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作家群文学创作理念
80后文学创作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内容本身 , 则 会贯穿 着这样 几个 常见 的元 素 : 性爱 、 无 所谓 、 郁
氛 围比较优 越 . 在褒 扬声价 , 然 后他 们 顺利 地读 重 点大 学 , 出国深 造 , 用 严 肃 的
笔调 对生 活进行诠 释 , 被定 义 为学 院派8 0 后。 第二 大类 的8 0 后 作 家 从 小 则 比较 叛 逆 , 对 生活观 察犀利 而敏 锐 。 因 此 很 难 得 到 主 流 教 育 系 统 的认 同 , 于 是他们 索性放 弃校 园生 活 , 或 者 在 无 奈 中 就 读 于 自 己 心 目中 并 不 理 想 的 学 校 或 转 业 ,甚 至 过 早 的 融 入 社 会 .用 调 侃 的 方 式 来 发 泄 自身 对 主 流 社 会 价 值 观 的 不 满, 被定 义为 草根派8 0 后。 两 者 之 间 尽 管 在 创 作 初 衷 及 创 作 原
个 女 生 在 婚 前 出现 的 种 种 状 况 的 作 品 中 ,是 很 难 从 文 字 本
身中总结 出那 么一两 件有 因果 、 有逻 辑的事 件 的 , 多数是 感受
性 的东西 . 甚 至对往 事 的回忆也 成为 了一种感 受 , 即便 这 部 作
品有 一种 调侃及 无所 谓的意 味 , 但 是 笔调却 是及 其严肃 的 , 这 就 涉及到 了8 O 后 作 品的形 式。 而 单从 内容上来 看 , 我们 却依 然 能够在 这部作 品 中找 寻到 一种积 极的东 西 ,甚至 可 以叫做 一 种 美好 的希望 , 即对 美本 身的 向往 。 女 主人公 首先 是清楚 外表
的创作 就不 得不渗 透着 浓厚 的后现 代文 化精神 。
二、 以成 长经历 为背 景的8 0 后 作 家 类 型 划 分 可 以先 从 一 个 宏 观 的 以作 家 本 身 为 依 托 的 前 提 下 对 8 0 后 作 家 进 行 一 个 分 类 :第 一 大 类 8 0 后 的 作 家 通 常 从 小 学 习 生 活
残酷物语、反抗限度与一代人的写作伦理——80后作家的美学症候与精神叙事轨迹
以“ 和“ 反” 拒绝” 的姿态成长着 , 以颓废 、 反讽 、 游戏和调侃 的姿态叙述着 , 他们书写个体生命在各种“ 与“ 中无 门” 网” 可皈依的荒谬性的存在困境 , 是对既存秩 序和存在方式的
怀疑 、 背离 、 叛和 解 构 , 现 一种 “ 反 呈 在路 上 ” 彷 徨 、 虑 、 的 焦
时间、 行动 、 后果无足轻重的人 , 也不将是一个重视 ‘ 他 关 怀’ 的关系或创造性的个体主义的作者。他将如此独立于 所有可以认同的寻求真理的方方面面 , 以至于他 , 简而言 之, 根本就不是主体。 后现代的生命个体 , ” 注重此在生命 的瞬间体验和感觉, 欲望的 自我放纵 , 个体的 自由与解放 ,
取 消价 值和伦 理道 德 规 范 , 看重 当下 生 命 现状 和 自 己 当下 的 需要 。 8 的“ 成 长 ” 说 , 述 和 诉 求 的 不 是 希 望 和 憧 0后 反 小 叙 憬、 结果 与结论 , 而迷 惘 与 迷 失 , 颠覆 和 解 构 了 传统 成 长 叙
文化 、 消费文化 的兴起而 “ 出历 史地表” 浮 的一代 , 自身 其 主体性的模糊、 文学观念的偏差和世界观的限度 , 在现实意
事模式 。传统成长叙事模式携带着浅薄的理想主义和沉溺
现 实 的乐观 主 义 , 对美 德 、 性 之 类既 有 预 设 的倡 导 、 是 理 认
化” 2 世纪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核心内涵 ” “ 的形 和“ 0 。 人” 象被建构后就具有自己的命运 、 思想 、 行动逻辑。中国现 当 代文学的主体性被 “ 、族 ” 国家这样 的宏大主体所挟 群” “ 、 持绑架, 精英主义者以真理代言人 自居 , 宏大叙事构建பைடு நூலகம்主
识 形态话 语 的征 召与 规 训之 下 , 意 识 中 与主 流 意 识 形 态 无
80年代寻根文学
80年代寻根文学摘要: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首先,寻根文学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思潮,其特点一是寻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的自我,二是寻找作家的个性自我。
寻根文学彻底摒弃了对生活和历史进行单纯政治层面剖析的创作手法,而把探寻的笔触伸进了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结构中去,超越政治批判层面而突人到历史文化反思层面。
从宏观上说,它表现为现实主义时期文学进程中一种必然的深化、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批判、对人类理性天空的向往。
尤为重要的是寻根文学虽然也写民俗,但并不停留新旧民俗的斗争上;虽然也写山野村夫,但并不一般地赞美他们的素朴纯真;虽然也描写国民的劣根性,但并不以批判封建礼教为重点。
寻根作家的超越前贤之处,集中体现在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追寻,主要也就是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认同,比如贾平凹商州系列,高扬秦汉雄风,王安忆的《小鲍庄》对仁学思想的阐释,阿城的《棋王》放射出道家文化的风流神韵,李航玉的“葛川江系列”的吴越文化,韩少功的楚文化儒思想??寻根文学是第一次自觉的浪漫主义的完成式。
自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三大问题(自然、生命、传统)之一。
“回到自然”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口号和标志。
