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合集下载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作者:来源:《新经济导刊》2017年第02期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思想共识。

但如何把思想共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特别是落实到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具体发展实践中,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问题,急需在改革中加以推进解决。

一、困难问题(一)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矛盾尖锐在生态建设方面,上游生态建设重点区与贫困地区高度契合,除了高原、干热干旱“硬骨头”地区之外,面临无地绿化的尴尬;中下游地区水体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水污染的治理、水生态的修复、水资源的保护形势极其严峻。

在经济发展方面,全域存在产业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各地市纷纷整航道修锚地建港口,搞园区引企业办工厂,圈地皮大拆建造城镇……一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饥不择食拉项目,高污染的矿产、钢铁、水泥、化工企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部分企业无视长江水环境,污水直排、偷排问题突出,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水质不断恶化,长江生态系统不时敲响警钟。

“黄金水道”作用的发挥与生态保护的巨大压力并存,怎样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同质竞争与松散合作之间博弈凸显沿江开发往往都是地方政府主导,基本上以省甚至是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行政色彩浓厚。

沿江各地仍然存在着追求GDP的倾向,加上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诸侯经济”十分明显。

目前各省市出台的有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来看,更强调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给本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更强调如何以此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各省市往往共识多、协同少,商议多、行动少。

加上现有协调机制缺乏相应激励约束机制,往往协调多、落实少。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金融可得性测度及差异研究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金融可得性测度及差异研究

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其中金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了解,本文从金融可得性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测度,并对其差异进行研究,旨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概述中国的八大综合经济区分别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地区、成渝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西部开发、东北振兴。

中国政府在发展这八大综合经济区时,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方向。

二、金融可得性的测度金融可得性是指公众获得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难易程度,它是金融市场的重要指标。

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金融可得性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来自于金融资源、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金融产品种类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下面将从金融资源、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和金融产品种类三个方面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金融可得性进行测度。

1.金融资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的两个重要经济带,拥有不菲的金融资源。

其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金融资产总额达59.57 万亿元,金融资源较为充裕;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金融资源总量也在30 万亿以上,金融资源优势明显。

其他经济区的金融资源总量相对较小,但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和资本投入,进一步发展金融资源。

2.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各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同样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机构数量众多,金融市场发展动力明显,金融创新能力强;而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振兴等经济区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金融产品种类较少,金融创新缺乏。

3.金融产品种类各地区的金融产品种类同样存在差异。

其中,京津冀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金融产品相对较少,金融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金融产品类型不够丰富;而成渝经济区、中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等经济区,则有较多的金融产品种类,金融创新能力强。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

市场机制作用发挥
1 2
价格机制
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形成合理的市场 价格,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引导企业 进行生产和投资决策。
竞争机制
加强市场竞争,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 新等方式提高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3
风险分担机制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分散和降低产业结构调整过 程中的风险,保障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产业结 构调整,可以促进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和升级,推动区域协 调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长江经济带需要推动绿色发展,通 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增加 绿色低碳产业的比重,促进可持续发展。
02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之间的合作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 享和优势互补。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 级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 竞争力。
培育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 新旧动能转换,形成新的 经济增长点。
加强品牌建设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 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 场竞争力。
,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2
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为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动力
和机遇,有助于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03
市场需求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为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提
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FDI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

FDI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

□经济理论与实践第37卷第3期2021年6月吉林工商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V ol.37,No.3Jun.2021FDI 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金泽虎,曾芹(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利用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改进熵权法刻画FDI 质量水平,在能源与环境约束下,选用SBM 模型和GML 指数,测度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FDI 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FDI 质量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差异。

以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环境规制、研发支出作为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研发支出则表现出负向影响。

[关键词]FDI 质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长江经济带;SBM 模型;GML 指数[中图分类号]F40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88(2021)03-0005-10[收稿日期]2021-04-20[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安徽大学后续研究课题“合肥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20T01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金泽虎(1965-),男,安徽枞阳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徽学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曾芹(1996-),女,安徽舒城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

一、引言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的变化,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样板,畅通国内国际循环的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密度最大、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变化进行时间序列上的研究,探讨其历史沿革和经济现态,能够进一步明确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变化过程,明确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开发的战略选择和开发重点,从而为下一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促进长江经济带更快、更好的发展。

同时,通过近二十年来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内部经济差异的分析,对今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政府决策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92年长江经济带进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全面评价了1992年一2010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并对长江经济带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建议和对策。

文章一共分为六章,现将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和区域概况,主要介绍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界定、历史沿革、优势特征和长江经济带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主要从经济总量、对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经济拉动力等方面对1992至2010年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总体变化及其在全国的地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第四章则通过对长江经济东中西部差异、省市间不平衡指数和地区空间经济专题地图等方式,着重分析1992年至2010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变化。

第五章为长江经济带未来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探讨部分。

第六章为总结部分,主要归纳了本论文的结论和不足之处。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第二、第二产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在经济总量、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等方面都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偏离和出口拉动不足等问题,与东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差距仍有较大差距,目前远未达到和“T"型结构的另一条黄金经济带并驾齐驱的水平。

长江经济带的内部也存在明显的经济差异,东部地区经济优势明显,但受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强劲的影响,全区经济差异由区域不均衡扩大向区域不均衡缩小发展。

