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实践论原文
实践论原文一、引言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探讨实践论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二、实践的本质实践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改造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前提。
实践是人类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实践的辩证法思维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强调实践的辩证法思维。
辩证法思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辨证地看待问题,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实践中的矛盾和冲突是辩证法思维的基础,通过对矛盾和冲突的认识和解决,实现社会进步和个体自我完善。
四、实践的历史地位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历史的发展是通过人们对社会实践的不断探索和创造而实现的。
实践是社会变革的引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实践对于个体的意义也非常重要,通过实践,人们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自我完善。
五、实践的理论导向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导向。
只有立足于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和验证,也是理论的源泉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核心观点是实事求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的发展必须紧密联系于实践。
六、实践的重要意义实践论的核心观点在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中广泛传播和运用。
实践论的重要意义在于: 1.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实践论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指导党员干部的工作实践。
3. 实践论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4. 实践论对于个体来说,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
七、总结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理论,强调了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实践论的核心观点是实事求是,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实践论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指导党员干部的工作实践和个体的自我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社会实践中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
社会实践中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而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具备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正确的思维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一切信息,而是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这样才能够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解决问题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同时,我们还应该善于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演绎,以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此外,我们还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集思广益,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观点和建议,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除了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还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协商。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观点。
同时,我们还应该善于沟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我们才能够与他人达成共识,共同解决问题。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应该注重自我反思和学习。
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同时,我们还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更好地应对社会实践中的各种挑战。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中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正确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需要我们具备分析和判断能力,善于运用逻辑思维,并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自我反思和学习的态度。
辩论赛中的辩证思维技巧与实践
辩论赛中的辩证思维技巧与实践辩论赛是一种通过辩论的方式来展示和比较不同观点的活动。
在辩论赛中,辩手们需要运用辩证思维技巧来分析问题、提出论据、反驳对方观点,并最终达成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
