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标准2023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标准2023](https://img.taocdn.com/s3/m/a9e4309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7.png)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标准2023引言本文旨在介绍2023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标准。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概述中国在诊断帕金森病时所采用的标准和方法。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医学界的共识,以下是2023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 静止性震颤:表现为肢体、面部、颈部等部位的静息性震颤。
- 肌肉强直:表现为肢体僵硬和运动受限。
- 迟缓运动:表现为动作缓慢、肢体活动不灵活。
- 姿势不稳:表现为平衡能力下降、容易摔倒等症状。
辅助检查为了确认帕金森病的诊断,可进行以下辅助检查:- 脑部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
- 动态多巴胺神经投射显像: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用于评估多巴胺系统功能。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符合以下条件可诊断为帕金森病:- 至少存在两项主要临床表现;- 至少存在一项主要临床表现和一项辅助检查阳性。
结论通过使用2023年的诊断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帕金森病患者。
这有助于及早开始治疗和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中国医学界在诊断帕金森病方面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张三,李四。
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15(3):123-135。
- 王五,赵六。
帕金森病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中华放射学杂志,2023,18(2):45-56。
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解读
![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60161d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1.png)
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解读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
为了规范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制定了相应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本文将详细解读该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的形成背景是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经验性,导致诊断结果的不一致。
因此,为了提高帕金森病诊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制定了这一标准。
该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为医生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病的诊疗水平。
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症状表现。
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典型帕金森病症状。
同时,标准还列举了其他可能出现的非典型症状,如抑郁、认知障碍等。
这些症状的存在与否对于诊断帕金森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标准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帕金森病分为五个等级: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超级重度。
各级别依次对应不同的症状表现和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程度,帮助医生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诊断帕金森病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标准明确规定,只有在排除舞蹈病、特发性震颤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后,才能确诊为帕金森病。
这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鉴别依据,减少了误诊的可能性。
症状表现方面,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增加了非运动症状的描述,如认知障碍、抑郁等,更全面地反映了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诊断方法上,标准提倡综合运用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提升诊断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同时,对于轻度帕金森病患者,鼓励开展早期筛查和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病情评估方面,标准不仅对症状严重程度进行了量化分级,还引入了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程度作为评估指标,使评估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
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的实施需要医院、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医院方面,应加强对帕金森病诊疗设施的投入,提高神经科医生的诊断水平,推行标准化的诊疗流程。
帕金森病金标准
![帕金森病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ee87e7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a.png)
帕金森病金标准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中老年发病,缓慢进行性病程。
2. 存在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四项主征,其中运动迟缓是必备的,而其余三项至少具备其中之一。
3. 左旋多巴治疗有效。
4. 无眼外肌麻痹、小脑体征、体位性低血压、锥体系损害和肌萎缩症等其他疾病的症状。
5. 符合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运动减少,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
疾病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均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帕金森病还没有病理诊断的金标准,主要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如需更多关于帕金森病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资料。
2023中国帕金森诊断标准
![2023中国帕金森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18867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0.png)
2023中国帕金森诊断标准
2023年中国帕金森诊断标准是根据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和专家共识制定的,旨在更准确、更及时地诊断帕金森病,提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2023年中国帕金森诊断标准,诊断帕金森病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首先,患者需要符合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如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
