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工作内容1
社区服务工作内容1社区服务是指以社区居民为对象,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益于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活动,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社区服务工作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区安全管理社区安全是社区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社区的安全管理。
工作人员可以组织巡逻,维护社区的治安秩序,确保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同时,还可以提供安全教育和培训,帮助居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 社区环境建设社区环境的整洁与舒适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服务工作包括保持社区环境的卫生和美观。
工作人员可以组织志愿者清理垃圾,定期修剪绿化带和花坛,维护社区的公共设施和道路。
此外,也可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鼓励居民节约资源,爱护环境。
3. 社区健康管理居民的身体健康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区服务工作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健康宣传和体检活动,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
工作人员可以开展健康讲座、义诊活动,还可以设立健康档案,定期跟踪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4. 社会福利服务社区服务工作还包括提供各种社会福利服务,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
工作人员可以设立临时救助站,为因突发事件而需要帮助的居民提供食宿和物资援助。
同时,还可以开展慈善募捐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渡过难关。
5. 青少年教育和培训社区服务也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
工作人员可以组织各类青少年活动,如夏令营、趣味竞赛等,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此外,还可以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6. 文化活动和社区交流社区服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社区交流,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和互动。
工作人员可以策划社区节日庆典,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的机会。
同时,还可以组织居民代表会议、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社区民主参与和合作。
社区服务工作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还包括各种针对性的服务项目,根据不同社区的特点和需求来具体开展。
社区_服务_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区服务活动,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各项社区服务活动。
第三条社区服务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二)公开、公平、公正;(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四)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
第二章服务内容第四条社区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居民生活服务:提供家政服务、维修服务、养老托幼服务、残疾人服务、便民超市等;(二)文化娱乐服务:开展读书会、书画展、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三)教育培训服务: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居民素质;(四)环境治理服务:负责社区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垃圾分类等工作;(五)社区治安服务: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六)法律援助服务: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援助等服务;(七)其他便民服务:根据居民需求,开展其他便民服务活动。
第三章服务流程第五条社区服务活动应当遵循以下流程:(一)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居民需求;(二)制定计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服务计划,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地点、人员等;(三)组织实施:按照计划,组织开展服务活动;(四)跟踪反馈:对服务活动进行跟踪,收集居民反馈意见,及时改进;(五)总结评估:对服务活动进行总结评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章服务保障第六条社区服务活动所需经费,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筹措,纳入年度预算,专款专用。
第七条社区服务活动所需物资,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采购,确保物资质量。
第八条社区服务活动所需场地,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协调,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第九条社区服务活动所需志愿者,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招募、培训、管理。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条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加强对社区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确保服务活动依法、依规、依规进行。
国旗下的社区服务
国旗下的社区服务社区是人们生活在一起的地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国旗下的社区服务是指在国旗下,全体社区成员为社区的发展、和谐与稳定作出贡献的行为。
本文将从社区服务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社区服务的定义社区服务是指社区成员为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个体和群体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支持。
这种帮助和支持可能包括物质上的援助、精神上的慰藉、知识和技能的分享以及身体上的协助等,旨在增进社区内的互助、团结和发展。
二、社区服务的重要性1. 增进社区凝聚力:国旗下的社区服务可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使社区成为一个大家庭,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2.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社区服务活动能够解决社区内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改善社区的环境和条件,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氛围,促进社区的繁荣和进步。