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社会探索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陈家敏王知桂[内容提要]文章从人口、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6个层面构建长江经 济带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采用 耦合协调度模型度量其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良好,且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 度水平居于中间位置,且各省份的差距不大;西部地区除了重庆之外,其他省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水平均处于落后状态。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熵值法耦合协调度中图分类号:F015, F06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670(2021)1-0090-10— '引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最早在2007年由学者张荣寰提出来的。

由于当时正处于我国经济 社会的“快速发展期”,而传统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聚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能有效拉动经济快 速增长,所以新型城镇化并不是经济研究的重点。

一直到2013年中央关于城镇化工作会议的 召开和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相关文件的发布,新型城镇化才逐渐受 到各界学者们的关注。

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升级改造,其核心是在不牺牲生态环境 为代价的前提下,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促进城乡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

因此,如何构建指标体系科学有效地评价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以便 出台实施相关政策,成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有不少研究成果。

王新越等(2014)认为“以人 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并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活方式、创新研发、生态环境以及城乡一体化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发现东部新型城镇化 发展较快,中、西部普遍发展较慢w。

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

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

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袁倩倩徐徐摘要: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18年的数据,综合运用群组AHP法、因子分析权数法■,从经济、科技、环保、教育和自然稟賦等五个维度对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再运用GIS可视化技术,演示11省(市)评价值时空演化特征。

最后,通过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五大维度在综合评价中的贡献率进行濱入分析,剖析发展短板及面临的各种难点和挑战。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群组AHP;因子分析权数法;贡献率一、引言和文献综述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地带,是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中国经济大动脉。

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高质量发展,将是现在和未来很长时间政府工作的重点。

2017年提出高质量发展后,一些学者开始尝试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挖掘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另有一些学者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求得到更能准确评价高质量发展现状的定量方法。

本文结合我国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析已有相关研究,突破仅从经济、科技等方面定量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束缚.剖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特征。

二、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针对高质量发展,学者间有不同的解读,但增长的稳定性、教育的普及性、科技的先进性、发展的均衡性和环境的持续性是其核心内涵。

高质量发展不仅追求发展过程,还要追求发展结果;不仅把握发展的当前动力,还要把握发展的前景与潜力。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从经济、科技、环保、教育和自然禀赋五个维度共33个指标,构建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一)方法理论基础样本和数据收集: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作为研究样本,从中国统计年鉴和11省(市)2008-2018年的年鉴,收集相关指标原始数据。

不同省份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

不同省份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

不同省份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同省份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省份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为促进中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乡经济发展状况1.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其中北京、天津属于直辖市,高度发达;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地区城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在京津冀地区的城乡经济发展中,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但是由于北京、天津的引领作用,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促进了该地区城市经济的发展。

2.长江经济带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各异。

其中,江苏、上海、浙江地区城乡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靠海且沿江而建,有着良好的交通和物流条件,受到外来资本的吸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地区的城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这些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推进。

3.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分为中西部地区和西北地区。

中西部地区以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为代表,城乡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

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但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西北地区包括新疆、西藏、青海三个省份,由于其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约,城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三、原因分析1.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优势京津冀地区的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区域经济优势不同。

北京、天津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促进了其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而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由于地处内陆地区,交通和物流条件相对较差,城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外来资本的吸引力城市的发展需要投资和资本的支持,城市通常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以推动其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吸引更多资本的进入。

长江经济带地区,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城市因其地理位置和商业环境的优势,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热门地区,快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本,从而加速了该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

浅谈长江航运带动中西部的经济发展(2)

浅谈长江航运带动中西部的经济发展(2)

(2)区域经济发展的缺陷1.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从人均GDP可以看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处于东西部两头的上海和贵州差距显著,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

2.区域城镇化水平差异大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城镇化水平呈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

上海市的城镇化水平接近90%,比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高,而江苏和浙江的城镇化也处在较高的水平,并与其发达的经济程度相匹配。

处于中部地区的江西,安徽,湖北和湖南四省基本处于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51%的左右。

黔西北和滇东北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也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地区。

仅六盘水市、毕节地区和昭通市的贫困人口就占全国贫困人口的7 .07%。

这三个地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60%左右,昭通市甚至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由于地处内陆,交通闭塞,人才短缺,资源开发利用受到限制,经济发展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沿海省市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改善对外交通条件,促进该地区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进一步增强这些地区的造血功能,不仅有利于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建设,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加快推进黄金水道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思路统筹规划建设高效节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加快长江中上游经济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长江中上游经济区来说,首要的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利用水运优势建设一个水陆联运和通江达海的运输系统。

通过这样一个运输系统,将有利于促进区内外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并把经济区内彼此分隔的工业园区和城市、农村紧密地衔接起来,发展分工合作、互惠互利的区域经济,进而可以更好地实现长江上游经济区与国内发达地区乃至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李克强在调研时指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中西部具有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

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地理特点与发展问题

长江经济带的地理特点与发展问题

长江经济带的地理特点与发展问题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地理特点对于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部地区,涵盖了11个省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长江经济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

首先,长江经济带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

这为长江经济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该地区在农业、水利和能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长江流域的水力资源巨大,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为经济带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其次,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沿江地区发达的水路交通网络为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长江经济带沿线有多个重要港口,如上海港、南京港等,这些港口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也为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长江经济带还有发达的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网络,使得该地区的物流和人流更加便捷,为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长江经济带地理环境脆弱,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压力。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但过度的农业开发和工业污染导致了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加剧。

此外,长江经济带还面临着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这些都对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长江经济带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沿江地区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产业结构较为完善,而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空间有限。

