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讲义
《红楼梦》11_15回阅读指导讲义全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XX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情节梳理填空]
凤早姐在 答应来宁府理事的同时,
心中就盘算清楚了宁府管理不善的五大病症,
因此来到宁府便因人治事,因事治人,对症下药. 每天卯正二刻点卯要,不对得牌迟支取误货,另物,责任到人
外
.若有违犯,无论
是谁,一概处罚.众家人奴仆无不小心谨慎,认
真办事.荣宁二府的各种事务应酬黛虽玉然之繁父多,却
思考题2:简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原因.
参考答案:贾珍儿媳秦可卿死后,贾珍想把 丧事办得体面些,可偏偏此时妻子尤氏犯病,不 能料理事务.这时,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 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请求,王熙 凤也表示愿意到宁国府来协理丧事.
思考题3:秦可卿临行前托梦给王熙凤,交待了 些什么?
参考答案:〔1先交待两句俗语,告王熙凤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贾府必定要"树 倒猢狲散".〔2又交待两件事要去办妥:其一, 是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其二,家塾虽 立,无一定的供给.〔3最后临行赠送两句话"三 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思考题2: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忙得茶饭也没工夫吃得, 坐卧不能清净,心中却十分欢喜.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恐落人褒贬;喜揽事办,好卖弄 才干;好逞强斗胜.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情节梳理填空]
按照贾族旧规,可卿的灵柩需要送
至城外宁、铁荣槛二寺公修造的
中.因此,这一
路浩浩荡荡热闹非常.宝玉不仅随着父兄谒见了
索五十两,又被粪尿泼身.贾瑞回家后即发
重病,久治不愈.
赠
让贾瑞只照反面,贾瑞偏照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简述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情节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106-110回

第一○六回王熙凤致祸抱羞惭贾太君祷天消祸患【情节梳理填空】贾政听说母亲危急,急忙进去看视,知道她是一时惊吓太过的原因,给她服了丸药才渐渐好转。
大家正在难过,内廷有信说主上不忍加罪,除了将贾赦的家产入官外,其余都退还。
贾政仍在工部员外上行走;贾琏则革去官职,免罪释放。
贾政又痛又气,把贾琏叫过来询问放利一事,贾琏只说不知道。
见到凤姐奄奄一息,抱怨的话便说不出来,自己又委屈又心疼又气愤。
贾母见家中遭受这样的大难,心里难过之极,一天傍晚挣扎起来,在院内焚香祝告天地,为儿孙消灾祈福。
随后,史家派人来问候,并说到湘云过几天就要出嫁,等回来了便来请安。
宝玉听了这话心里未免又不受用。
贾政查贾赦和贾珍之事的告密之人,发现是鲍二传出去的,贾政喝骂奴才没良心。
第一○七回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情节梳理填空】待贾赦、贾珍定案贬往外地时,贾母令贾政给他二人打点盘缠,贾政才告知贾府银库早已亏空的情况,贾母听了,又急得眼泪直淌。
哭毕命人将自己的箱笼都打开,将自己几十年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按各房一一分派完毕,连宝玉、李纨母子都没有漏过。
又单给贾琏五百两银子,作为送黛玉灵柩回南方的费用。
贾政等见贾母深明大义,如此明断,都跪伏在地。
分配完毕,贾母、王夫人又去看望病危的凤姐。
皇上又格外开恩,将荣国公世职让贾政承袭。
但贾府终已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家人又见贾政忠厚,凤姐抱病不能理家,都乘贾府衰败谋起私利来,如此贾府势败又添一层。
而从甄府过来的包勇却非常忠心,他听说贾雨村在这次案子中落井下石,便找机会把雨村大骂了一顿。
【阅读研讨探究】贾府遭到变故后,贾母有何作为?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贾母是怎样的一个人?答:贾府遭到变故后,一败涂地,老祖宗贾母先是向上天祷告,求皇天保佑,总有合家罪孽,情愿一人承当,只求以自身一死,宽免儿孙之罪。
后是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分散给众子孙及家仆,又将家里仆人分派,该遣散的遣散,该配人的配人,安排的一一当当。
贾母的这些作为显示出她是一个会理家,明大义、识大体,经得起风浪,遇事不乱,有主张的女性。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10(教师版46—50回)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46—50回第46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情节梳理填空】邢夫人叫过凤姐,求她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假贾母之口拒绝了。
邢夫人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
凤姐见邢夫人先赞鸳鸯扎花的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拉鸳鸯手为之道喜;说明原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又到凤姐处。
鸳鸯则一直不说话,对平儿表示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
贾赦叫贾琏去找鸳鸯父金彩,贾琏未去被骂了一顿。