3. 培养公民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成员可以培养公民责任感,提高社会意识和公共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传承社区文化:社区服务可以促进社区内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保持社区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传承社区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提升社区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
三、国旗下的社区服务的实施方法1. 组建志愿者团队: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吸引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志愿者团队可以承担社区内的各项服务任务,如长者陪伴、儿童托管、环境整治等。
2. 设立服务站点:在社区内设立服务站点,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咨询,解决居民的各种问题和需求。
服务站点可以涵盖医疗、法律、教育、就业等多个领域,为居民提供便利和支持。
3. 开展社区活动:社区可以定期开展各类社区活动,如文艺演出、运动会、讲座等,吸引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并借此机会宣传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增强社区凝聚力。
4. 提供社区教育:社区可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技能。
这可以包括开设兴趣班、安排培训课程、组织知识讲座等,为社区成员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第六章 社区文化服务
第六章社区文化服务一、服务原则关注需求持续改进文化为桥相识相知立足社区以人为本二、服务目标江西奥园社区文化的目标是:导入万厦社区素质生活概念,营造和谐、舒心、健康家园,引导江西健康社区生活潮流,实现居住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健康文化两性互动,实现由文化社区、文明社区向素质人居的转变,使江西奥林匹克花园成为江西乃至中西部地区素质人居、和谐社区的楷模。
具体目标为:1、我们竭尽全力,使社区文化服务满意率达到95%以上;2、每年组织主题性活动不少于10次,被媒体报道不少于10次;入住率不足50%时,该目标可能会受影响。
3、以上以文化活动为纽带,把文化理念贯穿于服务中,江西奥园业主营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4、实现以文化创造服务、推进服务、改善服务的目标,社区文化与物业基本服务互动共进的良好局面。
5、不断努力,使江西奥园成为南昌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单位。
6、组建一支代表江西奥园的社区老年文艺队伍。
三、社区文化的服务内容社区文化是业主和管理人员塑造的反映社会文明、体现现代生活方式、具有个性特征的生活理念及其活动方式的综合。
社区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
社区文化活动是小区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是创造社区良好人文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物业管理的润滑剂。
社区文化建设是小区物业管理的使命,营造文明、高尚、祥和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我们的追求。
我们拟在江西奥园开展以下社区文化服务:(一)环境文化社区环境是社区的脸面,是社区文化的依托,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外在表现,时时刻刻影响着业主的心理和情绪,影响着业主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小区的人文环境。
环境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的起点,经过精心设计和精心维护的环境有助于良好社区文化的形成。
1、环境净化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使社区文明洁净,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形成环保意识。
我们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物业管理日常工作中。
社区服务管理办法、制度范本
社区服务管理办法、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区服务管理行为,促进社区服务的有序开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社区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第三条社区服务机构应当依法提供社区服务,优先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
第四条社区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加强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第五条社区服务机构应当加强与其他社区服务机构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提高居民的服务体验。
第二章服务内容第六条社区服务机构应当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以下服务:1. 社区卫生服务:包括常见病、急慢性病的诊疗、保健咨询、健康教育等;2. 社区教育服务:包括补习辅导、文化活动、培训课程等;3. 社区文化服务:包括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的管理和开展文化活动;4. 社区环境服务:包括垃圾清理、绿化养护等;5. 社区安全服务:包括治安巡逻、消防安全等;6. 社区法律服务:包括咨询、纠纷调解等。
第七条社区服务机构应当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优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第三章服务管理第八条社区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包括服务申请、服务接待、服务跟进等环节的规定和流程。
第九条社区服务机构应当制定服务标准,明确服务质量要求和服务效果评估指标。
第十条社区服务机构应当定期开展服务满意度调查,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处理反馈问题。
第十一条社区服务机构应当保护社区居民的个人信息,确保信息安全和保密。
第四章监督与评估第十二条为了保障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有效性,应当建立社区服务监督和评估机制。
第十三条社区服务机构应当接受社区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配合进行服务质量评估和考核。
第十四条社区服务机构应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社区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应当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共空间维护管理制度
公共空间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共空间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管理的公共空间,包括但不限于小区、商场、公园、街道等。
第三条公共空间的维护管理应当依法合规,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提升形象,做到文明、整洁、安全。
第四条公共空间维护管理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尊重居民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管理主体第五条小区的公共空间由小区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
第六条商场、公园等公共空间由所在行政区或业主单位负责管理。
第七条街道的公共空间由所在街道办事处或城市管理部门负责管理。
第八条公共空间维护管理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