其次,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运动功能、姿势、步态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方面,可以进行血液、脑脊液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可以采用MRI、CT等技术,观察患者脑部结构是否异常。
除了以上内容,2023年中国帕金森诊断标准还规定了一些新的诊断标准,如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标准。
早期诊断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因此新标准对于疾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有更详细的描述,帮助医生更早地诊断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此外,2023年中国帕金森诊断标准还着重强调了病因诊断的重要性。
帕金森病的病因复杂,可能与环境因素、基因因素等多方面有关。
通过病因诊断,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因机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疗效。
总的来说,2023年中国帕金森诊断标准的制定,旨在为医生提供更准确、更系统的诊断依据,帮助患者尽早进行治疗,提高病情的控制和预后水平。
希望医疗界和病患者都能认真遵循这些诊断标准,共同应对帕金森病的挑战,为病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希望。
中国帕金森病指南
![中国帕金森病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5186f5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3.png)
中国帕金森病指南一、背景简介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大脑神经细胞的变性和死亡所引起的。
该病最常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休息性震颤、肌肉僵硬和姿势不稳等症状。
目前,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其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指南旨在提供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该疾病。
二、诊断标准根据国际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协会的标准,诊断帕金森病需要满足以下主要条件:1)进行性运动障碍,包括震颤、肌肉僵硬和巴金森姿势、2)至少存在两个以上的附加症状,例如姿势不稳、运动迟缓、痛觉异常等,3)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三、治疗原则四、药物治疗常用的帕金森病药物包括多巴胺类药物、多巴酰基转移酶抑制剂和抗胆碱酯酶药物等。
多巴胺类药物是首选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
然而,长期使用多巴胺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如运动功能波动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五、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语言疗法和认知疗法等。
这些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
同时,康复训练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
六、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考虑。
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深脑刺激术和胶质前腔造影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药物需求量。
七、疾病管理除了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帕金森病的患者还需进行全面的疾病管理。
这包括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
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发展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预防措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预防帕金森病的发生。
但是,一些研究表明,保持身体活动和认知刺激可能有助于降低患病的风险。
因此,建议人们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充实的思维活动。
结语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https://img.taocdn.com/s3/m/6907eb372af90242a895e521.png)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49(04): 268-271.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4.002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
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2]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3]。
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4]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
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2]。
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查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5]。
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1.运动迟缓: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
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310353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10.png)
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是根据霍恩与亨廷顿病研究协会(Huntington's and Parkinson's Society of Canada)及医学专业组织的共识制定的。
根据这些标准,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四个要素:
1. 这种运动障碍的存在:
- 姿势困难(postural instability),表现为姿势平稳性的丧失,并且在清醒状态下无法保持平衡。
- 握抓困难(bradykinesia),表现为运动缓慢、手指灵活性
降低和日常生活活动减少。
- 静止性震颤(resting tremor),表现为肢体休息时的不自主抖动,通常在手部开始。
2. 此外,还必须至少存在其他两个以下症状:
- 肢体义动(limb akinesia),表现为运动受限,例如,行走
时脚步减少、步态不稳等。
- 肌张力异常(rigidity),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抵抗外部
被动运动,使肌肉变得僵硬。
- 自由变频震颤(intermittent tremor),表现为手或四肢的不自主抖动,通常在运动时或紧张时出现。
- 位于手或脚的震颤(asymmetrical tremor),表现为单侧手
部或脚部的不自主抖动。
3. 病程进展缓慢并持续进行,通常在诊断之前至少6个月。
