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得到提高。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团队荣誉感。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积极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给予个性化的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提高。
3.教师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数学思维活动,深刻理解除法的本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精神。
最新-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秀7篇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秀7篇有余数的除法,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整数,得到整数的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要比除数小。
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飞白给大伙儿找到的7篇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61、62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是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2、知道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好不好?生:好!师:(出示苹果图)大家来看,屏幕上有很多不同颜色的苹果,每个苹果的下面都有编号,现在老师不看屏幕,我找同学来随便说出一个编号,老师就知道这个编号的苹果是什么颜色,谁先来试试?生:(活动)师: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生:想。
师: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自己一定会探索出来其中的奥秘,而且一定会比老师做的更好。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回顾温习:师:大家来看,谁来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了。
生:熊大、熊二。
师:是的,熊大和熊二想招待他们的好朋友,熊大拿出6个苹果和好朋友分享,他想给每2个苹果放一个盘子,能分几盘?生:3盘。
师:你来上来摆一摆。
(粘贴)师: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正好摆完,我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6÷2=3 单位(盘)师: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生: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2、初步认识余数师:熊二准备了7个苹果也要两个放一个盘子。
大家用你们的学具自己摆摆看,你上来给大家摆一摆。
(粘贴7个苹果图)。
师:看看这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呢?生:熊大分了3盘正好分完,熊二分了3盘还剩下一个。
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自探1、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2、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讨论:分不完的怎么办?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
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二、解疑合探一(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通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确,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且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5篇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5篇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对熟悉的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学习难点]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复习导入口算(出卡片,说得数)2解决问题。
(1)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 (2)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装3筐,平均每筐装多少?还剩多少棵?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5,出示教材。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
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同学们,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
) 师:该怎么解答呢?(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
)22÷4=5……2 4 2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
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板书)22÷4=5(条)……2(人)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
是5条吗?那余下的2人怎么办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秀5篇)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秀5篇〕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这局部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教材分两局部,一局部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局部是解决问题,即例4。
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比照,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这节课其编排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想、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除法的特征。
设计理念:教学中,首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交流。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师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了解。
为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体会,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按要求摆学具。
接着练习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稳固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
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根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教具、学具: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假设干,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考考老师:游戏名称——你来说,我来找。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2.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启迪学生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试商.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梨、盘、图片、小棒、圆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书上做)3()<224()<37()2<11()5<382.用竖式计算除法.(齐做并指名板演)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1:63=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梨,小棒横放代替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边操作边思考,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分后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3=2让学生口述算理后回答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被除数6表示被分的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数6下面的6即2与3乘积表示每盘分2个,3盘共分了6个,也就是被分掉的数;横线下面的0表示6个梨全分完了,没有剩余.教师在0旁板书:没有剩余.(2)出示例173=21先按题意列式73=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观察73也就是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出现了什么新情况.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把7个梨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没有分完?每个盘子分得几个?还剩几个?教师启发讲解:剩下的1个,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还能分吗?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说,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那么用竖式如何表示73=?教师用63=2的方法类推讲解,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被分的数是几?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写?每盘分得几个,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23=6)那个分掉的数6应写在什么地方?7个梨,分掉了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教师强调:7个梨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先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2余1.教师领读算式73=2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求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3)对照、观察、比较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点,揭示本节课重点、关键,沟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相同点:算式表示意义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分得的数及分掉的数,在竖式中书写位置相同.不同点:63=2正好分完,没有剩余;73=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此,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划船情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重点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并用不同的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以及“去尾法”来确定问题的答案,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余数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现实生活,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对熟悉事例的探讨与探究,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你能试着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吗?10÷4=2……219÷8=2……3 28÷9=3……1 59÷6=9……5 问: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余数小于除数)提醒孩子在计算时,如果口算有困难,可以列竖式帮助我们计算。