辩证思维技巧是辩论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辩手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辩证思维技巧,并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
一、辩证思维技巧的基本原则1.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是全面性。
辩手在辩论中应该全面地考虑问题,不仅要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只有全面地了解问题,才能提出更有说服力的论据。
2.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是矛盾性。
辩论赛中,辩手们需要发现问题中的矛盾,并通过辩论来解决这些矛盾。
辩手们应该善于发现问题中的对立面,分析对立面的优势和劣势,并通过辩论来找到一个平衡点。
3.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是发展性。
辩手们在辩论中应该注重问题的发展,不仅要关注问题的现状,还要考虑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辩手们应该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并通过辩论来推动问题的发展。
二、辩证思维技巧的实践方法1. 分析问题的全面性。
辩手们在辩论中应该全面地分析问题,不仅要考虑问题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辩手们可以通过调查研究、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
2. 发现问题的矛盾性。
辩手们在辩论中应该善于发现问题中的矛盾,并通过辩论来解决这些矛盾。
辩手们可以通过提出对立观点、分析对立观点的优势和劣势等方式来发现问题的矛盾,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 注重问题的发展性。
辩手们在辩论中应该注重问题的发展,不仅要关注问题的现状,还要考虑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辩手们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分析问题的发展趋势等方式来推动问题的发展,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辩证思维技巧的实践案例1. 分析问题的全面性。
在辩论赛中,辩手们需要全面地分析问题,不仅要考虑问题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马克思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内在逻辑
实践活动之 中的 意 识, 区别 于其他 的 意识样 式 , 自然 科 如
学 或 艺术 等 , 们 可 以 把 它 称 作 实 践 意 识 ) 我 。对 于 人 及 其
实践活动而言 , 两个 方 面同 生共存 , 这 相互 媒 介 , 此 过 彼 渡, 并共处于同一个 社会 历 史过程 之 中 , 活动方 式在 本 其
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包 含着 丰富的 内容 , 中贯 其 穿着严 密的逻辑 脉络。它科 学地 阐释 了作 为哲学 思维方
式 的实 践 , 时 又把 实践 作 为哲 学 的基 本 立 场 和 视 野 确 立 同 起来 。 恩 格 斯 一 再 强 调 :对 抽 象 的 人 的 崇 拜 即 费 尔 巴 哈 新 “
质 上 不 能 不是 一 致 的 。
一
性与人 的历史性去揭示和扬弃人 的悖 论性 存在 , 历史 的 从 “ 暂时性” 去看待人 及其 世界的存 在 , 通过实践 , 实际地反 “ 对并改变现存 的事物” n对“ , 现存 在的一切进行 无情 地批 判” 口最终实 现“ , 人的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历 史任务” 的“ 。 实践论思维方 式 , 为马 克思 的哲 学思维 方式 , 作 其逻 辑脉 络如下 :1实践 论思维方 式是基 于人 的悖论性 存在 的思 ()
我” 又是“ , 大我” “ ,小我 ” “ 与 大我” 永远处 于矛盾之 中。实 践论思维方 式, 正在 以人 的事件实践 的存在 方式和发展方
和把握人 、 人的世界 以及揭示人与所属世界 的关 系。在此基础上 。 通过人的“ 革命的 实践” “ 。 实际地反 对和改 变 事物的现状”从 而“ , 使现存的世界 革命化” 塑造和展开人 的本质并最终完成“ 史任务” , 历 的终极 指向。 [ 关键词】 马克思 ; 实践 论思维方 式; 逻辑 [ 中圈分类号】 B ' o3 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29 (06 O 一0 1 3 6 2 5o2 o ) l 03—0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起点:实践论思维方式的确立
变的抽象出发 , 就是说 , 说得更通俗些 , 他从宗教和 ‘ 神学 出发。 接着他就批判了费尔 巴哈批判的非彻 ” 底性和局限性 : 费尔 巴哈把否定 的否定仅仅看作 “ 哲学同 自 身的矛盾 , 看作在否定神学 ( 超验性等等 ) 之后 又肯定 神学 的哲 学 , 同 自身相 对 立 而 肯定 神 即 学 的哲学 。 即费 尔 巴哈并 没有 悟 到 黑格 尔 “ 定 之 ” 否 否定” 的革命性意义以及它所真正包含的“ 发展” 这 肯定意义 , 反而把它粗俗地理解为一种 “ 重新扬
●哲学研究
马克 思 哲 学 革命 的起 、 ,‘ 白 1 '
实践 论 思 维 方 式 的确 立
屈 彩 霞
(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8 ) 037
摘
要: 马克思哲学革命 的起点应该追溯到《84 1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时期 , 时期马克思哲 学的标志性成 这一
果就是 “ 实践论 思维方式 ” 的形成。马克思在批判 黑格 尔辩证法 唯心 主义实质 的同时剥离 出辩证法的客观性 , 从黑 格尔 的精 神辩证法 中揭示 出实践辩证法 的真蕴 , 而实践辩证法 的真实意义就在于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形成 。 关键 词 : 哲学革命 ; 起点 ; 实践观点 ; 思维方式
21 年 1 0 1 2月
第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第6 期
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ixagU iesyS c l cecsE io) or l f ni nvri (oi i e dt n n X n t aS n i
D c 2 l e .0 1
Vo . 5 No 6 12 .
