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教学】_4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分析4

公共政策分析4

公共政策分析4 1[单选题]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政党政策我的答案: D解析:2[单选题]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政策效率政策效益政策效能国应的充分性我的答案: D解析:3[单选题]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渐进主义模型理性主义模型规范最佳模型政治系统模型我的答案: A解析:4[单选题]公共政策一旦(),便意味着它取得了政治系统的承认,获得了正式的公共性和权威性。

可行合法化合理化系统化我的答案: B解析:5[单选题]现代公共政策制定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应用()。

硬技术软技术韧技术高新技术我的答案: C解析:6[单选题]集权制与分权制划分的依据是()。

行政领导体制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经济体制属性国家结构属性我的答案: B解析:7[单选题]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对象确定的总原则是()。

实事求是有利于提高政策方案的价值便于操作有利于政策实施我的答案: B解析:8[单选题]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

正式评估内部评估政策监控非正式评估我的答案: C解析:9[单选题]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阶段性周期功能性周期反复性周期结构性周期我的答案: C解析:10[单选题]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

系统议程政府议程公众议程社会议程我的答案: B解析:11[单选题]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林德布洛姆西蒙德洛尔戴伊我的答案: C解析:12[单选题]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沟通功能管制功能监督功能平衡功能我的答案: B解析:13[单选题]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拟定政策方案评估政策方案确定政策目标择定政策方案我的答案: C解析:14[单选题]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04第四章 公共政策

04第四章 公共政策
标而采取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二) 政策工具类型
1. 强制性政策工具
强制性政策工具也称为指导性政策工具,它是借助国家或 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群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 某种行为。
(1) 规制。
规制指的是一种活动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政府对个人和机 构提出要求或 规定某些活动,并经历一种连续的行政管 理过程。
8)国家行政学院张金马 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
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其表达的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 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 声明、指示,以及行动计 划与策略等。
9)我国学者陈振明
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 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 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 、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三) 公共政策的稳定性是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
追求稳定是任何一个政治系统的基本目标。公共政策作为政 治系统运行的中心、公共部门履行职能的手段和进行公共管 理的途径,必须保持稳定。
第二节 公共政策系统
一、公共政策主体
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公共政策主体的划分是美国学者詹姆 斯·E. 安德森在《公共 政策》一书提出的。他从政策主体 的身份出发,将其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
就美国而言,总统在立法方面的权威显然已经被确定, 委员会导致了国会领导的分散,加之缺少强有力的政党 权威,使国会越来越依赖于总统提出的立法建议。而且 ,国会还常常将一些非常重大的决策权授予总统,特别 是在需要高度集中的外交和军事领域,总统所拥有的合 法权力和行动自由比其在内政方面所拥有的 权力和自由 要大得多。
(四) 权威性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以其合法性为基础的,政策只有合法 化,才能具有对公众的约束力。

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视角与途径课程设计

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视角与途径课程设计

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视角与途径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公共政策作为衡量政府治理效果的标尺趋于重要。

因此,加强公共政策分析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需求。

公共政策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探索政府决策制定和执行的原理、方法与技能。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刻理解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视角、途径和实践方法,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课程目标•了解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能够应用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公共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思考水平。

三、课程大纲第一讲: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和意义•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分析的意义;•公共政策分析的实际意义。

第二讲: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公共利益理论;•利益冲突分析理论;•政治代表理论。

第三讲:公共政策分析的途径•研究政策的过去、现在、未来;•观察力、分析力、论证力;•选择加入决策的方式;•确定决策中的问题。

第四讲: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践技术•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策略规划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第五讲:公共政策分析实例分析•国际能源政策;•医疗保险政策;•教育政策;•交通政策;•环境政策。

四、教学方法1. 知识讲授讲解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并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共政策分析的实际应用情况。

2. 讨论课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思路,提出疑问和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3. 个案分析针对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让学生钻研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对策。

