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之一,也被列入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开放开发以来,长江三角洲呈现出持续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三角也并非高枕无忧,作为全国现代化领先区、国际化前沿区、科学发展先行区,长三角显示出职能分工体系不明确,增长方式总体粗放,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凸显等突出问题,其产业转型、创新能力和协调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更好更快更和谐的发展,长三角地区需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来保驾护航。

1、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统一规划长三角城市群的重大基础设施,尤其对铁路、高速公路、通讯设施等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尽快形成以沿江公路、高速公路、长江水道为主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加强各城市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性,实现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创造高效、便捷、安全的综合运输条件,加大区域内的密切联系,增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支撑能力。在进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考虑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进行联合投资,加快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2、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实现区域经济国际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早已成为主流,对于长三角而言,加快转型发展、推动产业转移,与国际联动接轨,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共同主题。应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共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规划间的联动实施,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全面打造与长三角地区发展相适应的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的合作活力努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长三角区域合作新格局。

3、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长三角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 在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过程中,更应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市场及企业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区域制度创新,提高区域经济体制创新,形成先进的市场观念与意识,及早地掌握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按照国际规则进行运作,有效发挥我国重要的区域制度创新中心及扩散中心的优势,吸纳更多的国内外优秀技术研发人才和资本,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

长三角经济的高速增长面临着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的压力。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凸显,开发总体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人均耕地面积少,建设用地扩展受到很大制约;流动人口的剧增等都进一步加剧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表现为城市内的各类环境污染, 比如区域性水体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耕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提高资源能源有效利用迫在眉睫:在资源有效利用方面,提高采矿技术,最大效率的开采矿产资源;在城市建设当中,以上海“十二五”规划为方向标,以建筑和交通领域为突破口,将节能降耗重点转向交通和商用、民用建筑部门,引导合理终端需求,有效利用能源,切实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规划方针。在生产生活中,提高对废渣、废水(废液)、废气等的回收和合理利用的技术。加大资源有效利用与保护,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区域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试点,深化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太湖流域、巢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合作,研究制定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环保准入标准,共同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