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手术伤口感染是外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

在医院普外科中,由于手术而引起的切口感染是非常常见的,为了促进患者的康复,需分析切口感染原因,并加强对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68-02手术伤口感染是外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

伤口感染是指发生在术后30个小时以内、与手术有关的、伤口内有脓液样分泌物流出,或者经过软组织培养能获得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的,伤口处有疼痛、压痛、局部肿胀、发红或发热等症状的感染。

作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发生、发展的因素很多,这给患者的彻底治愈带来很大的困难。

若感染伤口护理得当,可缩短愈合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1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很多,包括外源性及患者自身因素,概括起来,大致如下:1.1一些急诊情况下,可能因术前皮肤清洁不充分、开放性窗口,导致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准备不充分,从而引起切口感染。

1.2普外科有些手术时间较长,切口暴露空气中的时间过长,也可能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

1.3引流管数量过多。

普外科引流管道较多,如腹腔引流管、留置导尿管、“t”字管等。

过多的引流管一方面不利于术后创口的恢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创面暴露的机会,增加了切口感染的风险性。

1.4患者自身因素。

部分患者自身免疫力差,术后也容易出现感染情况。

另外,一些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特别是患恶性肿瘤的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差,加上术后不恰当的护理方式,很容易出现手术创口的感染情况。

2护理对策2.1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为了有效地提高患者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能力、降低致残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了解手术前的准备、术前配合的重要性及术后治疗效果,医院应当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健康宣教。

普外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

普外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

浅谈普外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

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普外科2011年——2012年所作的手术245例,其中2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切口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中对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年龄、手术性质、切口类型等方面做系统分析。

结果住院时间越长患者切口感染率越高;1-19岁和60-68岁年龄段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较高,分别达到了9.2%和13.2%。

行ⅲ类切口39例,感染9例,感染率为23.9%。

ⅲ类切口的感染率最高。

结论普外科手术中要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必须要对感染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切口感染;预防对策;并发症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26-02感染是医院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切口感染在普外科中比较普遍,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延缓患者切口愈合时间,而且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

所以要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保证患者按时康复出院必须要对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的预防对策。

本文对我院普外科2011年——2012年22例患者切口感染情况作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我院普外科2011年——2012年所作的手术245例,其中2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

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2-68岁,平均为(39.1±2.5)岁。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切口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中对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年龄、手术性质、切口类型等方面做系统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sp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数据对比采用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手术后切口感染是术后并发症的常见问题之一。

手术后切口感染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的费用,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及预防十分重要。

一、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因素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因素是导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治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在手术操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手术规范和操作流程,做好手术部位的消毒工作。

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手术器械不洁净,手术用具不完整等情况,从而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

二、患者个体因素患者的个体因素也会直接影响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诸如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慢性疾病史、手术前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等,都会对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产生影响。

医务人员在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三、院内环境因素院内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情况也对手术后切口感染产生影响。

在手术室、病房、手术工具、麻醉器具等场所都需要严格执行消毒规范,以保证手术后切口的无菌状态。

医院应当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以免医疗废物的不当处理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

四、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也对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产生重要影响。

术前、术中及术后适当的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减轻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

但是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当科学合理,使用过多、过猛的抗菌药物可能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甚至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

五、术后伤口管理手术后伤口的管理也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护人员在术后应当定期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检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发现异常则应及时处理。

患者自身也要做好术后伤口的保护工作,避免不当的伤口接触和破坏。

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控制中,预防为主是最重要的。

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手术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和操作质量,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制度,保证手术用具的完整和洁净。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目的: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以及危险因素,为骨科手术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资料。

方法:将收治的210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比例进行统计,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共有35例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所占比例为1.67%。

造成感染的原因主要有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手术区皮肤清洁不到位、未进行引流操作和切口暴露时间较长。

结论要想降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手术,加强医疗人员的消毒意识,在手术后还应当规范使用抗生素,通过一系列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措施,来提高医疗质量。

标签: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应对措施骨科手术是常见的一类外科手术,其手术的目的是对受到损伤的骨骼进行修复或重建,以恢复原来的功能。