贾赦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金文翔领鸳鸯回家,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
她用自己的凛然正气,回答了无耻之徒的胁迫,表现出平民女儿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三宣牙牌令”、“誓绝鸳鸯偶”、“殉主登太虚”等情节反映了鸳鸯抗争的个性,请选择其一简述。
答: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邢夫人求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拒绝。
邢夫人先探鸳鸯心意,赞鸳鸯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为之道喜,说明缘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鸳鸯则一直不说话。
鸳鸯对平儿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
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
思考题1:“三宣牙牌令”、“誓绝鸳鸯偶”、“殉主登太虚”等情节反映了鸳鸯抗争的个性,请选择其一简述。
答: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邢夫人求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拒绝。
邢夫人先探鸳鸯心意,赞鸳鸯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为之道喜,说明缘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鸳鸯则一直不说话。
鸳鸯对平儿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
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
思考题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简述贾赦想讨鸳鸯做小老婆,鸳鸯得知后是什么态度。
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道:“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
老爷因看上了老太太的鸳鸯,要他在房里,叫我和老太太讨去。
我想这倒平常有的事,只是怕老太太不给。
《红楼梦》讲义

《红楼梦》
3.叙述语言 (1)多以带有文言成分的白话为基本语 体。但具体运用又有变化 (2)对人物动态的描述多用纯净的白话, 特别注重动词的提炼 (3)景物描写则文白韵散夹杂 (4)叙述语调的多样统一
《红楼梦》
(四)诗化与写实的结合 1.借景抒情,移情于景,从而创造出 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 2.象征手法的运用,引领读者伴随弦 外之音,去参透人生的奥秘,也使作品像 诗一样具有含蓄、朦胧的特点,给读者留 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红楼梦》
(三)语言艺术 1.丰富多彩、浑然一体、雅俗共赏 2.人物语言 (1)许多人物,都有一种滔滔不绝而不使人生厌 的本领 (2)鲜明的性格语言 宝玉:新奇呆话 黛玉:尖酸刻薄 宝钗:稳重含蓄 妙玉:矜持冷漠 晴雯:直率锋利 袭人:柔和委婉 探春:见识精明 薛蟠: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
《红楼梦》
二、哲理意蕴 思凡、 悟道、 游仙 儒、 佛、 道 世俗、 宗教、 生命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红楼梦》
三、悲剧意蕴 (一)整体悲剧: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彻头彻尾之悲剧
《红楼梦》
(二)悲剧层次: 1. 女儿悲剧(主体)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青春、美、爱的毁灭 2. 家族悲剧(环境)1.rm 2.flv ① 奴隶与主子对抗; ② 内部矛盾; ③ 后继无人; ④ 经济上入不敷出
红楼梦
《红楼梦》
一、《红楼梦》的作者及成书过程 1.作者 :曹雪芹 2.书名 《石头记》、《情僧录》、 《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3.版本 (1)“脂评本”系统(80回抄本): 甲戌本(1754;己卯本(1759; 庚辰本(1760);甲辰本(1784) (2)“程本”系统(120回排印本) “程甲本” “程乙本”
红楼梦阅读讲义1-10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1-10回(教师版)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情节梳理填空】1、石头记女娲炼石补天,遗下一块顽石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自经锻炼,已通灵性,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
一日,听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谈及红尘中荣华富贵,心切慕之,便恳求送他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一遭。
二仙师见其可爱,便将它幻化缩小成一块“可佩可拿”的“通灵宝玉”,送至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后由神瑛侍者“携入红尘”走了一遭。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又由东鲁孔梅溪改名为《风月宝鉴》,最后因雪芹在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则题名曰《金陵十二钗》。
2、甄士隐梦幻识通灵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曾灌溉绛珠草,使其久延岁月,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携带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下凡造历,绛珠仙草为报答灌溉之恩,随之而去。
