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1-20(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第十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4~10翻译
![《第十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4~10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c1900d433687e21af45a9ef.png)
《古诗文》4~7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察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如果)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
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画工弃市汉元帝后宫里的宫女已经够多了,不能经常见到,就让画工画像,依照图象的面貌召见宠幸。
所有宫女都贿赂画工,多的达十万贿钱,少的也有五万多。
只有王嫱不肯行贿,因此就得不到皇帝的召见。
匈奴来朝拜,想求得美人做王后。
于是皇帝察看图象,让王昭君去匈奴。
临去时召见她,长相是皇宫里最美的,而且擅长对答,举止沉静文雅。
皇帝很后悔,但是名册已经定下来了。
皇帝对外国注重信义,所以不再换人。
就追究查明行贿画工的这件事,画工都被在市中斩首,抄没画工的家产,都有亿万巨额。
画工有杜陵毛延寿,画人像,无论丑的美的老的少的,他都能画的跟真的一样;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一起画牛马飞鸟的各种姿势,画人物他们不如毛延寿,下杜阳望也擅长画人物画,尤其善于着色,樊育也善于着色,但他们一天被杀了,京城的画工因此而比较少了。
曹冲幼年聪慧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 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汉末之时,战乱频繁,统治者常常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
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守卫仓库的官吏们认为这下必死无疑,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6a5668b84ae45c3b358c80.png)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31.烂、酌32.闲、贪33.暮、微34.午、一35.独、雪36.阶37.瓜洲38.愠39.默40.汗青41.荒、毁42.烛、巴43.士、刮44.钟、割45.罔、殆46.戍47.戏48.罢49.更50.信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8分)51.(2分)白居易、杜甫52.(4分)含、立;色、香53.(2分)宦途失意的异乡人有家不得归的惆怅。
(二)(8分)54.(4分)(1)遗弃,抛弃(2)交换(3)忧虑(4)……以后(回答“已经”或“以后”)55.(2分)训练自己吃草根野果;学会对待猛兽的“不动”、“奋跃”等办法。
56.(2分)退伍军人、神勇(三)(14分)57.(6分)C、D、E58.(4分)(1)王羲之高兴地书写完后,用笼子装着鹅回家,非常兴奋地把这件事作为人生的一大快乐。
(落实:欣然、笼、甚、以为乐(以之为乐))(4分)(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重,都像这类事情。
(落实:为、重、皆、类)四、阅读鉴赏题(10分)59.(1)前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象;后句抒发自己的情感。
(2分)(2)“乍”字是突然的意思,写出了夏雨雨后突然转晴的特点;(1分)这是视觉发现,也是感觉体验;(1分)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政治理想的信念。
(1分)60.(5分)事例表述清楚(1分);集中评价孔融的聪明,机智(2分);推理有趣、得体(2分)。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高一、高二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填空题(共20分,1-10题每空0.5分,11-12题每空1分)1.氏;姓;职业通称2.桃花茂盛鲜艳3.察举/荐举/选举;科举4.世胄蹑高位;左思/左太冲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四库全书6.西汉;长安7.敦煌曲子词8.号;陆游、范成大9.归有光;震川书院;桐城10.(1)少(2)如果,果真(3)客舍、旅馆(4)用来……11.(1)孔子、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五选其一)(2)项羽(3)李白(4)廉颇、蔺相如12.写出空缺处的语句。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ba07c458f5f61fb7366656.png)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原文+译文(三)21.萧颖士傲物自侮原文: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敻无与比。
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父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
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颖士尝造门,未之面,极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夷之,其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自认为没人比得上他。
经常携着一壶酒,寻找野外的美景。
有一次在一处休息,自己一个人喝酒吟诗。
恰好暴雨狂风突然来临。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也在这里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普通平常的样子,就肆意侮辱他。
一会儿,风小了下来,雨过天晴。
突然车马到了,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旁边的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拜见了好几次,都没有见到过他,此时很惊讶。
第二天,准备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命令人把萧颖士领到厢房,坐下来责备他,并说:“幸好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现在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又说:“你倚仗着自己有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任上。
22.朱云直谏原文:至成帝时,故丞相安昌侯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
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991a754a7302768e9939e3.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2011第十届古诗文阅读大赛翻译高中古文翻译19-27
