领悟哲学的道理:一、我是谁?“我是谁?”这是苏菲收到的第一封神秘的来信,从此引发了她对身边一系列事物的思考甚至对整个世界、宇宙的思考。
虽然很少有人真正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习惯了“我就是我”的想法,但是如果你的名字由“苏菲”变成了“菲苏”,那么你到底是“苏菲”还是“菲苏”呢?有时候我也会想“我到底是谁?又为什么会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呢?”书上说:“存在即是合理”,意思是说存在的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就不会存在,因此我便这样合理的存在了吧!就像我站在鲁迅的故居里,鲁迅先生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而我又站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突然之间我感觉人活着是件多么美妙、神奇的事啊!而这个世界又是多么神秘啊!二、要有好奇心书中来信的神秘人说过:“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是啊,我们学习要有好奇心,做事要有好奇心,活着更要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懂得更多的东西,可见有好奇心是一件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许多人小时候就有好奇心,但是长大了之后,想法现实了,也渐渐习惯了这个世界,认为什么都是应该的,却丢失了好奇心;此时此刻,我也悲哀的发现我也正渐渐的习惯这个世界,认为有些事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奇迹,没有悬念,更没有什么魔法,一切都是真理,一切都存在了,一切都是合理的,那边不用再去思考,不用去求知,不用有好奇心。
有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这也是因为每个孩子都还没有丢失最初的好奇心吧!三、没有至善至恶大家都认为世界上有善良和邪恶,而那些神话、电影、戏剧、演义都在极力地宣誓“邪恶是永远战胜不了正义(善良)的”、“正义(善良)必胜”等等,,渐渐地人们也被这些看法所“感染”了,认为好人就是代表正义(善良),坏人就是代表邪恶,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当我看完书中第三章后,我的看法就变了。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25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25篇〕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精选25篇〕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篇1本书主要讲述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考虑的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迥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
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像另一个爱丽丝遨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
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他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
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
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
假设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篇2寒假里,我凑巧买到了乔斯坦·贾德的著作《苏菲的世界》。
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极不寻常的信,世界像个谜团一样在她眼前展现。
当苏菲拆开信封看到里面写着“你是谁”的时候,她走进浴室,用手指着镜子里的自己问:“你是谁?”此时我也和苏菲一样疑惑,我是谁?我理所当然就是张亦禾啊,可是张亦禾又是谁?这又回到了原来的话题——“我是谁”?一瞬间,我觉得有些可笑,我居然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你会觉得这也太不合理了吧!是吗?但没方法,这是事实。
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
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心里有阳光,雨天也是一种浪漫,心里下着雨,晴天也是雾霾天。
人生快乐不快乐看心情,心情好不好看心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欢迎借鉴参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一世界就像魔术师帽子里面的小白兔,所有人都生活在安逸的毛皮底部,只有哲学家才会踏上危险的旅程,努力地回到毛皮顶端,探索世界的奥秘。
还没开始读这本书时,“无聊,枯燥,难以理解”这些词不断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我的心里,哲学是个十分枯燥的学问,在哲学的世界里,每天只会被无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环绕。
但是事实证明,我错了,大错特错。
这本书,抛去了传统哲学的枯燥与无味,将难以理解的哲学问题分化成一个个易于理解,贴近生活的例子,将哲学简单化,实际化,碎片化。
从自然哲学家到理性哲学家;从希腊到罗马;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这本仅仅厚达2cm的苏菲的世界竟然浓缩了西方近几千年的哲学历史,并且还吸收了来自各个时期的著名哲学家的理念。
但是在这浩如烟海的哲学家中,最令我眼前一亮的,最受益匪浅的是他,将整个世界分为理性世界合感官世界的独具一格的柏拉图。
只有它将纷繁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姜饼人和模具的关系。
即使用一个模具做出的姜饼人也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但是他们均有一个共同点能让他人一眼便能认出他是姜饼人。
这边是理性世界合感官世界界的区别。
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须有一个“真实”的存在,这便是“理型的世界”,而这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和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
而感官世界则是理性世界不断演变形成的拥有具体特征的世界。
其次,他亦是哲学与人体器官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人。
人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头、胸、腹。
人的灵魂亦是如此。
“理性”属于头部的能力,“意识”属于胸部的能力。
“欲望”属于腹部的能力。
柏拉图认为理性追求智慧,一直追求勇气,欲望必须加强阻遏。