这种不平衡发展不仅影响了长江经济带整体的竞争力,也加大了区域间的差距,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此外,长江经济带还面临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长江经济带地区资源丰富,但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尤其是能源资源的消耗和污染问题,给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环境规制能否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长江经济带的经验证据

环境规制能否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长江经济带的经验证据

2021.3薛莲黄永明摘要: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对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从长期来看也是影响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利用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个层面测算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呈现“中上游弱、下游强”的特点。

进一步的计量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数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倒U 型曲线关系;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表现出“创新补偿效应”,对经济数量增长主要表现为“成本遵循效应”。

此外,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数量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这是新时代我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大战略。

要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发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环境监管。

关键词:环境规制;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空间溢出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7YJC790184)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 (2021)03-0037-08环境规制能否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一、引言与文献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总量上的突飞猛进,然而与此相伴随的是结构失衡、效率低下、收入差距扩大、资源约束困境、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

与此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是,环境规制是否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截至目前,有关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规制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着眼点主要放在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效应上,探讨究竟是“创新补偿效应”占优,还是“遵循成本效应”占优。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促 进就业和社会事业发展,让 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长江经济带未来的发展重点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 迈向中高端水平。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提升城市治理 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近代转型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长 江经济带逐渐转型为工业 化、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现代崛起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依托 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 迅速崛起为中国的经济中 心之一。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
连接东西
01
长江经济带贯穿中国东西,是连接东部沿海地区与内
陆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
资源丰富
02 长江经济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
促进创新创业发展
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和创新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产业升级发展战略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 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江苏省的发展策略
战略定位
将江苏省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的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样板区、陆海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 作重要平台。
重点任务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产业转型 升级,提升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
优先领域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随着沿江地区经济的发展,资 源约束逐渐显现。沿江地区的 资源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或超过 极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 越来越明显。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导刊》 2017年第1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思想共识。

但如何把思想共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特别是落实到长江经济带110 个地级市的具体发展实践中,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问题,急需在改革中加以推进解决。

一、困难问题(一)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矛盾尖锐在生态建设方面,上游生态建设重点区与贫困地区高度契合,除了高原、干热干旱“硬骨头”地区之外,面临无地绿化的尴尬;中下游地区水体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水污染的治理、水生态的修复、水资源的保护形势极其严峻。

在经济发展方面,全域存在产业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各地市纷纷整航道修锚地建港口,搞园区引企业办工厂,圈地皮大拆建造城镇……一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饥不择食拉项目,高污染的矿产、钢铁、水泥、化工企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部分企业无视长江水环境,污水直排、偷排问题突出,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水质不断恶化,长江生态系统不时敲响警钟。

“黄金水道”作用的发挥与生态保护的巨大压力并存,怎样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同质竞争与松散合作之间博弈凸显沿江开发往往都是地方政府主导,基本上以省甚至是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行政色彩浓厚。

沿江各地仍然存在着追求GDP 的倾向,加上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诸侯经济”十分明显。

目前各省市出台的有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来看,更强调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给本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更强调如何以此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各省市往往共识多、协同少,商议多、行动少。