由于在进行骨科手术时往往要对手术部位的组织进行切开分离并在骨骼受损部位植入内固定物如髓内针、钢钉、钢板等,因此手术往往比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因此容易出现术后切口感染。

一旦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将会使手术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轻则延长疗程,重则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而引起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多、种类复杂,为了帮助广大医护人员了解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对策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机率,特对山东省某医院实施骨科手术时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10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378例,女性722例。

患者的年龄为19~59岁,平均年龄为43.67岁。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排除妊娠或者哺乳期,均无抗菌素过敏史,无肾脏和肝脏功能异常。

1.2调查方法对2100例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其对已经设计好的问卷进行填写。

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基础疾病等。

对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医院应当以感染部位的症状和分泌物为依据,判断感染的程度。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定义及分类 (4)三、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5)3.1 医源性因素 (5)3.1.1 手术操作不当 (7)3.1.2 无菌操作不严格 (8)3.1.3 患者自身因素 (9)3.2 物理性因素 (10)3.2.1 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 (11)3.2.2 手术环境污染 (12)3.3 生物性因素 (14)3.3.2 病毒感染 (16)3.3.3 寄生虫感染 (16)四、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措施 (18)4.1 加强术前准备 (19)4.1.1 严格筛查患者 (20)4.1.2 消毒与灭菌 (21)4.2 优化手术操作 (22)4.2.1 规范手术流程 (23)4.2.2 提高手术技能 (24)4.3 严密术后管理 (25)4.3.1 观察伤口情况 (27)4.3.2 合理使用抗生素 (27)4.3.3 加强患者护理 (28)五、结论 (30)5.2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31)一、内容综述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实践中,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问题仍然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切口感染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患者康复时间,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脓毒症等。

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1 背景介绍在医疗领域,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手术技巧、患者身体状况、术后护理等。

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无菌操作规范的普及,大多数手术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其症状通常为腹部疼痛和发热,而治疗方法则是通过切除阑尾。

但是,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切口感染。

本文将对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一、感染原因分析1.手术器械的感染:手术器械没有经过彻底的消毒,或者手术器械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某些污染,都可能导致切口感染。

2.手术者无菌操作不规范: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来操作,导致手术器械受到了污染,从而引发感染。

3.切口周围的细菌感染:如果患者在手术前已经存在一些细菌或病原体,那么手术后这些病原体可能会在切口周围繁殖,并引发感染。

此外,即使没有存在细菌或病原体,手术后也可能会通过外部渠道进入细菌,导致感染。

二、治疗对策1.手术器械消毒的严格执行:手术器械的消毒是防止感染的最基本措施。

医生在手术前必须对手术器械进行全面消毒,以保证无菌操作。

2.手术者无菌操作规范: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必须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佩戴洁净衣物、口罩和手套,防止身体的污染。

3.术后切口敷贴:手术后,医生会进行切口敷贴。

而医生在敷贴时需要注意更换洁净敷料,以保证切口周围的干净和无细菌。

4.使用抗生素药物:当发生切口感染时,医生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以清除细菌和防止感染蔓延。

抗生素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但也需要遵循医嘱进行使用。

5.切口内部治疗:手术后,医生需要进行切口内部清理,以清除感染细菌。

此外,医生还需要根据感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灌注等。

总之,在预防和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时,医生需要执行无菌操作的要求,严格消毒手术器械,在进行切口敷贴时及时更换洁净敷料,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控制感染,并对切口进行内部清理等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确保患者手术后的恢复。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病人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为医院感染的第三大因素。

本文通过分析原因,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院内的因素分析中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

标签: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手术切口感染指手术期(或围手术期以后)发生的感染,是手术外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受多种因素影响。

手术切口感染可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过程,增加患者痛苦,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的高危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

1切口等级分类与切口感染的关系1.1切口等级分类目前公认的切口的等级来源于Berard标准,分为I类(清洁切口)即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现象;II类(清洁—污染切口)即切口有轻微感染,表现为轻微红肿,但没有出现肿胀和硬结;III类(污染切口)即切口感染明显,周围有明显的肿胀和硬结;IV类(淫秽—感染切口)即切口感染严重,有脓液形成,表面发亮,需要重新敞开引流。