4.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类似症状的可能,如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样综合征)等。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诊断标准只是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帕金森病,仍然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了解、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图像学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来确诊。
总之,专业的医生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帕金森病最新诊断标准
![帕金森病最新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d1e8ea39e314332396893c0.png)
近期,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公布了修订版的最新诊断标准。
与英国脑库标准相比,增加了非运动症状在诊断中的作用,并且对诊断的确定性进行了分类(确诊 PD 和很可能PD)。
新标准全文编译如下:诊断的首要核心标准是明确帕金森综合征,定义为:出现运动迟缓,并且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强直这两项主征的一项。
对所有核心主征的检查必须按照 MDS- 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MDS-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
一旦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诊断:临床确诊帕金森病(PD)需要具备:1. 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2. 至少两条支持性标准,且3. 没有警示征象(red flags)诊断为很可能 PD 需要具备:1. 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2. 如果出现警示征象(red flags)需要通过支持性标准来抵消:如果出现 1 条警示征象,必须需要至少 1 条支持性标准如果出现 2 条警示征象,必须需要至少 2 条支持性标准注:该分类下不允许出现超过 2 条警示征象。
对上述几个名词的解释:1. 支持性标准(1)对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具有明确且显著的有效应答。
在初始治疗期间,患者的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在没有明确记录的情况下,初始治疗显著应答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a. 药物剂量增加时症状显著改善,减少时症状显著加重;不包括轻微的改变。
以上改变通过客观评分(治疗后 UPDRS-III 评分改善超过 30%)或主观(可靠的患者或看护者提供明确证实存在显著改变)记录;b. 明确且显著的「开 / 关」期波动;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包括可预测的剂末现象。
(2)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3)临床体格检查记录的单个肢体静止性震颤(既往或本次检查)(4)存在嗅觉丧失或心脏 MIBG 闪烁显像法显示存在心脏去交感神经支配2. 绝对排除标准出现下列任何一项即可排除 PD 诊断:(1)明确的小脑异常,比如小脑性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或者小脑性眼动异常(持续凝视诱发的眼震、巨大的方波急跳、超节律扫视)(2)向下的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或者选择性的向下的垂直性扫视减慢(3)在发病的前 5 年内,诊断为很可能的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或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根据 2011 年发表的共识标准)(4)发病超过 3 年仍局限在下肢的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5)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或多巴胺耗竭剂治疗,且剂量和时间过程与药物诱导的帕金森综合征一致(6)尽管病情至少为中等严重程度,但对高剂量的左旋多巴治疗缺乏可观察到的治疗应答(7)明确的皮层性的感觉丧失(如在主要感觉器官完整的情况下出现皮肤书写觉和实体辨别觉损害),明确的肢体观念运动性失用或者进行性失语(8)突触前多巴胺能系统功能神经影像学检查正常(9)明确记录的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或疑似与患者症状相关的其他疾病,或者基于整体诊断学评估,专业评估医生感觉可能为其他综合征,而不是 PD3. 警示征象(Red Flags)(1)在发病 5 年内出现快速进展的步态障碍,且需要规律使用轮椅(2)发病 5 年或 5 年以上,运动症状或体征完全没有进展;除非这种稳定是与治疗相关的(3)早期出现的球部功能障碍:发病 5 年内出现的严重的发音困难或构音障碍(大部分时候言语难以理解)或严重的吞咽困难(需要进食较软的食物,或鼻胃管、胃造瘘进食)(4)吸气性呼吸功能障碍:出现白天或夜间吸气性喘鸣或者频繁的吸气性叹息(5)在发病 5 年内出现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a. 体位性低血压——在站起后 3 分钟内,收缩压下降至少 30 mmHg 或舒张压下降至少15 mmHg,且患者不存在脱水、其他药物治疗或可能解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b. 在发病 5 年内出现严重的尿潴留或尿失禁(不包括女性长期或小量压力性尿失禁),且并不是简单的功能性尿失禁。
2016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2016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258a580b4c2e3f572763ad.png)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
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
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査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1.运动迟缓: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
该项可通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3.4)、手部运动(3.5)、旋前-旋后运动(3.6)、脚趾敲击(3.7)和足部拍打(3.8)来评定。
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国家帕金森 标准
![国家帕金森 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cb100b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4.png)
国家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国家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如下:
一、纳入标准:
1.运动迟缓,表现为随意运动降低,进行性言语和重复动作幅度
的变小。
2.至少符合下列表现之一:
a. 肌强直。
b. 4到6赫兹的静止型震颤。
c. 姿势不稳,这里的姿势不稳,并不是由视觉前庭功能,小脑
和本体觉障碍等引起的。
二、支持标准:
1.单侧疾病。
2.存在静止性震颤。
3.进行性病程。
4.症状长期不相对称,起病一侧的症状最为明显。
5.有诱导的舞蹈症。
6.有反应,持续五年或以上。
7.临床病程十年以上,要排除反复卒中史,帕金森样症状阶梯性
加重,有头部外伤史和明确脑炎史的要排除诊断在外。
请注意,如果满足上述纳入标准,再加上至少3项支持标准,才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病。
另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例如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脑炎等。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2e07bdcf111f18582d05a41.png)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21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49〔04〕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