加上现有协调机制缺乏相应激励约束机制,往往协调多、落实少。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第36卷第4期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 36 No. 4 2023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s) Dec. 2023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陈远方, 乔志洁(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6)摘要: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市, 其区域协调发展是地区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 因此研究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及原因,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选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共12个城市, 分析2008—2019年相关数据, 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空间和产业的不平衡性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使用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经济带不同时期产业的发展特征, 发现农业在2012年表现出其独特的基础性;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产业在2016年异军突起; 住宿餐饮行业在2019年呈现下滑趋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区域协调; 人口加权变异系数; 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298(2023)04-0049-08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Regions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CHEN Yuanfang, QIAO Zhijie(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6, China) Abstract: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overs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and its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egree and causes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imbalance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is paper selects 12 cities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alyzes the relevant data from 2008 to 2019, and studi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by using the population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balance of space and industry in the thre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Further using the system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is found that agriculture showed its unique foundation in 2012; the transportation, storage and postal industries sprung up in 2016; the accommodation and catering industry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in 2019.Key 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regional coordination; population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luster analysis 0 引言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 我国逐步进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同作用的新发展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 是国内大循环健康发展的基石, 也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增加国内动能的战略举措.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涵盖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 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1%, 人口和经济总量达到全国的40%以上.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引领全国区域经济增长,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有助于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在新的国际发展格局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因此研究其区域协调发展对国家经济协调发展意义深远.收稿日期: 2022-11-13基金项目: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YBA177);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XSP21YBZ097)作者简介: 陈远方, 男, 博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通信作者: 乔志洁, 女,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50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然而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 无论是空间还是产业上, 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 为了测度区域不平衡程度并剖析其成因,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的解读. 发现空间不平衡性体现在区域间不平衡以及区域内不平衡, 且区域间不平衡占主导; 在产业不平衡中, 工业不平衡占比突出, 同时也体现出一些新的产业发展特征.1 文献综述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长江经济带地区得到良好的发展, 已有不少学者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展开广泛研究.在空间方面, 刘梅等[1]通过ArcGIS10.2软件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网络格局图进行分析, 并总结出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多中心、放射状”的空间格局特点, 这与吴常艳等[2]的观点一致. 晁静等[3]则基于多元灯光数据研究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差异演变. 丁如曦等[4]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时发现, 区域流动以及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上的协作互利与长江经济带多中心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王文鑫等[5]基于对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的空间演化格局的分析, 得出发展阶段不同,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技术密集型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也有区别. 周筱扬等[6]在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时发现, 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间、区域内城市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在产业方面, 周正祥等[7]从产业集群辐射作用的角度对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发现产业转移发展对策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程军等[8]提出产业驱动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张友国[9]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地区2003年至2015年的产业优势转移模式进行研究, 发现产业模式渐进性对长江经济带产业梯度优势的重构具有显著影响. 巫强等[10]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度存在自相关, 并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基础, 要针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差异发挥其自身产业优势, 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 吴传清等[11]以工业为切入点, 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工业聚集水平较高. 郭炳南等[12]利用基尼系数法测度了2005年至2019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差异以及差异来源, 认为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协调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并提出要高度重视区域之间政策的协同性; 靖学青[13]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得出, 经济增长速度不同导致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差距缩小, 表现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势态, 并提出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陈全才等[14]通过各省市间的人均GDP和居民收入以及消费水平、地区间产业结构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进行探究, 得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要调整产业结构, 以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综上,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 多数研究只对其空间或产业进行单一分析, 本文从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分析, 探讨导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协调的原因,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基尼系数分解法[15]和泰尔指数分解法[16]常被用来分析区域发展不平衡成因, 参考Akita等[17]以及覃成林等[18,19]的分解方法, 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20]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法进一步分析产业不平衡, 然后将产业的分布动态演化出来, 显示出产业的独特性, 可以进一步对某一产业进行分析, 以凸显时代发展变化的背景因素.2.1 区域不平衡测度方法分别选取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重庆、宜宾、成都、遵义, 中游地区武汉、岳阳、九江、恩施, 下游地区上海、湖州、无锡、芜湖为代表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进行测度. 根据上述划第4期 陈远方, 等: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51分方式, 将长江经济带划分为m 个区域, 其中区域i 中有i h 个子经济体, 因此长江经济带地区共有1mi i h =∑个子经济体. ij y 为i 区域j 子经济体的人均GDP , ij N 为i 区域j 子经济体的人口, i N 为i 区域的总人口, i Y 为i 区域的GDP , /i i i Y Y N =为i 区域的人均GDP; 11i h m ij i j N N ===∑∑为长江经济带地区总人口, 11ih m ij ij i j Y N y ===∑∑为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总GDP, /Y Y N =为长江经济带地区人均GDP. 参照文[17]的测度方法,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可以通过式(1)所示的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平方来测度:222111()().i h m ij ij i j N CV Y y Y NY ===-∑∑ (1) 其中12(,,,)m Y Y Y Y = , 且12(,,,)i i i i ih Y y y y = .2.2 区域不平衡成因分解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 本文从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来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变化情况. 