第三章环境卫生第九条公共空间的环境卫生包括垃圾清理、道路清扫、绿化养护等,管理主体应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环境整洁。
第十条公共空间应当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并加强对居民和商户的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
第十一条公共空间的绿化应当定期修剪整理,保持绿化植物的良好状态。
第四章安全保障第十二条公共空间的安全保障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管理主体应当加强安全管理,维护居民和用户的安全。
第十三条公共空间的道路应当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和标线,确保交通秩序畅通。
第十四条公共空间应当定期进行消防设备检查和消防演练,确保消防设备和通道畅通。
第十五条公共空间内的商户应当依法合规经营,确保食品安全。
第五章设施维护第十六条公共空间内的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管理主体应当加强设施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公共空间内的供水设施应当定期检查维护,确保供水安全和节约用水。
第十八条公共空间内的供电设施应当定期检查维护,确保供电安全和节约用电。
第十九条公共空间内的供气、供暖设施应当定期检查维护,确保供气、供暖安全和节约用能。
第六章社区服务第二十条公共空间的管理主体应当加强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和用户的各种需求。
社区服务场所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社区服务场所的管理,保障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社区内的各类服务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社区健身中心等。
第三条社区服务场所的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社区服务场所的管理工作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具体由社区服务中心承担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社区服务场所设立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服务场所的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协调解决服务场所的日常管理问题。
第六条管理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一)社区居委会主任或副主任担任主任;(二)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副主任;(三)社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四)社区居民代表;(五)其他相关人员。
第七条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一)制定和修改服务场所的管理制度;(二)制定服务场所的工作计划;(三)监督服务场所的日常管理工作;(四)协调解决服务场所的矛盾纠纷;(五)定期向社区居民公布服务场所的管理情况。
第八条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责:(一)负责服务场所的日常管理工作;(二)负责服务场所的设施设备维护;(三)负责服务场所的卫生保洁;(四)负责服务场所的安全保卫;(五)负责服务场所的运营成本核算。
第三章服务场所的管理与使用第九条社区服务场所的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条社区服务场所的卫生保洁由社区服务中心负责,每日进行清洁,保持场所干净整洁。
第十一条社区服务场所的安全保卫由社区服务中心负责,制定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二条社区服务场所的开放时间应按照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并向社区居民公布。
第十三条社区服务场所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优先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二)公平、公正、公开;(三)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区管理规定。
社区护理第六章:以社区为服务对象护理
4、非特异性损害
❖ 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损害除表现为上述特异 性作用外,还可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损害,表现 为一般多发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体抵抗力下降、 劳动能力降低、人群寿命缩短、病死率增加等。
第二十四页,共79页。
第二节 空气卫生
(一)大气物理因素与健康
空气成分 氮 氧 氩
二氧化碳
氖、氦、甲烷、氪、一氧 化二氮、氢、臭氧
第十页,共79页。
三、职业因素与健康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在不同的劳动条件下存在和产生的危害劳动者健康,影
响劳动能力的各种因素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 类。
1.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①化学性有害因素
②物理性有害因素
③生物性有害因素
第十一页,共79页。
三、职业因素与健康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2.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因素:如作息制度不合理、劳 动强度过大、不良的劳动体位、劳动工具操作不当等。
第二节 社区环境与健康
一、自然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一)自然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进行物质转换和能量 传递,人类通过食物链中的多种生物与各种环境因素 发生密切关系。
化学因素:任何自然因素的变动或人为活动,都可能使 空气土壤、水及食物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
物理因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环境的某些物理 状态可能因污染而发生改变。
第四页,共79页。
(二)人口的年龄构成对健康影响
1. 性别结构:男女性别平衡是社区稳定的基本条件 之一。
2. 年龄结构:金字塔形(社区健康水平较低,主要 面临问题是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和针对该年龄 段的健康问题);倒金字塔(面临老年人患病率 高、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大);纺锤形(健康水平 高)。
社区办事处规章制度汇编
社区办事处规章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区办事处的管理工作,保障社区居民的权益,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社区办事处是为居住在社区内的居民提供便利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的管理机构,是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社区办事处的工作宗旨是依法权威、公正高效,服务为民、服务为民,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共建和谐社区。
第四条社区办事处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 组织开展社区居民自治活动,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2. 组织开展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工作,保障社区居民生活质量;3. 协调处理社区内的纠纷纷争,维护社区稳定;4. 做好社会治安工作,保障社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5. 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服务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6. 宣传党的政策法规,促进社区居民思想政治教育。