决定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甘露之恩。
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3、贾雨村与甄士隐姑阊(chāng) 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的穷儒贾雨村(谐音假语存),与他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某日,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其有意。
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之盘缠,第二天,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
元宵之夜,甄家仆人霍启在看花灯时,不慎丢失了甄士隐唯一的女儿甄英莲(谐音真应怜)。
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
甄士隐带妻子投奔如州岳丈封肃,遭白眼,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又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
甄士隐真正走投无路了。
一日,甄土隐听到了一疯跛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并为这首歌做了注解,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而他的女儿后来被人称为“呆霸王”的薛蟠强夺去,改名叫香菱。
《红楼梦》1-5回阅读指导讲义解析

绛珠仙草 2、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神瑛侍者 黛玉前身是 西方灵河岸上 的,宝玉的前身是 。神瑛侍者曾 灌溉绛珠草,使其久延岁月,脱掉草胎木质, 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携带一块无才补天 一生的眼泪 的顽石下凡造历,绛珠仙草为报答灌溉之恩, 木石前盟 随之而去。决定用 偿还甘露之恩。 故有“ ”之说。
3、贾雨村与甄士隐 姑苏阊(chāng) 门外有个 葫芦庙 ,乡 宦 甄士隐 (谐音真事隐)居住庙旁,可怜 寄居庙内的穷儒 贾雨村(谐音假语存),与 他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某日,贾雨村造访 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 娇杏 ,以为 娇杏对其有意。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 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 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之盘缠,第二天,贾雨 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
思考题1: 请简述《红楼梦》“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的过程?(5分)
参考答案:①贾雨村因贪酷而被革职, 到盐政林如海家教黛玉读书。②京城起复 旧官,贾雨村托东家向荣国府求助。③贾 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④林便 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⑤贾雨村与荣国府 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补授应 天府。
1、本段中,作者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种描 写方法?这三个人分别是谁? 肖像描写;迎春,探春,惜春。 2、从前两个人物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窥视她们 具有怎样的特点? 迎春:温柔敦厚,沉默懦弱,心地纯洁善良,少 言,寡语 探春:才华横溢,精明强干,天资聪慧。
思考题4: 分析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的表现? 参考答案:未见黛玉,高呼来迟;见面赞
其标致,如贾母嫡亲孙女;为黛玉年幼失母 拭泪;贾母责备,忙转悲为喜;边安顿黛玉, 边向丫鬟仆妇下令;王夫人找缎子给黛玉做 衣服,她说早已想到,备好。 (一夸、二 哭、三忙、四问……入木三分的描绘了她察 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也是得宠的原 因)。
红楼梦讲义

第三章《红楼梦》在明清小说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
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该书问世不久,即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布,“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伟元《红楼梦序》)。
20 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所塑造的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使学术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这恐怕连它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始料不及的。
红学是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的学问。
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
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