许多寻根文学作家都不断返回,寻找个性自我,给自然注入灵性,“在自然中看到上帝,在上帝中看到自然”,完成了浪漫的叩问。
比如农裔城籍作家返回乡土,如路遥、贾平凹、陈忠实、莫言等。
无主题变奏曲——“80后”作家群创作谈
“ 果树 中文原创网” 签约作者近两万人 。 苹 , 他们的现身文坛 , 大约是在上个世纪末” 。依靠 《 萌芽》杂志策划 的 “ 新概念 ” 作文大赛,“ 0后”代表作家中有相 当一批出 自 “ 8 新概念 ” 。 比如 ,韩寒,19 9 9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郭 敬明, 新概念第三、四届一等奖得主 ; 包括 周嘉 宁、 张悦然 、 蒋峰、小饭等都是新概念一 、二等奖的得主 。 20 0 4年 2月 2日,北京少女作家春树的照 片上 了 《 时
占有 1 % 。 0 8 后 作 家 人物 有郭 敬 明 、韩 寒 、夏 茗 悠 、 水上 原 子 、 O 吴 虹 飞 、王 朝 东 、张悦 然 、风 轻扬 、春 树 、徐 鹏 、屈 涛 ( 子 乐 ) 李 智 超 、 林星 、邓 安 东 、乐 小 米 、 南 岩 、 阿 斐 、李 傻 、 傻 、 万 小 刀 、余 子 愚 、 早 子 这 些 人 较 为 出名 。其 中 韩 寒 为
彷徨、流浪、幻想等等年轻人特有的情绪是 “ O后 ”写作 8 者们所执迷的。 总体上作者的 内心独 白中透 出强烈的诉说愿 望和苦闷压抑下的激情释放 。读书 、心境、青春期 的遭遇: 苦闷、挫折 、失恋多为抒情 的起 点。 “ 0后 ” 8 文学呈现 出 “ 我们写我们”的独特视角 , “ 与 他 们写我们 ”相 比,尽管的确更加率真、更加贴近青年生活, 也反映了一代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文化以及 生存状态。 就文 学形态看 , 各个作者 的关注点并不一样 。春树主要寻求 “ 边 缘化 ”的个人生活圈子的情感需求 ,以 “ 另类”姿态张扬 自 我;韩寒主要表达现存 教育制度压抑下个人 精神 自由的渴 求 ,以叛逆行为抵抗社会 ;郭敬 明在明丽的 “ 青春忧伤 ”与 亲情渴望中,强烈地表达一种青春期的情感诉求 ; 张悦然主 要表现青春的迷惘与成长的疼痛, 在美丽而迷幻 的境界中讲 述伤感的故事。 “ 0后 ”主要是计划生育后的一代 ,童年度过 了美好的 8 段时间,现在逐步成长为壮 年,面临着学校 、家庭、社会 重担的压力 ,整体上呈现出 “ 焦虑 ”的特征 。这在文学创作 中也有深刻 的表现 。 凡带有 自我倾诉型 的作 品,大多透 露出 种 出于生命体验 的深深的焦虑 。春树 的两部长篇最为典
“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创作主题探析
“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创作主题探析作者:邢静媛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29期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技术等发展,文学作品的形式、主题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中以郭敬明、韩寒等为代表的80后作家,创作的青春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将青春的热血、迷茫以及叛逆等个性融入到作品中,为读者提供了解80后青春时代的机会。
本文主要对80后青春文学作品创作主题进行分析,并探析青春文学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家创作心态等,希望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80后文学作品的机会。
关键词:80后作家;青春文学作品;创作主题一、引言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80后青春文学作家,由于当时处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他们的青春文学作品中传达着新思想、新的价值观以及生活状态等。
例如,张悦然、郭敬明的作品中透露着淡淡的忧伤,读起来不禁有一种悲伤;韩寒、孙睿等作品可以突显出调侃、反叛的姿态,言语间有一种洒脱和无奈。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将青春的执着、叛逆以及幻想等淋漓尽致的传达出来,希望得到同龄人的共鸣、认同。
二、80后作家青春文学创作主题分析任何的文学作品创作都来源于生活,所以80后作家所创作的青春文学作品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一定的联系。
作为独生子女的80后一代,在思想观念、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与父辈一代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80后青春文学作品中多可以体现青春心理、成长经历以及生活体验等特点。
同时,经济改革、信息传播等大环境为他们文学作品创作提供有利的环境,他们享受文学创作的乐趣,尽情的书写青春[1]。
其中80后青春文学创作的主题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以青春期叛逆为主题青春期作为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在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创作中可以突显出反叛的一面。
由于现实生活中80后一代与父辈价值观存在一定的矛盾,对于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愿意勇敢尝试、批判。
