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课件]高考语文虚词复习(1)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6
(三)寻同与析异的关系 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采用的都是“比较异同”题型,而且命题者 所设计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都具有“同中有异”的特点,探究其具体情况, 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句位相同,词性不同;词性相同,作用不同。正是因为有“同”, 才具有干扰性;正是因为有“异”,才构成可比性。为此,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运用 求同思维,善于发现例句中虚词用法的共同点;而且要运用求异思维,仔细探求例句 中虚词用法的不同点。其基本的思维流程应该是“看句位——辨词性——析用法—— 比语意”。
() () () () () ()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四)乃 词性
用法
①表示承接
②表示范围的限制
副词
③表示出乎意料
④表示肯定
⑤表示递进
代词
⑥表示第二人称 ⑦指示代词
16
释义 就,于是 仅仅,只 竟,竟然,却 就是,原来是
甚至 你,你的 这,这样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答案:(1)① (2)⑫ (3)⑩ (4)② (5)⑪ (6)⑨ (7)④ (8)⑧ (9)⑤ (10)⑦ (11)⑥ (12)③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2
() () () () ()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六)且 词性
用法
①表示并列
连词
②表示递进 ③表示假设
④表示让步
⑤表示将要
副词
⑥表示暂时
⑦表示将近
15
[即时小练]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梳理》公开课课件

《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梳理》公开课课件
志 2、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句:其皆出于此乎 3、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句:其孰能讥之乎 三、连词 1、表示选择,相当于“是……还是……”。例句: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2、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例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
• 一、介词(同“于”的前两种用法) • 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或对象,译为“在、到、向、从、对、对于、同、
给”。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 2、表比较,译为“比、胜过”。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二、语气词 • ①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句:儿寒乎?欲食乎
其(代词、副词、连词)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的、它、它们的”。例句: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秦王恐其破壁
②偶尔活用为第一人(我的、我、自己)称或第二人称(你、你的)例句: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2、指示代词 ①表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例句: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表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例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③也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二、副词 1、表祈使、商量或命令语气,译为“可”“还是”例句: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道也 • (wéi)⑤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 常“为+所”连用。例
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wéi)⑥表时间或处所“于、在”。例句:为其来也,臣请
缚一人过而行。
• 三、语气词(wéi)句末语气词 表反问。例句:何辞为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ppt课件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用法归纳ppt课件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ppt课件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用法归纳ppt课件
(陆游《示儿》) ②子无乃称!《庄子》
高 考 语 文 总 复习专 题ppt课 件文言 虚词( 而、何 、乎、 乃、其 、且)用 法归纳 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高 考 语 文 总 复习专 题ppt课 件文言 虚词( 而、何 、乎、 乃、其 、且)用 法归纳 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练一练 解释下面虚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副词,表承接,“才”
③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 记·项羽本纪》)
表示范围的限定,相当于“仅仅”“只”
高 考 语 文 总 复习专 题ppt课 件文言 虚词( 而、何 、乎、 乃、其 、且)用 法归纳 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7、表示因果关系, 相当于“因而”。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二)第二人称代词。“你的”“你” 例如: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4、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辞》)
高 考 语 文 总 复习专 题ppt课 件文言 虚词( 而、何 、乎、 乃、其 、且)用 法归纳 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2017【精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虚词

2017【精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虚词
(4)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 如因持璧却立”两句,第一句的主语是“五千人”,第二句的主语是“相如”,“衔枚击之”和“持璧却 立”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由此可知,两者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的“因”用法也应相同, 都可作“于是、就”解。
参考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任命主将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太公说:“凡国家有危难,君王避开正殿,在偏殿召见准备任命的大将,告诉他说:‘国家安危,全 在于将军。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 “将军接受任命后,国君就命令太史占卜。太史先斋戒三日,到太庙钻炙灵龟甲,卜问吉日,以便举 行向大将颁授斧钺的典礼。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着;主将进入太庙门,面向北站着。这时,国君亲 自捧着钺的上部而将柄授予主将,说:‘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务,都由将军全权管理。’国君又 拿着斧柄而将斧刃授予主将说:‘从此,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务,都由将军全权管理。看见敌人虚弱便 进攻,看见敌人兵力充实便停止。不要认为我军人多就轻视敌人,不要认为自己的责任重大就以死相拼, 不要认为自己身份尊贵就鄙视别人,不要凭着自己的一己之见就违背众人意愿,不要认为能言善辩就自以 为是。’
武王说:“说得好啊!”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使全军将士,攻城时争先登城,野战时争先冲击,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太 公答道:“将帅有三个克敌制胜的要领。”武王说:“请您谈谈具体内容好吗?”
太公说:“身为将帅,能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篷,这样的将帅叫礼将。将帅不 能以身作则,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冷暖。翻越险阻关隘,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车马步行,这样的将帅 叫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劳苦。军队宿营就绪,将帅才进入自己的宿舍;军队的饭菜 做好,将帅才开始就餐;军队没有举火照明,将帅也不举火照明,这样的将帅叫止欲将。将帅不能克制自 己,就不能体会士卒的饥饱。将帅能与士卒同寒暑,共劳苦,同饥饱,那么全军官兵听到鼓声(前进的号令) 就欢喜,听到钲声(停止的号令)就愤怒。越过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时,即使箭石纷纷下来,士卒也 会争先恐后奋勇登城;进行野战时,双方刚一交锋,士卒就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士兵们并不是愿意死亡 和乐意受伤啊,只是因为将军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冷暖饥饱,并且明确地了解他们的辛劳艰苦啊。”