对于当时的时代而言,这真的是一个首创性的思想,真的是令我十分的钦佩,这不用的加深了我对哲学的爱与追求。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通用1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通用15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通用15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好奇和思考。
――题记读了这本书,我的好奇心便挑起来了――14岁的女孩苏菲原本平常、有序是生活被一封离奇的信打破了。
“你是谁?”这个问题出现在信中,在此之前,苏菲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她绞尽脑汁,但她找不到答案。
而接着又寄来了许多信让她困惑不已,席德是谁?寄信人是谁?席德爸爸为什么让我把信给席德。
然而她也无意间开始了哲学课程。
一个个的谜团也相继解开。
“你是谁?”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抹不去,擦不掉。
开始,我可以轻易地回答:我是姚丽霞啊!但是那个叫姚丽霞的又是谁啊?如果我取了另一个名字,我会不会变成别人呢?我一直想不出答案,苏菲也是。
书中谈到了从最早的哲学家一直到现在的哲学家,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苏格拉底。
我记得他说过:“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他这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竟如此谦虚,令我震惊。
他一生对哲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他却被陷害,最后为了良心与真理服毒而死。
我佩服他的坚贞不屈,誓死捍卫良知。
为一切事物的存在是理所当然,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而小孩儿则不一样,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会充满好奇,都会产生疑问,而要成为一名哲学家,就要拥有好奇心。
它让我又重新找回了好奇心。
哲学这门课程中,有着让人费解的问题,有着神秘的历史,既新奇又难懂,我希望我以后能深入了解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在某个书店中,我看到了一本书《再见,苏菲斯》,这不是言情小说么?打六折!我的眼中发出了奇异的光,可是摸了摸口袋,已经所剩无几了。
之后,我在另一个书架发现了《苏菲的世界》,莫非这和《再见,苏菲斯》有联系么?好像很神秘的样子。
好,就买这本书了。
我突然发现我在自己找麻烦,这么烦的一本书,我为什么会买?但是,随着阅读,我似乎发现这本书有一个特点――麻烦是肯定,但是不知为什么,我特别入迷,我甚至从中午十二点一直看到午夜十二点。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一】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
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
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
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
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
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
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
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
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
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包括其中。
这本《苏菲的世界》可谓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记》,它引领我在一个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实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支火炬。
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现象,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察……生活中,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
但我觉得,至少人人都有点哲学头脑——一种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种不弃的思考精神……在生活中探索新闻,在学习中探索知识。
就像苏菲在神秘导师创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谜团。
或许这种对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人们一往无前,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汇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汇总)苏菲的世界_篇一:《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
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
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
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
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
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
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
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
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
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
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
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
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
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
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面前展开。
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想象的更怪异、更离奇……