首先,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进行空间分解, 分析各个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的不平衡; 其次, 在空间分解的基础上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分解; 最后, 综合两个方面的结果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整体分析. 具体分析步骤如下:由式(1)可以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不平衡分解为区域内不平衡和区域间不平衡之和, 得到式(2):22221()().()()m i i i W B i N Y CV Y CV Y CV Y CV CV N Y =⎛⎫=+=+ ⎪⎝⎭∑ (2) 其中22211()(i h ij i ij i i j i N CV Y y Y N Y ==-∑表示i 区域的区域内不平衡, 221()()m i i W i i N Y CV CV Y N Y =⎛⎫= ⎪⎝⎭∑表示m 个区域内的不平衡之和, 22211()()m i B i i N CV CV Y Y Y NY ===-∑表示m 个区域之间的不平衡. 在上述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分解的基础上再对其区域不平衡进行产业分解. 假设区域i 的GDP 来自K 个产业, 则1212·,·····ij ij ij ijK i i i iK y y y y Y Y Y Y =+++=+++, 区域i 来自于第k 产业的人均GDP 为11i h ik ij ijk i j Y N y N ==∑, 于是区域i 内不平衡按照产业来源可以进一步分解为21()COV(,).Ki ik i ik k CV Y z Y Y ==∑ (3) 其中11COV(,)()()i h ij i ik iji ijk ik i j i ik N Y Y y Y y Y N YY ==--∑表示区域i 的GDP 和来源于k 产业的GDP 加权协方差变异系数, /ik ik i z Y Y =表示区域i 内k 产业所产生的GDP 占区域i 的GDP 份额.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间不平衡按照产业来源可进一步分解为21 ()COV(,).Kk k k CV Y z Y Y ==∑ (4) 其中*1*)1C OV(,)()(m i k i ik k i k N Y Y Y Y Y Y N YY ==--∑表示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总GDP 和来自于k 产业所产生的GDP 的加权协方差变异系数, */k k z Y Y =表示长江经济带地区来自于k 产业的GDP 占长江经济带GDP 的份额, 其中12(,,,)k k k mk Y Y Y Y = , *11m k i ik i Y N YN ==∑表示长江经济带地区来自于k 产业的人均GDP.将式(3)和式(4)都代入到式(2)中, 得到52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 22111()()CO .V(,)COV(,)m KK i i ik i ik k k W B i k k N Y CV Y z Y Y z Y Y CV CV N Y ===⎛⎫=+=+ ⎪⎝⎭∑∑∑ (5) 式(5)的两边同时除以2()C V Y , 即得2111.1(mKK i i ik ik k k i k k N Y z s z s N Y ===⎛⎫=+ ⎪⎝⎭∑∑∑ (6) 其中2COV(,)()i ik ik Y Y s CV Y =, 2COV(,)()k k Y Y s CV Y =, 2i i ik ik N Y z s N Y ⎛⎫⎛⎫ ⎪ ⎪⎝⎭⎝⎭表示区域i 内k 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做的贡献, k k z s 表示区域间k 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做的贡献.2.3 产业系统聚类分析在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分析时,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2012—2019年各个地区的农业、工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指在对一定的数据进行研究基础上, 按照数据自身的特性研究分类方法, 然后用此分类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 最终将相似的数据分到同一组. 聚类并不是简单的分类, 而是通过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方法, 经过多次试验将研究数据归纳为不同的类别并进行比较. 本文将最优类别数量设定为三类, 将不同量纲的变量都标准化为Z 值. 2.4 数据说明本文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的统计年鉴, 其中空间数据采用2008—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 由于2008—2011年九江市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产业数据缺失无法完整测算, 因此在进行产业分析时选取2012—2019年的产业数据, 这对空间分解没有影响.在城市选取方面, 三大区域所选城市中包含一级中心城市(上海)、二级中心城市(重庆、武汉、成都、无锡)以及地区中心城市(芜湖、九江、岳阳、宜宾)和一般城市(湖州、遵义、恩施) , 并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合理分配: 上游选取重庆、宜宾、成都、遵义, 中游选取武汉、岳阳、九江、恩施, 下游选取上海、湖州、无锡、芜湖. 在产业方面, 选取三产业中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的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等产业进行分析, 能够有效进行产业方面的分析.3 实证分析3.1 空间分解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结果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整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 其不平衡主要是由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区域间的不平衡引起, 相对而言三大区内部不平衡贡献率较小. 为了方便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 制作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折线图, 如图1所示.表1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时间 CV W (区域内不平衡) CV B (区域间不平衡) CV (Y )2 (区域不平衡)2008 O.2875 0.7445 1.03202009 0.2925 0.7197 1.01222010 0.2902 0.6834 0.97352011 0.2796 0.6074 0.88702012 0.2714 0.5356 0.80702013 0.2654 0.5102 0.77552014 0.2583 0.4857 0.74402015 0.2484 0.4700 0.71842016 0.2381 0.4621 0.70022017 0.2387 0.4419 0.68062018 0.2458 0.4363 0.68212019 0.2282 0.4033 0.6315第4期陈远方, 等: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53图1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折线图由图1可以更直观看出, 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三大区域间不平衡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的主要原因.3.2 产业分解选取农业、工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八个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分析, 绘制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条形图, 如图2所示.图2 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条形图从图2中可以明显看出,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中, 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所占比重差异较大. 其中, 工业的贡献率所占比重最高, 其次是批发业和零售业、金融业, 占比最低的是住宿和餐饮业, 另外, 可以明显看出, 房地产业的贡献率在逐步上升.2012年、2016年、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结果表2. 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发现: (1)三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的总体贡献率分别为2012年的61.32%、2016年的57.83%、2019年的60.91%, 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在产业上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2)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区域内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较大.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内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分别为0.0745、0.1215、0.1908; 2016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内产业不平衡贡献率分别为0.0473、0.1669、0.2075;2019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内产业不平衡贡献率分别为0.0651、0.1785、 0.1473.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 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产业不平衡中, 上游地区不平衡贡献率最小, 而中游和下游地区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较大. (3)各个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的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工业对区域不平衡的贡献率最高, 2012年达到49.53%, 2016年达到38.97%, 2019年达到43.57%, 其次是批发业和零售业、金融业, 农业所占比重最低.54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表2 2012年、2016年、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结果2012年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总和区域内不平衡0.0019 0.19450.0253 0.0698 0.0161 0.01370.04550.02020.3868上游0.0015 0.03500.0073 0.0071 0.0038 0.00380.01030.00570.0745中游0.0017 0.07640.0117 0.0135 0.0054 0.0047 0.0084 −0.00020.1215下游−0.0013 0.08310.0062 0.0492 0.0069 0.00530.02670.01470.1908区域间不平衡0.0175 0.30080.0153 0.1296 0.0232 0.01170.07590.03920.6132总和0.0193 0.49530.0406 0.1994 0.0393 0.02540.12140.0593 1.0000 2016年区域内不平衡0.0009 0.17630.0248 0.0685 0.0442 0.01160.06210.03320.4217上游0.0000 0.02300.0021 0.0038 0.0030 0.00280.00910.00340.0473中游0.0023 0.08990.0166 0.0181 0.0074 0.00600.01520.01130.1669下游−0.0015 0.06340.0061 0.0466 0.0338 0.00280.03780.01850.2075区域间不平衡0.0096 0.21330.0049 0.1237 0.0562 0.00810.11130.05110.5783总和0.0105 0.38970.0297 0.1921 0.1005 0.01970.17340.0843 1.0000 2019年区域内不平衡−0.0016 0.17050.0246 0.0530 0.0225 0.00760.06810.04620.3909上游−0.0012 0.02370.0056 0.0085 0.0058 0.00290.01160.00840.0651中游0.0017 0.09970.0214 0.0132 0.0096 0.00300.01280.01700.1785下游−0.0021 0.0471−0.0024 0.0314 0.0071 0.0017 0.0437 0.02080.1473区域间不平衡0.0086 0.26520.0010 0.1132 0.0277 0.00650.12180.06520.6091总和0.0070 0.43570.0256 0.1662 0.0502 0.01410.18990.1113 1.0000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2012年、2016年、2019年12个城市的产业发展特征进行聚类分析, 由于篇幅原因, 在此仅以2016年聚类树状图为例(图3), 依次对2012年、2016年、2019年的聚类结果进行分析.2012年农业的基础性特征明显. 通过对2012年长江经济带产业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将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八个产业划分为三类. 其中, 农业单独分为一类, 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一类,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工业、金融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为一类. 2012年的产业聚类树状图将农业单独划分为一类, 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农业独特的基础性仍然是比较明显的.2016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产业异军突起. 