高考语文ppt课件: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析

高考语文ppt课件: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析
知识清单五
1. 而 词性 例句
18 个文言虚词用法例析
连词。 可连接 词、 短语和 分 句,表 示多种 关系
代词
释义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 蟹六跪而 二螯 ( 《劝学》 ) . 译为“又”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 ( 劝学》 ) . “而且” 余方心动欲还,而 大声发于水上。 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接 . 着”,或不译 (《石钟山记》)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劝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 . 是”“却” 学》) 诸君而 有意, 瞻予马首可也。 ( 《冯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 . 果”“假如” 婉贞》)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定)语和 吾尝终日而 思矣。 ( 《劝学》 ) . 中心词,可不译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 而 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 . 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你”
续表 词 性
例句
释义
只表示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代 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 无忘告乃 翁。 ( 《示儿》 ) 词 . “你”。不能作宾语 夷门抱关者也。 《信 ( 动 嬴乃 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 . 词 陵君窃符救赵》) 译为“是”“就是”等
5.其 词 性
例句
续表
词性
释义 助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 放在疑问句之末, . 词 表示诘问,可译为 (《鸿门宴》) “呢” 动词 北冥有鱼, 其名为 鲲。 《 ( 逍遥游》 ) 叫做、称为 . 连词 秦为 知之, 必不救也。 《战国策 ( · 秦 . 如果,假如 策四》)
例句
10.焉 词性
例句 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 .
4.乃 词 性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ppt1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ppt1

2011 年四川卷 高考语 文专 题复 习
解析:答案:B(A,“征订”指出版、发行机构 向单位或个人征求订购或订阅出版物。可以订购本 刊,不能征求本刊。应改为“订阅”;B,悲天悯 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对社会 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C,有“的” 是指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也许是规定指标的百分之 四十一至百分之九十九甚至更多。无“的”是指他 完成的全年工作量不仅完成了规定指标的工作量还 加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后四十。后者明显更符合全句 句意;D,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自然,形容 技艺极其精巧。这是形容人不能形容大自然。)
专 题 三
正确使用词语 (实词、虚词)
高考语文专题复 习
考纲解读
(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正确使 用实词、虚词是语言表达应用的必考内容。 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 形容词上,其中以形容词、动词居多。考查以 辨析近义词为主。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 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 虚词中关联词、介词、副词为高考命题热 点。虚词的考查主要有两类:一是辨析虚词使 用正确与否,二是辨析用法相近或易混关联词 语。
高 考 语年全国卷 文专题复 2011 习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和语言的连贯的 能力。关联词要根据上下文的关系来选用,另外, 成对使用的关联词可以据给出的一个判断另一个。 ①前后分句为转折关系,应填“但是”。②前后 分句是因果关系,结合语境可填“以致”。③由 固定搭配“一……就”推知应填“就”。④该句 紧承上句,语意有转折,可填“其实”或“但”。 ⑤该句为因果复句,可填“因为”。 答案: ①但是/然而 ②以致/因此 ③就 ④其 实/当然 ⑤因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 逻辑语意关系即可)
高考语文专题复 习 新课标《考试说明》规定:正确使用词语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课件