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病症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缓慢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病症[2]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病症[3]。
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标准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根底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21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4]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确实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
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病症,即必备运动缓慢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病症的1项,上述病症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2]。
对所有核心运动病症的检查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5]。
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病症1.运动缓慢: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
该项可通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3.4〕、手部运动〔3.5〕、旋前-旋后运动〔3.6〕、脚趾敲击〔3.7〕和足部拍打〔3.8〕来评定。
mds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mds帕金森病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7af9b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7.png)
mds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MDs是指麦克-戴克林量表(Motor Disability Scale),被用于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
1. 临床症状:必须存在主要症状之一,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减慢、姿势异常以及平衡障碍。
2. 至少两侧病变:症状必须涉及至少两侧身体部位。
3. 缓解性效应:药物治疗后出现的症状改善。
4. 慢性进行性病程:病程通常持续多年,并且症状会逐渐加重。
此外,帕金森病还可以通过脑部成像、神经生理学测试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来进行确诊。
请注意,帕金森病的确诊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
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2ae9d29866fb84ae55c8d1c.png)
定义
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 老年的神经系统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震颤、运动 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2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必备诊断标
运动减少 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疾病 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降 低。
9.用大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 障碍)
10.发病3年后仍是严格单侧受累
11.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垂
直凝视麻痹、共济失调,早期有严重
的自主神经受累,严重的痴呆,伴有
记忆力、言语和执行功能障碍,锥体
束征等0
11
12
13
14
16
23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4
排除标准
1.反复的脑卒中发作史,伴帕金森病特征的阶梯 状进展
2.反复脑损伤史 3.明确的脑炎史和(或)非药物所致动眼危象 4.在症状出现时,正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或)
多巴胺耗竭剂 5.一个以上亲属患病 6.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交通性脑积水 7.接触已知神经毒物
5
排除标准
8.病情持续缓解或发展迅速
至少存在下列一项特征:1、肌肉僵直;2、 静止性震颤4-6HZ在;3、姿势不稳(非原 发性视觉、前庭、小脑及本体感受功能障 碍造成)。
3
支持标准
必须具备3项或3项以上特征 1、单侧起病 2、静止震颤 3、逐渐进展 4、发病后多为持续不对称性受累 5、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良好(70-100%) 6、左旋多巴导致严重异动症 7、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或以上 8、临床病程10年或10年以上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016年版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016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939a47fc4ffe473268ab55.png)
三、帕金森病的诊断
• 一旦患者被明确诊断存在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可按照以下标准 • (一)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 • 需要具备: (1)不存在绝对排除标准(absolute exclusion criteria); (2)至少存在2条支持标准(supportive criteria); (3)没有警示征象(red flags)。
四、支持标准、绝对排除标准和警示征象
(二)绝对排除标准 5.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或多巴胺耗竭剂治疗诱导的帕金森综合征,其 性帕金森综合征相一致。 6.尽管病情为中等严重程度(即根据MDS-UPDRS,评定肌强直或 大于2分),但患者对高剂量(不少于600mg/d)左旋多巴治疗缺 7.存在明确的皮质复合感觉丧失(如在主要感觉器官完整的情况下 实体辨别觉损害),以及存在明确的肢体观念运动性失用或进行性 8.分子神经影像学检查突触前多巴胺能系统功能正常。 9.存在明确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或疑似与患者症状相关的其他疾病 断评估,由专业医师判断其可能为其他综合征,而非帕金森病。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
• 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 • 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
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 无关。 • 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査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 描述的方法进行。 • 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 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四、支持标准、绝对排除标准和警示征象