第五条社区居民应当遵守社区办事处的规章制度,积极配合社区办事处的工作,共同建设和谐社区。
第六条社区办事处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区的稳定和谐。
第二章社区居民自治第七条社区居民自治是指社区居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关于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规定》,组织开展社区自治活动,独立自主地处理社区内的事务并维护社区利益的行为。
第八条社区居民可以通过选举产生社区委员会,由社区委员会负责组织社区居民自治活动,协调解决社区内的事务。
第九条社区居民自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条社区委员会应当依法推动社区居民自治活动的开展,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第十一条社区居民自治活动应当实行民主决策,广泛听取社区居民意见,维护社区的稳定和谐。
第十二条社区居民自治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社区办事处,并接受社区办事处的监督和检查。
第三章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第十三条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是指社区办事处组织开展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处理活动,维护社区公共利益,保障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工作。
第六章社区工作方法
第六章社区工作方法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社区工作的目标可分为过程目标和任务目标,下列行动属于实现过程目标的是()。
A、增强居民处理社区事务的能力B、改善社区的卫生状况C、建立社区支持机构D、加强社区的安全巡逻答案:A2、社区工作者组织成员参与集体行动,让社区成员(),加强他们在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其潜能,以形成更有能力、更和谐的社区。
A、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他助与他决的精神B、建立对家庭的归属感,培养助人、他助与自决的精神C、建立对家庭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与他决的精神D、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与自决的精神答案:D3、社区工作分析问题的视角更趋于()。
A、结构取向B、个人取向C、群体取向D、非群体取向答案:A4、社区工作较多涉及社会层面,牵涉到社会政策分析以及社会制度的改变,注意()。
A、组织结构的建设B、家庭风气的培养C、微观社会的解剖D、资源和权利的分配答案:D5、()将社区工作的目标分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A、罗斯曼B、沃克C、克那普卡D、霍利斯答案:A6、地区发展模式与社区照顾模式之间的相同点在于()。
A、较多关注社区性问题B、重视发掘社区内部资源C、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D、体现自上而下的改变答案:B7、某社区位于城市的繁华地段,不少住在临街一楼的居民做起了大排档生意,经常因噪音、油烟、垃圾等问题与楼上的居民发生纠纷。
社会工作者组织楼上楼下的居民开会协商问题。
会议结束时虽然双方未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但彼此加深了了解,并同意继续磋商。
这次会议的结果是()。
A、即实现了任务目标,又实现了过程目标B、仅实现了任务目标,没有实现过程目标C、没有实现任务目标,仅实现了过程目标D、既没实现任务目标,也没实现过程目标答案:C8、在社区照顾模式的实施策略中,“在社区照顾”的核心是指照顾服务的()。
A、职业化B、正规化C、网络化D、非机构化答案:D9、()是社区工作者协助社区成员分析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助和互助解决社区问题,发挥其自主性的工作过程。
第六章 社区治理中的社区服务
第六章社区治理中的社区服务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提出1、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社会福利体制特征就农村而言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保障主要是通过家庭责任保障和村集体的“五保”供养政策来构成的。
而城市社会福利体制国家是按照个人身份分配到不同的单位体制之中或者落入城市街道和居委会组织体制之中而对于城市“三无”对象则根据基层社会组织的推荐和民政部门的审核列为城市民政福利对象到社会福利机构享受集体供养服务或者接受民政部门的定期救济。
2、“社会福利社会化”口号的提出1983 年第八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基本思想开始打破单一封闭的民政部门包办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福利事业的体制探索国家、集体、何个人多元办社会福利的体制。
1994 年第十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深化福利事业改革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的要求积极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大社会福利事业各项体制该歌的力度。
2000 年 2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
2000 年4 月民政部在广东召开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指导思想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在供养方式上坚持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目标到2005 年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
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服务对象公众化,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三无”对象、孤儿等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人、残疾人,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免或无偿等多种服务;三是服务方式多样化,除集中供养、助残外,应当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服务提供支持;四是服务队伍专业化,逐步提高社会福利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制定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管理认证制度,大力倡导志愿服务。
社区人员服务管理制度
社区人员服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区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保障社区居民的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社区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的社区服务站的服务管理工作。
第三条社区人员服务管理应坚持以居民为中心,以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居民满意度为目标,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