例如,韩寒在《三重门》这部作品中借主人公林玉祥的口吻对当下教育制度进行批判,过度重视学术的研究,敢于表述对学校生活的不满,为读者塑造了叛逆的少年,引起社会各界对当下教育制度反思。
后现代维度的“80后”文学
文学作 品在所反映的主题方面颠覆正统 、 高尚 、 经典 , 语 言表 达方 面注 重受众 的参 与, 在 通过使 用言语碎 片、 拼贴 、
无 厘 头 语 言 等 后 现代 艺术 手 法表 现 出很 强 的游 戏 性 。 “0后 ” 品 的这 种 后 现 代 特 征 满足 了叛 逆 性 较 强 的广 大 青 8 作
2 纪7 0世 O一8 0年代 在西 方 发达 国家 达到 高 潮 。随
着 中 国的对外开 放 和思 想 解 放 , 现代 主 义 开始 在 后 中国悄 然 兴 起 , 逐 渐 渗 透 到文 学 、 学 、 画 、 并 美 绘 音
乐 、 育等各 个 文化 层 面 。后 现 代 主义 的 本 质是 颠 教
2 1 Vo. 6 No ( n rl No 2 4) 01 15 .1 Ge ea .3
后 现 代 维 度 的 “ O后 " 学 8 文
张 英 利
(河北工程大学 文学院 , 河北 邯郸 ,5 0 8) 06 3
摘 要 : “0后 ” 学 是 指 我 国 上 世 纪 8 代 后 出 生 的 作 家 的作 品。 受 后 现 代 文化 思 潮 的 影 响 , 国“ 0后 ” 8 文 0年 我 8
作家 的作 品 。其 中代 表 性 的作 品 有 韩 寒 的 《 重 三
门》 郭 敬 明的 《 里花 落 知 多少 》、 悦 然 的 《 花 、 梦 张 葵
走 失在 19 1 春 树 的 《 80 、 北京 娃 娃 》 。后 现代 主 义 等
是 二战之 后西 方社 会 出现 的范 围广泛 的文 化 思潮 ,
少年读者的心理 需求, 和时 尚、 生活密切结合, 具有 强烈的通俗化倾 向, 常常成为文化 市场商业炒作 的对象。 也
关于作家群文学现象分析的论文
“80后”是最近新出现的一个概念。
简单地说,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现在正成为一代青年,有成为主力军的趋势。
他们在各方面都开始引人瞩目。
而最惹眼的是,一大批写手从他们之中涌现,成为一种文学现象。
一、“80后”作家群的出现原因1.《萌芽》和“新概念作文”是培育园地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萌芽》杂志很受“80后”的欢迎。
1999年1月,由它发出的别出心裁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由原来的无心插柳变成了柳成荫。
在一些着名作家和高校学者的评选下,从最开始简单的作文比赛和被名校录取到现在捧红一批又一批的“80后”写手,它所带来的效应是出乎意料的。
大家发现原来作文可以走出课堂模式,随意发挥和创造,有自己的独特思维和语言风格就可以。
于是大批的“80后”涌进了这个“新概念”。
“新概念”成为“作家生产线”。
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都是这个队伍中走出的闪耀星星。
还有太多的人或许没有他们那么惹眼,但是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并通过各种出版渠道跻身于“作家”行列。
2.网络文学的发展3.文化消费能力的增强4.媒体的炒作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开始用各种方式吸引受众。
明星化、偶像化、文学圈的娱乐化,都是“80后”写手走红市场的另一个外在因素。
他们接受采访,举办签售,各种公众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林千羽被媒体冠以“韩寒第二”的头衔(他本人对此不予认可),可见媒体的炒作的声势之大,影响之广,非同小可。
韩寒,郭敬明等一而再地出现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他们的名声一方面是自己成就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媒体的关注和炒作。
二、“80后”作家群特点1.自身特点在他们成为“作家”之前,他们是属于“80后”。
他们有“80后”的普遍特征:缺乏斗志,希冀安逸;有“拜金”意识;个性张扬,相对逆反;富有一定的创造力;重视感情,心理素质较差。
同时他们相对更加自恋和张狂。
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复杂。
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浅谈“80后”文学创作
巴 凑 凑 热 闹 , “0 ” 一 代 但 8后 的 又 经历 了什 么 呢?尤 其 在精 神 文 化 领 域 。让 他 们 从 哪 里 知 道 昨 天 呢 ? 从 历 史 课 本 、 文 课 语
本 中 吗 ? 好 在 有 了 网 络 , 则 否 “ 0 ” 得 是 多 么 营 养 不 良 的 8后
并 不 是 主 动 的个 人 选 择 , 是 而
尽 致 , 每 读 时 常 常 感 动 得 泪 每 流 满 面 。这是 前 辈 们所 难 以理 解 的 感情 。 “0 ” 文 学 创 作 必 然 有 8后
它 存 在 的价 值 , 着 社 会 的不 随
无 奈 的 先 天 不 足 。他 们 没 有 经 历 社 会 动 荡 变 化 的风 风 雨 雨 , 无 法 想 象 那 个 民 主 被 肆 意 践
其 量 只能 算 是 文 学 的 “ 友 ” 票 写 作 。所谓 “ 友 ” 票 是个 借 用词 , 用 来 说 明“0 ” 批 写 手 实 际 上 8后 这 不 能 称 为 真 正 的 作 家 , 而 应 算
肆 之 间 ,被 认 为 是一 种 粗俗 的
民 间 艺 术 , 登 大 雅 之 堂 。 然 而 不 随着 词 在 宋 代 的文 学 中 占据 越
崔 帮 鲢 i研 臻 {
难 道 只 有 那 些 大 师 级 的 作 家 才 能 进 行 所 谓 的 文 学 创 作 ? 只 有
那 些 生 涩 难 懂 的 语 言 才 算 是 文
学7 .