4.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设置针对不同场景的练习,包括问答、作业、小组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期中测试:占总成绩的30%;•实践作业:占总成绩的20%;•期末论文:占总成绩的20%。

中山大学MPA《公共政策分析》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MPA《公共政策分析》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MPA《公共政策分析》教学计划教学对象:MPA 2010级主讲教师:周超博士教授联系方式:E-mail:lpszc@一、课程简介公共政策分析(Public Policy Analysis),是20世纪50年以后逐渐从政治学和行政学中分离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令人瞩目的新兴学科。

它是以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效果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中,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政策制定、执行和估过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它的出现被誉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场“科学革命”。

在当代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中,由于公共政策分析关注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分析、政策目标(价值)确立的客观性研究、政策对社会稀缺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的探讨,在政府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政策的效益、效率和公平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学术界、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决策民主化、决策科学化” 问题的提出,才逐步从西方引进这门学科。

目前,随着我国MPA教育的开展,公共政策分析作为核心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二、教学与培养目标面对日益变化、复杂和竞争的公共环境,公共管理者的未来职业生涯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对于许多立志未来在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NGO)或非营利组织成就一凡事业的MPA学员来说,灵活地运用各种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培养娴熟的分析、倡导和管理协调能力,是今后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公共环境中获得事业成功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和培养目标是在系统地介绍当代西方公共政策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框架、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培训MPA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

分析能力(Analysis Competence):you must be skilled analysts.Public policies represent a series of choices, which must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effective empirical,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analyses. Equally,existing policies must be assessed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iveness; this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skillful application of sophisticated analytical tools.Analysis is an essential underpinning of good governance.∙倡导能力(Advocacy Competence ):effective public servants must also be advocates. They must be able to articulate a vision, and build political consensus around that vision.∙管理协调能力(Management & Coordinate Competence):You, public servants, must be highly competent managers. Human organizations, wherever they are found, are complex and resource-intensive.These resources are precious, and must be used wisely and strategically.三、教学形式与方法根据课程设定的教学与培养目标,课堂教学将采用教师讲授(Lecture)、研讨会(Seminar)、案例分析(Case Study)和角色扮演(Role Play)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突出培训学生分析、倡导和协调三种核心领导能力。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押题笔记: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四章)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押题笔记: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四章)

北大行管视频课程+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2500元育明教育包揽2008-2013年北大行管考研状元。

2008年,郭同学398分;2009年,冯同学418分;2010年,葛同学398分;2011年,周同学384分;2012年,王同学402分,2013年,郭同学402分。

育明教育: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资料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1.从本章开始就进入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模块阶段了,整个政策分析过程从政策问题的构建开始。

所谓“公共政问题的构建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问题取向的,关心的就是解决社会问题,这一点我也提到过。

首先必须明白,政策问题是构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

政策问题远远不是社会问题本身。

2.本部分的内容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分类;政策问题构建的环节;政策问题论证的种类以及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几种途径。

3.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更因为传统的政策研究忽视了对问题的分析,只把政策分析的任务看作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政策问题看成是特定的客观存在而忽视了它其实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传统的政策分析只重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也被忽略)所以导致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错误的问题,而不是错误的方法解决正确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第三类错误”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这里又说了一遍关于问题,社会问题的定义,我不再重复。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成为政策问题,这在前面也说过,有的不需政府解决,有的政府不能解决,有的政府不愿解决。

最终,公共政策问题的正式定义是: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关联性;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育明教育注:邓恩的观点)1.关联性:政策问题往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增加了解决政策问题的难度,要求树立整体协调的观念2.主观性:一方面,一个社会问题能否成为政策问题依赖于人们对它的主观感知;另一方面,对某一政策问题认识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如何界定)依赖于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

公共政策分析ppt、教案、案例 (4)[1页]

公共政策分析ppt、教案、案例 (4)[1页]

案例岳阳选举出波折市长二选才通过据《潇湘晨报》报道,2003年1月1日下午,湖南省岳阳市召开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

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岳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岳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岳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在这一次选举中岳阳市市长没有产生。