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
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
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脂砚斋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
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很多派别,比较重要的是评点派、索引派、考证派。
评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等人,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 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
索隐派盛行于清末民初,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其代表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至今仍不断有这一类的著作问世。
考证派则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等。
一、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1 、曹雪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红楼梦阅读讲义

红楼梦阅读讲义51-60(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51-60回(教师版)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情节梳理填空】宝琴将自己素日所作的十首怀古诗拿出来,众人品评了一番,独宝钗说后两首怀古诗(蒲东寺,梅花观)史鉴无考,要求另作,黛玉、李纨反对。
袭人的母亲病重,凤姐打发袭人回去,车、服装饰俨然大家气派。
袭人因母亲病故不能回来,凤姐又派人送去铺盖。
袭人去后,由晴雯和麝月负责宝玉的饮食起居。
这天夜里,麝月出去,晴雯跟着出去吓唬她,天寒穿得又少,第二天一早就感冒了。
宝玉派人偷偷地请进大夫来,大夫看到如此精致的房间,竟以为是给绣房里的小姐看病,后来才知是个丫头。
但宝玉看到药方中有枳实、麻黄等虎狼药,便打发了这个庸医出门,又叫茗烟请来相熟的王太医,开了一剂平和的方子。
宝玉一一安排妥当,才来到贾母处吃饭。
凤姐她们正在商量天气冷了,要姐妹们以后在园子里吃饭。
王夫人、贾母皆赞同。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第五十一回哪些细节表现宝玉对晴雯的怜爱答:晴雯懒得起身去放镜套,只待在暖阁,宝玉亲自去放。
不摆主子威风。
贾宝玉担心晴雯受了风寒,大喊告诉屋外麝月晴雯去吓唬她了,让晴雯不得不回屋里。
心思细腻,体贴下人。
晴雯病中他亲自看药方,认为不可,又重新请太医医治,大费周章,只为避免晴雯要出园子冬天她家里不如这里暖和。
思考题2:薛宝琴将自己做得十首怀古绝句拿给众人看,众人对其态度如何分析宝钗和黛玉二人的反应及其性格。
答:众人皆称奇道妙,薛宝钗认为后两首无从考据,应另作两首。
黛玉阻拦,以外传反驳。
李纨举关夫子的坟之例,说明有名望的人,坟就多了。
无考的古迹更多。
赞成留下。
这间接说明薛宝钗被束缚在封建礼教中,坚持学习圣贤之书,不看杂说。
林黛玉则充满反叛心理,思想开阔,不排斥外传。
对封建仕途充满厌恶之情。
红楼梦阅读讲义6(教师版26-30回)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26-30回(教师版)第二十六回峰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宁发幽情【情节梳理填空】宝玉病时,全家忙碌,贾芸、红玉等人守着宝玉,渐渐混熟了。
但宝玉病好后奖赏诸位奴仆,却没有红玉。
红玉慢慢地把心思转到贾芸身上。
贾芸把自己的手帕子传给了红玉。
一日宝玉信步来到潇湘馆,在窗外听到黛玉忘情之言,不禁心痒,遂也用《西厢记》中“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之语同黛玉玩笑。
这不禁又惹恼了她。
二人正闹,宝玉被薛蟠假托贾政之名骗到外头,与冯紫英等大吃大喝了一顿。
回来后又与宝钗说了一阵话。
而黛玉因记挂着宝玉被父亲叫去,晚上来怡红院看望。
由于晴雯正闹脾气,且又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得很,没有开门。
这不禁动了黛玉的身世之悲,开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你怎么理解林黛玉的“春困发幽情”?答案:“春困”的“春”,既是春天的春,又是心中的春,双关。
“幽情”,指内心隐秘的爱情欲望。
林黛玉的心语“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也是这个意思。
黛玉的幽情是有专一对象的,即贾宝玉,而且主要是纯情的相思。
思考题2:本回后半部分写薛蟠邀宝玉、冯紫英等过生日的事有什么作用?答案:写薛蟠邀宝玉、冯紫英等过生日,作者意在用这个情节之庸俗,来反衬宝黛谈爱之雅。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情节梳理填空】黛玉正在悲泣,忽然听见院门一响,接着宝玉袭人等送了宝钗出来。
自己更觉无趣,直到半夜才睡下。
次日是芒种节,女孩子们都在忙着饯花神,唯独少了黛玉。
宝钗正想去找她,却看见宝玉进了潇湘馆,一怕宝玉不便,二怕黛玉猜忌,便转而回去。
却看见一双玉色蝴蝶,极招人爱,宝钗竟蹑手蹑脚跟到池边,无意中听到坠儿和红玉谈论贾芸送手帕的事,宝钗遂装作寻找颦儿掩饰了过去。
黛玉性格忧郁,因昨晚的误会触动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在沁芳桥畔,称为“花冢”,她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命运,口吟《葬花词》,令人想到一个闺中少女,善感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宝玉听罢不觉痴倒。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110-115回

第一一一回鸳鸯女殉主登太虚狗彘奴欺夭招伙盗【情节梳理填空】凤姐吐血晕倒后,家中更是吵吵囔囔,不成事体。