汉 赋 辞 藻 华 丽 ,好 用 生 词 僻
字 。西晋 的挚虞在《 文章 流别论 》 中批 评 说 :古 之 赋 , 情 义 为 主 , “ 以
还 有 风 激 荡 的 2 世 纪 8 年 0 0 代 可 同味 , 谈 一 下 改 革 开 放 畅 的 春 风 ,7 后 ” 也 赶 上 个 尾 “0 们
也谈文学批评与“80后作家”
也谈文学批评与“80后作家”摘要:“80后作家”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作者,也可以叫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作家。
不经意间,“80后”已经涌过了三波创作浪潮。
然而面对这代人异彩纷呈的写作,专业的文学批评却处于缺席的状态。
目前,对“80后作家”文学的批评存在着重大的问题并导致了一系列后果。
因此,专业的文学批评家绝对不能对“80后作家”视而不见,关注“80后作家”写作,这不仅是“80后作家”自身的需要,也是当代文学的需要。
关键词:“80后作家”;专业批评;“酷评”“80后作家”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作者,也可以叫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作家。
他们的书接连在年度文学畅销书排行榜上位居前列,郭敬明、张悦然也以《幻城》《葵花走失在1890》等作品受到年轻读者的广泛欢迎,“80后”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体,从而使他们的写作成为当今文坛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学存在。
鲁迅先生说:“青年何能一概而论呢?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
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笔者认为,有多少种青年存在的姿态,就会有多少幅青春的风景。
眼下这场如火如荼的“80后”写作盛宴中,雀跃着五副面孔,即阳光、言情、现实、探索、叛逆。
然而现实是令人失望的,面对“80后”这代人异彩纷呈的写作,专业的文学批评却还处于缺席的状态,使得对“80后”文学的专业批评出现真空。
笔者认为,专业的文学批评家绝对不能对“80后”作家视而不见,或无动于衷。
能否正确对待“80后”作家作品是关乎未来的一件大事。
那么,何谓“专业的文学批评”呢?笔者作了如下几点界定。
1.专业的文学批评首先应当是以了解对象为前提的离开了对对象了解的批评或了解对象而不知深浅,不要说一般批评家,就算曾经是大师级人物,那也只能是隔靴搔痒,痴人说梦。
2.专业的文学批评还要求对文本进行精读细读,从而进行严肃的文本解析以及严肃的文学批评对于文学研究而言,最为难堪的是不认真读作品,甚至不读作品就理直气壮地在会议上发言,或者是写文章批评。
飞扬而忧伤的青春——谈“80后”的小说创作
2 世纪 9 0 O年代 以来 ,中国文坛 先后 出现 了以 韩 寒 、 敬 明、 悦然 、 郭 张 春树 、 李傻 傻 、 张佳 玮 、 佳 许
对 生命 和 世界 的探 索 ,开 始 了关 注 复 杂 的心 理世
界 。流浪 、 孤独 、 伤 、 忧 叛逆 自然地 成为 他们 青春叙 事 的重要元 素 。 正如莫 言在 张悦 然 书中的序 里所说 的那样 :这 些近 似梦呓 的诉说 , 自青 春始端 的敏 “ 来
等为 代表 的“ 0后 ” 8 写作群 体 。他 们 以独 特 和 自信
的姿态 , 向人们诉 说着 他们 这一 代人 独有 的 实在 在地 记 录 了他 们对 并 人 生 和生命 的初 步探 索 和体 悟 。以他 们 为 主体 的
“ 0后 ” 8 写作 群 体 迅疾 出 现在 世 人 面 前 . 文 学 界 在 呈现 出一股 不容小 觑 的势 头 . 为文 坛不 可 回避 的 成
刊亚 洲版将 春树作 为封 面 . 撰文 将春 树 、 并 韩寒 、 李 扬等 称作 是 中 国“ O后 ” 8 的代 表 . 这一 事 件使 得 “ 0 8
后” 迅速 成 为一 个 广泛 应 用 的语词 。 引起 了社 会 并
这 种 孤 独对 “ 0后 ” 者 而 言 。 不 仅 仅是 一 种 情 8 作 决
期 是生命历 程 中一个 独特 的 阶段 。 少 年迈 向成 年 从
把无 人 可 足道 、 愿 为人 知 的 心事 付诸 笔 端 , 初 不 起
可能 就只是抽 屉里 上 了锁 的 日记 本 , 来 就是论 坛 后 上纷 飞 的帖子 和博 客里 像模像 样 的文字 , 后来 就 再
的过程 既 令人 充 满 向往 又满 怀 恐惧 。在 这一 过 程 中 ,8 “ 0后 作家 ” 们浏 览 了生 命 的 青 春期 特 有 的景
“80后”作家乡土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叙事
“80后”作家乡土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叙事作者:常鹏飞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魔幻现实主义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造成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以曹永、甫跃辉、陈崇正、马金莲为例,分析“80后”作家的乡土小说,发现其把魔幻现实主义提升到独立的审美体系来看待与使用。
关键词“80后”作家乡土小说魔幻现实主义一20世纪80年代,“魔幻现实主义”[1]同中国当代文学发生了碰撞,而作为一个来自拉丁美洲的文学流派,其不仅造就了八十年代“马尔克斯热”,滋润了一大批中国作家的创作实践,而且给当代文学此后的发展亦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如90年代以来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张炜的《九月寓言》等小说,都体现了对魔幻现实主义使用上的自觉与探求。
新世纪以来,则出现了莫言的《生死疲劳》、阎连科的《日光流年》、余华的《第七天》等继续进行着自我探索与实践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早期“80后”作家的创作大多肇始于城市当中,着力于青春题材的书写,充满着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倾向,他们不再相信任何坚固的现实或崇高的理想,仿佛“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所以,他们的创作往往沉溺于此时此刻、束缚在自我的世界当中,很难承载所谓的意义或者价值,即使有想象的飞驰,如郭敬明的《幻城》《爵迹》等,也大多流于虚无缥缈的空想,拘泥于故作沧桑的姿态下对华丽空洞的语言的堆砌。
至于那些盛行于网络的玄幻、仙侠、灵异类小说,则彻底脱离了社会现实,并卸去了对其应有的思考与探索,沦为仅供消遣的类型化文学。
书写乡土的“80后”作家,则大多本就来自具有丰富地域文化气息的乡村。