1.2切口感染标准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为切口感染:①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深部切口引流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③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局部有压痛;④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⑤临床医师诊断的切口感染;⑥临床诊断基础上,伴随病原学诊断依据,即分泌物培养阳性;⑦排除切口脂肪液化。

1.3切口等级分类与切口感染的关系各类切口的感染率是不一致的,Ⅱ、Ⅲ类切口是预防感染的重点。

II类切口为切口感染的主要来源,属内源菌,多来源于开放的消化道和腹腔感染性渗液,占切口感染的绝大部分。

Ⅲ类切口感染属于外源性感染,主要来源于手术病人和病房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灭菌不合格的器械、物品及手术区皮肤的暂居菌。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术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治疗效果。

切口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对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虽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不同手术类型对切口感染的影响是否有所差异?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是否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术后护理和感染预防措施的执行是否得当?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系统分析,探讨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通过对术前因素、手术操作、术后护理、感染预防和院内感染管理等方面的分析,深入了解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普外科Ⅰ类手术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可靠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同时,通过对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深入分析,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有效的院内感染管理策略,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通过本研究的推动,我们希望为普外科Ⅰ类手术领域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做出积极贡献,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手术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切口感染会导致患者的并发症增加,治疗费用增加以及延长住院时间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常见的感染分析

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常见的感染分析

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常见的感染分析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还将增加医疗费用。

因此,分析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一、感染原因1.外科医护人员的操作:医疗人员操作不当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

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应该进行充分的消毒以杀灭手术室内的微生物,包括切割工具、手术灯等工具设备的消毒。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来避免手术过程中的污染。

2.术中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引起部分血液的流失,当血液积聚在切口周围时,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最佳场所。

3.患者免疫系统:手术后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影响,因此患者更容易感染。

4.手术时钟:手术时间过长也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因为手术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数量的不断增加,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二、感染症状1.发热:发热是最常见的感染症状之一,患者的体温可能高达39℃甚至更高。

2.红肿:手术切口周围的组织可能会出现红肿现象,这是因为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3.疼痛:切口周围的组织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这可能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4.流脓:如果切口周围的组织感染严重,则会分泌脓液,这是感染症状的一个典型表现。

5.出血:如果感染引起切口周围的血管破裂,则可能会引起出血。

三、治疗方法1.消毒:如果感染很轻微,可以通过消毒来治疗。

医护人员应该对切口和周围的组织进行充分的消毒,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

2.手术:如果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这通常涉及到旧切口的重新切开,清除感染并重新缝合。

3.抗生素:如果感染比较严重,则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来治疗感染。

这些药物应该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的敏感性来选择。

4.氧疗:氧疗可以提高切口周围组织的氧气含量,从而促进细胞再生和愈合。

总之,在普通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虽然它可以通过预防和治疗来避免和治疗,但作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Ⅰ类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Ⅰ类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Ⅰ类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讨论Ⅰ类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2013 年 1月~ 2015年4月期间,62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感染的情况。

结果:本组的62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为3例,发生率为0.48%。

结论:Ⅰ类切口感染是可以预防的,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是降低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Ⅰ类切口;感染因素;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98-02手术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医院中常见的感染类型。

Ⅰ类(清洁)切口定义为: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Ⅰ类切口为无污染切口,也是手术中常见的切口类型,但是如果术前、术中、术后各种操作及护理不当也会出现感染的情况。

切口感染情况较轻的会影响患者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如果情况较严重的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为了研究Ⅰ类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 月期间621例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 1 月~ 2015年 4月期间62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男性患者为386例,女性患者为253例,年龄2~87岁,平均年龄为(30.5±3.7)岁,其中,实施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为286例,实施乳腺手术的患者为22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为13 例,腹股沟疝气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为234例,眼科白内障手术66例。

1.2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Ⅰ类切口。

(2)所有患者在术前的任何指标均正常。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分析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分析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分析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操作过程中切口发生感染,是现代医院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患者的伤口愈合受阻,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临床治疗措施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1.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的个人卫生状况、免疫功能等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例如,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