二更天后开始预备辞灵,鸳鸯已哭得晕了过去。
待她醒转,想到老太太死后自己或做妾或配人的结局,倒不如死了干净,于是走回老太太的屋里,取出一条汗巾,上吊自尽了。
贾母送殡之时,因凤姐吐血病了,众人便商量让她留下看家,尤氏又建议惜春也留下。
妙玉到惜春那里。
妙玉和惜春叙了些闲话,惜春说在家看家,只好熬几夜,凤姐又病着,自己一个人又闷又害怕,如今这里没有一个男人,请妙玉伴她一夜,二人下棋说话。
天已四更,妙玉请惜春自去歇息,自己到五更要打坐一回。
惜春正要歇去,猛听东边上屋内一片喊声,又听见外头上夜的男人也喊起来。
惜春等是心胆俱裂。
妙玉说必有了贼了。
在窗户眼内往外一瞧,只见几个男人站在院内,便吓得不敢作声。
又听得房上瓦声不绝。
正在没法时,只听园里腰门一声大响,包勇打进门来。
那些贼人刚抢劫了贾母上房,来到这里偷看惜春房内,见有个绝色女尼,便起歹心,正要踹进门去,包勇赶来,将一贼打倒在地,其余逃走。
第一一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死雠仇赵妾赴冥曹【情节梳理填空】那伙贼人偷抢了好些金银财宝,知道此处难留,便要出城逃走,这伙贼人又一番计议,便要掳走妙玉。
这夜三更,贼人们便拿了短兵器,带了些闷香,跳上高墙,远远瞧见栊翠庵灯光犹亮,便潜身溜下,藏在房头僻处,等到四更,见里头只有一盏海灯,妙玉一人在蒲团上打坐。
到了五更,那伙贼人用闷香将庵内人全部熏住。
可怜妙玉一个极洁极净的女儿,便被这伙贼人劫掳而去,下落不明。
贾政等人正在祭奠贾母,贾芸闯了进来,气喘吁吁地将昨夜老太太的东西被偷去,包勇赶贼打死一人的事情说了一遍。
贾政气急,只得派贾琏先回去料理。
贾政、王夫人等到底不放心,也准备提前回家。
正要走时,赵姨娘忽然口吐白沫,眼睛直竖,说要跟老太太回南方去。
最后只留下贾环陪赵姨娘在寺里治病,剩下的人都上车回了家。
第一一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释旧憾情婢感痴郎【情节梳理填空】赵姨娘在寺里得了暴病,鬼哭狼嚎地闹了一夜。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116-120回

第一一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情节梳理填空】那宝玉的魂魄出了窍,来到前厅,那和尚见了,拉着宝玉就走。
走到一个荒野地方,又到了那太虚幻境。
宝玉壮着胆子走进一间黑屋子,看见十来个大橱,宝玉翻开橱上的“金陵十二册正册”,竟然有所领悟。
从屋里退出后,宝玉以神瑛侍者的身份被带到正房见到潇湘仙子,后来又见到迎春等人,只是没人理他。
游完了,那和尚将宝玉狠命一推,说:“回去吧。
”宝玉站不住脚,一跤摔倒,口里嚷道:“哎哟!”王夫人等正在哭泣,却听见宝玉叫唤,醒了过来,宝玉把刚才神魂所历的事呆呆的细想,便哈哈笑道:“是了,是了。
”从此宝玉竟像换了个人,不但厌弃功名仕进,也把那儿女情缘看淡了好些,待宝钗等人都冷冷的。
贾政见宝玉死而复生,渐渐复原起来,便想着送贾母、黛玉,还有秦可卿之灵柩回南方原籍安葬。
第一一七回阻超凡佳人双护玉欣聚党恶子独承家【情节梳理填空】这天那和尚又来了,又要那一万银子。
宝玉听说,一人走到前头,嚷着:“我的师父在哪里?”见了那和尚,施了礼,又问那和尚可是从“太虚幻境”而来。
那和尚说:“你自己的来路还不知,倒来问我!”宝玉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透,就要把那玉还给和尚,进去去拿,王夫人等人不许,宝玉又回来,小厮们跟着,听宝玉和那和尚二人谈论什么“大荒山”、“青埂峰”、“太虚境”、又说什么“斩断尘缘”等语。
报与里面,宝钗听了,吓得两眼发直。
一会儿宝玉进来,笑嘻嘻地说:“好了,好了”,小厮们去问和尚,和尚说不要银子了,只要宝二爷时常到他那里去走走,然后离去。
众人同意惜春出家,只是头发可以不剃,带发修行就行了,而且也不必到庵里去,就把惜春自己住的房子作为了静室。
第一一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情节梳理填空】惜春执意出家,王夫人毫无办法,便问彩屏等谁愿意跟姑娘修行,一直没人响应。
后来紫鹃走上前,说出了自己愿意服侍四姑娘的愿望。
后来王仁竟乘贾琏不在家,和贾环、贾芸等串通一气,要将巧姐儿卖给一外藩王爷家为奴婢,对贾府却哄骗邢夫人等说是要嫁给那王爷作偏房。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全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第一单元:导论分析诠释原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红楼梦》分析诠释之原则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
一、HenryJames(1843-1916)〈小说的艺术〉:「要说某些情节在本质上要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
」「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於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著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别林斯基:「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
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
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
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从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
」「小说不是人类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网罗的世界——里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
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像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音乐的复调,是同时发展两个声部(两条旋律的线),尽管它们完美的连结著,但却又保有它们相对的独立,……所有主复调曲式的伟大音乐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声部之间的平等。