如黔西北野马冲的曹永、边地云南的甫跃辉、宁夏西海固的马金莲、四川郸筒镇的颜歌、海南澄迈的林森、湖南隆回的郑小驴、粤东陆丰的陈再见、广东潮州的陈祟正、湖北万家乡的宋小词等,他们在民间文化充盈的乡村中成长,风情民俗、传统仪式、神怪传说、传奇故事、气候地貌、宗教信仰等成为他们回望乡土时的构成性因素。
“80后”小说家研究的开题报告
“80后”小说家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80后小说家文学创作研究
研究背景:
80后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这一代人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见
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不同的文化、社会经验。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不仅影
响了中国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近年来,随着80后个体的成长和事业的进步,一些作家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成为文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些80后小说家的作品契合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需求,在文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研究。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80后小说家的文学创作特点、风格和主题,以及其创作背
后的文化、社会、时代背景等方面,进一步揭示其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文化价值。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80后小说家的代表作品分析:该部分主要通过对80后小说家代表作品的分析,探究其文学创作的主题、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2. 80后小说家的文学创作背景研究:该部分主要从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等方
面探究其文学创作的背景和影响因素。
3. 80后小说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该部分主要从文化、艺术和社会等多个
角度,分析80后小说家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探究其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通过文献阅读、案例分析、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开展对80后小说家文学创作的深入研究。
研究意义: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还可以为文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思考方式,进一步印证“文艺复兴”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并
为当今文化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80后”文学创作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
“80后”文学创作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提升,近年来,在文学论坛上涌起一批“80后”的文学作家,80后的任何一位写手其创作的内容都是以青少年的眼观去看社会,用自己的心去感应社会生活,其内心世界几乎是按照青少年学生的姿态来进行的描写,吸引了大多数学生的眼光以及阅读兴趣。
在对近两年图书市场的调查中显示:“80后写手”(80后写作群)的青春文学拥有的“图书市场份额”占有整个文学图书市场份额的10%,和现当代作家作品份额的总和持平。
而在对部分初、高中生进行座谈、交流时发现:在学生心目中最有影响的当代作家依次是:金庸、郭敬明、韩寒……再者,加上现如今媒体、网站对“80后写手”的关注和报道,使得他们备受文学论坛的关注,在当代文学论坛上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同时对于现在90后或者2000后的青少年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80后”文学创作影响“80后文学创作”产生于20世界末,当时最具有影响的当属韩寒的《三重门》,进入21世纪以后,“80后”的创作队伍由原来的韩寒、许佳等个别作家增至到郭敬明、张悦然、春树、李傻傻等一批少年作家。
随着文化消费的提高,他们在社会中逐渐被冠以“玉女作家”、“偶像派”、“实力派”等等头衔,并在各大网络、媒体等实施了一系列的炒作,尤其是近几年中,“80后”创作无论在市场上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备受关注。
“80后创作”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创作,它是先进入市场,之后进入的文学论坛,此外,最为显著的特点是:“80后创作”是通过网络的形式流传于社会,备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随着其创作作品的逐渐增多,加上大肆的宣传,使得“80后”少年作家在社会上迅速成名,此时,文学论坛等文艺批评界才开始正式“80后创作”。
随着文学界对“80后创作”的正式、80青春文学作品发放的“解禁令”,目前,他已经成为当今中学生最热衷的流行小说。
在此,本文对“80后创作”给90后甚至2000后的青少年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八十年代的文艺思潮
不足之处
对平庸无奈的现实生存状况批判力的丧失,最 后留下的潜在态度就是迁就、认同这种本来就 需要改变的现状
散文
散文创作概况
1.哀悼、回忆反思文革历史(老作家的散文) 2.强调自我,重视抒情(抒情、艺术散文) 3.学者关注现实问题,参与文化交流的感性体验 和理性思考(学者的散文随笔)
时代精神
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的主要创作倾向 (1)受来自尼采生命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 析学的启示,着重表现潜意识、性心理等深层人 性内容的创作倾向。如:莫言、残雪等作家。 (2)受来自魔幻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美学思 潮的影响,刻意更新叙事与结构技法的探索性创 作倾向。如:马原、洪峰、扎西达娃等。 (3)受某些更具有当代色彩的西方文化思潮 的影响(如存在主义、现象学)
怨而不怒