根据图3可知, 建筑业和农业为同一类别,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为单独一类, 其他产业为一类. 国家在2016年前后出台发展物流产业相关政策, 使得2016年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突飞猛进, 因此在聚类分析中将其单独分为一类. 2015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加快建立现代物流发展, 增加对物流产业的融资, 多渠道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 建设国际国内以及长江经济带地区物流通道; 同年7月, 商务部明确智慧物流园区建设要在1~2年内提升20%的仓储保管效率. 2016年为“十三五”开局之年, 国家重视物流业供给性结构改革, 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转变经济发展第4期陈远方, 等: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55 方式, 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与其他产业拉开差距.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异军突起, 引起产业间结构发生变化, 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也反映出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图3 2016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产业聚类树状图2019年住宿和餐饮业出现下滑. 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产业数据聚类结果与2016年聚类结果有所不同. 结果显示, 农业、建筑业为一类, 住宿和餐饮业单独为一类, 其他产业为一类. 住宿和餐饮业的变化较为明显, 从2012年与建筑业为一类到2016年与其他产业为一类, 再到2019年成为单独一类, 住宿和餐饮业的下滑, 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方向, 反映出在国际风险不稳定性增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环境下, 住宿和餐饮业受到了明显负面影响.4 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分析2008—2019年相关数据,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进行研究, 通过人口加权变异法以及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的分解,得到以下结论:(1)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在空间分解方面, 区域间不平衡占主要原因.2008—2019年的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地区不平衡程度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 体现了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的稳定向好发展, 有助于国家制定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计划.(2)产业分解中, 工业贡献率所占比重最大. 在各个产业中, 工业贡献率的变化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与敖荣军[21]的观点基本一致, 因此国家以及各省市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重视工业的发展, 根据地区特点进行产业调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在重视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产业结构升级, 建立长江经济带产业链,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不同时期下产业贡献率不同.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 长江经济带2012年、2016年以及2019年产业聚类树状图存在差异, 这是由不同的时代背景引起的. 例如, 2016年国家对物流产业的重视和扶持, 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得到明显提升;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国内经济受到影响, 住宿和餐饮业表现56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出与以往不同的下滑现象. 这些都体现出不同时期产业的动态变化与结构调整, 与时代发展特色以及政府政策息息相关, 另外国际环境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4)空间分解和产业分解具有耦合作用. 在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进行空间分解发现, 区域间不平衡是导致区域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在产业分解中区域间产业不平衡是导致区域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体现出空间分解与产业分解的结果具有耦合作用, 这种耦合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区域间不平衡问题的严重性. 在大力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 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重视长江经济带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关注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长远发展, 有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辐射周边地区各产业协调发展. 在面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时, 要重视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发挥长江经济带地区点与面的协调作用, 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方面各地区要发挥地域特色,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地理位置优先发展优势产业,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同时, 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三点启示:(1)区域不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内在机理;(2)在区域不平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中如何寻求他们之间的平衡点及合理值域;(3)在区域不平衡逐步趋于稳定的境况下, 社会经济是否能保持长久活力.后续工作将针对以上问题, 深入探究长江经济带区域不平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参考文献:[1] 刘梅, 赵曦. 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及其经济协调发展: 基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比较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9 (9): 100−111.[2] 吴常艳, 黄贤金, 陈博文, 等. 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其经济一体化趋势[J]. 经济地理, 2017, 37(7): 71−78.[3] 晁静, 赵新正, 李同昇, 等.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 基于多源灯光数据的比较研究[J]. 经济地理, 2019, 39(5):92−100.[4] 丁如曦, 刘梅, 李东坤. 多中心城市网络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驱动效应: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统计研究, 2020, 37(11): 93−105.[5] 王文鑫, 杨庆媛, 苏康传, 等.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及其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 30(3): 519−533.[6] 周筱扬, 左国存, 周金城. 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5(4): 61−66+80.[7] 周正祥, 张桢禛. 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6 (11): 84−97.[8] 刘程军, 周建平, 蒋建华, 等. 区域创新与区域金融耦合协调的格局及其驱动力: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J]. 经济地理, 2019, 39(10): 94−103.[9] 张友国. 区域间产业转移模式与梯度优势重构: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20 (3): 87−99.[10] 巫强, 黄孚, 于涛. 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对三次产业协调度的影响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29(6): 1257−1267.[11] 吴传清, 龚晨.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工业集聚水平测度[J]. 改革, 2015(10): 71−81.[12]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与随机收敛[J]. 生态经济, 2021, 37(11): 46−53.[13] 靖学青.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 求索, 2017 (3): 125−130.[14] 陈全才, 张启良. 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比较与协调发展对策[J].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0(3): 33−36.[15] Johnston J. Thei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theory[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69, 79(315): 601−602.[16] Dagum C. A new approach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income inequality ratio[J]. Empirical Economics, 1997, 22: 515−531.[17] Akita T, Miyata S. Spatial inequalities in Indonesia, 1996–2010: A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8, 138: 829–852.[18] 覃成林, 张华, 张技辉.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趋势及成因: 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测度及其空间和产业二重分解[J]. 中国工业经济,2011 (10): 37−45.[19] 覃成林, 杨威.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衡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分析[J]. 产经评论, 2012, 3(4): 115−124.[20] Akita T, Miyata S. The bi-dimensional decomposition of regional inequality based on the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J]. Letters in Spatial andResource Sciences, 2010, 3: 91–100.[21] 敖荣军.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420−424.。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樊辰光摘要:经过30年的蓄势和呼吁,长江经济带终于在近日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两横三纵”中的重要主体,同时伴随着沪汉蓉铁路大通道的打通,长江经济带将在促进“两头”开放开发,协调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为显著,本文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不同测度指标从动态和静态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为未来区域经济开发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字: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国外,发达地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依托沿岸沿线水路交通物流为基础的流域经济体系,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经济带和西欧的莱茵河经济带。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水系,是美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其干流流经美国各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美的16.4%,加上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流经各州分别占11.9%和4.4%,三者合计共占29.2%。