」二、浦安迪(AndrewH.Plaks)《中国叙事学》:「雪芹将『真假』概念插入情节——通过刻画甄、贾二氏及『真假』宝玉,通过整个写实的姿态——而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其看到真与假是人生经验中互相补充、并非辩证对抗的两个方面。
『太虚幻境』的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毋宁说是含蕴著这一意思的;而〈好了歌注解〉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更可以说暗示著二元取代的关系。
《红楼梦》1-5回阅读指导讲义解析

思考题2: 写宝黛初见时的似曾相识感,在全书中 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 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 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 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 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 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思考题3: 以下是红楼梦中人物出场的描写,阅读 语段,回答问题。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情节梳理填空】 贾雨村补授应天府,刚刚到任,就受理 英莲被拐一 案。原来是本地的一个小乡宦 冯渊买了一个被拐卖 的丫头英莲,还未领回家,那拐子又把丫头英莲卖 给金陵一霸薛蟠。薛蟠与冯渊争买英莲,冯渊被打 门子 死。雨村欲拿薛蟠, 当日葫芦庙 、如今雨村 小沙弥 的 阻其发签。随后门子拿出一张本省的 “护官符”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给贾雨村,并向他讲述四大家族 的密切关系。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 (薛)。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听门子之计, 徇情枉法,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此案。薛 蟠夺走英莲后,随母亲薛姨妈、妹妹宝钗入京,在 荣府东北角上 梨香院 住下。
惯养娇生笑你痴, 凌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
元宵节,霍启 抱着英莲出去赏灯, 将英莲丢失。甄士 隐夫妇悲痛欲绝。 祸不单行,葫芦庙 的和尚不小心引起 大火,祸及甄家, 将甄家烧成一片瓦 砾。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住在 甄士隐家,甄家的丫环娇杏曾无意回头看 了两次,在此曹雪芹为后文埋下了什么伏 笔?
贾雨村因甄士隐赠银之后,不料他十分 得意,会了进士,先入外班,升了 姑苏知府 。 到任时看到甄家大丫头 娇杏 在门前买线 晚间便传封肃前去问话。
4、木石前盟
女娲补天之时 弃在青埂峰下的 一块 无材补天的顽石 ,因通了灵 变为神瑛侍者 性, 。他 甘露浇灌一棵绛珠仙草 以 , 使其久延岁月。在顽石下世之 时, 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 , 也要同去走一遭 , 用一生眼泪还他 。小说中的贾宝玉为 石(神瑛侍者),林黛玉是木(绛珠 仙草),“木石前盟”表示宝黛两人 的 前世姻缘 。
第02讲 《红楼梦》(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第02讲《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目录《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在北京语文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微写作”的形式考查对文本阅读的情况;在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运用《红楼梦》中的情节作为材料要求考生进行写作,这也是一个抛砖引玉。
试题如下:(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
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
“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但是,我们不要困于材料的内容本身,而是思考其延伸的意义,才好立意作文。
本题为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核心事件是给大观园的亭子匾额题名,“翼然”“泻玉”“沁芳”三个题名的由来,各有其法,各呈其妙。
“翼然”是直接移用欧阳修《醉翁亭记》,“泻玉”是借鉴化用经典名句,而“沁芳”则是根据亭子周围的环境氛围独创所得,既合“境”又契“情”,情境俱妙。
材料并没有对三个名字进行褒贬。
考生审题立意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三个亭子的的命名之法上,即“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
给匾额题名的例子正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鲜活灵动。
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化之所以灿若星河,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变的艺术手法。
红楼梦41 45回指导 讲义999课件

第42回:蘅芜君兰方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情节梳理填空】
由于在园子里逛得太久, 贾母 有点儿感 冒,就没有亲自送刘姥姥出去。但刘姥姥确是 不枉此行,得了一百多两银子,还有好多衣服 绸缎、瓜果点心,满意而去。临行前刘姥姥给 凤姐的女儿取名为“巧姐”, 取遇难成祥逢凶 化吉之意。
5
?