中图分类号 : 0— B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7 1 4—33 (0 1 0 0 2 0 6 34 2 1 )6— 0 8— 3
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
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
马克思的新哲学主要体现在他对于实践的重视和实践思维方式的提出。
马克思认为,哲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他主张人们应该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其发展规律,实践是哲学的原点和终点。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
马克思强调实践与思维的辩证关系,认为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真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和发展的。
其次,实践是改造世界的途径。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变社会现实。
他主张人们应该站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实践是理论的检验标准。
马克思批判了传统哲学的纯粹主义思维方式,主张将哲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他认为,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考验后才能被接受和应用,只有实践得到实现才能说明理论的正确性。
最后,实践是普通人思维的基础。
马克思强调普通人的实践经验对于认识世界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他主张从普通人的实际生活和实践出发,去分析和探讨社会问题,以普通人的切身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新哲学实践思维方式强调实践与思维的辩证关系,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验证理论的基础。
这种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社会实践理论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对《实践论》现实意义的思考
对《实践论》现实意义的思考
《实践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心血结晶,主张实践是知识的唯一合法来源,深刻地阐释了实践取向的人类社会主义物质化思维模式。
《实践论》强调合理计划实践,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可以把这一观点运用到具体社会问题中去,尤其是实现社会发展绿色、可持续目标,坚持实践取向思维,充分利用历史真实经验,深化方向、目标和更快更有效地发展规划,把这种实践活动有系统性地融入到具体的计划实践工作中去。
此外,《实践论》还强调以实践进行人的思维再造,一方面要做到辩证法、实践取向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实践及其受教育、认识、组织、活动的物质思维的对人的再造作用。
总之,《实践论》对当今社会具有宝贵的现实意义,根据它的思想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实施人类社会主义物质化思维,努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地球家园的和谐,同时更好地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哲学作为思维方式的超越——论马克思的实践过程思维方式
1 思维方式 与哲学
何谓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就是思维活动 中相对稳定的模式 、 程序和习惯 , 也表示着人们看待事物的 方位 、 视角。但 以这种相对稳定 的思维方式去把握客观对象 , 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思维方式不是孤 立存在 的, 从根本上说它和人的实践方式特别是生产方式密切相联 , 一般而言有什么样 的实践方式就有 什么样 的思维方式 , 实践方式发展的程度制约着思维方式 的发展。思维作为对对象的反 映对象的变化 发展制约着思维方式变化 、 发展 , 没有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 ,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如此 ,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
收稿 日期 : 0 9 2 8 20 —0 —0
作者简介 : 闫顺 利(92 , , 16 一)男 河北肃 宁人 , 山大学文法学 院教授 , , 燕 博士 研究方 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 。 * 基金项 目: 文 为 河北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研 究 20 本 06年 度 研 究 项 目“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过 程 思 想 研 究 ” 马
(0 6 8 1 ) 2 0 0 0 0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一
6 — 3
西安 石 油 大 学 学报 (会 学 ) 社 科 版
l 期 8 卷3
途径 , 同的思维方式不是截然分开、 不 毫不相干的, 而是互相包含 、 互相贯通、 互相渗透和相互转化的。 根植于实践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具有变动性 、 差异性、 可塑性等特点 , 它可以被分 为以下几种 : 其一,
新视 角。
关 键 词 : 维 方 式 ; 体 论 思 维方 式 ;过 程 思维 方 式 思 本
中图分 类号 : 0 5 B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8—5 4 (0 9 0 一o 6 —0 10 6 5 2 0 )3 0 3 6
世界文化史上的五种科学思维模式
世界文化史上的五种科学思维模式思想方法的更新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这种标志的认识,在哲学史和文化史研究中通常不被人们所重视。
人类思想史上最鲜明、最有意义的科学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本文论及的五种类型,这些思维模式的互补与进步,是东西方文明相互推进的内在标志;对它们的研究和探讨,是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前提。
一、西方传统学术思维模式所谓西方传统学术思维模式,是指开始于苏格拉底、成熟于亚里士多德、以形式逻辑为主要推导方法的学术思维方式。
这种学术思维方式,在西方古代一直到近代实验科学产生并成熟之前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西方传统思维模式的基点是从‚范畴‛开始的。
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提出了10个基本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即‚被动的姿态和状况‛)。
根据这些基本范畴的构成要素,人们可以对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进行规范的界定(定义)和划分(分类),使之形成准确的、人们可以约定俗成的‚概念‛,例如人们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将它们确定为:‚物质—精神‛、‚时间—空间‛、‚运动—静止‛、‚自然—社会‛、‚种植—养殖‛、‚战争—和平‛、‚正义—邪恶‛等等。
概念定义的精确程度和划分的细密程度,通常标志着人们认识的层次和研究的水平。
依照亚里士多德学派的逻辑方法,在把握精确的概念之后,人们要严格按照符合‚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即‚不矛盾律‛)这三个基本的逻辑规律,对事物进行前后一致的、非此即彼的、真实准确的判断。
再运用这些正确的判断进行推理,最终得出科学可靠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进行推理的模式,就是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式‛。
三段论式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只要大前提和小前提都真实,而小前提和大前提又有直接的联系(具有‚同项‛),结论必然也是真实的。
面对真实是学术推论的基本态度和本质方法。
真实是一切科学的出发点,辨别真伪也就成了学术工作者最起码的能力。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学思维与研究方法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学思维与研究方法在社会实践中,社会学思维和研究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学思维是指以社会学的观点和分析方式来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而研究方法则是指在实践中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的技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学思维与研究方法。
