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本科论文—佛教在日本 -

合集下载

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

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

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日本通过对本国的文化的宣传来加大日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语脱胎于中国的汉字,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完备。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日本文化日语方面论文篇1浅析日语寒暄语表达中的日本文化摘要: 寒暄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但其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与社会心理不同而各异。

分析日语寒暄语表达的独特性可以管窥到日本民族的深层社会文化。

关键词: 日语寒暄语语言特征文化人们在交谈中离不开寒暄语,日语寒暄语是日本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

作为日语学习者,我们必须掌握日语寒暄语,以实现与日本人的顺利交流。

日语的“挨拶”一词源于古代汉语。

在唐、宋时期佛教盛行,禅宗和尚们为了悟道,常常进行一对一的问答,这被称为“挨拶”。

佛教传入日本以后,“挨拶”一词便在日本扎下了根。

“挨拶”一词的含义较广,日本语言学家渡边友左在《国语学研究事典》中所下的定义是:“人们为与他人建立亲和的社会关系,或为维持、加强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而进行的社交、社仪性行为之一。

”由此可见,“挨拶”是以语言行为为主的包括某些动作的社会行为方式。

所谓动作,可以想象到的如见面或分别时的点头、握手、鞠躬、拥抱和亲吻等。

“挨拶”还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用以建立、维持和加强人们之间的亲和关系。

事实上,所谓“挨拶”行为,是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因为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彼此相见时,总需要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相互确认对方的存在,增进感情,建立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

寒喧虽然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但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与社会心理不同而各异。

譬如中国人喜欢握手,日本人喜欢鞠躬,西方人则更习惯于拥抱,诸如此类都有很深的社会渊源。

在语言表达上,更是互不相同,例如,中国人见面时说“幸会”“你好”,而日本人则说“早安”“晚安”,甚至于以“今天好冷啊”“又下雨啦”之类有关天气的情况来打招呼。

日本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研究

日本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研究

日本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研究日本奈良时代(710年-784年)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佛教艺术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并在文化、艺术和宗教等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段历史时期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日本佛教艺术的发展以及日本古代社会的文化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对唐代佛教艺术的吸收与创新。

奈良时代的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佛教的推广与宗教文化的发展,使得佛教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力发展。

从唐代佛教艺术传入到日本的文化元素中,日本人不仅仅是照搬,还通过本土化的创造加以改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奈良时代的佛教雕塑以无脖子、无肩膀的独特姿态为特色,与唐代的作品有明显区别。

这种创新和发展不仅表现在雕塑上,还表现在绘画、建筑和手工艺等方面。

其次,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研究还需要关注不同佛教派系之间的差异。

在奈良时代,佛教在日本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出现了多个佛教派系的争斗和竞争。

这些佛教派系之间在教义、艺术风格和宗教仪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天台宗与法相宗的影响之争对佛教绘画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奈良时代的佛教艺术,需要从佛教教义的角度去分析不同派系对艺术的贡献,理解艺术作品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关系。

此外,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的研究还需要关注其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佛教艺术不仅是一种宗教表达,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政治环境和文化特征。

在奈良时代,大量的佛教寺庙建筑、建筑构件以及供奉佛像的形式和风格,都能够提供对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要线索。

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奈良时代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日本古代文化的特征。

总之,日本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的研究是日本古代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对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佛教与日本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佛教艺术在日本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还需要将佛教艺术作为整体去研究,认识到文化、艺术和宗教之间的互动关系。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_王守华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_王守华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逐渐传入中国内地,经过五个多世纪的传播与发展,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

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法相唯识、华严、律、天台、密、禅、净土相继传入日本。

在日本经过六、七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在13世纪以后,佛教与日本的民族信仰和习惯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民族化的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日莲宗。

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学问僧”,也有不少中国名僧去日本。

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占有重要的地位。

佛教曾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对于研究日本思想史与中日文化交流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佛教的传入与奈良时期的佛教佛教传入日本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与中国和朝鲜的交往中逐渐传入日本的。

最早可迫溯到公元522年,中国南梁人司马达等(亦作司马达、司马达止)来到大和(今奈良县),在高市郡坂田原建草庵,妄置佛像进行礼拜,这是民间输入佛教之哺矢。

但当时人们不知佛教为何物,把它看作是一种外国的神,未有祟奉它的。

佛教正式传入日本是公元552年,百济明王进献金铜释迎佛像一尊和经论、蟠盖等物,并上表赞颂弘布佛法之功德。

天皇应大巨苏我宿称稻目之请求,将佛像授于他,试行礼拜。

正好当时瘟疫流行,死人很多。

大臣物部尾舆上奏说这是国神的谴责,并把佛像投于难波(今大阪)的崛江、殿堂被烧毁。

以后,佛像、佛经不断传入,僧人(如高丽僧人慧慈、百济僧人慧聪)、工匠、画工不断到达日本,日本也向中国派遣了留学僧人,佛教逐渐在日本传播起来。

至7世纪初全国已有寺院46所,僧尼r1300多人。

这时日本佛教的发展,是和圣德太子的提倡分不开的。

圣德太子(579-622年)名厩户,推古天皇初年被立为皇太子,掌摄政大权,隋朝时曾两次派小野妹子为使臣,携同留学僧人到中国学习,大量接受大陆文化,并下诏兴隆佛法。