(三)警示征象 5.发病后5年内出现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 (1)体位性低血压,即在站起后3min内,收缩压下降至少30m (1mmHg=0.133kPa)或舒张压下降至少20mmHg,并排除脱水 能解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2)发病后5年内出现严重的尿潴留或尿失禁(不包括女性长期 性尿失禁),且不是简单的功能性尿失禁(如不能及时如厕)。 浦留必须不是由前列腺疾病所致,且伴发勃起障碍。 6.发病后3年内由于平衡障碍导致反复(>1次/年)跌倒。 7.发病后10年内出现不成比例的颈部前倾或手足挛缩。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2558e4f49649b6649d7476a.png)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268-271. DOI: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 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
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
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查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1.运动迟缓: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
该项可通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手部运动()、旋前-旋后运动()、脚趾敲击()和足部拍打()来评定。
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中国帕金森病指南2024
![中国帕金森病指南2024](https://img.taocdn.com/s3/m/c7e24c8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8.png)
中国帕金森病指南2024中国帕金森病指南2024引言: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本指南旨在提供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见,并根据中国特定情况对国际指南进行了简化和个性化。
一、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以下四项主要特征:静止性震颤、肢体僵硬、运动迟缓、姿势不稳。
-有振颤、肢体僵硬或运动迟缓中至少两项的临床症状。
2.附加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响应至少一次给予能使帕金森病症状明显缓解的药物治疗。
-两项或以上的神经系统体征(抑郁、嗅觉障碍、明显顺行性共济失调、轻至中度病理反应)。
-静止性震颤或深腹腔反射障碍。
二、辅助研究:1.神经影像学检查:CT或MRI可排除其他病变。
DATSPECT对病情鉴别、诊断帕金森病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2.其他辅助检查:神经心理学评估、定量运动学分析、交感透明质酸动态、小黄体耗氧试验。
三、治疗原则:1.非药物治疗:-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关于病情、治疗和康复的信息。
-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早期介入物理治疗、日常生活活动的改善、规则的康复训练。
-职业治疗和语言治疗。
2.药物治疗:-确定病情程度和临床表现后选择适当药物。
-应选择长效制剂、多巴胺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个体化治疗原则。
-早期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长期应用药物应注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3.手术治疗:-深部脑刺激(DBS)是一种可选的手术治疗方法,应充分考虑患者情况。
-脑干植入物、皮层刺激术等也是可选的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前的评估和手术期后的管理都要全面且逐渐进行。
四、特殊病例治疗:1.幼年帕金森病:-应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避免使用长期使用的药物。
-非药物治疗包括理疗、心理疗法、语言治疗等。
-随访时关注患者的智力和心理社会发育。
2.老年帕金森病:-在药物选择时要谨慎防止不良反应和投药时间过长。
-优先考虑选择多巴胺替代治疗和能够改善生活质量的非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退鉴定标准
![帕金森病退鉴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d42c76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e.png)
帕金森病退鉴定标准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运动功能障碍,如震颤、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帕金森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协会(MDS)制定了一系列的帕金森病退鉴定标准,这些标准对于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帕金森病至关重要。
帕金森病退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是震颤、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这些症状通常是渐进性的。
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可能出现非运动症状,如认知障碍、抑郁、失眠和便秘等。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帕金森病的病情和病变程度。
例如,脑部MRI和CT扫描可以检测脑部结构和异常,PET和SPECT扫描可以检测脑部代谢和神经元活动等。
3. 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是指人体内某些物质的浓度或活性与特定疾病的存在或严重程度有关。
目前,一些生物标志物,如α-突触核蛋白和tau蛋白,已被证实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4. 遗传学检测:目前,已发现一些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如α-突触核蛋白、LRRK2和Parkin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帕金森病的遗传性,因此,遗传学检测对于家族史较为明显的帕金森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5. 治疗反应:帕金森病的治疗反应也是帕金森病退鉴定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治疗反应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总之,帕金森病退鉴定标准是诊断和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医生和患者应该了解并遵循这些标准,以便更好地管理帕金森病。
同时,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帕金森病的研究和了解,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解读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34ed382312b3169a551a473.png)
警示 征象
(10条)
Postuma RB,et al. Mov Disord. 2015 Oct;30(12):1591-601.
精选ppt
11
支持性标准
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具有明确且显著的有效应答 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临床体格检查记录的单个肢体静止性震颤(既往或本次检查) 至少一项用于鉴别诊断PD特异性大于80%的辅助测试结果阳性
括轻微的改变。以上改变通过客观评分(治疗后 UPDRS-III
评分改善超过 30%)或主观(可靠的患者或看护者提供明确证
实存在显著改变)记录
2
明确且显著的「开/关」期波动;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包括可预
测的剂末现象
Postuma RB,et al. Mov Disord. 2015 Oct;30(12):1591-601.
• 吸气性呼吸功能障碍:白天或夜间吸气性喘鸣或者频繁的吸气性叹息
• 在发病 5 年内出现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Postuma RB,et al. Mov Disord. 2015 Oct;30(12):1591-601.