杨绛和钱锺书的遭遇,虽然比不少受批斗的知识分子要好得 多,但到底是一种屈辱,也是人才的浪费,杨绛谈到这段经 历,并没有激情的呐喊。虽然说作者怨而不怒,但在字里行 间,还是对人性的丑恶有所讽刺,每多言外之音。
细腻的夫妇感情
在这六记中,杨绛处处显出对钱锺书的关怀和了解,在“冒险记幸” 中,为了见钱锺书一面,杨绛便不惜冒上生命的危险,在回忆中这 些险境都写得稀松平常,但如果设身处地,回到当时境况,命悬一 线的险状,其实令人不寒而栗。
80年代,散文的发展面临着五六十年代形成 的文体模式的障碍。这种模式,通常表现为以 “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方式,来靠近 “时代精神”和社会思潮的主题和结构趋向, 以及追求散文的“诗化”和意境。
80年代初期
80年代初期,在整个社会和文学界的反思性思潮的语境下,散文创 作主要以老年作家巴金、孙犁,杨绛、陈白尘、黄裳等为代表。他 们的努力,大体上可以看作是在回应“五四”(主要是20年代)抒情 散文的风格,强调散文应该“独抒性灵”,自由地书写内心体验。 不过由于当代散文的积习已深,许多文章在语言和结构上,仍可以 看到受60年代散文模式的束缚。过于关注散文的“诗化”和“意境” 的营造,是表现这种拘囿的一端。他们一方面对历史进行反思,构 成思潮的“历史反思”文学主要是指小说创作,作者则主要以“复 出”作家和有过“知青”经历的青年作家。“反思小说”在文体上 突出虚构性和典型性,由于当时特定文学语境,对历史反思的深度 受到制约。他们侧重对“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 题的呼应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语言方式也追求作 家的“个性”。
当代文学80年代重点
当代文学80年代重点该大纲目的是简要描述当代文学在80年代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这个时期,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和发展,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80年代,当代文学经历了繁荣和多样化的发展。
以下是该时期的一些重点和关键点:文化解放:80年代是中国文化解放的重要时期,文学作品逐渐从过去的政治限制中解放出来,展现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创作形式和题材。
文学思潮:80年代是文学思潮迅速涌现的时期,包括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经典主义等思潮的兴起,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元素。
作家群体:80年代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家,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现象,如___、___、___等。
重要作品:80年代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___的《活着》、___的《撒哈拉的故事》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影响力,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批评与评论:80年代也是文学批评和评论蓬勃发展的时期,大量关于当代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评论问世,为我们理解和解读这些作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理论支持。
在总体上看,8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它标志着___转向了人文关怀和艺术追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在80年代的当代文学中,出现了许多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以下是其中一些流派和作家,以及他们在当代文学中的影响。
现代主义文学作家:___主要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影响:___以其生动而深刻的描写方式,以及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成为80年代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代表。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家:___主要作品:《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影响:___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入探讨人类存在的多个层面,引领了80年代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潮流。
现实主义文学作家:___主要作品:《洗澡》、《家》影响:___以其真实而细腻的描写方式,以及对人性和生活细节的关注,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对80年代当代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
中国八十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时期,它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高峰之一、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文化形态的变迁。
在这种背景下,八十年代文学在中国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和思想。
八十年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自主性和个体意识的强烈。
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对于自由和个人独立思考的追求成为了当时文学界的主流。
作家们开始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不再受到政治压力的限制。
这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加真实、生动和直观,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八十年代文学还以批判性思维和反思为特点。