![2011第十届古诗文阅读大赛翻译高中古文翻译19-27](https://img.taocdn.com/s3/m/3a0d3508f78a6529647d53fc.png)
【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宋襄公治军】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作战。
宋军已经排成列了,而楚军还没全部渡过河。
司马子鱼说:“敌人多,我们少,在他们没排成列时,请允许我攻击他们。
大赛初中文言文(1-25)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大赛初中文言文(1-25)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bd0eca050876323112120b.png)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1-25)文言文注解翻译答案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60篇 原文+译文(六)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60篇 原文+译文(六)](https://img.taocdn.com/s3/m/58a59cc489eb172ded63b796.png)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原文+译文(六)51.观第五泄记原文: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 疾趋,度石罅,瀑见。
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
时夜已午,魈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
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译文: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
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
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
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
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
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唤老虎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
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树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52.郑牢论戒贪原文:广西总帅府一郑牢者,老隶也,性鲠直敢言。
都督韩观威严不可犯,亦知牢。
观每醉后杀人,牢度有不可杀者,辄不杀,留俟其醒,白以不敢杀之故,以是观尤德之。
观卒,山忠毅公云继任,公固廉正贤者,下车首延高年耆德,询边事。
有以郑牢言者,云进之曰:“世谓为将者不讲贪,矧广西素尚货利,我亦可贪否?”牢曰:“人大初到,如一洁新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也。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原文+译文(五)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原文+译文(五)](https://img.taocdn.com/s3/m/62e8112b915f804d2b16c12b.png)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原文+译文(五)41.文人相轻原文: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同时号通经博学,顾极不相能。
杨太守岘,臧先生高席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
一日,太守自长兴归,舟泊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
诘何自,以实对,诧曰:“是邨夫子,堪若师乎?”他日,太守叩臧先生:“严某如何人?”曰:“粗能讽《三字经》。
”《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
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译文:长兴人臧寿恭眉卿、乌程人严可均铁桥两人,籍贯都是湖州,两人都自称精通儒学经典、很有学问,但对对方都很不友善。
太守杨岘,是臧先生的高徒,也曾跟从严先生游学。
有一次,太守从长兴回来,他的船停靠在城外,旁边的船上有个人拿着酒独自品尝,仔细一看,是严先生。
问他从哪里来,把实话告诉他,诧异地说:“这个村里的人,难道都是老师吗?”以后有一天,太守叩问臧先生“严先生这个人怎么样啊”臧先生回答:”粗略懂点《三字经》吧”《三字经》,童子刚入私塾考试时要解释翻译的,文人们彼此轻视,想不到很有学识的博士也这样。
42.崔仁师平反原文: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收系满狱,诏殿中侍御史安喜崔仁师覆按之。
仁师至,悉脱去底械,与饮食汤沐,宽慰之,止坐其魁首十余人,余皆释之。
还报,敕使将往决之。
大理少卿孙伏伽谓仁师曰:“足下平反者多,人情谁不贪生,恐见徒侣得免,未肯甘心,深为足下忧之。
”仁师曰:“凡治狱当以平恕为本,岂可自规免罪,知其冤而不为伸邪!万一暗短,误有所纵,以一身易十囚之死,亦所愿也。
”伏伽惭而退。
及敕使至,更讯诸囚,皆曰:“崔公平恕,事无枉滥,请速就死。
”无一人异辞者。
译文:青州有人谋反,州县官员逮捕其同伙,致使牢狱中人满为患。
诏令殿中侍御史、安喜人崔仁师前去覆查。
崔仁师到了青州,命令卸去囚犯的枷具,给他们饮食、让他们沐浴,加以宽慰,只将其首犯十余人定罪,其他人都释放。
崔仁师回朝禀报,太宗又派人前往叛决。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70篇(11-40)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70篇(11-40)](https://img.taocdn.com/s3/m/eafb63217cd184254a35351e.png)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70篇(11-40)11.管鲍交深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译文: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时常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干。
那时管仲家境贫寒,(分财利时)他时常占鲍叔牙的便宜,而鲍叔却始终好好地对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他的坏话。
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桓公以后,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车送到齐国。
鲍叔牙就向桓公举荐管仲。
管仲被重用之后,在齐国执政,桓公以此成就霸业,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计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时,往往自己多分,鲍叔却并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家里穷。