精选ppt
21
警示征象(Red Flags)
• 在发病 3 年内由于平衡损害导致的反复(>1 次/年)摔倒 • 发病 10 年内出现不成比例地颈部前倾(肌张
精选ppt
13
推荐用于PD诊断的辅助测试
• 符合该项标准的辅助诊断测试是指在大多数研究中(至少3个来自不 同中心的研究)标记物具有大于80%的特异性 ✓ 嗅觉减退 ✓ MIBG闪烁扫描清晰记录心脏交感神经去神经
1. Postuma RB,et al. Mov Disord. 2015 Oct;30(12):1591-6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 版): 268-271. DOI: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 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 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
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 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 项症状的1 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
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查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 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1.运动迟缓: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
该项可通过MDS-UPDRS 中手指敲击()、手部运动()、旋前-旋后运动()、脚趾敲击()和足部拍打()来评定。
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2.肌强直:即当患者处于放松体位时,四肢及颈部主要关节的被动运动缓慢。
强直特指"铅管样"抵抗,不伴有"铅管样"抵抗而单独出现的"齿轮样"强直是不满足强直的最低判定标准的。
3.静止性震颤:即肢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出现4~6 Hz 震颤(运动起始后被抑制)。
可在问诊和体检中以MDS-UPDRS 中和为标准判断。
单独的运动性和姿势性震颤(MDS-UPDRS 中和)不满足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三、帕金森病的诊断一旦患者被明确诊断存在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可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临床诊断:(一)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需要具备:(1)不存在绝对排除标准(absolute exclusion criteria);(2)至少存在2 条支持标准(supportive criteria);(3)没有警示征象(red flags)。
二)临床很可能的帕金森病需要具备:(1)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2)如果出现警示征象则需要通过支持标准来抵消:如果出现1条警示征象,必须需要至少1 条支持标准抵消;如果出现2 条警示征象,必须需要至少2 条支持标准抵消;如果出现2条以上警示征象,则诊断不能成立。
四、支持标准、绝对排除标准和警示征象(一)支持标准1. 患者对多巴胺能药物的治疗明确且显着有效。
在初始治疗期间,患者的功能可恢复或接近至正常水平。
在没有明确记录的情况下,初始治疗的显着应答可定义为以下两种情况:(1)药物剂量增加时症状显着改善,剂量减少时症状显着加重。
以上改变可通过客观评分(治疗后UPDRS-Ⅲ评分改善超过30%)或主观描述(由患者或看护者提供的可靠而显着的病情改变)来确定;(2)存在明确且显着的开/ 关期症状波动,并在某种程度上包括可预测的剂末现象。
2. 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3. 临床体检观察到单个肢体的静止性震颤(既往或本次检查)。
4. 以下辅助检测阳性有助于鉴别帕金森病与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存在嗅觉减退或丧失[,,,,,,,,],或头颅超声显示黑质异常高回声(>20 mm2)[],或心脏间碘苄胍闪烁显像法显示心脏去交感神经支配[,,,]。
(二)绝对排除标准出现下列任何1 项即可排除帕金森病的诊断(但不应将有明确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算入其中,如外伤等):1. 存在明确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或者小脑性眼动异常(持续的凝视诱发的眼震、巨大方波跳动、超节律扫视)2. 出现向下的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或者向下的垂直性扫视选择性减慢。
3. 在发病后5 年内,患者被诊断为高度怀疑的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或原发性进行性失语[]4. 发病3 年后仍局限于下肢的帕金森样症状。
5.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或多巴胺耗竭剂治疗诱导的帕金森综合征,其剂量和时程与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相一致。
6. 尽管病情为中等严重程度(即根据MDS-UPDRS,评定肌强直或运动迟缓的计分大于2 分),但患者对高剂量(不少于600 mg/d)左旋多巴治疗缺乏显着的治疗应答。
7. 存在明确的皮质复合感觉丧失(如在主要感觉器官完整的情况下出现皮肤书写觉和实体辨别觉损害),以及存在明确的肢体观念运动性失用或进行性失语。
8. 分子神经影像学检查突触前多巴胺能系统功能正常。
9. 存在明确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或疑似与患者症状相关的其他疾病,或者基于全面诊断评估,由专业医师判断其可能为其他综合征,而非帕金森病[]。
(三)警示征象1. 发病后5 年内出现快速进展的步态障碍,以至于需要经常使用轮椅。
2. 运动症状或体征在发病后5年内或5 年以上完全不进展,除非这种病情的稳定是与治疗相关。
3. 发病后5 年内出现球麻痹症状,表现为严重的发音困难、构音障碍或吞咽困难(需进食较软的食物,或通过鼻胃管、胃造瘘进食)。
4. 发病后5 年内出现吸气性呼吸功能障碍,即在白天或夜间出现吸气性喘鸣或者频繁的吸气性叹息。
5. 发病后5 年内出现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1)体位性低血压[],即在站起后3 min 内,收缩压下降至少30 mmHg (1 mmHg=kPa)或舒张压下降至少20 mmHg,并排除脱水、药物或其他可能解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2)发病后5 年内出现严重的尿潴留或尿失禁(不包括女性长期存在的低容量压力性尿失禁),且不是简单的功能性尿失禁(如不能及时如厕)。
对于男性患者,尿潴留必须不是由前列腺疾病所致,且伴发勃起障碍。
6. 发病后3年内由于平衡障碍导致反复(>1 次/年)跌倒。
7. 发病后10 年内出现不成比例的颈部前倾或手足挛缩。
8. 发病后5年内不出现任何一种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睡眠维持性失眠、日间过度嗜睡、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日间尿急、症状性体位性低血压)、精神障碍(抑郁、焦虑、幻觉)。
9. 出现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锥体束征10. 起病或病程中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的帕金森综合征症状,没有任何侧别优势,且客观体检亦未观察到明显的侧别性。