他曾拜高丽僧人慧慈为师,学习佛教。

对于传入日本的佛经和儒书,他随得随读随讲。

曾开讲过《法华经》、《胜矍经》。

日本人与佛教

日本人与佛教

日本人的心与佛教――佛教对日本思想文化的影响作者:[日]上山大峻/李济沧译日本在公元6世纪左右,正式形成了国家。

我的同事木田知生教授在上次的讲演中,对此有过介绍。

在国家形成的初期,主要是从中国输入了大量文化,如文字、典籍、官僚制度、建筑技术等。

从制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文化对日本都有绝对性的影响。

在整个日本文化与国家的形成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中国文化作为基础,那么日本这个国家也就不会成立。

从这一点来说,日本从中国受到了莫大的恩惠。

在众多的文化中,对日本人的精神形成有着巨大影响的是佛教与儒家思想。

我本人即是日本佛教净土真宗西本愿寺派的僧侣,也是研究敦煌出土佛教资料的佛学研究者,所以今天主要想以佛教为中心,与各位谈谈佛教思想、文化是如何影响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意识,又是如何在当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二、圣德太子与佛教兴隆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产生于印度的宗教。

它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又从中国传到了朝鲜半岛与日本。

根据日本最早的一部史书《日本书纪》记载,大约在公元538年左右,百济国王圣明王将一些佛像和佛教经卷带来日本,也就是说,佛教最初并非直接传自中国。

538年以后,日本人建设了自己的国家,开始直接从中国输入佛教。

说到日本接受佛教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圣德太子(574—622)。

他并不是天皇,而是摄政,也就是专门辅佐天皇的人物。

在日本国家的形成以及将佛教定为国教的过程中,圣德太子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今天我想特别介绍一下他。

圣德太子在日本文化与制度的建设上,贡献极大。

他派遣隋使到中国,从中国输入最先进的文化和制度,使还处于未开化状态的日本成为一个国家,提高了国际地位。

比如当时日本还没有文字,于是他便从中国引进了文字。

此外还有律令制度,也是圣德太子将其导入日本,创建了日本的官位和官僚制度,等等。

今天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主要想谈谈圣德太子与佛教的关系。

圣德太子不但学习佛教,还研究佛教,撰有《法华义疏》、《维摩经义疏》、《胜鬘经义疏》等著作。

中日佛教的交流

中日佛教的交流

中日佛教的交流摘要:中国佛教自传入之日起,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持久的流行和传播,对日本社会发生了极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佛教教迅速传入日本,导致日本”大化革新”的发生和完成,并且深刻地影响了世世代代日本国民的精神面貌。

其次,中国佛教传入日本以后,又使日本佛教大体经历了初传时期、民族佛教形成时期、佛教世俗化时期。

尔后,日本佛教经过江户时期与儒学的结合与分离,又经过明治维新之后与西方哲学及自然科学的知识的结合,一直生存、发展到今天。

关键词:中国佛教日本佛教日本历史鉴真五山文学日本的原始宗教被称为“神道教”,是一种级别极底的原始宗教,日本的佛教是从外而传入的。

佛教的传入历经了四个阶段,即初传阶段,中传阶段,民族佛教产生阶段,清末向中国回传阶段。

其中日本佛教成熟的标志,即鉴真和尚的东渡和日本律宗的产生。

一、中国佛教的传入与日本佛教的历史变迁1、鉴真东渡之前的日本佛教。

佛教传入日本,有“私传”、“公传”两种说法。

私传即通过民间传入,公传即通过朝廷转入。

“私传”,来源于皇圆的《扶桑略记》卷三:“第廿七代继体天皇即位十六年壬寅,大唐汉人案部村主司马达止次年春二入朝,即结草堂于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安置本尊,照依礼拜。

兴世皆云:是大唐神之出缘起。

”“公传”,则是根据《日本书记》卷十九所载:538年,百济圣明王,遣西部姬氏达率怒利斯致契等,献释迦佛金铜像一躯,幡盖若干,经论若干卷(有《法华经》、《成实论》等)。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与神道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于是发生了尊佛和排佛的斗争,在尊佛派胜利后,圣德太子制定《宪法二十一条》,第二条明确规定“笃敬三宝”。