第四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加强社区人员服务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人员服务档案,保障社区人员服务队伍的管理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服务人员招聘与培训第五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招募专业、热心、负责的社区服务人员。
第六条社区服务人员的招聘应当经过面试、考核等程序,确保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
第七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定期组织社区服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其服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第八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人员的考核、激励和评价机制,激励其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三章服务人员管理第九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规范其日常工作。
第十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服务人员的考勤制度,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考勤管理,保证服务人员的正常出勤。
第十一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服务人员的奖惩机制,及时对服务人员的表现给予奖励或惩罚。
第十二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业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
第四章服务流程管理第十三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服务流程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服务流程和规范。
第十四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提供规范、高效、有序的服务流程,确保居民的办事效率和便捷度。
第十五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对居民的投诉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
第五章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价第十六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服务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十七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提升。
第十八条社区服务中心应当通过居民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评价和意见,及时纠正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服务教案
社区服务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社区服务是指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工作,以提供无偿帮助、促进社区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行为。
社区服务能够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提升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积累社会经验和发展个人技能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社区服务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3. 掌握社区服务的方法和技巧;4. 增强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5.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服务的概念和重要性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向学生介绍社区服务的概念;2. 向学生阐述社区服务对社区和居民的重要性,包括增加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节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方式1.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社区清洁、老人陪伴、义务教育等;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收集整理不同的社区服务方式,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第三节社区服务中的合作与沟通1. 引导学生了解在社区服务中,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2.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社区服务情境,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效沟通。
第四节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1. 安排学生实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组织社区义卖、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等;2. 学生可自行选择并组织一项社区服务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四、教学方法1. 图片或视频展示:通过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社区服务的概念和重要性;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收集不同的社区服务方式;3.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感受社区服务中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与具体社区服务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参与讨论的质量等综合评估;2. 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和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合作与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3. 学生的总结: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反思与总结,评估学生对社区服务的理解和意识的提升程度。
小学暑假计划:让孩子度过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
小学暑假计划:让孩子度过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第一章:引言暑假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假期,他们可以暂时摆脱学业的压力,享受自由自在的日子。
然而,对于家长来说,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是一个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提供一些小学暑假计划,帮助家长们规划孩子们的假期,使他们既能玩得开心,又能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第二章:户外活动暑假是孩子们尽情玩耍的好时机,户外活动可以让他们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同时也有助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游泳池或海滩玩耍,让他们参加夏令营或户外运动俱乐部,例如足球、篮球、滑板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体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第三章:阅读和写作阅读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暑假期间多读书,可以是有趣的故事书、科普读物或经典的文学作品。