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结果却弄得更加困窘,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免职,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才干,因为他知道我没遇到好时机。
我曾经三次参加战斗三次逃跑,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怯懦,因为他知道我有个老母。
公子纠败亡,召忽为他而死,我却宁愿被囚禁,甘心受屈辱,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显扬功绩和名声为耻辱。
生养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12.吕僧珍不仗势原文: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原文+译文(一)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原文+译文(一)](https://img.taocdn.com/s3/m/14fcb53d67ec102de2bd89ac.png)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原文+译文(一)1.桥玄论曹操原文: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
译文:(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好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扶助弱小)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
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
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天明之人就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二十岁的时候被孝廉推荐为郎(帝王侍从官的统称),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又升迁到顿丘这个地方,被皇帝征召授予为议郎。
2. 一代良臣魏徵原文: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毁人主意,每犯颜苦谏。
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尝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
徵奏事不已,鹞竟死怀中。
译文:魏徵相貌平平,但是很有胆略,善于挽回皇帝的主意,常常犯颜直谏。
有时碰上太宗非常恼怒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太宗的神威也为之收敛。
他曾经告假去祭扫祖墓,回来后,对太宗说:“人们都说陛下要临幸南山,外面都已严阵以待、整装完毕,而您最后又没去,不知为什么?”太宗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个打算,害怕你又来嗔怪,所以中途停止了。
”太宗曾得到一只好鹞鹰,将它置于臂膀上,远远望见魏徵走过来,便藏在怀里;魏徵站在那里上奏朝政大事,很久不停下来,鹞鹰最后竟死在太宗的怀里。
3. 公孙弘原文: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
”上问弘,弘谢曰:“有之。
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廷诘弘,诚中弘之病。
夫以三公为布被,与小吏无差,诚饰炸,欲以钓名,如汲黯言。
2011年古诗文大赛 诗文翻译(1-22)
![2011年古诗文大赛 诗文翻译(1-22)](https://img.taocdn.com/s3/m/995f4212cc7931b765ce152c.png)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
根深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
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
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
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
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
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
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啊。
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
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啊。
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发出札札的声音,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现在这样做不对!”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白发老翁现在也不能安心活下去了!.”在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面容若桃花般芳艳,如李花般清丽。
早晨她来到江北岸边游玩,夜晚她到萧湘的小岛中休憩。
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从前便想居南村,非为选择好住宅。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第61-70篇翻译(高中)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第61-70篇翻译(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a8ac093667ec102de2bd89f6.png)
61.我给董文恪公作传,看过他的全部奏章。
他担任安徽巡抚时,曾经奏请准许棚民开山种庄稼,非常坚决。
大意说:攻击控告伐木者的人,都迷信山脉风水一类的说法,甚至有的人家荒废几百亩山地来保护埋一口棺材的土地。
既违反制度规定,又荒废土地,这事是不能做的。
棚民们能够在高山峻岭、人迹不到的地方克服困难,忍饥受寒,开垦山地种旱谷,以补充粮食的不足。
———没有闲着的百姓,没有荒芜的土地,对国家的筹策很有好处,不应当禁止开山而引出事端。
我看了他的议论,认为很对。
等我来到宣城,就这件事询问老百姓。
他们都说:没有开垦的山,泥土坚硬,石头牢固,丛草和树木都很茂密,腐败的树叶积存几年,约有两三寸厚。
每当下雨,雨水从树上流到积存的树叶里,再从树叶里渗到泥土和石头上,经过石头的缝隙,一滴滴地积成泉水。
那水往下流得很慢,而且水往下流,泥土沙石却不跟着下来。
水流得缓慢,所以流到下面的田地里不会造成灾害;就是半个月不下雨,高处的田地还会得到浇灌。
现在拿着斧头把山砍秃,又用锄头和犁把泥土翻松,一场雨没下完,泥沙石头就跟着水冲下来,奔腾流到沟溪。
沟溪存满了沙石,不能蓄水,水一齐流到低田才停止;等到低田干了,高处的田里早就没往下流的水了。
这就是为了开垦不长庄稼的荒山而破坏了长庄稼的田地,不纳税的伐木者得利,却使纳税的农户受到损害。
我听了也觉得他们说得很对。
唉,不能使两方面都有利无害,长久以来就是这样。
采取前一种说法,可以平息事端;采取后一种说法,可以保护农田的利益。