这使佛教在政治上确立了其重要地位,也得到了法律上的支持和保护,佛教由此正式进入日本社会。

2、奈良六宗与平安八宗的产生。

天平年间,佛教达到了极盛。

这时期从唐朝系统地传入了三论宗、成实宗、法相宗、俱舍宗、华严宗和律宗,史称“奈良六宗”或“南部六宗”。

中村元指出“日本佛教是在中国佛教的支配之下发展起来的。

日本近一百年来的佛教研究

日本近一百年来的佛教研究

[ 关 键 词 ] 日 本 佛 教 ;大 乘 佛 教 ;《大 乘 起 信 论 》;批 判 佛 教
中 图 分 类 号 :B 948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 :1004— 3 9 2 6 ( 2 0 2 1 ) 0 6 — 0105 — 07
作 者 简 介 :张 文 良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佛 教 与 宗 教 学 理 论 研 究 所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研 究 方 向 :中 国 佛 教 ;贾 学 霄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哲 学 院 博 士 生 ,研 究 方 向 :中 国 佛 教 。北 京 1000872
在东亚地区,日 本 自 1 9 世纪末率先引人欧洲 的 现 代 佛 教 学 ,构 筑 了 有 日 本 特 色 的 佛 教 学 体 系 , 并 诞 生 了 一 大 批 大 师 级 的 学 者 如 和 辻 哲 郎 、木村 泰 贤 、宇 井 伯 寿 、中 村 元 、镰 田 茂 雄 、平 川 彰 、高崎 直道等。 日 本 现 代 佛 教 学 历 经 百 余 年 的 学 术 积 累 ,形成了以文献学为基础的思想史研究的方法 论 。历 代 学 者 运 用 此 方 法 论 在 印 度 佛 教 、中国佛 教 、日本佛教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日 本也成为世界佛教研究的重镇。
― 、日本现代佛教学的建构 日本大学中最 早 开 设佛教学的是原坦山 ( 1 8 1 9 - 1 8 9 2 ) 。 1 8 7 9 年 ,原 坦 山 担 任 东 京 大 学 文 学 部 和 汉 文 学 科 的 佛 书 讲 读 课 程 。前 现 代 的 佛 教 研究主 要 是 佛 典 注 释 和 讲 解 ,这些活动一直在寺 院 进 行 ,东 京 大 学 的 佛 书 讲 读 课 程 的 设 置 ,标 志 着 佛教研 究 登 上 了 国 立 大 学 的 讲 坛 ,并成为现代学 术体系的组成部分。1 8 8 2 年 ,从德国留学归国的 南条文雄(1849 - 1 9 2 7 ) 担 任 东 京 大 学 讲 师 ,教授 梵文。1 8 9 0 年 ,村 上 专 精 (1851 - 1 9 2 9 ) 担任东京 大学讲师,开展佛教学的教学。1 9 0 1 年 ,高楠顺次 郎 (1866 - 丨9 4 5 ) 担 任 梵 文 学 教 授 。1 9 0 7 年 ,由于 安田财团的捐助,东 京 大 学 设 立 了 印 度 哲 学 第 一 讲座教授。1 9 2 1 年 ,由 于 释 宗 演 (1859 - 1 9 1 9 ) 的 捐 助 ,设立第二讲座教授。1 9 2 6 年 ,由政府出资设 立了第三讲座讲授。至 此 ,以梵文佛教文献研究 为中心的佛教学研究成为东京大学乃至整个日本 佛 教 研 究 的 主 流 ,而 东 京 大 学 也 逐 渐 发 展 成 为 日 本 佛 教 研 究 的 最 重 要 基 地 。0 在 此 前 后 ,1 9 0 6 年 ,

论中国佛教文化对日本的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

论中国佛教文化对日本的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

论中国佛教文化对日本的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本文从日本引进中国佛教后给日本的文化艺术、政治典章制度乃至社会生活各领域带来的巨大影响和震撼的事实说明,中国佛教对推动当时落后的日本社会迅速地向前发展具有极大作用。

中国佛教在推动中国文化向日本传播过程中不可低估的桥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标签:中国佛教;日本;政治文化1.中日文化交往源远流长(1)佛教传入始于汉代。

中日是隔海相望的邻邦,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早在西汉后期,中日就已开始交往。

在今日本北九州福冈县须玖遗迹中,在一个弥生式中期的公墓里发现的随葬品就有汉代铜镜和勾玉等。

公元107年,倭奴国王帅升遣使于中国洛阳,将中国农业、养蚕业传到日本。

公元239年,邢马台国王派大使到洛阳,向魏帝献贡了“生口”和“班布”(奴隶和带斑纹麻布)并得到了“亲魏倭王”的封号和金印,领赏到各种绵绸、珠宝、黄金、大刀及百枚铜镜,回国后将之作为一种荣耀赏赠给贵族。

[1]此时正值1~2世纪,中国的青铜镜、剑的铸造方法以及冶炼技术等金属文化传入日本,促进了日本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特别是中国佛教的传入,对日本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佛教是作为日本贵族的统治工具而引用、提倡的。

公元5世纪,日本的姓氏制度为中心的奴隶社会面临灭亡,统治者为了巩固、强化贵族统治,从精神上麻痹人民,防止人民反抗,决定传入佛教,将之作为“超民”的信仰来统一贵族的思想,使中央和地方的贵族及群众服从中央政权。

6世纪,佛教作为政治、思想和统治工具,以维护贵族的利益而被扶植和提倡。

推古朝,皇太子身份出家的圣德太子摄政,他景仰中国文化,也想利用佛教来镇护国家,提高皇权。

他倡导佛法、建佛寺、造佛像,派学问僧入隋,皇廷正式接受并扶植佛教。

702年颁布法令,规定佛神两教使用土地标准可以相同。

佛教的势力和影响开始与原始的宗教平分秋色了。

2.佛教是作为文明的象征被推崇在奈良时期的元明皇后以后,法相、三论、华严等六宗的传播得到了朝廷的倡导和崇敬。

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及其影响

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及其影响

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及其影响作者:谭亚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4期摘要:日本佛教是以中国佛教为母胎,6世纪佛教被传入日本之后,便开始渐渐地在日本生根发芽。

佛教与日本的傳统宗教习俗融合之后,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佛教,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

关键词:佛教;日本;无常观;生死观作者简介:谭亚楠(1992-),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一、序论佛教与日本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宗教习俗进行融合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日本社会中,并逐步深入到日本社会各个阶层。

自从佛教被日本朝廷认可之后,日本便开始加强其基础建设。

其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以及大大地增强了国力。

另外,本文将会简单论述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佛教适应了日本不同的时代的特点形成了其特有的佛教文化。