2. 手术操作因素:手术操作的规范与细致程度直接影响手术切口是否感染。

操作过程中的无菌要求和手术器械的消毒操作非常重要。

此外,手术时间过长也容易引发感染。

3. 医院环境因素:医院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的空气质量、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习惯都是决定因素。

二、临床治疗分析1. 预防措施(1)提高患者个人卫生意识:医生要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个人卫生宣教,指导患者在手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期的个人卫生保健工作。

(2)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检查,保证手术前患者体内没有任何潜在感染灶的存在。

此外,要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难度选择适当的消毒技巧和器具。

(3)手术操作的规范化:医生和护士要做到手术无菌操作,遵守无菌原则。

手术室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及时清除手术室内的各种垃圾和污秽物。

2. 感染治疗(1)抗感染治疗:当手术切口感染已经出现时,及时采取抗生素治疗是很重要的。

在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感染性病原微生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2)伤口处理与修复:对感染性伤口要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局部脓肿的形成。

对严重感染的患者,还需进行伤口引流和病灶清创,重建受损的组织。

(3)控制全身症状:手术切口感染后,患者往往伴有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的控制对患者的康复很重要。

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中药汤剂等方法来缓解全身症状。

浅谈普外科术后伤口感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浅谈普外科术后伤口感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浅谈普外科术后伤口感染原因及预防措施切口感染一直都是普外科术后最为多见的并发症,危害严重,轻则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预后,重则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涉及多方面因素,需要从可能引发感染的各方面入手进行预防,方可达到预防效果。

本文对普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了合理分析,以求在实践中可以降低感染率。

标签: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预防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经验型治疗,高频次的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在医务人员之间的传播,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医疗环境不够清洁,使医院感染时有发生。

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1、引起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1.1、什么是外科感染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指的是由于进行外科操作,对暴露的组织、器官或体腔造成的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又可分为切口感染和器官、体腔感染,切口感染又可分为浅部(局限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和深部切口感染。

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标准(试行)》进行诊断:手术切口感染是指发生在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一年以内,并且感染必须与手术有关,伤口内有脓样分泌物流出,活软组织培养能获得分离出来的微生物,伤口部位有疼痛、局部肿胀、发红或发热等症状。

1.2、引起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切口感染一直都是普外科术后最为多见的并发症,危害严重,轻则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预后,重则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导致切口感染的直接原因是病菌接触切口形成感染,从理论上讲,只要消除病菌接触切口的途径,就能有效防止感染,然而实际工作效果却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我们对切口感染的具体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发生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主要跟四个因素相关:患者自身的身体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医疗因素、环境因素。

由于无法通过有效措施具体确定患者感染原因,因此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项因素。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摘要:目的:分析导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2~2015年行普外科手术的34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与年龄、糖尿病、肥胖、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等5个指标与切口感染率有很强的相关性。

结论:应针对影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指标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降低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率。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手术:分析及处理术后切口感染常常出现于外科手术中,预防和术后切口感染是医生,也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普外科手术切口的发生率约为12.13%。

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如医院手术室的管理规范,医生的科学处理,患者的体质等均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

本文选着了我院2012年~2015年行普外科手术的342例患者质料,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并探讨了相应的处理方式,先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着我院2012~2015年行普外科手术的342例患者质料,其中,有192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有150例。

患者年龄分布于3~81岁,平均年龄(39±6.73)。

342例患者中,Ⅰ类清洁切口有63例,如行乳腺癌切除术、甲状腺切除术等: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有172例,如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等;Ⅲ类污染切口患者107例,如行肠梗阻绞窄手术、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等。

患者行普外科手术前,体质各异。

其中,有27例患者有长期的吸烟史,有18?例患者有肥胖症状,另外,有16例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有11例。

患者手术时间平均2个小时,有171例患者放置腹腔引流。

1.2诊断标准术后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患者普外科术后的第三天、第五天、一周分别对患者切口进行检测,并对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手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与预防

手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与预防

手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与预防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后可能会面临医院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指的是患者在医院内接受治疗期间感染的疾病,可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引入的细菌导致的。