此外,鼓励孩子写日记或写故事,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家长可以设立一个阅读和写作计划,每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来阅读和写作,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家庭阅读和写作活动,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所思所想。
第四章:艺术和手工艺术和手工活动是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好途径。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或舞蹈等课程。
他们可以学习绘画技巧、制作手工艺品、弹奏乐器或跳舞,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和艺术才华的重要方式。
此外,家长还可以组织一些艺术和手工活动,例如制作手工卡片、画家庭肖像或举办家庭音乐会,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才华。
第五章:科学实验和探索科学实验和探索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对科学产生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家长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材料和手册,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学习科学知识。
此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科技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或动物园等地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奇妙之处。
第六章: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活动是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精神的好机会。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例如帮助清理公园、参加慈善活动、访问养老院或举办义卖活动。
社区服务管理办法、制度范文(三篇)
社区服务管理办法、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社区服务管理,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服务管理的目的是:规范社区服务行为,优化社区服务资源配置,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第三条社区服务管理的原则是:便民、高效、公平、公正、阳光。
第四条社区服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居民服务、文化娱乐、健康保障等。
第五条社区服务管理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和相关部门。
第六条社区居民享有接受社区服务的权利,有义务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第七条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社区服务工作计划,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资源。
第二章社区服务管理机构第八条社区服务管理机构是指负责协调、组织和管理社区服务工作的机构。
第九条社区服务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规划社区服务工作、制定社区服务规范、宣传社区服务政策等。
第十条社区服务管理机构由相关部门指定或选举产生,负责协调各方力量,推动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社区服务内容第十一条社区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居民健康服务:开展健康讲座、体检、义诊等活动,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务;(二)文化活动:组织文艺演出、读书活动、联谊会等,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三)居民安全保障:加强社区安全巡逻、防火检查等工作,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四)环境保洁:组织社区环境整治活动,保持社区环境的干净整洁;(五)便民服务:提供快递代收、家政服务、便民公告等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第四章社区服务管理流程第十二条社区服务管理流程包括以下环节:(一)需求调研:通过居民调查、意见收集等方式,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二)制定计划: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制定社区服务工作计划;(三)组织实施:按照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四)监督评估:定期对社区服务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措施;(五)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
第五章社区服务管理制度第十三条社区服务管理制度由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制定,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社区服务教案
社区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社区服务的概念和重要性;2. 理解社区服务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3. 掌握选择和参与社区服务项目的技能;4. 发展团队合作、沟通和领导能力;5. 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社区服务的概念和定义;2. 社区服务的种类和范围;3. 社区服务的意义和影响;4. 社区服务项目的选择和参与方法;5. 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课堂开始时,引入社区服务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社区服务经历,激发学生对社区服务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知识讲解介绍社区服务的定义、种类和范围。
通过实例,说明社区服务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社区服务项目的案例(如环境保护、儿童教育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参与计划。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社区服务的认识和理念。
4. 团队合作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社区服务项目,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意,将计划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5. 实践反思学生在进行社区服务项目后,进行总结和反思。
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受,并从中学习到更多。
6. 课堂总结总结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收获。
鼓励学生继续参与社区服务,并相互交流他们未来的计划和目标。
四、教学评价1. 项目计划书学生需要提交自己选择的社区服务项目的计划书,包括项目目标、实施步骤、时间安排等。