吃过早饭,黛玉被宝钗叫到屋中“训斥”了一
番。原来在昨日行酒令时黛玉竟引用了《 牡丹亭》
和《西厢记 》中的话。宝钗“教导”黛玉不要被
? 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说得黛玉心下
暗服,自知有错,虚心接受了宝钗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教导。然后二人被请到李纨处,得知 惜春 因
奉命作画而向诗社告假,众人追根溯源,埋怨起刘
姥姥来。黛玉嘴巧,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又
9
而到了这天一大早,宝玉便穿着素服偷偷 到城郊 水仙庵 ,焚香祭奠投井自杀的金钏儿 。 他借了香炉,来到井台上,焚香施礼,表露内 心的伤悼。有趣的是,小厮茗烟虽不知被祭者 是谁,却可着宝玉的心意说了一番呆话,“保 佑二爷来生变女孩儿,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 了”,竟把宝玉逗笑了。宝玉偷偷出门,搞得 全家人着急万分,听戏都不安稳,直到宝玉回 来才放心。贾母用“叫你老子打你”相威吓。
? 第四是具有象征意义:她代表着一种艰难却也 自给自足的平民世界,这种生活对贵族之家的 浮华奢靡是有新鲜感的。刘姥姥的到来,使贾 母感受到一种遥远的真挚的情感,使贵族小姐 们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乐趣。
7
? 思考题2: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 答案:①善良质朴的老人家②勤劳能干的
劳动大度的好脾气。⑦乐观健康的生存者。
玉爱洁,所以走后命令小厮 抬水放在山门外头
,以供妙玉洗地,深得妙玉赞许。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全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第一单元:导论分析诠释原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红楼梦》分析诠释之原则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
一、HenryJames(1843-1916)〈小说的艺术〉:「要说某些情节在本质上要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
」「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於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著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别林斯基:「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
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
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
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从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
」「小说不是人类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网罗的世界——里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
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像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音乐的复调,是同时发展两个声部(两条旋律的线),尽管它们完美的连结著,但却又保有它们相对的独立,……所有主复调曲式的伟大音乐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声部之间的平等。
」二、浦安迪(AndrewH.Plaks)《中国叙事学》:「雪芹将『真假』概念插入情节——通过刻画甄、贾二氏及『真假』宝玉,通过整个写实的姿态——而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其看到真与假是人生经验中互相补充、并非辩证对抗的两个方面。
『太虚幻境』的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毋宁说是含蕴著这一意思的;而〈好了歌注解〉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更可以说暗示著二元取代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红楼梦》在明清小说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
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该书问世不久,即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布,“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伟元《红楼梦序》)。
20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所塑造的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使学术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这恐怕连它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始料不及的。
红学是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的学问。
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
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
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
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
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脂砚斋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
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很多派别,比较重要的是评点派、索引派、考证派。
评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等人,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
索隐派盛行于清末民初,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其代表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至今仍不断有这一类的著作问世。
考证派则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等。
一、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1、曹雪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明末入满洲籍,属满洲正白旗包衣(奴仆)。
后来他的祖先随清兵入关,得到宠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
据史料记载,他的曾祖曹玺,因“随王师征山右有功”,成为顺治的亲信侍臣。
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的乳母,雪芹祖父曹寅则少年时作过康熙的“伴读”。
康熙继位后,就派曹玺为江宁织造。
这是内务府的“肥缺”,它除了为宫廷置办各种御用物品外,还充当皇帝的耳目,访察江南吏治民情。
前后共约六十年。
因此,曹家成为当时江南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
康熙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曹家。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种“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2、《红楼梦》的版本《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不知何人续写了后四十回,经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