最后本文将会分析这些宗派给日本人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佛教成为日本民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并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现在,佛教在日本民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

二、本论1、佛教的传来在中国佛教于后汉时期传入国内,在中国进行了发展与变化之后,于6世纪传入日本。

佛教经由朝鲜半岛逐渐被引进日本,现在在日本佛教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

最初,百济的圣明王向日本派遣使者并献上释迦牟尼的铜像以及经书,由此佛教开始被传入日本。

但是此时神道教作为日本的国教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佛教只能作为一种民间信仰而被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苏我氏为了在朝堂上获得政治权利利用佛教与物部氏展开了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苏我氏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从此看出在这个时期佛教开始在日本政界发挥作用。

2、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佛教在日本得以发展离不开圣德太子、圣武天皇、空海、最澄、法然等人的贡献,可以说他们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飞鸟时代,圣德太子为了佛教的兴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后来佛教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研究论文:佛教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研究论文:佛教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论文佛教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摘要:公元前 5 世纪佛教诞生于四大文明古国印度,并在汉明帝时传人中国,传入中国的大多为大乘佛法,并在中国经历若干世纪的译经历史。

之后逐渐由朝鲜传到日本。

本文旨在研究佛教的诞生及其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对古代日本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使得我们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日本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取向。

关键词:佛教;日本文化;日本社会;影响。

一、佛教的诞生及本质。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印度(天竺),后来被分化为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

相传于公元前六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因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佛教的教义是一个相当庞大、完善的思想体系。

“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

据说这是释迦牟尼最初用来教化民众的思想。

四谛即人世间的苦难;苦难所产生的原因,而要结束困难,就要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即去信教。

“谛”是真理的意思,四谛就是佛教的“四大精髓”。

佛教其实就是为了让人们逃避现实中的苦难,放弃反抗,转而在精神上寻求慰藉,追求极乐。

四谛之中,人世间的困难与要摆脱这种苦难这两方面最为重要。

人世间就是受苦受难,让人们消极厌世,以信教而追求极乐,这就是佛教思想的最主要思想,这是一种消极的,厌世主义。

而这种消极的,适合统治阶层压迫下层人民的佛教义理,就得到了当时统治阶层的追捧。

利用民众想脱离苦海,寻求极乐的这种心理,让人民不敢反抗当局的统治,仅仅是以逃避现实来寻找自己心灵的净土。

二、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在日本的早期传播的具体时间和方式,现在无从考证。

主要有两种版本。

一种是佛教是通过官方(即朝廷)传播而来的。

相传在公元六世纪中叶,钦明天皇时期,百济的圣明王派使者将佛教和佛经传入日本国内。

“”私传“则是通过民间传入。

佛教进入日本后的早期传播并非一帆风顺。

它与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截然相反。

日本佛教的本土化历程及特色

日本佛教的本土化历程及特色

日本佛教的本土化历程及特色摘要:佛教作为日本的外来宗教之一,于公元6世纪中叶从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在经过几个世纪的消化吸收、改革创新之后,日本佛教终于在镰仓时代成功地完成了本土化的历程,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佛教——镰仓新佛教。

关键词:日本佛教;本土化;镰仓新佛教佛教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印度,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传入中国。

在中国历经若干世纪的译经历史后继续东渐,于6世纪中叶经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

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在日本经历了巫术宗教——艺术宗教——学派宗教——信仰宗教的发展阶段后,终于在镰仓时代完成了日本本土化的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佛教——镰仓新佛教。

一、佛教东渐及早期的传播学术界就佛教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具体方式说法不一。

但总起来可以分为“公传”和“私传”两种。

所谓“公传”是指佛教通过朝廷传入,“私传”则是通过民间传入。

关于“公传”,在奈良时代成书的《日本书纪》、《元兴寺伽蓝缘起》和《上官圣德法王帝说》中均有记载,虽然具体说法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可以认为:佛教在钦明天皇时期,即6世纪中叶传入日本;传入方式为百济圣明王派使者将佛像、佛经传入日本。

另据12世纪皇圆《扶桑略记》载,继体天皇十六年(522),“大唐汉人案部村主司马达止,此年春二月入朝,即结草堂于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安置本尊,归依礼拜”①。

这是关于佛教私传的最早记录。

佛教进入日本后的早期传播并非一帆风顺。

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以及朝廷内部利益对立的政治集团的斗争都给佛教的传播设置了层层障碍。

与注重现世生活的享乐、具有咒术性质的泛神信仰——神道教不同,佛教的根本义蕴“在于它的人生观,在于它对人生的独特价值判断,即以为人生的意义是苦,人生的理想在于断除现实生活所带来的种种痛苦”②。

佛教所宣传的消极厌世思想,世事皆“空”、放弃今生以求来世的主张,都使得它在传播之初难以得到日本社会的认同。

真正为佛教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奠定基础的是推古时期的圣德太子。

日本佛教文化的影响与艺术表现

日本佛教文化的影响与艺术表现

日本佛教文化的影响与艺术表现日本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自从佛教传入日本以来,对日本社会、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不仅丰富了日本的宗教信仰,更为日本的艺术表现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表达方式。

在日本的历史长河中,佛教文化与艺术紧密相连,成为了日本独特的文化符号。

首先,日本佛教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教义强调修身养性、慈悲为怀,这种价值观念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日本的社会道德观念中,慈悲、宽容与尊重他人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以慈悲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促使日本社会形成了和谐、宽容的氛围。