而莱茵河则是西欧第一大河,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

它还哺育了德国的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区,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其他大河连接,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使其成为工业生产区域的主轴线。

现在有1/5的世界化工产品是在莱茵河沿岸生产的。

在国内,坚持稳步推进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协同发展的指导下,提出以重要水陆交通为依托的“两横三纵”国土开发格局,而长江经济带则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横,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

然而,包含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等9省2市在内的长江经济带尚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经济发展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各地区所处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同,区域协调机制尚处于薄弱阶段。

由此,全面剖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现状,理清区域经济发展脉络,对于以后的协同发展显得格外突出且重要。

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一、内容概述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为核心议题,深入研究了该区域自2003年国家战略实施以来至2019年的绿色创新效率演变,并详细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

研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学科理论和方法论,对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对绿色创新及效率的概念进行了解析,从生态效率、环境效率以及创新效率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绿色创新效率的内涵,并构建了包含科技、经济、管理等多维度的绿色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在实证研究上,本文运用DEA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3年至2019年的绿色创新效率值进行了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揭示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在影响因素分析方面,本文基于Tobit模型,深度挖掘了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政府政策以及市场机制等多元因素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

长江流域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尤为重要。

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全球范围来看,绿色经济已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在全球绿色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其绿色创新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国乃至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进程。

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旨在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沿江地区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于沿江11省市的数据分析

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于沿江11省市的数据分析

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于沿江11省市的数据分析孙智君;于洪丽【摘要】长江经济带集中了中国大部分的高技术与高能耗产业,过度依赖能源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采用面板数据从时间序列和截面两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克服样本量小的缺点,更好地观察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

以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横纵坐标,构建二维组合矩阵,将长江经济带划分为4个不同的区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属于经济高增长能源消费高增长区;浙江、安徽、贵州属于经济高增长能源消费低增长区;云南属于经济低增长能源消费高增长区,上海属于经济低增长能源消费低增长区。

%As most of the high technology and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ndustries of China are got together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excessive dependence on energy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f 11 Provinc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re analyzed by panel Data from two aspects of time series and cross-sectional series, and taking this ap-proach can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 of small sample and it is better for observing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different regions by the two-dimensional matrix in which per capita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er capita GDP are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ordinates. Jiangsu, Jiangxi, Hunan, Hubei, Chongqing and Sichuanbelong to the region of high growth rate of economic and energy consumption. Zhejiang, Anhui and Guizhou belong to the region of high growth rate of economic and low growth 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Yunnan is the re-gion of low growth rate of economic and high growth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and Shanghai is the region of low growth rate of economic and energy consumption.【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7页(P61-67)【关键词】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作者】孙智君;于洪丽【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一、引言长江经济带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在内的11个省市区域。

新时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大新思路

新时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大新思路

新时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大新思路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地位日益凸显。

新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如何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大新思路,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背景进行简要回顾,阐述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将分析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为后续的新思路提出提供现实依据。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阐述三大新思路:一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二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三是以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促进长江经济带内部各地区协调发展。

每个新思路都将结合长江经济带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政策建议。

文章将总结新时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大新思路的重要意义,强调其在推动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也将对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新思路一: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新时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过程中,创新驱动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一方面,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平台,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另一方面,要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

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樊辰光摘要:经过30年的蓄势和呼吁,长江经济带终于在近日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两横三纵”中的重要主体,同时伴随着沪汉蓉铁路大通道的打通,长江经济带将在促进“两头”开放开发,协调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为显著,本文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不同测度指标从动态和静态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为未来区域经济开发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字: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国外,发达地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依托沿岸沿线水路交通物流为基础的流域经济体系,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经济带和西欧的莱茵河经济带。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水系,是美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其干流流经美国各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美的16.4%,加上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流经各州分别占11.9%和4.4%,三者合计共占29.2%。

而莱茵河则是西欧第一大河,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

它还哺育了德国的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区,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其他大河连接,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使其成为工业生产区域的主轴线。

现在有1/5的世界化工产品是在莱茵河沿岸生产的。

在国内,坚持稳步推进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协同发展的指导下,提出以重要水陆交通为依托的“两横三纵”国土开发格局,而长江经济带则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横,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

然而,包含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等9省2市在内的长江经济带尚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经济发展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各地区所处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同,区域协调机制尚处于薄弱阶段。