本文将探讨手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

一、手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1.手术创伤手术切口是感染的主要入口。

手术过程中,如果无法完全消毒或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入细菌,导致感染。

2.人员因素医院的医护人员是手术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如果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不到位,或者佩戴的手套不符合卫生要求,就会增加手术感染的风险。

3.环境因素手术室的环境卫生也是手术感染的重要因素。

如果手术室没有进行彻底的消毒,或者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就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二、预防手术后医院感染的措施1.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手术开始之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消毒,确保手术切口的无菌状态。

同时,也要确保手术室的环境卫生达到标准要求。

2.手术时的措施医护人员应佩戴洁净无菌的手套,并注意手部卫生。

手术器械和外科用品也应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确保无菌状态。

3.术后的护理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感染。

患者应根据医嘱正确清洁手术伤口,并定期更换敷料。

医护人员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感染。

4.良好的卫生习惯除了医护人员的卫生习惯外,患者本身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抓挠手术切口,定期更换床上用品。

5.抗生素的使用在某些高风险手术中,医生会考虑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然而,使用抗生素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原则,以避免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

三、结语手术后医院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的负担。

通过加强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正确执行手术时的措施,以及术后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同时,患者本身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医护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以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 关键词 】 普外科手 术 ; 切 口感染 ; 抗生素 ; 生活质量
切 口感染 是普外科手 术最常见 的并 发症 , 不仅 影响 手术 的疗效 , 而且给患者 的生活质量带来严 重的影响 , 严重者 甚至 类: 乳 腺癌切除术及 甲状腺切 除术等 I类 清洁切 口手术患 者 4 8例 ; 开腹胆囊切 除术和急性单纯性 阑尾炎等 Ⅱ类 清洁手术 患者 5 6例 ; 肠梗阻绞窄手术和急性坏疽穿孔性 阑尾炎等 Ⅲ类 污染切 口 2 4例 。对 患者术 前情 况及 并 发症 进行 分 析 , 肥胖 3 8例 , 长期 吸烟史 3 2例 , 合并慢性支气管 炎 3 6例 , 糖尿病 3 2 例; 术 中资料分 析 , 患者 手术 时 间在 3 8 m i n~5 h之 间 , 平均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学 报 2 0 1 3年第 3 4卷 第 1 0期
J o u mM o f O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3, V 0 1 . 3 生 , .

l 51 1・
伤 等并 发症 。
这种新 的护理模式 的应用 , 对于安全引产和预防意外发生 , 提
讨论
瘢 痕子宫的引产存在瘢痕裂伤 的潜在危 险。如果
高患者对于全面护理 的满意度等方 面均有着 良好 的效果 。本 文观察分析对 3 6例采用 米索 联合 R U 4 8 6进行 引产 的瘢痕 子
宫患者进行循证护理 的方法 和效果 可以看 出, 将循 证护理 的
中晚期 的妊娠 , 宫颈 的成熟度较差 , 则可致使产程不 同程 度的 延长 和剧 烈的宫缩 , 危 险性更 高。所 以宫颈 的成熟成 为 了引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摘要】术后切口感染是困扰医患双方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寻找易感因素、易感环节、分析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有效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它的发生,提升医疗质量。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010-021、原因分析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及周围环境中,当手术人员(主要是手)、病人皮肤、手术器械、敷料、用品消毒与灭菌不彻底时,就可将微生物传播到手术野内,从而使手术伤口发生沾染和感染。

可见,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与病人自身、环境、工作人员的无菌技术等有直接关系,具体分析如下:1.1 病人自身因素,(1)知识层次、性格特征、卫生习惯、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比如卫生习惯差、过分焦虑等对疾病的预后都不利。

(2)过度肥胖、免疫力低下、糖尿病人群、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者、自身污染严重者。

1.2 环境因素1.2.1 通道及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易致交叉感染。

1.2.2 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浮游菌总数达700cfu--1800cfu/m3时,感染率明显增高,若降至180cfu/m3以下时,则感染的危险性就大为降低。