脂评系统的本子,现存十个版本,其祖本都是曹雪芹生前传抄出来的,所以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了原著的本来面貌;程高系统的本子,基本上只有两种:程甲本和程乙本,它们前八十回依据的也是脂评系统的本子,但已经过了整理者较多的改动,程乙本改动尤甚。
高鹗和程伟元增补的《红楼梦》后40回,有功有过,功大于过,首先,由于有了后40回而使《红楼梦》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的文学作品;其次,它写出了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之败、宝玉出家等,从而保持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80回的倾向;第三,有的情节描写生动精彩,如潇湘惊梦、黛玉迷性、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缺点是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局,违背了原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宣判,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度;艺术描写上也较前80回逊色。
二、《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1、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不同的性格,由于身份的不同、经历的不同,人物会呈现不同的个性,但是还有一些人物,身份、境遇相同相近,却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情。
同是贾府的男主子:贾政正经古板,碌碌无为;贾赦贪图享乐,贪婪成性;贾敬精神空虚,整天炼丹药,想要长生不老;贾珍耽于玩乐,纵欲乱伦;贾琏卑鄙下流,简直是一个无赖。
他们性格上的异同,正折射出了那个阶层的守旧、虚弱、堕落、丑恶的几种表现以及总体腐败的趋势。
同样是贵族小姐,贾元春端庄贤淑,进宫被选为妃子,但是在荣华富贵背后却蕴含着人生的痛苦;迎春性格木讷胆怯、安分守己,是大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物的代表;探春精明强干,表现为她为了摆脱庶出的名分而拼搏、挣扎;惜春孤僻冷漠,对家中的糜烂生活采取回避自保的态度。
他们不同的性情有着各自的社会内涵,具有不同的典型意义。
2、同一个人物性格表现的多面性比如说薛宝钗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形象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按照生活中人物的多面性和矛盾性来塑造,使得这个人物有多种素质。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用好坏、忠奸来评判她。
薛宝钗性格中有美好的、健康的因素。
比如她的善意关心、体贴他人。
香菱在她家只是一个仕妾,受到薛蟠的虐待,还受到其他妻妾的陷害,但薛宝钗却待她像亲妹妹一样,把她带进大观园,带她参加诗社,教她作诗。
还有她经常照顾史湘云,史湘云父母双亡,是依靠叔叔婶婶度日,在家中基本没什么空闲的时间,做活经常做到三更天,好不容易来到大观园清闲两天,袭人却让湘云给宝玉做一双鞋,宝钗知道后,就批评袭人,说:“你这么一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就不会体谅人,我近来看着云姑娘的神情,在家里做不的主。
他们家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都是她动手。
”从宝钗的叙述来看,并不是史湘云在她面前诉说了什么,只是凭着敏锐的观察力感觉到了湘云的难处,于是,她把活自己揽了下来。
再比如薛宝钗的宽厚豁达,从容大度。
对待长辈,她事事让长辈高兴,能够不动声色的讨得长辈的欢心,比如在她过生日的时候,巧妙的点了老太君喜欢的戏曲以及喜欢的食物。
但是她也不盲从,当长辈们犯糊涂的时候,她要规劝。
薛蟠因为对柳湘莲无礼而遭到了毒打,薛姨妈偏袒儿子执意要报仇,宝钗却劝母亲不要偏心溺爱,不能依靠亲戚的权势欺压他人,化解了一场冲突。
林黛玉把对宝玉的爱情视为生命,因而特别敏感,把宝钗视为了对手,常常旁敲侧击、冷嘲热讽,但是宝钗采取了好似浑然不觉的退避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真诚相待,终于“兰言解疑癖”,化解了敌意。
就是对赵姨娘、贾环这样人品不好的人物,他采取了不冷不热的态度,既不过于亲近,也不排斥歧视,显示出了她的心胸气度。
但是在宝钗的性格中也有陈腐、窒息的因素。
比如她的封建等级观念,金钏挨打投井后,连袭人这个善于趋奉的人都想着以往的情分,不觉留下泪来。
而薛宝钗并没有表现出一丝怜悯,而是急忙跑来安慰王夫人,当王夫人心里感觉过意不去哭了几声的时候,宝钗却安慰说:“这倒奇了……姨娘是慈善人,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在井边坐着或者是在井旁边憨玩,失了脚下去了。
若真是寻死,却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不为可惜。
”宝钗为了讨好王夫人,替王夫人开脱罪责,歪曲了事实真相,颠倒了是非黑白。
态度十分冷漠。
所以《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特别是女性人物,都不能简单的判定是美还是丑,是善还是恶。
薛宝钗我们要如此看待,就是赵姨娘也一样。
赵姨娘是一个年老色衰的女人,在家中地位低下,被正经主子歧视、她仇视名分正、地位高的王夫人、王熙凤,不时的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一番,甚至使用卑劣的手段谋害王熙凤、贾宝玉。
探春是赵姨娘的亲生女儿,却拼力靠向正经主子,不承认赵姨娘是母亲,嫌弃亲生弟弟贾环,特别亲近贾宝玉。
就表面来说,赵姨娘心理阴暗,行为卑劣,令人厌恶,但是作品不是仅仅停留在这里,而是深刻的描摹了造成她这种性格的环境,那种冷酷的嫡庶关系,使她受到歧视、欺负,折射出了那种制度、礼法的荒谬。
这就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生。
三、《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写实与诗化的融合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开宗明义地宣布了他所遵循的创作原则。
他首先批评了那些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认为这种创作远不如“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那些“大不近情,自相矛盾”之作,“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他既不借助于任何历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间创作为基础,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
作品“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
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那种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其离析、败落的趋势。
他所写的人物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整部小说雄丽深邃又婉约缠绵,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作品借景抒情,移情于景,从而创造出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把作品所要歌颂的爱情、青春和生命加以诗化。
比如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当他看到山石后面那“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杏树,先是“仰望杏子不舍”,接着又对岫烟择夫之事反复推求,“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正在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于是,触景生情,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
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这里的景不过是一柳一杏一雀而已,却挑起了宝玉多少情感活动,把潜伏在心底的意识也给唤醒,从而使宝玉对黛玉的痴情,对一切事物充满怜爱之情的性格特征,得到了诗意的描绘。
当黛玉被无意中关在怡红院外,独自在花荫下哭泣的时候,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