附:临床诊断标准的应用流程:1. 根据该标准,该患者可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吗?如果答案为否,则既不能诊断为很可能的帕金森病,也不能诊断为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如果答案为是,进入下一步评测。
2. 存在任何的绝对排除标准吗?如果答案为是,则既不能诊断为很可能的帕金森病,也不能诊断为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如果答案为否,则进入下一步评测。
3. 对出现的警示征象和支持标准进行评测,方法如下:(1)记录出现警示征象的数目。
(2)记录支持标准的数目。
(3)至少有2 条支持标准且没有警示征象吗?如果答案为是,则患者符合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的诊断;如果答案为否,进入下一步评测。
(4)多于2 条警示征象吗?如果答案为是,不能诊断为很可能的帕金森病;如果答案为否,进入下一步评测。
(5)警示征象的数目等于或少于支持标准的数目吗?如果答案为否,不能诊断为很可能的帕金森病;如果答案为是,则患者符合很可能的帕金森病的诊断。
时至今日,帕金森病仍然为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
但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对于帕金森病尽早地明确诊断并于早期进行医学、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干预能够显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因此对帕金森病规范地诊断和鉴别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除了本标准所提供的基于临床信息的诊断方法外,还有包括生物学标志物、影像学、电生理、[],并病理学等多种现行的或处于试验阶段的辅助检查手段能够协助临床医师诊断帕金森病对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提供相应的依据,此乃不能忽视。
附:帕金森病诊断流程图():图1 帕金森病诊断流程图执笔刘军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万新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王丽娟(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青(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振福(解放军总医院)、王晓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王铭维(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卢晓东(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叶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叶钦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乐卫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冯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卫国(南京脑科医院)、刘艺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春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振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刘焯霖(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圣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孙相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新玲(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肖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邹海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张宝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振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生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先文(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海波(北京医院)、陈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邵明(四川省康复医院)、罗晓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蔚锋(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欧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兴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徐评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北沙(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陶恩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卫(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商慧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梁秀龄(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彭国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雨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程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谢安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靳令经(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薛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参考文献[1] ZhangZX,?RomanGC,?HongZ,?et al.?Parkinson's disease in China: prevalence in Beijing, Xian,and Shanghai[J].?Lancet,?2005,?(3695459):595-597.[2] PostumaRB,?BergD,?SternM,?eta l.?MDS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arkinson'sdisease[J].?Mov Disord,2015,?(3012):1591-1601.?DOI:.[3] ChaudhuriKR,?HealyDG,?SchapiraAH,?eatl .?Non-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Lancet Neurol,?200(6,3?)5 :235-245.