同时,佛教教义中的“无我”思想也对日本人的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人普遍具有谦虚、低调的品质,他们习惯于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后。

这种无私的精神在日本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其次,佛教文化对日本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教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成为了日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寺庙的建筑、佛像的雕塑、壁画的绘制等都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例如,日本著名的金阁寺就是佛教寺庙建筑的杰作之一,其金碧辉煌的外观和精美的内部装饰展示了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

此外,佛教艺术还对日本的绘画、陶瓷、花道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的审美观念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追求简约、自然的表现方式,这种审美理念渗透到了日本的传统绘画和陶瓷艺术中,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风格。

另外,佛教文化还对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佛教经典的传入丰富了日本的文学创作,成为了日本文学的重要题材和灵感源泉。

佛教故事、佛教思想在日本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例如,日本著名的《源氏物语》中就融入了佛教的思想,通过对生死、轮回等主题的描绘,展示了佛教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佛教的影响还体现在日本的戏剧艺术中,如能剧、歌舞伎等。

这些戏剧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剧情发展等都受到了佛教教义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佛教戏剧风格。

总之,日本佛教文化对日本社会、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于日本传统文化的论文

于日本传统文化的论文

于日本传统文化的论文有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论文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积累在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传统文化是在继承和吸收中形成的,其发展进程主要反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

古代日本从中国引进了各种艺术和艺能,这些艺术和艺能在长期的演变中,受到了日本本土风俗习惯的影响,变成了日本独特的艺术和艺能,并将之称为“道”。

有关于日本传统文化论文篇1论日本传统艺道文化的美学特征摘要:日本艺道是日本独特的艺术和艺能,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

日本中世纪发展起来的艺道文化范围甚广,并且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蕴含闲寂、空寂、幽玄、风雅、枯淡等美学特征,形成颇有禅思色彩的美学范畴。

其中空寂和闲寂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精神的主流,在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茶道和俳谐道两个领域,构建了幽玄美和风雅美的世界。

关键词:艺道空寂闲寂茶道俳句古代日本从中国引进了各种艺术和艺能,这些艺术和艺能在长期的演变中,受到了日本本土风俗习惯的影响,变成了日本独特的艺术和艺能,并将之称为“道”。

日本中世纪发展起来的艺道文化,范围甚广,涉及歌道、俳谐道、能艺道、花道、茶道、书道、画道、棋道乃至剑道、柔道、武士道等,直接与“文武两道”有关的技艺,都通称为“道”,并且拥有各自的艺道理念和艺道的规范。

而各种艺道的理念十分复杂,各种艺道的规范也迥然不同。

真正有代表性的是茶道、歌道、书道、花道、连歌道、能乐道,所谓“六艺”就是指这六种艺道。

“道”指有关活动中的出神入化的技巧及合规律性的自由创造的能力。

日本人把技艺、技巧推崇到“道”的绝对地位,其意在于表明对技艺、技巧本身审美价值的重视程度。

他们把中国人称呼的技艺、技巧称之为“艺道”,认为艺道较之于通常的技艺、技巧更能体现他们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

日本美学和艺术思想中高度尊崇技巧、技艺之美,表明了日本民族审美趣味的独特性。

“道”的含义,在日本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道”字和大陆文化一起传到日本,平安时期,“道”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偏重于学术、技能方面。

2019年日语论文范文五则

2019年日语论文范文五则

日语论文范文五则篇一:日语论文文化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既有传播性,又具有稳定性。

文化的传播性决定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必然交流,从而使文化系统获得新的动力。

而文化的稳定性又必然对外来文化进行自在的选择处理,以保持本土文化的特性。

在诸多国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本是典型的一例。

日本的岛国地形以及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文化所特有的对外来文化的极强的吸收性,而海洋的这种相对隔绝性也是日本文化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孕育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也是世界范围内罕见的兼容性文化。

文化是民族性格的反映。

并不厚重的文化底蕴使日本民族早已养成了向外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

今天的日本文化是传统的日本文化和外来文化在不断接触、交织、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许多学者对日本文化曾经作过这样的概括:日本古代文化为“唐化”(中国化)、近代文化为“欧化”(西洋化)、现代文化为“美化”(美国化)。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一、日本"三道"---茶道日本茶道源自中国。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花道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其天时,地理,国情,使之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先后产生了各种流派,并成为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浅谈日本佛教的发展历程方法

浅谈日本佛教的发展历程方法

课题:浅谈日本佛教的发展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授课教师:浅谈日本佛教的发展【摘要】日本佛教是以中国佛教为母本之源,逐渐根植于日本土壤,在对中国佛教的模仿和创新中成长起来的,并成为日本民众信仰宗教的轴心,丰富着日本人的精神内质。

因此,日本佛教具有独特的、鲜明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日本佛教;本土化;民族特色佛教在6世纪作为大陆文明的一部分东传至日本。

作为外来宗教思想的佛教在日本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与日本传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最终使佛教本土化,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佛教。

本文将论述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历程。

1佛教的传入佛教起源于印度,在中国历经若干世纪的传播演化后继续东渐,于6世纪中叶经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

这便是日本同时期的飞鸟时代。

飞鸟文化是围绕佛教而展开的。

随着佛教的传入,对佛典的研究也日渐开展,其中圣德太子最典型,为佛教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身体力行,是笃信佛教的信徒,对佛典进行了研究、讲授和注释。