(2)1.有24瓶矿泉水,平均分给9个人,每人分几瓶,还剩几瓶?2.一根绳子长39米,做一根长跳绳要用7米,这根绳子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还剩多少米?师:其实孩子在解决这类问题是都是用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的,那我们这节课就继续用它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按照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盘子图片、磁性黑板;每个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出示教科书第1页上的复习题(1)( )里最大能填几?(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用竖式计算除法。
(出示两道除法竖式)订正笔算除法时提问:除法竖式里,哪个数是被除数?哪个数是除数?哪个是商?并指名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教师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图,说明题意:要把这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指名学生实际分一分,分两次恰好分完。
)教师;谁会列式计算?计算后,教师指着竖式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的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的6个梨。
)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因为6个梨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
)(2)教师又出6个梨和7个盘子图,说明:要把这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谁会分?(指一名学生分实际分一分,分两次后,还剩一个。
)教师:剩下的一个梨,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还能再分到1个梨吗?(不能。
)这说明7个梨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到2个,还剩1个。
教师;怎样计算呢?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
(板书:73=) (3)竖式的写法。
(指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被除法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教师进一步提问: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那么在被除数7的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板场乡龙丰教学点:王宜庆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里最大能填几?7×()<50 5×()<47 ()×3 < 24 ()×6 < 38 (2)口算32÷8= 45÷5=34÷8= 47÷5=二、出示例题,合作交流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题:1. 你都知道了什么?(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预设: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6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6篇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同学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学问。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最新6篇,希望大家可以爱好并共享出去。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同学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得余数,探究并发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同学在取得学问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讨论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察看、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阅历,进展抽象思维。
3.同学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同学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察看,交流信息。
(三)老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
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同学交流取得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显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同学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觉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同学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老师巡察,选取典型案例。
(2)老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案例
从儿童生活出发与童心和谐共振——《解决问题》案例(一)设计说明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例5,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本单元例1~例4的学习,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例5是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生活的中问题,并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学情分析:在思维水平上,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知识和能力上,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会用表内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在课前我对个别学生做了小调查,发现学生对类似例5中同时出现的“最多”“至少”这样一对反义词的理解有困难,特别是它们在题目中彼此制约的关系是不易理解的。
设计意图:基于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流程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复习引出新知识,为后面例5的学习做好巧妙铺垫;第二个环节:我想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的解决问题。
在情境体验中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最多”、“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
让学生自主的尝试用不同的表征方式以及直观的课件演示,理解“进一”的道理。
再将租船问题和复习中的买糖果问题进行对比反思,体会用有余数解决问题中商是否加1,应结合具体情境去合理的判断,这样就建构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三个环节:在实际运用、拓展延伸,借助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并用进一法得到问题的答案,并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灵活判断商是否加一。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5、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2题,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灵活判断商是否加1。
2、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余数总是比除数小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示例及实际问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整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2. 探究新知:(1)展示PPT中的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示例,引导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学生分享计算过程,讨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则。
(3)引导学生发现余数总是比除数小的规律。
3. 巩固练习:(1)设计一些有余数的除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讲解思路。
4. 应用拓展:(1)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决。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解题方法,总结经验。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用能力,评价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的除法与无余数的除法之间的关系。
2. 鼓励学生研究除法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如几何、概率等。
3. 推荐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数学读物,让学生课后自学。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示例、实际问题及课后练习。
2. 练习题册:含有各种难度的有余数的除法题目。
3. 数学读物: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科普书籍。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通用10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通用10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 42÷6 = 73÷9=2、最大能填几?()×4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第2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学具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感知余数的意义。