在中国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变革中,人们开始对过去的错误和黑暗进行深度反思,并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批判和剖析。
这些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正、不平等以及人类的悲剧和痛苦。
它们关注社会的边缘群体和底层人民的命运,强调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八十年代文学还在探索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方面做出了很多新的尝试。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为作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表达方式。
他们注重形式的独特性和突破性,通过使用多样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给读者以不同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
在八十年代文学中,有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例如,北岛的诗集《蓝色诗选》和余华的小说《活着》都象征着八十年代文学的独特风格和影响力。
北岛的诗歌以简洁、直接的表达方式,深入人心地传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余华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角度和生动的描写,揭示了人在苦难中的尊严和力量。
80年代文学思潮
二、现代派文学讨论 80年前后:对西方各种名目的现代文艺的简单评 介。 82年徐迟发表《现代化与现代派》引发对西方现 代派文学的大讨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西方现代派 产生的原因、对西方现代派的价值重估等问题,争 论的话题不断渗透到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的哲学基 础和社会思潮。
三、清除精神污染斗争
1983年――1984年针对思想界和文艺 界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展开。 四、人性、人道主义讨论 这是80年代前期规模最大、对文学产生 广远影响的、最深刻的文艺思想激荡,讨 论的主题词是“异化”,即人的异化和所 谓社会主义异化问题。这场讨论最直接的 是启发文学从“人”的角度来反思历史, 以“异化”来对人的悲剧进行形象的解释。
第三节
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学回到自身,获得独立品格,在表 现时代时展现文学自身的独特性。 一、文学的本体性备受关注 文学创作的“现代性”特征愈加鲜明, 作家更多的关心“怎么写”的问题,“形 式”的意义、价值和作用在作家的创作观 念中日渐强化,“表现生活”已完全取代 了“反映生活”。
二、文学争论的焦点发生变化
形成争论的焦点几乎都是纯理论性问题,形 成文艺理论观念变革大潮。文艺界原来热衷的现 代派热在逐步降温,文学有了强烈的本土意识。 几个大的争鸣问题: (1)85年——86年,文学批评方法的更新 85年和86年被称为“方法年”、“观念年”, 当代西方的各种批评方法被运用到文学实践中。 (2)关于文学主体性的论争 争论焦点:对人的主体性如何认识、人的主体 性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关于文学的“文化寻根”思潮 在海外“新儒学”影响下,以理论倡导为先, 以创作实践殿后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 (4)关于“重写文学史” 1988年4月,《上海文论》开辟“重写文学史” 专栏。
试论“80后”作家群文学现象
文章 编 号 :17 - 5 (0 0 0 - 2 8 0 6 4 14 2 1) 2 0 0 — 2 1
一
、
“ 0 ”作家 群 出现 原因 8后
4 .媒体 的炒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媒体开始用各种方
1 《 . 萌
8后 和 “ 概 念 作 文 ” 培 育 园地 是 由上 海 市作 家 协 式吸引受众。明星化 、偶像化 、文学圈的娱乐化 ,都是 “0 ” 新
人们开始将视线转移到网络 。网络给原创文学提供 了一个平台 , 活体悟和经历 ,他们内心比较敏感 ,思维 比较 活跃 。郭敬 明曾 每个人都可 以尝试写作。新浪等网站举行的文学大赛都显示 了 在上海电视台的一 档采访节 目中说 自己和很多 “O ”的孩子 8后
网络文学 的影响力 。我们可 以从很多畅销书 的封 面看见 “ 本年 度 网络人气小说” “ 、 年度新浪 网点击率最高文学”的字样 。据
引发了文学领域的许多变化 :首先是作家 “ 换代 ” ,原来走红的 王 朔等人 渐趋沉 寂 ,而韩 寒 、郭敬 明 、春树 等 人开 始 崛起 。 2 0 年2 , 耐1 周刊亚洲版的封面就曾采用少女作家春树 04 月 _ 的形象 ,并将春树 、韩寒等人作为8 年代出生 的中国新一代文 0 学代表人物。
会主办 的 《 萌芽》杂志 ,深受 “O 8 后”的欢迎 。19 年 1 ,由 99 月 写手走红市场 的另一个 外在因素 。他们 接受采访 ,举 办签售 , 各种公众活动也在一 定程度上提高 了他 们 的知名度 和影 响力 。 它发 出的别 出心裁的 “ 新概念作文大赛” 由原来 的无心插柳变
韩寒第 二 ”的头衔( 他本人 对此 不予认 成 了柳 成 荫 。 在 一 些 著 名 作 家 和 高 校 学 者 的 评 选 下 ,从 最 开 始 如林千羽被媒体 冠 以 “
“牢中飞人”的后飞倾向“80后”作家创作心理探析
21 0 1年 4
汀 汉 大 学 学 报 ( 文科 学 版 ) 人
Ju a o J nhnU i rtf u nt sSineE io ) o r l f i g a nv s y maie cec dt n n a e i H i i
Vo . 0 No 2 13 . Ap ,2 1 r 01
思考着 各 种人 生 观 、 世界 观 , 尝试 着选 择符合 自己的 东西 , 最终 能 以整套 的道 德 信 念 和 价 值观 为基 础 确 立 一我 的稳 定性 。埃 克 森 曾经这 样形 容他 们在 这 个 阶段 的艰 难 处 境 : 在 人 生 巾有 一 段 无 所 归 属 的 “ 自然 时期 : 年 期 。年 轻 人 就 象 杂技 场 j的 中飞 青 二 人, 在充 满活 力 的运动 当中 , 必须 松开 可靠地 抓着 他
年 期 ” 个概 念 。从 “ 两 发展 心理 学 ” 来看 , : 心 理 处 “
延续 偿付 期 ” 的青 年 , 承 续 了 儿童 期 后 , 然 经 在 虽
脱 离 r孩 子群 体 , 是 还 能履 行 成 人 的义 务 和责 但 任, 也常 被排 除在 成人 行列 之外 。在 心理 他总会
前, 总需进 入 一 种 “ 停 ” 期 。在 这 个 作- 在 整 体 !体 现 了成 长 于 中 国 当 下 的 t 也
“ 青年 ” 的特 色 。本 义试 结 合 “ 0后 ” 成 长 的外 8 所