圣德 太子执政之初,朝廷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国内,贵族势力庞大,皇室实力单薄;国外,隋朝帝国崛起,朝鲜半岛局势动荡不安,与日本的关系急剧恶化。

圣德太子意识到佛教作为一种系统的、先进的宗教文化,对统治阶级凝聚民族信仰、完成国家统一是极其有益。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圣德太子成为佛教的伟大支持者,圣德太子发出兴隆佛教的诏书,修建法隆寺以研究佛学;营造四天王寺以开展各种慈善事业,他还亲自潜心研究佛教教义。

由于圣德太子如此崇尚佛教,并身体力行,从而加速了佛教的弘扬,因此一时佛教大盛,国内出现了竞造佛寺,寺院林立的局面。

然而,在大范围崇佛,力图通过佛教统一思想,加强统治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不和谐的声音,阻扰社会改革。

这些反对力量便是当时的物部氏,他们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

2日本人的模仿时期奈良时代如饥似渴地吸纳唐朝的先进物质和精神文化。

中日佛教的交流

中日佛教的交流

中日佛教的交流摘要:中国佛教自传入之日起,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持久的流行和传播,对日本社会发生了极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佛教教迅速传入日本,导致日本”大化革新”的发生和完成,并且深刻地影响了世世代代日本国民的精神面貌。

其次,中国佛教传入日本以后,又使日本佛教大体经历了初传时期、民族佛教形成时期、佛教世俗化时期。

尔后,日本佛教经过江户时期与儒学的结合与分离,又经过明治维新之后与西方哲学及自然科学的知识的结合,一直生存、发展到今天。

关键词:中国佛教日本佛教日本历史鉴真五山文学日本的原始宗教被称为“神道教”,是一种级别极底的原始宗教,日本的佛教是从外而传入的。

佛教的传入历经了四个阶段,即初传阶段,中传阶段,民族佛教产生阶段,清末向中国回传阶段。

其中日本佛教成熟的标志,即鉴真和尚的东渡和日本律宗的产生。

一、中国佛教的传入与日本佛教的历史变迁1、鉴真东渡之前的日本佛教。

佛教传入日本,有“私传”、“公传”两种说法。

私传即通过民间传入,公传即通过朝廷转入。

“私传”,来源于皇圆的《扶桑略记》卷三:“第廿七代继体天皇即位十六年壬寅,大唐汉人案部村主司马达止次年春二入朝,即结草堂于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安置本尊,照依礼拜。

兴世皆云:是大唐神之出缘起。

”“公传”,则是根据《日本书记》卷十九所载:538年,百济圣明王,遣西部姬氏达率怒利斯致契等,献释迦佛金铜像一躯,幡盖若干,经论若干卷(有《法华经》、《成实论》等)。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与神道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于是发生了尊佛和排佛的斗争,在尊佛派胜利后,圣德太子制定《宪法二十一条》,第二条明确规定“笃敬三宝”。

这使佛教在政治上确立了其重要地位,也得到了法律上的支持和保护,佛教由此正式进入日本社会。

2、奈良六宗与平安八宗的产生。

天平年间,佛教达到了极盛。

这时期从唐朝系统地传入了三论宗、成实宗、法相宗、俱舍宗、华严宗和律宗,史称“奈良六宗”或“南部六宗”。

中村元指出“日本佛教是在中国佛教的支配之下发展起来的。

佛教和日本艺术关系的研究

佛教和日本艺术关系的研究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m and Japanese Arts 作者: 师敏[1,2]
作者机构: [1]西北大学中东所,陕西西安710069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出版物刊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9-112页
主题词: 佛教 日本 艺术 综述
摘要:佛教传入日本以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

即:佛教在日本哲学、日本文学艺术、日本人的伦理道德、日本的科学技术等领域都结
出了丰硕的果实。

近年来,将佛教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佛教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论文层
出不穷,硕果累累。

在此以介绍佛教与日本艺术关系的研究成果为主,并以近20年来中国大陆的佛教研究为重点,从佛教与日本音乐、日本建筑、茶道花道等三个方面对研究概况试作评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从佛教在日本发展历史入手,分析日本佛教的宗派,进而引出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希望通过对日本佛教的认识,能更进一步的了解日本文化的历史。

关键字:日本佛教历史宗派现状目录摘要 (1)第一章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历史 (3)1 .1 飞鸟时代 (3)1. 2 奈良时代 (3)1. 3 平安时代 (3)1. 4 摄关政治、院政时期 (4)1. 5 镰仓时代 (4)1. 6 德川时代 (4)1. 7 明治维新 (4)1. 8 二战期间 (4)第二章日本佛教的宗派 (5)2. 1 中日佛教十三宗 (5)2. 2 日本南都六宗 (5)第三章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6)3.1 武士道的精神支柱——佛教 (6)3.2 插花、日本画的起源——佛教 (6)3.3 佛教对茶道的影响 (6)第四章日本佛教的现状 (6)4.1 佛教在日本正在走向消亡 (6)4.2 日本佛教走向消亡的原因 (7)结论 (7)参考文献(References) (7)浅析日本佛教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一、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历史日本佛教是北传佛教之一,于6世纪经由中国、朝鲜传至日本,至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

奈良时代佛教受到皇家以及有势力氏族的支持,形成国教。

13世纪开始,佛教在平民之间开始盛行。

⒈1飞鸟时代6世纪传入日本的佛教,最初是从大陆来日本的人和苏我氏信仰,后来苏我氏掌握了朝廷的实权,就在朝廷的保护下快速发展,以朝廷所在地飞鸟为中心,兴起了最早的佛教文化。