2. 参与记录学生在社区服务项目中需要记录参与的具体内容和体会,以便后续的总结和反思。
3. 口头展示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口头报告他们的社区服务经验和收获。
通过展示,学生可以从彼此的经验中学到更多,并激发更多的参与热情。
五、教学资源1. 社区服务项目案例资源;2. 计划书模板和参与记录表格;3. 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
六、教学总结通过社区服务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社区服务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第六章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
第六章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
社区服务是一项彊性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关乎国民福祉的重要社会工作。
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是为了能够对社区服务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统筹安排,以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公众的安全和服务质量。
首先,我国《社区服务管理条例》对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进行了有效的规范,严格规范了服务的基本原则,要求遵守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公众合理行使社会权利,并严格禁止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它也对社区服务的组织机构、职位、人员和日常的管理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保证公众可以获得优质的社区服务。
其次,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还要求社区服务的组织者采取有效措施,对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保障服务的安全。
它还要求社区服务的组织者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根据不同服务类别制定不同的财务管理规范,以保证服务项目的财务安全。
此外,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还要求社区服务的组织者要制定有效的服务协议,并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和条件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以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此外,还应该加强社区服务有关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1、德加社区成立道德法庭对社区建设有何意义和影响? 2、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
点评: 1、德加社区成立道德法庭体现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社区事务与居民息息相 关,德加社区的道德法庭是为了倡导一种积极、文明、健康的社区文化和道 德风尚,居民参与其中即提升了自身的主人公意识,又促进了社区建设的良 好展。 2、社区居民是社区参与的主体。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发达,人力 资源却相当丰富的国家,依靠民众的广泛参与推动社区建设工作已成为现实 的选择。但总的来说,我国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状况还不能适应社区建设的 客观需要。要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强化 宣传教育,培养社区意识;第二、社区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把解决群众普遍 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如德加社区是一个新社区,居 民文化素质较高,生活富裕,对社区人文环境要求也就相对教高,因此道德 法庭就应运而生,居民也会积极参与;第三、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 原则,力求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和位置;第四、从长远来 看,要建立和完善参与机制,使得社区参与能规范化、制度化。
社区参与的概念、结构和内涵
概念:社区参与泛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公共活动,影 响社区权力运作,分享社区建设成果的行为和过程。 结构: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谁来参与”、“参与什么”和“怎样 参与” 。 “谁来参与”也即参与的主体是谁。目前社区参与的主体大体可分为 三类: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和驻社区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 单位; “参与什么”也即参与的客体或者说参与的内容都有哪些。 社区参与的客体可分为政治性参与和非政治性参与两大类 。 “怎样参与”也即参与的途径或者说参与的形式是什么。 分为制度性参与和非制度性参与两大类。 制度性参与是指社区成员在既定制度规范内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式 有选举、表态、执行、管理、决策、监督、观察等。 非制度性参与是指社区成员超越既定制度规范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 式有议论、投诉、抗议等。
2 特点
(1) 社区普通居民是社区自治的主体;
(2) 自治的内容是社区内的各种公共事务.
(3) 社区居民的公民权利意识直接影响自治参与的深度. (4) 社区发展和公民权利保障是社区自治的目标取向.
(5) 自治的范围是本社区内.
二 、社区参与
社区自治是社区参与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也是社区参 与的制度保障条件之一. 从社会学的眼光来看,社区参与特别是主动性的社区参与,是 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源. 从政治学的眼光来看,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是城市、农村基 层社会民主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组成部 分之一. 在我国社区建设、社区发展和社区管理的实践中,应从制度 上营造和完善有助于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的条件,鼓励多样化的 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切实解决影响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的主要 矛盾及问题.
(2)老年公寓。老人公寓的建设可采取国家、企业、 个人多种投资方式和多种经营管理方式,实现社 会福利社会化。 (3)包户小组。 (4)老年活动中心、活动站。 (5)老年大学、老年学校。 (6)老人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健康咨询。 (7)老年人庇护所。 (8)老年人协会。群众团体。
2.残疾人服务 主要服务对象是:聋、哑、肢体残疾、弱智和精神病患 者等。 对他们的服务主要有: (1)建立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 (2)残疾儿童日托站、伤残儿童幼儿园。 (3)盲校、聋哑学校。 (4)残疾人职业培训班,福利工厂、福利组。 (5)残疾人工疗站。 (6)慢性精神病人工疗站。 (7)精神病人监护组。 (8)残疾人活动中心、残疾人文化活动室。
社区参与的分类:
1 根据参与主体意愿的强烈程度,社区参与可分 为吸纳型参与和自主型参与. 2 根据参与主体的组织形式,分为组织参与和非 组织参与. 3 根据参与渠道的制度化水平,分为制度化参与和 非制度化参与. 4 根据参与客体的内容不同,分为社区社会参与、 社区经济参与、社区文化参与、社区政治参与.