由此,全面剖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现状,理清区域经济发展脉络,对于以后的协同发展显得格外突出且重要。

陈国阶曾作过“关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开拓性研究,辜胜阻等探讨了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和缩小东、中、西部差距问题,刘盛佳对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此,本文通过最新的统计数据来论证“长江经济带”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论证和分析。

二、基本现状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横跨我国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横贯我国腹心地带,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

二是资源优势,具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

四是人力资源优势。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

由此可见,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完全有潜力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表2-1: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基本现状(2012年)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经济201015405834606129491721222250221541145968022385010310人口23017865544244565950572365682884347680414596面积0.6 10.2 10.1 16.7 14 18.6 21 8.3 17.6 48.5 39.4注:经济(亿元);人口(万人);面积(万平方公里)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点以下将以十一省市的数据为基础,做出相互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而衡量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应从量的增长上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而且可以从质上分析产业结构的演进、资源配置和转换的效率、城乡关系以及城镇化等决定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全面系统的理论加实践验证,从总体上对该区域经济进行宏观层面的掌控。

(一)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经济总量在国际上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DP )作为衡量指标,但是考虑到人口与经济总量的关联和影响,为了准确反映出各省市发展状况,经济增长水平可以用人均GDP 综合指标衡量。

选择近五年来长江经济带各省的人均GDP 来分析。

表3-1: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均GDP (元)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上海 65473 69165 77205 82560 85630 江苏 40014 44253 52446 62290 68438 浙江 41405 44895 52058 58791 63346 江西 15900 17335 21170 25988 28848 安徽 14448 16408 20610 25395 28840 湖北 18786 22050 27614 34233 38642 湖南 17521 20428 24210 29893 33589 重庆 20490 22920 27611 34705 39256 贵州 9855 10971 13221 16117 19606 四川 15378 17339 21013 26147 29627 云南1257013539157071903822262从历年的人均GDP 可以看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处于东西部两头的上海和贵州差距显著,且几年来排列顺序并无太大变化,继续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原有格局表现出相当的延续性。

我们根据公式b a Y Y D -=可以得出不同省份的绝对差异较大,且并无缩小的态势。

接着我们用GDP 极值差率和变异系数对该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变动趋势做出分析。

极值差率是指样本中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率:Y Y Y m in /m ax =,在此我们选取每一年中人均GDP 最高和最低的两个省市,将二者的比值依照年份做成趋势图,来分析具体的变动情况,如图3-1:图3-1: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极值差率变异系数的公式为:Y N Y Y V ni i÷-=∑=12/)(,i Y 为i 区域的人均GDP ,Y 为该整体区域的平均人均GDP ,N 为区域数。

其反映样本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在本文中的经济含义则是各省市人均GDP 偏离平均水平的程度,如图3-2。

变异系数数值越高,则偏离度越大,说明各省市的不平衡在加剧;变异系数数值越低,则偏离度越小,说明各省市的不平衡在减小。

图3-2: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变异系数观察可得到,虽然差距很大,但上述两条曲线在2008年至2012年区间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各地经济相对差距有缩减之势。

尽管下降程度不高,但因为我们只做出最近五年来的分析,极值差率已经从最初的6.64下降到目前的0.10.20.30.40.50.60.7200820092010201120120.650.620.590.530.491234567200820092010201120126.646.35.845.124.364.36,降幅超过34%,经济变异系数也由0.65回落到0.49,降幅达到24%。

说明在过去的几年中,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均衡还是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

同时也表明我国采取“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战略之后,确实收到一定成效。

(二)区域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的构成,主要指三次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其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

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首先是实现工业化,其次是发展第三产业,所以越是落后,第三产业所占的比值越低。

一般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工业化程度越高,第三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员所占地区总体的比重较大。

下表列出长江经济带十一个省市的各产业市值比重,所吸纳的就业人数比重,以及三次产业各自的增加值。

表3-2: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产业比重(%) 就业结构(%) 增加值(亿元)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上海 1 42 57 4 38 58 127 785411141江苏 6 53 41 19 45 36 3418 27121 20842 浙江 5 52 43 16 48 36 1667 17316 14180 江西 11 55 34 19 52 29 1520 6942 3921 安徽 14 54 32 21 44 25 2178 9404 4975 湖北 13 50 37 27 24 49 2848 11193 7247 湖南 13 48 39 28 27 45 3004 10506 7539 重庆 8 56 36 38 25 37 940 5975 2623 贵州 14 39 47 50 12 38 891 2677 2781 四川 15 52 33 32 44 24 3297 12333 7014 云南154540591427165444193701为了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差异,首先引入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对该地区产业结构水平进行测算,如图3-3,公示为:∑==31i i i I W H 。

式中i I 为第i 产业的增加值比重,i W 为权重,一,二,三产业权重分别为1,2,4。

产业结构高度化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基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过程,使结构效益不断提高,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以此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1234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3.182.732.812.522.472.552.582.472.742.47 2.59图3-3: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产业结构高度化其次,计算出产业结构偏离数,如图3-4,用公式表示为:结构偏离数=GDP 的产业构成百分比/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1。

接着引入产业结构偏离度,它是三次产业结构偏离数的绝对值之和,指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是测量产业结构效益的指标。

若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即就业比重高于产值比重,说明该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和效益较低,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反之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

20406080100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8.9525.0721.9649.6652.0139.0364.4151.8872.0956.8388.11图3-4: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产业结构偏离度由此可得,地处流域下游的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要高于其他地区,这也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相吻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