至于既不损失农田利益又不产生董公所担忧的事,我还没有找到这样的办法,所以写下来等待那些搞农田水利的专人去考虑。
62.方孝孺,宇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人。
方孝孺年幼时很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
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的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
方孝孺常常把阐明王遭、获得天下大于作为自己的使命。
洪武十五年,因吴沉、揭框的推荐.被大祖召见。
大祖欣赏他举止就庄严肃,对主大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原文+译文(二)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原文+译文(二)](https://img.taocdn.com/s3/m/074517bcc77da26925c5b083.png)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原文+译文(二)11.管鲍交深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译文: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时常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干。
那时管仲家境贫寒,(分财利时)他时常占鲍叔牙的便宜,而鲍叔却始终好好地对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他的坏话。
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桓公以后,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车送到齐国。
鲍叔牙就向桓公举荐管仲。
管仲被重用之后,在齐国执政,桓公以此成就霸业,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计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时,往往自己多分,鲍叔却并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家里穷。
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结果却弄得更加困窘,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免职,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才干,因为他知道我没遇到好时机。
我曾经三次参加战斗三次逃跑,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怯懦,因为他知道我有个老母。
公子纠败亡,召忽为他而死,我却宁愿被囚禁,甘心受屈辱,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显扬功绩和名声为耻辱。
生养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12.吕僧珍不仗势原文: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初中文言文1-20译文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初中文言文1-20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fc01649b6648d7c1c74629.png)
1.★酒以成礼【转帖-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2.★常羊学射【转帖-参考译文】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
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
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3.★次非杀蛟【转帖-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
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
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
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4.★大脖子病人【转帖-参考译文】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
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
”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 ;(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长绠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字词解释】①伊犁:地名,今新疆境内②汲:取③佐领:清朝八旗兵的官名④就:靠近⑤皆:都⑥故;所以⑦乃:于是⑧果:真的⑨俢绠(gěng):长绳子⑩雍州:古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一带,泛指西北地区⑾特:只是【阅读训练】1、解释:(1)茍:;(2)安:;(3)具:;(4)耳:;(5)灼然:;(6)谬:2、翻译:(1)皆汲水于河。
(2)乃拔木就根下凿井3、本文给你什么启示?5、陈万年教子【原文】陈万年乃.朝中重臣,尝病,召其子陈咸戒.于床下。
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读“谄”的读音)也。
”万年乃不敢复言。
选自(班固《汉书·陈万年传》)【字词解释】1.咸:陈咸,陈万年之子。
2.大要:主要。
3.乃公:你的父亲4.尝:曾经5.谢:道歉6.语:告诉,对……说7.显:显赫8.杖:打9.其:陈万年的儿子(代词)10.大要;主要的意思。
11.具晓:完全明白12.复:再13.具晓所言: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明白。
14.谄(chǎn):阿谀奉承。
15.睡:打瞌睡。
【阅读训练】1、解释:(1)乃:;(2)戒:;(3)语:;(4)之:;(5)曰.;(6)具:2、翻译:(1)不听吾言,何也?(2)万年乃不敢复言。
3、“万年乃不敢复言。
”的原因是什么?6、蛇衔草【原文】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选自《太平广论》)【字词解释】【阅读训练】1、解释:(1)昔:;(2)值:;(3)焉:;(4)著: ;(5)以:(6)验:2、翻译:(1)经日伤蛇走:(2)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7、王充博览【原文】王充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选自《后汉书王充传》)【字词解释】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
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
年轻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
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
②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