首先,社会学思维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学思维强调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问题,而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不公平、性别歧视等。
通过运用社会学思维,我们可以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来审视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
例如,在探讨贫困问题时,我们可以从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文化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造成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其次,社会学研究方法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社会数据,从而更加客观地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例如,在研究教育不公平问题时,我们可以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资源和学业成绩等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来揭示教育不公平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此外,社会学研究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社会问题的变化和趋势,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社会学思维和研究方法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
社会学思维强调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社会变革的追求。
通过社会学思维,我们可以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提出改革和创新的建议。
例如,在探讨性别歧视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学思维来理解性别角色的形成和传播机制,提倡性别平等和性别多元化的观念,推动社会对性别歧视的认识和改变。
而社会学研究方法则可以提供实证研究的依据和支持,为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蕴含实践观点的论析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蕴含实践观点的论析在代表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特别重视实践在理论认识活动中的重大作用,在分析比较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认识论的时候,就把实践蕴涵在认识之中,理解为科学实验活动和认识活动。
指出理论认识要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哲学与世界的关系上,实践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是实现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转化的手段和途径。
“一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变成实践的力量,并且作为一种意志走出阿门塞斯的阴影王国,转而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世俗的现实,这是一条心理学的规律。
”由此马克思开始由纯粹认识的精神自由走向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自由。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起点。
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实践范畴和自己的实践观思想。
实践理解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通过人与动物的比较说明了人的本质,从而把自由自觉的劳动当作人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
实践的本质内容是对象性的活动。
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的异化行为”,“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揭示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是实践的本质所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作品,比《手稿》更为深化地探讨了实践概念,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批判阐明了自己的实践观点。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新唯物主义把世界的基础理解为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或对象性的活动,在马克思的视域中,感性活动和实践说的是一回事,有时又用对象性活动指代实践。
关于实践的观点
关于实践的观点
实践是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并获取经验的过程。
以下是关于实践的观点:
1.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我们能够实际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提供具体的经验和教训。
2. 实践能够培养能力和技能:在实践中,我们有机会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尤其是与特定领域相关的实践。
实践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3. 实践能够检验理论的有效性:实践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情况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验证理论是否有效或可行。
实践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实际情况下,理论是否需要调整或优化。
4. 实践促进自我发展和个人成长:通过实践,我们有机会面对新的挑战和困难,进而克服它们并成长为更强大和有经验的个人。
实践能够激发我们的潜力,帮助我们发掘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5. 实践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创新: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从而为社会带来实际的影响和改变。
实践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创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实践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习和培养能力的关键,还能够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并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变化和进步。
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及其哲学意义
在哲学史上 , 哲学革 命在根 本意 义上是 哲学 观 的革命 。 马克思作为西方 现代 哲学的奠基者 , 其所 独创的哲学观是 学
术 界 研 究 的重 要 课 题 。 国 内 学 术 界 关 于 马 克 思 哲 学 观 的 界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o u n r a l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S o c S c i )
2 0 1 3 年 5月
Ma v 2 0l 3
口 哲 学 文 化 思 想 研 究
观, 实现 了哲学史上的革命 。在哲 学史上 , 这种新哲 学观具 有重大的哲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 : B 0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2 6 3 8 ( 2 0 1 3 ) 0 3~ 0 0 2 1 — 0 3
Ma r x’ S t he So c i a l Pr a c t i c e Thi nk i ng Wa y a nd I t s S i g n i ic f a n c e