在昨晚的第二次选举中罗碧升当选市长。

岳阳市召开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应到岳阳市人大代表432人,实到431人,符合法定人数。

下午3时20分,选举正式开始。

6时40分选举揭晓。

大会执行主席宣布了新一届岳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名单,同时公布了新当选的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岳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名单。

大会执行主席宣布的选举结果中惟一没有岳阳市市长当选人的名单。

据参加岳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相关人士透露,上届岳阳市市长罗碧升是这次选举中惟一的市长候选人。

在选举中,罗碧升的票数未能过半。

昨晚,岳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再次举行全体会议,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罗碧升同志为岳阳市市长。

昨晚7时,岳阳市人大代表依次走向投票箱,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

本次大会应到代表432人,实到代表416人,符合法定人数。

共发出选票416张,收回416张,其中有效票415张,废票1张。

晚上8时10分,本次大会根据大会选举得票情况,宣布市长候选人罗碧升得选票335张,超过半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组织法》和本次大会选举办法的规定,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赞成票始得当选,罗碧升当选为岳阳市市长。

你是如何看待“岳阳选举出波折市长二选才通过”这一案例的?该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1。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一、概念题1.政策问题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①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②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③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④团体的活动与力量;⑤政府的必要行动。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有: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③政策问题的人为性;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2.政策议程答:公共政策议程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

只有一小部分社会问题被公共决策者所关注,政策议程即是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

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在政治系统中存在着多种政策议程。

查尔斯·琼斯从政策活动的功能方面将政策议程分为:①问题确认议程;②提案议程;③协议议程或讨价还价议程;④持续议程。

科布和埃尔德区分了两种基本的议程:①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②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

3.系统议程答: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即一个问题引起相关群体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最后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

4.正式议程答: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在程序上表现较为正式和固定,在方法上表现比较严谨和精确,在内容上表现较为具体和集中。

5.第三类错误答:第三类错误是指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对问题的实质或规范作出错误的解读,表面上看似找到了引发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正确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把人们带入歧途。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分析英文名称:Public Policy Analysis课程编号:C04二、总学时:54学时三、学分:3学分四、课程简介: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硕士(MPA)的核心必修课程,是公共管理实践中政策活动的理论指导,是政策实践的分析框架。

本课程以公共决策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公共政策在现代社会中的基本理论体系。

在教学课程中,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政府公共政策形成的原因,公共政策的目标与手段,公共政策形成和执行的过程与环境等,从而使学员对公共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政策问题,建立分析框架,提出政策方案。

五、教材: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六、教学目的:本课程既重视学理研究和学术功底的培养,以加强和提高学习者学术研究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又重视当代公共政策实践问题的了解和把握,以加强和提高同学对公共政策问题的感应能力、领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应对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修习,选课同学应当进一步熟悉当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进一步掌握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注意追踪当代中国政府管理的发展动态,进而能够对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有价值的研讨七、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读书并重,集中面授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讲授与个人阅读并重,穿插课堂讨论;课堂教学将按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师主讲,学生参与;每一讲座设置相关主题,并设有相关参考书目。

本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鼓励积极的、活跃的、严谨的、具有创意的思考和争论;倡导“参与式”学习,主张课上与课下、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倡导“网络化”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与学、读书与写作、课堂内与课堂外、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广泛地连接起来。

八、考试方式:按照《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考试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闭卷考试,百分制,60分为通过。

《公共政策分析》双语课件Chapter 4 Policy Instruments

《公共政策分析》双语课件Chapter 4  Policy Instruments
government 2. Cost-efficiency, consistency with the cultural
norms of individual freedom, and support for family and community ties 3. To serve public policy goals for reasons of self-interest, ethics, or emotional gratification.
Chapter 4 Policy Instruments
1.1 本章学习要点
政策工具的定义及基本分类 -----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政策工具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
1.2 学习与思考
政策工具问题的重要性
2.5 志愿组织的局限
Large voluntary groups may become bureaucratic
If they depend on the government for funds they may not be cost-efficient
Contemporary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are simply too vast to be addressed on the basis of voluntary efforts alone