六、若
1、动词
1)如同;像
关山度若飞。
2)同,相当
彼与彼年相若也。
3)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对付,处置
寇深矣,若之何?
晋惠公对庆郑说:“敌人深入了,怎么办?”
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 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
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是简便.(就是印得越多,就越觉 得简便了,就显示出来了)
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相与枕藉乎舟中。 4.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 矣。 5.吾尝疑乎是。
1.天下事有难易乎?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若毒之乎? 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孰为汝多知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5.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两种心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这几点。)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2、恐前后受其敌。 害怕前后都受到他们的夹击
1、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不嫁给这样的好郎君(的话),往后你打算( 说)什么呢? 义:美好。
2、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 这种祸患现在显现不出来,但是将来会显 现出来的。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公问其故。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文言虚词讲练一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文言虚词讲练一课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他们的)、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并序》) 渠(问渠那得清
如许)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属、辈、 尔辈、汝辈、尔曹、若属:你们 侪、类、 吾辈、吾曹、吾侪、吾属:我们 徒(亡命之徒)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之属、之徒、之伦:这一类人、这些人
一 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复习文言虚词,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其次要 掌握有关虚词的推断方法。这里的文言虚词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 念,因为有部分文言词语既有虚词性质,又有实词性质,其意义 也包含虚指意义和实指意义两方面。我们在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 和用法时,尤其是掌握常考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要 “虚”“实”并重,打牢坚实的基础。
素(素善留侯张良)
经常、时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陈情 常、平 表》) 素、一向 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
全句的虚词。既、方、会
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
的虚词。
分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等。
之、所;将、且;也、乎、与
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 用在句末,表感叹语气。
答的虚词。呜呼、嗟乎
1.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 人称
吾、予、 余、我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离骚》)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歌行》)
高考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与、则、者、之。
题点必备知识
文言虚词的分类
虚词类型
概念
词类特点
代词 连词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虚词文言虚词1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虚词文言虚词1
11、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表原因,因而
12、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不久
1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而控于地而已矣 罢了 1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表目的,相当于“以” 1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表目的,相当于“以”
16、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才 17、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也”字
1、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表示判断语气
2、古之人不余欺也 表示感叹语气 3、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以”用法补充 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 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因”用法补充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名词,原因,缘由,机缘。 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动词,沿袭,继续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因”字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介词 ,依照,根据 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依靠,凭借 3、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着,趁此。 4、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因为,由于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何”字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作谓语,为什么,什么原因 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作文之事》)
表反问,怎么 4、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作定语,什么
5、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怎么样 6、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若”字 1、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代词,你 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连词,如果
3、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代词,这样
4、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者 像,好像

高考语文复习:虚词的辨析 ppt

高考语文复习:虚词的辨析 ppt

三、关联词选择填空题的应试,应从下面三方 面入手。
1、综观全局,理清整个语段所表达的中心 内容及分句间的关系。
2、根据中心和有关句间关系,参照语言表 达习惯,选择突破口。(选择突破口的方 法有二:一是通过正确的词语,从而排除 有关选项,二是通过否定一个词语,从而 排除有关选项。
3、把备选目标代入题干进行审查核对,从 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支作为答案。
再如:“他是海南人,普通话难免不纯正”, 该句中的“难免”不能换为“不免”。再如: “当、在”,“最、顶”“自从、从、自”, “尽管、不管”,“分外、格外”等。
五、弄清虚词错误类型:
一、词类混用 1、连词混用 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淮河,使 淮河水变得又臭又黑,许多水生物、植 物大量减少和灭绝。 ——从连词“和”连接的内容来看, “减少”“绝迹”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 关系,当用递进关系连词“甚至”。
解题指导:
一、副词辨识正误题,应注意从以下几方 面审查
1、表达的范围 2、表达的程度 3、表达的数量 4、该类副词的语法功能 5、该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二、介词的辨识正误题从以下方面审查 1、介词的语法功能是否得当 2、有无介词误用或滥用现象 3、适当运用换位法,即把容易混淆的有
关介词分别换位,从而判断介词的使用 正确与否 4、介词与其所带的宾语是否搭配得当
4、连词、介词混用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能控制 自然灾荒,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 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 决定的。
——“自然条件的好坏”在句中 为介词短语做状语,应用介词 “由”,而不是连词“由于”
5、连词、副词混用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文化 建设都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 应当看到,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在 一些农村,封建迷信正在抬头。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考纲解读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考纲解读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副词。 ①表揣测、测度语气。大概、恐 怕。② 表劝勉、期望、命令、祈使语气。可要、 还要。③表反问语气。难道。
(3)连词:①表假设。假如、如果。②表选择。 或者、还是。
(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高考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考纲”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其一:“常见”:指《大纲》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其二:“在文中”:1、根据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法(非词典用法) 2、常见用
题型设计
题型比较固定,最常见的题型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采用比较的方式,就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其意义和用 法,而且往往选取文中例句与中学语文教材课文例句 加点的虚词对比考查。
(1)连词:并列,递进,顺承,转折,假设, 目的,修饰 难点:”而”字用作连词,连接先后结构 相似的两项,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修 饰关系还是顺承关系,是较难分辨。例句:
①空中而多窍。 ②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④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空中而多窍。”句“而”连接的“空中”和“多窍”
(5)容易忽视的复合虚词
【何其】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 序》)
返回
牛刀小试
1、不嫁义郎体, 其往欲何云 2、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3、吾有卿之名, 而无其实 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5、亦各言其志也 6、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 7、臣从其计, 大王亦幸赦臣 1、指示代词,那 2、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3、第三人称代词,他 4、代词,其中 5、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6、指示代词,那个,这个 7、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虚词18个必考文言虚词ppt精品完整版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虚词18个必考文言虚词ppt精品完整版