社区参与的内涵: 一是从本质上看,社区参与反映了社区成员 与社区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二是从外延上看,社区参与包括了所有与社 区有关的公共事务和公共活动; 三是从行动目标上看,社区参与是为了促进 社区与人的共同发展。
社区居民参与
西方的研究表明居民在社区内的社会关系越好,对社区环 境的满意程度越高,在社区内居住的时间越长,参与社区 的活动越多,对社区的归属感也就越强。人口密度低的社 区的居民比人口密度高的社区的居民,社区归属感相对较 强。在香港,对居民社区归属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对社区 环境的满意程度。居民的居住年限、社会关系和参与社区 活动的多寡,与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关系不大。对中国其他 社区居民归属感的一些初步研究表明,影响居民社区归属 感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关系,其次是对社区环境的满意程 度及社区活动的参与程度,而居民居住年限的影响并不十 分明显。
案例:社区参与——杭州西湖区德加社区成立“道德法庭”
没有高悬的国徽,没有肃穆的法袍,社区居民却在“道德法庭”上批判粗野、 褒奖文明。这是杭州西湖区德加社区最近出现的新鲜事。 5月9日,浙江省首个社区“道德法庭”在德加社区开庭。听了“原告”、“被告” 的叙说,可以知道事情的大概:某天夜里,一位失主与一位出租车司机共同找到德 加社区的保安,称失主遗失了重要的文件和公章,失物可能被一个前往德加社区的 乘客拾走了。根据失主提供的时间,保安调用录像后怀疑是社区某户居民夫妇,于 是采用打电话、上门等方式前往该住户家中调查。在住户否认的情况下,保安再次 与路经此地的一位民警上门调查。住户认为,保安深夜扰民,民警态度恶劣,影响 了他的正常休息,并造成了不良影响,要求保安和民警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在法庭辩论后,“法官”作最后的总结:认为保安和民警帮助失主寻找失物,是在 实施一种道德帮助,但被告确有不文明行为,今后要杜绝。法庭作出了《道德评判 调解书》,由“被告”向“原告”道歉。 德加社区是杭州西部的一个新社区,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生活富裕。他们对社区硬、 软环境的要求也很高。社区居委会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开设了这个“道 德法庭”,在法律鞭长莫及的情形下,让社区居民对身边的行为作道德大评判,有 助于在社区内形成良好、文明的氛围。 近日,“道德法庭”又开始行动。德加社区曾多次发现养鱼池被油污染的情况,保 洁员发现,是一位老太太往池里倒剩菜。这件事经“道德法庭”讨论后,责成业主 委员会上门对老太太做工作,使事情得到了解决。
二、社区服务的特点 1、地缘性(差异性); 2、福利服务性; 3、互助性 ; 4、互补性
三、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 概括为: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 优抚对象、社会贫困户、儿童所开展的服务,主 要是无偿或低偿的生活福利服务。 1.服务社区老年人 (1)供养服务。比如,第一福利院的老人构成:①敬 老院首先接纳社会孤老 ;②光荣院一般是收养农 村的五保户 ;③日托所或临时寄养所一般建在城 里,主要收养日间护理老年人或家庭暂时无人照 料老年人,
居民参与的制约因素 : 社区是否形成共同利益; 社区有无良好的社区领导者和组织者; 社区是否拥有“互助技术”; 有无社区标志和仪式 。
一、 社区自治的含义
1 社区自治的含义
就是社区居民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依法享有的自主管理 社区事务的权利及其实践过程,是居民社区参与的高级形态, 是民主精神在城乡基层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体现。
第六章 社区服务
一、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指在党和政府的扶持和指导 下,为满足居民的多类型、多层次需求, 调动社区资源,依托社区,由社区机构和 志愿者向社区弱势人群及广大居民提供的 具有社会福利性、公益性、互助性服务的 活动。它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 于社会服务保障的范围。
社区服务与商业服务是不同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性质不同,社区服务属于社会福利性质,商业服务属 于市场经营性质; 二是服务对象不同,社区服务优先考虑弱势人群,然后才 是其他社区居民,而商业服务直接面向所有居民; 三是服务目的不同,社区服务的目的是社会效益,商业服 务的目的是经济效益; 四是适用机制不同,社区服务主要是道德机制调节,商业 服务主要是市场机制调节; 五是服务方式不同,社区服务含有自我服务和互助的特点, 区别不同对象,实行有偿、无偿、低偿服务相结合,经营 的收入用于服务的再投入,使社区服务获得自我生存、自 我发展的活动。社区服务含有自我服务和互助的特点,而 商业服务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关系。
1 社区参与既是指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 程、方式和手段,更是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 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体现了居民对社区 发展之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成果的分享.这是广义的理解, 狭义的社区参与仅仅指居民的参与实践.
2 理解:
(1) 社区参与最重要的主体是社区居民; (2) 社区参与的客体是社区的各种事务; (3) 社区参与的心理动机是公共参与精神; (4) 社区参与的目标取向是社区发展和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