2.2 政府与志愿工具
Government often decide deliberately that they will do nothing (“non-decision”) about a recognized public problem, because they believe it can be best done by the market, or by family or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第四讲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四讲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 先天性疾病
有些疾病不是后天患上的,而是与生俱来的。相 对而言,后天得的疾病通过自身肌体的抵抗力或对症 下药治疗多能得到痊愈,但先天的疾病往往与器官构 成整体,难以发现有效的治疗办法。在政策实践领域, 具有这种特征的政策问题多存在于政府组织机构自身 的构造中,一些组织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埋 下了问题层出不穷的种子,如“权力腐败”问题。
第四,政府要适应新情况、把握新事物,善于应对挑战 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转轨过程中,大量新情况和
新事物不断涌现,对政府管理能力提出挑战,一个成熟 的政府应该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情况、把握新 事物,善于应对各种挑战的政府。新中国的历史表明, 我们的政府正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环境保护是发展 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日益严重,成立了环保局,乃至环 保总局,把它纳入政府职能范围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 服务;信息产业是发展中出现的行业,而且日益庞大, 我们整合相关部门成立了信息产业部,把它纳入政府职 能范围进行调节、监管、服务;……举上述例子,并不 是说出现一个新问题,就要组建一个新的部门,而是说 出现了新情况新事物,政府必须及时研究,只要它是政 府四大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 务)范围内的事情,政府职能的履行就必须及时跟上。
3·区分不同类型的疾病
▪ 急性病 疾病对人体发动短期的、急剧的进攻,如果不及时
治疗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在公共政策领域,出现 的突发性事件或危机事件可视为“急性”的社会问题, 这在军事和外交领域常常发生。
▪ 慢性病 一种持续性的疾病,只能对其加以控制,很难将
其最终治愈或根除。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一些政 策问题持续很久,也“治疗”了很久,但收效甚微, 更不可能在一个明确固定的政策时限内予以彻底解决。 如贫困问题,一项项政策出台,但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行政管理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后续课程:无一、课程简介《公共政策分析》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政策过程的理论教育与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政策问题,做到科学决策。

该课程对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国内外公共政策活动为背景,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政策过程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公共政策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需要。

三、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门研究以问题导向、关注政治过程的如何决策的课程。

本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公共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的相关知识,熟悉政策规划与政策分析的概念、理论、方法与原则,着重介绍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过程、评估过程以及政策终结。

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公共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基础具体包括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特征、公共政策的类型、公共政策的作用;以及了解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以及政策环境。

一方面让初学者对公共政策分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模块二:政策制定、执行分析具体包括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的分析,其中公共政策制定分析包括政策问题的确认以及政策议程的建立,要求识记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搞清楚问题、社会问题与政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领会决策过程中的择案规则、心理效应,以及政策的合法性概念;公共政策执行分析要求了解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领会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并能理解分析目前我国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策执行分析——公共政策课件[

政策执行分析——公共政策课件[
21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二、互适模型 (4)受影响者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将反馈到政策上, 从而影响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和价值取向。 结论:成功的决策决定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而 有效的政策执行则有赖于成功的互相调适过程。
22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三、循环模型
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M.雷恩(M. Rein)和F.拉宾诺维茨 (F.F.Rabinovitz)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 执行分析框架–––“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 他们认为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政策执行经历三个阶段, 遵循三个原则。三个阶段是:(1)拟定纲领阶段;(2) 分配资源阶段;(3)监督执行阶段;三个贯穿于每一阶段 的原则是:(1)合法原则;(2)理性原则;(3)共识原 则。这是一个“上令下行”与“下请上达”的主动执行一 监控的循环回路,强调了被人们忽视的监控对于有效执行 的必要意义;体现了执行过程的开放性要求,也强调了一 定的封闭性对于一个系统成长的必要性。
5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
一、政策执行的定义
• 林水波、张世贤:政策执行可谓为一种动态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负责执行的机关与人员组合各种必要的 要素,采取各项行动,扮演管理的角色,进行适当的裁 量,建立合理可行的规则,培塑目标共识与激励士气, 应用协商化解冲突,冀以成就某特殊的政策目标。
综合上述各家的观点,我们可以把政策执行界定为 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 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 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 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4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4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公共政策
(3)直接提供 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满足社会需要,直 接运用政府的公共权力,由政府机构及雇员 直接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公共政策
3、混合工具 (1)信息和规劝