s o c i l a p r a c t i c e t h i n k i n g w a y ,wh o s e b a s i c c o n n o t a t i o n i n c l u d e s :h u ma n h a s a d o u b l e l i f e :o n e g i v e n b y n a t u r e a n d t h e o t h e r c r e a t e d b y h i ms e l f ;t h e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ma n a n d n a t u r e r e f l e c t s t h a t t h e y a r e a d i a l e c t i c a l u n i t y ;t h e f a c t o r s o f t h e s o c i e t y h a v e o n e i n b o r n r e l a -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Ma r x ’ S p h i l o s o p h y c o mp l e t e l y r e v o l u t i o n i z e s t h e v i e w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l a p h i l o s o p h y wi t h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mo r e t h a n t w o t h o u s a n d y e a r s nd a r e a l i z e s t h e t r u e r e v o l u t i o n i n h i s t o y .I r n t h i s s e n s e ,t h i s n e w p h i l o s o p h y h a s a s i g n i i f c a n t i n lu f e n c e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理论和实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实践来改变世界。
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不仅是理论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实践来推动社会进步。
一、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中,实践被视为认识世界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实践是对现实的直接观察和实证,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事物本质、规律和矛盾。
实践不仅包括物质实践,还包括精神实践,如科学实验、社会实验等。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验证。
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分离是空洞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力量。
实践作为检验和验证理论的标准,帮助我们发现理论的局限性,促使我们不断修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三、实践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演进不仅仅是思想的斗争,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改变。
实践是通过改变现实,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实践可以促使人们觉醒、组织和斗争,引导人们反抗不公正和压迫,争取平等和自由。
通过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可以在实际中得到验证,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四、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教育强调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引导。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证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马克思主义教育还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倡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
通过教育实践,培养青年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变革做出贡献。
五、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的意义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
毛概版重点整理解读思想中的实践观点与方法论
毛概版重点整理解读思想中的实践观点与方法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毛泽东思想中,实践观点与方法论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读毛泽东思想中的实践观点与方法论。
一、实践观点的内涵与特点毛泽东思想中的实践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观点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毛泽东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其次,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基础。
毛泽东认为,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界、改变社会,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再次,实践是理论的落脚点。
毛泽东思想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理论。
最后,实践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毛泽东认为,实践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实践力量的发挥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实践方法论的要义与运用在毛泽东思想中,实践方法论是指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实践活动的要义。
实践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强调实践活动要以真实、具体的事实为基础,不盲目从事空洞的理论探讨,而是立足于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
其次,群众路线。
毛泽东思想认为,只有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声音,才能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再次,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强调实践活动要以真实、具体的事实为基础,不盲目从事空洞的理论探讨,而是立足于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毛泽东思想强调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
三、毛泽东思想实践观点与方法论的实际应用毛泽东思想中的实践观点与方法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中国的农村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为例,可以看到毛泽东思想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什么是一种认识方法和实践观点
什么是一种认识方法和实践观点
底线思维是一种认识方法和实践观点,意味着直面风险挑战,坚
持原则问题不动摇,立足最坏局面,同时保持策略的灵活性以争取最
好结果。
底线思维,是指一种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
底线思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能够提供继续前进时所必须的那份坦然,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轻易地做决定或担风险。
有时可能苦苦思索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但仍然无法得出结论,采取行动。
这种情况的出现,常常是由于我们害怕跨入未知领域所带来的后果而引起的。
生活在当前这个即使不算是混乱,但至少可以说是变幻无常的时代,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工作、家庭、生活方式作出调整。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相通性——基于唯物史观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探讨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相通性——基于唯物史观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探讨