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1)供应手术室空气的质量。

(2)手术室中的人数。

(3)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走动与说话。

(4)工作人员的服装与手术盖布的质地。

棉织品易产生纤维絮,与空气中的浮游菌,微粒形成气溶胶,增加感染机会。

(5)保洁及空气消毒不到位。

(6)手术间内温湿度不适宜,温度过高,工作人员体内代谢快易出汗,影响操作并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温度过低易发生低温功能障碍影响术后恢复。

1.3 工作人员的因素,据报道,来源于医院工作人员的切口感染约占手术部位感染的35%,主要在于:1.3.1 医务人员重治疗、轻预防,对切口感染认识不足。

1.3.2 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匮乏,消毒隔离意识淡漠。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

03
04
术前准备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 ,包括改善营养状况、控制基 础疾病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原则,规范洗手、消毒、 铺巾等程序,减少细菌污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 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切口
感染。
术后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定期 检查切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
患者术前准备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 估,了解其身体状况和感 染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 措施。
皮肤准备
在术前对患者手术区域的 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去 除污垢和细菌。
术前用药
根据情况,在手术前给予 患者适量的抗生素或免疫 增强剂,提高其抵抗力。
04 手术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保持切口清洁
术后出现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伴有红肿、疼痛、流脓等症状 。
感染可能与手术过程中未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术后伤口护理 不当以及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有关。此外,骨折部位的血液 供应较差,也增加了感染的风 险。
及时进行伤口清创、引流,并 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加 强护理和营养支持。对于骨折 部位,需定期进行复查和换药 ,确保伤口愈合良好。
感染的危害
01
02
03
延长住院时间
手术切口感染会导致患者 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 费用和家庭负担。
影响手术效果
感染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导致术后恢复不良,甚至 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增加并发症风险
手术切口感染可能引发其 他并发症,如脓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等,严重时可 危及生命。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01
02
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2-10-24T14:41:22.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0期供稿作者:林颖
[导读] 有些病人术前不作皮肤清洁护理,只是单纯刮毛,而且还用锋利的刮毛刀刮而不是用脱毛膏或剪刀剪。

林颖 (安徽省利辛县人民医院 236700)
【摘要】术后切口感染是困扰医患双方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寻找易感因素、易感环节、分析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有效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它的发生,提升医疗质量。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010-02
1、原因分析
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及周围环境中,当手术人员(主要是手)、病人皮肤、手术器械、敷料、用品消毒与灭菌不彻底时,就可将微生物传播到手术野内,从而使手术伤口发生沾染和感染。

可见,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与病人自身、环境、工作人员的无菌技术等有直接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1 病人自身因素,(1)知识层次、性格特征、卫生习惯、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比如卫生习惯差、过分焦虑等对疾病的预后都不利。

(2)过度肥胖、免疫力低下、糖尿病人群、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者、自身污染严重者。

1.2 环境因素
1.2.1 通道及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易致交叉感染。

1.2.2 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浮游菌总数达700cfu--1800cfu/m3时,感染率明显增高,若降至180cfu/m3以下时,则感染的危险性就大为降低。

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1)供应手术室空气的质量。

(2)手术室中的人数。

(3)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走动与说话。

(4)工作人员的服装与手术盖布的质地。

棉织品易产生纤维絮,与空气中的浮游菌,微粒形成气溶胶,增加感染机会。

(5)保洁及空气消毒不到位。

(6)手术间内温湿度不适宜,温度过高,工作人员体内代谢快易出汗,影响操作并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温度过低易发生低温功能障碍影响术后恢复。

1.3 工作人员的因素,据报道,来源于医院工作人员的切口感染约占手术部位感染的35%,主要在于:
1.3.1 医务人员重治疗、轻预防,对切口感染认识不足。

1.3.2 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匮乏,消毒隔离意识淡漠。

1.3.3 手术人员的技术:手术过程中的无菌观念,手术技术娴熟程度,手术时间长短、分离、结扎、止血是否彻底,缝合有无死腔,引流是否通畅等。

1.3.4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长期、联合、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至细菌耐药、病人抵抗力下反而易引起感染。