优点:使了解政策;动用资源少;灵活,引导后续行动 缺陷:生效缓慢;适用范围有限 补贴形式:津贴;税收刺激;票证;信贷优惠;其他
公共政策
(3)产权拍卖
如果政府能够使用政策工具来创造本来缺失的市场,那 么就有可能实现效率的改进。产权拍卖是创造本不存在 的市场的手段之一。
在污染防治领域经常使用的工具 优点:容易操作;比较灵活;引入竞争机制,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 缺点:助长投机行为和心理;容易遭到一部分民众 的抵制;

公共政策
17
公共政策

自愿性工具(自愿)
包括:自愿树立的环保品牌或商标、自愿性产品
标准、自愿性管理准则或审查、自愿协议 如果人们有行动的激励,则自愿性工具往往是有 效的。比如,农场主自愿加入质量保证计划从而 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出于同样的 原因或者为了减少环保方面的支出(包括向政府 支付的费用),企业也有动力这样做。(注意: 在后一种情况下,正是政府的强制性工具导致了 自愿性行动)
3
五、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
政府的工具箱
不干预或者较少干预:让家庭、市场和社会
来发挥作用
激励市场、社会里的个体或组织来改变行为 强制市场、社会里的个体或组织来改变行为
4
政策工具光谱图
公共政策
家 庭 与 社 区 低
志 愿 者 组 织
市 场
信 补 产 息 贴 权 与 拍 规 卖 劝
税 收 与 使 用 者 付 费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答: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该定义具体包括四层内容:①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②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③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④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定准则。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

这既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合法性。

2.公共利益答:公共利益是指公众和社团普遍享有的包含某种金钱利益,或者公众或者社团的权利和义务因之受到影响的某种利益。

公共利益通常要遵循四项基本标准:(1)具有“公共性”。

较私人利益而言,公共利益首先是一种公众利益,受益主体具有普遍性或不特定性的显著特点。

(2)具有合理性。

由于一种公共利益的实现经常是以其他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减损作为代价的,因此立法机关在界定公共利益时就应当遵循合理性原则。

(3)具有正当性。

公共利益的界定事关广泛的公众利益,立法机关,尤其是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应当广泛听取、充分尊重公众意见,保证公共利益界定基于广泛的民意之上。

(4)体现公平性。

公共利益是一种公众利益,如果以减损少数人的私人利益却又不给予必要补偿的方式来增进公共利益,就会有违正义和公平。

3.社会利益答:社会利益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

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

其内容主要有: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4.利益选择答:利益选择是指政府对利益的分配是有一定的导向性和目的性的,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来自于政治统治的目的。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公共政策学课程英文名称:PublicPolicy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数:40理论课学时:40实验学时:0学分:2.5适用专业与年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先修课程: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社会统计学、公共经济学开课系室:人文社会科学系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

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策理论水平。

2、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探讨转轨时期我国若干政策问题出发,深入实质性的公共政策领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政策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章?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第一节?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第二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第三节?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第二节?公共政策客体?第三节?公共政策环境?第四节?公共政策工具?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第三节?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第一节?公共决策体制?第二节?政策方案规划的综合分析?第三节?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第四节?公共政策合法化?第六章?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第七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第九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第十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一)?第十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二)?五、实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略)六、课外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略)八、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学习方式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辅导和答疑等。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教学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教学