以苏我氏许愿兴建的飞鸟寺、圣德太子许愿兴建的所谓的四大天王寺和法隆寺为首,诸氏也在竞相修建氏寺。

圣德太子摄政,下诏传播佛教,贵族大臣竞造佛寺,从此佛教广传干日本。

推古3年(594),高丽僧慧慈、百济僧慧聪来到日本,说法于法兴寺。

圣德太子奉慧慈为师,学习佛教。

12年,圣德太子制定宪法17条,其第2条就是“笃敬三宝”。

由于圣德太子的弘扬,日本佛教很快得到流传。

圣德太子死后2 5年,日本发生了“大化改新”,即模仿中国唐代文物制度,进行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这个时代还开始了佛教学问的研究,圣德太子完成了《法华经》、《维摩经》、《胜经》三个经典的注释,称之为“三经义疏”。

百济僧人还带来了日历和历书的出现。

⒈2奈良时代奈良时代,佛教受到国家保护因而迅速发展起来。

当时的僧侣,研究来自印度、中国的各佛教教理,继而在奈良的各大寺院形成了称之为南都六宗的诸学派。

随遣唐使云游中国的学问僧和冒着各种苦难来到日本传授戒律的唐僧鉴真的活动,对日本佛教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僧侣的活动曾收到国家的严格控制,一般只限于在寺院内的活动,在民间的传教并不太活跃,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像行基那样的,一边遭受政府的监督,一边帮助农民建立用水设施和交通设施,把传教和社会事业结合一起的僧人。

佛教为了加强与政治的结合,在这个时代末期,也曾出现像道镜那样介入政治的僧人,却招来了腐败。

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好多主张进入深山闭门修行的僧人,这种动向不久就成了平安佛教的主体。

⒈3平安时代随着平安迁都,佛教界兴起了新的风潮。

生于进江的僧人最澄,随遣唐使入唐归国后,创建了天台宗,从南都独立,力倡佛教修行之新道。

生于讃岐的空海与最澄同时入唐,他特别学了密教,回国后开创了真言宗,其结果,天台、真言两宗都祈祷除病消灾并祈求现世利益的传教而获得皇室和贵族的极度称赞,成为佛教的主流。

随着佛教的普及,也出现了与本土神道的融合倾向。

在8世纪就已经出现,在神社里边建神功,在寺院里边建守护神,神前读经等现象,这种神佛调和的现象屡见不鲜。

⒈4摄关政治、院政时期摄关政治,这时期的佛教,天台、真言两宗占绝对压倒优势,两宗都是通过祈祷与贵族密切联系。

这时盛兴佛教折衷的观点,即:把神与佛结合成一体的神佛一体说。

这时祈求现世利益的各种信仰齐驱并驾的还有宣扬从现世的不安中逃脱,以祈求来世幸福的净土教。

10世纪中期,空也曾在京城的市中心传播此说,稍后,源信又以《往生要集》传播念佛往生的教义,净土教终于在贵族以及平民间广为流传。

院政时期,上皇极其信仰佛教,他出家做了法皇,依仗他的权势建造了六盛寺等很多大寺、堂塔和佛像。

为了筹措经费,他就肆无忌惮地卖官,造成政治日益混乱。

⒈5镰仓时代12世纪后期由于时代的大转变,也给精神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其中,佛教由原来的祈祷和教理为中心,转换为加强精神生活的以广泛的贫民阶层为对象的镰仓佛教。

这一时期最早出现这一特点的是法然,他学的是天台宗,信奉阿弥陀佛誓言。

法然的教义不只在京都的贵族中,而且也在武士与平民中广为流传。

后来法然和他的弟子都遭到旧佛教派系的谴责,受到迫害并且被流放。

生于贵族家庭的亲鸾此时也作为法然的弟子之一被流入越后,以后又被转到关东地方,很长时间再农村过着深思和传教生活。

亲鸾进一步发展了其师法然的教义,他倡导“恶人正机”教义。

他的学说在武士和农民之间广为传播,不久,就形成叫做净土真宗的教团。

在差不多的同一时期,在信仰法华的基础上,受到净土教影响而倡导新的救生之道的是日莲。

日莲以镰仓为中心发展了日莲宗。

这一时期的禅宗在关东武士中显示了最大的势力。

禅宗提倡坐禅,它主张只要坐禅,便可接近释迦的境地。

⒈6德川时代儒学特别是朱子学取代了佛教,成为德川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佛教的影响进一步缩小。

当时京都佛教虽趋衰落,但关东地区(指箱根以东的关东八州,即今东京横滨地方)的佛教渐盛。

德川幕府一方面采取锁国政策,同时订立各方面的制度。

对于佛教,自寺院的等级,僧阶的高下,乃至僧侣的法服等,都有一定的规制。

先定皇室的佛教制度明示“门迹”、“院家”以下的级别。

门迹有“宫门迹”,“摄家门迹”及“准门迹’之别,订立晋级的法规,禁止僧位、僧官的滥授。

划定区域,一寺一山皆令有所隶属。

以总本山德大本山,以大本山统摄其所属各寺。

如净土宗以东京增上寺为本山统辖关东诸寺;天台宗以日光门主统辖一宗:真宗东、西两派的别院各设“轮番”(别院轮流住职之称)等。

这些制度小自一寺、大至一宗一派,其应遵守的法规,修行的阶段,僧阶的晋级,法衣的等差等,完全具备,一直维持到明治维新以前。

⒈7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后日本兴起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提出王政复古、“神佛分离”和“废佛毁释”。