高考文言虚词推断方法 例说
• 一、句意分析法 就是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 的用法和意义。
“此所谓八阵图也, • (2010年高考山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 童子亦欲学之乎”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例如: ①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介 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 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 词 所、时间等意义的词。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 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时地介词、
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 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 。 例如: ①公【为我】献之。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王。 ③请【以剑】舞。 ④【以资政殿学士】行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
例3: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 A、遂家焉 乃实告焉 • B、将何作 何复尔 • C、不辞而还 裂其衣而束之 • D、群扶以归 欲劙颈以塞责耶

【解析】A前一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后一 个“焉”是代词,代“师”。B中前一个“何”是“什 么”,而后一个“何”是“为什么”“怎么”。C中的两 个“而”表示承接。D中前一个“以”连词,相当于 “而”,表示修饰,后一个“以”是表示目的连词。
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
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助 词
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 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 词。它一般分为 结构助词(“之”), 语气助词(“焉”“为”)、 音节助词(“其”“之”“而”)两类。

高考语文ppt课件: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析(26页)

高考语文ppt课件: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析(26页)

续表 释义 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 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 .. “用来„„的,凭借 也。(《师说》) 来„„” 此先汉所以 兴隆也。 ( 《出师 表原因, 可译为“„„的原 .. 因” 表》) 例句
所 以
9.为 词性
例句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外人道 .
释义
介 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可用为“向”“对”等 也。”(《桃花源记》) 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 公为 我献之。 ( 《鸿门宴》 ) . 可译为“替”“给”等 为 其来也,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 可译为“当”“等到”等 (《晏子使楚》) 天下熙熙,皆为 利来;天下攘攘,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 可译为“为着”“为了” 皆为利往。(《货殖列传序》) 吾见其难为 ,怵然为戒,视为止,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 . 可译为“因为”“由于” 行为迟。(《庖丁解牛》) 不者,若属皆且为 所虏!(《鸿门 表示被动关系。可译为 . “被” 宴》)
介 词
续表
词性 例句 释义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 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游 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 . 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 褒禅山记》) 者省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 入。(《游褒 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行为与后一行为 . 是先后关系,不可易位。可不译 禅山记》) ①作《师说》以 贻之。(《师 . 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 说》) 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作 ②不宜妄自菲薄,以 塞忠谏 . “来”“用来”“以致”等 之路也。(《出师表》) 以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译 . 为“因为” (《游褒禅山记》) 木欣欣以 向荣,泉涓涓而始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 . “而”,或省去 流。(《归去来兮辞》) 固以 怪之矣。(《陈涉世家》) 通“已”,已经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
1.介词表“和、跟、同”VS连词表“和、跟、同” “与”译为“和、跟、同”时是连词还是介词,可以这样辨别: (1)当“与”作介词时,前后内容不是并列关系,二者位置不能 互换,若互换,基本意思会发生改变,且在句中前面可以加入状语等 其他成分,如“当与秦相较”中的“与”作介词。 (2)当“与”作连词时,前后内容为并列关系,二者能够互换位 置而基本意思不变,且在句中作同一种成分,此时“与”前面不能增 加状语成分,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与”作连词。
(四)焉
代词或兼词VS语气助词 如何区分“焉”是代词或兼词还是语气助词?我们只要注意辩别,就有 规律可循。只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句尾的“焉”字即为语气助词,否 则就是代词或兼词。
1.主语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 词。
如“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记》)中的“焉”表陈述语气。 2.主语是代替表示处所、范围、方位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代词时,句 尾的“焉”为语气助词,如“此之谓三有礼焉”(《孟子·离娄下》), “此”为代词,指前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的事情,“焉”表陈述语气。
C.连词,表承接,可不译;表转折,意为“却”。句意:而范文正等先生又接着为 此写下诗歌。/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但苏武得以生还。/是为了防备其它盗 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啊。故选D。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其意制,中分一物而两之,授者、受者各执其半以待参 验,则符瑞圭璋亦其物也。
3.表修饰VS表顺承
前者侧重“而”后面的动词,“而”前面的词作状语, 修饰后面的动词;后者强调先后关系。例如: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后面的动词,一般不译。 (2)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而”表顺承关系,不译或译为“就,接着”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课件