在哲学启蒙书中,乔斯坦·贾德所着的《苏菲的世界》也许是最畅销的一本,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畅销不衰的名着。
在我看来,这本书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是得益于其奇妙的构思。
全书实际上有两条线索:一是14岁少女苏菲与那位神秘哲学家艾伯特之间的通信和来往,而通过哲学家对苏菲的授课和谈话,作者对西方哲学自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和探讨的主要问题作了引人入胜的讲解;二是同龄少女席德与她父亲艾勃特之间的通信和来往。
读者发现,两条线索由交错、靠近而重合,到头来真相大白,苏菲和哲学家艾伯特只是席德父亲艾勃特为女儿写的书里的虚构人物,或者毋宁说,是艾勃特化身艾伯特在向同样化身为苏菲的席德进行哲学启蒙。
柏拉图曾言:哲学起于惊疑。
事实上,不论是谁,倘若没有对世界的惊奇和对人生的疑惑,就不会开始哲学的思考。
书中先从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苏菲产生哲学性的思考,接而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还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议题思考有了初步了解。
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
至于近现代的哲学,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之多,思想之深刻。
不仅如此,更加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哲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揉碎以另一种更加细腻的方式注入读者的头脑中。
哲学家们往往确实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会像行侠者那样惊险离奇,不会像军事家那样波澜壮阔,不会像男欢女爱那样情意绵绵,而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们特有的言行蕴含着哲学的深邃,会给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远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
这种“灌输”的效果显然要比在哲学课堂上那些单一乏味的概念讲解要生动得多,这样的哲学知识将会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灵。
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我是谁?”,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思考过,相信这个问题是人们一致迷惑过的。
为什么会有“我”这个意识的存在?其实最开始,我并没有从书中直接得到答案,作者模棱两可的带过了。
可是到后面谈到笛卡尔的时候,他所说的“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顿时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彻悟。
人因为思考而存在,这句话带了点唯心主义的味道,但确实是当人们在否认在怀疑的时候,这一思考的行为就已经证实了“我”的存在。
当我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心中还总是有一个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那就是神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最开始,在艾伯特为苏菲讲解自然派哲学家的时候,先谈到了神话故事对自然问题的解释方式,然后是自然哲学家们产生怀疑,他们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来得到答案,他们相信自己的思考是不变的。
在这里,他们批评了传统神话,这是否体现了神学与哲学的矛盾?后来又谈到笛卡尔的时候指出他目前
发现的三件事:一、人是会思考的生物,二、上帝是存在的,三、宇宙有一个外在的真实世界。
他坚持认为上帝是存在的,他宣称上帝可以保证我们用理智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必然会与现实世界相符。
这样看来,哲学又是为神学服务的,而不是矛盾的。
如果说神学是人们的信仰属于唯心,科学是理性的探索属于唯物,那么哲学就是否包含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者,与其兼容?哲学属于逻辑理性的思考,科学的灵感源于哲学。
但是哲学在某一层次上又服务于神学,那么也就是说神学是哲学的更高层次的境界,因为“神学揭示启示的真理,而哲学只是阐明自然的真理”。
当然无论人们怎么认为神学与哲学的关系,总是先有神学的启示方向,后有哲学的思考,理论上而言哲学都是源于神学的。
还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当我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所想到的是作者希望如今的青少年能够像苏菲一样在人类哲学的精神文明下逐步成长,到长大成人的那一天,还是能够保持一份对世界的好奇心,像哲学家一样理性思考,不要固定思维,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新的事物,即使懂得了很多的知识道理但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考究和疑问,因为“真正聪明的人是意识到自己无知的人”。
现在的社会,虽然安定,但缺乏哲学性的思考。
拿现在的网络来说,它的与人方便却造成了知识剽窃的普遍问题,不论是大学生还是学术研究者,大家似乎疲于自己去探究思考问题,而是更喜欢借用别人的想法和观点而缺乏个人的灵魂性。
不仅如此,现在的许多长大成人的大人们更是习惯了这个世界,习惯了以整个社会的思考方式去想问题,像以往哲学家那样挑战神学,挑战社会等颠覆现有固定认识的想法与>勇气早已消失不见。
结合我的个人所经历过的一件事来讲,曾经有一位同学,他只是喜欢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某天他对我们平时用水的水质产生了质疑,然后他就借了一台简单的仪器装备将我们平时用的自来水提炼分解,发现底部沉淀了许多的红色物质。
当他把这件事的结果告诉我们的时候,许多人的反应都是先是惊讶,后是接受,按照他们当时所说的一句话,“都已经用水那么多年了,我们不还是活得好好的,所以没有必要那么麻烦地去深究这种问题啊。
”很多人都可能对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所产生的问题,都抱以无所谓的态度,更遑论去自我探索和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了。
这就是现代人习惯于这个世界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我们虽然不可能回到那个百家争鸣,到处充满对知识真理追寻的年代,但是也不能安于现在和平舒适的生活,而疲于对人类、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
哲学性思考的光辉应该不时从人们的身上闪现,那份对世界的好奇心不能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永久失去啊。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