法、管理学、 当代中国史、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尤其重要。 管理学、 当代中国史、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尤其重要。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
• 在逐步修正、确立基本价值判断标准的基础上,全面、正确地 在逐步修正、确立基本价值判断标准的基础上,全面、
理解一些重要的关系, 理解一些重要的关系, • 例如,“应然”与“实然”的关系,“价值中立”与“价值偏 例如, 应然” 实然”的关系, 价值中立” 好”的关系,“最佳”与可行性的关系,“国际标准”与“中 的关系, 最佳”与可行性的关系, 国际标准” 国国情”等,。 国国情”
评价》 评价》 • 托马斯·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 戴伊: 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 • 梁鹤年:《政策规划与评估方法》 梁鹤年: 政策规划与评估方法》
北大系列:《美国公共政策经典译丛》(北大出版社) 北大系列: 美国公共政策经典译丛》 北大出版社)
• 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11版) 戴伊: 理解公共政策》 • 杰伊·沙夫里茨:《公共政策经典》 沙夫里茨: 公共政策经典》 • 布赖恩·D.琼斯:《再思民主政治中的决策制定:注意力、选择和公 琼斯: 再思民主政治中的决策制定:注意力、
作业要求:
课堂讨论与发言
• • • •
认真阅读指定的参考文献和教学案例 积极、热情、认真地参加课堂讨论 积极、热情、 锻炼发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形成良好的发言风范
读书报告
• • • • •
根据每次的专题确定读书的内容 选择自己有感觉的写作对象 能够对所阅读的知识有系统的了解 锻炼自己阅读的眼光和品位 字数不少于1000
知识基础要求
鉴于公共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性、独特性和复杂性, 鉴于公共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性、独特性和复杂性, 本课程对各位选课同学的知识基础具有较高的要求: 本课程对各位选课同学的知识基础具有较高的要求: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4章_政策系统_公共决策体制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4章_政策系统_公共决策体制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2)投否决票(voting by veto) 投否决票就是让所有投票者都提出自己认可的方案,然
后汇总,再随机地将这些方案排序,让投票者从全部方案中 否决一个,最后剩下的方案当选。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4.3 现代公共决策方式
2.作为一种决策方式的民主集中制的完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 主集中制,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措施。
呈扁型形态的纵向结构: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其便于下级决策组 织因地制宜,发挥创造性,但是由于分权过大,可能导致政令不行,削弱 最高决策的权威性。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4.1 公共决策体制概述
4.1.2 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
2.横向结构
同级政策组织之间,构成平等合作与协商关系,这种排 列组合方式即为决策体制的横向结构。
其他较为复杂的形式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4.3 现代公共决策方式
4.3.4决策方式的改进
1.公共选择学者论投票方式的改进
(1)需求显示过程(demand revealing process) 需求显示过程的实质是通过对个人征收某种税收的方法
来促使个人真实显示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从而确定给投票 者带来最多好处的方案。这一方案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 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陈振明 主编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第4章 政策系统: 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公共政策分析的特点与基本原理
第一节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特点
公共政策分析逐渐呈现出如下的特征:
一、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二、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三、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四、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是规范的
第二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证原理
二、政策分析的价值原理
三、政策分析的规范原理
四、政策分析的可行性原理
五、政策分析的优化原理
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要素及原则
一、公共政策分析要素
(一)政策问题
(二)政策目标
(三)政策方案
(四)政策资源
(五)政策评价标准
(六)政策效果
(七)政策主体
(八)政策客体
(九)政策环境
(十)政策信息
二、公共政策分析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预测性原则
(三)协调性原则
(四)信息化原则
(五)科学性原则
(六)民主性原则
第四章考核要求
识记:实证原理价值原理规范原理政策资源政策环境
领会:1、公共政策的实证分析;2、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3、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4、公共政策的规范分析;
5、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
6、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
简单应用:1、说明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特点;2、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
综合应用:1、政策优化分析的主要类型及分析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公共利益最大化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关系协调和平衡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