《汉书》是他草创的。
③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
④称:称赞、赞扬⑤师:拜······为师【阅读训练】1、解释:(1)京师:;(2)好:;(3)肆:;(4)辄:;(5)遂:2、翻译:(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2)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3、“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8、王羲之书六角扇【原文】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
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羲之因.谓姥曰:“但.言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复见羲之,羲之笑而不答。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字词解释】①蕺(jì):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②王右军:即王羲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又名王右军。
③书:写字④竞:争着⑤耳:罢了【阅读训练】1、解释:(1)姥:;(2)愠:;(3)因:;(4)但:;(5)以:;(6)他日:2、翻译:(1)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2)姥如其言,人竞买之:3、从“羲之笑而不答”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9、顾炎武手不释卷【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字词解释】(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
先生,指顾炎武。
(2)厄塞:险要的地方。
(3)曲折:详细情况。
(4)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5)坊肆:坊:街肆:商店、店、客店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6)对勘:核对校正。
(7)径行:直接行走。
(8)诸经注释: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
(9)熟:仔细认真。
【阅读训练】1、解释:(1)以:;(2)询:;(3)或:;(4)发:;(5)足:;(6)诸:2、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10、吕僧珍为官【原文】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
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自有常分,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
”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选自《梁书·吕僧珍传》)【字词解释】①既至:指回故乡做官。
②常分:正当职业。
③肆:店铺。
④督邮:官名,汉代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兼管司狱讼捕等事,唐以后废止。
⑤廨,官府的房子。
【阅读训练】1、解释:(1)私:;(2)荷:;(3)无以:;(4)汝:;(5)咸:;(6)益:2、翻译:(1)乃弃业欲求州官:(2)岂可徙之益.吾私宅!:3、吕僧珍具有怎样的美德?★11、苛政猛于虎【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
”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字词解释】(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很像。
(5)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8)去:离开。
(9)于:比【阅读训练】1、解释:(1)使:;(2)然:;(3)识:;(4)于:2、翻译:(1)吾夫又死于焉:(2)何不去也?: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2、自护其短【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雪涛小说》)【字词解释】(1)北人:北方人(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官(4)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5)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6)欲:想(7)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8)此坐:这是因为(9)强:竭力、勉强、勉力、硬要(10)而:表顺承(11)席:酒席(12)以:用来【阅读训练】1、解释:(1)啖:;(2)并:;(3)或:;(4)去:;(5)此:;(6)而:(7)坐:2、翻译:(1)北土亦有此.物否?:(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13、砚眼【原文】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
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
门人坚证其是.。
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
”公大.惋惜。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据《古今概谈》改写)【字词解释】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②邸(dǐ):官办的旅店。
③金:银子。
④向:以前⑤鸲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
⑥值:遇到。
⑦尝:曾经。
⑧一金:银二十两称为一金【阅读训练】1、解释:(1)既:;(2)易:;(3)是:;(4)何:;(5)幸:;(6)大:2、翻译:(1)公讶其不类:(2)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3、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14、米芾索帖【原文】米芾诙谲好奇。
在真州,米芾尝诣.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右军《王略帖》示.之。
芾惊叹,求以他画易.之,攸意以为难。
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
”因.大呼,据船舷欲坠。
攸遽.与之。
(选自《石林燕语》)【字词解释】①诙谲(huī jué):诙谐机智。
②真州:古地名,在今江苏境内。
③尝:曾经。
④右军:即王羲之。
⑤据:依靠,本文理解为抓住。
【阅读训练】1、解释:(1)诣:;(2)示:;(3)易:;(4)某:;(5)因:;(6)遽:2、翻译:(1)攸意以为难:(2)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3、上文中米芾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王略帖》?★15、冯相与和相【原文】冯相与和相俱.为朝中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