(2)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因为 (《雁荡山》)
(7)介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地 点,可译为“到”。
(8)介进事物比较的对象, 可译为“比”。
(9)介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可译为“被”。
10、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 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殽之战》)
8、其
(1)代词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 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 记》)
①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 系,相当于“他、她、它(们) 的” ②用作第三人称,一般代人,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主谓 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他、 她、它(们)” ③活用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 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 (的)”、“自己(的)”
1介进动作行为产生的时间, 可 译为“到”“在”“从”等。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地方, 可 译为“到”“在”“从”等。
3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可 译为“由于”。
4、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以共济世业。(《赤壁之 战》)
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6、事急矣,要求救于孙将 军。(《赤壁之战》)
2、寿毕,请以剑舞,因击 ②表示动作行为产生所借助的 沛公于坐。(《鸿门宴》) 时机,可译为“趁着”
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 者臣靳尚。(《屈原列 传》)
③表示动作行为所借助的事物, 可译为“凭借”“依靠”
4、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④表示动作行为旁及的对象,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译为“通过”“经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2
一、关联词语误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一个复句, 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 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 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 推断出来的。
a
3
1、滥用关联词语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 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
去掉 “因为”
a
19
(3)重复赘余
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 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a
20
高考真题
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
√ 熟悉的大街小巷,_______(难免/不免)想
起许多往事。(全国I)
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
√ 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______
(毕竟/究竟)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 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全国II)
a
21
北京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 突出优点。__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 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 之一米。_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 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a
8
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语的 搭配是固定的。
并列关系 “也……也” “又……又” “既……又” “一方面……另一方面” “有的……有的”等;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尚且 (也)……何况”等;
a
14
3、不可误用介词
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
(1)元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改为"在"
改为"给"
(2)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 小天地里成长。 改为"关于"
(3)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 改为"用"
(4)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可以把节省下来 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宁 愿……不愿” “宁可……不” “与其……不如” “或者……或者”等。
a9Βιβλιοθήκη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 “尽管……却”等;
假设关系 “如果……就(那么)” “倘若(倘使、 若)……便(就、那么)” “要是(要不是)……那么” “即使(纵然、就算、哪怕)……也”等;
a
4
2、错用关联词语
"为了"改 为"因为"
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 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太师太尉。
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 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 都"。
a
5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 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
前面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 都不清楚。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 的讨论。
a
13
(2)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应在句首加上"从"
应在"动物"之后加 上介词'在"
(3)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 影响。
考点五
a
1
虚词,是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 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从高考实践来看,对虚词的考查,主要 是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语境,正确运用连词 (含关联词语)、副词和介词,也涉及到助 词和助动词。但助词和助动词的考查主要是 习惯用法,凭语感就能作答,我们今天就略 过不提,只简单讲讲关联词、副词和介词的 使用,以及复习的几点方法。
a
15
B.介词宾语不完整
一般来说,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介词宾语。 加上"等方面"
(1)新秧歌剧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参加斗争都有一定贡献。
(2)这与鲁迅当时认为文学是改变国加民上精"的神观的点有"力武器基本一 致。
加上"方面" (3)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a
16
C.介词同后面的介词宾语不搭配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尽早搬出。
错用"将",前后不搭配。应改为"从……搬出来"。
(2)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的生活环境。
"根据"不能同"大熊猫"搭配,应改为"根据大熊猫的习性"。
(3)当地球穿过彗星轨道,我们就能看到流星雨。
在"轨道"的后边加上"的时候"
你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就能深刻地了解 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a
6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律: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 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 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a
7
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 过重大事故。
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 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 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a
11
缺少主语,删除“从…里” (1)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 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缺少主语,删除“在…身上”
(2)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无 不闪耀着为党为公的光辉。
缺少主语,删除“对于”
(5)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 "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a
12
2.不可漏用介词
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除 非……才” “无论……还……都” “不论(不 管)……总(不)”等;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而” “既 然……那么”
a
10
二、介词误用 1、不可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 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 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罗嗦,而且,有 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4)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 了重大作用。
介词"对"的后边不能用"……上",应把"上"删去。
a
17
三、副词误用
(1)自相矛盾
经专家鉴定,这一只明景泰年间制作的景泰 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万元以上。
a
18
(2)词性不明
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写诗。
“偶然”是形容词,不能充当“写”的状语,应改为 “偶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