围环境 以及 “ 0后 ” 处 的特殊 的 年龄 阶段 探析 “ 0 8 所 8
中的主要 代表 韩寒 、 做 明 、 郭 张悦 然 最初 成名 时 到 二 卜 , 凡大 多 数 还 足 在 校 学 生 。尽 管 就 文 学创 岁 而 作 的实 绩朱 说 , 8 “ 0后 ” 日前 的发 展 态势 自然 还 难 以 下定 论 , 是其 以如此 年轻 的身 影 在 社 会 _ 掀起 一 但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后作家群文学创作理念
“80后”是最近新出现的一个概念。
简单地说,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现在正成为一代青年,有成为主力军的趋势。
他们在各方面都开始引人瞩目。
而最惹眼的是,一大批写手从他们之中涌现,成为一种文学现象。
一、“80后”作家群的出现原因
1.《萌芽》和“新概念作文”是培育园地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萌芽》杂志很受“80后”的欢迎。
1999年1月,由它发出的别出心裁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由原来的无心插柳变成了柳成荫。
在一些著名作家和高校学者的评选下,从最开始简单的作文比赛和被名校录取到现在捧红一批又一批的“80后”写手,它所带来的效应是出乎意料的。
大家发现原来作文可以走出课堂模式,随意发挥和创造,有自己的独特思维和语言风格就可以。
于是大批的“80后”涌进了这个“新概念”。
“新概念”成为“作家生产线”。
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都是这个队伍中走出的闪耀星星。
还有太多的人或许没有他们那么惹眼,但是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并通过各种出版渠道跻身于“作家”行列。
2.网络文学的发展
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势头。
自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网络一炮走红后,人们开始将视线转移到网络。
网络给原创文学提供了一个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写作。
新浪等网站举行的文学大赛都显示了网络文学的影响力。
我们可以从很多畅销书的封面看见“本年度网络人气小说”“年度新浪网点击率最高文学”的字样。
据《扬子晚报》2006年4月5日报道,19岁的男孩林千羽凭借处女作《逍遥,圣战传说》一举拿下了2006年新浪原创文学大赛前半段文学状元的桂冠。
北京朝华出版社宣布,将用100万元打造林千羽,让他成为“80后”写手中新一代领军人物。
在这个自由的土壤上,“80后”写手们从中涌现了出来,蓬勃发展,不断壮大了“80后”作家群的队伍。
3.文化消费能力的增强
在11月25日举行的2005北京文艺论坛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指出,年轻一代的文学消费能量不可忽视。
他认为,“80后”一代的特点就是文化消费能力特别强,“他们是独生子女,赶上了我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期;他们要买书,于是郭敬明变成
了文化英雄;他们要玩游戏,于是陈天桥变成了网游大亨;他们要看电影,于是《头文字D》卖座他们的文化消费力量越来越强大。
”张颐武说,随着这代年轻人的崛起,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和阅读市场也逐渐形成。
“青春化写作”崛起并占据了文学市场的重要位置,引发了文学领域的许多变化:首先是作家“换代”,原来走红的王朔等人渐趋沉寂,而韩寒、郭敬明、春树等人开始崛起。
2004年2月,《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就曾采用少女作家春树的形象,并将春树、韩寒等人作为80年代出生的中国新一代文学代表人物。
4.媒体的炒作
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开始用各种方式吸引受众。
明星化、偶像化、文学圈的娱乐化,都是“80后”写手走红市场的另一个外在因素。
他们接受采访,举办签售,各种公众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林千羽被媒体冠以“韩寒第二”的头衔(他本人对此不予认可),可见媒体的炒作的声势之大,影响之广,非同小可。
韩寒,郭敬明等一而再地出现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他们的名声一方面是自己成就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媒体的关注和炒作。
二、“80后”作家群特点
1.自身特点
在他们成为“作家”之前,他们是属于“80后”。
他们有“80后”的普遍特征:缺乏斗志,希冀安逸;有“拜金”意识;个性张扬,相对逆反;富有一定的创造力;重视感情,心理素质较差。
同时他们相对更加自恋和张狂。
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复杂。
写作源于生活,他们在作品中总是有意无意地表现自己的生活,可能他们比一般的同龄人更有生活体悟和经历,他们内心比较敏感,思维比较活跃。
郭敬明曾在上海电视台的一档采访节目中说自己和很多“80后”的孩子一样,有美好的童年、亲情、友情,并承认他的作品很多都有自己的生活影子。
但当问及他的抄袭案时,他立即表示不愿回答,并要求在播出时掐了这段录像。
他的任性和脆弱也体现了“80后”典型的性格特点。
2.作品特点
(1)在创作内容上,除了郭敬明的《幻城》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既有漫画感,又有童话感,让所有的同龄人都勾引起那种久违的感觉外,80年代后大部分写手都呈现着类似的面貌:校园的快乐和压力、家庭的破碎、纯真的友情、朦胧复杂的爱情、边缘生活、伤感、低靡的情绪诸如此类。
由于读者都是同年龄层的,因而比较能引起情
感的共鸣。
(2)在语言上有自己的风格。
郭敬明的语言风格比较明朗,但同时又很华丽。
张悦然的则比较阴郁、细腻。
以他们俩为代表,导致后来出现了太多的模仿形式文字。
现今许多“80后”将校园生活的草样爱情写得犹如韩剧般的泡沫,幼稚而轻佻、浮华,网络文学的粗糙也在其间起了影响作用。
(3)在塑造人物特点上,他们都很局限地将自己,或身边人的喜好特点赋予其中。
这是比较缺乏创造力的。
在自己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喜欢穿白色帆布鞋,喜欢棉质体恤,等等;同时由于他们的成名带来的富裕生活或本就有的富裕条件,他们在作品中也时常透露出一些小资情节。
对各种品牌东西的轻描淡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出来他们的物质欲和金钱欲。
人物性格特点比较简单,没有前辈作家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