2、借助已有知识通过学具分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列式和计算。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知道什么是余数。
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实际意义【教学准备】希沃电子白板课件,小棒,草莓,盘子等学具。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来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看图形宝宝都已经藏好了。
你能根据你看到的`一部分图形猜出后面藏着哪一个图形宝宝吗?(生猜测后师展示图形并提问:各有几条边)二、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有剩余的情况。
(1)仔细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摆小棒)他们是按照怎样的要求在摆呢?你能从图中找到重要信息吗?(生汇报)(2)如果让你也摆一摆,你最想摆哪个图形呢?(生汇报;师随机根据生的汇报让生猜测11根小棒最多可以摆几个你想要摆的图形。
并随即抽取3位学生上台用11根小棒分别摆一摆,验证自己的猜测)(3)展示三位学生作品:师:3位同学用11根小棒分别摆了,摆得图形虽不同,却出现了相同的情况,你发现了么?(都有剩下的小棒)师: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里又藏着哪些新的数学知识,与之前已学的知识又有哪些联系呢?请随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莓园,到那里去探索这其中的奥秘!2、学习例1,在对比中感知余数的产生。
《有余数的除法》例5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例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原理;2.学生能够正确执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3.学生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原理;2.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准备:1.《有余数的除法》教材;2.小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即整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时,该怎么办?二、概念讲解(10分钟)1.反馈引导的结果,指出如果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
2.解释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当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时,我们进行除法运算,除法运算的结果是商和余数。
三、运算方法(15分钟)1.通过例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例1:小明买了30个鸡蛋,平均分成若干堆,每堆最多装5个鸡蛋,问他最多能分成几堆?每堆都应该装几个鸡蛋?)步骤:a.我们先用5除30,商是6,余数是0,表示可以分成6堆;b.再用5除余数0,商是0,余数是0,表示每堆装0个;c.每堆最多装5个鸡蛋,所以最多能分成6堆,每堆都是0个鸡蛋。
(例2:田七收集了215个石子,她想平均分给5个朋友,问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石子?还剩下几个石子没有分出去?)步骤:a.用5除215,商是43,余数是0,表示每个朋友可以分到43个石子;b.215除以5余0说明能均分;c.没有剩下石子没有分出去。
2.总结得出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首先用除数除以被除数,商是整数,余数是0,表示能整除;如果商不是整数,再用商除以除数得到新的商和新的余数,直到商是整数为止。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的完成,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2.比较答案,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课本上的拓展应用题来思考如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2能够比较熟悉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20÷430÷624÷635÷7注意:(1)被除数除数和商在竖式中的位置;(2)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3)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必须规范。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六页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野营时都做了些什么?在他们分工合作安排晚餐和搭帐篷的活动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结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以及提出问题。
(1)如果每个人分4条鱼,那么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2)我采了48个野果,平均分给我们小组的9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教师提议:我们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解决吧!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1请同学把第一个问题完整的看一遍,思考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并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情况预设。
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就是要看22里面包含了多少个4?用除法解决。
列出算式:22÷42请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想好后先在小组里交流,看看你想到的办法和别人的是不是一样?谁的方法最简单?教师巡视时注意发现典型算法,为后面的汇报选好候选人。
(小组交流后,请部分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回忆比较讨论交流,让有余数的除法竖式逐步变得完善。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第6课《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第6课《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66例6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67~68“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游戏名称:你来说,我来找。
教师带领学生,伸出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起,1、2、3、4、5,当数完小拇指后,再又从大拇指开始数起,6、7、8、9、10,按这样的顺序,一轮一轮地数下去。
师:请同学说任意一个数,老师马上就能找到这个数对应的手指是哪一个,你们相信吗?来试一试!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快速反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要不要一个一个数数看,验证老师说得对不对?(带领学生验证)你们也可以跟老师比一比,看谁更快找到。
谁再来说一个数?反复进行三次,导入课题。
师:想知道老师的小窍门吗?只要你们认真学好今天这节课的知识,就能知道答案了。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导入环节设计了“猜手指”的游戏,一方面让学生对教师能快速正确地说出数字所在的手指感到惊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新课作铺垫,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探索新知,方法交流1.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教科书P66例6。
师: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预设1:有12面小旗,是按颜色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
预设2:我知道了小旗是每3面一组,按黄红红的规律排列的。
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情预设】需要知道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2.自主尝试。
师: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下面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例5【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内容,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合理使用“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1、让学生通过画、写、算、说等实践活动,理解“进一”的道理。
2、让学生通过读、找,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最多”“至少”,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与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上周六阳光明媚,一群学生到公园里划船,可他们在租船时遇到了问题,请我们帮助他们解决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审题,理解题意示例5: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请轻声读一读。
你认为题中哪些词语比较关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每条船的人数不能超过4人,可坐1到4人。
坐5人、6人……行吗?)“至少”是什么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就应该尽量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还得让22个学生都要去划船。
)再读一遍题,读出关键词。
【设计意图】“最多”和“至少”是本课要解决问题中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同进可以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与理解问题的能力。
2、独立尝试解决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请把你的想法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
板场乡龙丰教学点:王宜庆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里最大能填几?
7×()<50 5×()<47 ()×3 < 24 ()×6 < 38 (2)口算
32÷8= 45÷5=
34÷8= 47÷5=
二、出示例题,合作交流
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1. 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预设: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
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去尾法”。
问题:1. 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
六、巩固练习。
1、有20元钱,每块橡皮3元,最多可以买几块橡皮?
2、学校女生合唱队25人到宾馆住宿,每个房间只能住3人,请问:至少需要几个房间?
3、17米长的布做演出服,3米做一件,最多做几件?
课堂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你都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