1.3.5 手术前皮肤准备不科学、手术后切口护理不规范。

有些病人术前不作皮肤清洁护理,只是单纯刮毛,而且还用锋利的刮毛刀刮而不是用脱毛膏或剪刀剪。

术后切口换药、拔管不注意无菌操作。

特别是手卫生观念差。

经常可见医生换药不洗手、不戴口罩帽子。

另外,有的换药室无水设施、无消毒措施。

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放置混乱。

1.4 手术类型,污染手术与无菌手术先后顺序不合理,有些医生消毒隔离意识淡漠,缺少整体观念,常常按自己的意愿随意安排手术。

1.5医疗用具的污染麻醉护理操作中使用的监护仪导线、中性电极导线、配电盘的导线以及各类仪器的电源连接线等易被污染,但消毒时不易引起注意或消毒不彻底,形成交叉感染源。

2 应对措施
2.1 建立健全组织手术室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主任、护士长任组长,负责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的分析,制定应对办法,下设院感专职管理护士,负责对应对办法的监督实施。

同时,主任、护士长随时与医院感染办公室汇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取得医院支持。

2.2 制定具体办法
2.2.1 针对病人自身原因,一方面建立术前访视制度,每天专人访视病人,做好术前宣教工作,消除病人因紧张、焦虑情绪,做好沐浴、清洁皮肤的指导。

另一方面,重点阅读病历,了解病人全身情况,对自身免疫力较低或有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与患者及其主管医生沟通,对病人全身情况给予调节、使其达到耐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2.2.2 加强环境管理 (1) 尽量减少手术过程中进入手术间的人数,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参观手术人数控制在3人以内。

(2)每天动态消毒净化手术室空气,每天清晨在手术前清洁所有的水平表面,手术之间清洁所有的水平表面,每天手术结束时,彻底清洁消毒手术室,每周一次彻底清洁整个手术室,(3)空气消毒机,空调滤网定期清洗、更换。

(4)各种仪器的导线、连线每天消毒巾湿擦并重点管理及督查。

(5)使用质地优良的织物以减少线绒的产生。

(6)控制手术间的温湿度,温度22°—25°、湿度在50%—60%,不仅满足人体舒适度,又不利于室内微生物生存。

(7)每月一次做空气、物表的生物学监测,使空气菌落数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2.3 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1)针对工作人员知识缺乏、观念淡薄、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我们及时与医院感染办公室沟通,要求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使他们清楚工作中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因素、感染造成的严重后果、控制感染的措施。

重点讲解手术室“门关、鞋关、更衣关”的重要性,要求全院人员自觉遵守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不要随意出入手术室观看手术。

并制度检查考核奖惩办法,防患于未然。

(2) 与病区护士长交流换药室的规范管理,要求改变不合理布局,增加消毒设施,监督医生的无菌操作,检查手卫生的落实情况。

(3)对需要刮毛的,要用剪刀剪或用脱毛膏,离手术开始时间越近越好。

(4)手术中爱护组织,轻柔操作,彻底止血,彻底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结扎的线头勿过多、过长、手术进行中严格无菌操作。

(5)每月对科内医护人员及保洁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使他们对手术后感染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严谨工作。

2.2.4 合理使用抗生素强调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术后按原则及时停药,不超时、不超量。

3 体会
手术室是人流与物流聚集,污物与无菌物品并存之地,感染来源多,渠道多,是院内感染的重点部门,外科无菌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两个相辅相成的要素。

手术无菌技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在任何一个规范、良好的手术中,外科无菌技术的要求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因此,手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程序和有关规章制度。

同时,只要我们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学习并遵守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学习医疗新知识、新动态、用心分析各种感染隐患,制定有效措施并落到实处,手术切口感染率是完全能够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甚至更低水平的。

参考文献
[1]郭光金,余汇洋.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9:30
[2]钟秀玲,洁净手术部的建设与污染控制.安徽省第五届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材料汇编,2010.5:6.
[3]陈娆,许晨耘,刘海英等.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的管理[J].中国热带医学,2003,3(2)269.
[4]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54.
[5]郭光金,余汇洋.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9:2.
[6]郭光金,余汇洋.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9: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