首先命令门迹亲王复饰(还俗),废止宫廷的佛教仪式,排除神社内的佛像,废止供于神前的佛具,禁止僧侣参加神道仪式,禁止“神佛混淆”,颁布所谓“神佛判然”的法令。

从而日本各地发生了烧弃佛像佛画、破坏寺庙堂塔、命令僧尼还俗、把守院改作医院和学校等事件。

明治5年4月25日,新政府以太政官布告,许可僧侣带妻食肉和蓄发,同时自明治维新以后购60年间,日本的佛教形成了13宗56 派。

⒈8二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12月15日占领军颁发了《神道指令》,日本开始实行信教自由与政教分离。

原由国家颁布的《宗教团体法》于同年12月18日撤销,同时公布了《宗教法人令》。

过去依据《宗教团体法》,曾把原有的佛教13宗56派,统合为13宗28派。

在《宗教法人令》公布后,又各分派独立,成为270个教团。

根据信教自由的原则,隶属和脱离所属的宗派是被允许的,从而使寺院之间的隶属关系松弛。

战后新兴宗教有显著发展。

据统计,日本大约每20人中即有一人参加新兴教团,其中70%属于日莲系。

主要有:创价学会、立正佼成会、妙智会、灵友会、佛所护念会、日本山妙法寺大僧伽、念法真教、孝道教团、解脱会、真如苑等。

此中除天台系的念法真教、孝道教团和真言系的解脱会外:其余创价学会等均属于日莲系。

这些新兴教团,多与政治活动发生联系。

新兴教团开始产生于战前,战后依《宗教法入令》而被公认。

由于传统佛教考虑的主要是生死大事,对于现实问题不很关心。

新兴教团所关心的不是死后,而是要实现天国于地上。

如创价学会就主张把“真善美”,改为“利善美”,换“真”为“利”,追求地上幸福的实现。

这种思想比较适合时代潮流和日本国内形势,故新兴教团不断得到发展。

到目前为止,佛教仍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现在日本各地有佛教各宗宗立男女大学20余所。

还有许多学会、研究团体,专门从事佛教的研究。

各宗还派遣传教师到欧美各国建立别院,进行佛教宣传。

二、日本佛教的宗派⒉1 中日佛教十三宗乃佛教诸宗之总称。

在中国,指毗昙宗(或以俱舍宗代之)、成实宗、三论宗、涅盘宗、律宗、地论宗、净土宗、禅宗、摄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

在日本则为:南都六宗之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等三宗;开宗于平安初期之天台宗、真言宗等属密教系统之二宗;镰仓时期之后,禅宗系统有临济宗、曹洞宗、黄檗宗等三宗;净土教系统有净土宗、真宗、融通念佛宗、时宗等四宗,上述十二宗加日莲宗,则为日本佛教十三宗。

(1)禅宗,日本佛教流派之一。

所谓的“禅”是将心思沉静后以期有所顿悟,是高层次的宗教及内心面的体验。

如上所述,以静坐将心思沉静下来,使意志专一,文牍主义称之为坐禅。

禅宗是12—13世纪时,经由中国回国的日本僧侣荣西、道元传入日本的。

禅宗认为真理已超越语言和文字所能表现的范围,唯有依靠坐禅修道,惊醒直接的自证体会才能把握其中道理。

(2)日莲宗,该宗以创宗者日莲的名字命名。

日莲宗是日本独立发展的佛教宗派,与中国佛教无直接关系。

日莲宗开始是以东国的地方武士为基础发展,但不久便进入京都,获得来了公家和都城市民的信仰。

日莲宗的传教是战斗式的传教,在中国地区和九州地区拥有有势力的日亲。

日莲认为只有《妙法莲华经》是正法。

近代日本新兴宗教的几十个数团,有70%属于日莲系。

(3)净土真宗,亦称“真宗”,是自净土宗分出的派系。

真宗以净土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为依据,崇奉印度的龙树、世亲以及中国的昙鸾、道绰、善导和日本的源信、源空七位高僧,称为三国七祖。

⒉2 日本南都六宗指于日本奈良时代(710~784)兴起的宗派总称。

南都指奈良时代的京城所在地平城京(又称古京,即奈良)。

六宗系指三论、成实、法相、俱舍、华严、律六宗。

此六宗为别于平安时代在京都(即平安京,又称为新京或北京)兴起的天台、真宗两宗,故称南都六宗,或称古京六宗、南京六宗。

当时僧侣常以哲学的方法,研究各宗教义,而且大多一人兼学二宗以上,因此一寺中各宗僧侣杂陈的情形屡见不鲜。

在此种情形下的宗派,与其说是信仰集团,不如说是研究集团。

其中,学习各宗教义的团体,称为学众,置‘学头’一职为其指导者。

(1)法相宗,由道昭、玄昉等人相继自唐朝传回日本,此二人分别于元兴寺、兴福寺弘法,其法系至今仍传于法隆寺。

(2)俱舍宗,为法相宗的附属宗派,在日本未独立成一宗。

(3)三论宗,在推古朝(593~628)时传入,由高丽僧慧灌自唐僧吉藏处学得再传至日本。

(4)成实宗,与三论宗同时传到日本,因此附属于三论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