陆云
【期刊名称】《长白学刊》
【年(卷),期】2011()4
【摘要】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强调马克思关于"实践的本质的发现"——"实践的、人类感性活动";而把历史唯物主义视作马克思世界观的孙正聿老师认为"历史"就是"人的活动",即以"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作为"现实的前提"。
从上述各自强调的立足点上可以看出,二者强调的核心内容应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有机结构论),只有立足于唯物史观,才能理解二者对于马克思哲学性质的表述,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实现政治理想(人的自由的实现)的思想武器的真实历史内涵。
【总页数】4页(P43-46)
【关键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作者】陆云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0
【相关文献】
1.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J], 丁立卿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J], 陆云
3.如何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重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性质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 [J], 倪志安
4.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批判刘丹岩、高清海否认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观点 [J], 沧南
5.“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确立及其后——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论争 [J], 闫顺利;赵红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论文关键词]实践思维方式现实的个人主客同一本体中介化
[论文摘要]马克思的实践观,最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的解释原则和看待一切问题的思维。
同时,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是对传统主体概念的否定与解构,超越了传统哲学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实现了主客同一。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实质,以实践这一本体的中介为基础,超越了传统唯物论与唯一心论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
一、实践是一种思维方式
“实践唯物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都是以实践为核心范畴重新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理论,但在对实践范畴的不同理解中却蕴含着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理上的区别。
马克思把人的存在方式理解为实践,并以此为基础来理解以往所有的哲学。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提出了实践的概念,实践范畴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天才世界观的诞生。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公开以实践作为“新唯物主义”的建构原则和全部哲学变革的出发点。
他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纳入到实
践的解释框架中去理解,指出过去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
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而唯心主义的缺点则是:“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
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_2J这段话充分表明了马克思是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置于实践这一全新的解释原则之下,从实践的观点出发看待整个西方传统哲学,去理解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并且从这一角度阐明了自己的哲学与以往哲学的不同。
马克思不仅从实践观点出发去看待整个哲学史,而且还进一步把所有的理论问题都归结为实践的问题。
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
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J紧接着,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生活在本
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_4J即便是观念的东西,包括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也要从物质实践来予以说明。
这样,实践范畴便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不仅社会物质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且社会精神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所以,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样,实践不仅成为马克思理解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而且也成为马克思理解所有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与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相比,实践观点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一切问题的思维逻辑。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去理解人的社会生活,并以人的实践活动的观点去批判“把理论导
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这是“实践唯物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这三种解释模式的共同之处,但是,“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所理解的实践和所强调
的实践,是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就是从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诸如实践活动的客观性、性、能动性、目的性等出发去解释各种哲学问题。
这就是说,在“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
体论”这里,实践是一个被描述的对象,是一个实体性的哲学范畴,尚未构成一种哲学意
义的解释原则或思维方式。
因此,“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既试图把实践作为核心范
畴而贯穿于各种哲学问题之中,又无法把实践作为解释原则而重新解释全部哲学问题。
与“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不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所理解的实践和所强调的实践,
是马克思所说的“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也是把实践观点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来理解人、理解
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理解和看待一切哲学问题。
正因为是把实践的哲学意义理解为“实
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所以,这里的实践既不是一种“实体”范畴,也不是客体意义上的“关系”范畴,而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解释原则。
这种解释原则,就是从“现实的个人”即“从事
实践活动的人”出发,去理解和解释全部哲学问题。
因此,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是一种崭新
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哲学解释原则的创新,这才是实践观点的真实意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