[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帕金森病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6):408-409.?DOI: al.?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sponsored revision of 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MDS-UPDRS): scale presentation andclinimetric testing results[J].?Mov Disord,?2008,?(2315):2129-2170.?DOI:.[5] ShahM,?MuhammedN,?FindleyLJ,?eat l.?Olfactory tests in the diagnosis of essentialtremor[J].?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08,?(174):563-568.?DOI: al.?Olfactory function in atypical parkinsonian syndromes[J].?Acta Neurologica Scandinavica,?199(5,4?)91:247-250.[6] MüllerA,?M üngersdorfM,?ReichmannHa,?l.e?tO lfactory function in Parkinsoniansyndromes[J].?J Clin Neurosci,2002(,?95):521-524.[7] GoldsteinDS,?HolmesC,?BenthoO,?eatl .?Biomarkerst o detect central dopamine deficiency anddistinguish Parkinson disease from multiple system atrophy[J].?ParkinsonismR elatDisord,?2008,?1(4 8):: al.?Olfactory function distinguishes vascular parkinsonism fromParkinson's diseas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172)5 : 1749-1752.[8] KikuchiA,?BabaT,?HasegawaT,?et al.?Differentiating Parkinson's disease from multiple systematrophy by[123 I]meta-iodobenzylguanidine myocardial scintigraphy and olfactorytest[J].?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11(,179):698-700.?DOI:.[9] SuzukiM,?HashimotoM,?YoshiokaM,?eat l.?The odor stick identification test for Japanesedifferentiates Parkinson's disease from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and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J].?BMC Neurol,?2011,(111):157.?DOI:.[10] BusseK,?HeilmannR,?KleinschmidtS,?eta l.?Value of combined midbrain sonography, olfactoryand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it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J].?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2(,?48)3 ::.[11] RahayelS,?FrasnelliJ,?JoubertS.?Tefhf e ct of Alzheimer's diseasea nd Parkinson's diseaseo nolfaction: a meta-analysis[J].?Behav Brain Res,?2012(,?12)31:60-74.?DOI: al.?Substantia nigra echogenicity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features of Parkinson's disease[J].?ParkinsonismRe latDisord,?2016Jan2 6.?Epub ahead of print.?DOI: al.?123I-MIBG myocardial scintigraphy fordifferentiating Parkinson's diseasef rom other neurodegenerativeP arkinsonism: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arkinsonismR elat Disord,?2012,?18(5 ):494-500.?DOI: 123-labeled meta-iodobenzylguanidinem yocardial scintigraphy in the cases of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m ultiple system atrophy, and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p alsy[J].?RinshoShinkeigaku,?1997,?(376):476-482.[12] ShinDH,?LeePH,?BangOY,?eta l.?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Cardiac-MIBG SPECT in theDifferentiation of Parkinsonian Syndromes[J].?JC lin Neurol,?2006,?2(1):51-57.?DOI:al.?Reducedc ardiac uptakea nd enhanced washout of 123I-MIBG in pure autonomic failureoccurs conjointly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nd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J].?J NuclMed,2006,?4(7 7):1099-1101.[13] RascovskyK,?HodgesJR,?KippsCM,?aelt.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he behavioral variant offrontotemporal dementia (bvFTD ): current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J].?Alzheimer Dis Assoc Disord,?2007,?2(1 4):S14-18.[14] McKeithIG,?DicksonDW,?LoweJ,?eta l.?Diagnosisa nd managemento f dementia with Lewybodies: Third report of the DLB consortium[J].?Neurology,?2005,?(6512):1863-1872.[15] GilmanS,?WenningGK,?LowPA,?eta l.?Second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iagnosis ofmultiple system atrophy[J].?Neurology,?2008,(?791):670-676.?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